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镇压

美国之音 | 中国官方媒体指美国人权报告有偏见

中国一份有影响力的官方报刊星期天(5月27日)发表文章,指责美国国务院《2011年国别人权报告》虚伪、偏见。美国人权报告指中国是专制国家,在关键领域的人权状况还在继续恶化。人权活动人士指出,中国当今社会存在大量人权问题,并非外界抹黑。 *中国官媒最新抨击文章* 中国共产党党报《人民日报》星期天(5月27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出,美国无权充当世界人权法官。文章说,美国国务院5月24日发表的《2011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表明美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在有色眼镜的背后,“是傲慢,是虚伪,更是偏见。” 文章指责美国在人权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认为美国的人权报告扮演了破坏世界和平与社会稳定的作用。人民日报文章抱怨美国对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进步视而不见,而是专门挑选并放大美国人看不顺眼的案例。 美国国务院5月24日发表2011年度世界人权报告。报告在中国部分指出,中国在表达、集会和结社方面的人权状况继续恶化。报告的中国内容有7部分,论述了中国在个人权利、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劳工权利、官员腐败和政治透明度等方面的情况。 在这份长达142页的中国人权报告说,公民社会,包括人权活动人士、新闻记者、作家和异议人士遭到骚扰并被拘押。报告说,承接被政府视为敏感案件的公益律师面临被取消律师资格以及律师事务所被查封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会被逮捕和拘押。报告提到,中国的侵权行为在令人瞩目的活动期间最为严重,如外国官员访问、敏感的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在应对“茉莉花革命”示威活动的呼声时。 报告更是列举了128位中国维权人士的名单,他们都是中国人权状况恶化的受害者。 *江棋生:官媒晒美人权报告 让百姓评说* 中国独立作家江棋生5月27日对美国之音说,美国人权报告到底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专挑中国的人权毛病,让老百姓来评说最有说服力。但是他说:“你这个报告不让中国的老百姓看,你光说人家的报告不好。要我,我就要讲,你既然这么不好的话,你不妨就把它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它在什么地方说得差,什么地方抹黑,什么地方造谣,不就一清二楚了吗?你的人权这么好,人家这么故意抹黑你,然后你把它的人权报告一发表,事情不就了了吗?你何必又封锁它的报告,又接二连三说人家怎么样,怎么样。我说,这样做不怎么样。” 江棋生在1989年时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担任六四民主运动学生对话团副团长。六四镇压后江棋生被捕入狱,坐牢一年半。六四10周年前夕,他因为呼吁悼念六四死难者又被判刑4年。 *黄琦:侵权案例千万 不消外界抹黑* 中国天网人权事务中心负责人黄琦指出,中国当今社会存在的人权问题案例千千万万,并非外部力量抹黑。 他说:“实际上在当今中国大陆,可以说是数千万民众的权益,包括他们的人权,遭到严重的侵犯。举例来说,数千万的失地农民和拆迁征地的受害者,以及上千万的访民,这个事实是当局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无法叫白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局最重要的是面对现实问题,自身检讨。而不是借此机会反而指责外部世界对于中国大陆人权记录的批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黄琦呼吁中国当局尽快启动真正的政改,解决普通民众合法权益遭到侵犯的制度性问题。 黄琦创办的中国天网人权事务中心2006年12月31日由六四天网改组而来,目前有近千名义工活跃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开展维权活动。 中国官方近日持续指责美国人权报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上星期五反驳说,美国人权报告对有关中国的内容充满偏见,混淆黑白…。中新网同一天刊文指出,美国发表人权报告抹黑中国。文章引述专家分析认为,这份政治意图明显的报告将对美中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阅读更多

