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

摄影师Jeremy Sutton-Hibbert的丛林记忆

自由摄影师Jeremy曾两次来到天堂雨林,拍摄雨林美景和毁林情况。2008年的时候,他第一次和绿色和平一起,乘坐希望号,踏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土地。Jeremy一边说,一边给我看他的影集,我见到了迷雾中的美丽雨林和飞鸟,当然,还有伐木工厂和载满木材的拖船。“那里的伐木工人很多都不知道绿色和平,但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好的,这里是他们的家,而他们却要把这里的树砍掉。可是他们必须挣钱谋生,毫无选择。”

Read More

失踪亲人:帮助家人应对未卜的命运

亲人失踪后,家属所承受的心理影响会十分巨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武装冲突及其他暴力局势中的心理卫生项目负责人洛朗斯•德巴罗斯-迪谢纳最近刚刚从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回来,在那里她帮助培训专家和非政府组织的员工援助失踪者家人。她解释了失踪造成的心理痛苦如何因法律、经济和社会影响而加剧。

Read More

李连杰壹基金欲转型公募 王石或将出任会长

         近日,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0年年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研究院院长王振耀透露,原挂靠于中国红十字会下的非公募基金“壹基金”转型公募基金的工作正在推进中,若转型成功,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或将出任会长。   王振耀曝出当院长起因   在昨日下午的“圆桌对话”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等人就“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使命和社会角色”各自表达想法。   谈话间,有人提及王振耀的“院长”角色,一时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王振耀表示,其出任院长一职,是“有人在关键时刻说了关键的话”,而这个人就是王石。   “我透露一个秘密,省得大家猜。”王振耀介绍,成立公益研究院时,他建议王石担任理事会主席或理事长,李连杰担任院长,自己则可出任教授或副院长,“因为官员要有一点谦卑之心,不要上来就当院长。”在后来讨论时,王石表示,希望由王振耀当院长,该建议获得李连杰赞同,“准确地说,我的院长是王石封的。”   王石或将领衔壹基金   王振耀表示,壹基金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下,遇到体制性障碍,面临管理和运作问题,遂考虑转型为公募基金,目前相关工作还在推进中,大家建议由王石做“公基”的“头儿”。   王石对此回应称,自己目前不是会长。据他介绍,今年年初,李连杰曾向部分企业家发出邀请,希望借助企业家的管理经验、管理能力在基金会的管理和发展上给予帮助,王石遂接受邀请,成为“公募基金筹备组”召集人,他认为“召集人和会长是完全不一样的”,将来是否由召集人成为会长,他个人认为“不一定”。   同时,王石认为,壹基金是否能获得国家批准转型,需要磨合过程,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有耐心、经验和智慧。他认为什么时候批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连杰邀请企业家介入壹基金的工作,借助企业家的经验、能力筹谋壹基金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且有利的做法。他借此希望草根NGO不要拒绝企业家———草根的、非草根的、专业的、非专业的,大家互相磨合,共同推动中国NGO事业的发展。   ■ 论坛声音   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少,再一个非公募基金会有影响力的也少,或说又少又慢……我们原来的思考模式要做一个调整,我认为冷静地分析非公募基金会内部的结构性缺陷,制定正确的战略是时候了。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我们不是不想自强,但确实要有成长和发展的条件,比如我身边有一批企业家都愿意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但批准程序确实太难。第一、要找一个部级以上单位做主管。第二、批准的程序链条很长,要批到国务院。——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    ■ 名词解释   基金会分为两种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前者简称公募基金会,后者即非公募基金会。   1981年我国成立第一个公募基金会,而非公募基金会的诞生是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也就是在这个新条例里,才第一次明确将中国的基金会区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Read More

