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遊檳城初探當今大馬

剛好從檳城回來,馬來西亞著名的公民媒體《當今大馬》的創辦人之一──楊凱斌就來到香港分享當地大選前後的政治和媒體生態。結合遊檳城的見聞和凱斌演講的內容,零碎的片段組成我對馬來西亞的初步印象,當今大馬又如何映照著今日香港? 去檳城之前,我對馬來西亞的認識真的是淺薄得天真。我只知道那是歌手梁靜茹和光良的家鄉,加上之前去過當地旅遊的朋友說那裡很多華人,廣東話更會意想不到地能溝通。抱著這麼單純的理解,跑到檳城來,第一天可是挫折重重。廣東話沒有我想像中的流通,各種不同膚色的人都有,特別是服務行業,很多都由馬來或印度人擔任。就算是當地華人,他們的母語大部分不是普通話,而是福建話。落地已後才真正體驗到馬來西亞的多元民族成分,也就為後來聽說回來的族群問題留下伏線。 經過多次殖民的洗禮,加上早期來自中國的移民,馬來半島上居住了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土著等不同人口。其中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被稱之為三大種族,分別佔當地全國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五十、二十三和七。考當年馬來西亞立國,馬來亞人希望建立一個以馬來人為主體的國家。此舉引起第二大人口──華人團體的不滿,加上種種政治立場的分歧,後來促成新加坡的獨立成國。自1965年,尚華人的新加坡便與守護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分庭抗禮。 「馬來西亞就像我們的名物──Rojak一樣,它有很多味道在裡面,不能三言兩語就能形容出來。就像我們由不同種族摻雜在一起,當中的甜酸苦辣盡在不言中」──一個居於檳城的華人 從不同的馬來西亞華人的口中,總不難聽到他們對馬來西亞政策傾向性的描述。中正一點的人會表示,因為當日立國是以建立馬來人國家為目標,所以政策優待他們也是可以理解的。比較激進的人則會覺得華人在馬來西亞立國期間也有付出過,在同一半島上執政者應該公平對待每一個族群。優惠政策的例子在此不詳述,舉如大學預留一定百分比的學額給馬來裔學生,向馬來裔學生發放獎學金等等。難免引起其他種族居民的不滿,有一種馬來人「生下來就有政府養」的觀感。政策傾斜的情況不獨發生在馬來西亞,香港的發展方針也是向金融和商界巨頭示好。行業和財富,或許能透過社會流動而改變,然而種族這是生而要改的生物特徵,以此本質化(essential)的條件作為分野,倒是難以讓人信服。 馬來西亞立國五十五年以來,執政黨都沒有更替過,族群階級的國策未有改善。加上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金融風暴以降,當地的經濟失去危機之前的發展勢頭。當地人對執政者的不滿逐漸浮現,族群問題也放到會議桌上,所謂「換著試試看」的心態在當地來說還算是蠻普遍的。那種不信任的情感,在不同人身上演化出有趣的反應。馬來西亞警察的無能是當地人所共知的秘密,有些人抱著「靠政府不如靠自己」的心態,民間自組巡防隊,晚上巡邏各大街小巷。也有人比較溫和,希望盡快大選,相信憑著手中的選票可以改變執政方略。那天《當今大馬》楊凱斌在分享會談到,最近當地廉潔選舉和稀土能源開發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超越族群凝聚到普世共識的公民越來越多。楊凱斌展示馬來西亞近幾次社會運動的相片,面對軍警的鎮壓,不同宗教打扮、不同膚色的參與者互相攙扶,一如他說的某程度上團結了一些馬來西亞人。 「我們從台灣和香港的社會運動經驗中,參考出自己社運的模式和道路」──楊凱斌 我覺得楊凱斌太謙虛了。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地區,共存在同一個生活圈當中,地緣政治的蜘蛛網將我們緊緊地綁在一起。加上華人散居於東南亞各地,在共同語言的平台下,資訊流通更快速和到位。