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

刘晓波,图片来自人权观察

刘晓波,是中国最知名的人权活动家之一,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也是作家、社会活动家、文学评论家,《民主中国》网刊主编、《零八宪章》主要起草人之一。他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位身陷囹圄的诺奖得主之一。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道,1988年6月,刘晓波北师大文学博士毕业,毕业论文为《审美与人的自由》,同年被聘为中文系讲师。

1989年春天,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回来之后,参加六四学运,并向北师大“学生自治会”转交了海外留学生捐款,共计数千美金和万余人民币。

1989年6月初,天安门广场学生运动进入最后阶段。6月2日,刘晓波和学者周舵、高新以及歌手侯德健,开始绝食并发表《六.二绝食宣言》。6月3日当晚,解放军包围天安门广场,刘等四人与解放军谈判,学生撤出,避免了流血冲突,史称“广场四君子”。

1989年6月6日,刘晓波被捕,并被中国官方媒体打成天安门学运背后黑手。9月被开除公职。

1991年,北京法院开庭审理刘晓波“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案,他因“重大立功表现”被免于刑事处罚而获释。

1996年,刘晓波因同广州异议人士王希哲发表涉及两岸统一、西藏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钓鱼岛等问题的《双十宣言》而被判3年劳教,在1999年10月获释。

刘晓波获释后,虽然也可以出国旅行,但是在国内的时候长期处于软禁和控制之中。

2008年12月8日,《零八宪章》起草后,刘晓波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

2009年6月23日,刘晓波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经中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2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此罪名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之后,刘晓波在病逝之前一直处于被关押的状态。

2010年10月8日,刘晓波在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期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逝,致死未获得自由。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2/1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每日电讯报》: 乌坎即将举行不同凡响的选举 ——上万名乌坎村民将在周三选出自己的新领导人。他们认为这次选举将是彻底透明公开的真正民主选举。 亚洲学会: 林培瑞谈刘晓波的新书 ——他回答了记者关于此书的选材标准、刘晓波在中国的影响、海外一些民运人士对刘的批评等问题。 《卫报》: 中国异议人士利用 skype 传送诗歌,被送上法庭 ——朱虞夫被控颠覆政权一案在杭州开庭审理。控方证据包括朱的诗歌《是时候了》、以及他通过 skype 发出的短信。 Skype没有向警方提供协助,是因为朱的Skype账号保存了用户名和密码,警方在搜查电脑的时候可以看到过去的文字记录,这样才把发送《是时候了》这首诗当作他“煽动颠覆”的证据。 《商业周刊》: 温家宝表示中国应允许人民批评政府 ——去年六月温家宝在伦敦就说过类似言论。但最近接二连三地审判异议人士,似乎跟这样的言论非常矛盾。 法新社: 中国异议人士的女儿被禁止离境领奖 ——残疾活动家倪玉兰获得人权卫士郁金香奖。她的女儿代她前往海牙领奖时被警方在机场拦下。荷兰政府对此表示关切。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藏历新年临近,中国加强对藏区的管制 ——政府高级官员下令对西藏寺庙及通往骚乱地区的主要道路增强警戒。 CNN : 近年中国境内藏人抗议活动大事记 ——回顾、罗列了自 2008 年三月以来的诸多大事。 《纽约时报》: 中国否认被苏丹叛军扣押的工人获释 ——昨天曾有报道称苏丹军方解救出 17 名工人,但中方表示仍有 29 人被叛军扣押。那 17 名工人是另外逃跑出来的。 《华尔街日报》: 残花:西方媒体对中国偏见的一个例子 ——作者认为西方媒体对《金陵十三钗》的评论反映出了他们对中国的偏见。(老实说,如果《金》片真的是高质量影片,作者的这番评价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美联社: 中国国家电视台大举在全球扩张 ——中央电视台打算复制”半岛电视台”在西方取得的成功。但是作为党的宣传机器,遇到突发新闻时,不能及时播报,而需等待上级指示,这大大影响了其可信度和竞争力。 《卫报》: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干涸 ——在正常情况下,鄱阳湖水面达 2500 平方公里。但是上个月,它的水面面积只剩区区两百平方公里。 【国际外交】 国家利益: 中国与替罪羊 ——美国大选临近,政客们热衷把国内经济问题都怪罪到中国头上。但是作者认为,这样的做法只会使美国怨天尤人,从而把 21 世纪拱手交给中国。 外交关系委员会: 中朝关系在金正日死后面临的新挑战 ( 10 页 PDF )——中国尽全力保障金正恩接班。但从根本上说,朝鲜高层的权力角逐将不受中国控制。朝鲜国内的局势将可能成为中 – 韩 – 美更紧密合作的催化剂。 【生活百态】 《纽约客》: “我见过的最英俊的中国男人” —— 25 年前,在大陆没有任何知名度的费翔一夜成名,成为至今不衰的一个传奇。 《每日电讯报》: 德国坠毁卫星”只差几分钟就扎进北京了” ——欧洲太空署披露,一颗 2.5 吨重的德国卫星在去年十月重返大气层之后,如果晚几分钟就会落进两千万人口的北京市。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法广 | 思潮与政见: 软实力必须表里如一

