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为什么苹果的产品总是这么优秀?

有人在 Quora 上提了 一个问题 : 为什么苹果的产品总是这么优秀? 得到的答案很简单: 苹果比竞争对手先得到了它们。 具体来讲是这样的: 新技术刚刚产生的时候,非常贵,建厂量产更贵。新技术前期投入高利润薄(并且利润空间随着市场化的实现而收缩),那些率先建厂量产的公司可能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来填补巨大的开销。 苹果是怎么做的? 先用现金注入换取某个新技术一段时间(一般 6 – 36 个月)的独家使用权,然后依靠低价优势巩固霸主地位。分两步: 苹果领先数月或数年使用新技术。独家授权使它能够生产出绝对无法复制的产品。记得 iPhone 刚出现的时候吗?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出现像 iPhone 一样采用电容触摸屏的手机,——不仅仅是软件的问题,而是苹果更早使用了这个技术。另一个例子是铝加工技术——它用来生产坚固而便携的苹果笔记本电脑,目前仍属商业机密,为苹果独家拥有。 当竞争者赶上的时候,苹果已经可以通过谈判以一定的折扣从供货商手中拿货,而这些供货商通过给苹果供货已经把工艺做得很熟练,成本降下来了,他们也愿意以较低的价格给苹果出货。此时,新技术实现了市场化,苹果的竞争对手们也可以从那些供货商中手中拿货,但苹果的拿货价格是特价。 苹果不仅仅依靠卓越的设计压倒竞争对手,乔帮主本身在硬件规模化生产方面也是阅历丰富。1985  年从自己一手创立的苹果公司愤然离职后,乔布斯创办了  NeXT 公司, NeXT 前期专营高端电脑硬件市场(后转型为编程公司),由于价格卖得高,乔布斯总共只卖出了  50000 台  NeXT  电脑。1996  年乔布斯重返苹果的时候,用  4  亿美元把  NeXT  收归苹果麾下。总之,乔帮主硬件方面的丰富经验,为苹果积累了无可匹敌的独家供应链。 这些新技术(确切地说是“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新技术”)充分市场化之后,苹果可以通过价格与竞争对手们进行有效的竞争。这几乎是一个神话:苹果只生产优质产品。苹果把产品做得非常棒,不仅仅是卓越的设计,更是它总是提前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进入竞争环节,苹果的生产线不再具备技术优势,他们的产品比又马上比竞争对手们便宜很多,薄利多销,获得更多的现金,然后更加从容地应对这个循环,良性循环。 这个战法,在 iPad 身上展露无遗。一年前各大公司还在争论该发展上网本还是 MID 的时候,苹果率先吃了“平板电脑”这个螃蟹。这个领先,经济利益上,为苹果谋取了平板电脑的定价权;从战略上, iPad 俨然成了平板电脑的行业标准,以致于别的厂商生产 7 寸平板电脑的时候,只被认可为“ 大号智能手机 ”。 其实,回到“苹果为什么能够认准某种新技术并给它投钱”的问题上,苹果是一家保守的公司。看看  1997  年 – 2010  年苹果的收购记录。 1997  NeXT (编程业务), 4.04 亿美元 1997  Power Computing (克隆电脑公司,“克隆电脑”指模拟较为昂贵的电脑特征和设备的计算机), 1 亿美元 1999  Xemplar Education (软件公司), 500 万美元 1999  Raycer Graphics (图形芯片公司), 1500 万美元 2000  NetSelector (网络软件公司),收购价未知 2001  Astarte ( DVD 制作软件),收购价未知 2001  bluebuzz  (网络服务提供商),收购价未知 2001  Source Technologies (图形处理软件),收购价未知 2001  PowerSchool  (在线信息系统服务), 6200 万美元 2002  Nothing Real (特效软件), 1500 万美元 2002  Zayante (软件公司), 1300 万美元 2002  Silicon Grail Corp-Chalice (数字特效软件),收购价未知 2002  Emagic (音乐软件), 3000 万美元 2002  Propel Software (软件公司),收购价未知 2005  Fingerworks (手势识别),收购价未知 2006  Silicon Color (软件公司),收购价未知 2006  Proximity (软件公司),收购价未知 2008  P.A. Semi (半导体公司), 2.68 亿美元 2009  Placebase (地图),收购价未知 2009  Lala (流媒体音乐), 1700 万美元 2010  Quattro  (移动广告商), 2.75 亿美元 2010  Intrinsity (半导体公司), 1.21 亿美元 2010  Siri (软件公司),收购价未知 2010  Poly9 (网络制图),收购价未知 10  多年的收购,从未染指成熟的大公司,最大单笔收购仅  4 亿美元,相较于 Google 100  亿美元收购  Twitter 、50  亿美元收购 Groupon 的计划(均未遂),苹果似乎很“胆小”。 但事实恰恰说明,苹果是一家很会“持家”的公司。 苹果怎么花钱?——要知道,截止 2011 年 4 月,它的现金流是 658 亿美元。 乔布斯的答案是:等待战略性收购机会(strategic opportunities)。这个答案在苹果高层达成共识, COO 蒂姆·库克( Tim Cook ), CFO 彼得·奥本海默( Peter Oppenheimer )在多个场合都阐述了这个战略。 所谓“战略性机会”,乔布斯的解释是——投资供应链。 2005 年购买三星闪存用于 iPod 、2008年购买三星 8 GB 闪存用于 iPhone 、2009 年跟东芝的 5 亿美元交易,无一不是如此。而今年的一季度,苹果刚刚花了 39 亿美元用于安全性能配件的采购。 库克今年 1 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透露苹果用一笔现金投资了某些“战略性领域”,具体领域我们不得而知,媒体猜测可能是高分辨率显示屏、 SSD 硬盘、处理器等等,但毫无疑问,它们都处于乔帮主所称的“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范围之内。苹果到底又率先吃了哪个“螃蟹”,也许再过 10 天 MacBook Air 发布的时候我们会知道,也许  9  月 iPhone 5 发布的时候我们会知道,也许明年 WWDC 上我们会知道,也许,我们真得等 36 个月。 via  businessinsider allthingsd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社会化分享 , 苹果 你可能也喜欢: 为什么苹果的设计那么牛逼? 苹果设计史上16个梦幻的概念产品 苹果平板电脑iPad为什么这么设计? 苹果申请隐藏按钮专利 消除笔记本上的按钮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寒”朝:一个青春文化偶像能与权势拧到什么程度?