影響力不光是單向性的經驗學習,而是具有互相參與的價值。分享會尾聲播放一段由後稀土的「媽媽團」製作的宣傳片,當中重複又重複的一句:「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重重的打進我心坎。這句話送到今天的香港,同樣是意味深長。我們還沒有推選首長的權利之前,立法會和區議會的選舉己經出現類似大馬那邊賄選做票的情況。除此以外,我們社會發展等等還是有許許多多問題尚待處理,然而我們所慶幸的是,這年頭我們還有上街示威的自由。不像新加坡六人以上的集會算非法,警察也不會像大馬那邊堅硬抵抗。我們應當珍惜,不但放在心上,還要實踐行動走出來。Act out NOW! (原文發佈於吉暝水之部落格: 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0.html )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花式足球冠軍 八十後踢出一片天

(獨媒特約報導)東亞杯第二圈外圍賽剛剛曲終人散,香港隊在五支球隊中以第三名出局;未能繼上屆再次晉身下一圈賽事,口碑好壞參半,香港足球似乎仍是飛不起的鳳凰。當然,除了「精英」足球之外,民間不少對足球運動的有心人一直在默默耕耘,繼早前本網曾報導的 工廈室內五人足球場 外,花式足球其實都有聲有色。施寶盛(Lyson) 是香港2011年花式足球比賽冠軍,花式足球作為一直非主流運動,社會認識不多,政府支援接近零,全靠民間及運動員一點一滴的努力。 Lyson 今年24歲,正職從事零售業,月入近兩萬元,以八十後來說已算非常不俗。他不諱言因為沒有供養家庭的包袱,才可以做自己喜愛做的事。他已玩了花式足球五年,並曾到日本、台灣和馬來西亞等地參加花式足球交流大會。 細說花式足球 運動也可賺錢 為何會愛上花式足球?全因一個偶然的機會。Lyson 一向有早到球場練習的習慣,有一次剛巧看見他人在「滴波」,才初次認識花式足球。這時候,他腦裡靈光一閃:「原來足球是可以這樣踢的」。加上 Lyson 在球場上擔任左翼,上腳機會亦較多。最後在自己不斷嘗試,又認識了很多同好,並開始參加比賽,從此踏上了花式足球之路。 花式足球比賽分為自由表演和對賽兩個環節。由三至五個評判評分(多為單數),國際的大型比賽的評判團會包括兩個花式足球明星,另有一名世界級球星如簡拿華路和恩沙基等。而評分準則講求美感和難度,和體操項目非常類似。 花式足球的發展在香港已經有近八年時間,但始終是非主流運動,所以參與人數亦相對較少。Lyson 認為,花式足球發展在外國當中,以日本最為成功,而且水平亦最高;主要是因為訓練系統較好,當地更設有花式足球學校。 他指出,香港花式足球目前的水平和新加坡、台灣和越南等地較接近。不過在香港實際參與人數只有十多人,但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則已有過百人。其中歐洲地區以波蘭最成功,當地近年的花式足球人才輩出。 「當初玩花式足球真的只是為了興趣,一點也沒想過為錢,後才發現原來也可以用「腳法」賺取少許報酬。」從 Lyson 面上的表情,可以肯定他十分樂在其中。「在一些盛事和活動,為機構或者區議會表演,尤其在世界杯和歐國杯期間多了很多『商場騷』。」他發現原來能寓興趣於生計後,並沒有因為如此而滿足,反而勤加練習;因為他希望能令更多人認識和欣賞花式足球。 場地仍是老問題 運動也可成產業 被問到花式足球在香港的發展方向,他認為近一年的發展已有進步。無論廣告商的宣傳及比賽也有所增多,以自己所知近兩年已經多了六至七人參與。「大多數人以為花式足球是雜技,其實不是,花式足球都係運動,一樣可以強身健體。」 Lyson 和其他花式足球愛好者目前常在西灣河蒲吧訓練。說到場地問題,他亦不禁對記者「訴苦」:花式足球不是純綷「插花」和「滴波」。因為體操動作和音樂也是花式足球的主要部份,尤其一些難度動作如打空翻,也需要場地配合才可以表演和訓練。 他不諱言,香港沒法子外國和外國相比。他認為在外地,能用行為藝術周遊列國,到不同地方流浪和跟其他同好交流,繼而更可以維持生計,「香港?只有地產。運動?每年就只有全民運動日和類似的嘉年華。」