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全耀 | 望京网的一篇好文章:亲妈都不爱,你能爱党?
望京网有一篇好文章,执政者的性格 跟笔者的个人性格有些相似,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喜欢听表扬,不喜欢听批评。因此有心计的阴谋家抓住了这个特点,溜须拍马大唱颂歌,昧着良心说假话 换来了高官厚禄;那些性格耿直、不愿说违心话的人,大多下场凄惨、晚景悲凉。 从 延安时期到文革结束,党内搞过很多次政治运动,肃反、整风、反右等,名目众多,目的只有一个:整人!党内激进派往往容不得不同意见的共存,把持不同见解 的人视为异己,必须去之而后快。这种风气随着文革运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人们癫狂冲动,为了表忠心、表立场,也为了自保和个人政治目的,儿子批斗老 子、学生殴打老师的伦常惨剧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行动越变态,立场越可靠。那是个不堪回首、想想都要做噩梦的年代,真庆幸我们的父辈熬过来了,真庆幸当我们 青春花季的时候,迎来了祖国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云开天明。 台 湾作家高阳的小说《粉末春秋》里,记录了这样的故事:1921年,在上海举行“中国gc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陈独秀、李大钊都有公务缠身抽不出 时间参加,会议就由曾经去过俄国的张国焘担任主席。为了会议安全,大家决定每天都更换开会地点。可会议期间,一连4天都在法租界贝勒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家。 违背原意,不免让人奇怪,后来投靠了汪伪政权的陈公博便问张国焘什么原因?张国焘说,李汉俊是有问题的,他的主张不是列宁的理论,而是克伦斯基的理论,这 是“资产阶级专政”理论,与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水火不容的。那跟连着在他家开4天会有什么关系呢?张国焘解释说,因为李汉俊的立场问题,在他 家开会似乎引起了他的恐慌,他越是恐慌,我们越要在他家里开会!张国焘边说边露出虐待狂得到了极大满足的神色。陈公博大起反感,认为既属“同志”应该相见 以诚,相待以义,张国焘的做法,不仅故意与李汉俊为难,甚至连“同志”的安全都不顾,第一次代表大会便有这种同舟敌国的现象,使得陈内心的满腔热血顿时降 到了零度…… 这是党内最初的整人。“文革”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目的也是整人。当然整人不是毛发明的,祖师爷列宁就是这么教的,总教头斯大林也是这么干的,毛泽东照猫画虎的同时,发挥了文人特有的阴狠,一大批持不同政见的对手被他整的家破人亡,侥幸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喜 欢整人的人,心理通常都是不太健康的。这些人的心理是,整人所带来的快感胜过生活中一切幸福追求。挨整的人一般有两条出路:一,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或 死或伤听天由命,等待苦尽甘来的那一天;二,表现的痛哭流涕,痛心疾首,痛下决心,痛改前非,取得了对手的信任,被吸收进整人的队伍中就算是熬出来了,然 后为虎作伥地去整别人,往往越整越开心,越整越上路,最终便完全平衡了挨整的那段苦难,从别人的痛苦中找回了“强者”的尊严。 伴 随着文革的最强记忆便是整人与挨整,经历过文革或对文革有了解、有记忆的人们都心有余悸,除了少数在政治运动打砸抢中获得巨额不当得利的人喜欢这样的动 乱外,大多数善良的人还是渴望安定、稳定、平和、自由的生活状态。因此重庆的“红色”运动被很多人识别为一种政治大运动的前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诟病。 “ 唱 红”的本意是好的,是要建立一个“红色”文化阵地用以对抗某些堕落的文化现象对社会的侵蚀。问题是这种对抗不能“硬给”,更不能利用执政者的权利强行 取舍。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虑,就是这个“好”与“坏”的标准谁来定?!不能说某个人看不惯就是“坏”的、腐朽的,也不能说某个人喜欢就一定是“好”的, 健康的。