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当局称15日大规模示威为“由洪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
【我反正信了】原来这叫上访? 10月16日的余姚日报发表文章《部分市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集中精力投身灾后自救同心同德共建美好家园》,原文如下:...
阅读更多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10 月 15, 2013
【我反正信了】原来这叫上访? 10月16日的余姚日报发表文章《部分市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集中精力投身灾后自救同心同德共建美好家园》,原文如下:...
阅读更多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10 月 7, 2013
提问: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推迟退休年龄不好。很多人退休了也会找点事情做来填补自己空虚的生活。 我自己也希望能晚点退休。 原因:1. 也是最主要的。工资退休前后差距明显。以我爸为例,差了3倍。 2.现在人老龄化晚了,多干个几年也没什么的吧。 3.退休了也没太多好玩的事情,不如接着干自己喜欢的工作。(assume你喜欢这个工作) 回复: 题主没搞懂这个问题的实质。不是延长工作年限,是推迟发放退休金的年限,这点很重要。...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9 月 23, 2013
不要怪别人误会以房养老 2013/9/23 FT 中文网 民政部长回应以房养老是自愿自主行为,民众最担心的剥夺资产的疑问告一段落。 以房养老在国外属于常规的市场养老手段,不料在国内却掀起轩然大波,这说明,互信已经成为基本的难题。 这基于养老改革的利益纠纷。目前包括杨燕绥等教授在内的养老方案,没有重点提及改革养老双轨制,而是以延迟退休的方式继续在企业养老者身上拔毛,引起愤怒在情理之中。养老改革导致双轨制固化,导致利益格局更难破解,就是倒退。 虽然各方都看到了养老双轨制的极端不公平,也看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笔者没有看到文献反对延迟退休年龄。中国退休年龄男性 55 岁,女性 50 岁,上世纪 50 年代制订政策之时国人预期寿命 45 岁。世卫组织今年 5 月 15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1 年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 76 岁,如发达国家一样延长工作时间是大势所趋,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是男性 64 岁,女性 63 岁。 与发达国家不接轨的是我国明显不公的养老体制,机关事业单位人上人,企业职工沦为二等公民,更让人不肯容忍的是,以级别定待遇的做法几乎贯穿在医疗、教育等所有公共服务领域。于是,要说服大众延迟退休,首先要应对的问题就是,好,我们延迟退休,可以,养老制度要先改革,双轨制不破说什么养老制度改革,不过是二等公众沦为三等罢了。不要说养老金,就是政府补贴的高档养老院,也是利益者的天下,极端的情况是,普通人排队五年难以入住。利益症结不破除,任何养老提议都会被解读为对普通公众的掠夺行为。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不少,比如农民工养老金,比如个人帐户空转等等,加深了民众的疑虑。 有着完整规划的杨燕绥教授领衔的养老改革版本,虽然提出大口径地解决双轨制问题——“小双轨”存在于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现在只是让事业单位改革,机关没有改,所以事业单位不愿意;“中双轨”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大双轨”是有工作的人和居民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杨教授承认,现在看来大口径地整合双轨制不太可能,因为这涉及政府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于是,问题又回到原点,大双轨整合不可能,凭什么要企业职工放弃自己的利益延迟退休?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以房养老出台,被误解也就成为必然之事。 养老金空转使国人认为养老金存在极大的缺口,各研究机构对缺口大小研究结果不一,以人社部最为乐观。去年 10 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并没有“社会上吵得那么严重”,而解决这个缺口有增加个人缴费和增加战略储备金两个出路。 去年 7 月 25 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的 2012 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该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养老保险的积累资金到 2012 年上半年已经超过 2 万亿元,总体上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也有少数省(区市)当期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不抵支出,但有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助,都实现了收支平衡。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不存在基金缺口,而忽视了“当期”两个字。这是以现有的结余、收入与支出相比,而没有提及现在在职人员所缴纳的养老金是为现在已退休的老人养老,这些在职者的帐户大多空转,他们老了以后怎么办?有一些地区大量靠地方政府补贴,是否能够持续?在全民理财时代,人们对于经济的分析能力大大提高,已经难以忽悠,此时故意混淆概念除了故作乐观的非诚意,没有其他好处,甚至连提升民众信心也做不到,不透明的信息反而加剧了大众的恐惧感,加剧了传言的滋生土壤。 当人们认定,既得利益阶层不可能退出利益回归公平养老,当人们感觉养老金存在巨大缺口,未来自己老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时,有关部门提出以房养老,房产正是国人这辈子所能积攒的最大宗的资产,此情此景,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政府以廉价资金回收房产,以民众自己靠自己养老。这是可怕的失信式理解。 