他認為香港全然沒有運動和藝術的風氣,所以他希望政府能慢慢來加強推廣,從而簡接提高運動和藝術的商業價值,令人覺得搞這些運動也可以有「錢途」。 鳳凰並未折翼 望當局對症下藥 現時全球每年有四至五個大型公開花式足球比賽,Lyson 除了會繼續多參加,為港爭光外。他更希望身體力行如開班教導和作巡迴表演。從而令更多人對花式足球有興趣。在這位足球健將身上,可以看到他的熱誠和無形的使命感。他比香港足球總會去宣傳和推廣足球文化,似乎來得更有力。 Lyson 曾踢過灣仔區隊及丙組,他坦言當時只是為興趣,因為業餘賽事只有微薄的車馬費。作為過來人他對香港足球另有一番看法,他不否認香港缺乏足夠的球場,但他認為更大的問題是資源分配,有場無人踢波。「唔可以因為受場地所規限,便覺得足球在香港『無運行』,反而更必須面對現實。」 「既然改變不了環境,便得自己想辦法。」 Lyson指出,用五人足球融入青訓系統亦未嘗不可,因為五人足球更能訓練球員的球賽的閱讀能力、技術及走位。他覺得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加了再多的場地沒用。他又引用南美地區如巴西和阿根廷的例子,兩國近年發展五人足球甚為成功;所以香港有關當局絕對需要認清香港足球的發展路向,不能再緣木求魚。 Lyson 認為香港始終是一個商業掛帥的社會;所以香港足球需要明星,用綽頭去吸引大眾。他更補充,近年球圈風氣的確有少許改善,如南華對傑志會被認為是重頭戲碼;而陳肇麒、文彼得和盧均宜等人都被打造成足球明星,所以是稍有起色的。東亞運熱潮過後,人們熱情亦退卻。所以要必先成為傳媒的焦點,才能令更多人關注。 好趁年輕向外闖 冀能推動足球文化 「我熱愛足球,也想令更多人認識足球,趁著還年輕,想做便去做吧!」他的個人短期目標是完成一千場街頭表演,在學校如中小學和街頭表演;再申請工作護照到澳洲,一邊工作,一邊感受和交流外國的足球和藝術文化。 記者:麥馬高、Yiuman Fung 影像串流: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香港導盲犬福利服務之困境與反思

圖片來源:台灣導盲犬協會 香港導盲犬服務是福利的選擇? 根據統計,現時香港有超過十萬的視障人士,外出活動時失明人士難免會依賴手仗,但冷冰冰的手仗對他們來說總缺乏溫暖,同時亦有不少限制。一頭伴隨主人身邊的導盲犬,除可讓失明人士更靈活及自信地行走外,更能帶來心靈安慰。據周永新指福利是令人感到快樂而言,予盲人導盲犬這服務,可謂視障人士於香港社會福利服務選擇之一。然這對香港來說很新穎的服務,實面對不少困難。 「摸著石頭過河」 近日明報報導「導盲犬計劃僅獲兩支持函 500地產飲食集團准入場」*,提及於香港推廣導盲犬服務的反應冷淡,令我想起當初因功課而訪問香港導盲犬訓練導師張偉民所提及的難處。其指出導盲犬服務於香港扮演著先鋒角色,即使三十多年前香港亦曾有導盲犬,但其發展之局限很大,有很多不足,故停辦了三十多年直至今天才有較全面的計劃。面對一個全新的範疇,其發展方向必定是逐步走,「摸著石頭過河」,難免遇上不少挑戰。正如報導指出導盲犬協會聯絡各大飲食集團及商場希望准許導盲犬內進,但大部份都不作支持,推廣難處顯然易見。的確,其他國家推動服務的經驗是前車可鑑。然其他國家與香港之環境大為不同,一些不適合該國的政策,或許適合香港,相反亦然。香港現時仍處於摸索期,很多推廣政策內容都要逐步探索,要成功令各商戶允許上述要求,推廣者亦需繼續努力、逐步走。 香港社會對導盲犬服務認識不足 張偉民表示,希望多一點公眾地方能接受導盲犬進入,因為愈能熟習社會環境,對導盲工作愈有利。惜如報導所指500地產飲食集團僅獲兩支持導盲犬准入場,並非所有集團如大家樂般都對此失明人士福利有所關注。對導盲犬有一定程度抗拒,其實是基於對導盲犬服務認識不足所致。不少食肆或商場都會禁止狗隻進入,負責人自然拒導盲犬於門外。有多少人清楚《殘疾歧視條例》保障了導盲犬進出公眾場所?又有多少人知道導盲犬因受嚴格訓練,會在使用者就座躲藏起來,其實不會影響旁人?於日前訪問導盲犬使用者David時其提及進入某些食肆及理大賽馬會綜藝館被拒於門外。另一使用者曾建平先生更提及過進入灣仔告士打道入境事務大樓時被拒。