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祸

唯色 |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7:仙人村

王力雄在他的网站“族群对话与新媒体”连载现已完成初稿的长篇小说《转世》。《转世》是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黄祸》的姊妹篇。正如他在推特上( @wlixiong )所说:将在修改过程中同步连载,第一阶段是在 http://wanglixiong.com (墙外)上连载。 《转世》连载7:仙人村 离北京几百公里的的山西黄土高原,此时星月消隐的夜空雪片漫卷,天地混沌。另一位我们熟悉的人物石戈,坐在仙人村桂枝家窑洞里的火炕上看他的八一本,桂枝在给他洗脚。 《黄祸》中的石戈曾出任中国崩溃前的最后一届政府总理,暗中组织了中国人向欧美、澳洲和俄国远东的大迁移,上亿生命因此得到拯救。不过此刻他可看不出那等气势,形象就如老农。一身臃肿的棉衣棉裤,在农村也是个别很老的人才穿。那是桂枝给她爹做的。穿到比她爹矮半头的石戈身上就像裹着棉被。石戈喜欢棉衣的舒服和省事,不在乎形象。也算一种逆反,在北京机关里,尽管他算最少讲究的,也得中规中矩,几十年过来已经厌烦透顶。这里可以把一切搞到最简单。头发剃光,无需梳理,也不必面对头发日稀的沮丧;胡子可以不刮;无带鞋上炕下地只需一蹬;窑洞不如城里公寓热,进来无需脱棉衣,出门也不用加衣服,一顶毛线帽就够。邋遢是退休者的特权,被石戈当做一种享受。 “知青”年代石戈下乡在仙人村,那时就住在桂枝家。桂枝爹是当年的生产队长。几年的同甘共苦使他们如同亲人。离开村子几十年,石戈仍然把这当成另一个家。时不时会回来,妻子去世后来的更多些,不过每次都待不了几天。这次接到退休通知的第二天,他就上了来这儿的车。从此不会再有时间的限制,也不会再有让他随时放下一切匆匆而去的事了。他没有明确地计划住多久,半年,一年,也许更长……会不会就不走了? 桂枝妈死了,桂枝爹老了。桂枝早年出嫁,因为不生育被丈夫赶出了门,从此再没回去。现在这个家全靠桂枝。桂枝爹中风数次,已经行动不便,离不开桂枝伺候。桂枝同时还在几公里外的镇上开了个饭馆,是全家的主要收入。饭馆生意不错,晚上是最忙时间,但是桂枝每天都会在她爹睡觉前骑摩托车赶回,给老爷子洗脚,多少年没断过。这次她把石戈也加上了。服侍她爹睡下,她就端一盆新热水到石戈的窑洞。起初石戈怎么也不让,这辈子没让别人洗过脚。桂枝说给爹洗给哥洗一回事,不由分说挽起他裤腿,把他的脚按进热水盆。冬天的冷脚在热水中沿着脉络升起寒颤,冲到后脑。她坐在炕下小板凳上,把他的脚在水中又揉又掐,连搓带捏。她没受过专门的足浴训练,可是给她爹洗了那么多年脚,对脚的构造熟得不得了,很知道怎么让人舒服。被桂枝强拉着洗了几次后,石戈不再推脱,接受了桂枝的服务,而且成了每天期盼的享受。洗脚时他不必说话,该干什么干什么。这是桂枝提的要求——他时间宝贵,不要分出一点来客气。桂枝表示这也是她的休息。餐厅乱了一天,这样安静一会,手在热水中活动,给脚按摩等于也是给手按摩,让她放松。 的确,跟桂枝在一起,最舒服的就是放松,无需任何介意,不考虑穿戴举止,用不着没话找话,不需要平衡关系,更没有监听、密探、告状、整人……在官场周旋了大半辈子的石戈尽管与世无争,也被搞得疲惫不堪。仙人村对他的吸引正在于可以远离那些,他喜欢桂枝是因为她让他完全自在。 对石戈的退休,桂枝嘴里没说,心里却最高兴。她是石戈的第一个女人。那时他们都是少年,住在一个房檐下,一块吃饭,一同砍柴,一道担水,如同兄妹。当年的桂枝给了石戈青春欲望的满足,却从不提要求。在石戈考上大学离开前,她只是背地里整夜哭,白天却说眼睛红肿是挑灯芯溅进了煤油。那以后他们不再提起过去。桂枝被丈夫赶回娘家后,回绝了一切说媒,表示宁愿一辈子服侍爹,同时写信告诉石戈,永远把这当成自己的家,他住过的窑洞永远留给他。 今日仙人村早已凋敝衰败。有能力的人家都搬到镇上或县城,剩下的也几乎没人再住窑洞。饭馆收入照理说完全够桂枝在镇上买房,那样就近经营也方便,可是她坚持住原来的窑洞,说是祖祖辈辈的地方,爹不想离开,心里更多想的是石戈总表示喜欢窑洞。她觉得石戈愿意回仙人村,就是为了和城里不一样。他喜欢窑洞里的火炕,乡下年轻人却早换席梦思了。可是住瓦房,睡软床,这里哪一点能比得过北京?可能他就不再来了。她保留了窑洞、火炕,也留下老式门窗、灶台、石磨、风箱,甚至废弃的老纺车也照样挂在墙上。凡是老东西她都留着。石戈当年住的窑洞几乎全保持原来模样,连糊在墙上的老报纸都留下,还盖了一层透明塑膜。那是因为石戈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回来,曾经笑着读那些报纸上的文革词句,告诉她那已经是文物,应该保护。 桂枝对石戈的窑洞唯一的改造是开了个侧门,和她住的窑洞连在一起。这么多年,有时她会过来独坐,或是夜深人静时躺到石戈睡过的炕上。但是每次石戈来住,那门始终关得严严,纹丝不动。直到这次,一个夜半时分那门发出不能再小的声响,一股凉气钻进石戈被窝,一丝不挂的滚烫躯体贴在他身上。没有一句话,只是轻轻的抚摸,痴迷的呼吸,强忍的呻吟和痉挛。黑暗中进行的一切让石戈感觉如同梦境。结束后她无声离开,第二天表情和举止没有任何异样,似乎什么都没发生。如果不是石戈在床单上看到了痕迹,甚至会怀疑那是否真就是梦。不过正是这样让石戈感到放松,他没有拒绝同样的梦在以后继续做下去。桂枝很有分寸,来得并不频繁,往往是在石戈开始想时,便会听见那扇门悄悄打开。 妻子去世后,石戈已经多年没有女人,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性对他似乎已经远离,甚至被他认为已经死去。到这年龄,也应该算是自然规律了。现在,他却发现性还在,仍然强劲,甚至有重返青春的感觉。在黑暗中,他眼前浮现的是当年十五岁的桂枝。那时他们只能在野外偷情,做爱时大都光线灿烂,她身体的每个细节都被那锋利旋转的光线永恒地刻在他脑中。而现在的黑暗中,触觉下的桂枝更为成熟、丰满和柔软,如同广阔的海洋,无尽地承托着汹涌颠簸挺进的船…… 桂枝给石戈擦干了脚,接着给他剪脚指甲,怕他脚冷,敞开怀把他的脚包在胸口。隔着衬衣,石戈的脚能感受到桂枝的乳房,柔软,温暖,未生育的弹性,让他想到黑暗中捏在手里的感觉,那会使她很快进入激动。只要挪一下脚的位置,就可以验证那乳头是否变得坚挺。但是他似乎只是全神贯注于手中的八一本。迄今他俩的性只限于触觉,顶多听见呼吸和被吞下的呻吟。他知道之所以如此,是桂枝揣测他宁愿如此,并非是桂枝所愿,他为此感到歉疚,但是的确他宁愿如此。他不想让性和视觉、语言、感情甚至生活扯在一起,那会在离开性的时候让他们尴尬和难处。毕竟多数时间是没有性的。平常,保持兄妹关系会更自然和持久。 窗外北风在黄土高原上呜咽。正是一年最冷的时分。窑洞里加装了土暖气,比当知青时挂霜结冰的温度好很多。当年这种雪夜裹着被子在煤油灯下看禁书是最让他愉悦的享受,现在却再找不到那种感觉。一旦能够任意选择,读书反而远不如费尽力气找到一本书那样乐趣无穷。他的八一本存储了几千本书,标记、检索、批注、人声朗读、电子墨水各种功能齐备,可是很多书都只读了个开头就被放在一边。身为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委员,他只沾了这一个光——军队搞“爱民活动”赠送给委员的八一本。最初吸引他的是八一本才可下载的诸多禁书,随着读书慢慢扩展到写作、上网……现在已是事事离不开八一本了。 此刻网上最热闹的话题是二神之死。相比之下, N-2世刚结束的葬礼几乎没人放在心上。中国不会再有毛泽东死时让人觉得国家和个人前途顿时充满新可能的情况。死个权力首脑不过多出个官僚装样子的葬礼而已。若不是退休,石戈也得去N-2世的葬礼。十六号机关是中央直属单位,他是实际主管,虽然只是副部级,位置总在最后一排,但只要中直单位主管都得到的场合,他就逃不掉。而现在,连N-2世葬礼的电视直播他都不看,跟他没了任何关系。相比之下,倒是二神的葬礼他想去参加。网上都说二神是酒后车祸而死,司法鉴定也如此确认,包括二神自己活着时都说过总有一天他会死在酒上,但是石戈不信。 警方不许为二神举行现实葬礼,却挡不住网民为他在网上举行虚拟葬礼。当石戈试着接近虚拟葬礼现场时,“现形”程序突然在八一本上打开。石戈不惊讶。“现形”是十六号机关几个年轻的IT才俊业余开发的,用于侦测网络风险和保护。验证效果不错后,十六号机关曾内部推广安装。程序平时在后台潜伏,一发现网络有风险便会自动开启,弹出直观的显示界面。 “现形”程序没请专业电脑美术师参与开发,界面图形因此笨拙粗糙,不过意思还是表达得清楚。此刻有十数个吸血鬼的图形,若隐若现蹲守在葬礼各个入口,监视川流不息的人群。每个吸血鬼图形表示一个监视点,人们的个人信息被无知觉的吸走,如细小血滴的“0”、“1”组成的红线,从每人身上进入吸血鬼獠牙外露的嘴。众多极细的血线汇聚成奔涌血流。如果没有“现形”提醒,再走下面的步骤自己也会被吸走数据。所有数据将被精细分析,从中筛选可供进一步剥皮细嚼的对象。这种监控架势已经足够断定,二神之死绝非简单的车祸。 “现形”可以对付一般黑客,吸血鬼级别的则无计可施,只能提供隐身保护,还要求不能多动。否则一旦被吸血鬼发现,仅因为使用了隐身保护就会被特殊注意。在“现形”界面中,凡是与己无关的人都是黄豆大小的灰色人形,有轮廓无细节,聚在一起如灰色河水往二神葬礼的现场奔流。有色彩且被放大若干倍的图形在其中会格外醒目。“现形”用那种图形表示有关联者,其中身着红色长袍的女神形象,代表最被自己重视的女性。 石戈看到女神的图形上是陈盼的名字,不免觉得好笑。陈盼怎么成了最被他重视的女性?除了退休后她写来的慰问信算是有点私人性质,他们一直只有工作来往。这是石戈第一次在“现形”中看到陈盼。他查了一下“现形”关于重视程度的算法,都是年轻人的标准。如对方只要是异性,重视级别就提高一级;还有相互往来的频次;写信与回信的比例;加权最大的是给对方写信的斟酌程度,是写完就发,还是写完要改,包括改几次,对每个改动的琢磨时间等——“现形”程序对这些细节都有记录和统计。石戈相当不以为然,他之所以斟酌写信,不是对陈盼,而是对项目。他跟那个项目的关系颇为微妙。 陈盼也是《黄祸》中的人物。她和石戈心灵相通,却只有在石戈因向外国通报北京对台北核打击被判死刑时做过表白,以后便是阴差阳错,直到石戈最后在荒原上找到她的遗骨。在这本书里,他们的关系更加纠结,只是此刻还没意识,相互只有合作关系。 说合作并不准确,石戈只是利用十六号机关的经费做幕后拨款,不具体参与。项目由陈盼的NGO组织做。十六号机关有多个外包或合作项目,都是各部门和具体人员分管。作为机关主管人,石戈本无需过问。他亲自抓这个项目,目的是为了让尽少人知道,拨款也可以免掉繁文缛节。说起来石戈与这个项目渊源最深,又刻意远离,除了出钱不提其他要求。陈盼和他的联系几乎都是通过网络。从这个角度,陈盼被“现形”当做最被他重视的女性也不奇怪。他跟其他女性从来没有这种你来我往的固定关系。 石戈原本做好了安排,即使自己离职,这个项目也有后续保障。但是这次名为退休,实际等于撤职。新来的接任者任务之一就是拿着放大镜找毛病,而这个项目正是可能惹非议的。现在只有把以前安排都停下。所谓的安排说白了就是钱,停下就是不能再给钱。他把这个结果通知了陈盼,除了退休没有多说其他。她来了一封挺长的邮件表达慰问,感谢他一向支持,以及对他退休生活的祝愿,没有一句提及钱。几年打交道,她很清楚石戈会考虑到所有可能,哪怕绝路也要求生,他没有主动说明后续办法,一定是已经山穷水尽。 理论上副部级是六十岁退休,不过大多都会拖一段时间,或是安置个闲职过渡。高层原本为了让石戈继续留任,内定把他提到退休年龄为六十五岁的正部级,已知会石戈,只待择日宣布。结果却是在石戈六十岁生日的当天,由空降的接任者宣布石戈退休,并当场要他交出通行卡,也就是他走出机关大门就再也进不来了。这种公开羞辱足以看出高层对石戈震怒的程度。 事情起自总理陆浩然交的任务:要求十六号机关出一个报告,论证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的迫切性,提升到救党救国的高度,同时还要充分论证将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利益。陆浩然的指示具体到要求摆脱十六号机关惯常的学术风格,把报告写成雄文,以压倒气势驳斥各种反对论点,能让人们热血沸腾,对土地私有化后的中国充满希望,不但得到党内外绝大多数人赞成,还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未来生出更强信心。 多年来,石戈一直负责研究和处理紧急状态。所谓紧急状态不过是危机好听点的别称。近年危机日见频繁,牵扯面越来越广。石戈的职权范围因此不断扩大,工作班子从当初一个小组发展成几百号人的“国家安全研究所”,对外按门牌号称做“十六号机关”。他以这个神秘身份参加过多次处理危机的指挥,有时权力相当于副总理,但是危机一过便回归研究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十六号机关在治国研究领域赢得了崇高声望。跟其他部门的报喜不报忧不同,它不逢迎上意,直面现实,因此凡是出自十六号机关的分析预测、调查考证、总结报告等,无不被政界、学界、新闻界乃至关心国事的人在第一时间争相阅读,当做最有权威性的意见。陆浩然之所以让十六号机关出这个报告,就是希望利用它的这种公信力。 按规矩,报告发布前必须经过审查。尤其是上面明确授意的命题作文,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偏离。十六号机关归属国务院,作为国务院总理,陆浩然的指示是最高命令。然而报告却在未交审查之前不知被何人先行上网。而高层从网上才知道,已经搞出的报告完全是在唱反调,不但没讲土地私有化的好处,反而以详实论证预言若在眼下环境中启动土地私有化,主轴一定是权贵强取豪夺,民众利益受损,导致更多社会冲突,带来国家前所未有的动荡。报告的最终结论是,没有建立合适社会机制之前,实行土地私有化弊大于利。 中国社会的改革派、民主派、学界、媒体,长期力促中国土地私有化。中共对共产主义的挂羊头卖狗肉,也早解构了私有化的罪恶形象。十六号机关内部多数人是自由派,支持土地私有化。这份唱反调的报告是按照石戈要求搞的。照理说石戈不是一个意识形态人,以往他总是要求任何研究不可结论先行,不做价值判断。但是这次,一向尊重研究自主性的他却也搞起了命题作文——只是他的命题和陆浩然的命题相反——不但事先要求课题组接受他的定论,而且亲自介入每个环节,不让与他相左的意见写进报告。 有人为此退出课题组。他们不理解石戈,不管可能存在多少问题,土地私有化还是积极意义为主,问题可以在进步中解决,不能因噎废食。课题组内的激烈争论,使得石戈把未经上级审查的报告发给十六号机关的所有研究人员征求意见。但随之便发生报告被上网的事,却正是因为扩散到这么大范围,极大地增加了追查的难度,最后不了了之。 只有石戈知道,提前泄露的报告是他自己传上网的。他像搞特务活动那样秘密筹划,在出差时找个外地网吧,利用海外代理服务器把事先存进云盘的报告贴到境内公共论坛。报告如他预期那样不胫而走,因为其中皆为官方话语,没有敏感词,类似题目也早有公开讨论,所以网络审查顺利通过。