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

刘晓波,图片来自人权观察

刘晓波,是中国最知名的人权活动家之一,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也是作家、社会活动家、文学评论家,《民主中国》网刊主编、《零八宪章》主要起草人之一。他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位身陷囹圄的诺奖得主之一。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道,1988年6月,刘晓波北师大文学博士毕业,毕业论文为《审美与人的自由》,同年被聘为中文系讲师。

1989年春天,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回来之后,参加六四学运,并向北师大“学生自治会”转交了海外留学生捐款,共计数千美金和万余人民币。

1989年6月初,天安门广场学生运动进入最后阶段。6月2日,刘晓波和学者周舵、高新以及歌手侯德健,开始绝食并发表《六.二绝食宣言》。6月3日当晚,解放军包围天安门广场,刘等四人与解放军谈判,学生撤出,避免了流血冲突,史称“广场四君子”。

1989年6月6日,刘晓波被捕,并被中国官方媒体打成天安门学运背后黑手。9月被开除公职。

1991年,北京法院开庭审理刘晓波“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案,他因“重大立功表现”被免于刑事处罚而获释。

1996年,刘晓波因同广州异议人士王希哲发表涉及两岸统一、西藏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钓鱼岛等问题的《双十宣言》而被判3年劳教,在1999年10月获释。

刘晓波获释后,虽然也可以出国旅行,但是在国内的时候长期处于软禁和控制之中。

2008年12月8日,《零八宪章》起草后,刘晓波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

2009年6月23日,刘晓波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经中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2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此罪名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之后,刘晓波在病逝之前一直处于被关押的状态。

2010年10月8日,刘晓波在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期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逝,致死未获得自由。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需要調整格式,待发】裴敏欣:中国的诺贝尔

