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中国教育部宣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三大举措

普通话主页 > 亚太报道 中国教育部宣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三大举措 2011-03-29 中国教育部高级官员表示,中国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将推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三大举措。 在国务院新闻办28号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提出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举措是:1)分类考试,即: 本科院校仍实行全国统考,但非本科院校则可由各省、市自主命题;而所谓“高水平大学”如北大、清华、南大、复旦等学校可以实行联考—这个实际上已经开始做起来了。2)综合评价,指的是高校录取时不光看高考分数,还要看中学阶段的成绩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3)多元录取,指录取途径包括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等。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表示,中国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考制度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个“一考定终身”的制度现在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近年来高考成了瓶颈,成了改革特别是教育系统事业化的一个阻力。而且学生也是压力太大,因为一锤定终身,是上是下?是成功是失败就在这一举。所以这种情况下,改革也是必须的,可能不会一开始不能推开,因为中国在教育改革上还是很慎重的。因为教育部最保守。”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从高考三大举措之一的分类考试谈起,指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应当以公平为最高原则。孙教授说,优秀的人材不该因为高考制度的不合理而被埋没: “现在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它录取的分数线是不一样的。在北京市考清华、北大,它是一个评分标准;你在各省市、省会它又是一个评分标准;到了乡下它的评分标准又是另外一样了。并不在于分档次,而在于是不是公平。比如全国你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农村山沟里农村的学生,来考北大的时候,应该按统一的标准来录取。我觉得录取的这一套东西,怎么从反腐败的角度来考虑一下,能不能给真正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上升的通道。” 而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的李教授从另外一个角度,谈到名高校的联考也许有其好处: “我觉得这个还是有好处。中国教育竞争激烈,但是学校之间也互相有牵制。吃大锅饭的现象也有,我觉得联招联考会有推动,是个好事儿。” 记者:“李教授,为什么联招联考就不会吃大锅饭呢?” 李教授:“这你都知道都有名额嘛,比如北大,北京只能招多少。这每个省都要登的。这学校都很抱怨,它想招学生,招不到。因为它各个省、少数民族都得照顾,新疆、西藏都得有啊。这样它可以以分和学习成绩为主来看考试,减少政治上或其他方面的考虑。” 孙文广教授则指出,综合评价这一举措也许不是没有弊病: “据我知道的有这种情况,一个中学校长的孩子来念书,他就有可能从初一开始就有很好的成绩,因为教师都想巴结校长,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都给个最高分,不是第一,也是第二。所以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每门功课的成绩都很好。其实这个学生大家都知道学习是很烂的。这种情况在过去保送的时候就有过这种事儿。” 孙教授还表示,要警惕多元录取为腐败打开方便之门: “原来体系有些腐败现象,但是如果你改掉那个实行多元的。这里面有些人他会通过一些关系,通过官场打通一些关系,那就有可能有权有势的人子女录取了。” 孙教授表示,应当允许破格录取,但是一定要为此成立公平严格的评委会。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的李教授在高校破格录取问题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中国人在谈到改革的时候常讲的一句话是:“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句话多少预示着中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复杂性。但愿这个制度能够因为三大改革举措的实施而逐步趋于公平合理,并对培养和造就人材产生积极效益。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更多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政治

(3)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 (4)我国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 国家利益 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

阅读更多

“公考限考令”,你准备好了吗?

  “从明年起,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消息一发出,立即在大学生中掀起波澜。难道像媒体指出的那样大学里的“考碗族”从明年起将在校园里消失?2012年起,国考和省考不招应届生,大学生们做好准备了吗?   经调查, 17%的同学对这突如其来的政策有些不知所措,深感“悲催”。不少准备考公的大三同学已经买了公务员方面的书或者正在搜集公务员方面的知识,但现在他们也是无能为力,只能重新定位。虽然对这“限考令”有些不解和抱怨,但有56%的同学仍然觉得这项政策对自己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正如08级的郝茂静所言“本来通过国考和省考的人就不是很多,对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同学们虽然刚开始得知这个消息觉得有些“杯具”,觉得又堵死了一条出路,但真正静下心来去分析,还是对出台的这个政策是持肯定态度的。公考不招应届生,让应届生更好地思考如何发展自己,要么专心考研,要么早点就业,不用抱着侥幸心理去买彩票似的去考公务员,减少了大学生的功利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大学生们在迷茫中思索的同时,也初步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调查的学生中,30%以上的同学从一入学就明确目标,选择考研,心无旁骛,奋力一搏。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为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积蓄力量。不过记者发现,“限考令”的出台,也让至少13%的同学临时“被考研”,“本来犹豫着要不要考研,不能考公了,只能考研了”,同学们也担心,“限考令”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公考热,却无形中壮大了考研大军,会增加考研难度。同学们迷茫中也不失理性,“考研只能算作一种心理安慰罢了,考上了也不一定好找工作。”体育学院徐振华说。   采访中有一类人值得我们注意:下定决心要考公务员的。有14%的同学一心考公务员,“希望借靠体制生存,国考中的特殊职位和市县一级的都打算考,实在不行就考事业编制。”商学院的周广川笑着说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不像那些纠结于考研、就业的同学那样,只要转变就业观念,要么先就业,或者在基层工作两年再实现自己的公务员梦也未尝不可。   “限考令”的出发点是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是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甫一出台,同学们可能不适应变化,对这部美妙的信号有些烦躁,但完全没必要唉声叹气,“限考令”可以让考研的集中精力,潜心修炼;如果想考公务员可以考市级、乡镇级或者可以去基层锻炼,通过在基层的锻炼想必在公务员工作中更得心应手。其实,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打算,为之不懈努力,多手准备,天道酬勤,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   供稿合作 聊城大学  董光强   作者:董光强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3-16.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公考限考令”,你准备好了吗?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高考舞弊缘何猖狂 (0) 高考状元的职业平庸不在过度热炒而在过度适应 (0) 高考状元与高考移民及其他 (0) 能这样解高考制度的“结”? (0) 对语文高考说不 (0) 以学生为敌——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民族主义

二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国家医保局称农村“退保潮”的情况“不准确”,网民:“不是退,是不交,交不起了……”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