正午故事|“青椒”自白:我们的困境与出路,并不在预聘制和编制
“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寒窗苦读二十余载终在高校谋得一席教职。这个被外人期许的职业,其实有着难以形容的生存压力和职场规则。
阅读更多7月 9, 2021
“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寒窗苦读二十余载终在高校谋得一席教职。这个被外人期许的职业,其实有着难以形容的生存压力和职场规则。
阅读更多6月 22, 2021
2015年,留德政治学博士吴强成为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第一个被“非升即走”制终止聘任合同的青年教师,理由却是其研究“过于敏感”、“不听话”。
阅读更多6月 22, 2021
这个分歧的形成与风行,折射出涉及大学的社会新闻的讨论,往往不能保持在正经路上,哪怕衍生出文化辩题,往往也因为诚意的匮乏,暴露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导向无意义的热忱与纠结。
阅读更多6月 21, 2021
斗胆猜测一下,王书记想追求的“仁”,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努力下,全系或全校师生砥砺前行,教学相长,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世界双一流大学。(不同意的请举手)
阅读更多6月 19, 2021
错误在所难免,但错得如此荒唐,作为一个偏远地方出身的体育老师,我都想对这位所谓中国双一流学府的中文系主任的雄文批注一二。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