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

司马南,本名于力,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

司马南在20世纪末主要从事反伪科学和揭露伪气功、假神医的工作。21世纪初,活跃于政治评论领域,以其对中国共产党坚定支持的立场和强烈的民族主义及反美情绪而闻名。

2012年1月20日,司马南出访美国旅行期间发生意外,被滚梯与悬墙间未设任何防护的夹角卡住头颈,因此得“司马夹头”别名。

2017年6月司马南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教授,引发校友强烈不满,三天后人大发出解聘令。

2021年11月,司马南连发7个视频质疑联想集团有贱卖国有资产、资不抵债存爆雷风险、被泛海控股大量控股、管理高层多半为外国人等问题

2022年8月,司马南被曝光2010年在美国买房。司马南在个人微博录制视频承认在美买房,引起舆论热议。

目前,其新浪微博账号、今日头条账号、B站账号、抖音账号均被禁言。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人物馆公民行动馆

中国数字时代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404给CDT-收稿机器人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和李承鹏夜走什邡

一、打完枪再进村更安全 欧洲杯决赛赌球,俺输给李承鹏四个盒饭。意大利队对付德国队,像特警扫屁民般无情;不料遇上西班牙队,却变得如外交部一样温婉,任西人连灌四球而不怒,保持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风范。俺输得无语,遂致电李承鹏认栽。 李承鹏言7月3日晚将赴什邡,已在新浪微博公告天下,俺若肯陪他去,所欠盒饭可一笔勾销。俺说你要去,也该“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才对,这样去岂不是自投罗网!他说越是嚷嚷得世人皆知,就越安全,不信再赌一把?俺相当不信这个邪,加之四个盒饭输得实在心痛,遂答应同去。但我们的身份都有些尴尬,既非记者又非当事人,他还勉强能算个社会名流,若是遇上热心的警察同志盘问,俺只好说自己是凯迪网友、搜狐网友、新浪网友、新华网友、腾讯网友、淘宝网友,或是该社会名流的司机。 计议已定,晚7时许启程,一车两人浩浩荡荡奔向什邡,均未进晚餐,要等到了什邡见个输赢,再吃盒饭。抵达什邡约8点半,一路无反常迹象,进收费站也无“大熊猫 ”列队欢迎,俺心知这四个盒饭已然姓李了。 进入什邡城内,沿途警车还不算多得吓人,路上亦相当平静,完全看不出欧洲杯那场生死较量,对这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致电曾颖,他告知下午收到朋友消息:什邡政府已公告钼铜项目终止,满意的群众纷纷散去,这会儿估计没啥可看的了。俺和李承鹏商量,咱们瞧不到明火执仗的场景,见证一下什邡重归于和谐,告慰天下,也算是件好事吧。 总之,在到达什邡广场之前,我们对后来遇到的事情准备不足,过于乐观;甚至不约而同哼哼出《动物世界》最脍炙人口的结尾:随着又一个雨季的到来,草原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二、非洲大草原的猎豹和羚羊 下车前我们讨论了一下要不要化妆潜入的问题。俺建议李承鹏扮成官府比较喜欢的人物,这样比较安全;扮方脑壳的方舟子、扁脑壳的司马南,他的脑壳先天不足,不予考虑,只有扮孔庆东还成。李承鹏半眯着一边眼睛,把嘴歪起,四下斜视了几分钟,就支撑不住了,说人活成这样还不如死球。俺又建议他戴副墨镜,不过考虑到过几个小时就是7月4日,公然戴个敏感度这么高的东西在脸上招摇过市,还是大半夜的,人家一望而知是来找死,还是不妥。他说算了,暴露就暴露吧。 经过一番刻意与非刻意的绕行,终于到达什邡政府门前。这里仍聚集着数百市民及数量不相上下的警察,一派热闹场景。市民多半分散于街边围观,小半围在政府门前喊话,喊的内容是“放人!放人!放人!”打听一下,约有二十个学生被抓关在政府大院里面,他们的家属来要人,街坊邻居也都来扎起。 警察们看似很克制,穿常规警服的是当地警察,穿黑色警服的是特警,多数成行成队地半躺在街边休息。看得出他们的辛苦程度远远强于一般市民,想象一下非洲大草原上猎豹追逐羚羊的情景你就能理解:羚羊出了逃跑不需要做别的动作,而猎豹要做追逐、扑倒、撕咬等一系列规定动作,它们的体能消耗远远大于羚羊是必然的。 李承鹏出现在人丛中,很快被市民认出,大家纷纷喊“大眼哥” ,和他摆之前的事情。从众人口中得知,打人的不是当地警察,全是从德阳调来的手持盾牌的特警,打得特别狠,很多人受伤。我们找了街边一个茶楼上到二楼,想居高临下拍几张照片,可惜高度不够位置也不佳,拍不到全景,只能拍几张局部的照片。 一队特警从政府那边沿街边走过来,当地人围着他们在吼。起先俺听不懂吼些啥子,问旁边的人才明白是在骂“德狗!德狗!德狗!”意思是德阳派过来的狗。俺说这个骂法有点过了,现在警察没打人,一大群人围着这样骂,把他们骂急眼了,等下一接到驱散人群的命令,他们有七分力也会使出十分来。 过了一阵还没发现要动手的迹象,李承鹏的意见是先去医院看看伤者,回头再来这里。我们下到一楼,才要出门,外面一阵哄闹跑动,堪比电视上非洲大草原猎豹追捕羚羊的动静。再上二楼看时,原来是场虚惊,便再次出门前往医院。 三、在中国打酱油的风险大过飞天 广场附近有个医院,当地人说那里可能有警察守着,带我们去了远一点的另一家医院。开车去医院时,俺自我感觉有点像《潜伏》中的我党战士,可惜躲在阴暗角落里窥伺我们的不是国民党特务,身边此大眼也不是彼大嘴……忽然对面开过来一溜警车,后面跟着三部军车,车上载满特警。李承鹏说又增兵了,是不是要开打?去医院得快点完事赶回来。 进医院看到第一个伤员,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头上、背上有不少伤,一只眼睛包起,他听医生说眼睛大概不能完全复原了。他自述被打的原因,实在是无厘头:他在网吧打工,和另一个朋友一起骑车出门去买碗米粉,不慎路过某条街,十多个特警追赶上来,6、7个招呼他一个,没问任何问题,打成这样扔下就走了,还不包邮哦亲。打你的理由嘛,你懂的,不解释。 尼玛老子当时听了就转着圈的自豪啊!中国有这样威武的特警,东南亚几个小屁国算个鸟毛,担心这个岛那个岛收不回来的同胞们是杞人忧天了。不过一想这小伙子不是外国人的嘛,拿他练习备战球莫名堂,他什么违禁的事情都没干的嘛。李承鹏问他被打伤后政府有没有人来过问?他说没有,医院没收钱,政府没来管,手机丢了,那个伙伴不知哪去了;家里人来看他,孩子小,看不懂他爸爸为什么买碗粉会买成这副模样。