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

法广 | 欧亚论坛: 意识流情爱与唯美歇斯底里 – 谈台湾舞蹈空间演绎的两台欧洲舞蹈

台北的 舞蹈空间 舞团 ( Dance Forum Taipei ) 今天晚上将在巴黎左岸十三区的 Le Dansoir – Karine Sapora 剧场表演西班牙编舞家 Marina Marscarell的 “橄榄树” Like an olive tree 和法国编舞家Myriam Herve-Gil 的 “明天的这裡会有黎明吗” Y aura-t-il pour de vrai un matin. 这将是舞团回台北前在法国的最后一场演。从二月底开始,他们已经在台北及法国的Rethel, Troyes演出了七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他们在巴黎的表现应该是这次巡演中最放松,最出彩的一场。 Marina Marscarell 的 “橄榄树” 说的是一位西班牙女人在上个世纪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童年和青少年的记忆。然而编舞家非常年轻,她所说的女人应该是一个年迈的女人。近一个世纪前的记忆是如何被发觉出来,又如何被当代舞蹈语言来描述和表达呢 ? 这是这台舞蹈很有意思的一个看点。 上星期,在法国香槟阿登 (Champagne Ardennes)地区Rethel市的Louis Jouvet 剧院看完演出后,舞蹈明星陈柏文和我谈到他的角色时说,他是女主角想象中的两个情人中的一位,在纠结和挣扎之后,最后是他和女主角厮守到老。 当战争,多角色恋爱,幻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舞者们的每一种身体的宣泄都会把观众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细微的体会和经验放大,浓缩,并且在一个时代,一种心理的背景里演绎,就好像把你的一部分的生活作为元素,放进一个你不熟悉的故事和精神境界里,让你好奇,让你激动。 舞者苏冠颍的表现相当出色。挣扎中的脆弱,爆发中的文质彬彬使他和相对彪悍多情的陈柏文的角色相得益彰,使整个演出在原创抽象中始终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动力,就像心,就像肺,就像横膈膜。这种摸不着但看得见的运动使编舞的理智活了起来。 相对于 “橄榄树” 里有姿有色的意识流情爱,法国编舞家Myriam Herve-Gil 的“明天的这裡会有黎明吗” 要晦涩很多。编舞给人的印象是她想营造一种隔绝里的狂躁的美,一种没有起伏的,极简主义的单声道情绪。但是这种极简和单纯由媒介的多重来辩证。Myriam Herve-Gil 借用了戏剧,声乐,诗歌的手段和舞蹈共同作用,来表达她的隔绝中歇斯底里的快感和和谐,诗意的,音乐的,形体的。 不过舞蹈空间的艺术家好像并不认同法国编舞追求的复合手段表达的歇斯底里的纯粹和美丽。他们的表演多多少少试图改变没有轻重缓急,在一个点上线性的抽风。台湾著名戏剧演员徐堰玲把诗句朗诵得有声有色。观众也不认同编导,说看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演出之后,Rethel 主管文化的副市长 Francoise Leopold 说,不管你懂不懂,喜欢不喜欢,你必须承认这台舞蹈的原创性是很有意思的。 无论编舞的艺术是否得到所有人的共鸣,但台湾舞蹈空间的演出确实得到了从专业人士到观众的一致赞扬。他们在技术上优势把最不可思议的编舞作品搬上了舞台,他们让自己几乎成为不可替代。法国剧院,地方政府及舞蹈界人士注意到,平珩女士担任艺术总监的舞蹈空间是台湾除了云门舞集之外仅有的一个通过政府资助以薪水的形式招募和培养优秀舞者的团体。大家认为,这也许是为什么在他们那里可以找到有充分技术实力,可以与欧美一流舞者竞争的舞蹈明星的原因。 今晚台湾 舞蹈空间 在巴黎的演出将是给巴黎人带来情绪和审美上的震荡的演出。 Le Dansoir – Karine Sapora Tel.: 01 48 07 00 17 email : dansoir@karinesaporta.com 相关话题 01/12/2011 – 欧亚论坛 神壇上的情欲,精神里的性愛 : 谈无垢舞团的灵与性 07/04/2011 – 欧亚论坛 京戏版 « 等待果陀 » 里的艺术情调与政治趣味 ( 一 ) 14/04/2011 – 欧亚论坛 京戏版 « 等待果陀 » 里的艺术情调与政治趣味 ( 二 ) 04/02/2012 – 艺文生活 听五月天在法国唱歌

