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生

黄亚生:中国还是“瘦子”,别担心“肥胖”

黄亚生:经济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loan商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和印度的比较,是他研究领域中较受外界关注的部分 南都周刊特约记者_韩福东 邓云珊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记者连线黄亚生教授,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走向进行了专访。 黄亚生,海外最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黄亚生并非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在美国,他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反对共和党对自由市场的过分迷恋。但面对中国时,他又成了一个市场的坚定鼓吹者。语境和言说对象不同,他开出的药方亦有差别。 讲GDP没有多大意义 记者:今年中国政府想让GDP保持增长在8%左右。你觉得这个目标是否可实现? 黄亚生:我认为中国GDP在数据上8%的增长是一定能达到的,但问题是,讲GDP没有多大意义。中国的GDP增长有45%左右是通过投资达到的,这个比例相当高,而且投资基本是由政府控制的。在中国,GDP的增长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不是市场行为。 记者:中国GDP增长速度实际上已较此前略为放缓。 黄亚生:即使放缓的话,GDP增速也不会低于8%。而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是政府宣布的目标,那肯定可以达到。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否能长期持续,并且有利于人民福利,取决于微观的条件。中国多是宏观效率带动GDP的增长,但微观效率很低。中国通过大规模增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GDP,甚至有些就是在做挖沟填沟的事情,这些在短期内可能对GDP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对长期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多少益处。因为GDP的发展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福利,房价那么高,通胀那么高,阻碍百姓的正常消费。 记者:去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人预测不用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你对此乐观么? 黄亚生:我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GDP是否是真正超越了日本。我觉得这种讨论非常没有意义。首先,即使中国GDP排到第二或第一,但人均GDP还是很低。另外,对计算GDP增速起决定性因素的,除了GDP本身的大小以外,还有对通货膨胀的计算,中国的通胀计算可能是有很大问题的。 不存在印度模式或中国模式 记者:你对印度经济发展很有研究,能否作个对比? 黄亚生:可能很多人会讲印度GDP远低于中国,你怎么说它经济增长比中国好?光从GDP数据表现上比,它肯定是低于中国的。从历史上来看,印度1960、1970年代的增长速度是很低的,是百分之三点几。现在印度的GDP增速是7%,预计印度今年会增速到9%。 相比中国,印度的增长并不快,但它的增长是靠家庭消费而不是投资,更不是政府投资。而且它GDP增长的同时,个人收入也在增长。印度每增长1%的GDP,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超过中国。去年印度央行连续六次加息,防止通胀,但它的GDP增长还在加速。 记者:在你看来,印度的发展模式仍然优于中国,并终将超越中国? 黄亚生:不少人觉得印度GDP不如中国,铁路等公共基础建设不好,比不上中国,城市破破烂烂,那么多贫民窟,还有种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印度发展有那么多的不足,但与中国的差距却正越来越小,它在一些经济发展关键领域走在中国前面,它的优势已逐渐显现,而且会加速显现。 经济发展在于整个效益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科技、教育等各方发展,不是单纯提高GDP。这些方面,中国需要学习印度,更重视民营企业,改善中小企业待遇。 至于印度经济能否超越中国,中国改革开放30年,而且领先印度很长时间,所以,在最近的一二十年内,印度经济是不会超越中国的。 