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

联合早报 |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  中国媒体:工业明胶也用来制雪糕饮料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 中国媒体:工业明胶也用来制雪糕饮料 (2012-04-20)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皮鞋很忙 [明胶之祸] 明胶胶住了消费者的嘴巴 [中国政情] 陈刚:新“大字报”时代的到来? [香港政情] 交接 曾荫权称香港政府不会“跛”   媒体日前在发生火灾后的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内发现一本记账的小册子,记录了与一些食品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北京三元食品公司也名列其中。(南方都市报)   (北京综合讯)在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被曝光将工业明胶销售给企业生产药用胶囊后,中国媒体日前也爆出该厂明胶产品还流向众多食品企业,成为生产雪糕、乳制品和饮料的原料。   据《京华时报》报道,学洋明胶蛋白厂所在的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前宋村,40多年来已形成规模庞大的明胶生产基地,当地人几乎都以制胶为生,但在“毒胶囊”事件曝光后,相关部门展开严打行动,将该村40多家明胶作坊夷为平地,使数千村民面临失业。   当地明胶业者反映,在央视报道“问题胶囊”的前一天,村委会就曾召集所有胶厂老板开会,让他们马上停产。胶厂老板们称,他们生产的工业明胶都是销往外地做黏合剂,并未销往食品领域,不能因为“学洋”有问题,就把所有人一棒子打死。   一位前宋村村民猜测,学洋明胶蛋白厂经理宋训杰日前放火焚毁证据,是担心整个产业链被完全曝光,“他们除了给生产药用胶囊的厂子供货,还经常(把工业明胶)卖给生产雪糕、乳制品和饮料的厂子,我们当地人都不敢吃果冻和冰淇淋这些食品。”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媒体在火灾后的学洋明胶蛋白厂内发现一本记账的小册子,记录了与一些食品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借款汇款等事项,其中提及多家生产食品添加剂、冷饮、乳制品和饮料的企业,包括北京三露厂、北京步步高饮料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公司等。   针对这一报道,三元食品公司昨日在其网站发表声明称,公司从未与学洋明胶蛋白厂有任何业务往来,2003年前公司从未使用明胶,2003-2005年使用美国卡夫明胶,2006年至今使用法国罗赛洛明胶。明胶只是在个别产品使用,且完全按照国家规定使用。   据人民网报道,三元集团公关负责人称,现在全公司正在彻查所有2003年以前的供货商名单、发票及质检总局的检验单等,并已派人前往事发地调查核实。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昨日也表示,该局已责成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吊销新昌县华星胶囊厂、卓康胶囊厂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也将把涉嫌刑事犯罪的相关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阅读更多

许纪霖 | 从80年代寻找青春精神

许纪霖 刊载于《信睿》杂志2012年4月号   从 1982 年毕业留校至今,我在大学任教已经 30 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60 后、 70 后、 80 后的学生一波接一波,从校园趟过,如今教室里坐满的,是 90 后一代。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归来的春,已不是过去那个春,重开的花,亦非原来那只花。 30 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若问校园生活究竟有何变化?我的脑海中跳出两个色彩分明的意象:以 1990 年代中期为界,如果说之前的校园如一汪激荡的大海,那么其后的大学则变成了一口沉重的焖锅。     前几年,中国刮过一阵“ 80 年代”怀旧风。我得承认,我也是一位 80 年代之子,是那个时代启蒙运动的精神产儿,时光到了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我的思想跟随着时代前行,但内心的灵魂依然为 80 年代塑造,似乎是一个很不适时宜的 80 年代遗民。作为“文革”之后首届 77 级大学生,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大学年代:我的精神摇篮》的回忆。一位 70 后的学生读了之后,无限羡慕地对我说:“老师, 80 年代的校园生活,真令人向往啊!”另一位 80 后的学生则满腹狐疑地问:“ 80 年代真的那么好吗?会不会是一个被你们虚构出来的传说?”      80 年代,究竟是令人神往的过去,还是后人虚构的神话——这恐怕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今天来说, 80 年代已经成为一种批判现实的历史想象。