阅读更多

译者 | 《卫报》 中国的改革之路

核心提示:西方认为,北京几乎不就政策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中国的改革进程将继续下去并进一步深化,但将是循序渐进的、谨慎的。 原文: China's path to reform | The Guardian 发表:2012年3月18日 作者:Martin Jacques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原编者按:西方认为,北京几乎不就政策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左)与总理温家宝。图片来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上周薄熙来被解除重庆市委书记职务,让人对今年秋天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和李克强可望取代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 薄熙来是共产党前领导人、长征元老之子,他利用职务之便几乎赤裸裸地展开角逐,试图在统治中国的、由9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委会占据一席之地。他的倒台是由其得力助手、重庆公安厅厅长王立军寻求在美国驻重庆领事馆避难一事触发的。王立军称,他的生命受到了来自薄熙来的威胁。 从那时起,薄熙来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会议结束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给出了最后一击。他当时警告说,中国正面临遭遇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的风险;重庆市委必须从”王立军事件中认真吸取教训”。几乎就在他讲完这番话之后,薄熙来就被解职了。 中国共产党内部目前气氛紧张是不足为奇的。即将举行的代表大会将决定谁将成为中国今后10年的领导人。一些基本的政策问题正面临着风险。经过了30年不同寻常的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主要大国。它现在已经不能与邓小平启动改革时的那个国家同日而语了:中国新领导人眼下正面临着一些基本改革。 首先,随着经济变得日趋发达,廉价劳动力和低附加值生产的时代即将终结:经济战略的重大调整正在进行之中。其次,中国在全球各个领域获得的利益需要其反思其全面建立在以我为主基础之上的外交政策。再则,社会不平等差距的拉大,再加上日趋加剧的腐败现象,已经助长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如果这种不满情绪得不到遏制,那就可能威胁到这个国家的稳定。最后,中国必须实施重大政治改革。 辩论和争论对北京来说并不陌生。当一个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0%左右时,随之会产生许许多多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又需要加以解决。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已经导致一种枯燥无味、向后看的辩论。西方人有这样一种看法,即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讨论和争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不经过重大辩论和冲突的情况下,中国是不可能实施其经历的那种改革的。由于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在若干领域进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这种辩论的程度一直在不断加剧。北京目前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辩论之地。 这种冲突可能会失控吗?温家宝有关文化大革命教训的一番话可能指的是薄熙来在重庆的一些做法。薄熙来被指打着镇压有组织犯罪的旗号置法律程序于不顾,刑讯逼供,将矛头直指不站在他一边的商界知名人士。 他将这种做法与令人联想起文化大革命的那种大众政治运动结合起来。中国早已远远走出了那个黑暗时代。当时的国家无法无天,专制独裁当道,更不用说许多失去生命的人。即使还算不上法治社会,但人们现在对合法程序的尊重肯定要大得多。但是,有关薄熙来一些做法的披露表明,一些老思想和老套做法仍有市场,或许还相当普遍,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会为今后严重的政治倒退奠定基础。 然而,更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是,中国不断加大的政治问责和开放进程仍将继续下去,并进一步深化。这种进程是过去30年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并不是说,中国即将实施普选和多党制。一提到政治改革,西方人不假思索地就会想到普选和多党制。对于这种前景,我们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不能忘记,这是过去30年获得巨大成就、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个政权。政治改革将是循序渐进的、谨慎的。 我们或许已经看到了其中一些特征。不同于以往的党代表大会,在竞争政治局常委的对手之间的分歧显然已经公开化了。过去几年,对媒体的种种限制已经大大放宽。除了一些最敏感问题之外,互联网已经提供了一个可赖于进行会产生震动和深刻影响的辩论的平台。 如果新领导人注意到了温家宝上周所说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可能将发生一些更具深远影响的事情。温家宝说:”我们必须继续实施经济改革和政治结构改革,尤其是领导体制的改革……没有成功的政治结构改革,我们就不可能全面实施经济结构改革,我们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就可能丧失。”对一位中国领导人来说,这番话的分量已经很重了。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茅于轼:世界潮流与中国转型