记者:现在对中国模式讨论很激烈,刻板地或褒或贬,是否过于简单化? 黄亚生:很难讲,中国的成功仅仅属于中国自己的模式,比如说贸易、出口导向的成功,在其他国家也都能看到。如果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独有,我是看不到这方面证据的。 相反,不成功的方面,比如中国消费降低、收入不公、通货膨胀、权贵资本主义等,这在其他国家也都看到了。 过去,我强调拉丁美洲模式,拉丁美洲当时很多强迁问题,跟中国现在很像。当时,它的通货膨胀原因之一就是微观效率非常低,然后政府大规模地消费。通货膨胀一般来讲是一个货币现象,但是,如果你货币增加很快,效率也增加很快,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问题。像中国这种通货膨胀,可能后面也有(类似)这种微观无效的原因。 就像我所说到的,印度模式也并不是印度自己独特所有的。我只是说印度是发展中国家里面属于比较经济自由的模式,只是指它所代表的私有企业的发展、金融制度的改革,以及政治上一定的民主。这些东西在别的国家也有,所以我觉得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存在一种印度模式或者中国模式。 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记者:那么你认为在经济发展路径上,存在什么不同的模式? 黄亚生:其实就两种模式:一种是靠市场,还有一种是靠政府。什么是靠市场,什么是靠政府,这里面有一些非常细微的讨论。比如说1960年代台湾、韩国和日本,你可以说它们靠政府,因为政府有很多的管制,但你也可以说它们是靠市场,因为它们是很小的国家或地区,很小的经济体,它们的产品是出口的,受国际市场的制约。大的(国际)环境是日本政府和韩国政府管不了的,那这就是靠市场,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成功的国家绝对是靠市场,失败的国家绝对是过度地依赖政府。 记者:全球金融海啸,似乎也暴露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许多问题,以及市场的局限,你不这样认为么? 黄亚生:对,肯定是这样。但是我觉得,金融风暴暴露出极端的市场经济问题,对中国来讲没有太大借鉴意义。 两个极端,都被证明是有各自问题的。一个是计划经济派的极端,还有一个就是完全的自由市场极端。假设我们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只有这两种选择,我还是要选择自由经济的极端。因为自由经济还是能带来经济发展的,它是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基础上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宏观经济的波动、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至于贫富不均。而计划经济连经济发展都没有,那我们说它没有经济波动、金融危机和贫富不均还有意义吗? 另外,新经济自由主义暴露的问题主要是在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有它的外部性问题,一家银行倒掉了的话会波及其他银行,但如果只是卖鞋、卖袜子的企业,一家企业垮掉了,不会影响到其他企业。 当然,我觉得西方肯定要改,包括美国、欧洲也都在改,增加了金融方面的管制。但是,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借鉴性不是很强,因为中国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过度的金融市场,而是过度的管制。 记者:所以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你仍然强调中国要放松金融管制。 黄亚生:那肯定是啊!我一点没有否认经济自由会造成问题出现,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我绝对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但我认为,我们应该等到中国经济过分自由的时候,再来讨论这个自由经济所带来的问题,不能因为美国发生了一个什么问题,就自然而然认为,中国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我在美国是非常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但在中国,我实在没有为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晚上睡不着觉。 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政府管得太多了,你现在来讨论市场过度自由化,这不是多余的事吗?这就好像你是个瘦子,但因为邻居吃得太多,很胖,然后你自己也开始不吃高蛋白。这不是很可笑吗?你现在还是需要营养,需要高蛋白,等你变胖了以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营养过度的问题。 (访谈内容已经受访者审阅)