作为一个 80 年代的亲身经历者,我只是想说, 80 年代拥有与当下完全相反的气质,那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对未来憧憬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里,校园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气息。那是刚刚过去不久的革命年代残余物。革命死了,革命精神万岁。革命精神的超时代内核,乃是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越,是对乌托邦理想的普罗米修斯式追求。纵然昔日的革命理想已经幻灭,但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红卫兵一代学生,依然坚信缺乏理想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于是,对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向往,代之以对中华民族融入世界、走向现代化明天的憧憬。那个年代的人们,格外看重精神生活,不那么物质、不那么功利,常常为内心的激情荡漾,胸怀远大的志向。不久前,我看了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十年前央视东方时空自编自导自演的内部晚会,在结构上套用革命年代的红色经典《长征组歌》,我惊叹从 80 年代氛围中走过来的那代人,在精神结构上与老一代革命者何其相似!    在那个年代里,校园中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沸腾的、激动人心的。 80 年代大学生的私人生活,比较起今天是枯燥的、乏善可陈,但校园的公共生活却足以让今天的大学生羡慕不已。数不清的学术讲座、公共辩论,话剧汇演、诗歌朗诵,从学校到院系再到每个班级,无数的学生社团等着你去加入——不,让你自由去组建,尽情地燃烧你的青春热火、发挥你的个性创造力。 1980 年的区人民代表选举,多少学生慷慨激昂地站出来参与竞选,以自己激情四溅的演说去实践想象中的民主。大学是最好的公民学校,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分子:或者是铁肩担道义的公民,抑或是鼠目寸光的侏儒市侩。   在那个年代里,校园里流行的一个词,叫做“解放”。这个解放,是思想的解放,也是体制的解放,更是个人的解放。旧的极权体制正在冰融,新的民主体制尚未形成,在开放的环境之中,一切皆有可能,未来有无限的多元发展空间。于是,人变得格外的自由,虽然传统的左倾思潮和体制依然强大,时常有寒潮袭来,但师生的内心是自由的,研究也是自由的,时间更是自由的。虽然住得寒酸,穿着土气,囊中羞涩,生活清贫,但老师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支配自己,自由地去做内心想做的。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没有难以抗拒的体制诱惑,没有无穷无尽的职称等级等着你去爬行,反而多了一分潇洒、一分自如,一分读书人的精神从容。   诚然, 80 年代并非全然亮色,黎明的晨光背后依然乌云笼罩。理想主义的豪情万丈,可能意味着虚骄和狂妄;过度的政治参与,蕴含着悲剧性的政治危机;而漫无节制的奇思异想,也会导致理性的贫血。过了 30 年之后,当我们以“后见之明”的智慧,意识到 80 年代的种种不是的时候,我依然要说,让 80 年代死去,让她的灵魂存活下来! 这个灵魂,便是精神的活力。    精神的活力,是一种青春的象征。 80 年代,从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而言,乃是五四的第二春。何谓五四之精神?民主?科学?还是道德?在我看来,在德先生、赛先生、莫姑娘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五四灵魂:青春。 1916 年,五四的精神领袖之一李大钊先生从日本眺望神州,激情洋溢地写下了名篇《青春》:   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肃杀郁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冰雪冱寒之天,一幻而为百卉昭苏之天矣。……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沐浴青春之恩泽,永续青春之生涯,致我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为青春之家庭,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青年之于社会,殆犹此种草木之于田亩也。从此广植根蒂,深固不可复拔,不数年间,将见青春中华之参天蓊郁,错节盘根,树于世界,而神州之域,还其丰穰,复其膏腴矣。则谓此菁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复开敷之青春中华可也。   五四的知识分子,有一种李大钊所言的青春精神。这种浪漫主义的青春激情,不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这些师长辈拥有,在傅斯年、罗家伦、闻一多、罗隆基一代学生辈那里尤为突出,因此才有了两个充满了激情的五四 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 80 年代在精神谱系上所继承的,正是这种充满活力的青春精神。