他还说前一两天来治伤的不少,包扎完全溜了,怕被发现,只剩下他和另一个走不动的还躺在这里。 另一个是名司机,是围观而非路过,遭遇大同小异,伤情各有千秋。他一举赢得数名特警的特殊服务,为他周身推拿按摩了一番,舒服得躺在医院起不来了。李承鹏问他如果政府来看望,他会提什么要求,老实巴交的司机大哥一再说:最重要是别再伤害市民。司机大哥的女儿很可爱,也是大眼的粉丝,还拉着他拍了两张合影。虽然她没听说过俺,俺还是代表六零后七零后两代人觉得内疚——六零不努力,九零徒伤悲;要是让九零后为我们的怯懦挺身而出,那就枉为人父了。 这边厢才说完,那边厢短信告知又打起来了,伤二人。 四、新鲜出炉的挨打老头摆龙门阵 硬起头皮跑来什邡,还是有挨打的心理准备的。李承鹏说他有点虚,小脚杆走起路倒是呼呼的;俺嘴里说怕个鸟,眼睛却四处睃,看有没得警察扑过来。俺开玩笑说警察来了俺就大喊“他是李承鹏,你们不能打他”,然后赶紧开溜;李承鹏说你丫怎么和我想的一样。靠,丫比老子还恶毒,知道警察都恨他,想让俺替他挨打;女粉丝围上来时怎么不说俺是李承鹏啊! 不过没等我们到广场,当地朋友便告知羚羊都散了,还放回了二十个。吃了这颗定心丸,手心里捏着的一把虚汗没了,肚子开始闹革命鸟。此刻已近凌晨,晚饭尚未兑现,脚杆粑得更凶。俺心一横:还是肚皮要紧,输给你的盒饭去吃了吧。 坐在街边苍蝇馆子等上菜的时候,外面一阵鸟乱,问老板娘,说是有个新鲜出炉的挨打老头在街边摆龙门阵。俺提起相机奔出去,见一六、七十岁的老头站在那里比划,满脸满手都是血,一堆婆娘些围着听他摆。问了几句,俺又失望鸟,这个也不是什么抗暴英雄,还是个打酱油路过挨打的。照例又是七八个特警壮士服侍他一个,这七八个人年纪加在一起比他大一倍有余,所以嘛算不得欺负老人家哈。 旁边的婆娘些有说昨天打死了人的,也有说是前天打死的,都说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抬到医院已经死了。俺忙问是谁家的女孩你们知道吗?她们都说不认识;又问送到哪个医院去了?她们说你去问医院也不得说,哪个敢说哟。看来这个事情还是无解,只能回去后告诉大家不要信谣传谣了。 吃饭的时候外面有一群穿黑色T恤的帅哥穿梭来往,有在隔壁买水买烟的,有在另一边隔壁吃饭的。俺索性站出门外欣赏,觉得一群是猛男,另一群也是猛男,要是特警都这样体魄,七八个上来打俺一个,吾老命必休矣!死也要做个饱死鬼,赶忙进馆子开吃,硬是吃到小腿肚子直打抖。临走还不忘记问老板娘,这边街上是否有不卖东西给警察一事?她说有的,我提醒她你要当心人家换便衣来买,她答曰那就不能不卖了。 一个看上去没多少见识的婆娘,见识都比俺高,不得不服啊。没有确凿证据,决不误伤嫌疑人。这一点比官府里那些个搞黑打的父母官、衙门前那伙逮着就打的仁义之师,强尼玛太多了!说中国人素质低不配民主的,不妨来什邡看看。 五、大量后续图文播报敬请期待 午夜,广场那边已经散了,只要李承鹏和俺安全脱离,今晚应该不会再有新的流血事件。我们商量许久,俺的主意是找个桑拿房休息一晚,李承鹏坚决反对,说咱们哪怕是在洗脚房里被逮着了,也可能被搞成卖淫案。酒店是不好去的,李承鹏身份证一登记入住,马上要遭按图索骥,还不如赶回成都整理照片写稿子。 趁隔壁的猛男还在吃饭,我们一路狂奔到成都。俺在新浪微博先发了条预告,即倒头大睡,黎明时分才起来整理照片写游记。李承鹏来电话说也正在写,憋了一天还没见他发出来,昨天采访录音在他手里,应该是正在慢慢梳理成篇,请大家耐心期待。稍后整理出来的一些图片和录音录像片断,也将在此发布。 另外还有一些什邡的朋友,提供了很多2号到今天的现场图片和消息,也将在这个帖子第一页里陆续更新发出。这些人我们是在什邡街头认识的,只留了QQ号,在此俺谨代表那个当不上人大代表的李承鹏,向英勇的什邡人民致敬! 事件的一部分结局已经明朗:政府宣告钼铜项目终止;但还有一部分尚在继续:仍有数人在关押中,将治罪法办。下午又有数百什邡民众聚集要求放人,俺在猜想会不会再次重复上一轮的傻逼剧本——先撂倒一批、打趴几个,然后政府又出来宣布你们的要求政府已经恩准了,回家玩去吧! 既然政府懂得GDP和民生有冲突时可以妥协,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好好和民众协商解决呢?要是那样,什邡不但早已风平浪静,屁事没有,还能赢得海内外一片赞叹,世界将对中国、对四川、什邡刮目相看,由此带来长远发展的机遇岂是一个钼铜项目可比。把屁民脑袋打开窍,他们就能顿悟你的良苦用心了?何必非要打出一堆仇人,招来一片臭骂再来让步,这梁子结得毫无价值,有赔无赚嘛。俺想政府并非是在拼死维护一个项目,而是觉得必须维护自己不容挑战的权威。事关国本,不可丝毫懈怠,所以项目可以下马,权威不能下马。打了并非白打,你们怕了,就达到目的了。 关于猎豹和羚羊的故事,来自新浪微博@Facebook中国官网 ——摘自动物世界:羚羊迁徙过程,也是一次生死大逃亡的过程,沿途虎视眈眈的食肉动物都知道这是一场丰盛的大餐。当猎豹出现在羚羊群前,惊恐的羚羊们四散逃命。一只喜欢回望的小羚羊掉队了,猎豹以最快的速度扑获了这只雌性小羚羊,她发出了最后的惨叫声。。。随着又一个雨季的到来,草原又焕发了新的生机——http://weibo.com/meiabc 来源:等闲之辈 链接: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430008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6857/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和李承鹏夜走什邡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7/04, 21:57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李承鹏:一次路西法效应实验——什邡小调查 韩寒:什邡的释放 什邡钼铜厂是否像微博所说对环境有巨大影响? 李承鹏:奇怪的使命——给什邡市各级领导的一封信 视频:什邡警方施放催泪弹、震荡弹现场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李承鹏:这是一个奇迹 (@fun4hi) 李开复:创业团队不适合做太多产品 (@yixieshi) Bottle Beats玻璃瓶的打击乐 (@hexieshe) 李承鹏: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新闻…………….. (@fun4hi) 《绕口令》 岳云鹏 孙越 (@fun4hi) 无觅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最遥不可及的不是多年之后而是今天之前

