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自由

图片为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宗教自由页面的截图

宗教自由是指在免受不当干扰的情况下选择信奉的宗教的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第十八条、《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八条和《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都保障了这一基本权利。宗教或信仰自由具有多个层面,并与其他人权相互关联,例如表达自由权或生命权。

中国的宗教自由权利常常广受批评。根据美国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国是世界上侵犯宗教自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公民馆时间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美国之音 | 奥巴马向习近平提中国人权具体案例

 2012年 2月 15日 奥巴马向习近平提中国人权具体案例 记者: 鲁滨逊 | 白宫 图片来源: AP 2月15号,习近平在华盛顿向美中商务理事会发表讲话后走下讲台 白宫星期三表示,奥巴马总统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谈期间,提到了具体的人权案例。 星期三,也就是习近平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晤之后的第二天,白宫发言人卡尼证实说,奥巴马总统在会谈中提到了具体的人权案例。当被问到奥巴马和习近平会谈期间到底都提到了哪些案例时,白宫官员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 卡尼对随同奥巴马到美国各地的记者说,奥巴马总统就“人权的重要性以及普世价值对美国的重要性向习近平副主席提出”,并且还提到了西藏的局势。 在习近平抵达华盛顿之前,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具体的人权案例不会直接在会谈中被提出来。 2月14号星期二,美国国会就奥巴马总统任内美国政府是如何处理中国人权问题的,专门召开了听证会。 在国会下属的美中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两位共和党议员指责奥巴马政府在中国人权问题上,显得过于软弱。 共和党议员沃尔夫说:“在我看来,这一届政府在人权问题上,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 代表维权律师高智晟的一位美国律师加里德·甘瑟尔说,美国能够在习近平访问期间,将具体的案例提出来,是好事。不过,他说,结果更为重要;而且奥巴马政府过去所采取的那种“悄无声息的外交”并没有起作用。 他说:“很不幸地,我们看到中方在往错误的方向走,我根本看不到任何结果。我的看法是,美国政府应当改换方式,因为过去的这种作法没有奏效。” 针对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在人权方面的外交没有成功这一批评,白宫官员提到了美国副总统拜登星期二在为习近平于美国国务院举行的午宴上所讲的话。 拜登在午宴上说,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恶化,对几位著名人士的处境明确表示关注。”拜登表示,美方对中方的反应表示欣赏。中方的反应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就华盛顿邮报刊出的一份报道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华盛顿邮报在这篇报道中说,在习近平访美之前,中方拒绝给美方负责宗教自由事务的大使苏珊·约翰逊·库克发签证。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说,中国尚未提供签证,但是也没有拒发签证。纽兰说,库克仍计划前往中国。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美国际宗教自由特使欲访华遭中国拒签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前几天,美国国际宗教自由特使库克的访华签证遭到中国大使馆的拒绝,理由是她没有预约。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中国拒签了原定于8号访华的美国国际宗教自由特使苏珊-库克,并拒绝与她会见讨论宗教自由问题。报道说,库克在1月23号的一次采访中证实了她访华的计划。2月3号,库克会见了民族和宗教领袖,以及非政府机构领导人,听取他们在习近平访问期间如何“发声”的建议。库克办公室的权利倡导者说,奥巴马政府高层告诉她不要公开谈论访华计划被取消一事。美国德州美德兰的基督教组织《对华援助协会》负责人付希秋说,他出席了2月3号美国国际宗教自由特使库克举行的讨论会, “我也注意到了华盛顿邮报今天头版头条的报道。我在昨天美国会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就高智晟律师和人权人士的遭遇问题的听证会上,我也作出了这方面的谴责。在2月3日库克大使预定访华前夕召集的一些非政府组织负责人的圆桌会议上,我们就库克大使访华的一些行程也提出了特别而具体的建议。”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美国国务院14日拒绝评论此事。弗吉尼亚州共和党籍议员沃尔夫称中国拒签事件是“无法容忍的事情。”,并说白宫对此事的沉默可能会有长期后果。付希秋对此表示, “我有两个看法。一个就是拒绝美国总统任命的国务院务任所大使的签证,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先例。