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人文 | 中国学术界“奇葩论文”大回顾
最近有两篇奇葩论文爆红。 一篇叫做《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刊登在核心期刊《自然辩证法通讯》里,论文说: “蟋蟀是一种负载中华文化的传统昆虫”。...
阅读更多发布者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 12 月 3, 2018
最近有两篇奇葩论文爆红。 一篇叫做《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刊登在核心期刊《自然辩证法通讯》里,论文说: “蟋蟀是一种负载中华文化的传统昆虫”。...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10 月 29, 2013
我的按语:前一时期中大传院院长助理袭彦方安排,接受了《岭南传媒探索》专访。就传媒转型,我不觉得已经尽述心中所想,因为回答只能根据问题而来;不过,确实表达了我最近思考的大部分问题。获授权,在此发出,求教方家。 传媒转型的中国问题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专访 《岭南传媒探索》记者:张桂萍 随着全球数字化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网络新媒体和移动媒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这为人才沉淀丰富的传媒业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中国,一方面是互联网、手机终端、多媒介传播和数字发行的相继崛起,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体 阅读全文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8 月 5, 2013
邮报转手,感慨万端。重发《访美记》中相关章节,以期对这家美国报纸皇冠上的瑰宝有更多了解。 1987年9月8日,我们的汽车在瓢泼大雨中驶入美国首都华盛顿。当时雨雾迷茫,景物莫辨。我们之中唯一曾来过这里的埃及记者穆罕默德俯在车窗上看啊,看啊,突然大喊起来:“快看那座纪念碑,那就是华盛顿纪念碑!” 我们顺着他的手看过去,一座肃穆的方尖碑在远处黑灰色的树林丛中若隐若现。“纪念碑!华盛顿!”大家于是又笑又嚷,兴奋不已。 我意识到,自己对美国报业的这次采访,在记下了几百页笔记,搜集了两大箱资料之后,开始进入其核心部分了。 永远的话题 到华盛顿,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华盛顿邮报》;而想到《华盛顿邮报》,又很自然地想起著名的“水门事件”报道。我在美国一路采访,这次报道是报人们屡屡提及的重要话题。虽已事隔十多年,仍然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阅读全文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