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党

薄熙来引出倚天剑,美媒三问北京

本文作者裴敏欣,是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Claremont McKenna)学院政府学教授,文章4月15日周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原文标题:问北京的三个问题   薄熙来戏剧性的垮台很容易让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场政治道德的游戏。当中共上周正式宣布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从政治局被停职时,大多数国内国外观察家们都认为这个野心勃勃“太子党”罪有应得。中国的官方媒体称,薄熙来的垮台证明了中共体制运转良好。   不过,这种看法有个问题:薄熙来差一点就成功地登上(中国)权力的顶峰。在中国最具决策权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一个席位已经在等着薄熙来,直到2月初,薄熙来手下的警察局长王立军跑到成都美领馆试图寻求庇护。   领导层的不稳定将会给中国人自身以及全世界,造成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代价。因此,现在到了所有能与北京当局对话的人-从外交官到学者到记者,质问北京当局一些关键问题的时候了。   第一, 为什么这样一个明知有问题的人被委以如此大的权力,却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制约?   薄熙来的升迁几乎和他的垮台一样令人惊叹。在他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重庆市委书记之前,薄熙来作为辽宁省长和商务部长表现平庸。现在其家人被曝光的那些可疑的金融交易,当时也不可能逃过中共反贪机构-中纪委的注意。   最让人担忧的是,薄熙来成为重庆市委书记后,滥用权力,在所谓的“打黑”运动中,几乎不顾及法律程序,逮捕关押了成千上万的人。他打着激进的毛派旗号,炫耀与党的现行政策不同的政治思想,玩世不恭地操纵公众舆论。   然而,北京当局当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约束薄熙来。更糟糕的是,北京允许他沉浸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九个政治局常委中有六个到过重庆参拜,含蓄的对现在已声名狼藉的“重庆模式”表示支持。   现在,薄熙来下台了,这个党似乎为自己及时罢免了薄熙来而感到庆幸。但事实很简单:中共挑选国家领导人的过程存在严重缺陷。现行制度偏向那些有权力的、缺乏才能的、无所顾忌的人,而不是挑选最有能力的、正直的人。   这个党必须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在领导层换届时,党如何更好的处理在高层的权力竞争?   毫无疑问,薄熙来事件是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中共党内高层领导人之间最严重的分裂。分裂的性质不是关于意识形态,而是权力。薄熙来的政敌想让他出局,因为他们担心,一旦薄熙来进入最高层,他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安全和财产。薄熙来的支持者们为他加油,因为他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和财产。   薄熙来事件表明了,今天在中南海的权力继承政治中,仍然充满了阴谋、不可预测性和邪恶。现在的继位过程,被一小群政治寡头操纵着在秘密进行,不仅产生了不恰当的领导人,而且还破坏了党的统治。   问这个政党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互联网和微博时代,党如何更好的应付政治危机?   从二月初,当王立军试图叛逃时,当局的反应显示了其无能和自我毁灭。它滑稽的称王立军“操劳过度”需要“休假式治疗”,王的结果却是被国安收监。这个党没有迅速地罢黜薄熙来,而是让政治丑闻拖延了一个多月,助长了谣言,也加重了人们对当局权威的怀疑。   甚至当这个政党最终决定停了薄熙来在中央政治局的职位时,它仍然采用了40年前林彪叛逃苏联失败时一样的手法来传达消息。它先通知了更高级的干部,然后通知了基层,尽管薄熙来的政治垮台已成为了在中国只要有手机就知道的众所周知的常识。   这个党现在正忙着从薄熙来惨败的创伤中着急地把几近出轨的继位导回正轨,它现在没有心情来回答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只会加剧关于“一党统治”是否适用这一最基本的问题。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FT社评:薄熙来事件考验北京