这表明中国外交上的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和失礼的行为;第二点,我觉得奥巴马政府对这个事件的沉默反应,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并且会助长中国队宗教自由和人权方面的更加的践踏肆无忌惮。” 浙江省东阳横塘村的家庭教会负责人骆森年说,他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在宗教自由问题上给中国施加更多的压力,因为家庭教会在中国受到各种打压。他们横塘村的家庭教会过去几年不断发展,由于成员年纪较大,希望在本村聚会,但他们的聚会常常受到当地警察的骚扰,今年圣诞节聚会也不例外,他本人和儿子在圣诞节聚会上还遭到当地警察的毒打, “慢慢的从四、五个人到现在的二、三百人来聚会。在聚会的时候,派出所的人好几次冲击我们聚会,不允许我们聚会。他们一定要我们到大的地方,政府提出来的地方聚会。但我们这些老弟兄,老姐妹我们不能去,我们就在这地方。那么派出所好几次来冲击。”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4号在美国国务院为他举行的欢迎午宴上为中国的人权纪录作辩护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付希秋说,过去一年,中国政府在宗教自由问题上实际是出现倒退, “库克大使是非常积极地在准备他的访问。结果中国政府竟然用这种拒绝签证的方式来拒绝谈论基本的宗教自由的议题。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都希望美国政府在宗教自由问题上对中国政府采取更强硬的姿态,敦促中国政府改善人权和宗教自由状况。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2/16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习近平访美】 《外交事务》: 习近平的来访不会消除中美之间的”信任赤字” ——信任与尊重是相辅相成的,而尊重是要靠行动来赢得的。 卡内基基金会: 奥巴马应该跟习近平多谈技术,而不是贸易 ——要取得建设性结果,奥巴马不应老生常谈地对汇率、不当竞争等问题,而应强调将美国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的批量生产相结合,从而实现双赢。 《福布斯》: 白宫并不是那么反华 ——虽然过去几个月里美国对中国的批评言论不少,但白宫对习近平的来访仍然给足了面子,以此试图减少双方的”信任赤字”。 《洛杉矶时报》: 一个新的中国,是对美国的一个新考验 ——美国必须从长远考虑对华策略,不能只顾眼下和今后几年,因为两国会长久互为依赖下去的。 《华尔街日报》: 习近平参观五角大楼:礼仪多过实质 ——习近平在周二去五角大楼与美国国防部长见面。会谈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外交学者》: 拜登就人权问题向习近平发难 ——”我们将人权视作外交政策的基本要素,因为它会导致所有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我们非常关注某些在中国出现退步的领域,以及几位知名人士所遭受的苦难。” CNN : 中国的未来领导人呼吁中美双方建立信任 ——在仔细安排的各种高调会面之下,中美之间在贸易、人权、军事发展方面有着一系列的矛盾,但习近平不太会作出让步。(有对藏人在白宫外抗议的视频报道) 《商业周刊》: 唱红脸的国会对习近平没有那么客气 ——习近平在周三与美国参议院领袖会面。”国会针对中国的言论要激烈和对立得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控制对华政策:那是白宫掌管的事情。国会和白宫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角色。” 《纽约时报》: 中国官员将听到美方关于商业秘密被窃取的指责 ——奥巴马和拜登都向习近平转达了美国商人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担忧。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美国超导”公司风能发电系统技术被中国窃取之事。 《纽约时报》: 习近平呼吁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 ——在白宫外抗议的藏人所要求的西藏独立,就是中国眼里不能容忍的核心利益之一。习的这番话既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也是说给中国人听的。   【时政热点】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对偏远藏区的难得采访揭示了中国在西藏的镇压活动 ——麦克拉齐报系记者深入阿坝地区发回的现场采访。 《今日美国》报: 中国无法消除互联网上对王立军事件的热议 ——虽然报纸电视等媒体上一片寂静,但微博上却消息不断。 《外交政策》: 中国的”皈依基督”时刻 ——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加和道德水准的下降,中国政府似乎对基督教变得友好起来,也许它默认了宗教的道德力量? 《外交学者》: 中国在北极问题上全力以赴 ——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同时,中国却在埋头争取挤进北极圈。它看重的是北极商业航道和北极地下资源。 《赫芬顿邮报》: 在珠三角寻找和谐 ——老外看粤港澳   【国际外交】 《华盛顿邮报》: 中国阻止美国宗教自由特使前往中国 ——在习近平访美前夕,中国拒绝给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宗教特使发放签证,并拒绝与她见面讨论宗教自由问题。 《外交学者》: 美国如何保障”新”东方的安全 ——美国必须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但同时需要和亚洲盟友增进关系,以抗衡中国的影响。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薛涌 | 民主就象一池鱼?(兼论“素质”)