刘水:六四事件与知识分子

一九八○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各种专业人士粉墨登场,一九八九年六四镇压之后,知识分子随之分化。其中一些坚定的八九一代,被冠以持不同政见者(或异议人士)。这起镇压事件集结起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知识人,而更多的八○年代活跃人士,则被体制利益收买.异议人士以入狱、流亡构成群体背景,后者固化依附在体制而噤声。 六四事件成为大陆知识分子分化的节点,在於他们遭受体制严厉清洗,与以前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所不同的是,肉体并未被消灭,流亡海外成为共同选择,这也因此严重削弱了他们对大陆的影响力。包括最为年轻的学运领袖,他们亟待完成知识和历练的储备。 六四之后,流亡空档和政治恐惧,造成大陆知识界在一九九○年代整体沉默,同时为那些拥抱体制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话语权。市场经济使得社会走向多元,尽管政治禁锢从未松弛。所以,一些经济学家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他们对经济社会发言,进而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发言。 二○○○年之后,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为知识分子完成自我救赎,提供了便利,并且打通国界封锁.流亡海外并且坚守正义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基本完成西方价值观的实地学习和观察,新颖的思想观念源源不断经由互联网传播进来。同时,西方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着作被大量译介而入。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让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再次分化,一些人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声望,不依靠体制能够生存,成为民间代言人。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在消失多年后,再次出现. 回顾整个二○○○年代,互联网助长的仅是个人化表达的井喷,还未自觉到知识分子本位思考和社会角色定位。在一个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知识分子业余性和边缘化,方为本真状态.然而,在中国大陆却恰恰相反。他们依据知识和智力双重优势,俨然成为社会正义代言人。弊端在於,网络窜红非常容易,由於个人阅历和知识结构缺陷,往往变得自负天真、自我膨胀,无能看清专制制度真相,反而沦为“小骂帮大忙”角色。而自我教育也来自互联网,博客与微博出现,将网络封锁与反封锁,删帖与再贴演绎到极致,但毕竟不是力量对等的博弈。现实中国与网络中国,几乎是两种面目。 萨伊德在其着作《知识分子论》,敏锐地描述出知识分子业余性,知识分子是指那些批判社会和政府的群体,跟他们的职业和教育程度无关,这就扩展了参与批判者的范畴和专业度,最大限度地对公权力和社会丑恶现象作出监督。 六四事件制造了一批异议知识分子,以作家、诗人、学者、律师和记者构成,散居海内外。但这个群体因网络封杀,他们的名字较难进入大陆网络视界。他们经过牢狱和流亡锻造及痛苦思考积淀,兼具普世价值和经验优势、公民意识和社会担当,以及谦卑理性等人格魅力。知识分子等於异议人士。如果说当下中国大陆还有知识分子,那就是这批鲜为人知的异议人士。 作者: 刘水,《动向》

阅读更多

香港民众游行纪念六四23周年

香港民众游行纪念六四23周年 香港民众游行纪念六四23周年 为纪念六四事件23周年,香港支联会周日(5月27日)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爱国民主大游行”。 警方表示,最高峰时间有1300人参加,但是,支联会则称参加人数为2100人,其中不泛年轻人。 今年的游行主题为“毋忘六四传真相,民主潮流不可挡”。 游行队伍在当地下午五点抵达政府总部,并举行了集会。 有香港媒体报道,支联会主席李卓仁对游行人数表示满意,而预料今年六四烛光晚会将有超过15万人参与。 据香港媒体报道,警方已经对举办晚会的申请发放了不反对通知书。 香港每年都举办纪念六四周年的活动。

