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教育

【网络民议】湖南耒阳小学事件:呼叫团团反转

我们是湖南来阳市聂洲小学的家长,今 年教育局实施了消除大班制,一个班只规 定55人,这样的做法,我们做家长肯定是 非常赞同的,但是以下教育部门的一些行 为严重伤害家长们的心,我们聂洲学校五 年级和六年级全部分流到其它学校,其中 大部分分流到师大附中,然而,开学时, 家长们交完学费后,(各学杂费,生活 费,校服费...……共计2800多元!比往日 就读原校费用高出十倍左右!真是拿私立 学校的学费去读公立学校!来阳市的九年 义务教育与国家政策有点不一样了!)去 看学生住宿,一进去,很刺鼻的气昧扑面 而来,在上看,有人在刷油漆,宿舍床铺 都没有弄好,出来时,甚至还有人呕吐不 止!家长们心都凉了一半,有家长不放 心,拿仪器测试一下,甲醇严重超标,教 室也是,甲醇超标的严重性就不用我这个
说认.小刘看二

阅读更多

观察:中国语文教材的变迁与争议

前中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指出,当前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最该改的也是语文,并称“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多是不应该学的内容。”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从中共在1949年掌权后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期间共改版了10套教材,而且改革过程争议不断。直到今天,关于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仍然是各界争论的焦点。历史发展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王本华在其论文《60年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中曾经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语文教学经历了“语文知识―思想教育―语文知识和能力―政治挂帅”几次反复,使得语文教学濒临崩溃。但“文化大革命”后,改革之初受“人文性”这一新理念的影响,语文界有些矫枉过正,出现了强化人文性、弱化甚至淡化工具性的倾向。总之,中国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早在1951年,曾任已故中共领导人秘书的中共文胆之一胡乔木就提出语文教学应该进行分科实验,即“汉语”和“文学”分开,但由于政治原因而夭折。改革开放以来,官方指导语文课本应该增添“人文关怀”,但1977年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仍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左”的痕迹。比如,在小学课本中,《华主席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华主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等有关时任中共领导人华国锋的内容突增。1978年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科技、自然、社会内容仍然排在三篇政治内涵课文之后。在1980年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中国古典诗文数量急剧增加,而有关政治宣教的内容则大幅度减少。另外,也增添了不少优秀的外国文学。有专家举例说,1982年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古文占1/3,“这在横扫牛鬼蛇神的时代是不可想像的”。“语文教材把西方现代派作品选进来了,像卡夫卡的《变形记》《墙上的斑点》。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的选择上也有变化,比如之前《诗经》大多选《硕鼠》《伐檀》等现实讽刺题材,后来描写爱情的《蒹葭》也选了进来。红楼梦过去只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后来把《香菱学诗》也添加进教材。” 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的顾振彪先生,参与了“文革”结束后所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他于去年10月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评论。近年变化但近些年,古诗词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的分量却在降低。比如广西从2012年新课改以后,高中语文必修课里古诗词的比例大大减少。今年上海市新学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把古诗词全部删掉了。针对这一现象,顾振彪对于这种语文课本“去中国化”的行为表示痛心。他说,“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保存在古代优秀诗文里,所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文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载体。比如李白、杜甫的诗歌,《桃花源记》《出师表》等散文,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经典,种下民族文化的根,吸取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能很好地增加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繁多。