等到被高层发现而要求删除时,已经传得很广,高层对此恼怒的传闻又让更多人关注和传播,就更不可能封杀了。 把报告草稿发给全所讨论是石戈精心考虑的步骤之一。他十分清楚那一定失控,通过网络的连锁传递不断扩大范围,最终连怀疑都找不到对象。不过对高层而言,追查责任人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消毒”。陆浩然最后亲自拍板:由十六号机关公开声明网上传的报告是托名伪作,重新按照他前面交待的意图搞出一份支持土地私有化的报告,事情便可了结。在了解情况的人眼中,这是陆浩然息事宁人的善意,却被一向态度温和、处世委婉的石戈明确拒绝,表示无论从对国家负责的角度还是遵守学术原则的角度都不能接受。而石戈一关不过,陆拍板的方案就无法落实。据说陆对此怒不可遏,石戈随即收到六十岁的生日礼物。接替者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以十六号机关之名发布网上报告是伪作的声明,带来已起草好的报告作为正式报告发布出去。 知情者大都认为事情不应该搞到这种地步。无论是石戈还是陆浩然,如此决绝都不是他们的作风。过去也有意见不同,却从未闹僵。为何在这件事上不可妥协?人们可以猜到不会仅仅是因为这个报告观点争论本身,但到底为什么却无从猜测。 石戈对自己下场是有心理准备的,下级抗命毕竟是犯了官僚体系大忌,拖了近一个月到生日才撤他已经算他们所称的“人性化”了(当然准备新报告也需要时间)。不过二神之死展示了黑暗的另一面。这也是他在二神葬礼入口外一直不敢动的原因,一旦被吸血鬼吸走数据,进入天知道会有什么结果的计算分析,很难说会带来什么麻烦。 陈盼也还没进入葬礼现场,在外面浏览网民的挽联。许多挽联写得令人称绝,“现形”显示陈盼不停地把精彩挽联拷贝到她的电脑上。这也许是一个机会。陈盼的数据已被吸走,吸血鬼一般不会再次光顾。“现形”程序有开发者称为“附体”的功能——他可以把陈盼的电脑当做临时代理服务器,再随陈盼一块进入葬礼现场,就可以蒙骗过吸血鬼。他总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去向二神致意。 石戈在女神图形上点击右键,从拉下菜单中选择“附体”项。以前从没用过这功能。出现一个猴子跳到女神背上搂住女神脖子。难道附体是这种形象?难道自己是那只猴子?石戈不禁在心里暗骂那几个IT小子,这种无厘头是他们喜爱的恶搞。幸好陈盼并没有察觉。正当他被这种不成体统搞得不知是否该往下进行时,一个对话窗口跳出来,把压住别的窗口的“现形”压在了下面。 对口窗口中央显示五个小字:好奇害死猫 这对话窗口是八一本专有的。在发生多起泄密事件后,高层规定所有公务人员禁止使用普通电脑和通用软件进行即时通讯,只允许使用八一本的专有系统。不过按常规那也得经过呼叫和接通双方才能对话。这种冷不丁冒出的对话框肯定不正常。而且对方已经看到石戈要“附体”,知道他想干什么,检测网络入侵的“现形”却没觉察,跟没事人一样。说明“现形”的开发者都没考虑到这种情况。能以这种方式强行插入对话的,一定掌握系统的最高权限。除了八一本的开发者谁还有这种可能? 石戈对此倒不奇怪。他已经和K有过多次对话,对方一直是以这种突如其来的方式出现。到目前为止,他仍然不知道K是什么人。只是感受K霸气四溢,必是握有大权势。用户名只一个大写的“K”,不是最早进入系统的不可能选得到。K意味什么?扑克牌里的老K还是King?或是干脆就是把自己当做了King?石戈没有回避与K对话。既然K掌握八一本的最高级别,所有东西都会在其眼底,没必要也没可能隐藏,还不如爱咋地就咋地。 不过对话框跳出的瞬间,他的脚在桂枝怀里本能地缩了一下。虽然八一本的摄像头是关闭状态,却不能让他放心。他总觉得K可以窥探一切。脚伸在农妇怀中的形象若被对方看见,就可以任意想象是地主,是土改工作队或是公社干部。那缩脚的幅度虽然不大,桂枝却马上感觉,立刻端起脚盆轻轻离开,没像往常给他穿上袜子再走。 八一本对话可以打字,可以语音,还可以把语音转换成文字发送。八一本对中文普通话的识别率相当高。对方如果不想看文字,可以用电脑语音朗读收到的文字。K不露真身,宁肯如此绕弯子也不直接通话。石戈觉得这方式也不错。文字天然适合保持距离。发送前有时间对语音转换的文字修改调整,除了更清晰准确,也避免了直接通话的节奏、停顿、迟疑、换词等都成为一种暴露。 K以前只问问题,似乎石戈的作用就是为了激荡他的头脑,帮助他想清问题。不管怎么样,“好奇害死猫”是一种提醒,算得上他第一次表达善意。石戈有点尴尬,立刻从陈盼背上下来,打个哈哈——“是猴不是猫”。 K没再废话,又转向提问。他总是不多浪费一秒钟。一番话听下来,让石戈颇费琢磨。一方面K的问题直捣核心,问得到点子;一方面却是局外人才会这样问,局内人心里都清楚,却不会希望局外人搞明白。K若是权高位重,却又置身在局外,会是什么人呢? 写到这里,我感觉不要原样复制他们的对话。他们都是使用中国官场语言的高手,也对同一背景熟得不能再熟,很多话不用说,或者不用说完整就可以相互领会,然而旁听者则会听得无头无尾,摸不着头脑。不如按照我的理解把他们的对话和背景做个综述。虽然我是外行只能说个大概,肯定不严密,好在这里是小说,用不着天衣无缝,甚至不看也不碍事。 旁白(波将金的布景) 石戈抗命陆浩然,因为双方皆低调,外人知道得不多。K却显然对所有细节都了解。他跟石戈数次讨论过土地私有化问题,明确表示支持石戈主张,尽管理由不一样。K强调土地是党和国家的财政支柱,尤其是不拥有大型国企的地方政府,大部分财政收入靠土地,只有牢牢抓住土地,才能保持财源不断,支撑地方建设。土地如果私有化,只是一时捞一把,未来靠什么?不是砸自己饭碗吗?从政治上,颠覆力量一直指望私有化带来的自由化挖掉党和国家的根基,已遭重创的农村集体经济将会彻底消失,民众完全散沙化,社会主义进一步被排挤…… 对K的意识形态,石戈不回应。不过K也是明白人,他跟石戈一样清楚中国的矛盾性。一方面这些年按下葫芦浮起瓢,步步有危机,照理早该过不下去了,中国却是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创造出人类历史奇迹,成为万国钦羡的新兴大国,而原本自认为代表历史方向的欧美国家却焦头烂额。看不懂中国成了世界的普遍困惑。 石戈对此的解释很通俗,用农村老话说,拿盖房钱下馆子,当然可以吃得满嘴流油。中国前几十年的高歌猛进,正是因为每届当权者为了本届的政绩和捞个人的好处,都像没明天那样猛吃肥肉形成的膨胀。专制权力换届效应的两个最大特点,一是挥霍,二是维稳。前者是为了本届有政绩,后者是为了本届别出事。二者都得靠一个东西支撑——钱。对于挥霍,再多钱也没有够花的时候。他连太阳都可以劈两半,一个白天用,一个晚上用!多少钱够?而维稳是另一种挥霍,不惜工本地压住矛盾不在本届爆发。把维稳单纯理解为镇压是片面的,花钱买稳定同样重要。在当权者眼中,有钱能摆平一切,而随着社会矛盾增多,这种钱也越来越没边,已经远远超过军费。其实镇压说到底也是钱,军队和警察全靠钱来供养和维系忠诚,一旦没了钱,稳就没人维,也就维不住了。 既然再有钱也远不够用。怎么搞到更多钱永远是政府的第一课题。而对换届效应导向的政府,还有什么方法能比开动印钞机更好?动动指头就财源滚滚,钱是本届花,债由后届偿。这种便宜事,不做不是傻蛋吗? 当钱的数量超出相应的物质财富,印的钱就是对现有钱的掠夺——让人家的钱贬值,把人家的价值拿到自己这。只是这种掠夺链条长而曲折,一般人不会立刻发现,危害显示也有相当滞后,本质相当于一种国家层面的庞氏骗局。只要能维持链条不断,在最后崩盘前的整个过程都会呈现奇迹般的发家致富,让外人看得羡慕嫉妒恨。 中国每届政府在各自任期内,无不用印出的钱大搞国家工程。高速公路和铁路已达世界第一;所有城市全部更新;整个中国成了一个持续几十年的大工地,既创造盛世景象,各级官员又从中大捞油水,于是劲往一处使。这种庞氏骗局吸引国际资本把真金白银送来追逐利润,热钱和实业一块增加,而靠维稳压制人权形成的廉价产品抢占了世界最大的出口份额,真钱与假钱混在一起,现实与幻象融为一体,真假难分,更让人难以判断中国到底是奇迹还是骗局。这就是现代经济的股市效应——上市公司到底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做出一本好账,让股票购买者建立信心。中共正是把中国变成了这样一家公司,上市到国际社会的大股市上,塑造出诱人的中国概念股,获得全球股民购买,并推动股价不断高涨。 一方面,靠假账做起来的上市公司全靠市场信心维系,必须不断继续打气;另一方面,前面完成的国家项目没有效益,却得付高额成本,无法靠市场生存,如果国家不继续上项目,用后面项目养前面项目,很快就会难以为继。这两个方面都决定国家项目只能上了再上。那除了印更多的钞票,还能怎么维系呢?换届效应使每届政府都可以放纵地印钱,明知道会有后果,只要不在本届爆发,就尽情享受印钱之快乐。而进入这种循环,致命的通货膨胀——不,对中国已非“膨胀”能言,而是“爆炸”——必有一刻会降临。虽然专制权力的超强控制力可以极大延长庞氏骗局的链条,但控制只是拖延问题,不是解决问题,崩盘迟早会发生。前面的控制越强,后面的爆发越猛,而且一定突如其来。目前各种研究都发出警告,压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已经用罄,如果没有新的手段,“爆炸”很快就会发生。那时其他社会矛盾会同时爆发,各种危机叠加在一起,终结之日就到了。 什么能充当最后救命的手段?此时,几十年的争吃肥肉,几乎所有资源都被耗光,所能想到的办法都跳不出杯水车薪的格局,必须找到一个新手段,不是小修小补,而能吸收掉积累了几十年的爆炸能量。那是什么呢?中国仅剩的却是最大的一块肥肉——土地,就自然被放上了柜台,成了党国命运押宝的最后筹码。如果卖掉宪法上属于国有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不但足够回笼几十年多发的货币,还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新资金,支持中国盛世继续繁荣下去,使党国基业继续固若金汤! 至于K担心的未来党和国家靠什么,以及是否就此砸了饭碗,在生死存亡之际已经不值一提。排在第一位的是解决爆炸,如果连命都炸没了,还有什么未来,留着饭碗给谁去吃呢?何况对于定期换届的当权者,后届哪怕洪水滔天,跟自己又有半毛钱的关系!这就是中共高层铁了心推动土地私有化的背景,也是石戈企图阻挡必是螳臂当车的原因。 K对石戈提的直捣核心的问题,其中一句不像官场通常的含蓄,而是相当的直白:“你认为这个土地私有化到底是为了救党救国?还是为了个人捞钱发财?” “个人捞钱发财肯定会有。”石戈斟酌着词句。这回答不会有错,政策的任何变化从来都有人从中谋利。 “这种捞钱发财是个人行动,还是集团行动?”进一步的追问更加直白。 石戈继续斟酌。K到底是谁还不知道,在被人拿着放大镜找毛病的关头,不能自己授人以柄。他一字一字打过去:“是不是集团行动,只能猜想。” “没错,是猜想,”对方似乎对石戈的周旋有点不耐烦。“你有没有看过这种猜想?” 对话框中, K拷贝过来以下文字: l  猜想一:土地私有化很快就会实施,而且会在大家都没来得及搞明白的时候迅速完成。  l  猜想二:持续多年的城镇化包含着如此布局——用优惠条件诱惑农民变成城市居民,目的在于宪法规定了农民土地为集体所有,一旦失去农民身份,土地就归属国家,相当于一种不给钱不流血的征地。  l  猜想三:另一个布局是对国际资本的诱惑。废止的外资优惠措施变相恢复;出台进一步保护外资的法律;央行行长承诺新金融杠杆将大量使用,政府管制则大幅减少等,这种纵容投机的暗示是在为私有化后的土地流转和大幅升值铺垫,吸引国际资本进入私有化后的中国土地市场。  l  猜想四:人为营造盛世景象也是营销土地所需。接连推出的大规模国土开发规划,其实是波将金式的纸板布景,目的只为让世界看好中国土地的升值潜力;各地发现大矿、油田的虚假消息被有意传播炒作,目的也是抬高土地升值的期望。  l  猜想五:经济学家警告即使再加印几千亿货币,通货膨胀便会失控,而完成当局推出的规划至少需要四万亿。当权者明知不可能真搞,项目却纷纷招标上马,造势轰轰烈烈,领导人走马灯般视察剪彩,这种演戏目的为何?  l  猜想六:如果就是炒作土地市场,这种一盘棋的表演须有集团配合才可操作。那么是否存在着一个以土地为中心的谋划久远的联盟,便是y合理的猜测。 “这是哪里来的?”石戈一字一句读完,沉吟着问。 K可能是另外有事,半天没有反应。这是不直接语音对话的另一个好处,可以同时做其他事。石戈一直盯着八一本屏幕。窗外的风声从低吼到嘶鸣周期地起伏。 “窃国猜想,出自深喉。”回答文字在对话框里出现。 “是在网上传的吗?”石戈知道这么问不会有错。 “不觉得和你比喻上市公司挺像吗?”对方似是话中有话。 “后面应该还有吧?”这么问也没错。 “如果你知道,用不着我给你。如果你不知道,最好不给你。后面的内容虽说也打着猜想的旗号,颠覆力实在太强。” 说完,对话框里的文字瞬间空白。K要离开前都会这样做,从不留下他们对话的痕迹。每次对话的时间都不长,他似乎都是在百忙中插出个空,随时又会接着忙。石戈曾试着在K消掉对话前进行拷贝,最后发现除了拿相机拍照,其他方法都做不到。不过既然K很可能在另一端看到他,他也就没有那样做。 K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一点,救党救国可以,如果是别有用心,全国共讨之,全民共诛之!”这话随着对话框一块消失了。K如来时一样倏忽而去。 石戈独自发了一会呆。他被官场外的人看做官,被官场内的人视为学者,其实他自己知道二者都算不上。他只是一个国家机器的修理工。提醒机器出问题是修理工的职责,不幸的是这台机器病入膏肓总是问题百出,不停的提醒就会惹人烦。而且既然修理工每次都能把问题对付过去,使用机器者更会把修理工的唠叨当成乌鸦嘴。 回到仙人村本来可以摆脱这种尴尬,不必再操心,却总是有一种坐卧不宁的感觉时时袭扰他。那个“大的”终于要来。很久以前就预感到它步步接近,一直在想方设法阻截和拖延。现在它真的已经来到身旁,虽然悄寂无声,不露形迹,却能感受到从阴森鼻孔中喷出的气息。那张看不见的脸可能就在咫尺之内,连它气息中的丝丝血腥都闻得到。石戈知道,只要启动土地私有化进程,那个“大的”马上就会现形。人们那时都会被惊呆,原来已在眼前,而且是那样巨大和狰狞! 石戈之所以极力阻挡土地私有化进程,原因不在于具体的争论,与意识形态也无关。十六号机关的年轻人对他不理解,他却不能告诉他们真正原因。直觉不是拿得出来的理由,也不能用于说服人,不过经验使他确信,每当他产生强烈直觉,最终都会被证实比缜密推理更为准确。他必须相信这种直觉。当一艘遍体鳞伤的船在大洋风暴中失去航向而前途未卜时,掌握航船的人却要把仅存的生存物资搬上小船,只能说明一点——他们打算弃船而去了。某天早晨睁开眼睛,驾驶台、轮机舱、报务室可能已无一人,食物、淡水、救生艇和燃油也被席卷一空。那时,船和船上所有乘客也就没救了。 石戈不是非让共产党继续执政,只是他知道在风暴中驾驭航船不是豪言壮语能够担当。专制统治不仅垄断了驾驶的权力,也垄断了驾驶的技术,当权者的集体弃船即使可以让乘客接管权力,却非因此就能驾驭航船。很可能在乘客还没有争明白谁来把握舵轮、怎样识别海图、如何开动失去动力和燃料的机器时,惊涛骇浪已经打碎航船,坠海的人们只能彼此抢夺漂浮的残片,最终同归于尽。 当权者的集体弃船是换届效应可能达到的极致。