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独立

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

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太纠结了,学习之。 想过什么是哲学吗?可能大家都不是很说的清楚。看看下面这些“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可能你对哲学会有自己的理解了。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 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5.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4.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的理论,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 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2.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 “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1.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 “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 来源 ) 英文原文: Top 10 Most Famous Thought Experiments 小提示:如果文章有分页可能会被截断,请 点此阅读全文 。 阅读佳人美文,让自己更美好!请收藏: http://www.jiaren.org 卿本佳人 for 佳人 | 订阅 | 热文 | 投稿 | 广告 | 豆瓣小组 | 佳人微博 | 精选淘宝皇冠店 | 佳人淘宝商城 佳人猜您也喜欢: 十大著名的思想实验 史上最牛求婚亲友团 史上最昂贵的照片 50张GQ史上最火辣时尚摄影大片 史上最牛房奴之歌:幸福他在哪里 无觅

阅读更多

奥威尔:左翼的尽头在哪里

1936年~1937年间的西班牙内战和其他事件,对奥威尔影响极大,成为他写作生涯的转折点,“1936年以后,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的文字,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为反对极权制度……而作。在我看来,身处我们这样的时代,如果还以为自己能避开这类话题,纯属无稽之谈。每个人都以这样或者那样的伪装在写它们。所不同的,只是你站在哪一边、采取哪种写作方式的问题。”   从西班牙回到英国后,亲身体验了欧洲的极权主义

阅读更多

拿什么拯救你,精神核泄露的北大?