阅读更多

一个关于中国三十年改革的理解框架

王绍光把中国的改革分成三个维度:(各级政府之间的)去中心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去管制化;(政府对掌控之外的经济活动的)去垄断化。基于此分类,加以细化和扩展,说说我的理解框架。说明一下,此框架是基于逻辑的而不是时间顺序的。 第一,是不同政府级别之间的关系。政府本身不是生产者,其上下级关系较为简单,就是围绕两个维度,“人”和“钱”。说的官方一点,叫做“人事权”和“财权”。就人事权而言,30年来,除了农村的直选之外,改变不大,基本上人事权还是层层掌握在上级手上,最上面就是中组部啦,呵呵。所以30年来的变革主要集中在“财权”。 政府自己不生财,财是来源于对各级政府所辖生产者的索取,主要三种形式,一,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而索取的所有者权益(利润、分红);二,税收;三,一些行政收费,比如管理费啊、罚款啊啥的。 利润索取这条,30年来是无论范围还是程度都在缩小的。这在以后讲政企去管制化的时候再说。行政收费这条,零散不正规,难入研究者法眼,资料不多。这里着重说税收这条。前几天总结Remick的文章说得挺清楚了,从76年一直到93年,基本上是中央政府让利给省政府、省政府再让利给市、县政府,县政府再让利给乡政府,这样一个层层财权下放的模式。当然,各地下放程度不同,东南沿海地区为甚。下放的主要方式是财政上解定额包干、上解按税种、按比例分成,等,大体原则就是“分灶吃饭”。地方政府还可以采取减免税的政策来刺激经济。(详见 1 , 2 和 3 。另外,根据水木reader版友的推荐,《他乡之税》这本书也不错。)在税收分成的地区,为了降低纳入与上级分成的预算内收入总量,很多下级政府就通过减免税或者征收不力等等方式,不把税给收上来(这样自然需要分给上面的就少了),把利润留给本地企业,所谓肉烂在锅里,然后再用其他方式,比如行政收费啊、摊派啊、赞助啊之类的,把这些利润变成本地政府能够支配的预算外收入。(Jean Oi, 1992))这么折腾了十几年,到93年,中央已经穷的不行了,财长成了乞丐。(wang shaoguang, the rise of the regions: fiscal reform and the decline of central state capacity in China) 94年分税制,老朱力挽狂澜,扭转了这个局面,通过统一税制、央省分税、禁止地方擅自减税等手段,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收益。有人可能问了,中央再次拿大头,那地方上不是又没有经济发展的动力了吗?事实上恰恰相反,经过94分税,地方上发展经济的动力更大了。很诡异吧?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分税制之后,中央拿走了很多收入,用于全国性的重大项目的投资,但是留给地方的责任却没有减小,地方陷入收入不平衡,中央又不管,地方只好拼了命的扩大税基来搞钱,要不然,有些穷的地方可能连基本的政府运转都搞不定,富的地方也无法享受从前那样的迅速发展的舒服日子。第二,从官员个人的政治升迁前途上看,分税之后,中央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没有变化,依然是经济数字为主,主要就是GDP和财政收入,那么,即使从个人政治前途考虑,官员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经济——哪怕不是为了本地税收。第三,经过80年代“分灶吃饭”而且是地方吃大灶的好日子,地方官员个人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经济好处,官员们普遍发现,本地经济好,个人油水才多,所以,即使不考虑升迁的因素,从经济收入考虑,多上项目也是好的。 因此可以说,分税制改变了中央和省的预算内收入分配比例,但是没有改变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热情。各地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引资热潮、房地产热潮,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分税制之后中央拿到的钱虽然多了,地区间转移支付总量也多了,但是没有改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甚至更加恶化了这种不平衡。典型的例子就是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负担”问题,从80年代末肇端,94分税之后,迅速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直到2000年代中期才有所缓解。其根本原因,就是分税之后,欠工业化的地区一方面丧失了为数不多的工商税(现在主要变成增值税了)的大头,另一方面支出不减,所以更加依赖农业税和从农村榨取的其他预算外收入。