从重庆市委书记、政治明星到被整肃者,薄熙来的经历可以改编成一出引人入胜的戏剧。中共原本希望十年一度的领导层更迭平稳运行,如今却被迫把不那么光鲜的内部整肃暴露给公众。党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原本似乎铁定会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九人之一的“太子党”,如今被定性为严重违纪,具体违纪原因不详。她的妻子涉嫌谋杀。 对一个喜欢展现团结、正派形象的政党而言,薄熙来事件令它非常难堪。不过,中共领导人可能会视其为一场胜利。毕竟,它让一名不通过党组织、而直接取悦于民众来寻求执政合法性的政治明星的努力白费。对一个靠纪律和永不犯错的神话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党而言,这种做法确实危险。 然而,这种高度公开化的整肃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薄熙来只是一个危险的局外人,中共领导层本可以悄悄地让他靠边站——只要不在今年秋季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中选他就行了。他们觉得有必要如此公开地罢黜薄熙来,显示中共最高层存在深刻分歧。 处理了薄熙来之后,中共的权力过渡可能重回正轨。习近平和李克强可能将分别顺利接任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的职位。但还不能完全肯定。如果深刻的意识形态和派系分歧仍未消除(事实似乎如此),从现在到10月之间可能还有更多戏剧上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薄熙来事件捅破了中共的秘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凸显出这个政党仍然十分神秘。是谁导致了薄熙来的倒台,原因又是什么?终结薄熙来政治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总理温家宝放上去的吗?温家宝这样做,是因为薄熙来通过民粹主义政策对中共构成了挑战,还是因为他的“打黑”行动僭越法律?抑或只是因为薄熙来的妻子涉嫌杀害一名英国商人?我们无法肯定地回答这些问题,而这恰恰证明,中共仍然让人说不清道不明。 鼓吹“北京共识”的人将中国领导层描绘为一群富有能力的技术官僚。他们还认为,中共正变得越来越讲规则,越来越理性。中共的权力更迭已开始定期、有序地进行。但这个观点如今越来越显得幼稚。如果我们曾有过“中共很稳定”的看法,我们应反思。中共试图用极不寻常的理由向民众解释对薄熙来的整肃,而民众现在已越来越聪明、消息也越来越灵通。中共这种做法显示出它仍然多么令人捉摸不透。几个月以来,上亿人在微博上猜测这一事件,而他们的猜测准确得惊人。 在网络时代,中共已无法继续关起门来处理内部事务。中共试图用薄熙来的倒台证明:没有人能超越法律。这个想法不错。然而,薄熙来的种种哗众取宠只不过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这样一个看法:身处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人拥有巨额财富,即便违法也可以不受追究。 在哈罗公学(Harrow)、牛津大学(Oxford)和哈佛大学(Harvard)受过教育的薄熙来之子,因开一辆红色法拉利(Ferrari)而备受争议,人们认为他过于张扬,对自己“太子党”的身份感到洋洋自得。但没人相信只有薄熙来及其家人招来了愤怒。许多中共元老(包括现任领导人)的子女都利用他们的人脉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理性地看,中共可能从事件中得到一些怎样的教训?首先,它应保证薄熙来之妻谷开来的审判过程公开、透明。不幸的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这一过程越像一种政治上的“猎巫”、刑事调查越不恰当,对中共形象的影响就越恶劣。其次,中共应明确说明薄熙来的过错。如果中共确实有理由认为,薄熙来在重庆打击犯罪和反腐行动超越了法律界限,它应解释为何当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予以制止。 