一周语文|2012(27)|2012-6-25-2012-7-1 左 为本周单字“娃”,“娃娃”的“娃”。本周,“晒娃”一词趋热,近似词组还有“晒娃党”“微博晒娃”等。上周末,作家和菜头从信息传播环境的角度在微博中坦陈“晒娃”隐患,简而言之,微博有风险,晒娃需谨慎。使用移动设备从微薄上分享和谐之乐的,除了亲朋好友,也有守株待兔的歹人。 互动百科网站即时跟进,对“微薄晒娃”一词,他们的 解释 说:“微博晒娃是指以发布微博的形式,秀自己孩子的照片并实时更新其学习、教育及成长等状态信息的社会现象。专家提醒家长们应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泄露家庭信息等个人隐私。” 汉字“娃”为形声字,《说文-女部》的解释说,娃,吴楚之间谓好曰娃,从女,圭声,本义为女子容貌美好。引申意有美女、少女、小孩、某些动物的幼崽等。 ————————————————————————————————————————— 【暴力计生】 本周新成语之一,来自网友vista看天下周四微博推荐,语出媒体 相关报道 。vista看天下的推荐标题是:“国家计生委赴19省区督查暴力计生行为”……来自《新京报》的 报道 说:“国家计生委消息,近日将派出10个督察组,赴19个重点省(区、市)进行督察。重点要督察和纠正基层在社会抚养费征收等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你的美貌如同酷刑】 语出诗人 俞心樵微博短句 :“黄昏,回忆那一年,你的美貌如同酷刑,而我是第一个受刑者”……用“酷刑”夸张定义往事,在强化记忆的同时也在矫正记忆,并因此重新雕刻出一个崭新记忆。 【绳命】 近期网络热词,语出某法师。这位法师三年前在峨眉山遭遇猴子嬉戏的视频经由网络传播,引发围观,其中“ 绳命 ,是剁么的回晃;人生,是入刺的井猜”一句广为人知,甚至成为大众借此调侃人生、揶揄命运、自嘲自讽的口头禅。近年间,“口音修辞”或称“拟音修辞”在网路语文中日渐其盛,这种修辞格本身即含有揶揄气质,嘻嘻哈哈,叽里呱啦。 【没见过赌球输的么?】 来自网友票爷周二微博:“想起上届欧洲杯一件真事儿:一哥们儿,在家夜总会工作,一天晚上没什么事儿,就开了个包房看电视,正巧有个朋友来给他送东西,他非拖着朋友一起看球,还要求赌球,赛毕,朋友赢钱走人。小弟进来看大哥脸色不好又不敢笑,朋友骂‘ 没见过赌球输的么 ?’小弟说:‘见过,但没见过赌重播的。’” 【热情恐惧症】 来自网友本周推荐,语出饭友.rex饭文。针对饭友gravity0对淘宝个体户热情待客的慨叹,.rex写到:“我有‘ 热情恐惧症 ’。太热情的小商贩、推销员、导购、店员、客服、理发师,都会让我心生警惕,下意识保持距离。” 【是不是党在让你办些我们不能知道的工作啊?】 来自周四网友推荐,语出网友琦殿微博:“首先,我上学期去台湾做了四个月的交换生;其次,我还没有上报给给家族一份光宗耀祖的工作单位。于是,今天的酒局上,我大姨夫神秘地问我:孩子,是不是 党在让你办些我们不能知道的工作啊 ?” 【毒驾】 指 毒瘾 者的驾驶行为,仿熟词“酒驾”而来。这类驾驶者的安全隐患不难想见,却未见有关专家的广而告之或专业分析。据媒体报道,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毒驾”和“酒驾”都是机动车驾驶员上路前绝对禁止的行为,但目前刑法尚未对“毒驾”者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限定。本周二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如你所知,仅在这一天凑趣式地提一句基本没啥用。 【不想当骗子的作家不是好间谍】 语出作家小白《上海书评》本周专栏,上为 标题 。评介勒卡雷作品《完美的间谍》,小白老师说:在该书中,“瑞克是皮姆的父亲,正可以暗示骗子是间谍和作家的精神之父。皮姆永恒的逃离和背叛,可以让那个无厘头句型变得更有意义:‘一个不想当骗子的作家不是一个好间谍’”……有评家说,《完美的间谍》一书中的人物“瑞克与皮姆,某种程度上也是勒卡雷的父亲与勒卡雷关系的写照。”雷卡勒的父亲老是对他说:没有我,你就什么都不是。 【鲜花牛粪配】 语出作家肉唐僧。在“知心肉哥对你讲”情感专栏中,肉老师为一位心灰意冷少妇支招儿,其中说到“ 鲜花牛粪配 ”:“‘鲜花牛粪配’往往发生在百里挑一的大美女身上,以至于令人印象深刻,十里挑一的小美女倒往往幸免。大学里一到周末,系花就被当学生会副主席的难友领出去唱K happy,校花倒陪着农村穷男友在食堂里一天三顿啃冷馒头……百里挑一的美人儿,意味着她有能力在一百个男生这么个大范围里择偶,想不挑花眼也难。与其说上帝公平,不如说上帝调皮。” 【我六次抄了自己的家】 语出乐评家李皖周一博文,原题是“《民谣流域》新版后记”。谈及该书修订编校辛苦,李皖写:“为了寻找恰在其位、能说明问题、能提供文字之外信息、甚至能提供另一种述评结构的图片, 我六次抄了自己的家 ,六次将4867张CD(最新数字)从头到尾翻开……最后形成现在的结构:看这本书,即使你只看图片,也能获得一种把握。” 【野鸡版】 又称“野鸡刊”,来自《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梦婕周一 报道 ,原题是“云南一官方文学杂志出‘野鸡刊‘敛财”。 报道说,采用同一个刊号、刊名、类似装帧,分不同版本多次出版,成为某杂志的敛财之道。据记者调查推算,该“野鸡刊”每年为杂志社敛财不会少于2000万元。”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来自本周媒体报道。新近,女性夏季清凉着装乘坐地铁易遭骚扰成为话题,“不被性骚扰才怪”言论,引发讨论,新近上海的一些女性志愿者在上海地铁二号线展开行为艺术。她们打出的标语一是“要清凉不要色狼”,一是“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 【12语文第六季】 → 从前有一双皮鞋,两只鞋子彼此相爱。 可是有一天,它们失散了。一个变成了酸奶,一个变成了胶囊,它们以为再也不能在一起了。谁知道,他们在胃里相遇了,然后屎在了一起。(佚名) → 对联:拍纸虎于镇坪指鹿为马因私利;杀胎儿在安康伤天害理由公权。横批:今古奇观(十年砍柴) → 给连岳:看文章总是抱着被说服和被治愈的目的结果真的被说服了治愈了感觉好爽啊——这是我每次看完你和刘瑜文章之后的感觉,都是LY,多么巧啊。(Lavaling) → 回顾2012上半年:西南的肥皂剧跌宕起伏,方舟子的活剧收不住,杜甫包公很忙很辛苦,网民分成了屌丝和高帅富,司马南的头被夹后再也没康复,胡锡进的脑袋越来越糊涂,骆家辉让北日很不舒服,比飞船上天还难的事一出又一出,地狱模式的游戏玩得越来越痛苦,大家都希望美领馆多开几个分铺…… → 既然偷窥了别人的隐私就别嫌恶心,因为偷窥本来就是一件足够恶心的事情。(翡柏) → 今晚的悼词中,这条最悲痛:陈强老爷子一走,这世上就只剩下黄世仁和南霸天了。(古格转季业) → 考虑刺个纹身,朋友建议胸前刺一面党旗,夏天光膀子躺公园椅子上,没人敢招惹。我说,躺椅子上,胸前还一面党旗,总感觉像是在给自己开追悼会,装县级以上死尸。(嘎子哥) → 领导下基层三步曲:坐炕沿儿,抱小孩儿,给俩钱儿。(第二编辑部) → 每一个好的剧本,都应该至少有一句令人难忘的台词。《理查三世》是“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 《麦克白》是“明天,又一个明天,又一个明天”。《欲望号街车》“我相信陌生人的好意”。《三姐妹》是“到莫斯科去。卖掉这所房子,了结这儿的事情,到莫斯科去”……(王佩) → 年轻的时候不傻逼你想等到什么时候再傻逼?(何仙姑倒拔垂杨柳) → 前几年演艺明星出书“火”,差不多每本都是畅销书:现在是退休领导出书热,差不多一大半都是禁书。(谢刚) → 悄悄的饿着,不要让冰箱里的培根和牛排听到。(如小果) → 神九终于上天了!在一片欢乐的人群中,记者采访了某市民:“你觉得神舟九号的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市民答:“说明了我国解决贪腐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比登天还难!”(佚名) → 46个情人,46枝花;46套房产,46个家;560亿元,移民海外花,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老曲新词) → 微博,是泼妇的房顶。饭否,是修士的祈祷室。(王佩) → 问:为什么儿媳妇不招婆婆喜欢,而孙媳妇却招奶奶喜欢?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问君能有几多愁,困了累了喝红牛;两个黄鹂鸣翠柳,你有我有全都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刮出一匹喜羊羊;莫愁前路无知己,极品不会没人理;身既死兮神以灵,我朝尼玛王小明;到岸请君回头望,赠送一盘溜肥肠;垂死病中惊坐起,我还有根水彩笔。(佚名) → 我看了几次电影颁奖礼的红毯啊,发现陈妍希这姑娘是真的不怎么会穿,每次都把自己穿老10岁穿胖10斤的。(骚瑞就是你的王云婶儿儿儿) → 我妈妈坚持看《非诚勿扰》的原因是:反正孟非是一定不会被领走的。(琦殿) → 我妈新注册了QQ,加我爸聊天,说自己是老公在国外的寂寞少妇,然后约我爸见面。我爸说不跟网友见面。我妈继续纠缠,说要请我爸喝咖啡。我爸说家里俩闺女,媳妇是大闺女,孩子是小闺女,很幸福。我妈说完便美滋滋让我点评。我说:你个二逼,下次玩这个前先把QQ空里自己照片删了好吗。(女流氓.exe) → 我也想要个男朋友。万能的饭否,请告诉我什么牌子的男朋友好?(周末姑娘) → 相传,腾讯入职第一件事:卸载你的360。奇虎入职第一件事:忘记你的QQ号,扔掉你的小米。百度入职第一件事:注册一个百度hi。盛大入职第一件事:去打一小时怪。小米入职第一件事:被带到一个房间,对着乔布斯的像,拜三下,对着周鸿祎的像,吐三次口水。(佚名) → 一哥们说,他在同时看两本书:《流氓经济》和《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谢刚) → 一男一女在打电话,男:“我们的关系还有救吗?”女:“电话上的一个键。”男欣喜万分:“是重播键吗?”女:“不,是‘免提’。”(佚名) → 一女孩指着报纸对男友说:“你看你看,捐精一次可以补助300元。”男友紧张地问道:“你想怎么样?”女友说:“如果你受得了的话,我想年内买套房。”(佚名) → 有人说,趁年轻要把空虚用光,到老了就不会再空虚了。有人反驳道,年轻时用光了空虚,到老了只剩下愉快的事,人就会怕死。(9度秋裤) → 有些人竟然还活着,就是对善良的人的冷暴力。(为爱皮) → 在恋爱开始的头三个月,你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形象大使。(该隐) → 最励志高考口号:1、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 学!2、提高一分,干掉千人!3、没有高考,你拼得 过“富二代”吗? 4、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5、 不拼不博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6、生时何 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最遥不可及的不是多年之后,而是今天之前。(狐子) 【一刀刘】 语出丑鱼尼莫周三微博:“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父亲陈强于昨晚‘驾鹤西去’。老爷子生前最后一个银幕形象是姜文《鬼子来了》中的老刽子手 一刀刘 (’One-Stroke’ Liu),可惜该片因各种原因未能公映。” 【从人民那儿搜从人民那儿索】 语出作家方希-FANCY微博。针对本周“人民搜索自称排名国内第三”话题,方老师在微博中感叹说:“我觉得人民搜索这名儿起得很好: 从人民那儿搜,从人民那儿索 。不愧为官方表达,透着那么实诚、坦白。”

