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张鸣 | 能随缘就好

2011年09月14日 10:44:45        世界上有没有“缘文化”这回事我不知道,但是,缘这个概念,的确是中国思想的一个传统要素。说起来,缘这个词,很早就有,但构成一个概念,还是佛教传入之后的事情。佛家讲缘,是说因缘。佛教理论有十二因缘说,有四缘说。可以说,因缘,是佛家解释世界构成的一个主要理论。佛说,一切有为法,无非因缘。也就是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因缘,就没有世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因缘和因果理论,成为最受欢迎,也最深入人心的学说。以至于因缘可以替代佛理,一说听哪个高僧大德讲法,就说人家在说因缘。       什么叫做“因缘”呢?打个比方,比如我们种庄稼,种子就是因,而土壤、水分、肥力、空气、阳光就是缘。因缘和合,就长出了庄稼,也就有了果。也就是说,所谓因,就是事物发生的种子,而缘,就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毛泽东在《矛盾论》里讲的内因外因,实际上就是佛教的因缘。以种子比喻,有内有外,如果换了别的事物,因缘无内也无外。机缘凑巧了,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物种,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凑巧,我们也可以叫它缘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再奇,也逃不出因缘,都可以探究其缘由。     所谓世界,其实都是人的世界,没有人,世界没有意义。而讲因缘,人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严格来讲,所有能碰得上面,有各种直接间接关系的人,都互为因缘。就自己而论,别人,他者,无论亲厚,无论好恶,无论朋友还是敌人,都是你的缘。不是善缘,就是恶缘,或者无所谓善恶之缘。俗话所谓广结人缘,实际上指的都是善缘,如果是恶缘,则避之惟恐不及。     佛教最重“心”,即今天我们所谓的思想意识,实际上就是是主观能动性,或者说哲学上所谓主体性。所谓境由心生,心,可以改变你的生存条件。佛教理论里因缘的四个层面(四缘),因缘,无等间缘,所缘缘,增上缘。除了第一层之外,都以心为出发点。一个人,由心支配的行为,可以种善因,也可以种恶因。就此产生的果,当然会影响到缘。也就是说,你生存发展的条件,跟你自身的作为有密切关系。人可以创造自己的发展的条件,条件坏的,可以变好,而条件好的,也可以变坏。譬如一个出身显赫之人,周围人都羡慕他,恭维他,有事乐意帮他,条件很好了。但是如果他骄奢淫逸,眼高于顶,待人傲慢。原本好的条件,也可能变坏,好的出身跟他坏的习行,构成巨大的反差,人缘也许会更糟。反过来,一个人出身卑贱,周围人都看不起他。但他聪明能干,而且谦虚谨慎,待人和善。时间一长,原来对他不友善的人,也会慢慢改变,他的人缘就好了。所以,说因缘,第一要讲人的缘。多结善缘,少结恶缘。人与人相处,对方是你的助力,还是你的障碍,很大程度上要看你自己。即便夫妻,关系好,就是良缘,关系不好,就是怨偶。良缘可以促进你的发展,增加你的机会,而怨偶则只会成为你的麻烦,甚至于毁掉两个人。       保持良好人缘,很关键一点,要能随缘。随缘就是不强求,不逆天之性,不拂人之性。水往低处走,非要让它往高处走。夏天本热,冬天本凉,非要人为反过来。人的天性,好逸恶劳,非要逼人家干越来越重的活儿。男女相悦,两情相愿,非要提倡禁欲主义,把人家隔开。中国农民喜欢个体经营,自己种地,非要把人圈起来,搞集体经济,打钟上工,打钟下班。这样的行为,都不是随缘。漫说难以成事,就是暂时做成了,也是事倍功半。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伤人特多,贻害无穷。随缘,就是要顺着天理人情走,这样走,才能把人之缘变成善缘,变成自己生存发展的助力。     缘还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所谓因缘因果,都是长时段的事情。佛家讲过去,现在,未来,说的就是一切的时间段。在一切的时间内,都有因缘,都有果报。过去所为,种下今世因缘,现在所为,种下来世因缘。若知过去事,今生受者是,若知未来事,今生做者是。所以,短期行为,临时应对,只顾眼前,不及将来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为了利益,不顾道德,也是要不得的。从因缘上讲,这样的恶,是最大的恶,危害最大。不仅报在子孙,而且报在后世。眼前的利益,无非是纸,而种下的恶因恶果,结下的恶缘,多少辈子变牛变马,都难以消除。没有长远观念,讲缘,无非缘木求鱼,毫无意义。     芸芸众生,出家在世,都要生存发展,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一切随缘,就是好。             上一篇: “两个彻底”与两个宽容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1)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张鸣 | “两个彻底”与两个宽容