何曾几时,青春精神在中国大地消失了,在校园里面流散了,在青年的灵魂当中死去了。在 80 年代,是社会跟着大学走,大学作为思想的领导者、社会的开路先锋,走在了时代的最前列。而在今天,是大学跟着社会走,社会流行什么风尚、操持什么语言,传播什么价值观念,大学就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学生一进入校园,就等于提前跨入社会,各种竞争、算计、功利,弥漫整个校园。大学成为职场的预备役,跨入了大学,就等于进入了成年人社会。一切都是成年人的规则,到处是老气横秋的早熟与世故。学生如此,老师亦是如此。愈加细密的学术晋身规则让青年教师几乎喘不过气,著书全为稻粱谋,房子、职称、课题……当有趣的人文与科学事业最终蜕变为无聊生计的时候,青春与活力便成为过于奢侈、可望不可即的梦想。有学生喜好读书,求知欲未泯,或者以天下为怀,为苍生而鸣,常常被同学视为异类,所谓的“政治不成熟”。有年长的好心者会如此劝说: “ 不要太理想主义,这年头不要生活得太迂,要现实一点,莫谈国事,少读闲书,还是多想一想文凭、职位、收入、早点为结婚、买房、买车作准备罢!” 不说大学生,今日之中国,高考的指挥棒带动高中、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托儿所……一条龙式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早早告别了青春,小学生也失去了童真。所有的考题,包括作文,都有莫名其妙的标准答案,余秋雨式的标准套话代替了个性化的稚稚童语。中国的青少年们,当他们还没有迈入青春期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衰老,不仅是应试教育围逼下的肉身疲劳,更是过度竞争氛围中的精神疲惫。 当一个个校园沦陷,成为一口口窒息心灵的焖锅的时候,何处去寻觅中国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呢?于是,就有了对 80 年代的怀旧,那些对过去时光的记忆与想象。青春精神是一段神话般的传奇,当置身于 80 年代的时候,你只感觉到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失去了它,便会感受到缺氧般的窒息。今日之校园,不再令人着迷,不复是青春活力的伊甸园!      莫非回到 80 年代,回到激情洋溢后革命年代?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川, 80 年代也是一去不复返的神往而已,何况被神话的 80 年代本身还有需要解魅的毒素。但是, 80 年代依然令人神往,她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气质,有一种将先秦文明、盛唐气象、东林党人和五四运动链接成一体的伟大精神,那是直入人心、总是让我们感动的青春活力。 体制的焖锅无法靠自身的力量打破,它需要外来的动力破局。体制的真正摧毁者不是体制本身,而是一种能够创造新体制的精神。精神的力量无所不摧,青春精神所到之处,将改变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彻查毒胶囊事件只是一个开始

彻查毒胶囊事件只是一个开始 文/魏英杰 央视曝光河北、浙江等地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超标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目前,对毒胶囊事件的调查处理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这一黑色产业的盖子被打开后,近日来却发生若干蹊跷之事。例如,涉事企业负责人为销毁、隐匿证据,放火烧自己的办公楼。又如,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一副县长面对央视采访,不仅没有反思之意,反倒大谈政绩,因此遭到央视主持直接质疑。这些后续风波表明,要想真正彻查毒胶囊事件,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违法企业总是倾向于千方百计逃避追责,这不难预料。相关部门要抓紧锁定证据,依法控制嫌疑人,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事件调查和追责赢得有利时机。确定企业是否违法,不仅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还需要对企业生产台账、原材料、设备进行封存,对涉事人员进行控制。问题还在于,毒胶囊事件很可能不仅涉及企业,还可能牵扯到相关监管部门人员,对此也不能不有所防范。 阜城当地生产工业明胶已有多年历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这些产品被出售给药用胶囊生产厂家,在当地俨然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对于这一事实,当地管理部门显然并非全不知情。当问题再度曝光后,有关官员却还在那大谈政绩,这说明了什么?可见,毒胶囊危害市场,泛滥成灾,很可能不止是监管不严的问题,不排除地方管理部门或人员有意放纵、刻意包庇。既然如此,相关利益部门和人员就可能人为阻止、干扰事件调查的正常开展。 毒胶囊事件牵涉多地生产企业与多个管理部门,其中难免存在利益纠葛。