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媒体

法广 | 国际纵横: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南海争端的解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蒙特哥湾开放签署。12年后,即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随后在1994年7月28日通过了《关于执行〈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该《协定》于1996年7月28日开始生效。这一《协定》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将作为一个单一文书解释和执行。1967年11月1日,马耳他大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并呼吁建立“一个关于明确界定的国家管辖权范围外的海底和洋底的有效的国际机制 ”。因此在1973年召集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9年的谈判后,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对所有海洋区域、对海洋的利用以及海洋资源做出规定。除其他外,《公约》含有与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以及公海有关的条款。《公约》还对保护和维护海洋环境、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技术的开发和转让做出了规定。《公约》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涉及国家管辖权限范围外的海底和洋底及其底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公约》用“区域”来指这些领域。《公约》宣布“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公约》所建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管理“区域”资源。 《公约》第十五部分为解决在《公约》的解释或适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争端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体系。《公约》要求各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以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有关《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任何争端。然而,如果争端各方未能以他们自己选择的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那么他们必须诉诸于必然会做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强制性争端解决程序,但《公约》含有的限制和例外规定除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机制规定了解决争端的四种可供选择的办法: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一个按照《公约》附件七组建的仲裁庭,以及一个按照《公约》附件八组建的特别仲裁庭。 缔约国可自由选择这些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公约》第287条做出书面声明并交给联合国秘书长保存(缔约国根据第二八七条做出的声明)。如果争端各方没有接受相同的解决程序,那么只能按照附件七将争端提交仲裁,除非争端各方另有约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12月在牙买加开放签字时中国是签字的国家之一。按照该“公约”规定,公约应在6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后一年生效。从太平洋岛国斐济第一个批准该“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交付批准书止,已有60个国家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就意味着该“公约”到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目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155个缔约国。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了该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 作为全球海洋大国,美国虽然参与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起草与谈判,但却一直拒绝批准该公约。美国当时主要是担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国际海底的开发条款对美国不利。最近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正在推动国会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军事官员认为,这项迟迟未获美国批准的条约对于美国海军维持其在中国附近海域举行演习的权利以及加强美国在北极和其它地区的权益主张有重要意义。帕内塔将施压美国参议院通过《海洋法公约》,强调通过此法案的重要性。同时,白宫官员也称,美国很有可能在今年通过《海洋法公约》。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也计划举行关于《海洋法公约》的听证会。外交委员会发言人赛斯表示,“保守派议员”以及共和党国家安全专家均支持这项公约。前任共和党参议员沃纳则一直致力于美国会批准《海洋法公约》,他表示,如果批准此项公约,美国就能够在谈判桌上对中国的言论进行反击。“如果美国不是公约的参与者,我们除了炮舰外交之外间毫无办法。” 美国务卿希拉里去年再度向东南亚国家保证,美国大力支持通过多边努力来解决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同时批评了中国的单边高压策略,这种做法赢得了许多尊重。但是,美国诸如此类的坚定立场最终因为美国未能批准海洋法公约而受到损害。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前国防部副部长哈姆雷和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艾伦日前撰文称,当前美国批准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性超过以往。批准该公约能赋予美国海军在公海以及外国专属经济区和外国领海行动的额外灵活性,这在亚太和南中国海尤其重要。 虽然,美国前布什政府以及现在的奥巴马政府对批准的态度是正面的。但是美国政界与学界仍有甚多反对声浪。美国共和党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反对急于批准该条约。该智库认为,该公约无法扭转现行的南海纠葛,而且,该公约还不利于美国在特别经济区开展军事活动,这关系到美国的最关键利益,加入和履行该公约对美国来说就很有可能是冒险。若干美国经济学界意见倾向认为,此公约将海洋资源视为人类“共同财富”,实即“公共财产”的同义语。这种财产观念严重违背自由经济政策。而且他们认为,公共财产”并没有真正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其次,由于美国与加拿大等国仍有水域 争端,有些美国政界人士认为,公约将损及美国主权。 同时,美国法界的通行观念从来认为国际法不应约束美国国会与政府。特别是像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会员及本体并非依照严格民主方式产生。墨守其相关规定仅是使得若干国家渔利,却损及美国主权。美国也因此也没有参加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公约。 菲律宾曾表示要将把黄岩岛问题提交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设立的国际海洋法法庭。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称,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不存在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问题。刘为民说:”近来菲方一些高层人士不断发表谈话,误导舆论,声称菲对黄岩岛拥有主权,这是不顾历史事实、违背法理的。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菲方对黄岩岛的权利要求没有任何依据,中方完全不能接受”。刘为民表示,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最早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他表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其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中国农业部宣布,5月16日起,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部分海域,进入为期两个半月的休渔期,将严厉打击偷捕和侵渔等行为。菲律宾则针锋相对,宣布它不承认中国发布的禁渔令。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拒斥了北京的这项指令,并说这是对菲律宾领土的“侵犯”。他说:“菲律宾不认可这一禁渔令,因为这是对菲专属经济区的侵犯。菲律宾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其专属经济区行使其合法和专属的权利。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现场快讯:陈光诚抵纽约 迎候者扑空