茅于轼:世界潮流与中国转型 作者:茅于轼 来源:FT中文网 来源日期:2012-3-19 本站发布时间:2012-3-19 11:17:12 阅读量:1361次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说这句话的意思首先是肯定当时存在着一个全世界的潮流,其次他认为这个潮流势不可挡,如果逆势而动,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一百年后的今天,回想孙中山的这句话,可以感到他的远见卓识。至今,还有许多人看不见这个世界潮流,不承认有普世价值,认为中国特殊。事实上这个潮流不但没有消退,它正在以更浩荡的气势席卷全球。现在有了过去一百年的历史经验,我们看问题更为清楚了。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这世界潮流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潮流呢?顺应这个潮流和逆对这个潮流表现在哪里呢?潮流的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呢?这些问题非同小可,因为这将指明全世界变化的方向,也能警告我们不要看错了路,逆潮流而动,被潮流所抛弃。   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在过去五千年中,在百分之九十多的时间里,虽然各国各地区之间有商品交换和个别的人员来往,但是并没有形成世界潮流。直到十八世纪,在欧洲逐渐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这个制度开启了一个世界潮流,它使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那以后的二百多年来,全球人口高速增长,从十亿增加到七十亿,二百年中的增量超过了过去几万年的积累;平均寿命也从26岁增加到68岁。西欧首先走上富裕之路,接着美洲和澳洲跟进,成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科技的成果通过商业化造福于人类。市场机制还能做到优化资源配置,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社会的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中国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在三十年内财富的生产增长了16倍,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中国完全改变了面貌,经济总量列居世界第二。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过的事。   人类社会找到市场经济制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个世纪初,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共产主义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大潮应该是共产主义。全世界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组建了社会主义阵营,走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道路。经过七八十年的试探,以牺牲无数人口的生命为代价,终于放弃了这条路。以如此的代价试探一条错误的道路,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实在太珍贵了。但是人类社会能不能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选择正确的道路,实在是没有把握的。当今世界上最重大问题的争论,其实就是按照什么道路发展的问题。中国应该说是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的觉悟却是最含糊不清的。   市场经济制度还对人类做出一项前所未有的贡献,即消灭了为争夺资源而发生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世界上的一切资源都可以在市场上交换。   在此以前,资源多通过战争获得。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穷国。它为了自己的发展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那里有煤,有铁,有粮食。后来又为了石油和橡胶侵占了东南亚。但现在日本虽仍然是资源穷国,却是经济强国。   有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不费一兵一卒,可以获得全世界各地的资源。中国、美国、日本等都要进口资源有限的石油,但是因为有市场分配,从来没听说这些石油进口国会因争夺石油而发生战争。当然,确有少数国家的领导人不懂得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潮流,违反潮流而动,这就非常危险,很可能导致战争。甚至一些大国的领导人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做出禁止进口或禁止出口的决定,以为是做了好事。在粮食安全方面强调自给自足,认为这样更安全,这是又一个例子。   市场经济的大潮势如破竹。最典型的例子是原社会主义阵营试探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七八十年,以失败告终,纷纷转向市场经济。其中有的更成功一些,有的不那么顺利。中国是最成功的一个。其实,在全世界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都不很容易。亚洲、拉美、非洲都有许多转型不成功的例子。中国能不能最终转型成功也还有待观察。转型成功的只是极个别的,像亚洲的“五小龙”。最近古巴下了很大的决心,准备放弃计划经济和公有制,转向市场经济和私有制。   但是,一百年前孙中山所说的潮流应该是他的理想——三民主义。为实现它,他提出宪治三阶段:军政,训政,宪政,就是讲过渡到宪政的政治准备。   孙中山依照林肯所提的“民有、民治、民享”,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民权、民生、民族的三民主义,是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当前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宪政国家;市场经济搞得半半拉拉、进退维谷的国家,都是在宪政上遇到了困难。或者更直白地说,当权者不愿意放弃特权,把政权回归人民,于是发生市场和特权的冲突。市场的原则是公平竞争、自由选择。如果有了特权,既无公平,又无自由,市场就是一个不完整的市场,市场必定会和特权发生冲突,社会动荡不安。这正是当前中国社会形态的写照。   世界大潮将收敛于民主。法治、宪政,配以市场经济制度。这个大潮虽然势不可挡,但是其进行也十分曲折。世界大潮和各国的固有文化和历史传统发生各种形式的冲突。在中国,当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实质就是五千年皇权传统和普世价值的冲突。可以预料,冲突的结果必定是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部分逐渐消退,让位于世界大潮。   在别的国家也是传统文化和世界大潮的冲突。例如有的文化歧视女性,禁止女孩上学,禁止妇女开车。这显然和世界大潮的平等自由相冲突。我们可以预期,大潮最终将冲破这些反潮流的观念,实现男女平等。   更普遍的问题是特权与人权的冲突。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国家里,传统的国家治理是靠特权者的管理。碰到好的统治者,百姓能过上平安的日子,但是更经常的是残暴的统治者,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时间都是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最近发生的文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别的国家里,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实质上都是人权和特权的冲突。特权者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为目的,压迫奋起反抗的人,形成社会动荡,甚至爆发战争。也有由于民族隔阂,民粹主义得以流行,导致民族冲突;或者宗教不同,互相看不惯,处处有摩擦,发展成为武力对抗。这些矛盾都能够在普世价值的概念下得到解决。平等,彼此尊重;自由,互不干涉;信仰不同仍能平安相处。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多元化、求同存异、丰富多彩的世界。其所以能够成为普世价值,正是因为它给出一个未来社会结构的解决方案。   与此相反的各种想法,例如排斥不同的文化,歧视和自己不同的人,干涉别人的想法,企图实施霸权,这些都不是普世价值,都不能解决当前全球性的大问题。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国家和政治家(也包括不少百姓)却不是这样想的,都想指挥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都错了。当今争夺资源的战争不会再有了,但是战争还在打着,都是想法不同,都想强加于人,造成的冲突。大陆和台湾的冲突可说是一个典型。这里没有争夺资源的问题,有的是统一和独立的对立。   尽管全世界矛盾多多,冲突不断,但是解决方案是存在的。我深信,全球一定能够走上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争,没有武器的大同世界。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