当一个社会濒临崩溃,即将被换的一届最清楚面临的危险。他们可以在人们还都浑然不知时制造出令人欢欣的名目,用权力在其中浑水摸鱼,把最后的财富放进自己口袋,再弃船而去。如果能阻止他们拿走财富,也许他们还会继续留在船上,不至于把事情做绝。就算他们逃跑,乘客还有食物和淡水,航船还有燃料,就有时间学习驾船技术,避免沉船、保住乘客。不过,从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不会成功。所说“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敢上绞刑架”,现在的利润更多,却没有绞刑架(绞刑架由他们掌握),谁还能挡得住呢? 院内柿子树的枯枝在风中干燥喑哑地碰撞。那最后一个他每天守望残留在枝头的柿子会吹掉地了吧。没拉帘子的窗外黑洞洞。窑内灯光映出贴近玻璃的雪花飞舞。玻璃上的抱大鱼的胖小子是桂枝剪的窗花,那似乎是她一生的梦想。总是剪这同一个图形。摩托车的声音正在远去,桂枝去饭馆做最后的打理。这种安定日子还会有多久呢?如果那个“大的”终于现身,即使在这黄土坡坡的沟壑里,也不可能躲过它那一路山摇地动的脚步啊。 延伸阅读: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 前言及目录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blog-post_22.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1——引子:法门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1.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2:“二神”之死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2.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3:国葬(上)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7/3.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4:国葬(下)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7/4.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5:“替身”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8/5_9550.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6:保安公司与会所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8/6.html

阅读更多

编程随想 | 分享各类电子书(34本)

  下面列出最近一个月新增的政治类电子书和非政治类(历史、军事)电子书。   按照惯例,上传的电子书都放到 ” 编程随想的收藏 ” 这个站点。    要下载的话,请用鼠标猛击” 电子书清单 “(需翻墙) ★政治类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民主和宪政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代议制政府 》 作者是很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生活于19世纪英国。 此书是公认的,关于“议会民主制”的经典著作。 不同于某些理论著作,此书谈了很多具体的操作层面细节。 塞缪尔·亨廷顿:《 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 作者是美国知名的保守派政治学家。 此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后期许多国家的政治转型的过程,并分析了发生转型的原因。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自由主义 以赛亚·伯林:《 自由论 》(《自由四论》扩充版) 作者是很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思想家。 此书是《自由四论》的扩充版,包含作者的多篇文章。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篇是《两种自由概念》,指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显著差异。 诺齐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 作者是美国知名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此书同样是很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理论著作,并且此书还专门反驳了罗尔斯的《正义论》。 此书应某读者的建议上传,特此鸣谢。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极权主义和威权主义 卡尔·波普尔:《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上拥护自由主义,提倡“开放社会”。 书中更多的是介绍“开放社会的敌人”,而不是“开放社会”本身。 书中着重批判了 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 三人的哲学体系(此三人可说是一脉相承)。 波普尔认为他们三人的哲学理论是极权主义思想的根源。 吉列尔莫·奥唐奈 & 菲利普·施密特:《 威权统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试探性结论 》 两位作者都是美国知名的政治理论学者。 此书是4卷本丛书《从威权主义统治转型——民主的前景》的最后一卷,也是“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此书对威权主义转型的方方面面有深刻的分析,并给出很多可操作性的建议。 希望推动天朝政治变革的网友,此书非常值得一看。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女权运动 玛格丽特·米德:《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 作者是美国知名的人类学家,曾获总统自由勋章。 作者考察了新几内亚的三个原始部落,发现地理位置相近的三个部落,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 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性别文化决定论”的学术观点。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其它) 马基亚维利:《 君主论 》 作者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此书是作者最出名的代表作。 此书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在 政治、宗教、道德 等多个领域引发了强烈的争议。 光看《君主论》,容易对作者产生偏见。要全面了解马基亚维利的思想,还需看他的另一本代表作《论李维之罗马史》。 ◇政治类 / 政治小说 姜贵:《 旋风 》 作者早年加入国民党,49年去台湾。之后成为台湾著名小说家。 此书是台湾反共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和张爱玲的《秧歌》齐名。胡适和蒋梦麟对此书的评价很高。 书名包含双重含义,其一是小说主人公创建的旋风纵队,其二是作者讽刺共产运动必如旋风般消散,不会持久。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王力雄:《 黄祸 》 作者是大陆知名作家、民族问题学者、环保人士。 此书是政治预言小说,曾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41位) 此书写于90年代初,书中描写的中国社会危机,至今一直存在,而且加深了。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改革开放时期 刘晓波:《 大国沉沦——写给中国的备忘录 》 刘晓波的名气挺大,俺就不介绍了。 本书写得比较杂,涉及了当今政坛的许多方面。 内容包括:一党独裁、权贵资本主义、维权、六四、民族主义、等。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精心排版并分享,特此鸣谢。 (此书之前分享过,近期某热心读者重新排版并增补了先前缺失的章节)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文革时期 潘鸣啸:《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 作者是法国的历史学者,主要研究中国当代史。 此书详细介绍了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土改”运动 张爱玲:《 秧歌 》 作者是著名女作家,成名于民国时期。 此书是反共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土改”运动时期的农村。 (作者曾在1950年夏到苏北农村参加“土改”)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张爱玲:《 赤地之恋 》 作者是著名女作家,成名于民国时期。 此书类似于《秧歌》,也是描写“土改运动”时期的农村。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其它) 甘粹:《 北大魂——从林昭到八九民运 》 作者是林昭的男友,两人都被错划为“右派”。甘粹被流放新疆20年,两人经历生离死别。 此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关于“反右运动”的历史和对林昭的纪念;其二是作者亲历“六四”的见闻。 徐沛:《 无耻的洋人 》 作者是流亡德国的作家,持不同政见者。 此书主要揭露中共历史上一些所谓的“外国友人”是如何助纣为虐的。 ◇政治类 / 中国 / 政治人物 李志绥:《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 作者从1954年起被任命为毛泽东的私人医生,直到1976年毛去世为止。 此书曝光了毛太祖荒淫无度的生活,所以遭到党国的严厉查禁。 此书的内容争议较大,相关争议可参考维基百科 这里 张戎:《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 作者是英国籍华裔作家,49年之后首位获英国博士学位的大陆公民。 此书相当于毛太祖的传记。 部分内容争议较大,好几个美国和台湾的研究学者认为某些说法缺乏可靠证据。 本书的争议可参考维基百科 这里 。 ◇政治类 / 中国 / 少数民族问题 李江琳:《 1959:拉薩!──達賴喇嘛如何出走 》 天朝官方一直对1959年的“拉萨事件”语焉不详,很多网友对此事也了解甚少。 此书作者查阅大量资料,详细介绍此事的经过。 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拉萨事件”的发生是由一系列事件(比如1958年的“循化事件”)导致的矛盾集中爆发。 ◇政治类 / 中国 / 社会阶层和贫富分化 李毅:《 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 》 作者是旅美社会学家,此书在美国出版,俺上传的是中译本。 CHM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政治类 / 中国 / (其它) 王小波:《 王小波全集 》 王小波的名气很大(不亚于刘晓波),俺就不介绍了。 此书是网友整理的“全集”,如果你有更全的版本,请不吝告知。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这么多个月,到前几天才突然想起来——尚未分享过王小波的作品 :( ) 刘晓波:《 刘晓波文集 》 刘晓波的名气挺大,俺就不介绍了。 此书汇总刘晓波2008年10月之前的文章,目录在书末尾。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王怡:《 不服从的江湖 》 作者是天朝的青年学者、独立中文笔会理事。曾是“关天茶舍”版主。 此书是杂文集,聊的领域很杂,其中不乏对政治素质的普及。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胡乔英:《 2014大崩溃 》 据说此书是今年香港卖的最好的政治类禁书。 应多位读者的要求,上传了此书。 书中爆料的“中共高层绝密报告”,其真实性如何,俺持保留意见。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这个PDF版本是逐页拍照得到的,阅读效果不太好。 ◇政治类 / 苏联 以赛亚·伯林:《 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 》 作者是很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也是出生于沙俄的犹太人。 此书是在伯林逝世之后,由别人汇编了他生前关于苏联的一些文章。 通过此书可以体会到苏共对文艺领域的控制和扼杀,以及对普通民众的洗脑。 ★历史类 ◇历史类 / 中国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作者是知名历史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此书是作者的演讲合集,时间上包括:汉、唐、宋、明、清 几个朝代。 内容上包括:”政府的组织、职权、监察、赋税、兵役”等方面。 吴思:《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 作者是知名作家,《炎黄春秋》杂志的主编、副社长。 