从省到市到县到乡到村,一级压一级,农业税的任务很重,加上这一段时间粮食收购价格的问题,农业生产利润本来下降的很厉害,两方面挤压,把广大内陆农民逼得够呛。即使这样挤压,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往往依然完不成农业税征收的任务,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的开支,所以各地都有公务员欠薪、地方政府借高利贷填窟窿、甚至地区间“引税”这样的怪事。(参见李昌平、曹锦清、陈桂棣等人的著作,更推荐《他乡之税》)。 总之,改革30多年来(之前的央地关系变化也有很多动态,之前说过不少,这里不表),各级政府的财权关系上,经历了“前十五年去中心化、后十五年再中心化”的一个“V”字形的过程。而附带的效应则不是“V”字的转折,而是一以贯之: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一直增强,地方的预算外收入规模一直扩大(除了其中几次统计口径调整造成的不稳定)、地区差距不断拉大。 那么,改革之初,为啥中央政府要把财权下放呢?后来为啥又要上收呢?中央政府可不是因为可怜地方政府官员的钱口袋本身的饱扁,中央看重的,是地方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性,也就是说,政府层级之间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归根结底,是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的,是为了刺激各级政府对下辖企业(包括国企和非国企)的扶持帮助,从而增加全国的经济总量。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的变迁。 说完政府科层结构之间的财权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再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还是先给个逻辑上的分类(我是分类控。。。),政企关系,或者说政府和直接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说到底也就是这么几个维度:人,钱,物,生产决策,销路。 人,包括管理层人事、技术人员的供给、乃至普通职工的就业和去留。 钱,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政府怎么从企业收钱,包括所有者的利润、税收、管理费等行政杂费、变相摊牌等;另一方面是政府怎么帮企业弄钱,包括从各政府部门自己支配的小金库中贷款给企业、帮助企业去银行贷款、减免税收,等等。 物,就是设备和原料,政府在生产设备、尤其是体现高技术的设备上,怎么供给企业,在重要的原材料供给上,又是怎么帮助或者不帮助企业的。 生产决策,就是决定企业该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这方面政府怎么介入,怎么提供信息,或者怎么拖后腿。 销路,就是产品的市场问题,政府是否能够动用自己的权力帮助企业打开销路,比如政府自己采购,或者搞地方保护主义,排挤外地企业的产品,再或者政府官员自己到外面去给本地企业联系订单,等等。 “人-钱-物-生产决策-销路”这个分法,是从最基本的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的角度去分的,应该已经涵盖了生产的所有环节和因素。 坊间还有不同的分法,比如说“技术、资金、政策、人脉”等等。其实不矛盾。技术,要不体现在具有技术的人身上,要不体现在机器设备身上,所以是“人”和“物”的一部分。“资金”就是钱。“政策”嘛,比如说批条子盖章的效率啊,比如人事、税收、土地供给德优惠和政府采购啊啥的,其实具体的看,也就是落实到“人”、“钱”、“物”和“销路”的供给上。“人脉”则是更高层的一个角度,人脉可以影响技术资金和政策的分配,由此影响人、钱、物、生产决策和销路。 至于大家都十分看重的“所有权”或者“产权”,我却并不认为那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考察一下“人-钱-物-生产决策-销路”这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独立,都并不以“所有权私有化”为绝对前提。八十年代末期,一些极端的承包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这几个环节的非政府化——当然,指的是摆脱政府那种看上去“不好”的干涉和介入,而保留了政府“善意帮忙”的干涉和介入。我们设想一种极端的承包制,企业承包者一包二十年甚至更长,完全掌握用人大权,除定额上交的承包费和税费之外亦无须多为财政做贡献,在生产上自由的根据市场需求购进原料设备、生产产品和销售。那么,这种假想的承包制,和事实上的企业私有制,其区别是什么呢?顶多是对政府多了一项“定额上交承包费”的义务。如果把这个钱当作一种变相的税费,或者当作政府作为最初企业创办者入股索取的定期分红,亦未尝不可,不改变其经营自由的本质。 