阅读更多

李剑芒:扑通,扑通…你活该!

6 扑通,扑通…你活该! 2012-06-13 06:13:34 归档在  生活  |  浏览 20959 次  |  评论 42 条 “扑通,扑通”,五个月前这是方舟子得意洋洋的口头禅。当时方舟子盛气凌人地率领大军,对韩寒发起大规模进攻。他借助某种政治力量起劲地挖一个很大很大的坑。他不仅仅想埋韩寒,用他的好友司马南先生的话说;他想埋很多很多的公知。“扑通,扑通”就是方舟子做梦都希望听到的美妙音乐。此人没有正常人的恻隐之心,中国一流科学家肖传国教授,被他陷害的悲惨入狱,肖夫人痛哭流涕的时候,他能兴奋的在电视镜头面大笑不止。 方舟子的挖坑说白了就是:以公域观察到的零散事实为支撑点,依靠他熟练的伪逻辑推演私域行为,把伪逻辑推演结果进一步当成证据,对进攻对象进行放肆的诽谤。方舟子的伪逻辑,就是他的挖坑。他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就是给被害对象预备好的大坑。 他为韩寒以及其他公知预备的大坑就是所谓的“自证清白”质疑论(注意这是他的原话):“自证清白也很简单,与质疑者公开对质逐条解释各个疑点”。注意方舟子说的是“疑点”不是证据,所谓“疑点”就是伪逻辑推演出来的结果。且这种伪逻辑无穷无尽,推翻一个又来第二个,推翻第二个又来第三个。方舟子希望用“解释各个疑点”这个自证清白大坑把韩寒淹死。韩寒感到极端愤怒,威胁要起诉方舟子。方舟子得意洋洋地叫嚣:“即使输也不会道歉”。此狂徒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 鬼使神差,方舟子背后的政治势力突然在王护士长钻美国使馆后消失的无影无踪,方舟子突然变得孤零零一个人。可怜的方舟子,一下子自己掉入大坑中,不但如此把自己的老婆,新华社主任记者刘菊花也拉进去了。他发起的质疑韩寒群众运动,以及为了质疑韩寒制造的一切流氓借口,全部被用在了刘菊花的身上! 大家走的完全是方舟子质疑韩寒的路线(当然是在李剑芒的引导下,所以你如果要起诉,就起诉李剑芒吧,别找软柿子捏);即以公域可以观察的事实为支撑点,运用伪逻辑推演私域行为。公域可以观察的事实就是刘菊花的硕士论文。刘菊花作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共159个自然段,已经被证明,其中148个自然段是抄袭他人,抄袭率高达90%以上。 逻辑推演;一个根本不会写论文的人,她上过大学吗?这按照方舟子的疑点定义,是一个强大的疑问。而刘菊花针对这个强大疑问没有像方舟子说的那样“与质疑者公开对质逐条解释各个疑点”,而是公开声明拒绝展示大学毕业证。“扑通”!刘菊花掉入她丈夫挖的大坑里。刘菊花根本没有上过大学,否则没有理由不出示毕业证;这个结论在人们脑子中形成。 逻辑继续推演;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她是通过什么力量如此迅速地步步登高而进入新华社的核心部门的呢?突然网上爆出隐私;刘菊花初中毕业就来到北京给一个高官家当保姆!这种天上掉下来的爆隐私,如果是针对一个人品端正的人,除非有强大的证据(当然,那些网上传播的照片确实让方舟子头疼),人们一般只是笑笑,没人会相信。 可方舟子不是一个人品端正的人;他在打击罗永浩时,通过转发匿名者帖子散布没有证实的言论;罗永浩父亲是打砸抢份子。“扑通”!刘菊花掉入她丈夫挖的另一个大坑;刘菊花是通过当性保姆坐直升机,越过高中,大学,直接上的研究生,所以她根本不会写论文,只会抄袭!这个大坑方家夫妇努力想往外爬,可越爬越深。现在不但保姆论人人皆知,刘菊花在新华社厕所被同事夫人堵住抽耳光也被爆了出来。 深深陷入方舟子大坑的方家夫妇走投无路,突然想起了法律武器。一个叫嚣:“即使输也不会道歉”,一个公开蔑视法律的狂徒,突然要找法官来捍卫刘菊花的尊严!这出现了一个滑稽场面;方舟子这个官司是应该赢呢,还是应该输?如果输了,刘菊花的名誉彻底崩溃(即使赢了也无法保障不崩溃)。如果赢了,那么韩寒,罗永浩如法炮制,方舟子赢一个输两个,还是输了! 扑通,扑通!方舟子先生,你听到了扑通扑通的声音了吗?那不是你的音乐,那是你和刘菊花掉下去发出的扑通声。你们掉下去了,你们掉进了自己挖的大坑。玩火者自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只有俩字:你活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胡泳 | 南方周末: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