面對這香港罕見之導盲犬,不清楚導盲犬有所豁免,將其當作一般狗隻處理之況不出為奇。導盲犬公眾教育於本港尚未普及,實是使其服務範圍受到阻礙主因。 前線效法 明報報導中指出拒絕視障人士攜同導盲犬進入公眾場所,或拒絕提供服務或設施,會觸犯《殘疾歧視條例》。的確現時《食物業規例》 、 《殘疾歧視條例》、港鐵附例、專營巴士等都保障了視障人士可攜導盲犬進內。不過現實生活中,當商場食肆等在拒絕他們進入時,政府是否願意執行法例、導盲犬使用者是否願意以條例控告歧視,又是另一回事。要導盲犬順利進出不同場所,還得等更多人對導盲犬服務有所認識、理解牠不會影響旁人後才能實現。 香港人心態 導盲犬服務於香港很新,然即便對此陌生,使用者亦會不厭其煩地解釋牠為何物及為何准入場,但當中不少場地依舊不允導盲犬進內,這不無原因:首先很多前線人員阻撓導盲犬進內其實只是跟指引做事,不服從又怕弄掉工作,只好拒牠於門外;其次香港生活節奏急促,事事講求效率,繁忙時間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很討厭別人煩擾、阻礙自己,在自己不理解的情況下,容易表現不友善態度,向職員投訴導盲犬;再者現今香港生意額更何其重要,老闆們怕客人抗拒狗,怕生意受影響,即便明白導盲犬的豁免但亦無奈將之拒於門外。說到底,即使對導盲犬有所認識,但因香港這繁忙都市的種種限制,導盲犬計劃要得以普及並受大眾接受,仍面對很大程度的困難。 服務前路 若希望於香港長遠發展導盲犬服務,由香港本土繁殖導盲犬達至自給自足及配合香港環境進行對應的訓練等是必須的。然要達成這長遠目標前,仍要等待市民及視障人士對先導計劃內容的了解,加強其對導盲犬的認識,才能令服務再進一步加以推廣。故此,必先要得到香港政府、市民以及視障人士三方面加強溝通及互助,服務才有望成功。 導盲犬福利服務反思 香港現況表現出的是,導盲犬的服務尚未普及,並非所有香港人都如明報報導中羅先生所指般有愛心、可理解導盲犬。對視障人士的重要後會體諒,無庸置疑的事實是每個社會當中總有抗拒狗隻的群體。要於兩種群體當中取得平衡及共識是導盲犬服務普及化的重要步伐。訪問服務使用者David時其提及他與日常所接觸的群體相處很著重雙方的互相遷就。一次他打算帶導盲犬Google進入一間小餐館用膳,但餐館的面積太少又有太多人光顧,實不適宜帶導盲犬進入,最終其亦沒有強求。的確,David有權利去進入該餐館用膳,但實際情況下,若強求進入該餐館亦只是強人所難。當爭取小眾權利的福利改革時,我們的方向應是爭取更多中間人土及反對者的轉向支持。在爭取自己權益時,亦要考慮別人的難處及限制,如一個不喜歡狗的人,初次接觸導盲犬服務時實難予以支持。當弱勢人士以一個理性而成熟的態度宣揚自己的理念以爭取權益,這是一個較有效的方法爭取別人的認同。現今視障人士在社會處於弱勢,當然渴望為自己爭取權益,但真正需要的是和平理性地勾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以給予政府壓力改變現況。視障人士需要的不是一次半次的權利伸張,而是長久而完善的福利普及。 明報報章參閱見 此 ,圖為編輯所加。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蓮塘口岸實為大白象政治工程

原題為《興建蓮塘口岸理據荒謬 揭示大白象實為政治工程》,圖為編輯所加 誠如獨立媒體「盲目打通東北關口後患無窮 必須喝停東北蓮塘口岸工程」1一文所述,興建蓮塘口岸的目的並不單純作為另一個跨境口岸,而是因為其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計劃,目的為打造所謂「深港半小時生活圈」,推動所謂的「深港融合」,形塑深港之間的未來邊界。是一個配合內地規劃需要出發的融合大計劃的一部份。 以下將進一步揭穿官方興建蓮塘口岸的理據是何等荒謬,和反証背後的陰謀。 中港陸路交通高速增長是常識錯誤 當政府宣佈要興建甚麼甚麼跨境道路時,大概一般市民都不會怎麼反對,因為大家一直都被灌輸跨境道路能促進經濟增長的概念,而中港陸路交通不是一直都以高速增長嗎?