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 作为著名的国际政治问题专家,约瑟夫奈当然不会忽视中国。他于2007年曾应邀访问中国,并且呼吁中国发挥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他所说的“软实力”,包括文化吸引力、价值吸引力以及建议和制定国际规则、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在他看来,“软实力”不同于硬实力,硬实力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军力、经济力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力,而软实力则恰恰相反,是通过文化、价值发出的感召力。用中国的老话说,所谓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非以力服人。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其不想做的事情。 约瑟夫奈以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观察和对软实力理念的掌握,阐释中国软实力的问题具有权威性。他此篇文章题为《为什么中国的软实力弱不禁风?》,题目就点出如此明确的观点。依据是什么呢? 约瑟夫奈表示,近 1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增长令人印象深刻,结果使得中国的邻国感到害怕,纷纷寻求通过结盟来制衡中国不断增长的硬实力。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同硬实力一起增长,那么其邻国就会觉得没有必要寻求另外的国家建立制衡联盟。他举例说,近来亚洲国家为了制衡中国而寻求与美国结盟,但加拿大和墨西哥就没有如亚洲国家一样去寻求与中国结盟来制衡美国。 他回顾说,早在2007年,胡锦涛就在十七大上发表讲话说,中国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软实力。中国于2008年举行的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等均提高了中国的声誉。同时,中国在全球各地创建了数百所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在西方媒体由于财政原因减少对华广播的时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却在将英语广播节目增加至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中国在对外宣传方面投入了89亿美元,其中包括效仿半岛电视台推出的全天24小时播报的新华社有线新闻频道。同时,北京还加强了防守。限制外国电影进入中国,每年只能进口20部外国电影。 但是,约瑟夫奈表示,尽管中国在提升软实力和限制西方文化影响方面不遗余力,但得到的回报却十分有限。北京奥运会后对亚洲地区所作的调查显示,中国的魅力攻势收效甚微。 压制人权抵消软实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投资与收效不相适应的结果呢?他的答案是,当文化输出政策与内部现实不符时,软实力是很难树立的。 他举例说,中国2008 年的奥运会是成功的,但是之后不久,中国在国内就镇压了西藏和新疆的“骚乱”,也压制了人权活动,抵消了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进步。上海世博会也大获成功,但是接着就是关押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和艺术家艾未未。这些行动让新华社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同CNN和BBC竞争时显得软弱无力。 约瑟夫奈教授认为,软实力的增长并非零和游戏,也即是说,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增长并非一定是另一国软实力的衰落。按照约瑟夫奈自己的定义,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所以如果一国的软实力能够影响另一国的时候,那么此二者就必定认同同样的价值观,中国人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假定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世价值的存在。如果将自己的软实力的上升建立在他人放弃认同的价值之上的话,那就不是软实力而是硬实力了。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1/30

