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

陆钦侃,那个寂寞的三峡反对者走了

陆钦侃 又一位颇具分量的 三峡工程 反对者被时间带走了。2011年4月11日, 陆钦侃 先生看了这个世界最后一眼,生命由此定格在了98岁。和黄万里一样, 陆钦侃 也曾努力反对过 三峡工程 上马,但在三峡工程已然上马的情况下,他又努力争取降低损失。 我们无意讨论反对者的学术观点,但在现行体制下,基于专业与学识而敢于做少数派的人,是可敬的。正如曾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的两院院士潘家铮所言,“反对意见是最宝贵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三峡工程的最大贡献者。 作者:石念军,选自:齐鲁晚报 冷清的告别仪式 响在他们耳边的是熟悉的歌声《longlongago》,赵薇在《情深深雨蒙蒙》中所唱的《往事难忘》的英文原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来者大多面色沉静,但并没有多少悲戚,而是在沉思。林邑心想,这应该是真正的缅怀 陆先生去世的消息是从微博上传开的,4月15日上午,正在家读书的北京网友林邑突然看到了这条信息。 这一天的上午11时,八宝山竹厅,将是 陆钦侃 老人滞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站。 这是林邑第一次了解陆钦侃这个人。微博上说,这是一位最具分量的三峡工程反对者,“和黄万里先生一样,陆先生也努力反对过三峡上马,但在三峡已然上马的情况下,他又努力争取降低损失”。“1988年参加三峡工程专题论证,任防洪组顾问,是该组两位拒绝在当时论证结论上签字的专家之一”。 “去八宝山一趟吧,见老人最后一面。” 这是林邑第二次走上八宝山。 上一次来,是罗京去世。林邑形容,那是一个大场面。“喧嚣的人声,攒动的人群,看到有些悲伤的表情,也看到了追星者巴巴相望的空洞目光。” 相比起来,陆钦侃先生的告别仪式,非常简单,甚至有些冷清。 4月15日,林邑走进大门,远望,没有什么名人去世的迹象。走近,才看到竹厅外有七八个身着深色衣服的人三三两两在低声交谈。屋里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大家各自坐着耐心等候或低声谈话。 “来者不过百,”来参加告别仪式的朋友并没有看到那些平常不易见到的领导。李锐本来要来的,但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家人阻止了。 李锐曾任 毛泽东 秘书、原水电部副部长,是三峡工程最早的反对者之一。 来参加者告诉本报记者,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老同事,陆老的学生。 响在他们耳边的是熟悉的歌声《longlongago》,赵薇在《情深深雨蒙蒙》中所唱的《往事难忘》的英文原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来者大多面色沉静,但并没有多少悲戚,而是在沉思。林邑心想,这应该是真正的缅怀。 让她感动的一幕是,当坐在轮椅上的陆夫人刚刚离开竹厅,一位在家人陪伴下蹒跚而来的老人上前握住了她的手,大声说,“我是陆老的学生。”陆钦侃的后辈提醒周围人,不要催促这个老人,让他慢慢走,不着急。 林邑后来知道,这位老人叫金绍绸,地理学家,也是三峡工程的反对者之一。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郭玉闪:三峡工程的代价

三峡工程很可能会是一场大灾难。

这场灾难会带来的后果,虽然尚未发生,但早为人所料。世间大概再没有比事前知道恶果却又无力阻止更伤心的事情了。当年三门峡水库要上马,黄万里先生一再反对和警告,可惜当权者不理睬,结果是恶果一一兑现,一个花了40亿(预算是13亿)的水库刚建成不到两年就淤积严重,泥沙一直淤积到西安,富饶的渭水平原沦为盐碱地,大量移民被迫背井离乡,这种牺牲最后却成了笑话:这个水库毁了数十万人的家园,毁了黄河,换来的却是一个废库和陕西的水灾。