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鸣   叶飙   实习生   沈颖   谢雪   肖涵   最后更新:2012-06-21 “要理解方舟子,需要看他长期以来的对手”。好斗的性格或许天然有之,但如今“一个也不饶恕”的立场与广受道德质疑的战斗逻辑,却是在“千锤百炼”中形成。 与方舟子有关的论战渐成攻讦,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且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样分裂的互联网更令人心寒。 回头省视方舟子如何炼成、怎样参与到网络辩论方法的塑造之中,或是检讨当下互联网风格的路径之一。 45岁的方舟子可能是中国最富辨识度的公众人物。他身材高瘦,脸骨棱角分明;说话口音浓郁,听者时常颇感费力。但是如果把他说的话整理成文字,很多时候会发现他的表达比一般人要严谨明晰得多。 这个最富辨识度的人同时又是最难以被定义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引发立场截然对立的反应。2012年1月11日中午,方舟子出现在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辩论节目里,主题就蕴含着非此即彼的态度:“是否支持方舟子的打假”。 辩论现场的气氛一开始就剑拔弩张,当话题转入“转基因”时,混乱达到了最高点,大批来自“乌有之乡”网站的观众高举反对牌,挥舞着手臂,大骂:“汉奸!卖国贼!骗子!”还有人将手中的牌子砸向场内。方舟子也怒不可遏,猛拍桌子,呵斥这帮台下的观众“滚出去”。 几名脾气火爆的观众跃跃欲试,打算冲上主席台。方舟子的朋友司马南大喝一声“我可是练家子”,总算镇住了场面。司马南是“乌有之乡”这个政论网站的明星,但是在“科学”问题上却坚定地站在方舟子一边。 台上台下壁垒森严的这一幕是方舟子处境的生动写照。在互联网上,“挺方”和“倒方”的攻防战像时钟转动的指针一样全天候行进,即使全世界的时钟都停掉,对垒大概也不会停止。 方舟子不分时间、地点和范围地招来对手,对手们除了在反对方舟子这一点上可以达成一致,自己随时也会吵起来,有时候他们是朋友的敌人、敌人的朋友,有时候也可能是朋友的朋友甚至敌人的敌人。 方舟子的好斗很容易让人们想起他一心效仿的鲁迅。林语堂评价鲁迅的一段话如今可以拿来描述常年居住在网络上的那个方舟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 一个人如何能在一部分人中受到狂热追捧,同时在另一部分人中臭名昭著?他是支持者眼中的正义守护者,还是反对者眼中的偏执狂? 凤凰周刊执行主编黄章晋自认是方舟子的支持者和理解者,他评价说:“要理解方舟子,需要看他长期以来的对手”。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方舟子有着自学生时代开始的漫长的论战经历,在被大众知晓之前他已有过无数的对手。好斗的性格或许天然有之,但如今“一个也不饶恕”的立场与广受道德质疑的战斗逻辑和方法,却是在“千锤百炼”中形成。 “立威”——“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要批倒批臭,绝不能心慈手软” 围绕方舟子的骂战早在他还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名学生时就已经开始。1994年,网友李宏宽曾在ACT论坛发了个帖子,开篇第一句就是:“方舟子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这话放在18年后的今天看越来越像一个准确的预告。 对互联网来说,1994年遥远如同上古时期。那时候全世界的互联网还没延伸出实验室,万维网尚未普及,网友之间沟通采用的是新闻组的方式。1992年夏天,中国留学生魏亚桂创立了第一个中文新闻组,名为ACT,这个网络荒原中罕见的中文绿洲迅速吸引了大批的北美中国留学生。 ACT所构建出来的虚拟中文社区成了留学生消解孤独的最好去处,甚至最早的中文网恋也是那时从ACT开始。台湾网友王排当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念博士,他回忆起那段生活十分感慨:“至今许多人依然会认为ACT是他们年轻岁月中一段重要痕迹。” 当时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就读的方舟子亦在其中,刚开始方舟子贴出的《大明小史》系列的帖子给王排极深的印象,尤其在知道方舟子的专业是分子生物之后就更加佩服。 方舟子的博闻早在中科大的时候就得到同学的公认。生物系1985年入学的同级同学、如今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任教的邹晖回忆,当年很多同学宿舍的桌子放着水壶、脸盆,而方舟子的桌子下面随时塞满的全是书。另一位校友对方舟子印象不深,除了一口听不大懂的普通话,唯一的记忆便是有一次两人在校园里偶然碰到,方舟子怀抱着一本《史记》。 1980年代的校园里,诗人是最受尊敬的身份,方舟子曾经是中科大荒原诗歌社的社长。他在诗歌里热衷于使用“预言”、“先知”、“宣告”、“启示”之类的词汇,在一本诗集的后记里他似在剖析心迹:“我们的时代不能没有反叛的先知,来宣告一个世界的幻灭和兆示另一个世界的来临……这样的世界这样的日子是应该有启示录般的吟颂出现的……因此我只能自封为先知了。” 在另一首发表在1988年的《诗歌报》的诗里,方舟子写道:“所有的时刻一起涌来/不死的人在秘密的奇迹中诞生/你们不能不顶礼膜拜/以最初的仪式/迎接最后的先知。” 这是一个困惑于时代,又痴迷于自我世界的文学青年。一位诗友在文章里这样描述方舟子:“你离尼采最近,离植物细胞最近,离GRE最近,离黑白世界最近,但离人群最远。” 一直到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就读之后,诗歌依然是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当时该校的中国留学生中的几位诗友聚会还曾围绕顾城展开了朦胧诗的讨论,方舟子在一篇答诗友的文章里为朦胧诗申辩,少见的用到了“宽容”一词:“不要嘲笑他们。我们,当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时,也往往缺少一点宽容和理解的心。” 在ACT时代,方舟子一边继续贴一些情辞动人的文章和诗歌,但也开始显露他“离人群最远”的另一面。 在贴了一段时间的明史和诗歌之后,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和网友们的论战之中。他和网友辩论鲁迅和周作人的优劣,争论胡适和鲁迅谁更有影响力,针对留学生大量信教的情况对基督教展开了批评。 网友解滨当年已经从得克萨斯州的一所大学毕业,但却是ACT上长期的潜水员。在他的观察里,方舟子在这一阶段就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网上的“战斗”中。当时的中文输入法并不完善,输入法麻烦到一分钟只能打3个字,很多人费了吃奶的劲码了几百个字,方舟子上千字的回复却很快就贴出来了。很多人并没有那样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网络中,不得不放弃争论。 另一个细节更能看出方舟子的投入。“别人说的话会被他拷到软盘上,一旦赖账,他就拿出来示众。如果有人骂他,他回复的时候会把骂他的内容也贴上去,省得围观的群众反复跑来跑去地看发生了什么。这么做虽然没有技术难度,但是一般人不会这么较真。”解滨说,“当时很多人就说他拿网络当生命,他会十分介意别人不关心的事,然而从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很多讨论没有任何意义。” 但真正让ACT网友从吃惊变成愤怒的是方舟子“永远正确”的辩论风格。 有一次方舟子在帖子里说律诗中不可有重复,网友陈嚎当即举了个杜工部的诗作为反例。方舟子马上解释他说的是一般情况,像杜甫这样炉火纯青的大家,当然不在一般规律之内。“这成为方舟子日后诡辩的标准模式。你指出他的错误,他马上偷换概念,自圆其说。”网友sanba回忆说。 还有一次王排纠正他说李敖并不是胡适的学生,方舟子的回应方式是不断地在王排的帖子里寻找另外的错误。“更有甚者,把一些议论无中生有地塞到你的嘴巴里。” 方舟子很快成为ACT网友聚会的话题中心——“三句话不离方舟子”,人们开始在席上讲他的笑话,模仿他的方式说话:“看,我又赢了!看,我又打了一条落水狗!” 王排开始注意到这个另一面方舟子奇怪的情结:“他似乎很喜欢把人家‘斗倒’的那种征服感,不管是他真的‘胜利’,或只是别人口头讲不过他,甚至包括人家不想理他,他都一定要在字面上把对方讲到非常不堪,一无是处后才罢休。” 网友李长铎在ACT贴了一些关于太极与太阳系关系的认识,遭到方舟子一顿痛批。在说明科学道理之余,方在一篇帖子中提出主张:“我们与太极科学院的骗子们的矛盾则属于敌我矛盾,对他们要作深入的揭发和彻底的批判,要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要批倒批臭,绝不能心慈手软”。 这一幕与后来新语丝网站上和现在新浪微博上屡屡出现的情形极为相似,李长铎的帖子并不一定站得住脚,但方舟子语言的戾气也超过对事实的实质讨论。这往往成为方舟子参与的讨论的唯一方向——对事实与道理的辨析最终滑向斗争的泥潭。 阵地——新语丝的“宫廷政变” 在ACT老网友的记忆里,ACT从一开始留学生异乡谈心的客栈,变成了方舟子战群雄的擂台。方舟子在一首诗中曾经有这样的句子:“独向群狼战不停”,如果借用来形容当时的状况并不相差很远。 ACT论战最高潮的一幕是在一位名叫不光和尚的网友发了一个脏词遍布的帖子之后。方舟子发了一份法律警告向不光和尚所在学校的网管告状,要求封禁此人账号,否则就要状告校方。 如今在网上被人用来攻击方舟子的侮辱性外号其实多源于这个时期,ACT上的一帮网友如同有默契一般再也不跟方正儿八经的论辩,而是对方从身体特征到性格特点进行攻击,不光和尚满是脏话的帖子达到了攻击的最高点。 在生活中文静木讷的方舟子少有地放出了狠话:“我就是要造出一桩新闻来……反正在网上能玩的花样都玩完了,翻来覆去也不过几句话。咱也到网下玩玩,看看谁比谁狠。” 网友sanba能够理解方当时与日后的愤怒,他认为方舟子后来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的好斗与ACT上这一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自认是抱着非常崇高的目的上ACT的,结果被一帮人往最难听的地方骂,铁打的也受不了。” 无论如何,方舟子在ACT的经历练就了一身网上掐架的功夫,他将掐架和太极拳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三点法则:“第一,舍己就人,后发制人。第二,听力懂劲。第三,借力打力。” ACT的繁荣只维持了短短几年,后来Windows95系统的出现使得互联网进入火爆的BBS时代。 另一面的方舟子依然在勤勉地吐丝结网。1994年2月,他和几位网友发起的《新语丝》创刊。