2011年09月12日 10:06:28        渤海漏油事件,自本年6月4日暴露,迄今已逾3个月。尽管舆论纷纷攘攘,中国国家海洋局也多次下令责任方美国康菲公司彻底查清漏油风险,封堵漏油源,但是,3个月来,康菲公司生产不停,漏油不止。这两天,央视报道,康菲公司的员工说,原本公司执行海洋局的“两个彻底”指令,就是骗你们的。随后,康菲公司发表声明,说他们的员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央视的录音有假。     不管央视是否造假,但是康菲公司的油井一直在漏油,大面积地污染了渤海,造成了依赖海洋为生的众多产业严重的损失,却是不争的事实。显然,问题不在于央视还是康菲谁说了谎,关键是,一个石油公司,何以能如此肆无忌惮,3个月来,坚持边漏油边生产,根本置中国国家的生态环境于不顾,拿中国国家执法机关的法令当儿戏?况且,有关的调查指出,此番康菲公司的漏油事故,原本就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很难想象一个国际大公司,能犯这样低级的责任事故。但是,人家就犯了,而且并没有多少改正的意思。       我们看到,在漫长的事故过程中,尽管中国国家海洋局有“两个彻底”的指令,但康菲公司的生产环境中,却存在着两个宽容——对利润巨大的公司污染事故的宽容,以及对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的宽容。     在康菲公司的背后,站着中国石油三巨头之一的中海油,作为康菲中国公司的大股东,自康菲公司出事以来,中海油开始隐身不见,然后在舆论压力下露了一回脸,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所谓监督之责,到现在为止,只是嘴上说说。而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的处罚,居然只有区区20万人民币。想到去年美国墨西哥湾英国石油公司漏油案,英国石油公司为此付出的几十亿美金,人们似乎只能笑了。       这些年来,中国国内的大型企业以及外企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已经有不少了。但是,有哪个被像闯了祸的英国石油公司一样,被罚得倾家荡产?都是轻轻举起,轻轻放下。生产还在生产,污染依旧污染。留下无穷无尽的受污染民众,以及没完没了的访民上访。只消这些巨无霸公司可以带来天文数字的GDP,其他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原谅。康菲的张狂,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人自己问题。           上一篇: 稷山政务的古风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2)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官场的黄赌毒

官场的黄赌毒 作者:张鸣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1-9-7 本站发布时间:2011-9-11 2:41:32 阅读量:3次   满人入关之后,对明末官场的声色糜烂十分讨厌,进而讲求道学,所以,对官员的行为,限制甚多。只要做了朝廷命官,黄赌毒一概免谈。清初鸦片还没有传入,毒还谈不上,但不许嫖妓,不许赌博,一有违规,都老爷(御史)知道了,一纸弹章,仕途就没了,所以,敢犯规的人,还真就不多。官员不敢,候补官员士大夫也就收敛了,至于退休致仕的,有心也无力,所以,相对于明朝,花界减色不少。士大夫不敢染指,花界只好伺候商人,一来二去,琴棋书画也就没了,只能唱唱小曲。艺上面不行,色也跟着褪色。有钱有势的京官,只好把兴趣转向伶界,好起了相公,京剧的繁荣,成为副产品。   后来鸦片进来,官员多有嗜好,于是朝廷下令禁止,但无奈两次鸦片战争都打败了,禁烟禁不成,官场的禁毒令,逐渐变成具文。毒禁不了,其他的也渐次放开,到了晚清时节,“谈助无非中发白,闲来只是逛胡同(八大胡同)”已经成为王公贵族和京官的习惯。禁令固然还在,但只要不公然招摇,像振贝勒(庆亲王奕劻公子)那样公开招妓开Party,就没有人管。至于有鸦片烟瘾的官员,则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差不多叫个官,就有杆烟枪。晚清最后几年,禁毒声势颇大,但官员们面上收敛,私下依旧。只有留学生出身的人,方才好些。   革命推翻了王朝,也顺带着把王朝的官场规矩推翻了。官场黄赌毒一发不可收拾,泛滥起来。原来在清朝还需要多少节制一点的爱好,此时则可以肆无忌惮地大白于天下,即使身在衙门,也可以大谈而特谈。好些官场交易,就在八大胡同进行,吃花酒,打茶围,包夜这样的名堂,官员们都门儿清。冯玉祥回忆说,进京见总长,总长拉着进胡同,一进门,两个妖娆的妓女过来,一个腿上坐一个,拉住总长就打嘴巴,揪胡子。这样的场景,在那个时代,一点都不稀罕。正经的公事,越是事关重大,越是要在妓院里谈。至于鸦片瘾,就更是传染得快,原来那些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赳赳武夫,回国当了师长旅长,也就开始喷云吐雾,耍开双枪(一支手枪,一支烟枪)。   当然,赌博就更甚。北洋时期的袁世凯时代,还算是比较有规矩的,但官员们好赌成风,几近疯狂。总理、总长、次长们,孙宝琦、梁士诒、王克敏、张弧这样宝贝,上了赌桌,命都不要了,每每通宵达旦地赌博,麻将、牌九都来。做了交通总长的梁士诒,只要进了麻将局,所有的公务都得靠边,部下有事禀告,天大的事,也得牌局终了才能办。以至于袁世凯要召开国务会议,每每有人迟到,而且迟到的时间很长。相比清朝的皇帝,袁世凯算是很有耐性了,但时间一长,也受不了。于是,偷偷下令京师警察总监吴炳湘,要他派警察密查,都有哪个通宵打牌,开个单子出来,他好惩戒。吴炳湘不过一个警察班头,怎么得罪得起这些大人物?况且大人物们哪个好赌,袁世凯自己又不是不清楚,让他开名单,分明是借他说事,让他得罪人。但大总统的命令,又不敢不遵。于是,他开了一个名单,名列首位的就是陆军总长段祺瑞。段祺瑞在当年,算是官场最有节制之人,虽然偶尔也打几圈麻将,但限于八圈为止,从不熬夜,这个动不动就生气歪了鼻子的将军,真正好的,是围棋,但围棋在那个年月,跟赌博没关。于是,这个名单让袁世凯哭笑不得,一来他不可能对自己麾下第一号大将下刀子,二来也没有理由,赌博误事的人里没有他。但你又不能说段祺瑞就不赌博,即使是卫生麻将,小钱也还是有的。当然,吴炳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差交了,大总统却惩戒不成,他也就可以不得罪人了。   其实,如果袁世凯真的要想整顿官风,哪个开会迟到,哪个会上打瞌睡,当场训斥就是,然后一纸命令开缺,让他回家吃老米去,看谁下回还敢?然而,皇帝没了,民国的总统,就是没有权威。孙宝琦和梁士诒这样的人,在清朝跟袁世凯关系密切,属于一个圈里的人,但却称兄道弟。现在虽然成了上下级,但毕竟不是君臣关系,袁世凯无论如何端不起君主的架子,撕不开脸皮。所以,即使吴炳湘老老实实照办,查出来哪个通宵赌博,名单递上去,老袁的处罚,也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人权威还不及老袁,所以,官场上的黄赌毒,就只能日甚一日,大家倒是很自由,也很自在。可是政府也好,军队也好,也就不甚了了了。