核心提示:诺贝尔和平奖 这一荣誉会显著提高中国的民主运动人士的自信——他们曾担忧中国经济的崛起会让国际社会批评北京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中国政府短期内会收紧诸种政治自由,一是为了表明它不会因为国际上的批评而有所动摇,二是为了继续威吓国内的异议分子。 原文: China's Nobel 作者:裴敏欣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16日 译者:@laoyang 校对:@Freeman7777 对正在服刑的异议人士 、民主倡议人士刘晓波因“为人权进行非暴力抗争”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一事,北京政府以负面形式作出回应。正当中国因为经济腾飞,让亿万人民摆脱贫困而广受赞扬时 ,批评家却往往争辩说中国政府仍然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其政治改革并没有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 。 在新一期问与答专栏 ,裴敏欣分析了中国的人权状况以及 这次诺贝尔和平奖将会如何影响中国的改革运动 、政治自由以及中国政府的内外政策。裴在专栏中解释说,这一荣誉会显著提高中国的民主运动人士 的自信——他们曾担忧中国经济的崛起会让国际社会批评北京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中国政府短期内会收紧诸种政治自由,一是为了表明它不会因为国际上的批评而有所动摇,二是为了继续威吓国内的异议分子。 *刘晓波是谁?为什么他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中国是如何回应的?这一奖项是否会影响中国的国内政策? *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如何? *诺奖会如何影响中国民主和人权的事业呢? *诺贝尔奖和媒体的关注会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吗? 刘晓波是谁?为什么他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54岁的刘晓波是今天还居住在中国国内最著名的政治异议人士 。他得奖是因为他长期主张人权并以和平方式开展民主运动。 1980年代末期,刘晓波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学者,在中国的学术圈里面就像一颗新星,敢于挑战领域内正统的当权派学者 。他获得政治声誉因为他是当年1989学生民主运动中绝食的“四君子”之一。 在六四最后的清场中,刘晓波主导了和军队的谈判,让最后在广场上的学生能够安全的离开。在6月4号屠杀之后,刘晓波因为在运动中的角色被政府逮捕并受到监禁。 21个月之后他被释放,并失去了大学教职,但仍然继续撰文呼吁人权和民主改革。他的生活长期受到监控,著作也不能公开在中国发表,然而互联网的出现让他可以传播他的思想,从而让影响力持续下去(他曾是BBC中文网的定期撰稿人)。 2008年12月,刘晓波以及一些人权民主活动者起草了一份叫做08宪章的文件。宪章质疑了中国政府并要求其尊重和保护公民政治权利  ——这些承诺本已经存在于中国宪法中并且写入于中国签订的社会权利国际公约里 。结果上万人在线签署了这一宪章。 刘在2009年正式 被捕并以“颠覆政权罪”判处11年的有期徒刑。他是历史上第三个被本国政府监禁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对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是如何回应的 ?这一奖项是否会影响中国的国内政策? 北京政府对这一在人权上有着 巨大象征意义的谴责表示轻蔑,它愤怒地加以回应 ,阻止了国内所有媒体的相关报道。接下来一个宣传攻势即将展开,可以想见在这一波宣传里诺贝尔和平奖将被描述成为西方反华势力的阴谋。最初的这些反应表明中国领导人不大可能改变其人权政策或允许民主改革。 基于过去的经验,中国政府往往会展现强硬的姿态:对外表明自己不会屈服于外界压力,对内阻止异议分子利用这一政治焦点大做文章。但是这一预料之中的回应并不是说此事在中国的精英阶层和广阔的社会中没有长期的实质性政治结果。 在改善人权的必要性和对国际观点的回应上,中国领导人的观点是否会被这一奖项影响还很难说,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奖项带给北京很多头痛。只要刘晓波还在监狱里,中国的国际形象将继续受损。刘晓波被拿来和苏联相同状况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比较是无法避免的。 作为人权和民主的一大象征,刘晓波在将来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拥有巨大的道德威信。短期来说,政治的收紧——而不是放松——是可以预料到的。 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如何? 毛泽东死后数十年中国人权的状况有了实质性的改善——无可否认这是从一种非常低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诸如大屠杀和大清洗这样惨无人道的事情不再发生,个人自由已经明显扩大了。  普通的中国人在旅行、定居和求职上可以享受到没有约束的自由。国家不再干涉个人的生活,比如同性恋不再会受到政府迫害。尽管存在政府审查 ,但互联网超出想象的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政治自由的略微放松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感到政府过度的压抑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诸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结社自由这些公民权利却被严重的削弱。例如,宗教团体必须在官方控制的教会进行注册并接受其领导——这导致了地下教会的蓬勃发展。 媒体审查制度依然存在:允许对政府的经济或者社会政策做出批评 ,但是禁止对政府领导人做出批评 。根据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报告,中国政府是世界上监禁记者最多的国家。 民主和人权倡议者一直遭到迫害——很多被驱逐出境或者判处很长的刑期——少数民族的自治及文化基本没有受到保护。警力和司法部门的滥用权力也同样是广泛的 :中国所谓的“劳教”制度允许警察在没有正式司法判决过程的情况下对轻微冒犯他们的公民最多可以剥夺三年的人身自由。 与自由选举领导人,组织政党和不受打击报复挑战政府的能力相关的那些政治权利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外界强调中国糟糕的人权状况的时候,他们主要是说缺乏诸种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并不是说中国公民没有个人的自由 。 诺奖会如何影响中国民主和人权的事业呢? 这个奖项对于中国的人权、民主倡议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他们担忧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影响力会让国际社会批评中国政府并要求改善人权状况变得越来越困难。 从短期看,把和平奖颁给这个国家最著名的异议人士 ,会显著提高人权、民主倡议者的自信。从长期看,刘晓波的地位和道德威信会让他在中国人权民主运动中成为一个天然的领袖。 然而,你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回应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可以肯定地讲中国政府近期一定会收紧政治控制,这些人权、民主倡议者的状况也许会进一步恶化, 造成他们去组织活动和推进积极变革会变得更为困难。 诺贝尔奖和媒体的关注会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吗? 只会起到很轻微的影响。中国领导人知道这一奖项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并且是对他们政策的一个非难。起初,他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并会对挪威进行报复,而且在应对国际就中国人权纪录进行批评这一点上会变得更保守和更僵化。 但是中国的领导人是务实的,不太会为这一奖项造成的政治伤害而在经济和国家安全上冒险,因此北京很可能会将人权议题和其他外交议题“分置” 。然而同时,北京政府会 投入更多努力和资源去修复它因此次诺贝尔和平奖而受损的的国际形象。

