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

白衬衫 | 龙应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摘要: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一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通往森林的路。在平原上,人们可以结伴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追打嬉嬉戏;一旦进入森林,因为草丛和荆棘挡路,所以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感情,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伴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离开这个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      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人群中,你都可能寂寞无比。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去闪避道路上的荆棘。      二      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开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在往哪里跑。      三      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      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使音乐家无法谱曲,使画家无法作画,使学者无法著述;奔忙,是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是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四      我其实也在诚实地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啊,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出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激了。所谓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      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我的很多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孩子在哈佛、剑桥读书,都很优秀,而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后,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      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要能在自己的人生里找到意义。      五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当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时,文化、历史就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六      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七      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白衬衫      

阅读更多

白衬衫 | 龙应台:不相信

     【摘要: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循循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里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作者:龙应台                —白衬衫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温哥华演讲掀旋风(图)

听众朋友: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在温哥华以“华文、华流、华公民─对华人世界的美好想像”为题演讲,吸引上千人。有时事评论员认为,龙部长已完全没有作家的锋芒,更多的是官员的圆滑。 图片: 时事评论员黄河边。 (记者锡红拍摄)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日前,首次以文化部长身份访问加拿大温哥华。她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艺文厅,以“华文、华流、华公民─对华人世界的美好想像”为题的演讲,吸引当地上千名来自台、港、中与华文圈的民众出席。龙应台在演讲中强调,政治是筑墙的工程,文化则是穿墙的事业;华人世界早就存在,歌声和文字在悄悄地穿墙越壁。她说,希望造成隔离的墙会一堵堵松动,汉语和文化就是穿行无阻的护照。 龙应台在演说中不时引用一些在华人世界脍炙人口的音乐和歌曲,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流行音乐“莉莉玛莲”、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何日君再来”、罗大佑的歌唱“亚细亚的孤儿”等,说明文化足以穿透政治所筑起的重重围墙。演讲会几次形成千人大合唱的全场共鸣,气氛感人。 出席演讲会的温哥华时事评论员黄河边却对龙应台的演讲感到失望,黄河边表示,他早年在中国大陆就知道龙应台,曾经非常钦佩她的犀利文风和批判精神:“始终给人一种敢言直言的印象,可谓是爱憎分明,侠胆义肠。对丑的从来都敢于批判,对美的,也绝不隐藏自己的喜爱。可是这次我觉得眼前的龙部长呀,更像是邻家大嫂。” 黄河边认为,龙应台的演讲之所以吸引这么多人,正是因为她过去的敢言和敢写建立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已经被政客的形象取代:“根本没有什么锋芒可言了。当然,是政务官么,可能讲话都比较讲究一点,但是心中还是有很多的怅然若失的感觉。作家转型为政务官确实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因为原先的那种信马游缰的洒脱受到了制约,放荡不羁的个性也有了很大的局限,特别是如泉水喷涌般的才情,已经完全非原生态了。更多的是一种带着薄薄面纱的矫揉造作。” 黄河边并表示,在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下,有更多的作家和文化精英在进入官场之后,蜕变为政权的帮佣:“那么大陆我们看到王蒙当文化部长的时候就是一例。今天的王蒙和五十年前的王蒙完全不是一个人了,思想、境界、情操,南辕北辙。所以,这个官场糟蹋文化人呢,在大陆是可以举出一大堆的例子。王蒙就是一个受害者,从一种肉体的苦难,转为一种心灵的苦痛。” 黄河边担忧,龙应台以官方的身份进行民间文化交流,可能出现角色混乱:“龙部长转型之后呀,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方便回答’,一点没有前几年写信给胡锦涛主席,厉声责问‘请用文明回答我’那种飒爽英姿之气。准确的讲,龙部长有可能向着政府部门挂牌文化民间的方向过渡,这角色混乱而尴尬。” 龙应台在温哥华的演讲结束之前,并提出“南方观点”,呼吁两岸习惯以北京和南京的视角看华人世界的人们,将视野倒过来,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台湾等地的各个城市看世界,那将有一番新风貌。龙应台并盛赞温哥华是一座胸襟开阔,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城市。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锡红从加拿大发来的报道。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龙应台:如获北京邀请 愿意访问中国大陆(图,视频)