春节过去了,上周因节日缘故,原文推荐没有定期出现。现在我们将上周以来的所有推荐结成一帖,供大家参考。翻译之前请确认译者网站上是否已有相同译文,尽量避免重复劳动。另外,我们在用G+(https://plus.google.com/u/1/113701623246327997042/posts/)上的+1功能请大家为【荐译】内容投票,得票多的会被优先翻译,还可以在那儿查到某篇是否已经被认领,欢迎大家多多参与。多谢!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美联社: 绝望和镇压在西藏孕育着更多的暴力冲突 ——”由于在面对个人和平抗议时没有做出建设性的回应,中共在为大规模的暴力抗议制造条件。” 美联社: 西藏地区加强戒备,受伤的藏人躲藏起来 ——藏人称警方在甘孜地区开枪之后,有三十多名受伤藏人躲入寺庙。而警方已将那里包围起来。当局称开枪原因是藏人冲击公安局。 法新社: 专家称西藏骚乱地区一向有着强烈的独立倾向 ——最近骚乱频发的甘孜和阿坝地区,在历史上就是独立意识非常强的康区,面积接近英国,约有 150 万藏人。 路透社: 两名被柬埔寨遣返的维吾尔族人被中国判处无期徒刑 ——这两人是 2009 年新疆躁乱后逃到柬埔寨要求避难的。 《纽约客》中国来信: 艾未未的软禁与缺席 ——记者欧逸文对艾未未的最新采访。”警察每星期都来,要不然就是我去派出所,接受教育。” 《纽约时报》: 艾未未,一位异议分子的演变 ——纪录片《艾未未:道歉你妹》的导演撰写的文章。她说如果没有互联网,艾未未的故事会完全不同。 《洛杉矶时报》: 2012 年桑丹斯电影节:关于艾未未的纪录片观影成为政治事件 ——在电影节上放映的《艾未未 :Never Sorry 》将政治和抗议引入一个新的场合:电影院。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不要再折磨高智晟了 ——纽约大学教授孔杰荣的评论文章,回顾了维权律师高智晟被政府酷刑迫害的经历,呼吁中国当局按法律行事。 《外交学者》: 2012 年,中国龙会开口咬人吗 ?——对于政府眼里的异议人士,中国当局在 2012 年发出了严厉警告:严厉镇压,关入大牢。 《经济学人》: 危险的一年 ——中国的经济条件和社交媒体使得抗议事件越来越常见,而如今对中国的当权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 未来可能性: 另起炉灶——抗议、民主和中国的宗族组织 。作者详细分析了乌坎村民抗议的组织形式,认为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宗族化组织管理。这对其他村镇的群众抗议有借鉴作用。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博客: 乌坎的抗议并非想许多人想的那样具有颠覆性 ——《中国特色的抗议》一书的作者谈对乌坎抗议的看法。他说中国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式的抗议是受到儒家对权威的观念所影响的结果。 《纽约书评》: 长平专访:民主属于中国吗? ——记者与长平的问答录,谈及文革、六四、艾未未、韩寒、乌坎、香港。。。 《每日电讯报》: 2012 年达沃斯:中国呼吁对其改善自身形象的努力多些耐心 ——如果不改变”新殖民主义者”、”资源掠夺者”、”知识产权窃取者”的形象,中国的海外投资在国内和国外都会引起政治问题。 《纽约时报》: 韩寒的 180 度大转弯? ——作者对韩寒最近三篇博文引起的争议进行了评论。他认为韩寒说的非常到位,中国最深刻的问题是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改革比革命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BBC 晚间新闻: 主持人与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对话视频 。刘称中国不能算共产党国家,谈中国对伊朗核计划的态度,以及对艾未未税案的看法。感觉上水平比前任傅莹差一截。 《华盛顿季刊》: 中国新左派的影响和空想 ( 27 页 PDF )—— 2008 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的新左派宣判了市场化政策的失败,强调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强化国有公司。但他们提出的措施不一定能解决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甚至可能加剧社会不稳定。 《大西洋》月刊: “和平演变” 20 年之后,中国再次面临历史性的时刻 —— 20 年前,邓小平开始南巡,以改革开放反击政治保守派。如今中国再次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只是现在的反对派是既得利益集团。 外交关系委员会: 中共政治局明白些什么 ?——他们明白自己对中国百姓的头脑没有绝对的掌握。他们明白革命未发生时看似不可能,而一旦发生则会令人感到不可避免。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把那些在网上贴篇散文或诗作的人投入监狱的原因。 《国际先驱论坛报》: 中国即将变得死气沉沉 —— 2012 年是中国政局交接的一年。为了力求稳定,当局不会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大量失业、增加通胀或引发不稳定的激烈改革措施。 《外交学者》: 北京的外交政策令中国受到伤害 ——中共把自己统治权的安危置于国家的安危利益之上。对于专制政权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但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外交学者》: “走狗”当道 ——最近,大陆客在香港地铁吃东西引发的纠纷,以及随后孔庆东教授对港人的怒骂引起了不小的喧嚣。