但原來,這個「中港陸路交通一直高速增長」的印象,跟「香港地少人多」的「常識」一樣都只是一錯誤的迷思2。以下從運輸署網頁摘錄的統計資料所顯示,香港的所有陸路關卡(即是中港過境)的每天平均過境車輛,從1998年至2004年間大部份年份都有超過5%的年增長,但自此增長率便大幅下降。 資料來源:運輸署交通運輸資料月報 ( http://www.td.gov.hk/tc/transport_in_hong_kong/transport_figures/monthly… ) 儘管深圳灣口岸已於2006年開通,口岸樽頸理應已大幅改善,但除了2010年對比基數較低的2009年錄得6.6%的年增長率外,其餘年份(2005年至2011年)的年增長率只有介乎-3.9% 至 2.8%的增長,平均年增長率只有1.25%。從這增長的趨勢可以看出中港陸路交通的年年高增長或無以為繼。 官方預測誇張如北韓登陸月球 一如所有其他基建計劃的官方文件,蓮塘口岸的官方文件都有一系列使用量的預測。這些官方文件當然會預測未來有相當可觀的需求增長,因此政府有迫切需要興建某一工程云云。根據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預計蓮塘口岸於2018年落成啟用,於2030年的流量為每天19,600架次(保守預測)3。這「2030年每天19,600架次流量」的預測,大家聽起來可能會覺得很合理,至少未算很誇張,畢竟那是18年後的事。問題在於從2006年至2018年,香港先後有新增的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和高鐵,然後才有這個蓮塘口岸。這跟回歸之初只有三個陸路口岸(實則只有落馬洲口岸較具規模)不可同日而語。而這些新增跨境通道,也各自根據一系列很樂觀的官方預測而推行。若果我們將這多個單獨的樂觀預測拼湊一起,便會得出一幅誇張得很荒謬的圖畫: 香港跨境口岸車流量 筆者根據政府多年來先後提交立法會有關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和蓮塘口岸的文件繪製出以上的綜合容量/預測流量表。政府文件只有某些年份的預測(例如預計蓮塘口岸於2030年的流量為每天19,600架次),而沒有詳細的每年預測流量。筆者假設期間年份的預測流量每年遞增。而筆者也沒有找到港珠澳大橋的容量,只好保守假設跟深圳灣初期容量一樣是每天44,000架次。此外,資料顯示深圳灣的最終容量是每天140,000架次4,筆者假設深圳灣於2025年擴容至每天100,000架次。此外,落馬洲、文錦渡、沙頭角和深圳灣口岸並無2016年以後的預測數字,筆者保守假設這些口岸2016年至2030年的流量不變。以上預測流量數據都是根據政府預測,並假設流量每年遞增至政府最終預測而得出。 很明顯,2006年深圳灣口岸通車後的實際流量增長乏力,並無如政府所願般大幅上升。而政府的預測流量和容量卻如火箭升空般急增,脫離現實的程度有如北韓人登陸月球。除此以外,高鐵預計於2015年開通,政府預計2016年每日客量為99,000人次5,當中85%(即84,000人次)乘搭短途列車。這些人流當然不會是石頭爆出來,而很有可能都只是從現有陸路運輸中搶過來。若果高鐵是政府所說那麼無可匹敵的方便,值得花600億來興建,那麼連接香港和深圳的深圳灣口岸和蓮塘口岸憑甚麼優勢,可以一舉將2011年平均每天42,000架次的跨境車流量催谷至2018年近140,000架次?或至2030年的每天184,000架次? 究竟每天184,000架次的流量是一個甚麼概念呢?2011年紅磡海底隧道的流量也只是每天120,500架次。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的跨境口岸從現時的若每天40,000架次增加3倍至2030年的每天184,000架次,超過紅磡海底隧道的流量是怎樣的情況?香港的接駁道路有3倍的增長嗎?香港的GDP有3倍的增長嗎? 