因此,我觉得“所有制”这个东西,听起来名头响,其实落到实处来看,也不过就是个人对企业在获取收益、经营管理、财物处置等各环节所拥有的自由度的一个总称。这些自由度都是可以连续变化的量,极端的私有化其实也就是把这些可能的自由度推到极致,没有什么奇妙的,而且也不存在什么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鲜明的分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把产权看得很重要,但是那里面的产权,其实就是“收益权”的代称。用自主的收益权来刺激企业经营的主动性,这和中央政府用“分灶吃饭”的方式来刺激下级政府的经营主动性,道理是一样的,不玄妙。 哪怕企业私有化了,也不能说自由经营是绝对的——政府的影响余地还是十分有弹性的,可大可小,至少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就够你喝一壶的。政府在“人-钱-物-生产决策-销路”各个维度上的不同的干预行为,到底对企业的经营表现有何利何弊,也不能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学派的模型,一概而论说干预就不好。要具体的审视。 嗯,这篇怎么基本都是废话。。。。下篇谈具体的,政府在“人-钱-物-生产决策-销路”各个维度的干预的演变史。 说到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上回说过,无非“人-钱-物-生产决策-销路”这几个维度。 然后需要对企业/生产者也分分类: 1. 农业生产者/农民; 2. 外资企业; 3. 城乡个体、私营企业; 4. 乡镇村所有的集体企业; 5

阅读更多

赫芬顿邮报 匿名网民组队为埃及人民提供通信工具

核心提示 : 埃及切断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服务后,国际团队Telecomix利用聊天室,维基和协作写作工具组织起来,努力告知埃及人他们的各种通信选项,同时从埃及人那接收消息。 原文: Anonymous Internet Users Team Up To Provide Communication Tools For Egyptian People 来源:Huffington Post 赫芬顿邮报 作者:Craig Kanalley和Jake Bialer 发表时间:2011年1月30日 译者:David Peng 校对:小米(@xiaomi2020) “互联网断了,人们在烧警车。”一个埃及人发出消息。“今天是埃及重大的一天。”另一名埃及人发出消息。 这些消息是不是来自手机或电脑,而是在埃及的混乱之中,从某地一个业余无线电发送的莫斯电码。 埃及政府在国内努力 限制通讯 ,这引起了互联网上一个名叫Telecomix的倡导言论自由的团队的一场运动潮。这个大型匿名团队利用聊天室、维基和协作写作工具组织起来,努力告知埃及人他们有何通信工具,同时从埃及人那儿接收消息。Telecomix曾在突尼斯,伊朗,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促进言论自由,这些国家审查或者封锁部分互联网。 埃及已被确定为Telecomix的“第一要务”。他们设立了一个专门网站, 我们重建 。这个网站上设立了一个 维基站 ,为帮助埃及人持续努力,提供一站式最新聊天室和资源。 根据聊天室管理员,来自瑞典哥德堡的克里斯托弗·库仑堡(Christopher Kullenberg)估计,这里大约有20个非常活跃的成员,50个活跃成员,其他包括观望者共300人。 “你可以把Telecomix看作一群人数不断增加一起做事的朋友。”库仑堡说。 对于大多数用户,团队强调匿名,真实身份毫无必要。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聊天用户惊叹地说:“我是新来的,只想帮帮忙。” 下面是该团队最近的大事时间表: 上周四晚,当埃及的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服务 被切断 ,固定电话业务仍然正常,大家立即开始工作,将信息发送到埃及的传真号码。他们在谷歌上搜索埃及传真机号码的特征字符串,找到了大量的传真号码。 起初,他们把 维基泄密电报 发送到这些号码,但后来他们决定埃及人并不需要额外的动力。相反,他们希望知道如何互相沟通,如何与外面的世界通信。这些积极分子,开始为人们提供拨号调制解调器和业余无线电电台(或火腿电台)的使用指南,埃及人民可以 以此进行沟通 。 该团队说,它同时也在他们建议的活动频率上接收和解码收到的业余无线电消息。虽然这些团队只能够收到一个不明来源电台的一小部分短消息,埃及人民用业余无线电来传输信息有趣地利用一种老式技术来规避政府限制。 这些消息背后的大多数活动家们告诉赫芬顿邮报,他们希望保持匿名。但是,除了Telecomix之外,其他互联网团队,包括“无名氏(Anonymous)”,也帮助向埃及发送大量传真。“无名氏”也曾加入到针对反维基泄密组织的DoS攻击行动。他们还参加了许多其他行动,其目标从科学教(Scientology,又叫山达基)到基恩·西蒙斯(Gene Simmons)。 这些手段是否已被证明有效地帮助了埃及人民?