阅读更多

我们不是为了反对——为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而作

我们不是为了反对——为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而作(刘荻) 2010-10-14 2010年10月8日下午5点,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宣布,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是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 当时我正在北京玉渊潭南路刘晓波住所所在的大院门口等待消息,那里挤满了麦克风和摄象机。晓波获奖的消息传来,现场一片喧腾。有记者问我:“刘晓波获奖对中国的未来有何影响?”我说:“我们无法预测这件事会对将来有什么影响,但是现在我们很高兴,现在我们都high了。” 当 然也有人不高兴:不仅中共对刘晓波获奖一事做出了愤怒的回应,就连某些海外的“民运人士”也对刘晓波获奖表达了激烈的反对意见。这令我想到:激烈反对往往 反而是过于重视的表现。中国人其实是非常重视诺贝尔奖的,每年一到诺贝尔委员会公布获奖者的季节,中国媒体都会纷纷刊登文章,讨论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 贝尔奖,中国人还要多少年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等等;当然也会有人说诺贝尔奖不算啥,中国人太重视它了,云云,但是这种说辞其实也是诺贝尔奖热潮的一部分。同 样,激烈反对晓波获奖,其实也说明这些人十分重视刘晓波和诺贝尔奖。 我由此想到我们对中共的态度。虽然我们必须直言不讳地表达反对意见, 但是我们也必须记住: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反共,而是建设一个全体公民共同生活于其中的更美好的国家。我们的目标是自由、民主、法治、宪政、市场经济、公民社 会等许多东西;过于强调反共,其实也是对中共过于重视,甚至是被中共牵着鼻子走的表现。《08宪章》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它没有像一些文件那样,陷入对中 共的激烈批判和愤怒谴责,而是大胆提出了六条基本理念和十九项基本主张,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愿景。 反对运动不光要反对,也要注重建设性,听上去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这一点其实十分重要。本人与他人合译的《一种更强大的力量——非暴力抗争一百年》一书提供了不少有关的理念和经验教训。 非 暴力抗争的理念,最初似乎来自亨利•大卫•梭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等无政府主义者提出的“不与国家权力合作”的主张。20世纪刚刚开始之时,一小撮俄国农民 就开始这样做了:“偏远的古利亚地区的农民从1903年起就不听从任何政府当局的命令了。他们拒绝缴税,烧毁沙皇的画像;还杀死了几名官员(掘墓人拒绝埋 葬他们,将其作为抵制行动的一部分)。古利亚地区的所有权力都掌握在古利亚社会民主委员会手中,该委员会每周举行公众集会,会议的特色是无拘无束的辩论。 实际上古利亚早已成为自治的农民共和国。”这个过程虽然并不是完全和平的,但却实践了托尔斯泰的理念:“他们既不寻求政府的帮助,也不攻击当局,而仅仅是 让自己独立于统治者。” 1909年,圣雄甘地在乘“基尔多南堡”号从英国返回南非的徒中花十天时间撰写了《印度自治》一文,甘地在文中 “呼吁印度人重返他们本真的印度之根;他认为一旦这种形式的自治实现了,政治独立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如果我们整理好自己的屋子,那么只有适合住在它里 面的人才会留下来。其他人会自觉离开。’”为此他领导了“建设性工作”和“自治运动”——解放“贱民”和妇女,推动村庄实业,改革教育和公共卫生——将其 作为争取印度独立的工作的一部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库隆和亚当•米奇尼克等波兰知识分子提出“新演进”的主张。他们成立保护工人 委员会,印刷地下出版物,组织飞行大学,建设社会。他们说:“不要烧毁委员会,而要建设我们自己。”他们主张:“古典革命的教条告诉人们,革命就是获取权 力,先抓住国家权力,然后再去建设社会;新的做法是鼓励人们把‘权力’和‘社会’区分开来,将权力的问题放在一边(留给国家),按照你认为理想的社会先做 起来;旧意识形态许诺人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为此现在必须苦苦等待和忍受,新的做法是立即去做你认为的好事,‘不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是为了美好的今天’。 铁的历史规律提醒人们不要头脑发热,不要在“无情的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新的做法是‘如同……(as if)’,即如同现在已经是一个自由社会那样去做,在一个非公民社会中首先做一个好公民:你不是你相信言论自由吗?那么,请自由地说吧。你不是热爱真相 吗?那么公布它。你相信一个开放的社会?那么,开放地去做。你不是相信一个体面而富有人性的社会吗?体面地富有人性地去行动吧。政府将在未来证明自己是对 的,而你于现在就可以证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显示出你的忠诚、勤勉、正直、智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相反的例子也不是没 有:1944年,萨尔瓦多反对派集合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前政府官员和军方人士的支持,成功推翻了独裁者马丁内斯将军。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建设性目标, 推翻独裁者并没有给该国带来民主,萨尔瓦多不久之后就再次陷入一种新型的军事独裁。 亚当•米奇尼克“将对方当作对手而不是敌人。”刘晓波 在法庭最后陈述中说:“我没有敌人。”2010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颁奖辞说道:“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予刘晓波,表扬他长久 以来在中国用非暴力方式争取基本人权。”这些都是对本文最好的诠释,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反对,而是为了建设。 

阅读更多

刘霞:代替刘晓波领和平奖愿望难以实现

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授予刘晓波 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妻子刘霞星期二(10月12日)接受BBC记者采访时说,刘晓波希望她能代表刘晓波去挪威领奖。 刘霞曾在10月10日上午前往监狱和刘晓波会面,刘晓波当时向刘霞表达了希望刘霞代表他领奖的愿望。 但是刘霞对BBC记者表示,她前往挪威领奖的愿望难以实现,因为她现在甚至无法走出家门。 刘霞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还透露,在她10月10日上午见到刘晓波之前,监狱当局已经在10月9日告诉刘晓波他已经获奖的消息。 刘霞还说,她和刘晓波在狱中会面时刘晓波显得很平静,但是他在谈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死难者的时候显得情绪激动,留下了眼泪。 刘霞此前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她现在仍然没有行动自由,出门买东西都需要乘坐警察的汽车。 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在同一天(10月12日)发表声明,呼吁中国当局取消对刘霞行动自由的限制,并且表示他们正在继续关注刘霞的状况。