最后,新的中共领导层必须解决薄熙来事件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这位前重庆市委书记的高人气是有理由的。对他提出的反腐败、反贫富差距和保护环境的政策,人们或许有很深的怀疑。但这些政策确实触动了中国人的心弦,并凸显出中国的不均衡增长存在的严重不足。 薄熙来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共的合法性,如果新的领导层希望保持合法性,他们必须毫不回避地解决上述问题。这将是他们面临的最艰巨任务。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专家:薄熙来案考验中国政治体制

原文发表于  荷兰在线   http://www.rnw.nl/chinese/article/667647   分析家们指出,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遭整肃与其妻因涉嫌谋杀被捕,震惊了中国,到底共产党领导人如何处理此案,可能会成为其政治体制的重大考验。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本周二发布消息称,一度被传将问鼎中共权力高层的薄熙来被中央停职调查,他的妻子谷开来也因涉嫌谋杀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而被调查。 薄熙来此次被停职与他被撤下重庆市委书记一职相距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举动暴露了中共内部在关键的领导人更替前夕存在的巨大分歧。 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说:“这是个戏剧性事件,中共领导班子通常不会在我们面前上演这出戏码…这不只是与贪污有关,还是领导班子的重大争斗,以决定何人领导国家。” 观察家指出,薄熙来中箭落马是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胜利,因为胡、温赞成推行经济与社会改革;但这也粉碎了共产党所培养的团结表象。 南加州大学中国政治菁英问题专家林区(Daniel Lynch)说,最终结果将取决于领导班子如何处置薄熙来和谷开来案。 林区说:“如果最后结果是…薄熙来和谷开来的确犯下滔天之罪,共产党可藉提议将其革职,来强化政治体制;也可透过可能的起诉来证明,无人能凌驾在法律之上,无论其如何大权在握。” “另一方面,如果证据看似薄弱,或许多人不相信因而认定薄、谷实因派系权斗而遭到不公平对付,则政治体制将受损。”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学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指出,薄熙来事件向中国未来的政治制度和它的组织方式提出了疑问。 “很明显,高级官员,特别是如果他们出身于太子党家庭,犯了罪免受罚的相信将不再能够接受和持续了,”他说。 他补充说,该案的谋杀元素可能也加速了事件的进程。 “英国人已经正式要求复查英国商人的案子,这促使领导层更密切地审视这个案子,”他说。 薄熙来曾一度被传将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一员。该常委会中的九位常委中有七位将在今秋十年一度的领导人换届中卸任。 然而他的雄心在他的前警察局长王立军二月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事件爆发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据报,王立军向美领馆申请庇护并提交了有关薄熙来违法行为的证据。 几周后,薄熙来被撤去重庆市委书记一职。尽管中国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但这一举动还是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有关中共现状的广泛猜测和军事军事政变的传闻。 林区说:“薄熙来罢官和遭受调查如此快速宣布的原因可能在于,在今天的大陆,已不可能将这类事件保密多月”,直到领导交班为止。 程致宇说,中国上一次的重大政治丑闻,即2006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因腐败被监禁,事态发展则非常不同。 “那是一次大震动,然而却是一个相当克制的过程。当时有一个公告-这就是所发生的-也仅此而已,” 他说。 “但是那时候没有这个有关政变的传言漩涡,谁将是下一个… 那时候还没有公众的参与。” 不管怎样,这次的公告几乎确定是结束了薄熙来的政治前途。薄熙来一直以来以他风流倜傥、开放的风范而闻名。在中国这样一个领导人在公众面前都保持刻板形象的国家,这令人耳目一新。 消息来源:法新社 编译:荷兰在线