“我们还真的没法说,”库伦堡说,“对我们而言,建立沟通渠道就已经足够了。我们的行动产生了什么要让参与沟通的人们来告诉我们。” 另一个用户wd40_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更多新闻,请在推特上跟随 Craig 和 Jake 。 点击 这里 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 这里 获取翻墙梯子 相关阅读 外交政策 埃及:为了自由而斗争 外交政策图集 埃及 怒火燃烧的日子 译者访谈No.2 微博/围观能否改变中国? 纽约客 小改变——为什么革命不会被“推”出来 外交政策 黄亚生:和中国的老百姓聊聊 经济学人 突破防火长城 卫报 中国推友因支持刘晓波而被抓捕 南华早报 中国异议者正在筹备中文版维基泄密 “前十”博客:十大网络监控国家[共10图] CNET:后谷歌时代的中国,审查仍在继续 RSS订阅 GFW博客 ,获得翻墙梯子大全 翻墙看《译者》 https://yyii.org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 订阅《译者》;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

外交关系学会 采访易明 如何评价胡锦涛的对美国事访问

核心提示 : 外交关系学会中国专家易明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奥巴马政府的一次成功之举。奥巴马政府明确地表达了对人权的积极关注,也为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其他方面则突破不多。 原文: How To Gauge U.S.-China Talks 来源:CFR(外交关系学会) 受访者:易明,斯塔尔高级研究员,外交关系学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采访者:Bernard Gwertzman, 外交关系学会顾问编辑 发表时间:2011年1月20日 译者:iFreedom(@ljqu) 校对:小米(@xiaomi2020) 外交关系学会中国专家 易明 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奥巴马政府的一次成功之举。奥巴马政府明确地表达了对人权的积极关注,也为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其他方面,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本次访问未能取得任何突破,不过,也不应当期望能取得突破。易明说,白宫因“向中国说明改革人权政策的道理”而获高分,胡锦涛在 记者会上承认 “关于中国的人权事业,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这不代表中国的“政策转向”。在北韩问题上,中国的政策也没有什么转变。尽管中国国内存在争议,是否应该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与美国、日本和南韩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本次中美领导人的国事访问比通常的访问成果要显著。奥巴马总统和胡主席会谈的官方部分以 联合记者会 和 联合声明 结束。谈谈你的印象? 奥巴马政府预期的目的都达到了:就美中关系中的广泛问题阐明了立场,在人权等问题上表达了强烈的关注,对中美关系带来了一点推动力,同时还获得一些成果(贸易和投资方面)。 美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已经纠结了一段时间,这也引起了比较多的讨论。在缓和美国对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忧虑方面,[本次访问]是否取得了什么成果? 在汇率问题上,胡主席没有任何进展,但是也不应该有人预期能取得突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将继续奉行自己认定的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政策。胡主席在这次访问之前,就清楚地表示,他认为人民币升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通胀问题。 奥巴马总统看起来对这次访问中签署的订单非常满意,尽管这些很可能在数月前就已经达成协议,只是在这个场合宣布出来而已。这里面有哪些意义重大? 要在已经宣布的一堆贸易和投资协议中挑出来哪些是意义重大的比较困难。多少工作岗位真正依赖这些新订单?我们是不是冒这样的风险:仅仅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而把先进的技术提供给中国,进而被中国同行窃取或被中国伙伴轻松掌握?如果波音和中国共享技术和在中国建立制造厂,它在美国的工作岗位还能维持多久?