此书可以算是《潜规则》的姐妹篇,不过名气没那么大。 王思誠:《 曠世風雷一夢痕──九十年人生經歷見證 》 作者长期在国民党中统任要职,49年撤往台湾。 此书提供了国民党官员的视角,来看待民国历史。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历史类 / 德国 格茨·阿利:《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劫掠、种族战争和纳粹主义 》 此书着重从内政方面分析纳粹帝国。 包括纳粹如何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如何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等等。 PDF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军事类 ◇军事类 / 军事理论 杜黑:《 制空权 》 作者是意大利将军、军事理论家。 此书发表于一战刚结束不久,书中强调了空军和制空权在未来战争的重要性。 在世界军事理论界,此书跟马汉的《海权论》齐名。 ◇军事类 / 现代军事史 / 二战 汉斯·雅各布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 此书包括了二战的10个关键性战役的详细介绍(含作战图)。 ◇军事类 / 现代军事史 / 韩战 沈志华(整理) :《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 这个PDF有699页,翻译自俄国档案馆解密文件,内容包含大量绝密电报,主要是苏联、中国、北朝鲜高层之间的往来电文。 通过此书内容,有助于了解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这三个独裁者是如何策划朝鲜战争的。 俺的博文《 谈谈真理部对朝鲜战争的忽悠 》引用了此书部分电报的内容。 沈志华:《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 作者是历史学者,对中苏关系和冷战史有深入研究,并且是研究韩战的权威学者。 此书侧重介绍了朝鲜战争各方(美、中、苏)的高层决策。 王树增:《 远东朝鲜战争 》 作者是中国比较有名的军旅作家。 国内出版的朝鲜战争书籍中,这是相对客观的一本——作者没有避讳志愿军的某些失败。 缺点是:本书的文字,感情色彩太浓,理性分析不足。 ★补充说明 如果你想找某本电子书,可以 翻墙 到俺博客留言,或者 翻墙 到 电子书清单 留言。俺有的话,会分享到网盘。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 (2013年7月) 分享各类电子书(40本)——另告知”第2网盘”启用 (2013年5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30本)——另征求”第2网盘”的建议 (2013年4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5本 (2013年3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6本 (2013年1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2本 (2012年12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9本 (2012年11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0本 (2012年10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5本 (2012年5月) 分享”六四”的电子书6本 (2012年4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6本

阅读更多

唯色 |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6: 保安公司与会所

王力雄在他的网站“族群对话与新媒体”连载现已完成初稿的长篇小说《转世》。《转世》是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黄祸》的姊妹篇。正如他在推特上( @wlixiong)所说:将在修改过程中同步连载,第一阶段是在 http://wanglixiong.com (墙外)上连载。 《转世》连载6: 保安公司与会所 沈迪是那种不见老的人,已过五十,还会经常被人猜成不到四十岁。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皮肤滋润,穿着讲究。在《黄祸》中他是中国军队的高级情报官,曾为王锋安排暗杀中共总书记的任务,后来又为盘算利益愿意出面指证王锋,被王锋所杀。但是本书既然没发生暗杀总书记的故事,沈迪也就活得好好。只是他已离开了军队,成为一家保安公司的总经理。 沈迪一般不对手下人发火,这次也忍不住拍了桌子。会所特别重视的行动只完成了一半——除掉了“二神”,却没有查出“深喉”,而后者正是心腹大患。“施工者”(公司内部这样称呼“施工部”的人)辩解说,他们本意是先活捉二神,那样无论如何也能从他嘴里掏出深喉,没想到只差一步就把他截住时,傻逼却自己撞到了墙上,偏偏又没系安全带。但是这种回答怎么能拿来向会所交待?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只看结果,其他一概不管。沈迪再发火也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 本来会所把发现深喉视为沈迪的功劳。会所方面一直高度关注网络意见领袖。这个时代的所谓民意几乎就是由他们代表了,不管是否喜欢,却不能不重视。公司公关部为此把至少一半精力和经费都用在搞定网络名人和微博大V上。起码要保证他们不为敌,进一步则力争变成友。网络民意貌似独立,桀骜不驯,利用得巧妙,却可以成为好帮手。大多数意见领袖都能搞定(当然是暗中),二神却是一个异数。他已经拥有足够的钱和名,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收买他。人到那一步更多追求道德形象和历史地位,恰恰不是会所能给的,反而正是要与权势对着干才会得到。沈迪只能要求对二神进行特殊监控,掌握动向,防患于未然。 不过,对其他网络人士,利用网络监控基本可以掌握一切,二神却不一样,他的网络防护相当专业,连公司的高手也无法突破。这一点让沈迪好奇,网络防护到这种水平要花大价钱,说明一定有值得如此破费的秘密。沈迪搞情报的年代网络还不普及,他更熟悉网络之外的方式——秘密行动。一个特工小组被派遣在凌晨时分潜入二神家,虽然接触到了诸多电脑,却无法打开。每台电脑都得通过指纹识别等多重认证才能开机。而不得打草惊蛇的严令,使潜入者只有放弃。如果没有一个能干的特工潜行到二神身边,那次行动也许一无所获。在落地灯的光圈下,鼾声如雷的二神手握着肚皮上的酒杯,头随鼾声起伏,杯中的剩余红酒也波光粼粼。几页文件散落在他脚下,是他落入梦乡前正在读的。一位特工匍匐爬行到沙发一侧,把那文件逐一拍了照片——正是“窃国猜想”。 文件让沈迪大吃一惊。说是“猜想”,却比事实还清楚。这不是夸张,正在进行的过程从无成文计划,也无列出步骤的路线。沈迪负责操作会所的具体事务,也用了好几年才拼出全貌。而这份“窃国猜想”让他都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怎么可能出自二神呢?二神是艺术天才,可以把形式做得精彩绝伦,轰动无比,却不可能推出如此完整的逻辑链条。不是身在权力体系内、长期参与运作、深得真髓的人,不可能这样直捣核心,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猜想”得跟事实几乎严丝合缝。 文件是打印的电脑文字,唯有第一页左上角有手写的“深喉”二字,加了个冒号。技术分析证实是二神的笔迹,应该正是表示文件出自“深喉”。监控小组对二神做过性格分析,他喜欢把自己做的事和历史事件并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水门事件的爆料人被称为“深喉”,三十多年后被知是当年联邦调查局的副局长。这个被二神用“深喉”做代号的人,很可能也是类似的角色。美国“深喉”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而这个中国“深喉”,打击面和毁灭性要更大。他到底是谁?目的是什么?背后有没有其他力量?是否还有更广泛的阴谋…… 沈迪对会所做了汇报。会员们的集体震惊使他进一步确信“窃国猜想”就是事实。猜想虽然还未全部发生,也无法证明,但如同这些会员开会不留记录,没有决议,甚至达成的共识不说出口,只是彼此心领神会,却不能说不存在一样。这个“窃国猜想”一旦公布,正在做的事情(不管是以什么名目)就被剥下外衣,里面的东西被举世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就不可能继续,因为按照原来路线往下走,每个步骤都逃不开“窃国猜想”,都等于是在大庭广众前验证“窃国猜想”的准确,让世人确知最终是为“窃国猜想”揭露的目标。那目标本来只能在暗箱中悄悄达到,一旦见了阳光,多年的布局就会被这种游戏式的网络恶搞一举终结。 会所的态度严厉而坚决——必须阻止“窃国猜想”发布,二神绝对不能继续搞网络活动,为此允许动用任何手段;同时必须找到深喉,查清这个危险角色的背后有什么,消除隐患。责无旁贷由沈迪的保安公司完成。保安公司的幕后老板和投资者正是会所,就是要在这种事上得到效劳。 听上去,保安公司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中国每个城市都开了一堆,弄一帮底层青年替人看门护院而已。会所故意打这个低调的牌子,为的是避免引人注意。保安公司设在后海附近的老街。三栋上世纪末那种方方正正,毫无美感的水泥楼,品字排列。院子一边是室外训练场地,有设置各种障碍的跑道,不同难度和高度的攀爬墙,另一边是停车场和专用车辆的车库。这个公司几百号人,除了门口站岗的跟满大街看得到的保安相似,进院里就再也看不到保安模样的人。多数是穿便衣的中年男性,看上去或是受过高等教育,或像职业军人。这个公司从不接通常的保安业务。公司内部门众多,公关、策划、文宣、信息、警卫等俱全,就是没有保安部。名称最低调的“施工部”,其中的“施工员”皆是沈迪在退伍特种兵中亲自选拔,可以执行从保镖到暗杀各种任务,相当于一支精锐军队。公司地下室的库房放满其他保安公司想都不敢想的武器。公司的热线电话直通政府高层和中枢部门,追逐二神时操纵北京警方的指令就是从这里发出。 阻止二神发布“窃国猜想”,尤其是让他以后不再搞网络活动,除了要他的命没别的方式可以保证。这一点在布置任务时就明确了。但是重要的是必须在他死前拿到深喉的名字。现在深喉随二神丧命失去了线索。拷问二神的助手和家人什么都没得到。他跟最近的人也没露口风,似乎所有想法都来自他自己。这符合二神的好大喜功。若不是因为他喜欢戏剧化写下了“深喉”二字,不会有人知道还存在另一个角色。而现在,会所已经把深喉定为最大威胁,失去这个线索就会成为沈迪的严重失职。 沈迪当上保安公司总经理,经过了严格筛选和考验。他在众多人选中胜出,除了资历和才干,还有他的爱钱。爱钱的人最被会所放心(沈迪曾在军队中贪钱的记录因此给他加了分)。会所多的就是钱,也相信对钱忠心的人就会对会所忠心。的确,这个总经理的位置比军队的将军还实惠,除了高额薪酬,还有价如黄金的信息。掌管保安公司的几年,沈迪得到了比在军队多百倍的财富。而保住这个他至为珍惜的黄金碗,要求他必须把份内事做得完美,没有任何疏漏,才能让会所把他视为无人可以取代。所以他一定想尽一切办法补救没有挖出深喉的失误。 平时对公司的工作,沈迪只是提要求和看结果,不过问细节,这次却召集各部门负责人,亲自主持会议,布置追查深喉。二神死后对其家进行的搜查,重点也在寻找深喉的踪迹,但是没有新的发现。在二神的私人保险柜中找出了那份被拍过照的文件。技术鉴定所用纸张与二神的平时用纸不是同一厂家,也不是二神周围任何一台打印机打印的,这进一步证明是有人把印好的文件交给二神——应该正是深喉。 对文件提取指纹并不顺利。发现了两个人的指纹。一个是二神。他的指纹重重叠叠布满文件,看得出文件被他反复翻看。另一人的指纹压在二神指纹下,被二神手上的油脂、汗渍,以及洒上的葡萄酒破坏,大部分无法辨认。提取到的残缺局部,用尽办法也无法拼凑出完整指纹,尝试在公安部的指纹库匹配也得不到结果。在侦查程序上,这种残缺的指纹只有在找到具体对象后起辅助确认的作用,对找出深喉帮不上忙。 另一个思路是找到打印这份文件的打印机,就有了圈定深喉的范围。早年每台打印机都在公安局备案,但是现在打印机差不多跟大白菜一样廉价和普及,市场经济开放了得到打印机的各种渠道,公安局早就无力控制和备案了。靠自己去寻找各种打印机, 对照打印的文件逐一鉴定排除,如同大海捞针。不过沈迪还是让公关部和档案室一起着手,两个部门都存有多种来源的纸本文件,先从中进行对照。沈迪始终怀疑深喉在权力体系内,离得不远。 确定的另一种查找方式是,把对二神的所有监控录像——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公安、国安的——都调集起来,重新过滤。凡是发现与二神接触过的人,一个不落地列出,逐一排查,有没有交接文件的可能。这回必须特别仔细,不能放过任何疑点和。公司为此成立一个专门班子, 昼夜加班。外来的打印件交给二神只有两种可能的方式,面对面,或者是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对后者,专门派人检查邮局和快递公司的数据库。跟二神有关的所有寄送品都要追踪来处,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交给专案人员进一步深查。 这种查找工作量很大,需要相当时间和人力,沈迪抽调了公司三分之一的人参与。他确信通过全面筛查,瞪大眼睛,不漏细节,一定会有发现。他亲自主持会议就是为了督促下面人不得马虎懈怠,通过一步步精细的剥茧抽丝,最后把这个深喉逼出台面。这在短时间无法完成,眼下先得把会所方面应付过去。好在对会员从来无需描述脏活的具体情节,如他们从来不说“杀”字,而是说“可以用任何手段”。只是避免碰触肮脏的一种习惯吧。就像有人为他们扫房间,刷马桶,洗内裤,自己就可以不沾边了一样。沈迪决定告诉他们说二神已经吐出了深喉的名字,只是因为喉咙被血堵塞,他的发音不清,名字还要核实,在未确切之前不能公开,毕竟事关重大,需要尊重专业原则。至于什么时候完成核实,那就看现在布置的查找何时得到结果了。 会议结束后,沈迪乗电梯降到地下通道去隔壁的会所。建筑的地下部分,会所与公司上相通的。公司这边有武器库和审讯室,进行特殊测试和训练的不同空间,还有射击厅。会所那边有健身房和游泳池。会所没人时,地下部分都归公司使用。