陈光诚一家搭乘的UA88航班据信在美国东部时间晚6点15分左右抵达纽约市附近的新泽西州纽瓦克机场,但陈光诚夫妇和两个孩子迟迟没有出现,显然他们已经从另外的出口被接走。 在国际航班旅客出口等待陈光诚的有大批媒体记者。很多支持者也聚集在出口,包括国会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女权无疆界主席瑞洁.小约翰、前八九学运领袖柴玲和吾尔开希等等。迎候者打出横幅,上面写着“陈光诚你是我们的骄傲,纽约华人华侨欢迎你。” 媒体接到的消息说,陈光诚一行将在曼哈顿与媒体短暂见面,时间大约在7点。现在7点已过,众人正从机场匆忙赶往曼哈顿。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老党员上书促中共官员公布财产

几名中共老党员敦促党内高级干部在秋季十八大召开前公布其个人和家庭财产,以期把可能的腐败分子阻挡在十八大之外。马晓力等三位退休官员,今年二月就此事写信给中共中央,由于得不到回音,日前在互联网上公布了这封信。 这三位上书者是:曾任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副书记的马晓力, 曾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常务副局长的任小彬和曾任中央组织部处长的崔武年。 *财产公开是起码要求* 他们在信中要求十八大代表、十八大中委和候补中委候选人、十八大中纪委候选人以及在十八大上当选的官员,公布个人和家庭的财产状况。他们说,这个要求是起码的和必要的。 但是信发出三个月后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上星期,这些受过中共党内纪律严格训练的老党员,不得不诉诸当今最便捷的信息平台–网络,将此信公开,期盼广大党员和群众助一臂之力,推动实现这个建议。 上网时,他们在信后加了五条附记,希望十八大产生的新的中央对党内高官的腐败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 他们说,“王立军事件”升级为“薄熙来事件”,再演化成“薄熙来和薄谷开来事件”,尤其刺激了广大普通党员。“我们这个党的高层居然连这种远超于‘天方夜谭’的恶案都能出,那这个党都成什么样子了!” *要把住十八大入门门槛* 上书者表示,彻底铲除腐败,从中共领导机构开始扼杀腐败,已经成了时不我待的当务之举!他们要求中央“死死把住十八大的入门门槛”。 他们建议,对于十八大的新进人选,连自己和家庭财产都不敢公布的,坚决不要提名。他们说,如果连这个“关”都把不了的话,那还真不如回家卖红薯去吧! 推动高官公布财产的呼声早已有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上书者不仅来自中共党内,而且为首者马晓力还属于所谓“太子党”。马晓力的父亲是原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 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认为,这封信很有代表性。他说:“它代表了中共红二代中间希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这部分人。从他们提出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也是个最低要求。要求公布财产嘛!” *公布财产条件不具备?* 可是这个最低要求遭到拒绝。有中共官员称,公布财产的条件尚不具备,至少要等到10年之后。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区已经在官员不公布财产的情况下召开了党代会,产生了出席十八大的代表。 分析人士认为,薄熙来事件已经给十八大的准备工作带来麻烦,此时再公布财产只能使中共更加头疼。 章立凡说:“现在贪腐是比较普遍的。如果按他们要求的标准,可能就有很多人参加不了党代会或者是已经列入名单的人,可能就会从名单上给拿下来。这就有可能导致这个会开不成。” 但是中共面临巨大压力。最近,《北京日报》在微博上要求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公布财产,遭到网民嘲讽。事实证明,此举给中共高层帮了一个倒忙。 美国驻华使馆很快就在网上把骆家辉早已公布的财产又“晒”了出来。章立凡对此评论说:“我个人认为这也对中共官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我感到,现在民间的舆论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很强烈的要求。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要看未来(中共)核心有没有决心来打破这个。” *“红二代”是个多元群体* 北京独立学者周舵认为,这封信一方面显示体制内还有众多有良知、有理想的共产党员,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的无奈。 他说:“这20多年来,这个体制越来越僵化,缺乏这种跟社会上的不同意见沟通的渠道,就连自己本身是党员都发生了严重的沟通困难。比如,陶斯亮几次当我的面抱怨说,现在的统战部,统什么战啊!不如解散算了。统战嘛!你统的都是跟你立场观点不同的人嘛!现在你找的都是给你吹喇叭,抬轿子的。那发展他们入党不就完了吗!” 周舵说,“太子党”是个很含糊的字眼,不能把“红二代”看成一个一成不变的统一整体,他们其实是个多元群体。 “红二代”中的改革派公开表示,不能眼看父辈打下的江山葬送在贪官污吏手里。他们为此忧心忡忡,薄熙来事件的发生加剧了他们的担忧。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陈光诚的未来:中国当局敦促遵守中国法律