【选民的取向,和这池鱼是否有本质区别?】 不管桑托勒姆在奥巴马引发的避孕政治中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他以大比分横扫科罗拉多、明尼苏达、密苏里,还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想想看, 2008 年科罗拉多的共和党选民还以 60% 的压倒优势支持罗姆尼,如今罗姆尼势头旺得多,三年多来一直也在这里强化自己的组织系统,怎么会大败给毫无根基的桑托勒姆? 这样的逆转,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民主理论的机会:民主是否就象一池鱼?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草根民主的国家。一到了选举季节,媒体就铺天盖地进行选情报道和分析,选举似乎一下子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但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了如下久被忽视的事实: 绝大多数选民,说不出自己选区内的众议员或任何一位众议员候选人的名字; 45% 的成年人居然不知道每个州选举两名参议员; 40% 的美国人不知道副总统是谁; 63% 的美国人不知道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是谁。 这并不仅仅是最近的现象,而更象是民主的常例。 1964 年,在冷战的高峰时刻, 38% 的美国人不知道苏联不属于美国领导的北约集团。 1994 年,金里奇领导的“保守主义革命”使共和党夺回对国会的主宰。这成为金里奇如今最大的政治资本。但在当时, 57% 的美国人从来没听说过金里奇。如今中国的 GDP 大约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自 2008 年以来,认为中国主宰世界经济的美国人就比认为美国主宰世界经济的比例要高。现在居然有 53% 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老大,只有 33% 的美国人认为美国依然是老大 。难怪丘吉尔说:“反对民主的最好理由就是和一般选民进行五分钟的对话。”民主,似乎就是愚人政治。记得多少年前,许倬云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美国选民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 那么,为什么如此“低素质”的选民能够长期地维持相对还比较健康的民主?普林斯顿的生态学家 Iain Couzin 指出,集体的无知是民主的基本特征。他的研究揭示,这种无知所导致的比较弱的政治偏好,有助于防止极端势力主宰政治过程。选民的政治冷漠反而使我们变得安全。 他的这一理论,来自对鱼所进行的实验。群鱼( schooling fish )和群鸟( flocking birds )都属于结群而行的物种,其生存取决于在群体里创造共识,而非各自分开独立。人类尽管念念不忘“个人自由”,在本质上其实还是更接近于这样的物种。即使是离群索居的梭罗,也还写了本《瓦尔德湖》,忘不了和同类的沟通,无法脱离身处于其中的“想象共同体”。科学家们对一大群金体美鱼 (golden shiners) 进行训练,总以蓝色标记对之喂食,使这一大群鱼倾向于蓝色目标。接着,科学家又对一小群金体美鱼进行训练,以黄色标记对之喂食。由于黄色比较符合这种鱼的天然倾向,这一小群鱼从训练中所获得的对黄色的偏好就比大群鱼对蓝色的偏好更强烈些。当把两种鱼放进池中时,人们发现:大多数鱼跟着少数游向黄色目标。但是,当科学家再把一大群没有经过任何颜色训练的鱼放入池子中时,黄色就失去的吸引力。经过蓝色训练的大鱼群,靠着自己的数量优势,主导了整个鱼群的选择:大家都游向了蓝色目标。 科学家们的解释是:在相对较小的鱼群中,偏好特别强烈的少数群体,往往能够压倒偏好较弱的大群体而主导整个群体的偏好。但是,一旦偏好不明显的“无知”大群体出现,多数群体的偏好即使略弱也会处于主导。这大致构成了群体物种的原则。尽管许多政治学家批评这种生物学的解释过于牵强:人毕竟不是鱼,在党派偏好上相对中立并非意味着政治上的无知,少数派未必等于极端派 …… 但在日趋两极分化的极端主义党派政治中,这种鱼池理论至少指出了“政治冷漠”的正面意义。 我们不妨把这一“鱼池定律”带入共和党的预选进行验证:当奥巴马的避孕医保引起一场全国的政治风暴时,最为情绪激昂的就是那些宗教保守主义者。捍卫自己的宪政权利和宗教自由,就成为他们特别强烈的偏好。这种偏好把他们塑造成单一主题的激进选民(即只根据候选人在一个议题上的立场决定自己怎么投票)。他们如同敢死队一样,不仅自己去投票,对自己关心的议题了如指掌,而且四处进行政治动员。在小选民群体中,他们就如同偏好特别强烈的小鱼群一样,能够主宰选民的偏好。但是,在更大的“无知”选民群体中,他们就会被偏好不那么强烈的大多数所压倒。 桑托勒姆出人意料地横扫三个州,也多少印证了这一点。今年共和党预选投票率普遍低。特别是桑托勒姆赢的这三个州,本来就很小,乃至投票前民调都非常少。明尼苏达只有 47000 人出来投票,比四年前的 63000 人四分之一多。科罗拉多仅 65000 人出来投票,比四年前少了 5000 。密苏里有 23 万多人投票,还不及四年前的一半。当罗姆尼和金里奇在佛罗里达死拼时,桑托勒姆和保罗就把重点盯在这几个小州上。频频造访,进行政治零售。结果,在意气消沉的共和党选民中,最有激情跳出来的,往往是那些被奥巴马的避孕保险激怒的社会保守主义选民。他们当然压倒性地拥护桑托勒姆。当然保罗也斩获不少。值得一提的是:佛罗里达之战有 160 万选民出来投票,比四年前的 200 万少了五分之一。但是,佛罗里达是人口第四大州,毕竟是比较大的一池鱼。那时避孕保险的问题还没有出来,被激怒的偏好强烈的少数也没有跳出来。被金里奇和桑托勒姆攻击为“麻省温和派”的罗姆尼在此轻易获胜,也合乎物种的群体偏好规律。 再顺此推理,预选比起大选来显然是个小鱼池。在这个小鱼池里,激进的少数得手的几率更大,温和派的麻烦更多。但如果少数激进派得手,在大选中则更容易被多数“无知”的选民压倒。罗姆尼这位代表偏好较弱的大群体的候选人,正面临着代表有强烈偏好的小群体候选人的反叛。这也是为什么他总要提醒共和党人:你们要想想究竟谁能赢得大选。民主党人自然弹冠相庆:共和党投票率低,说明他们意志涣散。奥巴马虽然远不如四年前人气,但只要大多数选民对他觉得勉强可以接受,那么偏好微弱的大鱼群岛到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