发刊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相信,这张网伸到汉字的发源地,让亲人们听到我们的心声的日子不会太远。我们今天所努力编织的,也许不过是未来一张恢恢天网的小小起点。”新语丝很快也成了海外非常热门的中文网站之一。 18年后回望,《新语丝》正是方舟子未来的起点。 即使是那些最激烈批评方舟子的人也会承认他异乎常人的精力。有着同样海外学习经历、现在台湾中部高校执教的王排说:“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人,他在中文网路成就非凡,包括在早期互联网发表文章、编辑电子报,换了别人就很难办到。而在国外念学位功课绝不轻松,他依然完成了博士学业。” 一位方舟子曾经的支持者,现在的反对者,在描述支持者眼中的方舟子时,引用了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一句话:“一个人应该有能力换尿布、策划侵略、杀猪、给轮船掌舵、设计建筑物、写十四行诗、平衡收支、造墙、接骨、安慰临终之人、写菜单、发布命令、合作、独立工作、解方程、分析新问题、施肥、写电脑程序、做可口的饭菜、有效地战斗、英勇地死去。” 在很多铁杆粉丝看来,方舟子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全能型的人物。他的打假战绩辉煌,学科领域从生物一直横跨到文学。方舟子的理性支持者黄章晋评价:“在互联网上,视野如此之广博,没有人能超过方舟子。” ACT时期的激烈论战中,方舟子大力维护进化论,驳斥了很多伪科学,包括当时有美国小报鼓吹“登月阴谋论”赢得很多人相信,方舟子必欲根除他人谬见。“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方舟子已经开始针对一个个特定题目去‘打’,可能就是他日后‘打假’的发轫。”王排说。 但最开始的新语丝与打假尚无关系。 竹人,本名张峥,如今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他曾经是新语丝创建团队的一员。在他的理解里,“新语丝”一直有两个,一开始的那个新语丝由方舟子、竹人、蠢侠、呆子、古平、散宜生等人共同发起,操作形式是每期轮流有责编,全面负责稿件选取,其他编辑可以供稿、提意见,但没有决断权,是相当民主的做法。 “舟子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事务性的工作,比如确定每期的责编,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新语丝》的运作不会那么顺畅。另一个有杰出贡献的是散宜生,印象中做了所有的校对,那是很重的体力活。”竹人说。 但是在最初的这个新语丝平台上,一次“事故”让方舟子和朋友们像在ACT上又一次闹翻。 1997年,一次内部业务讨论不一致,编辑部投票的结果方舟子处于少数一方。方舟子怀疑一家商业机构欲借此事吞并新语丝,投票结束两天后,在其他编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自行向纽约州政府注册登记新语丝,建社理事为他与另外两人。原来的新语丝编辑团队愤然退出,另外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刊物。 事后方舟子将此事件称为“‘集体反叛’风波”,在一篇针对离开的编辑团队的文章中,方舟子写道:“各位的所作所为,有点要推翻方舟子的反动统治的味道,才能跟宫廷阴谋扯上关系,或者曰:‘反叛’。”后来在接手后的新语丝上,方舟子把竹人的住址、电话、传真等隐私都在网上曝光。 这段往事当年曾经是小众的中文互联网圈里人人好奇的事件,但如今在量产着各类爆炸信息的汪洋之中,它早已经是一桩陈年往事,连一颗水滴也算不上。时隔15年之后,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上了竹人,他在邮件中对往事已经谈兴不高,他的提议是:“回头看不如往前看,我们年纪已经大了,火气早就已经消了。” 离开的编辑团队后来成立了新的刊物《国风》,而新语丝的氛围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知名网友北京厨子还记得有一次“拍砖”事件,当时来自中国大陆四通论坛的几个网友,闲极无聊,一定要去给方舟子网上“拍砖”。“在我们那个时代,拍是表达亲切感情的一种方式。多少网友就是拍砖中拍成了莫逆之交。” 但一众“老流氓”失望而归。方舟子的应对是迅速地封掉几个网友的IP,义正词严地批评了以某某、某某、某某为首的流氓无赖集团,一干人等只能四散逃离。 “我们互称流氓的时候是开玩笑,而方舟子是认真的。” 网络撕裂者——“少侠下山,劲风扑面” 时间走向2000年,借助商业化浪潮,互联网已经从孤岛越来越成长为一个社会。 就在这一年,方舟子初试打假,在国内崭露头角。他联络了生物学者和国内媒体,揭露了“基因皇后”陈晓宁的骗局,首战告捷。几个月后,他又把矛头对准“珍奥核酸”,当时的《南方周末》在头版进行了长篇调查报道。两次轰动全国的学术打假开始令他成为众多知识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江晓原在方舟子第二年出版的书的序言热情洋溢地称赞方舟子:“就像武侠小说中经典的一幕:远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侠’,艺成下山,突然崛起,敢作敢当,不管不顾,连续向各路成名高手挑战,几处场子,被他踢翻;几个好局,被他搅散。而且内力深长,刀法明快,几番大战,都不落下风,一两年间,名动江湖。设局高手,人人自危,都道‘方舟子来也’。”在ACT上练就的火眼金睛和铁齿铜牙一般人很难招架。 在这张四通八达、枝蔓延展的网上,执著地以网为生的并不只是方舟子一人。中文互联网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朱海军。这是一个完全生活在互联网上的人。他几乎不眠不休地泡网,如果他饿到完全受不了,他也会先发帖倾诉完饥饿感才下楼吃饭。他孜孜不倦地在网络上宣扬一些荒谬且惊人的言论,比如他宣称人类直立行走的驱动力来源于面对面性交,这一论断后来被戏称为“朱海力”。 毫无意外地,方舟子跟朱海军展开了论战。 很长一段时间里,方舟子的对手有的来头甚大,有的只是像朱海军这类孜孜不倦的吹牛者。他们通常既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素养,也没有严谨的姿态。常人也会去拍砖朱海军,但大部分时间是一笑而过,而方舟子却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驳得他体无完肤。 然而当这位论敌猝死在电脑前面,消息传来,方舟子的第一个举动是发表了一份声明,他怀疑“死亡”事件纯属伪造,然后他说:“朱海军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反省、改正的机会……” 在方舟子的“掐架”生涯中,有过无数次不讲情面的时刻,每一次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尖锐的撕裂声,但这个声明在当时无疑是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个。一位名叫“铁皮鼓”的资深网友写了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里面表达了一类观点:“一个人的死,其实只是极私人的事情……人活着的时候怎么都行,跃马横枪,本来就是人生一大乐事,你骂他无知也罢,说他以穷骄人也好,他还有回击的可能。而一个人死了,情形却应该有所不同。” 但是另一方面,方舟子对伪科学表现出来的决绝得到更多坚定的支持者。“中国大家都和和气气的,这样就没有动力了。最后大家都没有是非观了。”他以前生物系的同学,后来也到了美国的邹辉说。 2002年,方舟子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做演讲,演讲正式开始之前,方舟子对台下的学生们说,“因为我们都是受过理工科训练的人,有更多共同的话语,不会像那些文史哲专业的人因为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而难以沟通。” 许多人对方舟子深刻的印象就在这一时期建立。老网虫北京厨子在去美国工作转了一圈之后,发现方舟子居然还在网上,而且打假还打出了成就,“从这个时候起,我对方舟子的看法,从原来的不屌,慢慢地有了一些尊敬。毕竟都是过来人,知道坚守,是个多么辛苦的差事。” 当时的新语丝网站每天都蹲着大批记者,客观上媒体和方舟子之间形成了一种攻守同盟。没有人意识到其中隐藏着的巨大风险,当方舟子打某人的“假”,在很多媒体那里就预设了这位美国归来的铁面无私的博士就是对的。 中科院的那次讲座之后,黄章晋写了一篇热情的文章,题为《一个纯净的斗士》,文中对方舟子进行了褒扬:“中国的进步不可能建立在一系列明显的变化上,它靠的是方舟子这样毫无顾忌的批评者的努力,从一点一滴的影响开始促其缓慢地发生变化。中国学术界的腐败,靠内部产生强烈的批判声音是不可能的,方舟子的专业和其在海外的独特身份,天然具备了这个最需要英雄的时候成为英雄的资格。” 但是就像朱海军之死带来的撕裂,在方舟子归国打假高歌猛进之际,来自朋友的指控也越来越多,新语丝式的分裂一次又一次出现。陆续与方舟子绝裂的包括当初热情地把他介绍到国内科普圈的江晓原等人。 方舟子与国内很多媒体闹翻也在这段时间。王洪波曾经是《中华读书报》“科技视野”栏目的编辑,是方舟子热情的支持者,最多的时候一期里面四个版有三个版在刊登方舟子的文章。 后来方舟子批评钱理群新语文读本引起了一系列攻辩。在正反辩论文章登载几番之后,方舟子停止了与这个栏目的合作,理由很简单:他的一篇脱离事实辩论却措词激烈攻击性高涨的文章被拒绝发表。 方式论战——“智障”、“无耻”、“造谣”和“欺诈” 2009年,南方周末记者曾经与方舟子有过一次邮件往来。 当时正值“反坝派”和“挺坝派”人士之间一场名誉权官司正在进行之时。其中“挺坝派”的水利专家在网上对另外一方进行了猛烈的人身攻击,用语火爆直接,比如前者称后者是:“数理化打死也学不会,靠死记硬背考上文科大学的‘残废’。” 此前的2005年怒江建坝之争几乎又是公共领域的一个撕裂事件。当时方舟子认为太多的伪环保分子和媒体主导了公共舆论,大批记者被他贴上“造谣”和“欺诈”的标签放到新语丝网站上示众。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方舟子与众多此前有过亲密合作的媒体决裂,无论是报道有事实问题,还是与他的意见相左,都极有可能被贴上“造谣”类标签。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干脆建立了“不良媒体”名单,这份名单越来越长,读者可以在名单中找到众多的著名媒体与媒体人。 2009年的那次邮件采访中,方舟子对挺坝派的文风进行了辩护,他认为“智障”、“无知无耻”、“脑子不好使”、“活宝”这类用语在网络上极为常见,“经常阅读网文的人不应该会对此觉得惊讶”。方舟子的回信让人想起他早年在ACT上遭受的谩骂。 方舟子的支持者通常都会持同样的观点。