阅读更多

傅国涌 | 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2011年09月09日 09:36:09    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来源: 2011-09-08]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龙的传人》唱的不是辛亥革命,但此时此刻,用它来提括彼时彼刻,却是再合适不过。百年前的武昌,以及之前、之后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百年来众说纷纭,当局者不清,旁观者更不明。但历史不容许不清不明,同时正因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个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雾,廓清、袪魅、还原。百年弹指,殷鉴不远,让我们听听,历史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大势所趋:自发剪辫渐成风潮因为派出了留学生、驻外使节,国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接触当中,辫子就成了一个累赘,甚至是一个耻辱,负面影响很多。男人留这么长的辫子,不仅极不卫生,也给体育和军事训练带来很大麻烦。这都跟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所以辫子不能不剪。     南都:傅老师,你的新书《《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中有一篇《剪辫》长文,其实辫子是清朝入关时为国人规定的结辫式发型,自此开始了剃发、留辫运动,以及中国男人二百多年的Q字发型史。清政府下台之际,辫子早已成为外国人的笑柄,而剪辫子风潮也风云涌起。民国后,留辫这种官定的强制习俗在随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才被彻底改变。请你谈谈,留辫与去辫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剪辫风潮最初是如何盛起?     傅国涌:我用九个方面来谈剪辫子。第一是《辫子、辫子》,讲外国人对辫子的嘲弄。第二是《假辫子,真辫子》,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下,即使剪了辫子,有很多人需要缝一个假辫子,回家才把假辫子拿下来。第三是讲《辫子与脑袋》,有的时候没有辫子是要被杀头的,。第四讲《剪辫令》,南方各地新独立的政府下了剪辫令,北方清政府其实也下了剪辫令。第五是讲《剪辫与革命》,当武昌起义以后,有些地方把剪辫当作革命的一个标志。第六个就是南方独立的一些新政府为了推行剪辫开始强迫剪辫,农村也不例外。第七是《外国人看剪辫子》,尤其是英国人比较文明,他看到强迫剪辫,很有看法,认为这是人权问题,因为本人不愿意,非要剪掉,他们都在那里哭天抢地。第八是讲剪辫与兵变的问题,为了剪辫,有的地方就起了兵变,包括广西,像北京后来发生的兵变也很可能与剪辫有关,其他地方也有。第九部分是讲《剪还是不剪》,是指上流社会的官员,在面临社会变动的时候,辫子是剪还是留。有些人还是继续留,有些人半推半就,最后剪了,有些人是毅然地剪了,有些人早剪,有些人晚剪,剪或不剪,这就是官员对变动时代的政治选择,是他们的一种态度和立场。     其实,当时南北双方在两件事情上有着最大的共识,一是剪辫,二是改历,把农历改成阳历。这两件事情都是在清朝垮台前完成的。剪辫并不是在中华民国创立以后,由革命党人创立的民国政府所推动,不是革命党人为了革命需要而推动,南北双方具有相当的共识。况且,清末许多王公大臣就提出了,他们也愿意剪辫子,因为经过两三百年以后,人们意识到辫子太累赘,太落伍,如果要跟世界交往,就显示出了劣势,比如,1872年容闳带往美国留学的幼童都拖着辫子,不能剪辫是朝廷的严令之一,美国小孩常常跟在他们后面喊“中国女孩子”,甚至侮辱为“猪尾巴”。一些幼童就把辫子盘在头顶用帽子使劲压住,生怕美国人看见。只有极个别幼童违反规定剪掉了,因为留辫子不卫生,参加体育活动不方便。但政府出于种种考虑一直拖着,没有颁布措施。     南都:满族人对头发很注意,辫子象征着什么呢?     傅国涌:从1644年算起,汉人一共留了267年的辫子。满洲人入关时就要求汉人学他们的样子,他们是马上的少数民族,打猎的,一直是这样下来的,辫子带有他们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游猎民族留这个辫子有他的作用。汉人没有留辫子传统,但清朝强迫留辫,留辫表示忠于满族,若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就要杀头,所以这样才确立下来,后来是因为满人统治几百年,留辫子变成了一个常态,不留辫子反而成了异端,这其实意味着汉族对满族统治的一种承认,一种屈服或者说臣服。     南都:现存史料中,有记载最早剪辫子的人及其年代吗?     傅国涌:没有。现在知道得比较早的是,19世纪70年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有几个比较早就剪了辫子。到了20世纪以后就开始比较普遍了,1902年以后大规模留学日本的许多青年剪掉了辫子。     南都:在革命前夕,剪辫潮流如何?     