阅读更多

內地客六四紀念館尋真相 買紀念Tee遊行 無懼國安問話

【明報專訊】平凡的周一、周二下午,學生、師奶、長者先後到訪這深水唐樓,盼尋找六四真相。當中不少人是來自那個網上搜尋器不存在「六四」兩字的國度,貴州的七旬阿伯帶備攝錄機,準備把六四大遊行及燭光晚會一幕幕在內地看不到的畫面拍下,再回家製影碟派予同鄉,他更說「什麼都不怕」,但他與其他到訪紀念館的內地人一樣,怕上鏡、怕別人知道自己的身分。惶恐與他們在一起,但,他們仍然想找尋真相。 「平反六四」這四字已被高喊了超過20個年頭,今年更多了一個「六四紀念館」。支聯會在深水汝州街租了唐樓二樓單位作展館,展館對面是「黃金網絡城」,聽義工說,不少一心打機的年輕人,誤打誤撞進了這歷史長廊。 紀念館播放《抗戰二十年》,淡黃燈光照一幅幅陳年相片。這天,貴州的張伯拖老伴到來,細心看每塊展版、書籍、剪報,足足逛了一個半小時,但不敢買紀念品。張伯談起六四依然激動,「溫家寶說要平反六四,表面上是,事實根本是不可能!給六四平反,即是要中共下台,他們怎麼敢?他只想騙老百姓!」 張伯是個熱血老人,在內地學懂「翻牆」,常透過「動態網」瀏覽被官方屏蔽的網站,搜尋六四資料。他過去曾多次探訪長居在港的女兒,女兒不關心政事,反而女婿知他心意,特地提醒他今次來港要到六四紀念館走走。張伯今年決定留港至六四晚會後才回鄉,「我聽說香港每年都搞燭光晚會,我要看看是什麼,亦要去大遊行,因為大家說那裏人人都高呼要平反六四,去到就沒遺憾了」。張伯更興致勃勃取出袋裏的攝錄機,說要拍下遊行場面,回家製光碟傳出去,「我不怕!現在(中共)那麼多權鬥,溫家寶也說要平反,我這種事情,他們不敢管,也管不了這麼多!」 張伯離開後,同樣來自內地的張先生也來到紀念館,同樣熱血沸騰。張生是記者在紀念館兩日採訪中,首個敢買紀念六四T恤的內地人。張先生10歲時從電視看到清場的畫面,因官方一直將之定性為「反革命暴亂」,他曾一度相信這是真相。 自2008年起,張先生因工作關係每年來港,他定必參與六四遊行,但同時感到香港言論自由日漸縮窄。「白色恐怖肯定是有了,副總理李克強來港,我真想問,為何學生不能和平示威呢?香港是中國最後一片可以有自由、民主的土地,維持不了會很遺憾,真擔心六四集會不能辦下去。香港人,一定要堅持!」 張先生不怕鏡頭、不怕香港傳媒,甚至願與記者交換卡片,不怕被人算帳嗎?「國安常找我談話啦,有什麼好怕?我沒有違法,我問心無愧,我只是來這裏買衣服穿而已。」 有內地人來尋找心底一直知道的真相,但亦有人看罷館內一切,仍然迷失。這天午飯時間過後,獨自進館的還有從觀塘來的陳伯。陳伯在2000年初才移居香港,六四發生時仍在內地。他多次跟記者說﹕「我真的不知道真相。」「我在電視看到解放軍出來,但看不到清場、學生死的場面,只看到有『壞分子』打死解放軍,吊起他們燒!」陳伯激動的說﹕「是吊起他們燒呀!你看過嗎?」 今天來了紀念館,他說的確對事件了解多些,但仍未消除內心疑團,「內地對六四的評論較簡單,但知道事實的全面,總較片面好,希望中共將來能有個說法吧。在那個年代,未成熟的中共可能覺得學生錯,再過20年、30年,中共再回看事件就會覺得學生是對的」。 六四紀念館內除了介紹六四前因後果的展板,亦展示不少記錄六四的書籍,其中一本結集當年各界譴責中共屠城廣告的文本,刺痛阿杰的深心處。22歲的阿駿和17歲的阿杰是港產堂兄弟,前者「青靚白淨」、後者戴鴨舌帽,怎樣看二人都像喜愛在對面「黃金網絡城」打機,但二人都分別從屯門和上水專程到來。 六四發生那一年,兩人還未出世,他們也從未去過六四的燭光晚會。阿杰好奇為何向來3分鐘熱度的港人「咁有恆心」,在街上接過紀念館的傳單後就相約堂哥。「看那本結集時,發現原來當年很多人都關注六四,連小學、幼稚園也登廣告爭取中國要民主,現在大家卻在淡忘,當年登報的政客也不說了,很諷刺、很沉重。」 堂哥阿駿更關注香港的言論空間。「原來你們記者還可以報六四新聞?我以為這些敏感東西很難出到街,我好驚訝喎。」 來紀念館的人不算多,但每人至少駐足停留45分鐘。不時舉起單鏡反光相機拍下展品的駱先生說,所有關於六四的資料大都已看過,王維林身擋坦克的相片,在他退休前一直安放於其港鐵辦公室的桌子上。「我一直都很留意六四,多年來六四燭光晚會都有去,大風大雨也去,《民主歌聲獻中華》也有去。年年華叔高喊支聯會五大綱領,說到『建設民主中國』,我都會在後自己加一句﹕『希望下年不用來』。」 本來笑說話的駱先生突然沉寂﹕「已經20多年了,為何還未平反?為何還要再來?上邊(中共)好像一點也沒變?」他每年逗留在六四晚會的時間不斷縮短,不是老骨頭受不了,而是「頂唔順」那種哀傷,「你看見華叔、再聽丁子霖講話,真的頂唔順,我不是天安門母親,但也是個爸爸呀。我不忍心哭出來,現在索性站在一旁,蠟燭也不拿了,頂唔順就走」。 63歲的駱先生過去每年都偕妻兒到六四晚會,但兒子長大後就沒再帶他去,「我已讓他了解六四是什麼回事,應由他作價值判斷,自己選擇去不去」。駱先生說,新一代愈來愈少人關注事件、了解真相,大人應做好傳承,「扭曲歷史比淡忘更大鑊,淡忘可以recall(回想),扭曲(歷史)後果卻很深遠」。 紀念館也是一個學習平台。約20個則仁中心學校的學生,他們大多有學習障礙或情緒問題,較常人活躍、多言多動作,但望館內輕觸式屏幕展示的北京長安大街時,尚算專心,嘗試了解六四是什麼一回事。 負責講解的義工要求他們臨走時每人說一句話總結感受。學生你眼望我眼,好不容易才開口﹕「他們很勇敢」、「當時的學生很堅持」、「內地解決現實的食物問題更重要」等,「其實要承認一件事不是太困難」,帶隊的羅老師說。 這班90後離開後,12歲的潘奕愷拖媽媽進來,他的身高還不到民主女神像的一半。潘太站在奕愷背後,雙手搭在其膊頭上一起看展板,不時向他解釋。她說,兒子去年出席燭光晚會後,主動要求我帶他來,這年僅12歲的小學生看罷15分鐘講述六四前因後果的短片後,向媽媽說﹕「一定要平反。」 明報記者 林凱旻 來自內地的張先生(蹲下者),是記者在紀念館兩天採訪中唯一敢買六四紀念T恤的內地人,他更表明在參與六四大遊行時會穿上它。張先生說,自己只是買衣服穿,國安若要找他,只是浪費人力物力。(李澤彤攝)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