作者: 欧阳宁秀  |  评论(9)  | 标签: 时事观点 发表于天涯论坛 近日,北大启动了学生学业会商试点工作,这项学业会商制度的辅导对象主要是以下十类学生:思想偏激、生活独立、学业困难、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学业会商制度在试点接近尾声,被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网友和专家们都反应很激烈,引起广泛争论,尤其是对“思想偏激”学生的会商,被认为与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相悖。    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通过北大网站表示:“会商不是管制学生,会商也不处罚学生,而是学校在既有的工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深度服务学生的水平,努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北大官方再三解释辟谣,各种质疑依旧层出不穷,仍然不足以让公众彻底信服。而这是有着很深历史背景的。    曾几何时,大学被誉为象牙塔,伊甸园,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盛放地。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唱着未央歌,探寻真理,求索知识,陶冶心灵,前承幼学,后启事业,是告别童年的驿站,也是通向社会的桥梁。在大学校园里,各种新奇念头不断闪现,无数古怪创意尽情奔腾。大学本应是想象力的竞技场,毫无顾忌的思维奥运会。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大陆的大学校园慢慢被金钱浸染,变得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跟社会相像了。不可否认,教学和科研都需要以一定经济条件为基础。但大学总得有一些核心价值观的坚持,才成其为大学。一切向钱看,唯金钱是问,则属矫枉过正。扎堆讨论哲学问题、物理实验的情景逐渐变少,比拼谁的衣服高级,谁的电脑时髦突然多起来。大学开始浮躁,沉不下心,变得不纯粹了。甚至到如今,号称中国最高学府,莘莘学子心中圣殿的北大,居然开始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会商,实在不可理喻,无法让人接受。    媒体报道北大对学生进行会商时,还特别提到北大关注“思想偏激”学生的原因——“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觉得北大饭菜贵”就等于“思想偏激”,这种逻辑之诡异恐怕也是世所罕见。学生对北大提意见,本来相当于啄木鸟给树捉虫,是为了北大好。北大不仅不善用珍惜学生对它的好意,却拒之于千里之外,还扣上一顶“思想偏激”的大帽子,好心当成驴肝肺,一片赤诚的学生们情何以堪?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学生们对北大的日常事务逐渐淡漠,只把这里当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冷冰冰的旅馆,而不再视为心灵家园和温暖庇护所。学生们会越来越功利化和实用主义化,专拣北大喜欢听的话语去说,专挑北京乐于采纳的建议去提。久而久之,拥有了至高无上“批评豁免权”的北大,会沉沦在一片阿谀谎言中,越陷越深。倘若真的完全走到这一步,北大可以说是迹近灭亡了。    退一步来看,如果北大官方真诚地认为学生提出食堂饭菜涨两毛就属于思想偏激,那么今天的北大是患了重病,仿佛随便一点伤风感冒就能陷其于不治。但以前的北大完全不是这样的。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代表新派的有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顾孟余、陶孟和、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高一涵等,代表旧派的有辜鸿铭、刘师培、黄季刚、陈汉章、马叙伦等,皆一时之选马克思主义,共和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等等,什么派系都能存在,各种思想都可宣扬,根本没有人因为你提出了“偏激”的思想而对你进行会商。几千年前的秦朝,李斯就在《谏逐客书》里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句话里包含的道理被老北大吸收运用了,所以北大才成为五四运动发源地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学术中心和思想重镇。恰恰也正因为这种宽容的襟怀被丢掉了,新北大才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很多面积小的国家里的大学。除了各种人云亦云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成果屡创新高之外,如今的北大能够提供给世界的,也只是“会商”这样的新词和笑料而已。    从更深的层次来观察,会商制度的提出,是自由精神的萎缩,专制意识的扩张。这更值得诸位警醒和反思。大学本应是各种新思想激情碰撞的发祥地,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本应是大学的底色和亮点,作为中国大陆大学领头羊的北大更承担了人们的重托与厚望。北大不但不发扬包容开明的优秀传统,反倒自灭其长,充当起消灭新思想和新创意的急先锋,不仅是北大的悲哀,中国大陆大学的悲哀,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可以做一个假设:在上世纪20年代,蔡元培如果被当今北大在位者所附体,他也在老北大也实行所谓的会商制度,情况会怎样?我觉得陈独秀和胡适等人首先被会商。因为他们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妈呀,这可比提出“北大食堂饭菜涨两毛”要偏激万倍哟。然后,北大图书馆还有一个从湖南来的图书管理员,他喜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个学说有着原子弹一样的火爆脾气,宣称要“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岂止偏激,简直激进!把这些人立即开除,扫地出门,已经算是厚道斯文的待遇了。还不排除控告他们扰乱社会治安。哼哼。如果历史的走向按照我这个设想行进,那么中国的面目无法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很可能人人都还留着大辫子,身着长衫,脚穿木屐,点着煤油灯生活吧。    罗素说得好:“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作为人的个体性,也是人存在于世的理由之一。如果强行要求北大每个人的思想都跟上面保持一致,都不偏激,而是都摆出一副平和中正的成熟姿态来,北大能否进入中国大学排名前一百位,都很悬,更遑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这样的美梦。    只有彻底取消各种思想审查,停止所有思维禁锢,让大脑飞,让精神活,北大才会放光,学生才能激扬。否则,只会像日本地震之后核泄露的核电站一样,在会商制度这样的精神核泄露的严重污染和辐射之下,所有学生都沉默不言,万马齐喑。那么北京大学也就只好被称之为北京小学了。而“中华复兴”之类的豪言壮语更是铁屋里沉睡者的千年梦话。    到时候,拿什么拯救你,精神核泄露的北大? 发表于: 天涯论坛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9 个评论 欧阳宁秀的最新更新: 保护南京梧桐是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 / 2011-03-23 16:36 / 评论数( 13 ) 日本地震启示录 / 2011-03-15 22:00 / 评论数( 19 ) 幽闭诡谲的人性实验室—评韩松《地铁》 / 2011-02-27 12:27 / 评论数( 0 ) 我与华叔的一面之交,一联之缘 / 2011-01-30 13:20 / 评论数( 5 ) 那双顽固的斗鸡眼:评闾丘露薇 / 2011-01-27 11:02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