阅读更多

算算时间,该轮到薄熙来反击了

看山 这一次倒薄,策划者的谋虑之深长,筹算之精准,都可列入权斗教科书。首先,薄熙来案看似发端于去年 11 月 15 日的海伍德之死,其实真正的发端是去年 5 月初开始立案侦查的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谷凤杰一案。谷凤杰是王立军的铁杆部下,铁岭是王的起家之地,查谷凤杰,剑指王立军的意向明显,这就触动了千里之外重庆的两根神经,最终掀起一场大地震。 对王立军来说,谷凤杰被查,意味着有人要“搞他”,他不得不抓紧自保,包括找到和抓住薄熙来的把柄,以期更紧地与薄的命运绑在一起。对薄熙来、谷开来来说,既然有人用这种办法对付王立军,就必然也会有人用同样办法对付自己,所以,必须加快清理此前“不当操作”留下的痕迹。其实,这种清理应该早就在进行,谷凤杰案促使清理必须加快,而忙乱之下,乃有与海伍德的矛盾和冲突发生;再加上负责收尾工作的王立军,此时已经心生别志,终于酿成惊天大事件。可见,从海伍德之死,到王立军被免职,再到滞留美领馆等一系列剧目,线头都牵在策划谷凤杰案的那人手中。 至薄熙来“不再兼职”,倒薄者更是动作不停。主要手法是通过“传谣”和放料,以舆论和海外大国的力量,逼迫“中央”加速对薄熙来的处理。要知道,虽然“中央”对拿下薄熙来已有初步共识,但几个人并非站在一条线上。有人坚定,有人含糊,有人明里、暗里地抵制。通过舆论提前曝光,可使“中央”陷入被动,迫其不得不加紧处理;收到爆料后,美、英等国作为事件“有关国家”的介入和催促,更使“中央”没有了退路和回旋余地。有坚决倒薄者主导决策于内,有“消息人士”爆料于外,事态自然朝着策划者设计的方向发展。 然后,薄熙来终于被宣布停职、立案调查。在公开的文告中,有关人士也堪称煞费苦心,目的是打掉薄的道德形象,彻底将其搞臭。通过“谷开来与海伍德因经济利益问题产生矛盾”一说,暗示薄家有不菲的经济利益,而非薄熙来在“两会”上所说的“没有财产”;同时暗示谷开来在从事经济利益活动,而非薄熙来所说的“在家做家务”;通过“薄谷开来”的称谓,暗示薄妻已有海外身份,薄本人就是民众最敏感、愤恨的“裸官”。这样三炮齐放,不管海伍德案最终调查结果如何,薄已声誉扫地。 由于案件牵涉到英美等国,由于十八大前党内多种势力博弈激烈,也由于薄熙来并非等闲官僚,而是太子党出身,党内底蕴深厚,所以,海伍德案完全栽赃的概率较小。倒薄者的主要功夫,还是下在对外公布时的信息取舍和语言诱导上。这种诱导,不仅仅是起暗示作用,而是为下一步预作铺垫。在接下来全国各地各层级,重点是北京、重庆的“大表态”中,表态者自然会把隐藏的推测揭示出来,将暗示变为明示,把薄熙来搞臭。 迄今为止,策划者让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个动作是:突然间,爆料的矛头指向了周永康,大量周的“丑闻”被集中放料出来,印证了笔者在《从现在开始,温家宝危险了》一文中所说的:“自从胡温力主拿下薄熙来起,就使江系有关人员在一支名为王立军的枪口下再无遮挡,只能选择退让或是中枪。”——不要小看这种爆料,事实证明,由于放料方来历不凡,即使再荒诞的消息,背后也可能有着内幕的影子。 这一回,看起来薄熙来已经在劫难逃。薄的失败,关键在于他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权位,却树起了高高的旗帜。马基雅维里有一著名观点:先知只有武装起来后才可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所以,穆罕默德成功了,耶酥失败了。这话放到当下中国就变成:没有足够的权位,改革不可能成功。所以,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薄熙来都失败了,秦始皇、雍正却获得成功;所以,朱容基观《商鞅变法》剧而落泪 …… 薄熙来的倒下,并不意味着“重庆模式”的终结。正像车裂商鞅者却用商鞅之法致秦于强大一样,“第五代”接班后,很可能继承重庆模式的许多做法。换言之,习近平或其他接班者,很可能成为薄熙来的政治传人。原因很简单,重庆模式是中共能够从当前重重危机中走出来、成功实现自救的唯一有效方式,也是中国实现和平转型的唯一可行方式。其他一切,都只能在重庆模式实施后所奠定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运行的空间。当然,习近平或其他人虽有足够权位,却不可能真正成为薄,不可能完全复制薄的做法。能够借鉴多少,取决于实际掌控权力的大小。由于权力基础和周边关系的不同,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做得薄这么彻底。