有鉴于此,国务院有必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一个专门调查小组,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处理。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目前,毒胶囊事件也引起公众巨大担忧。吃药是为治病,可现在吃药却可能同时也吞进“毒药”,这实在让人难以承受。据悉,近日有患者因担心吞入毒胶囊,去掉胶囊直接饮用药粒导致食道灼伤。成立专门调查组,尽快彻查事件,这样才能保证给公众一个客观、公众的处理结果。 彻查毒胶囊事件只是一个开始。目前并不知道,毒胶囊事件是否仅涉及9家药企13种产品,相关企业生产的工业明胶,又是否只流向药用胶囊生产领域。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处之外,还应搞清楚这一黑色产业的详细内幕,防范杜绝工业明胶进入食品、药品生产领域。工业明胶之所以被违法企业用来生产药用胶囊,也与药企为降低药价、提高中标率有关,因此还有必要反思与完善现行药品采购政策,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检讨现行药品监管制度,抓紧药品安全立法,彻底让生产企业无空可钻。 毒胶囊不可能凭空出现,从根本上讲,这是市场经济法治缺失的一朵“恶之花”。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才可能遏制住这类“恶之花”生长发育的土壤。 2012年4月17日 《京华时报》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王薄事件 中国没有国家决定

薄熙来被排除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薄熙来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 很显然,在全球所有“法制国家”序列里,这不过是中国共产党、独家执政党的中央委员会的决定,一)是与中国国家没有丝毫关系;二)是与这个国家的12亿多公民根源无关,因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是8000万中共党员自己选出的,囿于12亿多中国公民没有权力对这个党“举手”,这个国家的所有领导人根本没有中国公民来“举手”通过的程序。 这一决定,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而中国国家、中央政府对王立军、薄熙来事件爆发2个月来依然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换言之,共产党可以这样,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等等是否也可以这样?一个党,能否凌驾于这个国家至上?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用“法治国家”来建树的,否则王立军、林彪、十数次“路线斗争”将不停的反复、轮番在中国继续上演。 (1)这个“决定”一目了然、一针见血的指出:是“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薄熙来“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因之,中国国家对重庆“第1号”薄熙来自2月6日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以来,至今60多天过去还没有对薄熙来做出任何国家的处理决定。 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与中国国家、国家对王立军、薄熙来做出出处理没有任何关系;对12亿多中国公民也没有任何干系,只对中国8000多万共产党党员有所谓的警示作用。 4月10日新华社随同《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电文的《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查》称:“对王立军反映的2011年11月15日英国公民尼尔·伍德在重庆被发现死亡一案,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复查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法进行了复查。据调查,薄熙来、谷开来(薄熙来妻子)及其子同尼尔·伍德过去关系良好,后因经济利益问题产生矛盾并不断激化。经复查,现有证据证明尼尔·伍德死于他杀,薄谷开来和张晓军(薄熙来家勤务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薄熙来、谷开来、张晓军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经移送司法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 这则电文一针见血又证实指出:“经复查,现有证据证明尼尔·伍德死于他杀,薄谷开来和张晓军(薄熙来家勤务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薄熙来、谷开来、张晓军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经移送司法机关”。