資料來源:從博客http://big5.17u.com/blog/article/200830.html 所見於2008年10月深圳灣大橋車輛翏翏可數,基本上可將大橋改裝成球場、跑步徑和單車徑,大大舒緩香港運動設施不足 興建理由自相矛盾 而政府支持興建港珠澳大橋和蓮塘口岸的理由,都是同出一轍地將口岸的另一端描繪成一個經濟火車頭,而這些理由卻是可笑的自相矛盾: 政府於「政府當局就港珠澳大橋與珠三角西岸公路網的銜接及珠三角西岸的發展潛力提交的文件(跟進文件)」 6中說: 由於珠三角西岸有大量較廉宜的人力資源,而有待開發的土地資源亦相對充裕,所以發展潛力優厚。本港投資者在大橋通車後到珠三角西部投資,也應會得益,因為當地的工資和土地資源均較便宜。……港珠澳大橋正好提供必需的基礎設施,連接香港與這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地區。 又於「政府當局就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提交的文件」CB(1)90/08-09(05) 7中說: 廣東省政府已提供利便,讓傳統製造業在未來五年內,由珠三角區域遷往粵西、粵北及粵東。汕頭、汕尾、潮州及揭陽是接收這些企業的地區,而工業園亦在興建中,以吸納這些受影響的企業。另外,深圳東部亦正進行大型建設,迎接二零一一年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新建設區包括大運新城及坪山新城。總的來說,我們預期往來粵東及香港的跨界交通服務需求會上升。 很明顯「製造業……由珠三角區域遷往粵西、粵北及粵東」和「珠三角西岸……發展潛力優厚」是自相矛盾。那麼廣東未來的經濟增長會是集中在珠三角西岸或是粵東地區?或者製造業會由珠三角區域同時遷往粵西、粵北、粵東以及珠三角西岸?那麼主要承擔來往珠三角車流的落馬洲和深圳灣口岸是否更進一步被攤薄了?但無論如何,這些觀點都明顯與近年沿海地區勞工生產成本急升企業內遷的實況大相徑庭8。 不合理預測旨為合理化一簽多行、大陸自駕遊 以上荒謬的爆炸性增長預測斷不會是政府內部的無心無意之失。那究竟政府的不合理預測目的為何?其實大家無需猜度,因為政府的盤算在公開文件中已經說得很白。以下摘錄自政府提交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文件「過境車輛的規管安排」9: 我們已與廣東省有關當局初步同意分 兩個階段推行建議計劃:首先發放香港私家車的一次性特別配額, 試行情況如令人滿意, 廣東私家車的特別配額會在隨後階段發放。 可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放寬現行的私家車配額制度, 即在深圳灣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引入一次性特別配額, 讓更多人可使用私家車出行及提高其彈性, 並應盡快在深圳灣口岸推行試驗計劃。 因應現有口岸、跨境連接路和引路現時的設計容量以及本港道路網的交通流量,一次性特別配額應只在深圳灣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實施。 既然「因應現有口岸、跨境連接路和引路現時的設計容量以及本港道路網的交通流量,一次性特別配額(自駕遊)應只在深圳灣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實施」,那當港珠澳大橋和蓮塘口岸這些大白象兄弟落成,路面不但極度流暢而使用量一如「預期」般嚴重不足時,不就正好將自駕遊推廣至其他口岸嗎? 而政府有關港珠澳大橋預測使用量的文件,亦明顯明白大橋使用量不足,除非放寬跨境私家車配額制度(例如推出自駕遊) 10: 大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預計,在2016年,大橋的車輛流量將會介乎每天9,200至14,000(中位數11,600)架次之間;到2035年,車輛流量預計會上升至每天35,700至49,200(中位數42,450)架次之間。正如該文件所強調,上述的車輛流量估算實上非常保守的,既假定目前跨境私家車配額制度維持不變,也是基於當時大橋主穚工程仍然尋求私人投資…..而作出估算的。 