然而,在热闹的背后,中港台地区人民在彼此关系上的矛盾却不能不引起注意。 《华尔街日报》: 蛟龙之年 —— 2012 年里值得注意的中国海军的 12 个动向。 《商业周刊》: 中国 6.5 万吨的机密 ——对中国第一艘航母前生今世的详细报道。 《纽约时报》: 中国加紧控制微博,反对派人士则将推特视为自由的天堂 ——虽然 2011 年微博很火,但是其言论审查让很多异议人士转而利用自由的推特。 《华尔街日报》: 推特要想被中国解封,都需要做些什么? ——最近推特宣布在不同国家将进行有选择的内容审查。此举在中国的推友中引起不少反对意见。艾未未称”推若审查,我即停推”。 《自然》杂志: 中国的文化历史阻碍了科研的进步 ——清华大学教授宫鹏发表的专栏文章,认为中国学术论文虽然数量增加,但质量不高,学术道德问题相当普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 《时代》周刊: 空气污染的政治化:严重的污染如何缓慢地改变着中国 《卫报》: 优酷帮助中国电影人绕开审查 ——网络视频服务在中国的兴起,使得有些电影人选择不在电影院放映,直接把影片放到优酷或土豆之类的网站上,以避开内容审查。 《纽约时报》: 美国休斯奖显示出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进步和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国的努力取得成效 。——该奖授予在美国完成学习后回祖国开展科研的人员。今年有 7 位中国学者获奖。 【国际外交】 路透社特别报道: 湄公河上华人被杀事件与血色外交 ——记者对缅、泰、老交界处的湄公河金三角地区做了深入报道,分析了当地毒品、赌博、地方势力在中国船员被杀事件中的可能角色。 《国际安全》: 中国的世纪 ?——为什么美国的优势会继续保持下去。( 47 页图文 PDF )。据统计,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是世界新闻媒体谈论最多的话题,超过” 911 “袭击和伊拉克战争。但是作者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是美国在可见的未来不会被中国超过 《每日电讯报》: 挪威想阻止中国加入北极委员会 ——因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刘晓波,中国对挪威采取了外交和经济报复措施。如今挪威有了报一箭之仇的机会。 《外交政策》: 双赢世界的终结 ——《零和的未来》一书的作者讲述为什么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坏事。他认为中美关系一向是既有合作也有对立。而如今对立的趋势占据了主要地位。 《纽约客》: 中国和国情咨文 ——在过去的几年里,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总是离不开中国。今年也不例外,只是口气变得更强硬。但是在表面言辞的背后,中美其实面临着类型相似的根本问题。 半岛新闻: 元?还是不元?这是个问题 ——由于中国资金和生意的涌入,津巴布韦目前正在考虑将人民币定为其国币。 《商业内幕》: 美国在这八个工业领域里已经输给了中国 ——包括钢铁、汽车行业和高技术出口等行业。 【经济金融】 卡内基基金会: 中国爆炸性的债务增长不可能再持续多久了 ——北大外籍教授认为中国最大的投资过剩并非房地产行业,而是基建投资,并由此造成了巨额的债务负担。 《纽约时报》: 苹果的 iPad 以及中国工人的生命成本 ——对苹果在中国的生产厂工人劳动条件的长篇报道。”现在人们对新 iPhone 的兴趣远高于对中国的劳动条件的关心” 《纽约时报》: 中国,求求你,买我们的东西吧! ——对于美国商人来说,中国既带来繁荣也带来失望。富裕起来的中国并未象预期的那样大量购买美国货。作者分析了这背后的原因。 【生活百态】 《纽约时报》: 在中国,一所教授藏族文化的学校成为罕见的奇迹 ——在青海,一位担心西藏文化失传的活佛创建了西藏文化中心,以藏文传授知识。给他的学校捐款的,有不少是汉人。 法新社: 中国的城市化如火如荼,但代价有多大 ?——中国的发展也许在经济上可以持续,但是在文化和生态上,则未必如此。新建的城市并不舒适。 《纽约时报》: 中国的灰色收入加剧了贫富差距 ——学者王小鲁认为中国富人隐瞒了自己的收入,而贫富差距实际上远超过政府所承认的程度,已构成了敏感的政治问题。 《经济学人》: 中国的劳动力:十亿工作者 ——对中国人口结构数据的分析:虽然去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出现下降,但劳动力的绝对数字还在增加。 《大西洋》月刊: 思乡:为什么中国的民工要在四十天的时间里总共完成 32 亿次行程 。 中国立场博客: 春节期间到未来岳父母家过年的经历 ——博主跟随中国女友到她的山东老家过年,被亲戚朋友们反复问及结婚事宜,体验了一回典型的中式”关怀”。 《国际先驱论坛报》: 达沃斯成为中国”侯鸟”的歇脚点 ?——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中国富商越来越多,但是其中可能有不少人在谋求离开中国,达沃斯只是他们的歇脚点。”你只有跟政府合作才会变富。如果你停止与政府合作,你就挣不到钱,还可能会失去一切 《纽约客》中国来信: 中国人会抗议 iPhone 吗 ?——富士康的工人在美国引起很大关注,但是他们的境遇在中国已不是新闻。财富已将中国公众划分成了众多等级,使那些为买 iphone 而彻夜排队的人们,不愿去想那些流水线上的工人。 中国辩论博客: 哈佛公开课”中国的传统和演变”上线 。一共 37 课,每课 50 分钟。其中最后 7 讲是新中国到现在的历史。具体课程地址是: http://cdn.dce.harvard.edu/openlearning/hist1825/ 路透社: 中国大片《金陵十三钗》在美国票房不佳 ——制片成本达九千万美元的《金》片,在美国首映周末的票房只有 4.8 万美元,平均每家影院只有 1600 美元出头的收入。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网民担忧推特审查按国家过滤内容