傅国涌:从1902年开始,到1905年以后科举废了,剪辫子的人慢慢多起来,1911年辛亥前就有很多人剪掉辫子。     进入二十世纪,剪辫子的呼声逐渐高涨。1903年1月15日《大公报》搞了“剪辫易服说”的征文比赛,讨论能不能剪辫子。有很多人发表文章,提出可以剪,因为这就像改革一样的,就像从冷兵器到兵器,以前用弓箭,现在用枪。     1902年后,剪辫在两个人群里面流行了,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新军里的士兵。慈禧出殡时,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拍下当时的照片,骑在马上的新军士兵,脑后光秃秃,看不到后面的辫子,里面有几种可能性。第一是没有真正剪光,剪了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还有一点小辫子盘到头上,由于他们的帽子很浅,如果是很粗大的辫子盘到头上是看得出的,会把帽子顶起来的。这些实证,可以看到辫子在当时的情况。     留学生中很少留辫子,因为他要穿西装,留辫子不太合适。当然也有部分留日学生不敢剪,拖着又怕笑话,也是盘到头顶,带上学生制帽,被鲁迅称为“富士山”。不仅在留学生,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出现剪辫的风气。有一些学生在学堂里面剪了辫子。1903年,国内的报纸《大公报》报道,江南新学国民以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子。1905年,蔡元培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学生基本都剪去辫子,胡适回忆录就提到在上海公学时,他见到一些激烈的同学强迫有辫子的同学剪去。所以剪辫子这件事情在当时的中国,特别是在这些年轻人当中,或者国外留学的人里面已经很普遍了。整个朝廷里面,也有大部分人主张剪辫子。为民国初年遍及全国的剪辫高潮做了铺垫。     南都:当时清朝有哪些大臣提出要剪辫子?     傅国涌:戊戌变法时,康有为给光绪上了一道《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呼吁光绪帝率先断发易服装,与民更始,他列举的理由就有“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但因不久发生流血政变,光绪帝被幽禁,不成了。     1905年,清末重臣爱新觉罗·载泽、戴鸿慈到西方考察宪政,四十多个随员中剪辫子的占了一半,包括翰林、道府、武员等,都是有功名的人。年轻贵族中,不少人在革命前就剪掉了辫子。1909年军谘大臣、阅兵大臣载涛贝勒提出要剪辫子,得到萌昌、善耆、邹嘉来、载泽、戴鸿慈等王公大臣的支持和呼应。后来被彭家珍炸死的良弼,率先剪去了辫发,在当时守旧派中,成为需要警惕的“新人物”。朝廷在剪辫的事情上,在1911年之前没有下达“剪辫诏书”允许臣民剪辫自由,只是默认了,剪辫子的人没有坐牢、砍头。     南都:清政府当时很重视辫子,剪辫子的人有相应做些保护措施吗?     傅国涌:由于当时的风气,社会上对剪辫子还是有所顾虑,怕因为辫子带来坏处,所以有些人剪后,带了假辫子,被称为“假洋鬼子”。1903年,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次年就剪掉了辫子,并在照片背面写下后来传诵很广的《自题小像》。他从日本回来到了上海滩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一条假辫子缝在帽子上,他到绍兴以后,学生就叫他“假洋鬼子”,他们可以看出辫子是假的。后来鲁迅干脆就不带假辫子,所以“假洋鬼子”这个称呼,鲁迅是从自己身上来的。     南都:清政府当时有颁布任何关于允许剪辫的文件吗?     傅国涌:没有,因为没有完全同意。1904年,练兵处因为要改军服、军帽,换帽子的话,有辫子盘在头上,就带不住帽子,如果是拖在后面的话,不利于训练。这就成为一种障碍。所以他们向朝廷提出,军队的训练,有辫子拖着是不方便的,要求允许他们剪辫,但是朝廷没有同意。军队里面,不少新军官兵不管朝廷的意思,就自己剪了。天津的警察就剪去三分之一。比如1911年的10月8日,也就是武昌兵变的前两天,载涛贝勒把那些带兵的将领招到他那里来吃饭,就对他们几个资格比较深的人说,包括冯国璋和丁世媛,要他们率先剪辫,作为全军的楷模。这个时候南方的剪辫运动还没起来,这些人群已经在剪了。可见剪辫子是大势所趋,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南方的事情。就算没有辛亥革命,不发生朝代的更迭,剪辫子一样也会发生。当然,剪辫最后成了革命的一个标志,成为辛亥革命落到实处的主要成果之一。     2、辛亥后,剪辫令     南都:剪辫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傅国涌:个人的因素包括,一是不方便,一是确实难看招到别人耻笑,还有一个是不卫生。而潜在的因素,就是他们不满满族的统治,因为这个辫子是满族强迫留的。     这些原因的背后,其实是大势所趋。整个中国在1840年以后,中国自从南京条约之后,中国跟国际社会的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条约关系,就是国际法所确定的一个条约关系。中国原来是自给自足的,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天下,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我们逐渐地融入到世界体系当中,特别是经过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士大夫阶层推动变法,在内外的压力下面,中国面临着改变,要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     即使想不变也挡不住,这就是大势。