会所有住客,则把地下通道的铁门关闭,健身房与游泳池就是会所专用。会所与保安公司在地面上完全分开,看不出任何关系。虽然只隔一道院墙,却如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会所是一座清代王府,三进四合院,假山园林,曲径通幽,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院门外即是后海,看得到冰面上覆盖的白雪。会所平时大门紧闭。沈迪来往走地下通道。他只是捎带兼管会所的管理和运转,会所每年付给他七位数的薪资,主要是为他在保安公司的角色——为会所和会员处理既不好由权力出面,也不能让法律过问的事务。 “沈总来了!可算等到你啦!”三个在射击厅门外休息区的沙发上玩手机的女孩跳起来,叽叽喳喳围住他。她们都是会所服务员。“沈总快来快来,黄老板设了个游戏,等你给我们撒钱呢!”三个女孩不仅分别跟沈迪睡过,而且还在一块玩过大被同眠,所以对他也不拘谨,不由分说把沈迪推进了射击厅。 射击厅灯光通明,男服务员已经准备好狙击枪,架在支架上,调好了瞄准镜。对面的靶子上方,一根绳子吊着捆百元大钞,厚度看上去有三四万元。 “黄老板说了,这游戏名叫‘开枪有钱’。还特地叫我们给你学他的话,说啥来的?……” 另一个女孩接着话头:“只要开枪打对地方,钱就从天上往下掉!” “不过沈总,这钱可不是你的啊!咯咯咯……黄老板说枪得你开,打下来的钱可是我们的!黄老板是这么答应的! 咯咯咯……” 女孩们一片起哄。那钱够她们一人分一万多,怪不得这么起劲。 “沈总是老兵,我们看你的枪法了!” “我们可给你选了根粗绳啊。”一个女孩说。 “细绳打准了一枪就断,粗绳可不一定。”射击厅的男服务员在背后嘟囔,他对射击当然更明白,但只能由几个受宠幸的女孩摆布,心里可不服气。 “拿微型冲锋枪來。”沈迪吩咐男服务员。“长弹匣装满。” 长弹匣装满是一百五十发子弹。沈迪把冲锋枪端在胸前,扳机一钩到底,不间断地朝着钱捆上方横着来回扫射。密集的子弹肯定会打中吊钱绳子,哪怕一发子弹打不断,也会有第二发第三发接着打上去。十几秒,一弹匣子弹全部打出去,那捆钱被打得散开掉落,如风吹般纷扬飘洒,不少钱被弹孔穿透。在军队做情报工作时沈迪需要隐蔽身份,形象还不像与暴力有关,在这儿却因为直接控制暴力,杀气反重了很多。 枪声一停,闭眼捂耳缩在一边的女孩们睁开眼睛,雀跃尖叫着扑向洒了一地的钱。沈迪把冲锋枪扔给男服务员。他知道黄士可搞这种把戏是为了给他加码,也是一种诱惑的暗示。刚刚在公司开会时,黄士可打了几次电话他都没接。事有轻重缓急,跟深喉相比,黄士可惦着的那块地根本排不上。不过他的职责是为会员服务,开完会也就马上来见黄。黄不仅是会员,还是福建帮主。会员给会所交的钱属福建帮最多,照理应该算大老板。但是沈迪对其他会员态度恭敬,保持下属与老板的适当距离,对黄士可却是态度随便,有时甚不客气。不过那也是因为他们关系密切。黄士可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出手大方。别的会员让沈迪做事不会有额外报酬,会所给的高薪就是让他服务的。但是黄士可每次都会额外给钱。这次黄士可更着急,沈迪起初对他的要求有些推脱,现在他已经把允诺的报酬提高了一倍。 黄士可正在会所四合院最边角的监控室里。那里一般不能随便进,包括会员。不过对工作人员总是随手撒钱的黄士可上下关系都好,工作人员也知道他跟沈迪关系密切,所以对他网开一面。坐在椅子上时黄士可的肚子显得更大。他不适应北方冬天暖气的燥热,只穿一件体恤衫。硕大头颅上的花白头发短而结实,总是半张的嘴呼吸沉重,不时发出老年的哼唧。他曾是福建省的常务副省长,中央对地方往往盯着正职,书记和省长走马灯般轮换,生在福建的他却在福建经营几十年,全省官场不是心腹就是朋党,死死抓住批工程的权力,捞了大笔财富。在《黄祸》中,他是带头脱离北京的福建自治政府的总理,俄国占领中国北方后又自命为“抵抗政府”总统。本书中他的命运没那么跌宕起伏,他早早离开了官场,有说法是因为桃色丑闻,也有说法是主动辞职以便放手做生意。自从他不再当官,就成了福建帮的帮主。靠着他曾是权力内部人的关系,把有钱但无权的福建帮带进了一向看不起土财主的会所。如果没有被命运之轮正巧碰上,他这种人自己发不出光,最好的角色只是一个敛财者。 监控室除了能看到跟安保有关的各个摄像头图像,有一个特殊房间被多角度展示。那房间看上去有些奇特,面积挺大,里面没有直角,全被软材料包着。即使是冰箱、电视一类的设备也包着软表面。没有床,整个房间就如可供一群人钻在里面的大被窝。没有窗,但有能变换各种角度、颜色和亮度的灯光。还有遥控镜子,可以从不同方位伸出,调整成不同角度,供里面的人观看做爱场面。这是一间专为性贿赂而设的房间。 “还没出来?”沈迪问。 “妈的,简直是个牲口!”黄士可骂,眼睛却不离开屏幕。 房间里的精壮男人正在轮番折腾三个不愿醒来的裸女。那些女人都是夜晚动物,别人的中午正是她们酣睡的深夜,加上醉酒,哪怕是男人骑在身上也不要离开梦乡。而女人的赖床不醒和任其摆布反倒刺激男人的性致,他把三个女人摆成各种姿势,观淫、把玩,再挨个进入。 男人是成都武警的张姓支队长,四十出头的北方汉子,从藏区调任成都不到半年,在大山里憋得如公牛般性欲旺盛。他做梦想不到来如此高档之地,玩上这种高档女人,而且是三个一块让他玩。到现在为止,和三个不知来历的女人搞了一夜,张支队长也不知道他究竟到了哪里?为的什么?要他来干啥?他在成都营房接到武警总部值班室电话,只说要他直奔机场,周末不必请假,头等舱机票已经买好(是他这辈子头一次坐头等舱)。首都机场接他的就是这三个美女,身着武警制服,吸引了接机大厅的众多目光。三个警花开的是带警灯的奔驰车,直接把他带到这里,不说来历,不谈正事,全是嘻嘻哈哈,打情骂俏,盛宴拼酒,然后就进了这个房间。警服一脱,里面是他在AV片才看过的性感内衣。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被女人们剥光了衣服。昨夜昏天黑地,车轮大战,让他如在梦中上了天堂,但那种感觉是被动的,更多的是被玩。此刻再干这三个听任摆布的裸女,才真正感觉自己是主宰,玩女人的感觉才更强烈,更痛快! 张支队长也许猜得出三个女人不是警花,但不会想到是三个高级妓女,由黄士可给了每人一万元雇来陪他一夜的。会所联络着不少这种高级妓女,既有陪会员过夜的需要,也有用于性贿赂的需要。武警总部值班室打给他的电话由沈迪通过关系安排,而机票和接待的费用都出自黄士可。 此刻,黄士可边看屏幕中张支队长轮番向睡女挺进, 一边不耐烦地用手指在手边的金属钱箱上敲点,钻石戒指随着他手指的动作变换反光。沈迪从点击声音中听得出钱箱是装满的。到现在为止,屏幕里的“牲口”只是享受,让他干的事情到底会不会落实,黄士可完全不知道。这头“牲口”是沈迪物色的,沈迪以前并不认识,也没有过接触,怎么会有把握?对黄士可的这种担心,沈迪蔑视地不加理睬。难道还看不出来?一个不知道让他干什么就可以接受享受的家伙,让他干什么他都会干,只要能带来享受。 实行土地私有化的决定还在政治局一级的保密范围,但是会所得到消息是同步的。跑马圈地已经开始。福建帮下手早。他们不惜出最多的份钱挤进会所,就是为了获得信息。而在将要实行的土地私有化中,含金量最高的概念是“历史使用者”。那看上去是为了照顾普通民众在土地私有化过程不被排挤在外。前面几十年,大量城镇土地被政府卖掉使用权,通过房地产市场归属到上亿买房者名下,但因为土地是国有的,使用权只有七十年期限。现在随着期限逐渐逼近,怎么办的疑虑日益浮出。土地私有化正逢其时。作为“历史使用者”,居住房屋的土地私有化收费大幅优惠。加上中国房产大部分是楼房,摊到每户的实际土地面积没有多少,因此收费不多,多数房主都能承担。这种优惠对外符合党宣称的人民利益,对内符合保证稳定的治国需要。很多人相信这种“历史使用者”的优惠,会像当年房改时买的房后来市场价翻多少倍那样,因此被认为是政府保持公平的惠民政策。 但是很少人会发现,在这看似政治正确的安排下,埋设了一个伏笔——“历史使用者”的具体规定是:在土地私有化法律生效那一刻拥有使用权的即为“历史使用者”。这留下一个巨大空间,大量仍在国家名下的土地,如城市中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土地,或是探明了富含资源、矿藏的国土,以及控制水源、交通或有发展前景的土地,谁能在土地私有化正式实行之前拿到使用权,谁就成为那些土地的“历史使用者”,也就可以按照优惠标准买下土地所有权。现在的跑马圈地就是要趁外界还无人知晓时,方便廉价地拿到使用权,是一次赚大钱的绝好机会。 黄士可当然不会落后。他已经在不同城市圈了多块土地。其中最大的项目是成都一个破产工厂。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都的主要国企之一,一度辉煌,占地广阔。建厂时位于郊区,随着城市扩张成了黄金地段。企业虽垮,地皮价值却翻了百倍。本来破产企业早会任凭权贵瓜分,不复存在,但是这个厂的职工虽被推給政府社保体系,却因为买不起房子,多数仍住工厂宿舍,社区纽带因此存留,历史延续的组织结构也能继续发挥作用,凝聚诉求,动员行动。职工们进行了多次反拆迁、反侵吞的群体抗议,使得多年来使出种种手段的形形色色的买家都没有得逞。厂区尽管杂草丛生,鸟群栖息,但是厂房保留,凡是适合人住的建筑,都被工厂职工和他们长大成人却同样无法安身立命的子女占据,当做住房。依附每个被占建筑,周围扩展出大大小小的棚户。合适的空地则被开荒种菜,形成了一片奇特的城市村庄。成都市政府被这个厂动辄一呼百应的群体闹事搞得头大,轻易不敢下手,班子换了几届都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 黄士可向成都市政府提交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策划书,许诺把这个厂区改造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艺术区,仿照北京的七九八,但规模要超过七九八,招徕全世界的艺术家和艺术商人來安家落户,开办工作室和画廊,带动周边服务业,创造大量就业和税收。黄士可的目的只是买下厂区的土地使用权,但是买使用权得有项目。搞艺术区只需利用原有厂房,道路、水电等稍加维修改造,费用有限。投入主要是包装和营销,可多可少,不是硬指标,因此是个以最小投资拿到使用权的聪明方案。其实艺术区只是说法,土地使用权才是目的。黄士可大手笔打通各个环节,得了好处的官员都帮他。成都市政府认可这个创意,土地使用权可以给,价格也可以优惠,前提是得解决工厂被占的现状。这是多少年的老大难,政府早想甩掉的烫手山药,只是找不到办法。现在要看黄士可能否做得到。如果解决不了,再好的设想也是海市蜃楼,土地使用权当然也无法给他。 对此,黄士可态度坚决,占据工厂是违法的。即使原来是工厂职工,也早跟工厂没关系了。工厂的财产和土地都属于国家,除了政府,其他人没有任何权利。对工厂土地和建筑的非法侵占必须退出,否则该清理的就得清理。当然也会避免冲突,留出过渡空间,比如工厂原来的宿舍区继续保留,暂不清理,未来随艺术区建设慢慢解决。但是在厂区内占据建筑、搭建棚户的一律要撤。黄士可的想法是生活区人多先不碰,把工厂生产区清理出来就算见成效,就可以和成都市政府签约,他也就有了“历史使用者”的身份。 但是工厂职工不吃这一套,他们本来就认为工厂是被企业的贪腐领导搞垮的,现在又要被卖给福建来的资本家,去搞什么跟他们没一点关系、也不能从中获利的艺术区。长期的愤怒集中爆发。职工们干脆彻底占领厂区,关闭大门,设置障碍,轮班站岗巡逻,对所有进入的人员车辆进行检查。针对工厂属于国家的说法,回答是国家并非虚幻概念,也不是政府官员,国家是由人民组成,工厂也是由职工组成。工厂从无到有都是职工劳动所创造,因此职工才是工厂的主人。他们成立了“护厂委员会”,宣布工厂所有资产由职工以民主方式管理。下面有多个“护厂队”轮流值班,或是担负后勤,拿出了准备长期坚持的架势。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拖一拖是首选方式,但是黄士可拖不了。一旦土地私有化的决定走漏风声(可能很快),哪怕只是捕风捉影的传闻,他对这个厂的用心就会尽人皆知,那时使用权就更不容易拿到手,价钱也得高出多少倍。因此黄士可极力促使成都市政府采取强硬手段——既然占领工厂的行为明确违法,有组织地对抗国家权力又犯了政治大忌,如果不下痛手,任其发展,一旦被其他势力效法,形成多米诺骨牌,地方官员吃不了兜着走。他这威胁触到了稳定至上的问责体制的核心。成都官员因此改变了以往只求不出事的态度,派出武警包围工厂,试图用恐吓驱散工人。而工人则围绕厂区筑起工事和街垒,誓言抵抗。双方形成了僵持。 对于黄士可,不能让僵持长期持续,必须速战速决。他非常清楚,双方之间不可能谈出结果,只能是一方压倒一方。尽管武警有枪,但枪若不开,还不如工人的棍子好用。唯有开枪才能打破僵局。但是怎么才能开枪呢?黄士可的手伸不进军队。而咨询沈迪,他明确告诉黄士可,不要指望军队会有人正式下开枪的命令。 在其他会员面前,黄士可和沈迪从不显出有私下交往,似乎跟所有人一样。但是黄士可每年私下会给沈迪一笔额外费用,作为获得特殊帮忙的津贴。沈迪这次给他的指点是,没有正式开枪的命令,不等于就不能开枪。现在的士兵都是伴随虚拟世界长大的一代,从小接触的影视和电子游戏充满暴力,没当兵前已经在游戏机上不知杀了多少人,一旦手上有了真枪,又有了代表国家暴力的合法光环,他们会随时愿意开枪。需要的只是一个位置合适的指挥官,他有权命令士兵强行进厂,有权给士兵配备杀伤性子弹,最好在行动前能给士兵放开了喝顿酒,不需要说什么,只是不说不许开枪。士兵强行进厂时工人必定抵抗。而不开枪,士兵的枪的确不如工人的棍子和砖头好使,更多是挨打。而挨打到一定程度,士兵一定会有自行开枪之举。一个士兵开了枪,其他士兵就会跟进,指挥官此时不下令撤, 杀一人和杀一百人只是量的不同,清场就能靠开枪来完成。事后追究责任,指挥官全部推给士兵。他的确没有下令开枪,顶多是管理不力导致现场失控之责,处罚有限,就算被撤职,只要事先给他的钱够补偿,也就算不了什么。 黄士可对此深以为然。不过要实现这一步,所需的具体安排,选择的具体对象,落实到操作细节,都不是仅仅靠钱就能搞定的,还需要军队内部的关系,知道怎么对军队入手,如何顺理成章……对此,黄士可只能拜托沈迪。 张姓支队长就这样被从成都飞来,并且和三个妓女鬼混了一夜。 对于熟知军队的沈迪,不需要事先认识这位支队长,他相信可以搞定任何人,不过还是事先调了张支队长的档案。档案中的最新材料是一份检举书,指控张支队长调成都任职时,从藏区带来一只纯种藏獒,一方面开价五百万元在市场寻找买主,一方面把他的藏獒寄养在成都武警的军犬队,不但享受军犬待遇,还要吃小灶,每天喂它的新鲜牦牛肉就要花销几百元。这个检举没查下去,张支队长振振有词,一句话顶了回来——藏獒放在军犬队是为了给军犬配种,吃新鲜牦牛肉是配种需要!沈迪熟悉这种利用权力占便宜的人,军队中上上下下多的是,而且个个事先都找好理直气壮的说法。沈迪没有再多看他的档案,搞定这样的人,不会有任何问题。 张支队长再次发泄后彻底没了力气,也已经饿得不行。打开冰箱,里面都是酒水。几口吞掉仅有的两小包花生米,他穿好武警上校的制服,探头探脑走出房间。对这种和他的任何经验都对不上号的地方,他的动作显得胆怯。早在门外等待的服务员恭敬迎接,为他引路到餐厅。 餐厅只为他摆设了一桌,数个服务员围绕伺候。