“寒”朝 一个青春文化偶像能与权势拧到什么程度? 原文:《纽约客》杂志 (2011年7月4日) 作者:欧逸文( EVAN OSNOS ) 翻译/校对:网络译者志愿团队 1999 年 12 月,上海一家出版社收到了一份手抄的书稿,作者名叫韩寒,刚从高中一年级退学,这是他的处女作。 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坐在教室的后面写这部小说《三重门》,在此期间他有七门功课亮了红灯。 小说写的是一位高中生的故事,主人公每天面对着无尽的空虚,”从黑板到笔记本到试卷”不停地抄,而他妈妈则不断地给他吃各种补脑的药丸子。之前另一家出版社给这份手稿的评价是晦暗、脱离时代的步伐——当年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书多数是类似《哈佛女孩》的格调,为人指引进入常青藤盟校之路——但是现在的这家出版社有一位编辑很热心,拍板印了三万册。结果三天就卖完了,再加印的三万册也很快售罄。 与描述少年烦恼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相比,这部小说并不算突出。但在中国它却是没有先例的:这是一篇对教育和权威体系既实在又尖刻的讽刺小说,而且出自一个无名小辈之手。中国中央电视台甚至特别为其制作了一个小时的讨论节目面向全国播出,试图冷却这一热潮。但是在电视上,韩寒体现出了睥睨一切的光彩。他剪了一个偶像男孩组合一般的发型,前面的刘海长得遮住了左眼。当西服革履的学者怒斥他”可能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叛逆因素”时,韩寒微笑着打断他们说: “从你说的话听起来,你的人生体验比我的还要浅薄。” 韩寒一举成名,成为新一代青春叛逆的一位颇具魅力的代言人,中国媒体称之为”韩寒热”。 《三重门》继续热卖超过二百万册,跻身过去二十年中国畅销小说的行列。后来几年里,韩寒出版了四部小说和数本散文集,都围绕着他一贯的主题:青春、姑娘和汽车。尽管他目前的出版商路金波并不认为那些书是伟大的文学作品,但这些书还是卖出了几百万册。 “他的小说经常是虎头蛇尾,” 路金波最近跟我说。五年前,韩寒开始写博客,他的注意力明显转向了那些在中国极为敏感的话题:共产党的腐败、言论审查、对年轻工人的剥削、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就好比是斯蒂芬妮 · 梅耶放弃了《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而开始引导她的粉丝去关注公共资金被滥用的问题。 写博客的韩寒比写书的韩寒更为成功。2008 年,他超过了一位电影明星而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博主。他的博客就是一种简单的日记格式,浅蓝色背景,角上一张黄色拉布拉多小狗的照片。从他开博以来已经有了近五亿访客,在中国只有谈股票经的博客能有超过这个数字的访客。 韩寒每个星期都要从上海市中心通过高速去市郊的农村老家一两次,他从小在老家的房子里长大,现在那里住着他的爷爷奶奶。这一天,当我们在车流高峰路段上走走停停时,他说:” 自从我通过写作赚到钱,我就开始买跑车。” 同时他也开始参加车赛。我们当时坐在一辆宽敞的黑色”通用”商用车里,里面有着高背座椅和有色玻璃车窗,开车的是韩寒的好朋友兼赛车领航员孙强。(韩寒这辆商用车专开长途,他怕坐飞机。) “其他赛车手看不起我,因为他们想,你是个码字儿的,你开车只会往墙上撞。”他说道。 韩寒现在二十八岁,身高五呎八吋(1米73),体重不到一百三十磅 (58公斤)。他有着线条柔和的颧骨,闪亮的黑眼珠浅藏在刘海后面,活象韩国肥皂剧明星。他喜欢灰色、白色牛仔布的服饰——符合中国流行文化的审美。他整洁而又大摇大摆的个人风格是对中国知识分子那种萎萎缩缩形象的颠覆,也同时具有杰克·凯鲁亚克【译者注:美国作家,《垮掉的一代》的作者】和贾斯汀·汀布莱克【译者注:美国流行歌手】的风范。和别人面对面相处时,他态度温和,言语简洁,说话总带着微笑,但却绵里藏针。 在整个中国异议者圈子里,韩寒具有明显的领导地位,但他的立场却又非常暧昧。有时候,他是中国最直言不讳的声音之一。(”多少年来,央视做过多少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迫害文化,篡改事实,瞒天过海,助纣为虐,粉饰太平的事情?”——那篇博文象他很多其他文章一样,被网管删除了,但是很多粉丝抢得先机,广为转载。)但有时候,他也会极具心机地圆滑。去年十月,中国作家刘晓波在监狱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 韩寒跟网管和读者兜起了圈子,在博客上只发了一对引号,中间一个空格。这篇”博文”吸引了一百五十万点击量和两万八千多条留言。 他的批评文字使得他经常与中国的网上民族主义大军对立。去年十二月,一个强烈拥护政府的网站指称他为” 西奴 ”之一, 并且在他的照片上套了一条绞索 。到目前为止,他与政府之间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今年年初以来,动荡横扫北非与中东,中共对言论自由发动了多年来最为猛烈的镇压。四月三日,具有政治煽动性的艺术家艾未未因莫须有的”经济犯罪”罪名被关押以后, 作家马建在海外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里猜测说,韩寒和其他三位批评家可能就是下一轮的目标。他写道:”……这仅仅是开始,下一步有独立思想的作家像艾晓明、戴晴、崔卫平、韩寒等都会受到威胁,直到中国仅剩下那些官方卸用文人如王安忆、陈凯歌、张郎郎之类的为止。” 近十年来,韩寒一直保持着作家和赛车手的双重职业身份。在上海大众车队场地赛和斯巴鲁越野拉力赛中成绩不菲。赛车是个赞助和香槟雨的世界,与他的写作生涯风马牛不相及。总的来说,他的读者对赛车毫不关心,但是他这两个身份的重叠产生的却是一个明星。韩寒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封面,而一些独立网站,如韩寒文摘、单位、中国奇客,经常翻译、分析他的一字一句。有时候,他的读者会在他发言之前就等着他。他有一次在微博——中国版的推特——上敲了一个字”喂”,马上就有七十多万人关注他,等着他的下一个字,而他却一直没有再在微博露面。他最近一次上电视访谈时,在开场白里说, “只要你会说中国话,你就知道我是谁。” ——虽属吹嘘,但其实并不太离谱。 他是唯一一位批评政府但还能拉到商业赞助的人——他和凡客诚品(一家低成本服装连锁店)、尊尼获加(威士忌品牌)签有广告合同,后者的广告把他忧郁的形象与广告语”梦想就是实现一个人脑海里闪现的每一个想法”相结合。他还以他的名字为瑞士恒宝一块独特的名贵表做广告,这块表上用英文镌刻着”为自由”几个字,并被拍卖用于慈善事业。   快到韩寒的家乡亭林镇时,我们的车拐上小路,最后开到了一座横跨小溪的水泥桥前面。桥面只比车身宽几寸。孙强在方向盘后面有点犹豫。韩寒从前排座椅中间的空隙处望出去,然后用开玩笑的严肃语气说道:”这座桥就是一场考验。” 我们有惊无险地开了过去。韩寒说:”我以前在那里出过几次事。” 雾气笼罩着无精打采的田野,地里有些横七竖八的小径。这里属于上海的郊区,和其他大城市的郊区没什么不同,散布着一些不大的农田和工厂,开车不多远就是繁华的都市。我们来到一座两层的农家砖楼。楼前有一小片地。韩寒的爷爷奶奶慢步走出来迎接我们。他们个头不高,身上裹着棉衣。一条黄毛猎狗兴奋地跑来跑去。我们穿过一间充满乡村阴冷感觉的客厅,来到一个小院里。韩寒有些难为情地笑笑,指点我爬过一扇窗户来到他住的那边。他说 :”设计房子的时候有点失误,我们忘了在这边开个门。” 他的房间就是一个乡下少年的梦想之窝:一辆破旧的雅马哈摩托车靠在一面墙上,一台巨大的电视摆在另外一面墙前。另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显示器连着用来玩驾驶类游戏的方向盘和踏板。房间正中放着一张台球桌,韩寒摆好台球后一杆将其打散。他一刻也没停下来。为了表明自己的精力非常集中,他把自己的两部手机都倒扣在一边,任凭它们又叫又抖地抗议着。在台球桌上,我击中了一球,但错失了下一球。韩寒把剩下的球都打进了袋里。 家乡的变迁在韩寒对中国的看法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无论是在文字中,还是在交谈中,他不断提起个人抱负和不负责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在解释为什么他爷爷奶奶的很多邻居接受了政府给的少量金钱而放弃了宝贵的土地时,他说:”为了在城里拥有一处小公寓,人们什么都可以干。即使房子只有八十平米,他们也愿意。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 他接着说:”然后政府把他们的房子推倒,把地卖给工厂或房地产开发商,由他们再建新的公寓楼卖给别的人。” 换一个环境,这种做法也许可以改善成片的地段。但是因为缺乏监管,地方官员没有什么兴趣确保新工厂能支付较好的薪水,或能保护土地环境。