面对汹汹民意,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不得不回应,我国未来将以多种途径应对养老问题,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以房养老”是市场化运作的一种高端化服务,是自愿的、自主选择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还将提供起码的兜底保障,民众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品质的养老生活,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房屋反按揭。 政府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提供的保障究竟有多少,民众可以通过商业手段过上怎样的老年生活,对于这些涉及千家万户的大问题,越是含糊其辞越容易引起争议。 透明的相对公平的制度摆在眼前,每个人自主决定老年生活品质,什么时候退休、从政府每月领到多少钱,自己出多少钱维持生活,帐本清清楚楚,才是解决养老难题的钥匙。 不要怪民众容易误解,要怪自己从前信用糟糕。 (“拇指博客”客户端已登陆苹果app store,百大名博,一手掌握)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9 月 22, 2013
甘肃,中国——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一名初中男生,因为在网络上发表对一起案件的观点,被指控“造谣”,于9月17日以寻衅滋事罪名遭到当地警方的刑拘。这是“两高”出台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后又一起备受关注的因言获罪事件。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甘肃警方又改口称撤销刑事案件,改为行政拘留。22日晚,这少年离开了看守所与亲人团聚。 根据警方的通报,9月12日清晨张家川县一家KTV发生一起坠楼死亡事件,由于亲属对警方的调查有异议,且坊间对这起事件多有传闻,9月14日,KTV附近聚集了大量群众,并游行到县政府讨要说法。当地的初中生杨某由于对这一事件发表观点,批评警方不作为并称KTV是法人代表是张家川县人民法院的副院长苏建,遭到了警方刑拘。 这一事件被通报后,网友对于当地警方的做法以及“两高”司法解释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人们声援年仅16岁的当事人,认为只是在网络发言就遭到刑拘,量刑过重。随后张家川县的主要领导遭到“人肉搜索”,县委书记被指开会场景如同皇帝上朝,现任的县公安局长还被指曾行贿,该国家级贫困县豪华的政府大楼更引发腐败的猜测。网友对这一事件的讨论甚至热过薄熙来案的宣判。 党媒《光明网》也发表评论,认为“’两高’解释出台后,地方如借法律维稳,将会在事实上扩大法律适用的边界,给同类罪名被滥用留下空间。甘肃初中生造谣被拘,就展现了此事进入执法层面后可能产生的争议和变形。更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劳教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地方的劳教惯性很容易借尸还魂。” 强大的舆论压力下,9月22日甘肃警方称,“鉴于杨某系未成年人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决定撤销刑事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行政拘留7日。”由于杨辉是未成年人,按照规定行政拘留可以不执行。 不过家人认为杨辉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认为他是无罪的。22日晚,大量媒体记者、多位律师和杨辉的父亲来到张家川看守所要求释放杨辉。但看守所警方不仅玩失踪,且没有按照甘肃警方的通报执行相应手续。媒体人何三畏说,“新华网中国网事都挂出对初中生改为行政拘留了,却不告诉此刻还守在看守所请求会见的律师们!”他还呼吁“不过只是初步的)胜利!应该无条件释放,还要追究捕头责任。” 直到23日凌晨,被刑拘的少年杨辉得以走出看守所,与父亲团聚。新华社消息称,杨父表示“将视孩子状态决定是否采取下一步法律措施。”南都消息称,事件中还有一名18岁男子被行政拘留,仍在羁押中。 FMN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9 月 22, 2013
甘肃初中生发帖案引发中国网友热议 因“发帖转载500次以上”被甘肃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刑拘的初中生杨某因未成年身份和“悔罪表现”,被撤销刑事案件,处以行政拘留7日。 中国媒体报道,甘肃警方联合工作组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初中生杨某涉嫌寻衅滋事案调查核实后,鉴于其未成年人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吸纳,决定撤销刑事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他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惩罚。 此案是中国司法当局9月10日开始执行关于办理网络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以来,利用“转发超过500次”而刑事拘留“造谣者”的第一起案件。 9月12日早6时17分,张家川县公安局接到市民电话报警,称在张川镇镇里一处人行道上发现一男子躺在马路上,生死不明。 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男子已死亡。警方称在办案中多次要求死者家属配合尸检,均遭拒绝。 警方指责说,在死者死因未确定的情况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6岁的初三学生杨某于9月14日中午在其微博、QQ空间发布此案“所谓死亡真相”,“误导群众, 造谣发布警察与群众争执,殴打死者家属、凶手警察早知道了”、“看来必须得游行了”等虚假信息煽动游行,导致死者为他杀的言论大量传播。 警方说,这“致使案发现场数百名群众聚集,交通堵塞,现场失控,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严重干扰公安机关依法办案”。 警方称,经过强制尸检结合调查取证,确定该死者系高坠致死,排除他杀。 此案消息传来,引发公众热议,中国一些法律界人士为杨某这个未成年打抱不平。 有法律界人士呼吁,从法治的原则出发,对这一司法解释本身必须坚持严格的适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 (撰稿:高志强,责编:苏平)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