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 克林德和克林德碑
2011年08月25日 17:01:08 克林德是庚子义和团事件时的德国驻华公使,贵族出身,男爵。据当时的一位英国记者说,此公美容颜,风度翩翩,没有女子见了会不动心的。相貌堂堂的克林德胆子很大,傲慢,对中国人很是蔑视。在中国人的眼里,的确是位“帝国主义者”。义和团进京,到处杀洋人,杀教民,使馆内外一时风声鹤唳。这个时候,克林德居然还敢惹是生非,在使馆前面的街上散步时,看见义和团装束的人,挥起手杖就打,直到对方弃刀而遁。在沙滩附近,发现义和团在操练,就命令士兵开火,一点都不担心招惹麻烦。可是,胆子大的克林德,最终还是因为他的大胆而丢了性命。 悲剧发生在1900年6月20日,此前北京的紧张空气已经相当浓了。义和团越来越凶,倾向于义和团的董福祥的清军也进了城,明摆着要对所有的洋人下手,包括外国的驻外使节。因此此时的西太后,已经被洋人偏袒光绪的行为激怒,而且相信了义和团具有刀枪不入的法术,有恃无恐,决心跟洋人决裂了。使馆区添加了卫兵,做好了防御工事,而西方列强也准备要实行武装干涉了。19日这天,总理衙门给各国使馆递来一份照会,言明由于列强已经兵临大沽炮台,中国政府无法保护使馆安全,让各国使馆自己保护自己。实际上,在义和团成为西太后的“义民”,并且蜂拥入城之后,顽固派猖狂之极,作为跟洋人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已经不能工作了。送出这样一个照会,等于是攻打使馆的信号。但是各国公使没有悟出此理,回了一封信,要求中国政府暂缓决裂,等待各国派兵护送使节出京回国,要求第二日上午9时答复。20日9时到了,总理衙门音信全无。性急的克林德要去问个究竟,不顾其他使节的劝阻,连卫兵都没有带,只带了一个译员,就出发了。随后,在大街上,克林德碰上了神机营的军官恩海带的一队旗兵,被在轿子上打死。待到使馆区里的海军陆战队闻讯前去解救,地上唯见血迹,连轿子带人都已经没有了踪影。几小时之后,长达两月之久的使馆围攻就开始了。 关于克林德的被杀,中国方面的记载,包括学者的论证,一直都说是克林德首先开枪,因为克林德是一个狂妄的帝国主义分子,一向仇视义和团和中国人,特别胆大妄为。不错,克林德的确看不起中国人,仇视义和团。但是,那日他毕竟是去办交涉的,不是去寻义和团的霉头,没有带卫兵,就算身上有枪,似乎不至于笨到碰见一队荷枪实弹的中国兵(神机营是满营中武器装备最先进的),居然会贸然先开枪。很大的可能是,恩海被当时的排外狂潮冲昏了头,加上已经接到命令要进攻使馆,所以,碰上一个落单的洋人,打死了前去向上司请功(否则不会把尸体也拖走)。克林德死后,那个儿子做了大阿哥(预备给光绪做储君的)的端王载漪乐不可支,刚毅和徐桐也高兴得不得了,丝毫没有觉得这是闯了大祸,只有庆亲王奕劻感觉大事不妙。在这些顽固派看来,漫说一个小小的公使,有了刀枪不入的义和团,中国人还要打到西洋去,把所有的洋人杀光。在庚子年,不时有传说,说是义和团中的女性红灯照,飞出了国境,把日本和俄国的首都给烧了。这是见于记载的红灯照唯一的抗敌行动,当时传说,红灯照是些未婚女子,可以白日飞升的。但地面上的表现,则一点都没有过。被现代人视为红灯照首领的黄莲圣母,其实周围都是男人,日日被扛着洋枪的义和拳民簇拥着。克林德被杀之际,中国驻德国的公使为吕海寰,听说消息后,吓得半死,生怕德国人也如法炮制。也确有德国人宣称要这么干了的,不过,德国外交部告诉中国公使,他们会保护他的生命安全的,因为德国不是野蛮国家。但占领北京的德国军队,却相当野蛮,在北京经常乱杀人。别的国家占领区,不许市民随地大小便,但兴建厕所。德国人不建公厕,发现有人随地方大小便,循声就是一枪。 八国联军打进来之后,杀了克林德的恩海,不知怎么,居然没有逃走,还在街市上走动。被日本侦探查出,逮住,交给了德国人(据说是恩海拿了克林德的怀表,卖到铺子里,侦探由表找到人)。德国人为了泄愤,采用中国人的方式,在克林德被杀处将他枪毙,枭首示众。恩海死了之后,逃到西安的朝廷,还收到一份奏折,叙述了恩海在被抓之后的种种英勇表现,要求朝廷对恩海有所表示,表彰他为国捐躯。