韩寒指给我看远处一片高大的工业化厂房。他说那是一座化工厂,它污染了他幼年时曾捕鱼的小河。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 “我爷爷看河就知道是礼拜几,空气中全是气味,环境监测部门能面对着满河的死鱼表示水质正常……后来,我的老家规划了亚洲最大的物流港,亚洲最大的雕塑园,亚洲最大的电器城,但是这数千亩土地全部都成为了烂尾工程。” 我们来到寒冷的户外漫无目的地散着步。我提到说,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代表,他所做出的批评与他的名声似乎有些矛盾。他说中国的发展规模掩盖了财富是如何被分配的细节。”因为参加拉力赛的缘故,我们各地都去过。拉力赛一般都在土路上,所以常常是小地方、穷地方。那里的年轻人并不在乎什么文学、艺术、电影、自由或民主。但是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一样东西:正义。他们见到身边发生的都是不公平的事。”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提起最近看到的一段新闻视频,说是有一位17岁的农民工为了回家在火车上站了62个小时。在中国的报纸上,经常可以见到对这类痛苦经历的报道,以彰显中国人的吃苦耐劳。但韩寒对此却另有看法。”那个人被逼得要穿上成人纸尿片。”他深恶痛绝地说。三天后,这成为了他下一篇博文的主题,即”被城市化进程所利用的年轻人”。那篇博文最后说:”工作一年,排队一天,买好原价票,穿着纸尿裤,站着回老家,相当有尊严。” 在韩寒写作的日子里, 他一般睡到中午起床,然后独自一人飞快地工作到凌晨。他娶了他高中时的朋友金丽华。她是一个别致而细心的女人。她成了韩寒的助手加管家。”韩寒是很容易相信别人的人,甚至算是轻信的那种人。” 她说。”以前他被出版商骗过,还因此蒙受了经济损失。”他们去年喜得千金。这事曾被中国八卦杂志如皇家婚礼一般的报道(“韩寒当爹了,第一次提起女儿”) 韩寒接受媒体采访时,往往会主动说起他还有”女朋友”。比如他会说”我想呆在这个国家,因为我女朋友在这儿”之类的话。但我们很难知道这种男人式的油腔滑调有多少戏谑的成分在里面。一旦追问其细节时,他却说 “我喜欢观察别人的生活,但我不喜欢别人窥视我的。” 他很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个乡下老粗,例如他说女导演就应该只拍关于爱情和生活的影片(他解释说这话特指胡玫——党赞助的传记电影《孔子》就是她导演的)。 不同于其他著名的中国批评家,他和西方没什么关系;他曾去过欧洲但从未踏上美洲,而且对西方文学一点兴趣也没有。即使这样他仍然获得了海外出版商的关注。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商)计划要在下个秋季发行一套韩寒的散文及其博文的英文译本,再接下来会发行他一本小说的译本。 韩寒很久以前就认为他的那种”叛逆”的形象已是浮云了。他曾说过:”如果我是个叛逆青年, 我不会去开奥迪或者宝马。”然而这个叛逆的头衔还是被保留下来了。甚至《中国日报》——一份官办的英语报纸—— 都以”永不休息的叛逆”作为头条标题来报道韩寒紧张的日程。但实际上, 在他不比赛的时候,这位叛逆还是很温和的:他不抽烟,很少喝酒,也不喜欢去夜店。 韩寒几乎本能地被描绘为一个中国年青人的象征,这可不是纯粹的恭维。他是生在毛时代之后、赶上了一胎政策的”八零后”。这一代人是在讨论价值观和国家角色等诸多问题上的一个分水岭,类似于 ”婴儿潮一代”对于美国的意义:他们是出生在社会变革拐点处的那代人,这种变革使得他们与父辈产生了代沟,也使得他们要么被说成很有自知之明,要么被说成是自我放纵——当然这取决于你听谁讲。 韩寒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他的母亲周巧蓉在当地社保机关任职;他的父亲韩仁均以前的抱负是写小说当作家,但最后无欲无求地在当地党报做了编辑。” 他本不喜欢那种生活。在那里你不得不每天陪酒外加拍领导马屁。”身为儿子的韩寒说。 韩寒出生前,他的父母在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的情况下,就已经决定要给他(她)取”韩寒”这个名字,这名字曾是他父亲以前用过的笔名。最近几年,韩寒对当局的鞭挞让父母在政府里的就职情况变得复杂起来。韩寒提出可以自己出钱来养他们,于是他父母提前办了退休。 韩寒以前是个好动的孩子,但他父亲把家里最好的文学书籍都放在下层的书架上让孩子伸手就能够到的位置,而把政治类的书籍放在高处。”我常告诉别人我不读书,但这是不可能的,”韩寒告诉我。”我还告诉其他赛车手说我从不训练,但我其实也训练,不过都是偷偷地。”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使得他跟学校里的课程越来越疏远。”我不相信有哪个真正喜欢文学的人会喜欢毛泽东,”他说。”这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 即使撇开毛的政治表现,不去计算他做过多少恶事、饿死过多少人、或杀了多少人,有一件事也还是确定无疑的:毛是作家的敌人。” 韩寒有长跑的运动天赋 ,因此他被松江第二高中录取。那时他偶尔写作,当16岁的时候他听说一家上海杂志要组织年轻作家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他以前参加过这种类似的作文比赛。”你会被要求写一件你做过的好事,例如,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或拾到钱包归还失主之类的——尽管把拾到的钱包放进你自己的口袋可能更现实一些。”但”新概念”的比赛有些新意。韩寒在最后一轮拿到的作文题目颇为抽象:评委把一张纸放入一个空的玻璃杯里——这就是作文题。”我灵机一动,于是就用那张纸是如何掉落杯底的这个过程来谈人生。”他这样告诉我。然后又说: “其实那都是扯淡。” 但他得了第一。(这篇文章仍在韩粉中流传)。 如果换到中国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期,韩寒的特立独行也许会被人们冷落。但1999年的中国正在被新思想轰炸。互联网的使用已经开始飙升——网民人数比前一年翻了四倍——而且那时候中国正要准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开放的观念席卷了全国。 那一年韩寒赢了作文竞赛,却因为考试挂科而被留级。当他再一次到了挂科的边缘时,他决定放弃学业。这也使得他不顾一切地想要出版他的手稿,”来证明我的实力,”他说。”我告诉过我的同学和老师,我是个好作家而且我能以此为生,但他们说我疯了。”《三重门》 发行以及韩寒热开始之后,这本书不再仅仅是对中国教育体系的批判,更是对年轻人的启迪——正如上海作家陈村所言,因为韩寒的存在,给了他们”选择自己偶像的权利”。 韩寒挣的钱已经比父母多了,但他也开始感到无聊。他的同龄人都在学校里,而他却迷上了上海的高速卡丁车赛道。按他的说法,这是”除了嫖娼和赌博之外的唯一娱乐”。他的一位北京朋友坚持说自己可以找到赞助去组个车队。于是韩寒去了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一起涌进了首都——这叫北漂。他们过着叛逆青年的生活,但也有节制。在午夜,他会在天安门旁边的长安街上开快车,但每遇红灯他也会停下。 “每天晚上我们聚在酒吧里,争论是该买法拉利呢,还是买保时捷?因为我们很快就会是有钱人啦!”但是最后他那位朋友的拉赞助保证变成了一句空话。 “两年中,他唯一拿到的赞助就只有楼下便利店提供的一箱矿泉水。” 韩寒说。 韩寒最终在一个车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并以在赛道上谨慎行事而出名。”当他准备去冒险的时候,他会做更多衡量。”他的队友王锐告诉我。韩寒的导航员孙强说,最难把握的时刻是当车手落后的时候:”他们多半会冲动,想追上去。如果这样想,人就会变得不理智。”2007年,韩寒赢得了中国场地赛车锦标赛的冠军,使那些曾经质疑过他是否适合当赛车手的人闭了嘴。没有一个赛车手对他的作家生活有任何兴趣。”我宁愿知道得越少越好。”孙强说。 韩寒在北京待了四年,一边赛车,一边写作。他的作品包括《通稿2003》,2005年发表的《就这么飘来飘去》, 2002年发表的小说《像少年啦飞驰》(描写一对儿挣扎奋斗的枪手作家),以及2004年发表的《长安乱》(讲了一个被逼无奈的武林高手的故事)。他的书封面通常以暗色调为主,内容上有些压抑,描写很到位。但这些书却都无法重现他首部作品的神采。实际上,他并不热衷于写作。他写作只是为了补贴赛车所需的费用。 “如果我的赛车被撞坏了,那就意味着我不得不需要写本书去糊弄我的读者了。” 他后来写到。 2005年,在他发表首部作品的5年之后,韩寒出现了资金短缺,并且正与出版社就版税和盗版问题处于争执状态。这时他遇到了路金波。路以前是作家,后来转行做了出版商。年长韩寒七岁的路金波是个商人,偏爱穿细条纹衣服,说话嗓门很大。