阅读更多

《大迁徙》人物访谈录:“污点人物”刘怀荣

在谢朝平开出的“要犯”名单里,已有多人作古,刘怀荣被数十万三门峡库区移民尊奉为“头家”,又被渭南官府认定是四大“移民司令”之一,他是目前“移民司令”中唯一健在者,但也已耄耋。 11月,我此行黄河中上游做农村考察,终点正好落脚在陕西华山之阴的华阴县,这里恰五十年前那场移民悲剧的发源地——三门峡水库淹没区。终点巧合,纯属偶然,并非故意。谢朝平因《大迁徙》一书被陕西渭南警方跨省抓人是在我7曰15日骑单车出行黄河之后的8月19日。那时候,我正行走至宁夏自治区平罗县姚伏镇团庄村。那之后几天里,谢朝平被抓的消息陆续出现网络,而我的3G上网卡又出现些问题,就只好每日住具备网络功能的旅馆。因此多少会获得些关于《大迁徙》以及作者谢朝平的消息。 之所以我要格外关注谢朝平事件,原因其实很直接,是关乎政府是否摆正服务于社会,听命于公民,知错必改的执政理念问题,当然这样的希冀在当今非常渺茫,最多只能谈得上是否有所改进。 我终于拿到《大迁徙》一书是在抵达华阴县的二个半月之后。那时候,渭南公安局迫于舆论压力,释放了谢朝平,但在释放前夜,这个坚守“永远正确”的政府所属职能机关连夜拷问谢朝平数小时之久,那似乎是说,你谢朝平问题还在,不要以为你是自由的。果然谢朝平是以“取保候审”的名义被暂时释放的。 拿库区移民维权的新一代代表人物董生鑫话说“是移民里出现了汉奸”才导致《大迁徙》以及作者命运的结果。而绝大多数移民是清醒的。谢朝平在《我被关押的33个日夜里》写到“事实上,移民们也在想念着我。出狱那天,华阴的移民代表董生鑫打来电话,说:‘你出来了?我们好几百移民正准备这几天来临渭探监呢!’老董在电话中告诉我:9月2号那天,他按照公安局的要求,去华阴市良方区村民陈思忠家收剩下的二十几本书时被4个人打成轻伤。感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老董不得不离开华阴去了武汉……而他所在的乡政府也要求他,短时间里不能回到渭南。老董说:‘他们主要怕记者采访我。’” 我在采访了董生鑫之后,暂时返回西安休整,彻底结束了我的黄河溯源行,而后于三天后搭乘西郑高铁,再次重返库区,并连夜赶到华西镇华西村见到了刘怀荣老人。同时,一个计划业已成型——谢朝平以及他的著作《大迁徙》这一页事件终究会被揭过,而谢朝平因为《大迁徙》而遭遇的背后移民社会的境遇不才是谢本人不惜牺牲自己所勇于追寻的吗?! 我决定以《大迁徙》为蓝本,踏访其中人物,请他们站出来,亲自开口,讲述自己,讲述历史,讲述那些孳生在这个社会层层面面的贪官污吏。我之所以想如此去做,不为其它,为的是,这些现象,这些人是真正存在着的,且十分活跃,尤其是他们绝不会仅仅为一本书的说法就轻易放弃自己的机会,他们依然会利用他们已经打造成的盘根错节,“人多势众”的庞大机器肆无忌惮地向社会索取,向公民索取,以至于盘剥。 在《大迁徙》一书里写到,刘怀荣被一些人认为是有“污点人物”,虽然连他们也暗暗佩服和尊敬着刘怀荣。谢朝平在书中有如下描述—— 要采访的对象有“污点”——介绍刘怀荣的朋友提醒记者:他虽是黄河中游那场悲剧性移民的重要亲历者和幸存者,但站在法律和政治的角度看,他是有“污点”的。 朋友说刘怀荣有“污点”,是因为他81岁那年曾经“进去过”。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公安局的材料记载:刘怀荣,男,汉族,生于1922年,小学文化,农民。现住华阴市华西村。因聚众闹事被劳教一年…… 也许是担心记者知道了刘怀荣的“污点”后会放弃对刘的采访,提供这份材料的朋友用令人觉得有些夸张的语气介绍说:刘怀荣绝非一个一般的农民。他是一个被几十万三门峡库区移民尊为“头家”,被当地政府列为移民“四大司令”之一的重要人物。少了他,三门峡库区移民史也许就会不完整,移民在某个时期就会觉得缺少主心骨,移民的故事就没有主角。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才知道朋友的介绍并非夸张而是精辟——单从刘怀荣进入86岁耄耋之年时,华阴甚至是渭南各阶层还不能为其“盖棺定论”,还在为他所干一切究竟是“为民请命”,还是“聚众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等问题争论不休这一点看,他的确应算是一个“人物”。 在下面的口述中,刘怀荣谈到了自己……[写并制作于南京] 视频在线观看 http://24hour.blogbus.com/logs/85635866.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5 个评论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西安法大演讲开场白 / 2010-11-24 13:06 / 评论数( 8 ) 家住三地 / 2010-11-22 21:42 / 评论数( 5 ) 没有一五一十的日子 / 2010-11-22 05:01 / 评论数( 15 ) 小城薛村故事:黄河万里溯源行(034) / 2010-10-25 23:19 / 评论数( 2 ) 列女贞节碑:黄河万里溯源行(033) / 2010-10-23 06:22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万人公开信吁还谢朝平自由 三门峡移民陈述半世纪痛史