因为出现了留学生,派出使节,与国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接触当中,就会发现辫子是一个累赘,它有多种负面的影响,不光是汉人受满人统治的一个耻辱标记,还是一个政治上的民族不平等,体育和军事的训练都有带来麻烦的东西。而且男人留这么长的辫子,很不卫生,不可能每天都洗头的,里面长虱子的,很脏。这都跟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不光跟大的政治生活方式,跟私人生活方式也照样发生冲突,所以辫子不能不剪。     南都:剪辫子后来为什么演变为革命的象征?     傅国涌:辛亥前剪辫只是个人行为,跟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武昌起义期间,革命与剪辫就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背后的动力是排满,排斥满族人少数民族的统治。有这个推动力,所以剪辫子变得非常有符号性。     南都:剪辫子有哪些危险?     傅国涌:广州起义失败时,被击毙者大多是剪辫的,后来清政府下令闭成三天,搜查革命党人,凡是没有辫子、穿黄衣服以及来路不明的人,格杀勿论。此时,香港的剪辫者很多,他们经过广州时候,都会被扣押,人心惶惶,都不敢来了。在辛亥革命前后,因为个人原因剪去辫子的人,也受到牵连,不少人牺牲。安徽省谘议局在11月2日宣布独立,巡抚朱家宝以剪去发辫的的革命党为目标,突然下令要逮捕“和尚头”,一夜之间,革命党人纷纷出逃。     辫子是最明显的政治标记,一有风吹草动,剪了辫的或逃或装上假辫子。武昌起义后,凡在北京留辫的,都有被捕杀的可能。因为掉脑袋的血腥记忆,很多人也对失去辫子产生恐惧。     南都:为什么以剪辫子为革命党标记?     傅国涌:革命后,把剪辫当作了革命,那就是一种简单化。革命其实是改造一个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更加深刻的一个革命,把表面的新式主义——剪辫当作革命,说明革命有问题,其实是我们讲革命有问题,不是剪辫子有问题。就像我们中国人做的事,一般都是形式主义。     南都:武昌起义后,剪辫的情况如何?与之前的有哪些区别?     傅国涌:辛亥革命将剪辫子推向高潮,在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剪辫子之前,1910年10月3日到1911年1月11日举行的资政院第一届常会上,即通过了剪发易服的议案。     在辛亥革命前夕,状元张謇大办实业、教育的江苏南通,学生剪辫子已成为一种风气,张謇担心风声传到外地,专门到南通师范学校,将70多个已剪辫子的师生召集到理化教室讲话:用功读书才是学生的本分,要朝廷立宪,要国家富强,不关辫子的事。吩咐他们赶快装一条假辫子,以后不可再有越轨的行为。当时在场的学生徐海萍回忆,他讲话时声泪俱下。相隔不过半年,他自己也在上海剪下了辫子,还寄回南通给哥哥保存。他在辛亥年10月24日的日记中称这是一生的纪念日。     当时,有很多自发群体踊跃起来剪发。比如,1911年11月23日,天津的广帮商人就率先剪发了。11月28日,驻在河南会馆的450名新兵,把辫子剪去,还能获得二元赏金以及一顶欧式便帽。12月31日广东商人何乐琴发起“华服剪发会”决定全体会员当日剪辫子。到这年底,在清廷眼皮底下的京津各界,剪辫的人不下数千,剪辫的风气甚至波及“龙兴之地”东北奉天、营口、黑龙江等地。广州光复上时候,剪辫踊跃,堤岸一带的理发店,挤满了人,理发师都没有时间吃饭了。后来统计剪辫的人工二十余万人。     南都:香港澳门的情况又是怎样?     傅国涌:辛亥春节的期间,连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都出现了剪辫子的情况。香港的华服剪辫会也都出现了,数万人都剪辫了。剪的态势在全国各地陆续地开始成了一个潮流。就算不发生革命,剪辫运动也会发生,事实上已经开始发生了,只不过没这么快,规模没有大,没有暴力行为,因为背后没有政府强制性来执行的话,执行力不够。     南都:当时有没有公布一些政策一定要剪辫子?     傅国涌:有。南方的剪辫令从武昌开始,武昌起义第二天,鄂军都督附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第八条指控发辫之罪,说它是“垂狗尾以为饰”。随后,南昌、贵州、广西、上海等地,都率先发起剪辫的命令,呼吁“剪去辨发,还我头颅”。《剪辫令》是强迫推行的,在很多地方都推行了,包括湖北、湖南等地,上海、南京都是这么推行的,剪辫风潮波及全国。他们就在城门口挂一把大剪刀,警察站到那里,看见有辫子就剪掉了;或者是警察巡逻,军队的士兵巡逻,看见有辫子,就剪掉了,这个就没得商量的。     也有不少人不愿意剪辫的,有记载,武昌起义期间,挑柴米的小贩带着瓜皮小帽在清晨入城,站岗的士兵刺刀一晃,挑落小帽,强行剪辫。举个例子,1911年最后一天,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陕西青年王军余当时在南京,参与接管造币厂,听说临时政府要下令强迫剪发,以肃清余孽。他乘坐造币厂的黄包车到下关去,计划沿途看看热闹。果然一出厂门,就有一个警察拉住他的车夫,要剪去辩子,车夫当即跪在地上,恳求他代为说情保留。这位早已剪去辫子的在日本留学生哪里会为他说情,反而对警察说:“不管他,剪了再说。” 一路上,他见到剪发队络绎不绝,街道上、火车中、江岸边,遇有垂辫者,无不立予剪去,尤其是乘船上岸的人,上一个,剪一个,其间有不愿割爱的,多是跪地求免,也有手提断发垂泪而归的,也有摩顶长叹,或大笑的,面对辫子的消失表现各不相同,他认为煞是好看,且觉大快人心。等他下关返回时,一路上望去,街上已尽是光头。     南都:清廷官员对剪辫态度如何?     傅国涌:为了逃跑方便,官员也会剪掉辫子。广东的张鸣岐就剪辫剃须,戴西人小帽逃走。陆军提督龙济光最初在城内抵御民军,大势已去才剪掉辫子。1911年12月17日,天津《大公报》报道,袁世凯于12月13日剪去辫发,“以为各界之倡”。其实,袁世凯要等到退位诏书颁布才剪辫子。身边的人说,袁剪掉辫子时不断哈哈大笑,谈话中显出异乎寻常的高兴。     南都:听闻在辛亥革命后,剪辫拉动了帽子行业的发展?     傅国涌:辛亥革命前虽然有那么多人剪,他们戴帽子也是戴有假辫子的瓜皮帽。