他曾坦诚地给韩寒提过建议。”他那种’问题孩子’的形象已经过时了。人们已经对他失去了好奇心。”路说。他想出了一个诱人的新主意:他为韩寒的下一部新书预支了两百万元人民币的稿费(相当于25万美元)。在中国人的概念里,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报纸把这个合同的消息炒成了头条,并称路是”天价版税”的牵头人。 在路金波的另外一个签约作者的作品朗读会之后,我和路在一家书店的茶座里一起喝啤酒。他的举手投足让我想起了拳击经纪人唐·金(Don King)。 他极度赞赏韩寒的才华,把他跟纳尔逊·曼德拉相比,并且预言将来有一天大学里将讲授 ”韩学”。他还谈起了他对(韩寒作为)”品牌”的看法。”韩寒是一个社会现象,一个文化偶像,甚至带一点半宗教领袖的意味。”路说。”所谓宗教的意思,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你喜欢韩寒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理由。”他历数韩寒的粉丝和姚明的粉丝之间的区别:姚是第一个加入NBA全明星队的中国人。”姚明的才华有一天会褪色,但是韩寒的粉丝呢?他们喜欢有关他的一切。” “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评论家和思想家,同时还能有一个好孩子的形象。”路金波接受中国杂志《青年周刊》采访时这样说道。首先,他们不再使用暗色调有艺术感的封面,而采用白色系的亮色调。他还敦促韩寒继续他在流行音乐方面的兴趣。对于那些倾向于把韩寒看做没有后劲儿的半吊子的人来说,韩寒在2006年发行的流行音乐专辑《18禁》证明了他们的观点。在中国,”18禁”的意思相当于”限制级”。里面的歌词也绝对是家长辅导级(”快乐是 /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而现在,路金波说塑造新形象并不是他的主意。他告诉我说,”韩寒对任何事情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哪怕错的是他。比如他非常懒散,总是迟到,但是他拒绝改变。他交了不少女朋友,哪怕是被他妻子抓了个正着,他也不肯改变。他浪费了很多钱,财务状况一团糟,但他也不愿改变。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他很固执。或者有些人会说,自在。” 路金波总结韩寒的特点时说,他与其他公众人物不同的是,他拥有一项中国人少有的特质。”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我们老是口是心非。如果我说’明天到我家来吃饭吧。’实际上我并不是真的想请你来。你会说’你太客气了,但是我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忙,所以去不了。’这是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沟通方式,不管是常常见诸报端的领导,还是普通民众,都是这样。所有的中国人都明白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但是韩寒不这样。他会直接说出心中的想法而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否则他就什么都不会说。”简而言之,陆说:”如果韩寒说’这是事实’,那么他上千万的粉丝也都会跟着说’这是事实’。如果他说这是假的,那就是必假无疑了。” 当韩寒五年前开博时,他主要是把网络当作辩论场。文学评论家白烨质疑年轻作家的作品,韩寒便以一篇名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的长文予以回击。他嘲讽歌星、嘲讽现代诗人、也嘲讽中国文联的僵化。最早一批支持韩寒的人当中,有一位名叫解玺璋的文化类作家倒戈了,并说”如果我是韩寒的家长,我绝对大嘴巴扇他。”(随后解玺璋的博客充斥了韩寒的粉丝所做的嘲讽评论)。韩寒说,”我被卷进这种吵群架的奇景中。我后来才渐渐意识到这些争吵毫无意义,很多跟你争吵的人实际上跟你有着相同的敌人。” 然而,真正触动韩寒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2008年6月,在俄罗斯的一场比赛中,他的师傅徐浪(当时中国最好的赛车手)在试图把一辆赛车拖出泥浆的过程中被拖车钩击中面部身亡。在家乡,徐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韩寒备受打击。尽管此事与他的写作关系甚远,却使得他把注意力转向了社会上的各种不公。他说: “死的都是好人,坏人却逍遥法外的享受生活,这让我想要生活的更加充实,让我想要作一个好人,去惩罚那些坏人。如果我们想让中国变得更好,就不能坐等。” 在网络上,他嘲讽官场的自大作风,质问政府为什么在政客死后会降半旗,但是在那些造成重大伤亡的灾难发生后却不这样做;(”我有一个中国式的办法,可以把旗杆的高度增加一倍,这样就两全齐美了。”)他影射了高官花大钱包二奶的传言;(”有人花一百块嫖娼是低俗,有人用一百万去玩艺人就是高雅”)。他也嘲讽了 试图在网络上到处张贴五毛言论给自己造势的行为。(”因为你不会看见一堆人围着吃屎而挤进去吃一口。”) 他擅长打擦边球。中国的互联网是一块黑色政治幽默时代的试验田,在这里没人要求他假装手中握有治国良方。他那些形象生动而又带点荤的帖子并非因为其原创性而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是因为他说出了别人敢想却不敢说的东西。 尽管韩寒批评了  言论  的压制,但他能被世人所看见这一事实,已经足以反映出在过去的10年间,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空间已经扩大到了何种范围。每当一个作家被禁止出国、一部小说被禁止出版同时,总会有另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新人或新作,从曾经是文化荒漠的三级,甚至四级城市里涌现出来。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博客数量比前一年翻了一倍。尽管他们冒着因言获罪的风险,但他们积蓄起来的能量仍不可忽视。在2009年,当政府宣布新上市的电脑都需要安装名为”绿坝”的过滤软件时,中国的电脑用户反击了。他们争辩说绿坝的黄色内容过滤功能非常差,以至于 领导 的肖像如果暴露过多皮肤都会被过滤掉。另外电脑厂商也表示不满。最后政府只好做出让步,被韩寒称为”家中警察”的”绿坝”迅即全面退出市场。 韩寒的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他抱怨(上海政府)将纳税人的钱浪费在更换道路指示牌上。他在一场严重的高层建筑火灾后指出,一个遍地摩天大楼的都市竟然只有”只能够到六、七层楼高的水枪”。当愤青们【译者注:持有国家主义思想的年轻人们】游行抗议日本时,他写道, “一个对内不能和平游行的民族,他的对外任何游行是完全没有价值的。” 他一次又一次的使用平民化的文字鞭笞政府鼓吹的说教,以民粹主义立场去戳破 官方所弘扬的那些陈词滥调,忠告劳动人民不要去盲目地歌功颂德,因为他们廉价的劳动只不过为他们老板的劳斯莱斯奉献了一颗螺丝钉(”为什么我们的政客能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挺起了腰杆,还能来几下政治博弈,耍几下政治手腕,是因为你们,每一个廉价劳动力,你们是中国的筹码,GDP的人质。”)一位47岁的妇女以自焚来阻止拆迁队清拆自己的房屋,韩寒就此写道 “如果你本人没有烧焦,……全家老小全部健全,那就是幸福生活。” 要”和谐”韩寒并非易事。 它不像封杀一位非著名学者的宣言那样简单,和谐韩寒的博客会让很多平时不会翻墙的普通网民冒险去墙外探个究竟。正如韩寒向我解释的那样,这意味着”有一些事情你特别不想让我知道,那我就一定要知道”。他的一代追随者们都学会了”凡是你竭力隐瞒的即是真相。”在2010年2月一次广为流传的演讲中,韩寒说道: “我已经算是一个自我限制很少的一个同志了,但是在我落笔的时候呢,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这个警察不能写,领导不能写,政策不能写,制度不能写,司法不能写,历史不能写,西藏不能写,新疆不能写,集会不能写,游行不能写,黄色不能写,封杀不能写,艺术不能写。 ” 他的言论吸引了一批读者,其中有些人或许以前也曾视他年少轻狂,如今对他刮目相看。知名专栏作者、小说家李海鹏对我说,韩寒”掌握了另一个交流渠道”,使他吸引了更加多元化的听众群体。李海鹏坦言:”你要知道,像我和我朋友一样的人大概不愿承认我们被韩寒影响了。但我们必须承认。”由北京学者组成的法制改革公益机构——公盟在2008年授予了韩寒首届”公民责任奖”。参加评选的公盟律师许志永告诉我:”我们视他为现代公民的典范。”