太精的食物,太小的盘子,似乎只是塞他的牙缝。他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好歹缓解了饥饿,准备对付第五道菜时才有闲暇抬头,沈迪不知何时已经坐到对面,而服务员全都没了踪影。 沈迪示意张支队长无须起立敬礼,虽然按照军衔,张支队长给他敬礼也在份内。即便沈迪已经离开军队穿上便装,作为军人的对方还是能感知他的军人身份和军衔高低。 “不需要介绍我是谁,因为你不归我管。让你见一下总部的领导比介绍我有用。告诉我你认识哪位总部领导?” 张支队长坐着也如立正般两臂伸直在身体两侧,嗫嚅地回答:“……我一直在基层,哪里认得到总部领导。” “有没有见过面的?” “……郭副司令上个月到成都,是我带人警卫。不过他不会记得我。” “你记得他就行。”沈迪拿出手机。会所内的所有电视机都可以用蓝牙功能变成外接显示器。沈迪示意张支队长站到他身边,把手机放到餐桌上作可视电话的终端。拨出的号码接通,餐桌对面的电视机现出坐在办公桌后的武警中将。这种视频电话一般只用于在传达正式指令时,保证发布命令和接受命令的双方确认。没有特殊身份不可能接入这种系统,更不要说接通高级将领。 沈迪给郭副司令打招呼的口气如同老朋友, 拨通电话似乎只为聊几句家常,只是顺便提到了正在跟成都的武警同志谈工作。郭副司令根本认不得张支队长,也不知道要谈什么,随口说了句好好配合工作,只是一句场面上的套话而已,但是听在张支队长的耳朵里,意义却不同。 放下电话。沈迪示意张支队长继续吃饭,不要拘束,同时把黄士可在监控室里交给他的钱箱拿上了桌面。 延伸阅读: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 前言及目录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blog-post_22.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1——引子:法门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1.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2:“二神”之死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2.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3:国葬(上)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7/3.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4:国葬(下)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7/4.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5:“替身”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8/5_9550.html

阅读更多

唯色 |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5:“替身”

王力雄在他的网站“族群对话与新媒体”连载现已完成初稿的长篇小说《转世》。《转世》是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黄祸》的姊妹篇。正如他在推特上( @wlixiong)所说:将在修改过程中同步连载,第一阶段是在 http://wanglixiong.com(墙外)上连载。 《转世》连载5:“替身” 葬礼散场时发生了堵车。本该献完花篮后上车就走的官员们在出口处聚成了堆,等着自己的车过来。王锋从未见过这种情况。官僚们别的本事不够,干这事却应该是看家本领。葬礼之前每个来宾的车都被要求停在指定位置,就是为了散场时能够按官位高低和出场顺序,接人的车如流水线般准确与流畅。但是军委白副主席的司机骄横惯了,跟一位副总理的司机各不相让,两车抢道时相互剐蹭。白副主席的车干脆横到前面别住副总理的车,两个司机跳出车外争吵。而堵在后面的车也都不是善茬,每个司机都不想让自己主人多等,这场面正是表现机会,个个抢着往前钻,甚至开上人行道,最终互相卡在一起,又引起新的争执。这种场合的每个司机都是警察不敢得罪的,只能小心翼翼赔笑脸,否则遇到像白副主席那样的大官,不但不责备自己的司机,反而骂别人的娘,弄不好可能会砸了饭碗。 王锋从来看不惯行伍出身的白副主席,倒不是因为他没受过多少教育,而是他身上那股军阀习气与现代军队格格不入。只要是自己身边人,不管对错先要护着,看着是爱兵,也被士兵们传颂和感激,其实不过是打狗欺主的心理,护的是他自己的威风。这种军阀照理说只应该出在民国初年的故事中,但也许中国的土壤就有这种基因,即使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仍然会长出一模一样的怪物,让人感慨时光倒流。白副主席在《黄祸》中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老奸巨猾,在王锋发动的南北战争中假装中立,目的是渔翁得利,一度成为王锋最头痛的对手。此刻他却是王锋的上级,虽然是军委第一副主席,但因为由中共总书记兼任的军委主席对日常工作难得过问,实际上他是中国军队的日常掌管者。官至这种地位,仍然如此粗鲁,在王锋看来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军队的耻辱。随着政权越来越依赖军队,高层争相讨好,每届都比前届给军队更多好处,宠着惯着,军队便越发骄横跋扈。王锋虽然是军人,却不喜欢这种状态。军队的力量应该是内在的,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而不是汽车抢着走在前面,也不是欺负地方的司机和警察。 在《黄祸》中,王锋是毁灭了世界的人物。他策划暗杀了意图打六四牌的中共总书记,夺取了党政大权,兴兵讨伐不服从的南方,发射核弹摧毁台北,最后为了报复美俄,施计引发两国爆发核大战,导致人类社会解体。不过在此刻,王锋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重要。他半年前刚从中将晋升上将,从总装备部副部长调任副总参谋长。他一米九的身高在官员中如鹤立鸡群。合身军服熨烫笔挺,两鬓虽然斑白,头发仍然茂密,不像其他官员把头发当成显示年轻的资本,而是留着士兵寸头(十五岁当兵起一直是这种发型)。相比多数有着面团般圆润面孔和腆肚子的官员,他的脸相和身材轮廓清晰,显得刚硬挺拔,看上去只像五十出头,实际已是六十二岁,离高层将领的退休年限只剩三年。 到了这种年龄,三年几乎不再算得上时间,只是瞬间。从不言老的王锋这两年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刻意表现年轻,在公开场合总是戴上眼镜,有人询问便痛快地回答人老了眼神不济。此时他知道自己的车一时半会儿过不来,便站到一棵不太高的柏树后。绿色的针叶被肮脏冬日蒙上一层灰白,但可以遮挡别人视线,方便眼镜调暗。没人知道他的眼镜是个显示屏,不像谷歌眼镜在镜框挂上微型显示器,而是直接在镜片上显示,更像普通眼镜,不易被人发现,缺点却是需要把镜片调暗才能显示图像。在葬礼上调暗镜片,会被看成墨镜,不合礼仪,所以前面他只通过眼镜架上的耳机听语音。这种葬礼人到现场就够了,不需要脑子也在现场。 操作界面在调暗的镜片上显现出来,手就可以在口袋里用球鼠标操作八一本了。这眼镜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八一本的无线屏幕。设计时他就要求不得追求酷,宁肯让人感觉老式和笨拙,像真的眼镜。他一辈子都在想法挽救自己在无聊官场的活动中不得不付出的时间。早年级别低时可以躲在后排看书;摄像机没普及时地位高了也可以不那么在意。后来任何场合都得面对一堆影像器材,图像被发送到各种媒体,搞不好就会导致上级不满或舆论谴责,于是只能干坐着装正经。那痛苦使他日益迫切地寻求解决,开发八一本时便要求一定搞出眼镜屏幕,让他可以在任何场合,即使是被电视摄像机的特写镜头对准,也没人知道他目不转睛所看的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对于现代军队,如果说士兵的标志仍然是枪,将军的标志则应该换成电脑了。王锋无论在哪,八一本都带在身上,他开玩笑那是长在他身上的一个器官。八一本是中国军队独立开发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也是自己的,与全球流行的其他操作系统完全不容。现代军事越来越依赖电脑和网络,成为核心战力,中国军队曾经长期依赖国外电脑系统,其中的安全威胁早就在军内反复提出,却一直没有解决。直到王锋上任总装备部副部长后,有了施展的权力,才搞出自己的电脑和网络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后顾之忧。八一本先是在军内配备推广,形成联网,随后再扩展到党政系统,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部门各级核心人员的标准配备,稳居中国政府采购的电脑类榜首。 在开发期间,王锋要求八一本突出军用特点,表面粗糙,外形阳刚,防水防震,能经受战场环境。高层军官使用的型号与一般的平板电脑外形相似,只是附加了功能强大的基座,延长数倍续航时间的电池,装在专配的军用皮质电脑包,比普通平板电脑显得笨重,不过那正是王锋要求的风格——军人的电脑总得跟地铁车厢中打游戏、看小说的爱拍一类有区别吧。恰恰是这样的设计反倒成了流行的酷,被电脑迷追逐,成为黑市加价到翻倍的紧俏商品。 不过王锋自己喜欢的还是给中下层军官设计的小型八一本,那是军队专用,按编制配发,不许作为商品上市的。每台有专门编号,可以定位追踪。写意的手枪轮廓外形是王锋的初始创意,“枪柄”可向两侧分开,里面是显示屏和触摸屏,外侧则是分体式键盘。“枪口”有一个能拉出调整角度的投影头,利用荧幕或白墙或床单甚至白纸上投射出不同尺寸的界面。配上专用的皮外壳和背带,看上去如佩戴手枪,符合军人的传统形象。 出门时王锋一般都带这种小型八一本。用背带挂在腋下,外面看不出。利用球鼠标和眼镜屏幕,即使是在总书记讲话的场合也可以不动声色地做自己的事,偶然装作心领神会点几下头。或是在需要时,利用眼镜做第一视角的记录。两个手指点击右边眼镜架是拍照,三个手指点击开始摄像,绝对不会被对方发现。白副主席骂娘的场面就被王锋拍了下来。 王锋一直没有同意这种眼镜正式成为产品,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多用一段。一旦成为产品,自己再用就会被看出。不过他已离开总装备部,再也压不住,听说已经在准备先发给基层军官。他们经常处于军事行动的过程,或是在战地环境,有眼镜屏幕就可以无需打开八一本,不受步伐震动或车船颠簸干扰,任何场合都能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如果把王锋开发八一本看成只是完成职责,或是为了以科技手段对付官场,那是小看他了。他在高级将领中最懂得科技,同时他又具备科技人才缺乏的政治头脑。开发八一本的背后有一个大布局,国家安全和军队需要的确是目的,显现在外,有目共睹,同时另一番布局不显山不露水,渗透其中,其长远和精妙即便是玩弄权谋达到炉火纯青的中国官场也无人觉察。一旦政治谋略与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官员不懂信息技术,专家不懂政治谋略,就能在看似滴水不漏的权力结构中开拓一片新天地。 说起来,王锋算得上中国信息战部队之父。在他推动组建信息战部队时,中国军界高层甚至不清楚信息战的概念。说起来可笑,让那些军头理解信息战,是从跟他们自身有关的黑客行为开始的。王锋当时只是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前身)一个局长,为了让保守而欠缺现代知识的军头同意成立信息战部队,他不得不绕很大圈子,先组建一个黑客团队,让他们侵入公安和国安的监控系统,拿到军头们长年被监控的档案。 给军头们泛泛讲信息战是什么,他们会打呵欠,无动于衷,或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但是这次他们瞪大了眼睛。王锋发给每人一个密封袋,就是黑客拿到的材料。每人袋中只有自己的,他们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隐私,电话记录,情妇来往,行贿受贿,商谈阴谋,老婆花销,为儿女做的安排等都在其中(王锋留心剔除了最不堪的内容,以免军头由尴尬而对自己生恨)。军头们这次大大地被震动,随即同意王锋为他们做防范性检查。结果每人身边不是发现窃听装置,就是有定位器粘在车下。他们认为万无一失的军队大院,进入高级将领的住处要过几道岗,外人根本无法进入,但是王锋给白副主席(那时还是副总参谋长)指看高墙外边那个貌似水塔的建筑,仪器显示从那发出多条隐形射线,指在院内玻璃窗上。只要人在房间里说话,声波对玻璃的震动就会被射线传回监控仪器,还原成谈话。 现在的白副主席那时怒不可遏,因为他在王锋的仪器上看到了有射线指向他家,而且正是他卧室的窗子。他拍案而起,派了一个排的士兵开上武装吉普车,直接冲进那水塔。果然水塔顶部根本没水,是一个安放各种监控仪器的无人空间。士兵们拿走了仪器,把设施全部砸烂。但是王锋告诉军头们,砸掉一个监控点只是解气,监控者随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点。今后的监控手段更多,越来越难逃脱,打电话、住旅馆、使用网络,银行往来,信用卡付账……都躲不开监控。新的监控方法将层出不穷。要真正反监控,靠发现一个砸一个是被动的,闹到中央政治局也不会有用,因为根子恰恰可能就在那里。只有建立专门机构,主动出击,把反监控当做日常工作。说白了就是要靠建立监控来反监控。这样做谁也说不出什么,因为外部敌人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监控,那会让军队在未来战争中不战自败,因此军队有理由让任何监控都不能得逞。 通过这切身一课,众军头迅速批准由王锋组建反监控机构,成为中国信息战部队前身。恰好那时信息技术主要被理解为以硬件为主,被王锋利用这种认识误区,把信息战部队的组建权争取到他所在的总装备部,在他的主管下。他正是在组建信息战部队的过程中,从内部培育出一个看不见的“替身”。 信息战部队是从建立黑客团队开始,真有了信息战部队,王锋却把黑客团队化为无形。黑客们被分散在信息战部队的不同部门,平时看和普通技术军人没有两样,各自做分内工作,现实中也互不知道对方。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被称为“替身”的专用网络系统(后面会看到王锋起这个名字的含义所在),而黑客团队也用同样的称呼。