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只能相信美国的CEO们,在中国做生意和挣钱时候能有长远的目光,我认为,我们在与中国进行一场艰难的创新竞赛,以确保我们比中国厂商领先5-10年。 在本次国事访问的日程上列有人权问题,并因中国对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狱中的异议人士刘晓波的强烈的负面反应而显得非常突出。胡主席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在人权领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出乎许多人的意外。人权问题对两国关系有多重要? 人权问题对美中关系能否长期地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奥巴马总统对人权发表声明期间,白宫向中国阐明,中国改革自己的人权政策,不仅能使中国继续保持和平稳定的增长势头,还能使中国成为促进世界遵守和建立新的全球准则中的建设性的一员。白宫做的很棒。胡主席在他的八年任期中实际无意推动人权进步,他在这次访问中的表态也不代表他有什么转变。我们仅能希望,他在这个问题上能有所认识,或者至少想留下一份截然不同的遗产。 联合声明明确呼吁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批评朝鲜的铀浓缩项目。联合声明还隐含了呼吁重启六方会谈的意思,尽管韩国和美国似乎希望朝鲜首先对自己去年针对韩国的军事行动进行道歉。朝鲜半岛问题上,这次有什么新进展吗? 美中两国在北朝鲜问题的处理方式上没有实质性转变。有趣的是,中国国内也在争议,中国要不要和美国、韩国、日本加强合作,而不是简单地条件反射性地保护朝鲜。这种观点能否占据上风,还有待观察,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中国军方据报道正向朝鲜部署军队,以保护其经济资产和公民。他们正在遭受什么威胁而需要保护则还不清楚。 中国和其邻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和中国的军事集结,造成了地区关系看似紧张,联合声明谈到了美中的两军关系,并提到中国军方高级领导人有可能在今年访问美国。这会缓解紧张态势吗? 两军关系是块硬骨头。联合声明辞令很好听,但是,中国军方一些高级领导人已经公开表示,没有兴趣深化和扩大与美国的军事交流。即使他们不得不与美国军方同行会晤,也不会有多少成果。 点击 这里 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 这里 获取翻墙梯子 相关阅读 华盛顿邮报 当胡主席下周到访时,奥巴马打算跟他讨论人权 易明对国会所做的证词: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中国的政治改革前景 悉尼先锋晨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头四分五裂的猛兽 图片回顾中美关系的33年 [PDF]经济学人 崛起的中国的危险 译文合集 外交政策 胡锦涛想知道什么? 维基泄密 外交电报 2008-4-16 胡锦涛主管西藏政策 外交政策 黄亚生:和中国的老百姓聊聊 华盛顿邮报 纷争和失望笼罩中美关系 纽约时报 中美:多极中的两极 RSS订阅 GFW博客 ,获得翻墙梯子大全 翻墙看《译者》 https://yyii.org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 订阅《译者》;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

悉尼先锋晨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头四分五裂的猛兽

核心提示 : 政治宣传和捞取个人利益似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天存在的首要目的,备战御敌则是其次。 原文: China's military a fragmented beast  来源:悉尼先锋晨报 作者:John Garnaut 发表时间:2011年1月18日 译者:antipodalviews 校对:小米(@xiaomi2020) 四川地震发生之后,我在灾区看到一名下半身被两块汽车大小的石头压住,上身倒挂的男子。我对他说“求援队一定会来抢救你”。他说他感觉自己已经死了。 从倒塌的房屋废墟中,还可以听到其他幸存者求救的呼声传出。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分钟地过去,呼救声越来越稀落。面对官方媒体全天马不停蹄地报道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抢救婴儿的光辉事迹,我却苦苦思索为何动员数以万计的军人救灾,却忽略了大量运输军车会把当地唯一一条进入灾区的公路堵塞,这其中道理何在? 就在前一天,我的中国同事亲眼看到几名身着军装的人在开怀大饮趁火打劫得来的啤酒,还把偷来的袜子往自己裤兜里塞。还有同事曾看到一些解放军军官在指挥拍摄录像,还细心地把尸体地排列成背景图像。