因撰写陕西三门峡库区移民的报告文学《大迁徙》,披露了官方在移民问题上的行政不作为以及涉嫌各种贪污腐败问题的北京作家谢朝平,虽被渭南检察院不予逮捕,但一直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日前,三门峡库区的上万名移民写公开信,呼吁解除对谢朝平的取保候审。他们并准备近日前往北京设法把信息传递给中央。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丁东:关注谢朝平 声援谢朝平

8月19日下午,陕西渭南数名警察,在北京朝阳区一名警察的协助下,以“人口普查”的名义,敲开了居住在北京石景山区的公民谢朝平家的房门,用手铐抓走了谢朝平,并抄走了家中的电脑,U盘、录音笔和几大包书稿等物。理由是“涉嫌非法经营”。谢朝平是一位置55岁的独立作家,根本不从事经营活动。所以被抓,其实是因为今年年初写成1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迁徙》,在联系数家出版社无果的情况下,与山西《火花》杂志社属下月刊编辑部谈妥,以杂志增刊的方式出版。他不但没有营利,还自掏腰包5万元承担印刷费用。《火花》杂志同意出版增刊,但手续不够完备,谢朝平没有责任。陕西渭南警方之所以要罗织罪名抓他,说白了,不是因为增刊的手续是否完备,而是因为《大迁徙》的内容触犯了当地官方的利益。 《大迁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我近日读到了电子文本,原来这是一部当今报告文学中少有的血性之作,是一部三门峡水库移民的血泪史。1950年代,高层幻想“黄河清,圣人出”,不听黄万里教授的劝阻,由不了解黄河特征的苏联专家设计,修建了三门峡水库。水库要淹没渭河平原的大量良田,当时以欺骗和强迫手段,把几十万农民迁移到宁夏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水库蓄水后,泥沙迅速淤积,水利工程成了水害工程。大批移民却在贫穷和死亡线上挣扎。为了争取返回家园,他们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毛泽东时代怎样折腾老百姓,农民陷入怎样悲惨无助的境地,本书正是一个淋漓尽致的缩影。直到上世纪末,移民才准许重新返回库区。然而,十几年来,当地官员贪腐愈演愈烈。他们以安置移民、援助灾民的名义申请上级政府下拨巨资,却贪污的贪污,挪用的挪用。中央新闻媒体加以揭露,也被地方当局以各种公关手段搪塞,移民生活状况仍然相当恶劣。 谢朝平原来是一名检察官,后来担任《检察日报》所属《方圆》杂志记者,职务采访中接触到三门峡移民的遭遇,于是大量采访历史当事人,阅读第一资料,历时数载,写成了这部沉重的力作。他的动机无非是为历史存证,代平民立言。在中国作家变得愈来愈聪明的年代,谢朝平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写作,本应受到社会的尊敬。然而,中国的现实是,文学向权力献媚受到鼓励,文学为金钱折腰门户大开,文学要说真话,写真情,却阻力重重。不但出版难,发表难,触犯了地方权贵的利益,还要让你尝尝铁窗的滋味。四川作家谭作人就是一例。谢朝平被捕,又可能成为当代文字狱新的一例。 当然,地方当局的做法也很愚蠢。本来,谢朝平这部作品自费印刷一万册,充其量不过能够影响几万读者。这样一来,成为公共事件,少说也会有几十万读者争相阅读这部作品。在互联网时代,想要靠强权消除文学佳作的文化影响力,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目前,一些记者和学者已经站出来为谢朝平说话。曾经为险些遭受辽宁西丰警方抓捕的《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维权的周泽,也担任了谢朝平的律师,他去渭南临渭公安分局看守所与谢朝平见了一面,谢朝平告诉周泽,当看守所里的人得知他为什么被抓后,对他都很尊敬。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协创联部负责人也表示,陕西渭南警方带走报告文学作家谢朝平,是对作家创作权的侵犯。中国作协将严密关注事态发展。这些迹象表明,对谢朝平下手的是地方权力部门,而不是政权中枢。如果各种正义的力量凝聚起来参与博弈,针对谢朝平的文字狱有可能瓦解。在此关键时刻,善良的人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地方当局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进京抓人,说明他们已经下了决心制造冤案。如果没有上级的干预,他们肯定要一条道走到黑,而不会有司法公正可言。在目前的环境里,制造一起冤案很容易,纠正一起冤案很不容易。有良知的中国公民,包括律师、记者、作家、学者,还有当地的众多移民,在这样的关键,请你们对谢朝平伸出援手。       最后,我想重温德国牧师马丁.内穆勒的一段名言:       当纳粹屠杀共产党人时,我们没有说话,因我们不是共产党人。当纳粹屠杀犹太人时,我们没有说话,因我们不是犹太人。当纳粹屠杀天主教徒时,我们没有说话,因我们是新教徒。当纳粹屠杀工会成员时,我们也没有说话,因我们不是工会成员。当纳粹最后向我们杀来时,已无人能为我们说话了。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9061002406.html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10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