同样的做法,后来者对特殊利益集团的触动将会小得多,实际效果和大众受到的实惠也要小得多,但同时反对方的反弹也会小得多。这样,在兼顾包括特殊利益集团在内的多方利益,只是有所抑制的前提下,这种做法反而有可能持续走下去。这样的做法,这样的操作者,是否就足以把中国这艘航船驶出险滩?这其中颇多不确定性,能够确定的是,如果由薄熙来掌舵,中国本来是可以走出去的。有传言说,薄一生最佩服两个人:秦始皇和毛泽东。这种传言不知真假,但秦、毛、薄三人确实有一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治天下,不能治左右——这或许也是将这种体制运用到极限后的共同点。 虽然“第五代”可能用重庆之方,但薄熙来的处境并不会因此好转,反而注定了更加不能见光。所以,从立案调查并公布“丑闻”的一刻起,薄的命运已经跌到不可能再低的最低点。虽然有关文件还将薄的问题定位于“违纪”,称其“ 对亲属和身边人员教育不力,并对有关办案人员违规处理”,似有将薄、谷切割之意,但这显然只是为安薄之心,试图阻止其铤而走险。调查还在进行,罪名还待罗织,而且这种“网开一面”,对薄熙来这种政治即生命的人毫无意义——他已经不可能更倒霉了,对手其实已经把底牌掀开了。现在,是薄熙来反击的时候了。 从王立军出事后薄熙来的表现看,他显然也是有底牌,并且已做好最坏准备的。本来大家都在棋盘上博弈,现在我被限制了不能落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一个又一个棋子地落下,那么不如干脆一把将棋盘掀了,让大家都玩不成——薄熙来未必有掀翻棋盘的能力,但他或许有把盘中几个人掀下来的本事。但关键在于,薄案的进展较快,缺口打开后,控制和涉及的人员将越来越多,薄安排的放料者,是否还能够或敢于放料,这是个疑问。薄毕竟不是王立军,不是搞刑侦的,据说王安排了 8 个放料者,薄最多安排 3 个。如果薄瓜瓜还在海外,一切都不是问题。以薄瓜瓜的身份,媒体趋之若鹜,正可将爆料的效应放到最大,令“中央”无法回避。但是,薄瓜瓜很可能已经被骗回国。他在海外,“中央”对薄谷下手也会有所顾忌——小孩子此前太顺,肩膀上担不了多少重量。 最后一个问题是:薄案是否还有逆转的希望?当然有,看起来是铁板一块,其实可以导致逆转的节点并不少。只要有突发事件的冲击,就可能激起事态的变化,例如:薄谷开来暴毙。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评薄熙来事件

前美国国务卿赖斯星期五说,中国民众对薄熙来事件的公开讨论显示,人民渴望对时事掌握信息。赖斯还说,中国领导层已经意识到:独裁政权的合法性无法永远维系。 前美国国务卿、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赖斯(Condoleezza Rice)4月13号在华盛顿说,薄熙来事件令她讶异的是省级地方势力与法治所牵涉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如何在独裁政权下达成法治。 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评薄熙来事件 Download: MP3 Right click (Control click for Mac) and choose Save Link/Target As *人民公开讨论 渴望信息* 针对美国之音记者提问,赖斯说:“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中国人民对薄熙来事件的讨论有多么开放。许多博客都有相关讨论。这显示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大事与时事,渴望获得信息。” 赖斯当天在智库“传统基金会”发表演说,谈美国领导的对外政策所发挥的关键影响力。(Leadership: America’s Critical Foreign Policy Role)她还指出,中国民众不满太子党握有特权、不满社会的不公平,在中共今年召开十八大之际,说明领导层面临许多内部挑战。 *独裁政权难以永远维持合法性* 赖斯以中国总理温家宝上个月有关政革的话为例指出,中国领导人明白,要巩固政权的合法性,单单基于脱离贫困是不能永久维系的,随着经济繁荣,人民会问,政治架构如何改革? 赖斯说:“中国的高层领导有想法认为,也许人民可以先选举地方官员。但是,你知道,一旦人民有权选举地方官员,之后他们就会想要选举省级与中央官员。独裁政权无法永远维持稳定,也不符合人类潜能。” 温家宝3月14号在两会之后的记者会中说,要解决社会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RSSリーダーで読む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