比如黄章晋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道德批判是种万能而可疑的武器。不能否认道德批判在今天的社会批判上仍有其积极意义,但把它用在对科学和经济学的批判上,逻辑上就变得荒谬而可笑……之所以对方舟子的批判更多地集中在其道德、性格上,因为从纯粹的技术手段上要完成对方舟子的批驳是令人绝望的。” 很多时候,黄章晋的这种论断是有说服力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轻易地偏信了打假案例中打假的那一方,而没有在技术上进行深究。 2006年发生在四川大学的魏于全事件,就曾经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而传媒圈中报道此事的大部分人基于方舟子以往的打假信誉站在了质疑的一边。 这个案例至今被视为方舟子打假的成功案例悬挂在新语丝网站上,然而它引发的质疑是广泛的。美国的《自然》杂志以《示众》(Named and Shamed)为标题来叙述方舟子的这次打假,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中国科学有着被一把双刃剑切割的危险:一方面是猖獗的科学不端行为,另一方面是基于虚假指控的迫害。”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华裔科学家傅新元牵头的120位华人科学家一同替魏于全联署喊冤。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一篇给方舟子提建议的文章中同样提出:“对于四川大学的魏于全,可能有人有微词。但他的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论文,是否有问题,就是很严肃的事情。” 上个月,撰写《示众》的记者David Cyranoski在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邮件中说:“如果这个事件被处理得好,它可能就只是一场学术争论。但现实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中国缺乏有效的调查手段;举报者宁愿在网上发起指控也不通过官方渠道;魏于全不愿公开数据;大学对此事的无所谓态度,这都导致现在这个结果的出现。” 他说:“结局是不可能在学术范畴内解决这个问题。无法公开讨论就会存在一种威胁,人们会把指控学术不端作为打击竞争者的手段,就像197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那样。” David Cyranoski曾经找过饶毅,饶毅专门请了研究免疫的专家全文通读论文,而专家说从论文本身不能发现造假。“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匿名批他就不妥。有其他比较确凿证据的事情才可以。”饶毅在文章中说。 在新语丝网站上至今依然可以找到关于这起打假事件的材料,方舟子翻译了《自然》杂志的文章,但标题变成了《中国流行指控学术造假,有人担心文革式迫害》。 原文中有这么两句话:“网站上学术造假的指控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批斗政敌的大字报。”“在所有这三起案例中,一个有众多读者的中文网站新语丝对加强公众舆论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网站在揭露中国科学造假方面享有声誉。” 但是在方舟子转载到新语丝的版本中,前一句消失了。 David Cyranoski认为“很难指责事件中的任何一个人”,困难在于并无合理的公共制度解决问题。 如果说在这一起事件中,方舟子的越界并不明显的话,那么在“孙海峰事件”中,“离人群最远”的另一个方舟子则完全放纵了自己和粉丝们的攻击。 2011年4月,孙海峰发微博称“我下载几篇相关论文验证过,(方舟子之妻刘菊花论文)确有大量抄袭”。随后方舟子开始在网络上征集孙海峰的论文,宣布要打他的假,5月,方舟子宣布: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孙海峰2007年发表的论文《略论传统美学中的“自然”观念》与某学院方波、季红丽老师2004年发表的《由“自然”之道和“虚静”说看〈文心雕龙〉中的道家存在》论文大量雷同。 事实却是方波、季红丽参考网络资料时没有注明,事后当事人在与孙海峰的电话中已经表示了歉意。 类似这样的事件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公众基于信任把打假的公共权力让渡给方舟子,方舟子怎么能够用它去“镇压”反对者?他怎么可以先宣布要打某个人的假,然后再去找材料?他又怎么能像十几年前在ACT上掐架那样对可能出错的事实视而不见? 封闭与分裂——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互联网更令人心寒 方玄昌在2004年报道揭露王振国时与方舟子结识,后来两人还共同经历了肖传国的袭击。作为一个资深的科学报道编辑,他认为方舟子在十几年间参与调查而揭露的案例,尚无明显的错案。 相反,他对方舟子面临的很多指责感到不解:“方舟子健康的性格,显然与其在美国的求学经历、接受科学训练的过程有关。可惜,在中国这片极不健康的土壤、一个病态社会中,一个具有真正健康性格及心智的人,反而会被一些人看成是病人。方舟子如同一个身处精神病院的健康人。” 按照方舟子身边朋友的说法,生活中方舟子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方玄昌说:“他生活简朴,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写作和看书上,平时花费很少,他也极不看重钱财。在我们受袭击之后,有一个南方来的支持者要捐助给他个人一百万,他当场拒绝。”另一位在场的见证者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了这样的细节。 但是,很明显的,人们如果希望“打假”的讨论有意义,应该把它视为一个公共功能的话题,而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评判。不论方舟子的攻击者还是支持者都经常把二者混同。 罗永浩曾经是方忠实的支持者,几年前他还曾在报纸上公开支持过方舟子,两人惺惺相惜,一个称对方是“科学斗士”,另一个则恭维对方是“维权斗士”。但是在2012年的对掐中,罗永浩提出了一项严厉的指控:“由这样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负责打假,实际上是极为危险的。人们却以‘中国需要方舟子’为由来原谅他。” 在曾经的粉丝北京厨子看来,方舟子好斗的性格已经把公众让渡的打假权力引向歧途,他有一个过于严厉的指控:“他亲自葬送了这份迄今为止只有他一个人从事的行业。这个世界上,不可以被收买的人少了一个,多了一个随时可能出手的无赖。这真是一个悲剧性的笑话。” 在深圳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一位姓孙的网友,他在新浪微博上的名字叫“批判性思维启蒙”,他曾经给方舟子的基金捐过款,很长时间里他都是方舟子的铁杆支持者,但是如今方舟子在微博上展现的打假方式令他心生反感。 “如果打的假都是错的,人家并不会相信他的判断,如果有的对有的错,结果恰恰更加可怕。”孙先生说。 “可是很多人会有跟我一样的困惑: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些偏执的事不一样是很有价值吗?”南方周末记者问。 “我们现在讨论的恰恰首先是他是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故意构陷侮辱抹黑他人、煽动仇恨的人,不配打假的自我标榜。” 黄章晋是罗永浩和方舟子共同的朋友,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永浩砸冰箱和方舟子打假,都是因为公共机构失效,人们投诉无门,只能自己挽起袖子来干。不同的仅仅是你有可能从理论到实践说服罗永浩,而在方舟子那里,如果你想维持朋友关系,最好是闭嘴。 基甸是ACT时代的老网友,跟方舟子在宗教问题上有过争论。2010年他在新浪开了微博,看见方舟子打假唐骏、禹晋永、李一,经常说一些赞赏的话。后来方舟子在微博上发了一些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帖子,基甸又一次表示了反对,再后来他想留评论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拉黑了。 “苦笑之余,我也试图理解他——想在他的地盘上留评论的人太多了,可以想象有很多可能是谩骂攻击、胡搅蛮缠的,他一定不胜其烦。我虽然不骂人、不纠缠,但理解他不愿意对话的心理。” “他经历过的攻击不是你我可以想像的,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也是一种心理保护。”黄章晋说。 南方周末记者试图通过方舟子的朋友表达采访的意愿,方舟子的回应是:他们怎么写我已经无所谓了。发稿前南方周末记者又通过邮件、微博联系他,最终没有任何回应。 “如果你聊的人足够多,你会看到对方舟子持两种对立看法的人都有,到最后,对立的两面很可能是贴合的。”作家李海鹏有一次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也曾在微博上评论方舟子:“遇事该骂还骂他,不过等他死了,我要去他的葬礼送束花,表示敬意。” 5月份的一天,南方周末记者在深圳大学采访孙海峰。当他讨论起和方舟子一年来的缠斗,就像是在讨论某一种不幸罹患的疾病。 在微博上,孙海峰决定用方舟子的方法对方舟子发起反击。他给方舟子取了外号,经常在语言上羞辱对方,最近几天又在展示如何通过控制来歪曲信息。 “为什么有话不能好好说呢?”那次南方周末记者问他。 “扫厕所难免一身臭。”孙海峰答。 1990年的时候,美国律师戈德温对公共讨论中盛行的给对手扣“纳粹”帽子厌烦透顶,他提出了一项法则:当一场对立的公共讨论不断延展时,参与者一定会把对方与纳粹主义或希特勒类比。 他觉得纳粹类的戾气已经形成了公共讨论文化的某种基因,他希望讨论的参与者能用力地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愚蠢而具侮辱性的弥因(meme)的带菌传递者。 互联网学者胡泳自年初“方韩之争”起就持续地关注网络上的辩论,他在一篇文章中向读者们介绍了“戈德温法则”,并类比地提出了在中国的“文革法则”。 如今论坛上、微博上“挺方”和“反方”的攻讦已经触目惊心,从言语上的羞辱,“文革”手法的互相指摘,已经逐渐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约架和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互联网更令人心寒。 一位拒绝接受正式采访的人士开玩笑地说:“现在你想打听人们对方舟子的看法,比在宴会上打听纽约人的政治立场还要难。在立场已经站好的人群里,这样的讨论通常不是弥合,而是分裂。”