在2010年4月,《时代》周刊将韩寒列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选拔的关键一环是公开投票。他的支持者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宣传活动,包括一份使不懂英语的读者也能够在《时代》周刊网站投票的图解指南。 很快”韩寒”和”时代”两个词的组合就被中国的搜索引擎屏蔽了。同时,《人民日报》的新闻头条还质问道:”《时代》周刊高度近视?” 韩寒却在他的博客上写道: “也许我的文章让人解气,但除此以外又有什么呢,那虚无缥缈的影响力?在中国,影响力往往就是权力,那些翻云覆雨手,那些让你死,让你活,让你不死不活的人,他们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但是这个剧场归他们所有,他们可以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熄灭灯光,切断电闸,关门放狗。” 他收到了两万五千条评论,其中一些带着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我甘愿为拥护韩寒献出生命——一个勇敢正直的人”),而独立敢言的媒体《南方都市报》也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步,刊发社论鼓励读者为韩寒投票,因为他”制造了一个人的喧哗,衬托出无数人的沉默”。该文结尾说道:”怎么指望作家或赛车手韩寒拯救你呢?韩寒是落寞的,他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韩寒不缺乏崇拜者,他只是需要同路人。”在最终的线上投票中韩寒高居全球第二,仅位列伊朗反对派领袖米尔·侯赛因·穆萨维之后。 2009年5月,随着知名度的日益升高,韩寒宣布了一个计划:他要做一本比报亭出售的任何杂志都更洒脱更自由的杂志。最初,他选择了《 文艺复兴 》作为刊名,但是当局对此皱起了眉头——” ’复兴’这个词令当局感到担忧。”他说——他自己也觉得这名字确实有点虚张声势。眼看一连串的耽搁接踵而来,他最终将杂志改名为《独唱团》,英文刊名叫Party。 他雇了一名员工,并在一栋粉红色高层楼房的二楼租用了一个三居室作为办公地点,用他写书出版及赛车比赛的收入支付相关的费用。几个月后,最初的样刊及封面草图——一张裸体男子手握机枪端放在腹部的图片——被新闻界曝光了。 韩寒回忆说,一位审核杂志的人担心这个挡住自己中间部位的男子会让人误解,因为这暗喻了”    党中央”。 而针对另一个专栏, 审核人员劝他删除提到”吃羊肉”的部分,因为它可能被误认为是在暗示X事件 。 据韩寒估计,总的算来杂志的原始内容大约有50%为了通过审查而被抹掉了。 但书海出版社依然对他表示支持——该出版社拥有正式出版这本杂志的权利。 与韩寒的博客相比,去年7月出版的《独唱团》创刊号的内容有些折衷,调门也并不尖锐:一共有128篇散文和短篇小说、照片和漫画,包括一个盲人音乐家记述了自己他的火车旅行,一位6岁的小女孩发表的四行诗歌。其中最富有创意和特色的是”所有人问所有人”,以一种极富喜剧色彩的形式反思了人们得到(或得不到)信息的途径:读者可以随便想象问题——有关男朋友的,有关政府机构的——然后编辑们会记录下他们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做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努力。在为数不多的几篇政治色彩浓厚的文章中,有一篇用整版刊登了avv在被警察打伤之后去医院检查脑外伤时拍下的脑部CT片。 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 《独唱团》创刊号于发售的10个小时后即拿下卓越亚马逊网站销量第一名 。书店设立独立销售专柜来接待疯狂涌进店内的人流。 3天后,根据一家记录国内审查命令的海外网站 —— ”中国数字时代(China Digital Times)的报道,中宣传部责令北京新闻媒体封杀有关独唱团热销现象的报道。但这并没有阻止仿冒者:报刊亭随即便摆放出了《小开本独唱团》、《独唱团》第二期、第三期和《明天独唱团》等山寨之作。 去年12月,当出版商接到停止印刷的命令时,第二期《独唱团》已经开始进厂印刷。 结果已印好的100万本杂志被化作了纸浆。 韩寒说, “有关部门”打来电话命令他们停下,但对方不愿意告知自己的身份 ,这着实激怒了他。”我在明处,你在暗处”,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并宣布了《独唱团》的终结。他还解散了自己的员工。而几周以后,当我们在他已经半废弃的办公室里见面时,前期的样刊和照片依旧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一瓶本打算用于庆祝新刊发行的香槟酒原封不动地躺在桌子上。 “电脑还在这里,所以我们就用它玩玩游戏,”他说。玩得最多的游戏是 《使命召唤》 ,一个射击类游戏。 《独唱团》的办公室里暖气效果不太好。韩寒戴着围巾穿着毛衣,显得有些灰心。他说,这本杂志的停刊,是它取得的成功所带来的后果。 ”有人开始感到不安了。也许他们在想。好嘛,你一开始不过是个作家,在我们管的杂志上发表文章,现在你想自立门户?”他又补充说:”哪怕当初这是本钓鱼杂志,也还是会出同样的问题。” 他的妻子从办公室外探头进来,递给他一个麦当劳的外卖袋。他打开一个汉堡。”假如办(这本)杂志的是别人,而不是我,他们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自由。”他说。他的汉堡肉饼掉出来落在了沙发上。他捡起来重新把它放回面包里。他最难过的是,杂志的被停刊反映出了中国文化活力的现状。 “我们不能总拿熊猫和茶说事儿。” 他说, “我们还有什么?丝绸?长城?这不是现在的中国。” 那次我们交谈时,中东乱局正愈演愈烈,中国当局则迅速采取行动,封杀在互联网上的讨论,并毫无理由地逮捕了一部分作家、律师和维权人士。韩寒在他的博客里回避了这个话题。不过, 据说上海市委宣传部在3月12日还是给当地媒体下发了指示精神,其中规定了禁止报导除赛车以外的任何有关韩寒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命令当然会给人留下很大的解读空间——各种传闻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开来——但却可以作为解读官方想法的线索。 最终,韩寒还是忍不住评论了国外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在上个月,中国外交官员在联合国对制裁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决议投了赞成票,但对设立禁飞区的提案投了弃权票。像往常一样,他们重申中国不愿意干涉他国”内政”的说法。韩寒写道, “独裁者没有内政,杀戮者当被侵灭。” 知识分子圈子里对韩寒的看法两极分化得比较严重。在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中,香港作家和电视评论员梁文道认为韩寒是”另一个鲁迅”——鲁迅是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批评家。艾未未被捕前几个月更是对记者说:”韩寒的影响力比鲁迅还大,因为他写的东西可以被更多的人读到。”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与媒体专业的学者刘禾(Lydia H. Liu)就表示,”韩寒只是他的粉丝们的一幅镜像。你自己的镜像能怎么改变你呢?做不到。”她补充说:”你去他博客首先看到的不是他写的东西,而是斯巴鲁的广告。” 对韩寒的作品和人格最令人意外的批评来自于中国其他年轻的自由派。比如作者兼编辑许知远就说,韩寒的大受欢迎代表着”庸众时代的胜利”。 34岁的许知远犹如韩寒的审美对立面。他有着吉姆·莫里森【译者注:美国摇滚乐队”大门”的主唱】式的乱发,以及哈维尔【译者注:捷克作家】和米沃什【译者注:波兰诗人】一般的气势。”韩寒叛逆了,成功了,还赚了不少钱,”他在一次午餐的时候说,”他有那么多机会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去学习更多的东西,但是他却拒绝了。”许知远认为网络虽然有推动民主的潜力,但是它过于重名而不重实。他把韩寒比作youtube上的歌手。他说:”尽管那些歌可能是垃圾,但他的唱片还不是照样可以大卖。” 韩寒对批评他博客的人的回答很简单: “如果你喜欢看,很好,谢谢。如果你不喜欢,那就再见吧。” 然而事实是,成为他粉丝心目中的”镜像”可能正是韩寒最大的优势。中国最大胆的知识分子和持不同政见者常常由于过于张扬的特立独行而显得十分与众不同,而韩寒却胜在他表现得犹如普通人。这能让他的粉丝与他产生共鸣,从而使他拥护的那些原则都显得平易近人。他作为当代中国蠢蠢欲动的典型年轻人之一,经历过了各种微小的成功和糗事,并因此或雄心勃勃,或玩世不恭。正是这一点都让他变得非常强大。