按中国《刑法》法理,违犯中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就是说,薄熙来已经由原来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调查升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来当然处置了。 (2)《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的决定,因薄熙来等人犯涉嫌“故意杀人罪”显然已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的管辖、处置范围程序。 而按照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的最高处罚权限,对王立军、薄熙来等大不了就是开除党籍。但这不是任何国家的“游戏规则”,与中国国家法律也没有任何干系。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中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一种极其严重侵害受害人生命权利的犯罪,认定故意杀人罪从主观上讲,行为人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造成了受害人死亡的结果。这是故意杀人罪与其他犯罪的根本区别。这也是其他犯罪,如故意伤害罪、刑讯逼供罪、暴力抗税罪等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前提条件。到4月上旬,王立军案揭露的尼尔·伍德死亡,从现在来看正是扳倒薄熙来的第一块敲门砖。 新华社授权电文《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查》通报中,将薄熙来的妻子称为“薄谷开来”,与大陆通常习惯不同,引起不少议论,薄谷开来的名字,有网民认为,似乎说明谷开来已经移民海外或已获得英国的正式居留权等的称为。此外,此前的华尔街日报的调查显示,谷开来在英国长期生活,并在国内和英国均注册以其英文名HORAS注册了公司并经营获利。而在受到调查后,谷开来试图将资金转到境外,被杀的英国人尼尔海伍德(Heywood)则是受托者之一,但与之产生重大财产矛盾,随之将其灭口。 (3)62年来特别具有不同意义的是,与上两授权文章同发《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中国三大传媒集团之一(另外两个是新华社集团、央视集团)《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评论称《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这是开中国62年之先河、该文号召选择性“坚决拥护”党中央“正确决定”,言外之音是“不正确”的就“不要”拥护。按62年以来的中国常规,全国媒体都是一边倒的会高喊“坚决拥护决定”,但这次绝妙在《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喊出了要拥护“正确决定”,背后有两层意思:一)是“不正确”就可以不拥护;二)是正确与否是要囿历史来验证判断的。而这是留下了历史的“余地”,一改中国62年的前车之鉴。 62年以来,囿于中国至今是一个绝对“人治”而非“法制国家”,出现过中共中央历史上的“防右、反右”“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数次反党集团的“路线斗争”以及对“六四”等等不都是中共中央的“决定”?但这些决定都被历史印证是“不正确”的,成为历史上真正的“马后炮”,要重蹈中国历史上的覆辙怎么办?于是乎就只能是《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了。 很显然,中国是一个党治、而非法制的国家。党凭什么在国家至上,就凭当年“占山为王”? 《人民日报》此篇评论员文章还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其根源原本不是这样,中共中央凌驾于国家至上、国家至今没有对王立军、薄熙来做出任何决定,王立军上与下本就不是“法治国家”的游戏规则,请问全球哪一个“法治国家”是中国这样运行?倘若再说准确些,中国是一个“党治”“人治”的国家,不要全国12亿多任何公民的“举手”执政党就“占山为王”的开始执政,这是什么样的“法制国家”,全球有哪一个这样的“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军队是国家的这是所有国家根源第一步。而国家没有军队,任凭一党来党治、人治,这是什么“法治国家”?世界上有哪一个“法治国家”是如此存在? 最根源要害的是:这个国家的母本法律根源严重匮乏,62年来中国《宪法》从1954年诞生至今、长期一贯是零《宪法》,没有过任何一次《宪法》的违宪审查、零裁判、零实践、零案件、零执行、零法律——这正是中国长期以来“人治”猖獗、国家秩序紊乱的体制本源所在。 对王立军事件及薄熙来调查,自2月8日爆发直到到4月10日才有了第一份中共中央、唯一的所谓“决定”,历时超过两个多月,重庆市及全中国、13以人都迷雾重重、谣言铺天盖地、没有真相,没有任何人敢讲、能讲清真相,但“人治”的王立军任上不管是上、还是下,都是当局的正确“决定”,没有任何公民、任何人民政权加以以程序、规则来管理到位,也没有任何真相披露,一如当年的林彪、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决定”,值得发出历史之问、中国之问、公民之问的是,中共中央“决定”到底有多少正确?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