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部】对中日关系问题降低对抗性
中宣部:对中日关系问题现在起降低对抗性,不要任何事都报,不要刻意增加火药味,也不要凡事都绕到针对中国上,以免干扰中央大局。...
阅读更多中宣部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
宣传部,即中共的“真理部”,全称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宣传部门。中宣部负责领导和组织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工作,包括宣传思想理论研究、宣传思想政策制定、对外宣传、文化艺术事业的指导和管理等。
中宣部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宣传机构之一,拥有广泛的宣传渠道和资源。同时,中宣部也是控制中国舆论、意识形态以及打压言论自由的主要机构。在习近平上任之后,中宣部也成了习近平思想的重要吹鼓手。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发布者Xiao Qiang | 1 月 13, 2013
中宣部:对中日关系问题现在起降低对抗性,不要任何事都报,不要刻意增加火药味,也不要凡事都绕到针对中国上,以免干扰中央大局。...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1 月 12, 2013
除了印刷媒体以外,德国电视媒体也紧密关注南方周末事件。另外,《南德意志报》将人们的目光转向中国的艾滋病患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电视二台记者在广州市南方报业集团大楼前采访南周事件的抗议者时,亲眼目睹了接受其采访的一名年轻男子四肢离地,被国保扔进车中的过程。...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1 月 12, 2013
除了印刷媒体以外,德国电视媒体也紧密关注南方周末事件。另外,《南德意志报》将人们的目光转向中国的艾滋病患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电视二台记者在广州市南方报业集团大楼前采访南周事件的抗议者时,亲眼目睹了接受其采访的一名年轻男子四肢离地,被国保扔进车中的过程。 电视二台在1月10日晚间《今日焦点》(Heute)的节目中,关注了中国民众因南周事件举行的抗议活动。节目的解说词在开头说道,南周事件是”一个关于勇气、希望以及独裁者冷酷无情的短故事……几名20岁出头,勇敢的年轻人在警察面前戴上了在全球范围内代表抗议政府打压的盖伊·福克斯面具,抗议政府的审查行为,要求保护新闻自由。” 示威者通过盖伊·福克斯面具和鲜花捍卫新闻自由 该报道采访了其中的几名年轻的抗议者,一名女性受访者向记者表示:”要新闻自由,要Facebook。”报道指出,”眼前这一幕的起因是一篇没有在南方周末上获准刊登的文章。 这家报社原本准备通过一篇文章呼吁国家奉行政治改革,但宣传部却把这篇文章换成了一篇为党取得的成绩编写的赞文。” 报道随后称:”这一消息火速在互联网世界得以传播。本周伊始,数千名支持者集中在一起,声援南方周末,并要求结束审查制度,奉行政治改革,保障新闻自由。示威者与共产党的支持者之间发生了肢体推挤。后者怒骂示威者是卖国贼,并公开焚烧了南方周末出版的报纸。” 镜头前的暴力 德国电视二台的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位名为蒋迪(音Jiang Di)的示威者,后者表示:希望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中国报纸有一天都能向境外媒体一样,报道真相,不做妥协。记者随后追问,他在那里说话时是否感到害怕,这位受访者表示:”实际上不怕,不怕。” 随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记者说,这是从蒋迪口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中国国家安全人员在采访结束后,当着德国媒体记者的面,把蒋迪四肢离地的扔进了一辆肮脏的面包车后带走。而德国电视二台的记者也能够用镜头清楚地记录了这一幕。报道最后表示:”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样的恐惧领导着这个国家。” 本周德国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都是南周事件,同时《南德意志报》也曾将人们的目光转向中国的同性恋艾滋病患者。该报于本周四(1月10日)发表了一篇名为《激励检测艾滋病》的文章,指出为了控制中国不断攀升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政府必须打消长期被歧视的同性恋圈中人士所持有的猜疑态度。而民间私人组织能够在其中起到帮助的作用。 “一夜情”和艾滋病毒检测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首先在开头报道了名为”广同”网站的一个呼吁同性恋人士参加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广告,称该网站是中国最大的为同性及双性恋男子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站。一则标题为”一夜情”的广告其实是呼吁其读者应该积极参加HIV等病毒的检测。 中国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自己并不了解病情 报道随后写道:”广同网的运营方是一个民间组织,也是少数几个在中国提供相关病毒检测的组织,这类组织大多都和当地政府展开合作。”报道指出,”让受检者出示身份的做法有可能让他们不敢参与检查。广同网的创办者之一,Roger Meng表示,尽管如此,该组织的志愿者们还是能够说服90%左右的当事人参加检查。该组织丛2008年以来进行了1万1千次检测,总共发现了500个感染HIV的病例。” 感染者害怕的是”谴责和道德说教的目光” 文章随后写道:”广同网的成功,意味着相关决策的正确性……创办者Roger Meng表示:’同性和双性恋男士们知道,他们在这里不会看到像在其他医院里看到的那种带有谴责和道德说教性质的目光。'”