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关心政治,这不光是因为基本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也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政治的可怕与绝望。​​韩寒写的东西并没有给中国年轻人的政治生活带来变革,也没有影响上层决策者,但他却是一个推动怀疑精神的有效广告。 今天春天,当韩寒的粉丝们一遍又一遍地跟我讲起他写的东西的时候,他们说那种感觉正如醍醐灌顶—— “就好象有人给无动于衷的我们打了一剂肾上腺素” ,一位中国的博客用户最近这样写道。在赛车场上,一小群精力旺盛的粉丝在赛道边等待着希望能看上韩寒一眼。这群人中有来自安徽的魏斐然,一位头发像刺猬一样竖起来的19岁小伙子。由于满心期待,他整个人看着就像是要飞起来了一样。魏斐然在他高一的时候读到了《三重门》,并被这本书深深打动了。他从韩寒创办杂志的想法中得到灵感,也与他的几个好朋友合伙准备在长沙创办一份杂志。”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真的非常想(把这份杂志)做好,”魏斐然说,”我们现在就是靠自己动手,没有其他公司或者其他人赞助我们。”他们想在创刊号中采访韩寒。所以魏斐然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来找他。 有一段时间,魏斐然还帮着维护了一个韩寒粉丝的网站,这个网站专门收集韩寒的博客文章和评论。 “后来宁夏的网监处强迫我们关站,”魏斐然说,”我们网站上有韩寒写的所有帖子,网监处的人说那些内容太敏感了。 “旁边一个穿着橘红色毛衣的腼腆女孩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也跑过来插话说: “韩寒代表了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他代表了所有我们想做,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 韩寒说他还没有被请去喝过茶。在他办杂志的事情上,这种接触是间接的:政府机构去找他的出版商或者他的博客运营商。他举了个例子说:”我有一次接到一个警方人员打来的电话,他说,’不好意思,我们必须删除你博客里的一篇文章。’我问,’哪一篇?”你两年前写的一篇, 有关某市市长在全市范围内杀狗的事情 。’”韩寒估计,他的那篇文章让某地的某人难堪了。他说: “当年,那个人对此鞭长莫及,但是现在他可以做到了。” 想琢磨出一个人在中国千变万化的政治生活中到底能走多远,就好像于黑夜里在退了潮的沙滩上划线,因为政治形势一直都在不断变化。韩寒的言行一向保持在安全线内。 他从未把他激进的思想从网络上带到街头, 并且他也反对过早进行多党选举。 他说:  “反正他们最后会赢,因为他们有钱,他们可以收买其他人。(我们要)让文化更具活力,让媒体更开放。 “局外人常常把对开放的诉求错当成对民主的诉求,但是这种区别对中国的国内政治局面是至关重要的。韩寒也清楚他苦心经营的独树一帜不能走太远。”如果他们不高兴,你就倒霉了。”他说。 在他的杂志被封杀之后,韩寒花了数月时间来考虑他的下一个投资项目。他的出版商路金波出了一个主意:” 我们想让他做一些科学教育期刊,比如里面的话题可以是’恐龙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人是怎么感冒的?’”这实在很难想象。韩寒还依稀谈到涉足电影。 他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是《地下》 ,这是一部由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执导的战争史诗片。 而韩寒想拍一部沿袭《地下》那种黑色讽刺风格的作品。 安静下来后,他也承认在自己狂乱的创业模式下,有着由来已久的不安全感。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害怕着什么,不是怕政府,而是怕自己能拿出来的太少了,”他说。 ”我一直认为我应该做得更多:创作更多作品,赢得更多比赛。”他最近允许自己在一个领域慢了下来,那就是他的小说创作。他最新的一部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比起以前的作品来更专注,更富有激情。这部小说收到了良好的反响。过去,他笔下的人物都强调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是光荣的,而他最近的小说主人公——一个上路去接他狱中朋友出狱的人——却满怀钦佩地讲述着”热血之人”是如何散发着激情,而且从来不逃避责任的。”我希望我能成为其中一员,”书中的主人公说。韩寒承认这种风格的变化。 “在过去的书里,我总是希望我的读者能对每一页都爱不释手,为每个笑话发笑,对每一个细节都印象深刻,”他说,”那些我已经做够了。现在我要写真正的小说。” 二十好几的他现在已经不再像青少年一样装腔作势了。尽管他依然津津乐道自己的风流,但他却对当父亲这件事相当严肃。四月份的一场赛车之前,当别人问起他的女儿时,他这样说到: “我已经完成了作为人类的使命。哪怕是我知道我会死在今天的赛道上,我也感觉毫无压力了。” 四月的一个周日,汽车场地锦标赛的赛季首战在上海郊外的天马山赛车场拉开帷幕。场地赛赛车看起来像一辆增强马力的普通汽车,而不像轮子外露的一级方程式赛 车,韩寒驾驶一辆大众波罗的掀背版两厢车,代表上海大众333车队参战。 在比赛前几天,韩寒在车队帐篷里,蜷缩在一把棕色扶手椅里,一边在一个黑色iPhone上发短信,一边在对着一个白色诺基亚轻声细语。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和 橡胶的味道,还有远处的赛车过弯时发出的啸叫,像愤怒的蜜蜂的声音。他穿着一套银色的赛车服,中间是大众的广告,袖口上是红牛的广告,上臂上 是Homark铝合金轮毂的广告。车手们大摇大摆的进进出出,一把撩开帐篷的门帘,就像旧时电影里的伊斯兰皇帝一样。 韩寒刚刚过完动荡的一个月。他和其他一群作家一道,指责百度允许用户上传数百万盗版书到其 “百度文库”服务,并发表了一封致百度CEO李彦宏的公开信。李彦宏是中国的首富。韩寒斥责李享受着”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却”从我们手中抢走了知识产权”。韩的信以对抗的姿态结尾: ”倘若百度文库始终不肯退一步,那我可以多走几步,也许在不远的某天,在您北京的办公室里往楼下望去,您可以看见我。” 一周以后,百度从文库中删除了数百万的书籍。”韩寒赢了”,一篇出版业的博文这样说。 但韩寒关于”多走几步”的言论并非没有引起注意。一位韩寒身边的人说,他接到一名政府官员的电话,对方问到: ”他那句话(”多走几步”)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要上街么?请告诉韩 寒,如果他在室内抗议我们不管,但不能走上街头。” 韩寒说,百度只是小菜一碟,然后举了一个更严肃的例子。 ”对于艾未未的失踪,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他说。艾未未在此前的一个周末被逮捕,这是自中国政府最近一波镇压开始以来最引人瞩目的逮捕行动。中国政府尚未透露艾未未具体的关押地点以及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上周艾未未已经回到家中)。 韩寒措辞谨慎,”如果政府认为艾未未是个大问题,他们就该直说他们有权逮捕艾未未。如果大家能知道个前因后果,那就没有问题。 他们声称艾未未被捕的原因是’经济犯罪’。艾未未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如果你们想说艾未未犯有经济罪行,你必须拿出证据来给大家看。” 一篇广为流传的以韩寒的名义写的文章中问道 “我们谁来为艾未未说话呢?”, 但这篇文章是冒名之作 ,韩寒并未撰写此文。 此文的传播速度雄辩地证明了他人期望值的力量。(韩寒对我说,用中文写艾未未被捕一案事是没有用的,因为中国的互连网已经自动屏蔽了”艾未未”这个名 字。) 此外,将韩寒和艾未未进行比较将会模糊了他们两人之间的重要差别,他们各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和战术。 韩寒说:”艾未未的批评更直接,他更专注在某一特定问题上。而我,如果我批评的某件事让他们感到很难受,他们就会叫我闭嘴。那我就转而批评别的东西。我们有无数的东西可供谈论。” 在艾未未被捕后的日子里,北京的艺术圈在私下谈论中常常认为艾未未和刘晓波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而对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影响不大。 但韩寒认为通过流行程度来评判他们俩人是幼稚的:”这与’影响’无关,因为中国政府不允许他们产生’影响’。” 