在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周三表示,如果接到北京邀请,她愿意访问中国大陆;而访问大陆的身份,则必须让双方都感觉受到尊重。 龙应台:访问大陆须让双方都感受尊重 龙应台周三上午在文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日前访问美国和加拿大的成果。 会中有记者问道龙应台今年有没有再出访,甚至访问中国大陆的计划。龙应台回答,大陆文化部长蔡武两年前就访问过台湾,基于礼数往来,也应该回访。如果在十一、十二月,今年年度预算通过后,如果北京邀请,龙应台说,她是很非常乐意考虑访问中国大陆的。 对于龙应台访问中国大陆的身份,稍早大陆台办相关官员回答时,都只表示龙应台可以以「适当的身份」访问大陆,而不愿意使用「文化部长」的正式官衔。 对身份问题,龙应台说,所谓适当的身份,当然是一个让彼此都觉得最尊重的方式,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有一方觉得不受尊重,(访问中国大陆)这件事就成不了。 此外,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下周也将率领文化创意产业团访问台湾,是不是有会见龙应台的计划?龙应台说,目前没有接到任何讯息,但如果相关单位提出要求,她非常乐意会见陈云林。 龙应台谈两岸关系:「两种台湾的孤立」 谈到美、加行,龙应台说,无论是公开演讲或是与智库学者的闭门会谈,国外人士对两岸关係都非常关注。龙应台引用了自己在一场演说中谈到的「两种台湾的孤立」:第一种孤立,是迫于当年国民党戒严统治的情势,台湾人加诸在自己头上的孤立。 第二种孤立,是两岸政治上的对峙,使台湾人失去了国际空间。龙应台说,她在演说中,引用了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二条,一个人对文化和社会的参与权,也就是文化权,关乎一个人的尊严,是不可或缺的权利。而整个国际社会,对于台湾失去尊严一事,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对于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两岸签署文化合作协议,龙应台稍早在国外接受访问时,明确指出「目前暂不考虑签署」。龙应台说,因为台湾是以民间社会为主,民间会主动选择用哪一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李潼发自台北的报道。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龙应台:台湾对自身“软实力”非常有自信(图,视频)

8月29日下午,应全美记者俱乐部邀请,台湾著名作家、文化部长龙应台在华盛顿就台湾的软实力、以及海峡两岸文化关系等问题作了演讲。龙应台表示,台湾对自身的“软实力”非常有自信。 龙应台向与会记者表示,现在她以台湾的文化部长的身份做演讲,和作家身份大不相同,之前只代表个人,现在作为政府官员,言行必须谨慎。龙应台在开场风趣幽默地说,几天前她在纽约发表演讲,向大陆呼吁“文化不是武器,放行吧!”之后,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谈到希望台湾重视在台大陆籍配偶合理诉求时,马上套用她的话说:“婚姻不是政治,放松吧!” 龙应台说,这就是目前海峡两岸微妙关系的一个很好例子。 “因为政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坐下来,喝杯茶,面对面地交谈,我们一定要通过第三方来传话,得到彼此的反馈信息。” 龙应台表示,台湾3千7百万民众经历了两个被孤立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开始实施的“戒严令”,在海边长大的她甚至不会游泳,因为海滩是当时的军事禁地。龙应台说,虽然“戒严令”在37年之后得以解除,但由于海峡两岸一直存在的政治分歧,台湾再一次被世界孤立。她说: “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台湾人受到二等公民的待遇。民众自己选出来的政治领袖被禁锢在台湾。例如,他们不能访问美国,国外的领导人也不能访问台湾,任何世界性的大活动不能在台湾举行,这使台湾人,特别是台湾年轻人失去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 龙应台表示,目前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台湾的这种“被孤立”的状况,所以台湾对外的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龙应台说,中国大陆“软实力”扩大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连美国都感到担忧,台湾当然会有顾虑。如果中国大陆是航母,台湾则是一艘小小的快艇。一方面双方要避免碰撞,另一方面,快艇要更加努力,才能加大自身的影响。龙应台说,台湾对自身的“软实力”非常有自信,她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采访时表示: “(台湾软实力)是中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包括日本文化,早年荷兰留下来的文化,是一个海洋多元文化的综合,所以台湾特别宽容、特别开放。” 龙应台表示,台湾不但经济排在世界前十八、九位,在文化上的贡献,更可以让人了解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公民社会。龙应台说,比如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华语作家高行健,他的书今天在大陆还是禁书,高行健最早的作品都是在台湾出版的。龙应台告诉自由亚洲电台,面对中国大陆不自由的文化环境,台海两岸民间的交流更重要。 “大陆不象台湾,文化交流都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彻底透明、自由开放,大陆比较多的东西是官方做的,所以在交流上不能对等。” 龙应台是8月27日开始美加之行的。星期四,龙应台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这是她担任台湾的文化部长后首度外访。龙应台向本台表示,目前还没有访问大陆的打算。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