阅读更多

中共老干部发表公开信呼吁言论自由

中国媒体的报道很少看到批评政府的声音。 中共党内的23名退休老干部和老知识分子在10月11日共同发布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除发起人外,还有476人各界人士在信上签名。 包括李锐、胡绩伟、江平、沙叶新、李普等人发起的公开信呼吁“执行中国宪法第35条,废除新闻出版领域的预审制,兑现公民言论出版自由”。 公开信中说,“这一条文28年不兑现,被党政机关制定的‘执行’细则所否定。这种原则承认具体否定的假民主,已成为世界民主史上的丑闻”。 公开信提到了中国总理温家宝本月早些时候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所说的言论自由“对任何国家都不可或缺;中国宪法赋予民众享有言论自由;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诉求不可抗拒”等提法。 “取消审批制” 该信也提到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刚上任不久曾明确说过新闻解禁、开放人民舆论阵地,是“社会的主流意见和诉求,是正常的”。 但公开信指出,中国目前的言论自由现状还不如回归中国之前的香港,不如殖民地居民。 公开信作者说,他们的核心要求就是取消审批制,改行追惩制。 该信建议全国人大立即着手制定新闻出版法,废除《出版管理条例》和地方当局管制新闻出版的那些条条框框。信中说,落实宪法第35条给予公民言论出版自由,从体制上看就是从党政机关直接控制变成媒体相对独立,从“党的喉舌”转变为“社会公器”。 这封公开信是10月1日中国国庆日开始为期10天的签名活动的。公开信征集签名期间,目前在狱中的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阅读更多

日本首相菅直人呼吁释放刘晓波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日本首相菅直人周四(10月14日)在国会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说,希望中国释放被囚禁的今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人刘晓波。 刘晓波仍在锦州监狱服刑 菅直人是在回答最大在野党自民党参议院政审会长山本一太就中日9月撞船事件,提出有关中日关系的质问时,表示上述见解的。 菅直人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传达要更明确地尊重人权的意思,希望中国释放刘晓波。” 菅直人曾在刘晓波获奖当晚说:“我想诺贝尔和平奖评议委员会是以人权的普世价值对刘晓波作出的评价。” 当时,一些日本传媒、舆论形容他小心翼翼的评论是顾虑到正在恢复的中日关系。 倍加关注刘晓波 刘晓波获奖至今,日本传媒每天都追踪着中国软禁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和报复挪威等对抗措施。 周四亲中大报《朝日新闻》报道刘霞在推特上表示强烈抗议遭软禁,令她77岁的母亲不放心等等,报道还引用了刘霞对法国一份报纸说希望出席颁奖仪式的意向。 刘晓波获奖后中国的反应被一些日本亲中传媒、舆论视为中国总理温家宝多次提出政治改革,但中国是否真有政治改革意向的风向标。 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等改革问题,日本亲中传媒、舆论一向比右派传媒、舆论关心,极右的舆论明显只是反华,并不关心中国民众的生存环境。 随舆论增强立场 但中国在经济崛起、政治改革没起步中壮大,令日本一般人对庞大邻国不透明的国情忧虑的看法越来越普遍。 此一趋势相信是促使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周三顺应、批评中国对抗刘晓波获奖的原因。 仙谷说:“中国已是大国,希望能基于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的常识,采取有责任的行动。包括人权问题在内,从现在国际社会的常识来看,还是尽量不要有违和感的好。” 菅直人内阁在最近的国会辩论中,仙谷经常抢替菅直人答辩导致在野党和日本舆论开始形容菅直人内阁实际上是仙谷内阁。 继仙谷周三表达了对刘晓波获奖的日本政府立场,菅直人周四也较大胆地呼吁释放刘晓波。 钓鱼岛纠纷余波 与此同时,中日间关于钓鱼岛的纠纷并未完全平息。 外相前原诚司说,外务省准备一两天内也向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提出抹消其谷歌地图上尖阁诸岛上标示的“钓鱼岛”字样。 自民党周三下午已经向谷歌日本分公司提出申请书,要求抹消谷歌地图上标注的“钓鱼岛”名称,只称“尖阁诸岛”。 自民党说尖阁诸岛毫无疑问是日本的领土,不应有中国名称。 谷歌日本说,会向美国总公司汇报,争取尽快答复。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