比赛当天乌云密布、让人窒息,但赛道上的情景却仿佛节日一般。魔鬼身材的模特儿们成群到来,她们的打扮很清凉——大众汽车的迷你裙和起亚的露脐上衣,再配上时髦的长靴。模特儿们迈开大步游走于那些在远处略带羞涩的爱车人士的手机镜头前。赛前,韩寒和他的团队应邀出席大众汽车的媒体见面会,会上充满耀眼的灯光,轰鸣的舞曲,硕大的屏幕上写着”波罗,你的生活”。霹雳舞的舞者们在一辆两厢车周围舞动身躯,车手们则像相亲节目中的单身汉一样一字排开,与主持人进行交流。后来,我向韩寒问起赞助商会不会影响他作为圈外人的立场,他回答说,商业关系与”我博客中反对的权力利益”是有区别的。随后,他反问起美国的新闻业。”难道你们不就是既独立、不受外界影响,又同时获益于广告宣传吗?”韩寒说虽然他不喜欢在他的网站上植入广告,但是,如果将他的作品委托给传统的中国出版公司,会成为另一个让他闭嘴的权柄。 比赛即将开始,韩寒戴上了黑色的红牛头盔,敏捷地进入车内。车窗上的印花写着他的编号15和他的血型O。车手的座位是一个狭小的黑色筒形空间,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六点安全带。赛车呼啸着从起点出发,在第一个转弯处便遭遇撞车。比赛重新开始时,韩寒位列第八,后来则落后更多,先后被21号,8号和5号赶超。他的车出现了机械故障,不得不在第五圈进入维修站。 后来我找到他时,他正在维修站旁的围栏外观看比赛,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他解释说,他的团队测试了新引擎,但没成功。不过,这只是赛季的第一场比赛。他说, “我们还有时间。”这让我想起那天他向我提起他的杂志停刊时的情景 。他说,”现在是别人领先,不过只是暂时的。”他亮出了一个发言人似的微笑,大气而沉着, “再说,我比他们都年轻。我会看到他们玩完儿的那一天。”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One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韩寒 你可能也喜欢: 文化影响周期:不可不知的企业生存指南 给力的产品文化 前雇员谈苹果的企业文化 《新周刊》:网络文化三级跳 酷 – 贱 -雷 桂曙光:什么才是好的创业企业文化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Facebook和Google角逐未来网络:社交关系是关键

美国知名网络杂志Slate科技专栏作家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今天撰文,对社交网络的发展,以及谷歌和Facebook的未来作出了探讨和展望。文章提出,在未来的社交网站争夺中,社交关系将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以下为评论全文: 谷歌再次出击 本周三,不出大家的意料,谷歌再度向Facebook发起挑战,推出了一款叫做“+1”的全新服务,这一功能与Facebook的Like功能类似,目前Like按钮已经遍布各大网络。但是以后当你在谷歌的搜索结果中看到一条不错的链接,并且想分享给你的朋友的话,只要按下“+1”按钮就可以了。当你的朋友再次进行类似的搜索时,他们便会看到你的推荐。 目前,“+1”按钮只会出现在谷歌的搜索页面上。但是谷歌的计划是能够让各大网站发布人员都能够将这一按钮嵌入他们的网站页面。这一举动似乎是多此一举——我们不是已经有足够的方式通过网络向朋友推荐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吗?我们有Facebook和Twitter,还有社交新闻聚合网站 Reddit和半死不活的新闻聚合网站Digg,再不济还有电子邮件,有时候我们甚至觉得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建议和推荐。这些网络公司到底想让我们这些用户每天承受多少推荐的骚扰?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为时尚早呢。在下面的文章里,我将深入探讨网络中最暴力、最激动和最不可控的元素——社交网络。社交网站的混战在几年前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几乎所有的创新企业和网络巨头都在试图推广自己的社交网络。现在这场混战的硝烟已经逐渐散去:Facebook凭借其超过6亿的“活跃用户”完胜其他竞争对手,同时它通过Like按钮以及一系列插件间接地影响到了其他网站。 尽管Facebook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一帆风顺,但是也有不少声音指Facebook的辉煌恐怕只能是昙花一现。有一天一款新的产品将横空出世,与Facebook发生竞争,然后将Facebook远远地抛在后面。而更多的言论则是称社交网络并不是一个重要的科技趋势——它迟早会过时的,未来真正的主导应当是芯片、算法以及其他计算机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东西。 这些言论让我不得不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些交友、推荐以及分享功能到底将带我们去向何方。有不少读者认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将人们从现实的人际关系中剥离了出来。我们所担心的是,社交网络不仅将改变网络,它甚至也将改变我们的线下生活。 Facebook还有增势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承认Facebook将不会那么容易消失。与我们使用的其他任何一种技术相比,Facebook拥有更坚实的用户基础。换一个新的搜索引擎很容易——用“必应”替代“谷歌”就行了,而更换各种品牌的电脑和手机也是轻而易举。但是你不可能重新建立一个社交网络,当然,除非你所有的朋友们都有此打算。 当然,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时尚会变化,但是这种从Facebook继承而来的特色将依旧根深蒂固地延续下去。然而Facebook似乎还没有达到临界点。Facebook不仅有数量庞大的用户(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个社交网络),同时其用户还遍布世界各地,并且这些用户都将这一网站变成了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有一半的人每天都会登录)。 同时这一庞大的用户数字仍然在不断增加,完全没有放慢的迹象——随着Facebook的影响越来越大,想让用户更换到新的社交平台的机会就越来越小。虽然Facebook经常遭遇众多批判人士就隐私问题的发难,同时自身也经常会出现的令人费解的新设计而让用户不知所措,但是如果连上面这些负面新闻都无法放慢Facebook的膨胀的话,我真想不出近期会有什么力量能够将Facebook挤下社交网络的龙头宝座。 未来力量展望 而对于未来社交网络的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并不是问5年以后Facebook将发展成什么样。而是应该问在5年以后会不会只剩下Facebook一家社交网络。Facebook是否会成为网民分享兴趣、进行网络社交的唯一选择,还是会有另外几家网站与之并存? 我想表达的是,社交网络的未来还是很难预测的。还有很多网站并未臣服在Facebook的淫威之下:你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朋友分享一个链接、用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分享照片、通过商铺点评网站Yelp点评一家餐厅,而这些“社交”活动都是在Facebook的势力范围以外的。 据我在谷歌工作的朋友透露,虽说谷歌是搜索引擎的巨头,而且至今没有退出一款成功的社交网络产品。但是谷歌坚信自己能够通过Facebook之外的各种活动帮助用户建立起真实的社交网络。并且谷歌现在已经在这样做:在得到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谷歌将统计用户在Twitter、Flickr以及 Quora上的活动情况。同时也会积极追踪用户通过谷歌自己的网络产品中建立起的社交网络(如通过谷歌Gmail的聊天工具、用户的谷歌联系人名单或者所关注的谷歌Reader上的其他用户等)。 这一切将帮助谷歌为广大用户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社交网络——由于这一系统不断从网络的各个角落抓取用户的信息,它将能轻而易举地学习任何新生的社交网络产品。