黑客们被“替身”精巧地组装成一部机器,相互合作,共享资源。这台机器由王锋控制。虽然他本人不是技术专家,但是有一个技术高手充当他的技术替身。后面故事有这位技术替身,他对王锋绝对忠诚,也被王锋绝对信任。可以说王锋建起“替身”,前提就在他有这位技术替身。只有技术替身知道每个成员是谁,人在哪里,如何沟通,也只有他能让所有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运行。尽管每个成员都有能力,可单打独斗也就是普通黑客,一旦组合在一起,威力不止是叠加,甚至不止是乘积。 “替身”隐身在信息战部队内,编制上看不到,部队指挥官也不知晓。王锋手上有军队的无穷经费和对信息战部队的直接管控权,能在不见光的黑箱中喂养“替身”,使其不断长大,具有越来越强的能力。“替身”成员都得到特殊惠顾,按月收到比工资还高的奖金。每当提升军衔和或获得福利,当事人就会收到密信祝贺,被告知是惠顾源自“替身”。同时,成员被要求绝对保密,即使对自己的上级长官也不得透露有关“替身”的任何情况,这使成员愈发感到自身的不凡,刺激和满足黑客心态,越发对“替身”忠诚和凝聚。 不过保持“替身”无形,并非只靠成员的忠诚与保密,而是结构的保证。即使有成员说出去,也不会造成大问题,因为任何成员都不知道全盘,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要完成的任务在拼图全貌上处于哪个位置,发挥什么作用。某个局部的泄露,可以很快使其在信息战部队的保密黑幕中重新模糊。在黑幕重重处再加几重黑幕是很难分辨和追究的。整个“替身”团队没人知道最终的运转目的和工作结果,也没有人知道只有王锋和他的技术替身是唯一知道这一点的人。 “王总长!”王锋臂膀被人亲热地拍了一下。“又在自己躲清静呢?哈哈……”那是总装备部的付姓部长,专门来跟王锋打招呼。他对王锋的称呼省掉了“副”字,是官场流行的恭维方式。王锋也以打哈哈的方式叫他“付正部长”。付姓在官场总是吃亏,本是正部长,不用王锋这种叫法就会让人以为是副部长。 付正部长对王锋的热情,源自王锋给他让了位。不论是按资历、能力、对总装备部的业务熟悉,原本都应该是王锋接替去年退休的老部长。这在当时已经内定。老部长身体不适期间也是王锋主持实际工作。军内官场都知道总装备部部长是个肥差,其伸手可及的领域,包括军事装备的科研开发,国内军工产品的订货,国际市场的军火交易,哪个都有丰厚的油水,因此成为高级将领人人眼馋的职位,暗中运作企图上位的大有人在。包括这位付正部长,利用他是白副主席铁杆心腹,一直处心积虑想挤掉王锋。只是王锋的条件他人实在无法相比,除了自身优势,还有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N世亲自点了王锋上任部长,白副主席也只有同意。 然而,王锋却自己放弃了本已铁板钉钉的肥职,自愿调到总参去当副总参谋长。此举让人们大跌眼镜,几乎无人理解。这才有了付正部长的机会,也是他对王锋态度亲热的原因。虽然决定他上位的是白副主席,可王锋若是不让位,他也没机会。白副主席对王锋让位出乎意料,但是正合心意,马上接受,而且投桃报李,不但满足了王锋把信息战部队提升为独立军种、副大军区地位的要求,还提前举行了只为王锋一人授予上将军衔的典礼,改变了过去总是要凑几个人一块授衔的惯例。 总参谋部虽然比总装备部名头响,等级也高半级,但是没有总装备部与市场、开发、采购等千丝万缕的联系,油水何止差一点半点。军内官场认为王锋让位是瞄准着总参谋长的位置。官场只能找出这种解释,却明显不合理。现任总参谋长的年龄只比王锋大两岁,他退休时也不会有王锋的机会,王锋难道不明白这个吗?因此王锋也被一些人怀疑脑子进水,才走出如此不可理喻的一步。原本指望沾光围着王锋的官场寄生虫随即四散。王锋的仕途被他们画下了终止符。 王锋不会向无关者解释,他选择这步不是为别的,为的是信息战部队。随着信息战成为世界战略重点,已经完成信息化硬件建设的中国军队也认识到信息战是未来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战争手段。这时信息战部队继续归属总装备部从哪方面都再也说不过去。以往只是因为王锋,信息战部队阴差阳错地放在了总装备部,后来几次要把信息战部队划归总参,都被王锋以各种理由搁置。现在军委下决心理顺体制。即使王锋升任总装备部部长,也无法继续把信息战部队留下。在中央军委做出信息战部队划归总参的正式决定后,王锋提出了调到总参继续主管信息战部队的要求。 知道王锋为此放弃总装备部部长职位的人不多,即使知道了也不会理解。痴迷军事应该是年轻人的事,这么一把年龄了,没剩几年在位时间,还想搞出什么军事造诣?为何不图个实惠,好好给退休后的日子打打基础? 其实,信息战部队只是王锋放在台面上的理由,真正让他做出这种选择的是“替身”。而知道这一点的,只有王锋自己。 信息战部队是他创建,但不是他的。那是一个军种,列入军队正式体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迟早要归别人管,他当然可以离开。然而“替身”却是他的,属于他个人。没有他,“替身”就会失去遮蔽,无法摆平,不能获得资源,最终停摆、解体,多年的布局成徒劳。 跟部长的位置相比,他更看重“替身”。部长只是仕途最后一把椅子,上去坐三年又能怎么样?每天看似发号施令,还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跟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替身”却是能让自己成为超人,甚至登上主宰之位的力量。二者相比,舍哪个不是明摆着?既然“替身”借壳于信息战部队,无法分离,想继续拥有“替身”就必须继续抓住信息战部队,放弃总装备部部长去总参谋部就是再清楚不过的逻辑。 王锋父亲是中共开国元帅,二十七岁当军长,授衔元帅也不过五十出头。那个年代的中共需要伟大人物,而从革命党变成统治集团,则不再需要智慧和才干。庸才照样治国,升迁靠拉帮结派和吹牛拍马,目标也只剩个人名利。王锋被视为太子党,但是他不认为自己借助过父亲的势力。父亲在中共掌权后即被削掉兵权,虚职赋闲,文革又加上一堆罪名,死于隔离审查的监室。虽然父亲一些老部下帮过王锋,但王锋不认为那超过他应得的,远远抵不上所失,只不过免了他要靠丑陋官吏的阿谀奉迎才能走上目前位置。 这个位置在外人看已够荣耀,但同样位置在中国有上百,混同在上百人中是不会让王锋感到满足的。在葬礼这种高官云集的场合,只能排在第三等级的他更感到置身于蝇营狗苟之辈的郁闷。上将又算什么?人生到此能算成功吗?只是曾被国家机器用过的一个零件。大大小小的国家兴兴灭灭,一茬茬统治机器腐朽成泥,如报废汽车堆放场的朽烂废车,再重要的零件也是同样的废铁,留不下半点记忆。 不沦为废铁,唯一可以期望的只有“替身”。在一般概念中,黑客等同破坏者,王锋却不这么看。黑客的本质是发现,至于结果是破坏还是建设,要看对发现的东西怎么利用,归根结底在于谁去发现,由谁掌握和利用。最初那次把黑客取的监控档案交给军头,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平时高高在上、似乎没有任何瑕疵的大人物,其实个个有见不得阳光的黑箱,照入一丝光线就像被击倒一样威风全无,诚惶诚恐——那不就是权力吗?没有比那更实在的力量了!虽然到目前为止,“替身”一直在暗中,除了发现,从未真做过什么,但那是武器,完全由他个人使用,就像金庸小说里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平时可以装成伙夫,一出手就是完胜!绝技不用则已,一用惊天动地! 从为军头们反监控开始,王锋同步地建立了另一套监控系统,反过来监控党政系统要员,以及任何人(只要想)。军头们不再受国安、公安的监控,还可以得到监控对方的情报,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又落入了“替身”的监控。那种监控不再需要过去的窃听器、偷拍机等,通过黑客手段,无影无踪,其中最有效的便是八一本。凡是用了八一本的,就都在“替身”的监控下。 在八一本完成军内部署开始向地方推时,王锋搞了个活动,以军民互助和推广计算机安全为名,赠送给全国副省部级以上的官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每人一台。赠送新产品是商界常用的推广方式,官员也是商家的主要赠送目标。但如果只是赠送,大部分官员都会当做玩意儿给了儿子孙子或身边人,八一本却是为每人建立指纹识别,只有本人才能用;同时提供符合官员技术水平的全傻瓜界面,使用语音指令方式,专人教学,随叫随到,还可通过联网遥控帮助解决问题,使官员们最方便地掌握。在允诺终生保修,坏了包换之外,最诱人的优惠是此批八一本皆可享受无限期的全球免费通话和上网,这成了官员们接受八一本的最有效动力。而一旦用上了手,就再也离不开。当权者自己用了八一本,就会为了能与自己通用要求手下人也用。而公款购买对任何产品的推广都是最好的润滑剂和加速剂,因此尽管八一本的价格比一般平板电脑贵不少,却迅速在官场普及,成为时尚,人手一本。 一般人只看到营销的成功,王锋也让人按营销思路去理解。实际上他有深得多的部署。他先故意挑起一场争执。国产电脑系统都被要求给警方和安全机关留后门,让他们可以任意进入,八一本却明确拒绝这样做。理由是作为军队专用电脑,机密性乃一国之最,警方不但无权要求后门,而且照样会被当成严防对象。警察成分鱼龙混杂,贪腐成风,根本不能受到军队信任。其实拒绝也就罢了,警方拿军队没办法,争执本来可以在内部悄悄了结,却被有意透露出去,炒作得官场人人皆知。受到公开羞辱的警方灰头土脸,八一本却因此受到官场的异常欢迎。这年代人人都似是而非地听过“后门”之说,因此对电脑不敢放心。而在任何事都离不开电脑的时代,不敢放心使用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一旦知道八一本拒绝给警方留后门,这个有意释放的信息又让人们似是而非地相信八一本没有后门,因此可以彻底放心。不是吗?八一本由军队开发,系统跟外国不通,对内又不留后门,不但启动需要主人指纹,操作时也随时检验,一发现指纹不对便立刻关机,多保险啊!一旦放心,使用者就会把八一本当做放置一切的保险柜,肆无忌惮地用它通话,记下各种账户、密码、联络方式,用它做账,存放机密文件,也包括浏览黄色网页、储存性爱视频等。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傻,不给警方和安全机关后门,并不等于就不给别人留后门啊!不过有这种头脑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官员从来想不到这一点。 没错,后门在开发八一本之初就被设定了。知道那后门的只有“替身”,“替身”因此能够自由地出入每一台八一本。每个八一本都成为“替身”的一个触角,伸进每个用户的隐秘世界。在八一本被推广成中国党政军官员的标准配备之后,理论上所有官员在王锋眼下就都成了赤身裸体。不断增加的信息,各种惊人的发现,连王锋自己都对揭示出的秘密会达到那么庞大与深入感到惊讶。 之所以说“理论上”,是因为“替身”系统可以盯住每个八一本,“替身”团队却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信息毕竟得由人识别和判断,而卷进的人太多是无法不被外界觉察的,因此王锋一直控制“替身”团队的规模,这就和处理信息的需要产生了矛盾。数以百万的八一本每天产生海量信息,不处理就等于是垃圾。当年的东德政治警察把三分之一的国民发展成了线人,最后却因无力处理线人的报告导致瘫痪。现在每个八一本都堪比最佳线人,如果不能从中筛选出所需信息,就会重蹈东德安全部的覆辙。需要另辟蹊径的是:如何能从信息大海中捞出针来? 最终找到了一个一般人想不到的切入点——虽不完美,却能兼顾几方面——利用八一本专有的“永久性粉碎机”。前面搞的那个悬赏百万美金的打擂,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没有任何技术能恢复被粉碎的文件,使用者一旦确信万无一失,便会把最不能暴露的秘密和最不能示人的隐私送进去销毁,那就落入了陷阱——别人拿“永久性粉碎机”没办法,“替身”却是在开发过程中就做了暗设,任何一个八一本只要使用了“永久性粉碎机”,被粉碎的碎屑就会被秘密传给“替身”,恢复原貌,同时提醒“替身”进行跟踪。 “替身”故意让“永久性粉碎机”的操作相对复杂,提高门槛,让使用者只有对最需要保密的文件才会不嫌麻烦地使用。等于自己为“替身”做了筛选,减少“替身”的工作量。“替身”一旦从中发现情报价值,就会锁定相应的八一本,需要的话纳入日常监控。别的不说,王锋通过这种方式,迄今已经整理出一个长长的贪官名单。都是贪官们自己提供的证据——在他们的名字后面,附加着他们以为粉碎后便从世上彻底消失的文件。 刚被付正部长打断的那份文件,也是“永久性粉碎机”发回来的。王锋一般只看最有价值的,他没有精力知道太多的秘密。这文件之所以被“替身”提交给他,是因为数个八一本同时进行销毁。随后发现那些八一本的使用者联系紧密,围绕的核心名叫沈迪。 “替身”在没把所有事情搞清前就向王锋汇报,沈迪应该是其中的原因。沈迪当年是总参的高级情报官,也是追随王锋多年的小兄弟。他和王锋在军队虽非隶属关系,但对王锋交代的事从来不会推辞。而且他是那种交代了就不必再问,一定会办出最好结果的人,因此一直受到王锋器重。直到沈迪离开军队去做生意,王锋才把他从人才储备名单上去掉。王锋看不上眼中钱比事业重的人。眼下“替身”只查出同时销毁这文件的人都属于一家保安公司,沈迪是老板。文件中说到的“二神”、“深喉”及相互关系,目前只在推测阶段,“窃国猜想”也未提供任何根据。不过,王锋直觉上感到,被有关系的一伙人在同一时间送进“永久性粉碎机”销毁的猜想,一定不会全部只是猜想。 不过即便王锋想到这一点,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大到那种地步,而且会就此拉着他亦步亦趋,最终走上历史的舞台,走出他自己的另一个人生。眼下,他还完全想不到后面的发展,盘桓在头脑里的只是怎么利用,能在即将退休的最后时刻搞出点动静。人生能有几次搏?时光已经无多,自己也许只剩最后一搏,近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多地浮现,应该怎么做,才能跳出这无边的平庸泥潭,让自己能够登上顶峰,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齐肩并列呢? 北面突然传来喧哗。一个裸体男人从挤在一起的车顶上方跳跃着向南跑来。每个被他踩上的车顶都发出金属鼓的音响,凹下再弹起,让奔跑者借势跳得更高,双腿划步如同在空气中慢动作奔跑。生殖器如飞翔的鸟头随着如翅双腿上下摆动。那个躯体年轻,匀称,充满活力。他不是行为艺术家(哪有艺术家敢到这来找死),只是一个绝望的上访者,企图用裸奔让冤情突破官僚的冷漠进入高官视线。他是从围观人群中突袭成功冲进警戒线内的,如果不是这么多车挤在一起,绝对跑不了几步就会被按倒。然而他在第一时间就跳上车顶,众多军警却无人敢去踩高官的车,只能在缝隙中绕来绕去,让他越甩越远。裸奔者离白副主席的车已经不远。刚刚还在骂娘的白副主席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付正部长冲了过去,像是勇挡枪子那样伸开双臂掩护白副主席,一边尖声高喊:“卫兵开枪!卫兵开枪!” 一声枪响划破空气。一群刚刚飞来在头顶盘桓的乌鸦惊叫着飞离纳米罩,雾霾中掉下数根悠悠黑羽。裸奔者弹在半空的身体晃了一下,落到下个车顶时没有再次弹起,而是一个歪斜踉跄,摔进车间的缝隙,消失不见…… 延伸阅读: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 前言及目录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blog-post_22.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1——引子:法门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1.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2:“二神”之死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2.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3:国葬(上)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7/3.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4:国葬(下)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7/4.html