剛才不是說過至2030年的預測的跨境口岸流量達每天184,000架次,超過紅磡海底隧道的流量嗎?有甚麼方法和需要達到如此龐大的車流呢?其實不就是香港和大陸政府一直吹噓的港深同城化計劃。當有一天港深邊界給取消或模糊化了,大陸居民可以自由出入香港,而香港人因為就業機會留失而需往深圳(例如前海)工作,深圳河兩岸交通便會繁忙得如同香港維多利亞港般。 從以上資料所見,香港政府與大陸推展這個所謂蓮塘口岸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基建項目,而是真正的「別有用心」地搞自駕遊、一簽多行甚至邊界模糊化的政治策略性的一個小項目,政治野心甚至比流傳的四大政治任務還要大。 1 盲目打通東北關口後患無窮 必須喝停東北蓮塘口岸工程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4609 2 香港地少人多?錯! – 高天佑 http://timisnice.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973.html 3政府當局就蓮塘/香園圍口岸與相關工程提交的文件(跟進文件)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panels/dev/papers/dev1030cb1-198… 4 Hong Kong’s cross boundary transport facilities planning http://www.docstoc.com/docs/96778936/Title-Hong-Kongs-cross-boundary-tra… 5 政府當局就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提供的文件(電腦投影片資料) http://www.legco.gov.hk/yr09-10/chinese/panels/tp/tp_rdp/papers/tp_rdp10… 6 政府當局就港珠澳大橋與珠三角西岸公路網的銜接及珠三角西岸的發展潛力提交的文件(跟進文件) http://www.legco.gov.hk/yr08-09/chinese/panels/tp/papers/tp1219cb1-591-1… 7 政府當局就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提交的文件CB(1)90/08-09(05) http://www.legco.gov.hk/yr08-09/chinese/panels/dev/papers/dev1028cb1-90-..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南方民主同盟愛有明天展覽:梁君然介紹作品

南方民主同盟愛有明天展覽:梁君然介紹作品 配樂:龍緯汶 南方民主同盟愛有明天展覽參展小畫家梁君然於2012年12月10日,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216室介紹自己的作品。 歡迎參觀南方民主同盟愛有明天展覽: 日期:2012年12月8-9,15-16,22-24,28-30日 時間:下午1-7時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216室 地址: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 本展覽由深水埗區議會關注貧窮問題及少數族裔工作小組主辦,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承辦,深水埗區議會贊助。 歡迎登入南方民主同盟視像頻道,重溫<南方民主同盟愛有明天展覽:梁君然介紹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_D5kpTUJ9g 影像串流: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