“红歌”中有很多曲目是带有明显政治痕迹的,是值得商榷的。以目前所谓经典100首红歌为例,其中《翻身农奴把歌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唱 支山歌给党听》等,内容都已经完全不符合时代特征,歌词不利于民族团结,显得做作、虚伪。红歌的内容应多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为基调,比如《我 和我的祖国》《我们的田野》《谁不说俺家乡好》都是这一类的经典之作。 细 心分析不难看出,“红歌”其实是一批中老年人在当今社会道德观、价值观迷失的迷茫中,找到的一种怀旧情感的抒发。怀旧是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无所谓好, 也无所谓坏,人上点年岁都会这样。年轻人喜欢追逐时尚,极少有这样的追昔抚今的感慨。怀旧不应该阻挡时尚,否则社会就不能进步。“红歌”再红,它也是历 史;时尚再“腐”,它也是潮流,是未来!历史自会有选择,不能说你看不惯就得给改改。毛泽东改了几十年,最终不是被证明是错误的吗?不是被邓小平又给改回 来了吗?中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想要用“红歌”的形式改造一下社会文化气氛,这注定是徒劳无益的事。“红歌”作为一种爱好,你爱唱多响就唱多响,但利用权 力铺天盖地地写满了报纸媒体,占满了电视节目,就显得过分了;尤其是花费大量的纳税人税款,买衣服、置道具,当作一件政治运动来做,实在惹人反感。 相 信唱“红歌”的队伍里,人员组成、心态构成也是复杂的。很多人唱“红歌”唱出了甜头,不用上班,不用劳动,自有人给钱给物支持,何乐而不为?动动嘴皮子 的事儿。唱红歌唱出了“收益”,对应的损失一方自然是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纳税人。所以说唱“红歌”只有在完全自发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就难 免混进来投机分子。管吃管住管花费、管玩管乐管车票,发现了这样的好事,恐怕很多人削尖脑袋也要往前凑。 新 浪网等各大网站今天报道了一位“红歌”奇人,这老兄69岁,跟随重庆“唱读讲传”演出团来北京清华大学唱红歌。动身之前,90多岁的老母亲刚刚过世,这 位老兄为了“代表重庆三千万人民”,连老娘送葬都不管了,依然进京参加活动,在“歌声、笑声、鲜花、拥抱”中寄托哀思,化悲痛为笑容,展示出“红歌”团队 特有的精神风貌。这位老兄对着记者的话筒,“眼中泛着泪光,声音有些哽咽。沉默了几秒,他抬高嗓门说:‘望着灵车,我想的是,母亲走好!我一定会完成重庆 人民对我的重托!能演出成功,便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不 好揣测这位老兄参加“红歌”团的动机是什么,但可以肯定这套表演“生不逢时”,怎么看都像是为了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的一种阴谋。过去我们的宣传经常制造 这种没有人味儿的劳模英雄,随着文革结束人性回归,这样虚伪虚假的东西纷纷被人们唾弃。这套把戏在现在不好使了,一看就是另有目的。重庆会唱红歌的肯定不 止这么几个人吧?有资格进京演出的也不会就这么几个人吧?明明不愿放弃机会给别人,却扯出经天纬地的理由来,这位老兄也算是机关算尽的有心计的人。挤出几 滴眼泪来,换取以后稳固好处,可惜拿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孝道”来交换利益,是精明中出了昏招。 中 国人传统道德讲究“忠”“孝”二字,忠孝不能两全,酌情取舍。比如将在外,战事正酣,突接噩耗,母亲不幸病故;此时往往选择尽忠,因为尽孝已经不可能 了。在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过日子,母亲突然去世,这时恰逢朝廷传旨加官进爵要进京上任,这种情况都会选择“尽孝”,放弃禄位;不算不忠,朝廷还会格外褒奖。 这位老兄,亲娘死在眼前,尸骨未及下葬,却能收拾行装进京唱歌,真是让人无语。进京唱歌并不能跟“尽忠”画等号,但弃老母的尸骨于不顾肯定是 “不孝”之人。69岁的年纪,为了小小的利益做出这样的令人不齿的事情来,还好意思在镜头面前作秀,让人直想隔着屏幕啐到他的脸上。 亲妈都不爱,你能爱党?党能放心让你这种人爱?你当这真是“文革”呢?!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