文章表示:”中国目前有78万名HIV病毒感染者。” 作者称:”就算中国的同性恋者想参与艾滋病病毒测试,据估计也只有47%的人确实做过检查。2011年12月,一份对北京500名同性恋者的问卷调查警示:由86%的病毒携带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做检查是免费的。南京的相关人士表示,自己不愿意检查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医生会公开他们的信息,或对其产生歧视。在中国,信息保密是一件特别脆弱的事情:男同性恋人群中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都已经结婚。” 摘编:任琛 责编:李鱼 [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1 月 12, 2013
南方周末事件:中共建制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抗议钳制言论自由的群体性事件 法广 :南方周末风波可以说已经基本落幕。从您的观察来看,怎么评价这次南方周末编辑人员抗争行动的结局? 程益中 :这要看挑起这次事端,或者说引起事端爆发的最初的愿景是什么。从《南方周末》的角度来看,他们达到了他们的诉求,但是,这和公众的公共诉求是两码事。公众的公共诉求是要中共解除报禁,还公民以言论自由的权利,要解除中共宣传部门对媒体的钳制和管制的手段、手法。这是两回事。(当局)对公众的公共诉求根本没有做任何改变,只不过是对具体的引起这次事件爆发的爆发点上的《南方周末》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满足,但这个价值和意义是有限的。 但是,我觉得这次事件爆发本身的意义非常大。实际上,由《南方周末》新年献辞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篡改、导致出现文史和文字错误的重大事故,而引发全国规模的公民抗争,这个行动本身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中共建制以来第一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宣传部对钳制媒体、钳制言论自由的群体性抗议事件,这很有价值,并且这是每个公民为自己争取基本人权的一次行动。 事件爆发与长期的驯服有关 法广 :南方周末编辑部后来披露,在2012年,他们被删改的稿件有一千多篇。怎么理解这一次他们做出这么强烈的反应呢? 程益中 :这个反应早就该有了。今天(才反应)已经迟了。这种(删改稿件)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是非常恶劣的。这一次只不过是有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就是我刚才说的,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对《南方周末》新年献辞版面在出刊之前,临时篡改,导致出现重大的文史知识和文字差错的荒唐性引发的事件。实际上,像这样的粗暴干涉、野蛮干涉,在媒体每天都在发生,就像《南方周末》自己举出的例子一样,一年之内就有1034篇!也就是说,到今天才爆发出来已经是很晚了,是偶然现象导致的。 法广 :这些年南方报业其实经常和宣传部门发生冲突,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冲突都是以当事编辑人员被免职结束,但这一次可以说是主管部门让步,您怎么看这次的结局? 程益中 :你说南方报业和《南方周末》这些年经常和宣传部门发生冲突,我觉得其实并不是那么“经常”,至少是没有显现出来;内部的沟通和小规模的摩擦是有的,但是没有这次这么强烈。从总体上讲,他们之间基本上还是顺服、服从的,当然也有局部的抗争,但这种抗争是有限的。之所以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实际上,这与长期以来的驯服是有关系的,只不过这一次做得太恶劣了,形成事件了。 目前达成的妥协只是技术性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法广 :什么因素可以解释这次这么激烈的对峙可以以这样一个相对让人满意的结果结束呢? 程益中 :(这个结果)也不算满意,只能是说这是当局必须做出的,因为这次已经形成一个事件了,他(当局)不这么处理,又能怎么了结呢?怎么收场?现在广东当局最怕的是如果不马上摆平,听任事件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公共诉求,会让全国这些常年没有获得言论自由,长期受到其他各地省委宣传部钳制的媒体一起采取行动,那岂不是更麻烦。所以,他们还是希望能尽快过关,把事情了结。应该说,这种宣传部的让步也好,妥协也好,都是技术性的,是有限的。本质上并没有做任何改变,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 刚才你说的一点,我觉得也不准确。“不秋后算账”,他们(当局)是说对大部分人不做处理,实际上是明确告诉你:有些人还是要被处理的!并且,他们说不秋后算账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觉得这些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他们答应撤回刊前审查,这是一个具体的成果,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但是,从根本上讲也没有意义,因为 刊前审查只是中共宣传部门钳制言论,钳制媒体的环节中的一种,他(宣传部)还有八、九道环节来钳制媒体。 刊前审查是庹震主政广东省委宣传部之后采取的一种更为恶劣的做法,现在只是要退回到庹震主政以前的做法而已,但以前的那些做法也是很恶劣的,也不是不恶劣。 法广 :而且,对舆论的钳制也不只发生在广东。这次风波虽然是在《南方周末》开始,但实际上在北京,在《新京报》发生的角力也同样十分激烈…… 程益中 :对。就在《南方周末》事件发生、他们所谓要做出让步的同时,他们又悍然要求全国媒体去转载《环球时报》那篇臭名昭著的社论!你怎么解释这种行为呢?!那不是一样地要羞辱、侮辱你们么?!