除了最早的官方指定教材“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外,还有“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教材”等不同版本。各版本教材中,普遍还是现代文学内容多于古代文学。北京市某中学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崔老师说,“现在教苏教版教材,现代文学内容比例还是能占到七成,另外三成一成古诗词,一成古文,一成写作”。但谈及语文课本内容是否涉及政治性问题时,他认为,“并不多,没觉得影响文学地位”。BBC中文网记者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随机点开一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发现这本语文书中,古诗词、古文一共九篇,其中包括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韩愈的《马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中国现代文学十篇,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郭沫若的《雷电颂》等;外国文学五篇,如高尔基的《海燕》等。当问及如何看待语文课程改革时,崔老师提出,应该多安排自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很薄弱,但在课本中体现不够,个人觉得应加强。”BBC中文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她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担忧。“我印象中最深的一篇语文课文就是描写中共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打破国军封锁的《飞夺泸定桥》,因为那篇课文有两段要求背诵。当时一直背不下来,被老师罚站。”她笑着说。“另外我觉得我的中文语法真的很差,从小到大就都没有语法课。但其实我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严重缺失。语法真的很重要,我现在中文写作很受影响”。2014年9月,习近平在考察北师大时曾提出,“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相应的,2015年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也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但是,社会各界仍然对如今中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设置表示担忧。对比港台在台湾,国文为高中必修学科,另设有“书法”、“文法与修辞”、“国学概要”、“应用文”等选修课程,并辅导学生写作、课外阅读等等。但是在国民党一党执政时期,台湾的国文课程也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导向。其选文大多侧重于具有“培养国民道德”、“配合国家政策”、“体认中华文化”等目的。文言文选文也多具有人伦道德教化意涵,多篇祭文与墓志铭选入教材。至于白话文选文则受当时政治局势所限制,许多现代作家作品,因为政治意识形态、题材甚或留滞中国大陆等因素,无法选为教材。有趣的是,在台湾国文教材中,文言选文比例随学年逐步增加,平均达百分之六十五。依年段选取唐宋文、唐宋明清文、先秦两汉六朝文,并按记叙、论说、抒情等文类分别选文。依1994年“国民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选文比例由国中ㄧ年级第一学期占20%,逐学期增加至国三下学期为60%。台湾现行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选取《四书》为教材,第一至第三学期教授《论语》,第四、第五学期教授《孟子》,第六学期则选读《大学》、《中庸》。授课内容主要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依归,希望借此传承传统儒家思想,陶铸学生人格。但是,针对古文在台湾语文教学体系中比例颇高的情况,来自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张婉昀向BBC中文网记者讲述了她的感受:“其实古文在台湾多数人的记忆里是僵化、刻板、没有想像力的代名词,并没有起到保留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她还认为语文教材是通过背诵和学习语文将历史丶群体记忆、归属感等深植学生身体中,而教材的内容选择和编排标准是由统治阶层决定。同样,香港的语文教材也种类繁多,各学校有权决定所开设的课程科目,香港教育署鼓励各学校参照课程发展议会制订的共同核心课程框架。使用最广泛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中国语文》,其中的课文全是“可供选用课文”,数量颇多,第1、2册有58篇,第3、4册有53篇,第5、6册有50篇,这些课文分为“记叙、描写(文)”、“抒情文”、“传记、轶闻”、“寓言、小说”、“论说文”、“诗”等几大类。教师每学年选教其中的24—28篇,按由浅入深的原则顺次编定。高中的《中国语文》与初中的语文教材衔接,编写体例也基本相同,从而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前中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作客广州《南方都市报》岭南大讲坛时提出,真正能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还是应该读和诵。应该尽快将古代诗文恢复过来,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大力改进现有的教材和课程。有关中国语文教材内容设置的问题,依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你对中国语文教材内容有什么评价或建议,欢迎使用下表发表你的观点。撰稿:季昃雯 责编:李文