有辫子的人也戴瓜皮帽,所以为什么假辫子可以存在呢?在瓜皮帽子上面缝一个假辫子就可以糊弄一些人了。武昌起义之后,带动帽子行业,各个地方相继独立以后,辫子要剪掉了,就要换的帽子。同时,有些人不愿意剪掉,尖顶帽就在这个时候兴起,帽子的尖顶高高耸起,可容辫子有余,中少年人纷纷购置。     南都:有个好奇的问题,他们剪掉的辫子都放在哪里?     傅国涌:一般卖掉。因为上海做剪子的生意很好。假辫子头发的来源就是人家剪掉的辫子买来的,能卖钱,所以在革命的时候,为了募集捐款,有人说如果你家没有钱,捐不起钱的话,上海搞了一个专门捐辫子的组织,就是你把辫子捐过来。辫子捐过来以后,他们可以卖给收头发的商人。     南都:他们的价格怎么样呢?     傅国涌:比如鲁迅回国的时候去买假辫子,当时上海有个做假辫子很厉害的师傅,定价每条辫子四块大洋,当时买一个烧饼才几个铜板,辫子相当于很贵的东西。几两银子相当于我们现在几个月的生活费。     南都:中国人完全剪掉是什么时候呢?     傅国涌:辫子是汉族臣服满族的一个符号,代代相沿几成习惯,剪辫子的人毕竟是少数,尤其在偏远内陆,没有辫子的人会被看成是怪物。到1914年偏远的农村都还留着辫子。     南都:他们不愿意剪掉的原因是什么?     傅国涌:辫子已成了一种习惯了,很多人都不愿意。几百年的东西,要改动起来有那么容易吗?在中国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改装一个炉子还流血,毕竟留了几百年的辫发,有人不肯剪,不光是那些以遗民、遗老自居的,尤其是没有受过新式教育的人不愿意剪,底层社会的人不愿意剪,你能说剪就剪吗?哪怕你是暴力推行也很难的。所以,直到1914年的报纸上还有警察厅劝人剪辫的白话告示:“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他那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     辜鸿铭是一个特例。他以前赞成剪辫子的,等到别人都剪了,他偏要留起来。他就要标新立异,人人都这样,他偏不一样。他有一种文化上的象征意义。他就说辫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精神辫子,你们都没有辫子,但是你们都有一条精神辫子,我留着辫子反而比你们开放。     南都:这个精神辫子是指什么?     傅国涌:阿Q生活的精神辫子,精神辫子就是国民的劣根性。所以像辜鸿铭这样的人是非常特殊的,他倒不是因为反对剪辫这件事而留辫子,他就是要跟整个潮流不一样,他认为这样做不好,非要唱反调,显示出他的个性。     南都:剪辫子在当时来讲,有什么意义和弊端吗?     傅国涌:剪辫子毫无疑问成为革命的一个象征,时代转换的一个标志。剪辫子,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满人统治结束了,中国从一个中世纪的社会开始真正进入近代社会,毕竟留着辫子这样的一种形象是比较落伍的形象。     当时,以后对中国文化有杰出贡献的蒋复璁,当时在故乡浙江海宁上小学,他在晚年回忆小学生活时,特别提及小时候辫子的烦恼,拖着一条累赘的辫子,汗水凝结,又痒又臭,难受不用说了,更麻烦的是每天早晨要打辫子。学堂里为此专门雇有两个剃头匠,为住校的全部学生打辫子,小孩子一则没有耐心枯坐那么长时间,二则打辫子时要先用木梳来梳,辫发乱后,梳起来很痛,于是小孩子早晨一见剃头匠就逃,剃头匠一面追,一面喊某少爷不要跑。如果被堂长看到,不是叫剃头匠带走,就是令带走打辫子后罚站壁角。因此,在他的记忆里,辛亥革命最得人心的一件事,就是剪辫子,从此小孩子没有每天打辫子的麻烦了。确实,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层面,可以说,民国就是从剪辫子开始的。     但不能说剪辫子就是中国从帝国进入民国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还是表面的。剪掉了辫子,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一夜间就从旧我变成了新我,这是变不过来的,你还是你,文明需要一个过程。     辛亥革命最大的结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健全无的社会,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他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南都:“剪辫、易帜、改历”意义在哪里?     傅国涌:剪辫是一个符号,标志着满人统治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代,是一个社会进步的符号。易帜是朝代更迭,政治改变,易帜从来都是政治性的改变,从帝国进入民国的一个颜色革命,就是换旗帜了。改历,标志着中国实际上融入了世界,农历是中国本土的,土生土长,几千年都在使用,我们过去用农历加上时辰没有小时,用滴水的漏来计时,由这一套东西构成的时间,我们称之为中国时间,就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时间,现在开始使用阳历,就是跟西方的时间概念接轨了,我们用小时、分和秒,这一整套的改变,从中国时间融入到世界时间,这个改变是非常大的。     这三个合在一起,至少在形式上是一个重大改变,但是这三样东西的改变并不是根本性的,从制度上或者从文明程度上,中国一夜之间飞跃成另一个社会,那还没有达到那种状态。有改变,但是还没有特别巨大的改变。     剪辫、易帜、改历都是一种社会转型的细节体现,从一个王朝时代向一个新的没有见过的共和时代转型的细节上的展现。     本版采写、摄影:陈晓勤      上一篇: “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26)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颜昌海:“月饼税”背后,有什么丑恶玄机?