阅读更多

唯色 |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3:国葬(上)

王力雄在他办的网站“族群对话与新媒体”连载现已完成初稿的长篇小说《转世》。《转世》是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黄祸》的姊妹篇。正如他在推特上( @wlixiong)所说:将在修改过程中同步连载,第一阶段是在 http://wanglixiong.com (墙外)上连载。 《转世》连载3:国葬(上) 雾霾使深冬的北京状如末日笼罩。太阳只显出一团与天空稍有区别的光晕。位于京城西部被称为“中华世纪坛”的建筑在雾霾中显得诡异。从十九度斜面的坛体伸出三十米高的“时空探针”,如同是对着北京伸出的一根中指。而按民间的说法则更加不堪——像欲捅老天的一根狗鸡巴。此时,狗鸡巴东侧铺着长二十米的巨型中共党旗,西侧铺着同样巨型的中国国旗,那红色实在是红,如同流血的瀑布,沿着斜坡向下倾泻。狗鸡巴下方的平台上,正在举行中国共产党的前前总书记的国葬。 前前总书记死得平淡无奇——胰腺癌加老年痴呆。相比之下,我为《黄祸》中的中共总书记设想的死要戏剧得多。那位总书记是在前去视察即将竣工的三峡大坝时,被潜藏在水下的外国杀手射爆了头。 总书记的头颅在刺目阳光下开放了一朵通红的花。光闪闪的花瓣从花蕾里绽出,瞬时间怒放地向四面生长,形成一个完美的弧状,便突兀地破碎和凋零。(摘自《黄祸》) 本书没出现那种情节。尽管那作为小说更刺激,但此时的中共与我写《黄祸》时已经相当不同,内部不再有路线斗争,也不再会有总书记要借为六四平反争取民意的事发生,因此没有政治暗杀的必要,暗杀也就不会发生。即使我想照那个路子写,也是写不出来的。 在公众场合举行国葬,是毛泽东之后的第一次。毛后的中共高层大都不喜欢在真实空间现身,宁愿在可以编剪和审查的电视中与民同在。相比之下,死者是一个异类。他有令人喜感的相貌,乐于出风头,敢于爆个性,热衷表演,而且天生有舞台感,观众越多演得越来劲。对此看不惯的人背后给了他一个“影帝”的称呼,他却乐此不疲。传言说这个耗资数亿的世纪坛当年是为他而建,如同古代王朝建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那样,满足奉天承运的帝王期许。之所以死者葬礼要放在这里举行,是因为他当年在世纪坛竣工时亲临视察,曾经放下一句话:等他“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时,要从这里出发。那不是随口一说,而是郑重其事。当时在场的听者就猜测,他是要通过人生最后一场表演,向世界宣告是他为中国和中共开辟了新世纪。 此刻正在致悼词的,是与死者隔了一代的现任总书记。他在扩音器中一字一句地念稿,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听上去颇有感情。中共术语把总书记称为“第×代领导核心”。从传承而言,毛泽东是第一代;邓小平是第二代;后面每一任加一代。为了避免叙述混乱,我们不妨叫几世(那虽是称呼帝王序列的说法,用于中共的“领导核心”倒也贴切)。如果以此刻在任的总书记为原点,称为N世,作为前前总书记的死者就是N-2世。 世纪坛正面二百七十米长的甬道高台两侧,密集悬挂着竖条状的中共党旗和中国国旗。那些旗的一端悬于高处横杆,另一端几乎垂地,似是在表达对死者的致哀,同时又能遮挡民众的视线,出席葬礼的高官们会更自在,负责保卫的军警也更放心。 与毛泽东的不同在于,毛的葬礼要求全体中国人都参加,人人都得表达哀痛;这个葬礼只是中共政要出席,虽在露天,电视直播,却和普通中国人毫无关系。虽然一些好看热闹的市民在警察封锁钱外踮脚探头,但是距离远远,加上旗帜遮挡,基本看不到什么。连周边的高层建筑也被提前封锁,朝向世纪坛的窗口不许任何人靠近。 看热闹的市民看不到高官,却能发现一个奇象。雾霾在四面八方都很浓重,唯独世纪坛上没有,如同雾霾被挖空一块,一个边界清晰的透明半球倒扣在世纪坛上。两侧高层建筑上执行警卫的士兵,在光线合适的角度,则会看到七彩反光,如同一个巨型的肥皂泡。 如果在古代,这奇象肯定会被小民当做神迹,眼下的时代已经不会有多少人那样想了。但是尽管议论纷纷,围观的市民却没人能拿出像样的解释。其实他们只是没机会进入高官们日常活动的深宅大院,只要北京的空气污染达到一定指标,就会有这种“肥皂泡”罩住高官们的活动范围,已是保护他们身体健康的日常措施。 “肥皂泡”是利用纳米技术形成。多数百姓即使听过“纳米”这个词,也是云里雾里,不知道那是十亿分之一米的度量单位。不过常人对十亿分之一米同样难想象,不如说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就有上万纳米容易理解。在纳米尺度上的活动和制造,会得到与常规世界性质极不同的结果,产生以往无法想象的产品,因此纳米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技术革命的核心。 “肥皂泡”,不,还是有点技术含量地叫“纳米罩”吧,即是用纳米材料形成的薄膜,完全透明,触摸不到,不会像肥皂泡那样被捅破。纳米罩可以挡住污染大气中的细颗粒物,人车自由穿越,薄膜却不会破。其中的技术细节我说不清。我对技术的领悟力只到理解如此比喻:每个小如分子的纳米机器人都有上下左右四只手,任何一只手都必须拉到另外的纳米机器人的手。薄膜就是无数这种纳米机器人手拉手形成。而任何穿越薄膜造成的漏洞,因为这种纳米机器人的性质总是会迅速去拉其他纳米机器人的手,所以物体一过,薄膜即会瞬间复原,快到连两边的空气都来不及交换。这样的薄膜因此成为隔绝雾霾的好方式。全世界污染最重的中国,对此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纳米罩技术遥遥领先他国。不过像任何好处一样,最先受惠的是官员。尤其是在雾霾、沙尘暴青睐的北京,党国高官已经是长年躲在纳米罩中。偶然外出倒也罢了,但这个不能更改时间的葬礼,党国首脑全都到场,空气污染指数却连续多天超过一千,对人体的危害堪比吸毒,无论如何不能没有纳米罩。所以世纪坛周围提前数天就安装了设备,建起纳米罩,空气净化机和制氧机日夜工作,让罩内的空气质量在葬礼举行时达到优良。 N世属于胖人,不过不到肥的档次,因为身材高大,也就可以被当成魁伟。他面相忠厚,鼻子肥大,给人亲和感。死者N-2世是N世的提拔者,当年N-2世表达要在世纪坛举行自己的葬礼时,时为北京市长的N世就陪在他身边,并且当场郑重地接下了N-2世的嘱托。现在N世终成正果,登上了最高宝座,为了表达对死者提拔的感恩,也是向权力集团的大小成员表现自己知恩必报,一诺千金,N世主动提出要在世纪坛为N-2世举行国葬,以让他在向马克思报到的路上能够心安。对一个丧失了信仰和意识形态的政党,这种义气和效忠是仅存不多的粘结剂。正如所说,给死者所做是给活人所看。 在N-2世与N世之间,还有一个N-1世。他具有毫无特色的形象,一切都是标准化,深色西服,黑边眼镜,精心染黑的头发,日常没有表情的面部,在这种场合正好符合标准。此刻他在与现任政治局常委并列的另一队列——那是已卸任的历届前政治局常委——站在打头位置。N-1世虽已退位,现任政治局常委里还有他的人,使他保留影响力。如果他不同意,这种打破常规的葬礼就得不到常委一致同意,也就不会通过。 哪个权力集团都免不了内部争权夺利,但只要不是为了形而上的信仰和路线之争,都是为个人利益,就会在反复磨合中形成一种机制,最终把集团成员绑在一起,共荣共损。在那种机制中,内部争斗不会允许发展到鱼死网破的地步,不允许危及整个权力集团。今日中共已经做到这一点,一旦党的执政地位和大局稳定面对威胁,不管内部有多少分歧,也会调转枪口,一致对外。即使平时,派系之间大面上也会和平相处,甚至互送顺水人情。正在进行的国葬体现了这一点。对N世提议在世纪坛为N-2世举行国葬,N-1世马上表示了赞成。葬礼毕竟不是权位之争,何必得罪人。况且N-1世也有自己的考虑,既然N-2世可以选择葬礼方式,开了这个门,今后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后事了。所以虽然属于不同派系,在这件事上倒是相当配合。 旁白(中共权力传承与“N系列”)  说到这,得用我在前言中说过的旁白方式了,否则把议论加在故事里,会让读者费劲。要理解故事的深层逻辑,有时深入一些是需要的,不过跳过这种旁白不看也没问题,不会影响故事的情节。  前面说——今日中共内部不再有路线斗争,也不再会有总书记要借为六四平反争取民意的事情发生——需要解释一下。在写《黄祸》时,我跟从那时延续至今的主流看法一样,把中国政治变革的破局寄托于中共内部争斗,高层当权者有人会为争取民意的支持打民主牌,甚至打平反六四的牌,虽然目的是为个人争权,却可能就此让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然而六四后邓小平对其权力传承所做的一个安排——“隔代指定接班人”,终结了这种可能。  权力传承一直是专制政体的大问题。帝王按血统传承,还算明了,外人也难以挑战,但皇室同胞仍有残杀,长子规则也屡遭废弃,继位危机照样不少。而不按血统传承的专制,争夺权力的挑战者就会更多了,继位往往成为发生大震荡的关头,甚至是过不去的难关。中共以往用“接班人”方式,即由当权者自己指定接任者。但毛泽东安排的接班人,刘少奇被他打倒,林彪逃往国外,华国锋虽然接了班,却搞了宫廷政变,把毛的妻子和心腹关进监狱,自己也因为与毛的关联被搞下台。而邓小平先后指定的两个接班人,也是因为政治分歧被他废掉,并在那个过程酿成几乎颠覆中共的六四事件。  邓小平吸取教训,干脆同时指定了两代接班人,每一代任期固定,只能当两届,十年,其后就要交给下一代。邓的特点是摸石头过河,不一定是长远考虑,目的只是保证后面两届的权力交接平稳。但是两代接班人同时并存会形成一种制约——上一代到时需要交权,因此不会产生敢于背叛邓小平的自我膨胀;而后一代须仰仗邓小平给的合法性,才能保证按时轮到自己,因此一定把邓小平的意志奉为圭臬。邓小平用自身权威保证了这种安排成为党内共识,即便在他死后,已经掌权的上代接班人也不敢违背,必须按时把权力交给下代接班人,使中共第一次平顺交接权力。  本来每代当权者都是自己指定接班人,邓小平一下指定了俩,上代接班人由此被剥夺了指定接班人的权力,当然不甘心,于是在不得不让位给下代接班人之时,也要隔代指定自己属意的接班人。下代接班人因此也不能直接指定自己的接班人,因此只能在让位时也如法炮制。“隔代指定接班人”就这样从邓小平的权宜之计演变成了中共的权力交接模式。  以眼前为例,N世是N-2世指定,而N-1世交班给N世时,又指定了N+1世为N世结束任期后的接班人。等到N世卸任,则会指定N+2世。这种模式虽无明文规定,党的正式场合也不会如是说,却成了党内公认的默契,实际已经等于制度化。  党内对这种模式的认可,不是仅仅出于接受现实,而是因为这种模式对官僚集团最为有利。一般而言,党内有山头对党不利,甚至可能使党陷入生死存亡的内斗危机;而党内无山头也不利,一个一统全党的独裁者翻云覆雨,同样危害党——如毛泽东搞的文革,成了中共官僚集团永远刻骨铭心的噩梦,同时独裁者死后的接班动荡也是威胁党的难关。“隔代指定接班人”一举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以隔代划分的两派——“N派”和“N+1派”(“N”随接班代数而变)自然形成的两个山头,总是一强一弱,不会在同一时间势均力敌,反而有助避免发生你死我活的争斗。未接班者是弱方,不会主动挑战,只要保证不出事,就会在时间到来时按程序接位。在位者也会避免过分压制弱方,因为强弱会变化,弱方一旦接班就会变成强方,要避免那时遭受报复,就要在自己强时有所收敛。  强弱关系随接班转换后,从弱到强的一方仍然不敢过于膨胀。除了前任实力犹存,必须顾忌,还因为前任指定的隔代接班人,自然属于对方山头,也就意味对方会在自己届满交班后又成强方,因此自己变强时也得考虑终会变弱。这种规则使得双方都要克制,也都得到保护。这样的党内分派没有主义、路线的不同,没有执政理念的不同,甚至没有策略的不同,双方无需竞争,因此也不需要寻求区别,只要按照规则等待,根据幕起幕落的顺序你唱罢我登场,不但解决了专制权力的传承难题,甚至比民主政治的政党轮替还稳定。  多次内斗分裂的教训,使中共官僚集团把这种模式视为终于找到的法宝,可以永保自身权力和安全。因此这样的分派注定不会带来变革,只会有双方对变革的共同防范,和联手对这种机制的捍卫。 延伸阅读: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 前言及目录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blog-post_22.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1——引子:法门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1.html 王力雄长篇小说《转世》连载2:“二神”之死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5/2.html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