阅读更多

郭松民:“关于民间左派的沉思”(左派痛定思痛)

凡是没有掌握政权的左派,都是民间左派。 一、民间左派要接受兔子的教训。借助体制内健康力量实现社会主义复兴,是很多民间左派的梦想。但由于力量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存在,民间左派的所谓“利用”往往是“被利用”的同义词。 森林里,兔子喜欢和熊做朋友。有一次,熊邀请兔子一起如厕,便后熊问兔子“怕脏吗?”兔子回答“不怕!”于是熊抓起兔子擦了擦屁股就走了。 民间左派要接受兔子的教训,不要以为靠自己的力量真的可以和熊做朋友。尤其是在已经被熊擦了一次屁股之后,又接到熊一起如厕的邀请的时候——民间左派,长点心吧! 二、民间左派与“红二代”。“红二代”曾经被民间左派寄予厚望,他们父辈的英名曾经使他们看起来俨然是一股可以挽狂澜于既倒的政治力量。但315事变后“红二代”的表现,却让人看透了他们的黔驴本色,他们并不比曹爽之流更出色,不脱八旗子弟的窠臼。 现在看来,当初对“红二代”寄予厚望本身就是一个误区。“红二代”是改开搞最大的受益者,非富即贵,他们有太多的既得利益难以割舍。他们本是贵族,如何能够指望贵族起来革命? 三、民间左派与民主。民间左派是鱼,民主是水。民间左派不能拒斥民主,就像鱼不能拒斥水一样。鱼拒斥水,这不是很奇怪吗?争取合法地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这应该是民间左派的一种本能。 四、民间左派的心态。在野的身份,在朝的心态,这一矛盾的现象,在一些民间左派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左派太替当权者着想了,把他们的种种为难、种种不易都想到了,结果弄得自己前跋后疐,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五、警惕焦大的悲剧。焦大孤忠耿耿,为什么还是会被塞了一嘴马粪?原因就在于现在已经不是“太爷”的时代了,少东家们自己要及时行乐,并不在意贾府的败落。焦大的感情反对他的理性,使他无法认清“换了人间”的现实。 笔者高中毕业就参了军,在军校就入了党。对共和国、人民军队、共产党的感情,自信不比很多人浅。我承认,焦大的心态,我也有。因此我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犯焦大那样的糊涂; 六、如何甄别党内的健康力量?有朋友总喜欢向我强调,党内存在健康力量,这我承认。8000万党员,怎么可能全是腐败分子,全是西化派?但如何甄别他们,则主要要看他们对民间左派的态度。毛主席说: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与工农民众相结合。我借用这句话:体制内的任何力量是不是健康,就看他是不是愿意支持、保护民间的社会主义力量。 有人说,封闭左派网站是对左派的一种保护,这真是笑话——镇压就是保护?保护性镇压?新名词,神逻辑啊! 七、民间左派要继续争夺文化领导权。现在看来,2007年以前,民间左派之所以显得生机勃勃,和她当时主要致力于争夺文化领导权有关。在目前“合法”、“非法”的进行政治活动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参与争夺政治领导权,就必然会走上单纯争取、依赖体制支持的道路(右派在这一点上如出一辙,左右争相取宠于权力,都想借助权力之手绞杀对方,这很有趣),就难免被体制内的权力集团所利用,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或牺牲品。 民间左派,应该继续以主要精力进行争夺文化领导权的斗争,要远离上层的政治斗争。 八、不做“白衣秀士王伦”式的人物。客观来说,民间左派的各个山头恰似一座座水泊梁山。民间左派内部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我反对动不动就指某某人是“穿西装的宋江”、“带路党”等,这是人身攻击,不利于左派的团结。“不怀疑对方动机”应该是左派内部争论的底线。 但据我这些年来的观察,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山头上“白衣秀士王伦”式的人物却不在少数,动不动就要将人革出教门,不能容人,不能容忍不同意见,这是一个大问题。吴稚晖形容孙科,一触即跳,老虎屁股摸不得,“王伦”通常也如此,这样不好。越是不让人摸,别人越是要摸。 “王伦”不是不革命,但他的宗派主义、关门主义,对革命危害很大,伤了朋友,帮助了右派。 九、民间左派不要被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所绑架。前苏联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斯大林实际上把社会主义变成了苏联/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工具,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毛泽东后来被精英否定,一定程度上却是因为他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目标被他放到了第二位。所以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 今天,民间左派要回归社会主义,对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支持,应该建立在不损害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间左派这些年来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色彩太浓了,结果不得不经常为当局很多不得人心的政策辩护,如一位学者所言,已经有点类似前些年的主流经济学家了。 坚持社会主义本色才能被称为左派,否则就不是左派。 十、民间左派要反思。反思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出了这么大的事,政治局面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路线、方针、政策有没有问题?策略有没有问题?不反思能行吗?毛主席说,我们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民间左派不反思,以后会没有饭吃。 总的来看,目前的形势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经济右转,文化左转,政治上左右摇摆。精英集团非常聪明:经济右转以牟取实利,文化左转以安抚左派,政治上左右摇摆以维稳。民间左派尤其要防止被所谓“文化左转”所迷惑,围着一些“左转”的蛛丝马迹研究来研究去,激动不已,结果被人卖了还在替人数钱,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怎么掉的,这怎么能行呢? 还是毛主席的两句话: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笔者以此来和所有的左派/社会主义者共勉! 相关日志 2012/05/28 — 陈子明:中共高层的不谐之音 2012/04/30 — 共识网:奔向重庆的学者们 2012/04/07 — 左派网站被查封缘起苏伟《困惑》一文? 2012/04/07 — BBC:中国左翼网站“乌有之乡”遭封杀 2012/04/06 — 乌有之乡被勒令关闭 2012/04/06 — 一群普通共产党员的困惑 2012/04/03 — 乌有之乡:王立军事件 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 2012/04/01 — 时代周报:“乌有之乡”分崩 2012/04/01 — 杨帆:乌有之乡是如何走向极左的?—-杨帆答《时代周报》记者徐伟问 2012/03/28 — 《求是》资深媒体人士解密:司马南、孔庆东等为何力挺薄熙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