中国大陆目前,各种税收多得无法数清、无法说清。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但每一个大类分为多少种、具体有哪些税,五花八门,甚至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网站上,也是各说各话。比如,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上有城市房地产税,而财政部却没有。 2010 年 5 月 5 日 ,北京市地税局网站介绍说,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共设有 25 种税,按照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 8 大类,这一说法与高中的教科书不同,与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的说法也不同。中国大陆的官员,还特别不原意承认中国是低福利国家,因为他们自己的福利都很高,至于说老百姓低福利,那无关紧要,因为老百姓只是屁,各级政府都是由领导来运转的。 大陆网民只好在网络上针砭时事、调侃嘲讽、质疑慨叹……。尽管中国大陆互联网受到官方的控制,网络还是成为普通民众随时抒发各种见解的主要阵地。每时每刻,网上都有很多热点消息、热门话题、热门微博。 前一阵中国物价上涨、老百姓怨声载道时,有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物价会有所回落。但是,这几天,很多东西的价格没有出现即将下跌的趋势,反而涨个不停,连鸡蛋都涨了。过去人们说,没办法谋生,饿肚子,只好到街上去喝西北风了。现在,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让很多网民说,就剩下西北风没涨了。因此 这几天,鸡蛋涨价、月饼税等问题是网络舆论的焦点。 网易北京市昌平区网民“别删了我错了”说:就剩西北风没涨价。网易山东省济南市手机网民 ip : 119.163 表示:没有鸡蛋的上涨,哪有鸡蛋皮( GDP) 的上涨。网易河北省手机网民 ip : 211.143 说:鸡蛋是奢侈品,该收税! 在腾讯网上,网民嫣然的日志:鸡蛋价格达 30 年最高水平,我们连鸡蛋也吃不起了。这个日志的浏览量超过 160 万。很多腾讯网民说,不让老百姓活了?中华网的网民核武器说:鸡也要吃饭 . 所以蛋张价了 . 下岗职工要吃饭 . 你们工资涨了吗?中华网网民我爱中华表示:物价越调越高,越稳定越涨,怎么相信政府?! 除了物价上涨以外,中国 9 月 1 号新个税法的实施也引起很多议论。本来,很多人不必交税了,这是件好事,但从这个新个税法背后显示出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却让很多人心理不是滋味。新浪网民开创完美新世界说:根据财政部的数字算了一下表示说,财政部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中国只有 8400 万人的月薪在 2000 元以上,二是中国只有 2400 万人的月薪在 3500 元以上。全国还有 13 亿的人在 2000 元以下。新浪网民本杰明 _ben 表示:个税起征点改成 3500 ,偶们这种连税都不用交的,才是真正的穷人啊!新浪网民 Phoebe_YJ_Xu 用反讽的语调说:今日新闻感慨《五粮液出厂价提高 3 成》,这意味着中国的腐败成本又将进一步提高;《明日起全国 6000 万人可免交个税》,这说明跟 13 亿人口基数相比,咱们国家的穷人绝对是极少数,人民小康生活已经“被实现”。 中华网论坛也就新个税法和贫富差距展开讨论。作者夏天发表文章说: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程度极大,庞大的社会财富被极少数人所掠夺所占有,绝大部分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也正是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财政部关于纳税人口数据的权威说法大体上能够反映中国人的收入结构状况,按 13.39 亿人口计算,全中国仅有约 1.8% 的人工资每月在 3500 元以上,这说明绝大多数人收入很低,收入高的只是极少数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富人的挥金如土和奢侈无度! 与此同时,中秋佳节之际,北京地税局工作人员有关各公司中秋节所发放的月饼在缴税范围内的说法令网民啼笑皆非。在很多网民看来,月饼也要交税,难道真是雁过也要拔根毛? 中华网论坛作者维扬卧龙发表文章调侃:我吃了交过税的月饼,腰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这位作者在文章中结合中国新个税法的实施分析说,全国只有约 2400 万人需要纳税,现在国家的那点资金来源都要落到 2400 万人身上去了,这么重的重担让他们这一点人扛,咱们更加感觉对不起国家啊。 14 亿人,只有 2400 万人纳税咱们国家不容易啊。现在知道咱吃个月饼也要交税,咱终于找到点安慰感了,咱也帮那 2400 万人分担了点担子,虽然轻如鸿毛,毕竟那也是咱的心意,咱的能力,咱为国家尽了力 ! 咱吃一块月饼,也交了税,咱心里舒坦,咱知道咱纳的税可以给海军修破船了,可以帮助非洲的小朋友读书了,可以帮助高铁提速了,可以资助局长市长们出国考察了 ! 新浪网民“半世界的清晰”说:月饼税这个先例要是有了以后,饺子、汤圆、粽子啥的不都得交税啊?这谁还盼望过节啊?部分企业就能给员工这么丁点福利也逃不过缴税么?让不让人过日子啦!新浪网民消逝不迷失说:明天我可以免交个税了。但我要交月饼税了。估计很快还要交微博税…… 新浪网民卖阿宝的衣服的阿宝说:拟征月饼税一事说明, 1 、在我们国家做公务员真威风,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 、税收比例过大就该考虑还富于民,可是他们还在歇斯底里; 3 、京城月饼消费量超大,而且多数贵的和好的都会流入官府,既收礼,还收税,高效执政; 4 、税收最后还要加在消费者身上,继续增加。 新浪博客作者张鸣发表博客说,这个月饼税让他想起了民国年间一个四川军阀在成都向进城挑粪的农民开征粪税的事情。当时有一个打油诗说: “ 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唯有屁无捐。 ” 这个博客作者表示,个税的征收,无论在任何国家,一个关键的原则,是要公平。如果福利要征税,那么所有的福利都得征,不能只欺负弱者,单冲工薪阶层下刀子。否则,这样的税连同征税者,就成了一种恶。 “月饼税”、“加名税”等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人们不禁要问:税务机关征税为什么在民众中产生如此大的反响?民众的“税感焦虑”背后反映出什么问题?!笔者以为,至少“月饼税”反应了一个事实,即中国中国大陆权贵阶级现在是穷凶极恶的征殓苛捐杂税。权贵阶级现在要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全国经济下滑,中小企业成片的倒闭,工厂倒闭之后税收减少,整个国库的收入下降,所以要增加、扩大各种各样的税费来维持这个权贵统治。 据《福布斯》双周刊最近发布的报告称,在全球调查的 52 个国家中,中国的税赋仅次于法国,位居世界第二 。前不久看到一个资料,按 GDP 的比例,中国的税占全世界第二名,第一名是法国。可是法国虽然税很高,可是你一出生到死,她给你几乎有终身的各种各样的福利。据资料显示,法国念大学是免费的,不管是本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外国学生也是免费的,并且还有医疗保险。法国她虽然税收那么高,她给老百姓很多回馈和福利。法国的国家预算,里边的 25% 是给文化部的,所以法国对文化尤其是她的传统文化非常关注、保护。而养老、医疗各种各样的补贴,都是从税收的都回馈的。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法国人做到了。那么中国大陆呢?有没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没有!大陆权贵阶级大部分钱用于维稳、国防经费,供养官僚们的吃喝玩乐。老百姓的医疗、社保、养老、生态环保、妇女、小孩、学生这些都没有得到照顾。 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 GDP 的角度分析 ,中国 GDP 每年的增长率平均为 10% ,可是中国大陆税收增长率为 30% ,是国民经济增长率的 3 倍。人们百思不解:大陆本没有生产出那么多钱,怎么能拿走三倍的税收?!但中国大陆权贵阶级无法无天,就这样干了。税收从哪里来?当然是从老百姓头上刮。 一个人头上刮两根毛,集堆起来就成了大仓库里都是毛了。