当然,对于余悸未消的朝廷而言,这样的折子,只能落一个留中不发的命运。 作为庚子事件的善后,北京立了一个牌坊,人称克林德碑。德国人按中国人的方式处罚了恩海,也同意按中国人的方式纪念克林德。后来据当年的名妓赛金花说,这是她给克林德夫人出的主意。如果赛金花真的像文人们所编排的那样,跟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有一腿,这事也许有可能,但这一腿实际上子虚乌有,不过是文人们的一厢情愿。所以,这个说法肯定不靠谱。没有道理说,中国以国家的名义建一个牌坊,纪念一位德国公使,德国人会不乐意的。然而,克林德碑的命运却不怎么样。这个牌坊在北京立了17年之后,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奥战败,中国成了战胜国。作为战胜国民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克林德碑推倒,重新刻了“公理战胜”四个大字,再竖起来。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协约国战胜同盟国,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还为此专门写了篇文章。其实,当时的清政府,为克林德的死做出最大的牺牲,是应德国的要求,派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前去德国赔罪。派出的人是谁呢?就是当时已经进入军机处的新一代醇亲王载沣。当时载沣20岁出头,嫩的出水。此行赔罪,要算是他最大的一次政治历练,后来有人借此,说这个后来成了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人,其实很有才干,在德国的表现,不卑不亢,可圈可点(不过一次赔礼道歉,再可圈可点,又能好到哪儿去?)。在德国可圈可点的载沣,做了摄政王之后,反倒一塌糊涂了。成立皇族内阁,在各地收回路矿权,搞铁路国有,惹恼了最不该得罪的地方实力派立宪党人,干了三年,就断送了新政的大好局面,顺便把满人的江山给丢了。但是,有克林德碑立在那里,无论胡来的满人少年亲贵,还是造反的革命党,都不再重蹈义和团的覆辙,没有人再盲目排外了。 尽管如此,一旦有了机会,国人的第一个冲动,还是推倒克林德碑。毕竟,这不仅是一个战败的耻辱纪念,还是国人曾经有过的很不光彩的印记。只消克林德碑还在,不管义和团过去了多少年,国人看到它,还是会想起当日的愚昧和野蛮。只是,刚刚推倒了克林德碑的中国人,在随后到来的巴黎和会上,发现公理还是公理,强权依旧强权,渴望公理战胜强权的中国人,依旧在被权压在身下翻不了身。但随后掀起的抗议运动,依然时刻不忘向西方人展示自己不过是文明排外,而且是只排日本人的外。抗议的学生,绝对不是义和团。甚至,冲进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学生们,一发现庇护章宗祥的是一个日本人,就断然罢手。打自己人可以,打外国人,还是算了。这里,我们看到了克林德的阴影,拆掉了克林德碑的国人,至少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认为义和团是正义的,拆碑,无非是为了抹掉自己民族的耻辱。 但是,这个耻辱实在过于复杂,拆掉一个牌坊,也还是抹不掉。把这碑再改为保卫和平,也还是抹不掉。一百多年的纠葛,反反复复,还是不能理直气壮。除了全民疯狂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人真的效法义和团。宣称要效法红灯照的红卫兵,也没有人白日飞升,飞到美国和苏联,彻底消灭帝修反。只能在自己的诗歌里,意淫如何攻下白宫,把红旗插到白宫的顶尖。脑子里的图景,无非是苏联电影攻克柏林那一幕。 上一篇: 卢美美的父亲及其迷魂阵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416)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