那纯粹是一篇媒体人自做自贱的文章。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就在《南方周末》事件的同时! 法广 :在您看来,《南方周末》事件目前的结局对于中国的整体媒体环境来说,是否可以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呢? 程益中 :一般罢。有限。就是说,不能高看(这种结局)。从中共改进宣传部门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对《南方周末》)事件的处理可能会一定程度上缓和《南方周末》的危机,也就是刊前审查引发的危机。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法广 :风波之后出版的首期《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没有否认“党管媒体的原则”。那么,在“党管媒体”这个原则之下,类似的冲突是不是还会继续发生呢? 程益中 :那就相对于说:强奸我,但没有给我快感罢!这才是根本。 要求言论自由的公众诉求根本没有达到目标 法广 :《南方周末》事件引起很大轰动,吸引了各界的关注,但是,《南方周末》编辑人员提出的诉求与社会上声援表达的诉求并不一致,怎么解释这种不一致呢? 程益中 :公众的诉求是要归还我公民的基本人权,就是言论自由的权力。言论自由如何实现呢?言论自由的载体就是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是通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来实现的。公众明白,这样钳制媒体,他们的言论自由就根本不存在。从公众的角度讲,其实归根结底是要求解除报禁,解除对媒体的管制。但这是一个体制问题,要有一个制度性的安排。现在根本没有,这个诉求根本没有达到。只不过,他们现在为了度过这个难关,进行了这样一个妥协而已,是缓兵之计。 当局试图淡化这次抗争的价值和意义 法广 :除了《环球时报》的社论文章以外,整个中国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这次《南周》事件风波的争论之中。您怎么看媒体人在这次争论中的表现?他们与民间社会要求新闻自由的呼声是否一致? 程益中 :是一致的。我觉得,公众、媒体人—包括《南方周末》参加抗争的人,如果抛开目前的官方话语体系,每个人对自己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的诉求都是一致的。只不过中共要矮化、淡化和消减他们的抗争的目标和目的,是要降低这次冲突的层级,这是当局的目的。而现在 《南方周末》说要尊重“党管媒体”的原则,实际上是要配合当局淡化这次危机,降低这次冲突的意义和价值, 矮化这次公民抗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切割,表明《南方周末》的诉求同公众的解除报禁、要言论自由的诉求是两回事,这是他们(南方周末)的思路。 法广 :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自我约束了这次抗争的意义和影响…… 程益中 :对。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1 月 11, 2013
作者: 余以为 “宣传”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宣,天子宣室也”,即帝王的宫殿。晋·陈寿撰《三国志》中有“起宣传辅言,告令将士”,“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当时的宣传约等于现在的传达中央文件精神的传达,跟涵盖传播、鼓动、歌颂、理论研究、教育、媒体经营和监管、编造谣言、心理战术的大宣传截然不同。 两个宣传的错位,源自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东西方文化的双重一知半解,以“宣传”二字翻译拉丁语propaganda,该词于上个世纪由留日学生带回中国。Propaganda系指罗马天主教廷的宣教工作,宣教总会是教廷核心部门之一。基督教会也有相同职能的部门,但是用词不同,也没有行政权力,相当于企业或者社团的公关部。 除了罗马教廷有propaganda之外,还有纳粹德国。1933年3月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新政府中组建了“国民教育与宣传部”(Propagandaministerium),由戈培尔担任部长。在戈培尔和他的宣传部领导下,本来向公众传播新闻和舆论碰撞平台的德国新闻媒介,变成煽动种族仇恨、制造谬论、蛊惑战争的工具。二战前夕,德苏关系密切,受戈培尔启发,苏联效仿德国,也成立“鼓动宣传部”,负责意识形态宣传,斯大林指示说:“若理论与现实不符,则修改现实”。西方国家基于对纳粹德国和苏俄的敌视,完全不顾及罗马教廷的颜面,竟然如此定义propaganda:misleading publicity: deceptive or distorted information that is systematically spread(有系统地误导和传播欺骗性和被曲解的信息)。 苏联阵营尚未土崩瓦解的时候,蔑视西方国家的恶毒攻击,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决捍卫语言自主权,与罗马教廷一道,坚持使用propaganda不动摇。中国按照苏联模式打造的中央宣传部,英文译名开始也是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冷战结束以后,苏联老大不在了,丁关根部长上任后就此专门请教金庸先生,本来丁关根很想用 Communications,无奈这个词被国务院交通部占用,只得改为Central Publicity Department。英语中publicity 这个词含有“广告”的意义,多用于企业,这倒是跟我国党政企一锅粥的特殊现状很符合,只可惜后来的领导没有完全领会丁关根同志改译名的良苦用心,继续把自己当成永不犯错的真理宣教部。如果中国影响力过大,外宣工作太得力,也许publicity的意思会变成propaganda一个样。 (本文改写自翟华博文)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