推特宣布改进网站技术,从而可以按国家对用户发布的消息进行审查,引起人们担忧推特承诺的言论自由可能会被削弱。 知名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近日宣布改进网站技术,从而可以按国家对用户发布的消息进行审查,引起不少网民以及推特用户的担忧。 一名支持民主制度的摩洛哥推特用户表示:“这个决定真的令人担忧,如果审查制度真的实施,将会有一个民主国家版本的推特以及其他国家版本的推特。” 中国市场 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在推特上说:“言论自由,没得商量。推若审查,我即停推。” 一些批评者认为,推特改进新的审查机制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长远计划。推特已经被中国网络的防火墙封杀了两年。 记者权益组织无国界记者总监奥利维尔·巴西利也表示质疑,推特新的审查机制是否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设。 艾未未在推特上说:“言论自由,没得商量。推若审查,我即停推。” 他表示:“将来是否可能会出现一个经过净化的中文版推特,其中完全没有关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消息?” 但据《华尔街日报》分析说,由于中国在网上全面封杀指定的关键词,即使推特愿意在中国加强自我审查,但其打算向用户公布删除消息的作法,恐怕也难以在中国解禁。 各方回应 法新社报道说,一些推特用户声称星期六将会对推特进行抵制。 其他用户质疑,推特的新制度是否与去年12月份时由亿万富翁沙特王子塔拉尔拥有的王国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 Co)宣布向推特注资3亿美元有关。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肋理教授泽伊内普·蒂费克奇则认为,推特的新制度远远不是推广内容审查,而是一个“模范政策”。 她说:“推特最新的政策是针对性设计的,让推特尽可能广泛流行,而同时尽可能令政府更难对内容进行审查。” 推特的总法律顾问亚历山大·麦吉利夫雷对此表示,这些批评都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他说:“这对于言论自由、透明度以及问责制来说是一件好事,新的审查机制是关于我们将尽可能保持内容流通。当我们不能做到时,也会对用户保持透明度。我希望人们明白,推特的理念从来没有改变。”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报道:挪威拟阻止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

 2012年 1月 26日 报道:挪威拟阻止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 记者: 林枫 | 华盛顿 挪威媒体披露,由于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中国异议作家刘晓波,导致挪、中关系出现波折。挪威打算不支持中国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的申请。 据挪威《晚邮报》报道,一名没有透露姓名的挪威权威外交消息人士对该报表示,只要中国当局拒绝与挪威方面进行对话,那么挪威就将很难支持中国希望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的申请。挪威外交部没有对这一报道发表评论。 法新社报道说,如果《晚邮报》的报道属实,那将意味挪威在中国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的立场上出现重大转变。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在2010年8月访问北京时曾表示,挪威支持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 然而,挪威诺委会2010年底将当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刘晓波,招致北京强烈不满。北京认为,将和平奖颁发给一名被中国定义为“罪犯”的人是干涉中国内政。自那以后,北京一直拒绝与挪威开展任何高层接触。 北极理事会是一个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组成的政府间论坛,主要关注于北极地区的环境、原住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挪威《晚邮报》指出,中国想要加入北极理事会的初衷是在北冰洋冰川融化的季节开辟一条穿越北极地区的新航路。这条航路一旦开通将大大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航行时间。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