以致现在经济整个下滑,要扩大税种,扩大税种就扩大到月饼上了!可月饼也是季节性的,两个礼拜以后就过去了;仅仅这一点点小小的汗毛,大陆权贵也要刮。 有文章指出,如今 中国人的各种税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数一数二的 。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做《苛政猛于虎》,说的是孔子和学生在泰山的见闻。孔子过泰山时遇到一位在坟墓上哀嚎的妇女,孔子让子路去问。哀嚎的妇 女告诉子路为了逃避沉重的苛捐杂税,一家人逃进深山,丈夫和儿子先后被老虎吃掉。孔子问他们为什么不出山逃避老虎,那个妇女回答说:“山里无苛政 ” ,孔子就说:“苛政猛于虎”。 如今中国人的各种税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恐怕也在世界历史上数一数二。中国古人可以逃进深山去躲避苛捐杂税,但现代中国大陆人,却无处可逃。 如前文所述,《福布斯》双周刊发布的报告称,在全球调查的 52 个国家中,中国大陆的税赋仅次于法国,位居世界第二。考虑到法国的透明和中国大陆的不透明,实际上应该是中国大陆第一,因为中国大陆有很多难以调查、甚至无法调查的税种。如果把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即变相收税算进去,恐怕要把法国远远得甩到后头去。如果追问税收的用途,那就更加让人感慨万分了。法国、瑞典、丹麦、新西兰这些税收较高的国家,都是高福利。瑞典从小学到大学,全都免费;至于说医疗免费,在所有高税收的国家都是这样,即使是印度这样的穷国家,也是全民免费医疗,而印度的税收比中国低得多。与法国、瑞典、丹麦、新西兰这些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完全相反,中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高税收、低福利的国家,这大概就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取之于民、用之于官。 中国大陆人中间流行很多顺口溜,几十年中国大陆刚夺取政权的时候,民间就流传“ 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 ”的顺口溜;但大陆政权建立 62 年来,“会”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原来不多的“税”,现在也多如牛毛、不可胜数,已远远超过去的国民党。 2011 年 9 月初, 中国大陆主办的“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广西南宁召开。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参加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承认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如何做大蛋糕,同时分好蛋糕,是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中国十二五规划强化民生优先导向,并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也在发给会议的贺信中提出,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说,中国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兼顾速度和质量、效率和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由于 近年以来,中国贫富悬殊问题日益突出,被视为中国大陆未来主要领导人的习近平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引起广泛关注。在美国的中国学者程晓农表示, 中国贫富悬殊日益加大,并开始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中国大陆当局无法不面对的一大问题 ;“我觉得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已经无可回避也无可粉饰了。在今天的中国没有任何人能否定这一点。政府也无法否定,媒体是反复报道。中国贫富之间的差距之大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个问题已经在中国是无法回避,也没有办法遮掩或者是巧言伪饰的。” 根据中国官方的数据, 1990 年代,中国衡量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平均每年上升 0.07 ,到 2004 年达到 0.47 ,成为世界上贫富悬殊严重的国家之一。随后,中国大陆不再公布相关的数据,也禁止一些非官方的学术机构从事相关的调查与研究。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大约占中国 GDP 比例的 40% 左右,比世界上通常占 70% 的比例少很多。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管理学教授谢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成果由官僚机构和权贵资本家占据,这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制度的问题。“贫富不均也好、财富向高层集中也好, 最关键的问题是大头拿走的是这些权贵阶层。这些阶层它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牢牢的利益共同体。所以这个最大利益集团它控制着司法,控制着行政,控制立法,控制舆论 。中国老百姓没有均等的财物机会的情况下,他们要面对的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谢田表示,中国的贫富悬殊日益加剧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现实,两极分化的结果,导致中国官民对立,冲突增加,民怨不断,社会难以稳定。“现在老百姓确实显得非常无力。我想这种无力和无奈的感觉在中国社会非常强烈地弥漫。以前还有点相信政府,现在绝对是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党。民间弥漫着非常强烈的憎恨,仇恨的心里,对上层有非常强烈的憎恨。” 事实上,中国大陆政府和学术界近来也提出了不少解决中国贫富悬殊的方法。如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的“做大蛋糕”论和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分好蛋糕”论。程晓农就此分析说,薄熙来提出的“分好蛋糕”,需要有一个限制和监督分蛋糕者的机制,但从薄熙来强调的方法看,他似乎在走回毛泽东的老路。“薄熙来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如果习近平要采纳薄熙来的方案,无非是中国再走一轮儿,重新走回毛泽东当年那套把戏。国有经济为主,然后不行了再恢复计划经济。这套模式是因为失败了,才走上邓小平的权贵资本主义。” 目前, 中国大陆领导层深刻认识到贫富悬殊问题的严重性,但却缺乏改善这一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中国大陆若真想要找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那么就应该去检讨: 过去的20年贫富差距是怎么扩大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是谁的体制?是谁在维持这个体制? ! 虽然, 2011 年 9 月 5 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认为目前中国更应该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过该文却没有探讨造成过去 20 年中国贫富悬殊日益严重的原因,也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 广大老百姓心如明镜:中国大陆要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要改变现在的政治体制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