中国官员呼吁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陈光诚遵守中国法律,但是没有详细说明,如果陈光诚未来选择回国,中国当局是否会允许这位盲人法律活动人士回到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星期一被问到中国政府是否会允许陈光诚回国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有关人员是中国公民,和其他中国公民一样,他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洪磊对是否调查地方官员虐待陈光诚问题不置可否* 这位发言人也没有直接回答北京是否会调查陈光诚所说的受到地方官员虐待的问题。 陈光诚和他的家人上星期六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这位40岁的自学成才的法律活动人士在帮助一些人抵制计划生育官员强迫堕胎和绝育后被监禁4年。 2010年出狱后,他在山东家中受到严密监视,据报道还受到殴打。本月早些时候他到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寻求庇护时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 中国政府当时要求美方就其所称的干涉中国内政道歉,不过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星期一并未重申这项要求。他说:“中方注意到,美方表示,重视中方的关注和要求,将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陈光诚留美时间待定* 纽约大学法律系教授科恩说,陈光诚能在美国待多久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他说:“或许他将作为一位真正热衷学习的学生超过一年,另一个可能性是或许在今年底直接回中国,还有一个选择是在这待上一、两年,或是更久,主要是从事人权方面的研究。” 科恩教授协助安顿陈光诚和他的家人,纽约大学则为这位中国法律维权人士提供奖学金。 相关视频:

阅读更多

法广 | 中国/美国/陈光诚: 陈光诚抵美 中美报道反应不一

双眼失明的陈光诚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于美东时间5月19日(周六)18时在新泽西州纽沃尔克国际机场走下飞机后,受到美国国务院官员和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孔杰荣的接待,稍早些时候,纽约大学宣布,陈光诚将在该校法学院从事研究。 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助理本•罗兹称赞陈光诚得以抵美是外交努力的成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蓝也盛赞促成陈光诚获释的低调协商。 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罗西认为,“陈光诚的抵达美国对中国人权运动立下里程碑”,她还表示,“陈光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顾生计为弱势民众发声的勇气,鼓舞了全世界追求自由的人”。 陈光诚则在到达纽约后感谢美国在关键时刻给予的协助,他也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在处理他的处境时表现出的“克制与冷静”。陈光诚同时呼吁中国政府遵守承诺,他并且表示“公平正义是没有国界的”。 陈光诚终于抵达美国,让所有关心他的处境的人送了一口气。一直致力于援助陈光诚的美国对华援助会主席傅希秋表示,陈光诚安全了,他感到很兴奋,同时也为陈光诚留在中国的其他亲戚感到担心。 陈光诚抵达纽约大学后,与媒体见面。陈光诚对媒体表示,山东地方政府对他的家人的报复还在继续,他遭到逮捕的侄子至今连请律师的权利都没有,不过,陈光诚谨慎地表示,中国政府多次向他保证会对山东的违法行为继续调查,他相信中国政府的承诺是真诚的,不会骗他。 当媒体问陈光诚是否有一天会回到中国,陈光诚的回答十分肯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