阅读更多

小学家长自述:开学一月摧垮坚持6年教育观

自述 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 在被朝阳染成金色的清晨,三两成群的孩子不断地、在被警戒线隔开的小小通道里或快或慢地向小学校门走去。 在这群孩子中,一个纤细的小女孩的身影一直被我的目光锁定着。背上那个跟她身材相比显得十分巨大的书包,让她不得不用力把身体往前探才能保持平衡。 这个小小的女孩就是我6岁的女儿。 一个月前我坚定地把她送入了小学校门,用每天清晨亲手烹制的早饭、傍晚的第一个微笑作为礼物,庆祝她人生中重要的成长。 然而,随着小学生活的真正开始,我的坚定却变成一天浓似一天的疑虑。 一进校门的下马威 我用了6年力图把女儿培养成“她自己”,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让她慢慢明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 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我的这个理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几十年前,自己也曾经是一名小学生,知道学校里最大的规矩就是整齐划一,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个社会到处都在张扬个性,依此推断,现在的孩子即使不能张扬,至少也不至于被压抑。 没想到仅准备学具一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开学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给了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那个周末我们奔波在家附近的几个大超市和批发市场里,采购着老师开列的各项用品,一项项地落实。 没想到,很多孩子的用品都不合格,也包括我女儿。 那天回来,女儿着急地怪我:“为什么不给我买一双白色的舞蹈鞋?” 因为女儿一直在学舞蹈,家里有好几双规范的芭蕾舞舞蹈用鞋。怎么会不合格? 女儿说,老师交代了一定要买白色的,前面是宽宽的松紧带而不是细鞋带的。 “又不是上台表演,平时上课用,有必要这么统一吗?”几天的奔波焦躁,让舞蹈鞋成了压垮我的“那根稻草”,“就穿这个,不用非得换。”我生硬地对女儿说。 女儿没出声,我转身一看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脸上写着焦急和恐惧,小声对我说,“有小朋友已经挨批评了。” 我怎么可能让刚刚上学的女儿因为这点儿小事就受到责备,怎么能让她这么无助?! 我立刻起身带着女儿到老师推荐的商店去买了合乎要求的舞蹈鞋。 女儿的心情平复了,但是我却异常难受,我不停地问自己:是我错了吗? “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观一开学就碰了壁 我用6年学会了等待,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等”,但是这一个月,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脚步。 因为明白学龄前的孩子应该以游戏为主,所以,一直坚持没让孩子上能学更多知识的学前班,孩子的小手主要用来使用剪刀等各种工具,她手中的笔也更多是用来画画的,很少写字。 上学了,写字成了必须的一课。知道孩子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孩子写字的时候我会格外用心,我认真观察她,她每写一个字的时候都很努力,一笔一画地、很用力。虽然每一个笔道还歪歪斜斜,因为用力很猛所以页面看起来不干净。看着她这么认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顺利度过这一关。 但是,没过两天就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孩子的书写很不好,家长监督孩子把每个字写好。” 书法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刚上小学不到一周就要求孩子把字写得横平竖直、像模像样,可能吗?孩子不是神童就是得从幼儿园抓起。 看着孩子认真而痛苦的样子,我在想:我所学会的“等待”到底对不对?如果对,为什么给孩子带来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如果不对,那到底什么才是对的呢? “只有服从没有商量”的家长生活 我用了6年试图让女儿明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互相尊重。我也深知,要想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对她尊重,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就颐指气使,不能因为自己是成年人就乱用权威。 但是,经历了这一个月的学生家长生活,却让我不得不忧虑。 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的学校在出入校门方面有着极严格的管理,没有特殊的情况,家长很难看到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状况,也很难了解老师与孩子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但是我仍然充满疑虑。 从开学起,老师就与家长间创建了短信沟通的渠道。看到老师长长的信息,再看里面详尽的各种要求,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很辛苦,父母两个人管一个孩子都经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理全班40个同学。于是,我在收到信息后会回复老师信息已经收到,并由衷地表示感谢。 没想到,两天之后,老师给所有家长发了一条信息:接到老师的短信通知,不需要回复的不必回复,需要回复的会特殊说明。 接到短信突然一愣,缓过神来再读每天必到的短信,发现老师的短信虽然多以“家长好”开头,以“谢谢合作”结尾,但是通篇看下来基本都是各种命令,比如,“明天必须带……”“今天有孩子本上没有家长签字,请注意”等。 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只有“下达”没有“上传”的渠道,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商讨”只有“服从”的方式。 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尚且如此,对孩子会不同吗? 热爱集体的“小红旗”是家长买的东西换来的 还有一个困惑,我用了6年让孩子明白礼物不是做事的动因,所以,我尽量不把获得礼物作为让孩子做事的交换条件。 但是,这些天女儿已经用“小贴画”成功地换回了两块橡皮,又用几张印着图案的小纸片换回了一块棒棒糖,她还在一个小本子上积攒着另外一堆“小贴画”,据说攒够了10个就能换回更大的礼物。为了让孩子自己在班级墙上“热爱集体”一栏中插上更多的“小红旗”,我们给班里买了绿色植物、餐巾纸,送去了美化墙壁的墙贴、参与本该由学生自己参与的班徽设计…… 与现代教育观尖锐对立的教育方法在我女儿入学后都在硬生生地发生着。 再过6年,这所名牌小学能还给我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孩子吗 这些年社会舆论不是一直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吗?可是你去小学里听听课就能发现:下课会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厕所了,大家听令而出;上课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课桌上;回答问题都把手举得一样高;打开书包所有孩子的书皮都一模一样;所有的铅笔都是2H的,连笔尖都要一样的粗细;连书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种式样写在同一方位…… 如此的整齐划一,6年后,我的女儿怎么可能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 我一直坚信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们头脑里的东西强势地倒给孩子,而是唤醒他的灵魂,激发他体内巨大的创造力。 我已经用6年尽力把我身边这个孩子当成一个比我小一号的人,了解她的内心,同时也让她体会我的内心。现在我怀着满腔热情把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学校,我期望学校能比我做得更好,让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沿着她特有的生命轨迹长大、长高。 再过一个6年,我会收获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现在,我有些恐惧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林爻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32376/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小学家长自述:开学一月摧垮坚持6年教育观 发布时间:2012/10/11, 12:05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明年起闯红灯扣6分 一个小学家长的七问 1934年的素质教育 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对家长和老师们说两句 小学一年级的性教育书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小学作文让作家无语 语文教学步入危险时刻 (@fun4hi) 最近流行的,教育从业人员图 ~ (@fun4hi) 我把儿子送到美国,竟然这样被教育!每个家长都该看看,值得深思! (@fun4hi) 我们的成材教育。。。 (@fun4hi) PhotoShop CS6 Beta 官方测试版免费下载 – 全新黑色UI界面,给力的照片修复功能等! (@iplaysoft) 无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