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网 | 杜君立:开幕式上的文明与文化
4年前,来自英国的莎拉·布莱曼与中国的刘欢一起演唱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4年后,又一届奥运会在伦敦开幕。从北京到伦敦,这两场开幕式很早就被人们相提并论。如今曲终人散,回味这两场以现代声光电和电影道具手法营造的视觉盛宴,颇有一番深意值得记忆。 作为一个城市,伦敦最早起源于罗马帝国时代,而当时北京尚是游牧者的蛮荒之地。十字军东征使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古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催生了一个新欧洲,英国这个最为专制的帝国开创了民主时代,因而也推开了现代大门。其时,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的古典中国正被北方的游牧者征服,屠刀结束一片文昌锦绣;崖山之后,汗八里成为世界的中心,这就是北京的起源。事实上,马可?波罗时代的北京对欧洲人来说,即使不是谎言,也只是一个神话。 茶叶与鸦片,中央帝国与大英帝国在历史中交集。马戛尔尼来到康乾盛世,留给人们最大的记忆就是拒绝下跪。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大英帝国的钢铁与蒸汽机改写了世界,也颠覆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参照系。从此以后,中国沦为西方文明的“他者”,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只有对抗“西方”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洋务运动还是自强运动,跪下的都是中国。在中国的记忆里,只有瓦特,而没有亚当?斯密,更没有洛克。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英夷”和他们的毛瑟枪洞穿了神圣的北京。 从现代奥运会诞生的那一天起,开幕式便成为一种特殊文化。如果说文明强调的是人类共同价值,那么文化则是族群之间的差异;文明的核心是“美好的”,文化的核心则是“我们的”。在奥运会越来越政治化的背景下,奥运开幕式正成为文明与文化的T型台。一方面,主办者试图展示一种“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想弘扬一种“美好的”文明,而后者则是对人类的贡献。 如果说中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出处之一,那么英国则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与英国不仅意味着文明,也意味这历史。这种深厚注定这两场相隔4年的开幕式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以壮观的场面营造出一种技术崇拜和艺术情结。北京开幕式展示了笔墨与文人,伦敦开幕式展示了机器与工人。这种“史诗”野心所造成的表达困难使电影导演主导了开幕式,从而使开幕式变成了一场3D真人版的电影大片。 当开幕式成为一场电影时,开幕式就完全沦为一部个人作品。张艺谋将北京开幕式变成了《英雄》,丹尼尔·博伊尔则将伦敦开幕式变成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幕式,那么一切都只是导演个人的文化审美。张艺谋崇拜权力精英化的英雄主义,丹尼尔热衷自由草根的平民路线。张艺谋的宏大叙事就是将人标准化,使人变为权力视觉中的点、线、面,以整齐划一的僵硬和“缩小”来制造视觉震撼;丹尼尔则相反,他偏好千姿百态的生动和“放大”,将人戏剧化,使人成为舞台的主宰。从某种程度上,前者更接近技术,而后者更接近艺术;吊诡的是,张艺谋的开幕式恰恰是想展示中国古老的艺术,正如丹尼尔想显示英国现代的技术一样。张艺谋将人变成了走线木偶和冷血机器,丹尼尔将冰冷机器变成了人。这体现了前者的紧张惶恐和后者的松弛自信。与丹尼尔相比,张艺谋无疑还沉迷在卓别林所讽刺的《摩登时代》。 作为开幕式最大的悬念,点燃圣火的人无疑是这场演出的主角。此前人们猜测是007,是哈利波特,是贝克汉姆,是莎士比亚,结果却是几个不起眼的年轻人,点燃了伦敦奥运会的主火炬。圣火照亮了每一个人,这是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尊重,这也是人类文明的根本。文明的传承不分贵贱,不是精英之间的阴谋与分赃,更不是权贵家族的傲慢与偏见,历史是一种平等的尊重与对话,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看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后,人们都相信这是最好的——最好的团体操和中国版的“阿里郎”;看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之后,人们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文明和文化。在此之前,英国文化大臣亨特曾声称,伦敦奥运会将超过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他形容这届奥运会开幕式将“绝对震撼”,“能把人们击倒”。事实证明,英国人做到了。 当开幕式进入高潮时,建设奥运场馆的500名建筑工人代表一起来迎接火炬,这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最精彩的无疑是点燃火炬,7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点燃了204个红花瓣,红花瓣慢慢靠拢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炬,奥运圣火熊熊燃起,烟花映亮夜空……伴随着麦克特尼演唱的披头士经典名曲《HeyJude》,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比起4年前吊起李宁点火来,伦敦的圣火点燃仪式堪称奥运史上最牛逼的创意,仅凭这个创意,伦敦完胜北京。毫无疑问,这是文化、精神和创意的力量,绝不是烧钱就可以的。 如果说北京开幕式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假唱的林妙可,那么伦敦开幕式最令人难忘的或许不是那些电影明星、摇滚歌手,甚至不是女王陛下,而是一群真实的“白衣天使”。英国的医疗系统在世界各国中率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这竟然是丹尼尔和英国人最引以为荣的——这是“我们自己的幽默”。 开幕式只是奥运会的一个细节,正如奥运会只是国家的一个细节。毫无疑问,“伦敦碗”的第一夜比“鸟巢”的第一夜拥有更多的细节。从开幕式的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化,也可以看到“美好的”文明。如果说4年前的北京开幕式体现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文化,那么今天的伦敦开幕式告诉了人们一种普世的人类文明。对世界来说,中国只是其中一分子,并不特殊,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人类与中国人”的差异。 说明:本文为搜狐网约稿。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