他们看到解放军战士从温家宝总理身边和官方电视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前急匆匆地奔跑而过,赶往模拟现场“求援”。而此时此刻,数以百计的老百姓正被埋在地下,绝望地等待他们伸出救命之手。 我对解放军在北川表现出的的迟钝慌张曾作过简短的报道,还因此激起了中国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仇恨。他们甚至专门为我建立了“人肉搜索”网页。 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已经很难抹去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留给我的印象。他们是一头猛兽,却已经四分五裂。政治宣传和捞取个人利益占据他们的前两项首要目的,备战御敌则排第三。在本周的关键峰会 1 举行之前,在中国亮相的几项最新的军事科研成果也未能让我改变观点。 胡锦涛主席今天将会抵达美国,作他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明年开始的下一代领导人接管政权之前的最后一次对美正式“国事”访问。中国为这次峰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展示各种军事玩具。 从一长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清单中,首先推出的是新式反舰导弹。如果它工作正常的话,这将是全世界第一枚可以摧毁美国航空母舰的弹道导弹。 注:这不是《瞭望》上的原图,只是海心沙岛主会场的一张照片 按照官方说法,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也即将浮现。去年十一月,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我吃惊地发现原来开幕式中也暗藏着反映中国海军的力量的意象。开幕式后不久,《瞭望》杂志刊登了一幅照片,可以看到我当时所在的海心沙岛主会场就是一艘航空母舰的造型,连灯光照明也非常相似。 中国网站上周纷纷报道,中国已经测试了一种全新超大气层飞行器,与美国在不久前升空试飞的X-37B小型宇航穿梭机相似。 最后还有上周四传来的J-20隐形歼击机(注:见题头图片)首飞成功的消息,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了。不可思议的是,胡锦涛似乎只是在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会面时被问及才首闻此事。据报道,胡锦涛还转身问自己的国防部长:“真的吗?” 暂且不谈中国这些看来令人乍舌的全新军事装备有何技术优势,但是选择在这个时候(尤其是最近阶段中国所表现出的强势外交态度)亮相这些武器,其造成的效果可想而知,就是让美国在军事上重新关注中国,在政治上更加怀疑中国。 中国共产党可以借此机会向全国人民显示自己在美国人面前不示弱的勇气,同时军队和政治机器中的一部分人毫无疑问会因此脸上有光,并得到更多资源。但是,胡锦涛却因此而会觉得尴尬,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了损害。 这一幕又一次证明,如果为了更加广泛的国家利益要遏制特权一族,对民族主义势力实行制约的话,胡锦涛和他的支持者缺少政治资本。 胡锦涛的专机即将在美国降落,与此同时,那些在2009年时为中国力量大唱赞歌的白宫官员又在忙碌地向国际记者们讲话。但这次的调子是,中国可以震撼世界的政治大厦看似坚实,实则脆弱。 昨天《纽约时报》的头版报道评论[ 原文 ]是:“奥巴马政府官员称实际情况较为复杂,而他们正在尽力应对。虽然中国国富力强,具备了更大的影响力,但是胡锦涛或许是中共统治时期最软弱的领导人。” 不管怎样,在共产主义崩溃以及所有的开国元勋都已去见马克思之后,即使是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也感到要继续维持其独裁地位并非易事。 1 译注:即本月胡锦涛访美举行的中美峰会。 点击 这里 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 这里 获取翻墙梯子 相关阅读 图片回顾中美关系的33年 华盛顿邮报 当胡主席下周到访时,奥巴马打算跟他讨论人权 [PDF]经济学人 崛起的中国的危险 译文合集 悉尼先锋晨报 全速前进 中国的领土野心 外交政策 黄亚生:和中国的老百姓聊聊 华盛顿邮报 纷争和失望笼罩中美关系 纽约时报 中美:多极中的两极 纽约时报 奥巴马政府集结盟友,欲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视频]VOA时事大家谈 美国中期选举 近期涉及中国话题的政治漫画集锦[共18幅] RSS订阅 GFW博客 ,获得翻墙梯子大全 翻墙看《译者》 https://yyii.org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 订阅《译者》;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