[截至12-31]世界艾滋病日中国艾滋病防治和监狱征文诚邀

在2010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之际,为纪念本年度艾滋病日主题:普遍可及和人权,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处于被监禁环境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呼吁人们关注监狱或其他监管场所里的艾滋病治疗和艾滋病预防工作。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一条要求:“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对被依法逮捕、拘留和在监狱中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艾滋病传播。” 《监狱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监狱应当设立医疗机构和生活、卫生设施,建立罪犯生活、卫生制度。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特别注意到,我国河南省各地成立了专门打击艾滋病相关犯罪的办公室,所谓“打艾办”,并设立专门监狱,隔离监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犯人。 我们注意到,在我国河南地区,很多因为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人在上访过程中被拘留、劳动教养或判刑,更多的人们受到软禁和监视。河南新蔡县艾滋病人田喜,从法律诉讼到上访维权,到受到陷害被捕入狱,最近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为关注艾滋病人在监狱里获得艾滋病治疗和其他医疗帮助的情况,关注艾滋病人在监狱里的人权情况,关注监狱里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特别是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人们在上访过程中被捕入狱的情况,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发起本次征文活动。 文章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讲述亲人或友人的故事,也可以是民间组织工作人员对当事人的采访笔录。不方便者,可以请他人代笔。文章在2000-3000字之间。文章不需要对监狱里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或艾滋病人的权益进行议论,而主要在于讲述个人真实的故事。故事可以配一些当事人的图片,但需要当事人签名同意。 稿件中的当事人可以用笔名,但如果当事人同意,也可以用真名。文稿作者可以用笔名,但给征文主办方必须提供真实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投稿截止日期2010年12月31日,字数要求1000字以上,10000字以内。文稿一旦被编辑录用,将综合考虑文章内容等,发给微薄的稿酬(稿费500-1000元不等)。 投稿咨询电话:010-88142132       传真:010-88142133 投稿信箱: aizhixing2010@gmail.com 请抄送 wanyanhai@gmail.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2号中裕商务花园12B二层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收           请注明“征文投稿” 邮寄邮编:100142

Read More

[11-14北京]开放与创新:与知识共享组织创始人劳伦斯.莱西格教授对话诚邀

时间 :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18:00 – 20:00 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 逸夫会议中心一层报告厅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承办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 协办: 谋智网络 | 互动百科 | 互联网实验室 与会嘉宾 :劳伦斯 莱西格(Lawrence Lessig)、方兴东、宫力、郭禾、潘海东、欧宁、李旭 主持人 :王春燕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数字文化、创新、开放、分享、保护、控制等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而现代著作权制度也在今年迎来了她的300 周年,反思著作权制度的利弊得失,如何使其成为数字时代激励创新、繁荣文化的一项好的制度,是我们面对的问题——早在2004年,在《代码》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作者劳伦斯??莱西格教授就指出:“如果我们不想失去因特网所赋予的机遇,就必须在规制中寻求一种被美国所忽略的平衡”,“平衡的知识产权体系会为中国带来真正的机遇,使中国得以在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未来的资源”。 2010年11月14日,国际知名学者、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创始人劳伦斯??莱西格(Lawrence Lessig)教授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做精彩的主旨演讲:《开放与创新——新技术、文化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届时,莱西格教授还将与来自国内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一道,围绕目前互联网行业的数字版权、知识创新等问题展开对话。 本次演讲会提供中英同声传译,并免费开放,如果您有意参加本次演讲会,请于2010年11月12号之前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至 reg@cn.creativecommons.org 或新浪微博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 私信进行报名。 报名格式 姓名/单位/联系电话/ Email/QQ 关于劳伦斯  莱西格(Lawrence Lessig): 劳伦斯 莱西格 (Lawrence Lessig)教授是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创始人之一,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及该校Edmond J. Safra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此前,他曾任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并创办该校的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也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他还曾担任第七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Posner)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斯卡利亚(Antonin Scalia)的助手。在较长一段时间,莱西格教授的研究涉及技术与法律方面,特别是技术影响著作权制度时所产生的各类问题。莱西格教授曾任引起广泛影响的Eldred v. Ashcroft案的首席律师,该案挑战美国《1998著作权期限延长法案》的合宪性,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对著作权保护的目的和方法的关注。作为一位研究宪法的学者,莱西格近年的研究转向为美国的制度性腐败关系问题。 莱西格教授因卓越的学术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被评为美国科学界 50位风云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再混合(Remix)》(2008), 《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Code v2)》(2007), 《自由文化(Free Culture)》(2004), 《思想的未来(The Future of Ideas)》(2001)以及《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1999)。 莱西格教授曾在自由软件基金会、电子前线基金会(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公共科学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以及公共知识组织(Public Knowledge)等公益机构担任顾问,还任无党派研究机构(MAPLight.org)、勇敢新电影基金会(brave new film foundation)、改变议会(Change Congress)、以及阳光基金会(sunlight foundation)等机构的顾问或理事会成员。此外,他还为《连线(Wired)》、《红鲱鱼(Red Herring)》、《行业标准(the Industry Standard)》等杂志撰写专栏。 莱西格教授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后分别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法律博士学位。 联系我们: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官方网站: http://cn.creativecommons.org/ E-mail: info@cn.creativecommons.org 新浪微博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 http://t.sina.com.cn/ccchina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