这将意味着谷歌可以借此制衡Facebook的庞大势力:只要其他用户能够继续在Facebook以外的网络产品上进行投票、发布文章等活动,谷歌就将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帝国。 而另一方面,谷歌尚没有查阅众多用户社交活动的权限,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用户在Facebook内部的互动,以及众多企业不对外开放的内网等。每当你点击Like按钮或者使用一个Facebook的插件张贴评论时,你正在将自己和好友的信息透露给Facebook。而更为重要的是,Facebook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如今,许多用户都在使用他们的Facebook账户来登录Twitter、Flickr、Quora、亚马逊甚至Yelp。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一个社交网络的账户就够用了,为每个网站,开设一个账户实在是太麻烦了。如果要让所有用户选择一个大家都关注的社交网站,那么答案毫无疑问就是Facebook。 Facebook的特色就是能够将离散的小群体引入到一个更大的好友网络中。换句话说,或许Facebook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社交网络。我们将无法预测到2016年Facebook网站将是什么摸样,但是随着Facebook不断向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的渗透,我们可以预见未来 Facebook.com将只会是整个Facebook帝国的一个小小分支。或许只要用户一接入网络就会登录到Facebook,而其他网站将会被完全忽视。 争夺社交关系 但是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些网络巨头都想将用户的兴趣和人际关系都登记成册?答案很明显——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准确地将广告定位给对应的用户。而另一个不那么明显的答案则是:社交关系即将成为未来网络架构的主要元素。 今天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多数链接都来自网络编辑或者搜索算法——前者主要是网站管理员的功劳,后者则主要靠谷歌,但是他们都是仅仅在猜测用户的喜好。这两种方式都不够完美。比如科技博客网站Slate的开发人员每天在设计主页新闻的时候,都需要先猜猜读者的兴趣爱好;而对于谷歌而言,尽管它能够为用户的搜索提供数以千计的链接,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符合用户的需求,但是还远远不够完美。 各大网络公司都将用户的社交信息当做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通过用户在网络上点击Like按钮来描绘出用户最深层的需求。然后将各种各样的网站——包括新闻网站、购物网站、旅行网站等——根据用户的兴趣量身定制出个性化的页面。或许在5年以后,你和你的父亲都会上网阅读赫芬顿邮报 (Huffington Post),但是所看到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网站会根据你的社交网络,自动选择符合你兴趣的信息。 这并不是一个幻想。“链接分析(Link analysis)”曾经是谷歌排名运算法则PageRank的核心,这一创新的搜索算法支持了谷歌革命性的搜索引擎。当一个网站链接到了另外一个网站,PageRank就会将此链接记录为推荐;一个网站获得的外部接入链接越多,则这个网站在谷歌搜索中出现的位置也将会更加靠前。但是链接到底是什么?那只是一个人将自己对一个网站的看法告诉另外一个人,让他知道这个网站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这就是社交行为。 谷歌的创新是就是将社交行为当做组织网络架构的强大工具,这也是这一搜索巨头的看家本领。而Facebook则将计划通过更详细地分析用户的社会关系,创造出更为革命性的变革。不过谁也不知道Facebook的革命性变革到底会是什么——你是更加期待未来的社交网络,还是畏惧它?Facebook会长盛不衰还是即将被其他产品所替代?我期待着大家与我分享你们心中的答案。 本文来源: 新浪科技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点击查看你正在浏览的文章链接 | 文章标签: Facebook , google 点击关注“互联网的那点事”新浪微博 点击收听”互联网的那点事”腾讯微博 你可能也喜欢: (@xbeta) Google Wave:超越的不仅是电子邮件(转) (@jingpingw) Google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5年后的Facebook将比今天的Google更强大 Facebook与微软联合发布Docs.com 挑战Google Facebook Vs. Google:历史性超越的7点解读 无觅

阅读更多

国外视角:中国的社交媒体相同,但也不同

随着中国消费者在线时间越来越长,国外的企业应该深化对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的理解。 中国的网络制度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其4.2亿网络用户并不能算是头条消息。什么是最重要的事?连接进去其他中国网络。就在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向普通百姓开放。相较其他需要先进行审核的媒体,中国的互联网已经相当的自由。 简要说明 中国互联网用户在主动的进入社交媒体——特别是本土的社交媒体平台。国内的社交媒体平台与西方的社交媒体平台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企业们需要去理解中国消费者是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如何运用平台来对消费者进行调查,推广产品,公共管理,等等。 中国没有单纯的消灭社交媒体,而是对国外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限制。这样就导致了中国大量的本土网站和社交媒体的产生,并且有大干一场的势头。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都被隔离,但是相应的国内产品们在大举扩张。通过一些调查,中国的社交媒体的势头比其他国家显得更猛。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研究表示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在线2.7个小时,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花费的时间更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日本和美国更多。 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驱使庞大的国家来做社交媒体。这些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导致家庭成员的分开,独生子女的孤独感,以及面对现状大家寻找发泄不满之地等等。 2008 MTV Music Matters 调查显示在亚洲,青年人在线上和线下都交往了相仿数量的朋友。但是唯独在中国,青年人在线上交的朋友比线下更多。可以推出在中国,探索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不同没有那么的重要。中国的社交媒体,相较其他很多国家,都更紧密的被整合进入了用户的生活中去。 中国用户主动的去接触热点话题这种现象非常直接影响了企业。OgilvyOne 在中国的调查发现55%的中国人发起或者参与对公司的在线讨论。在中国,了解社交媒体已经不是公司非常奢侈的运营成本——而是势在必行的。曾经,缺少与国民的互动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通过社交媒体的深入以及影响,错误理解消费者在线对公司来说意味着商业风险。 比较社交媒体平台 为了解释社交媒体在亚洲的发展, Ogilvy’s 360 Digital Influence团队利用“牛眼”(bulls-eyes)对社交媒体进行调查,将国际平台放在外圈,当地相应产品放在内环。 牛眼系统优劣共存。比如,牛眼系统显示在中国,对应Twitter的是新浪微博,对应YouTube的是Tudou和Youku。 这个比较是很有用的,但是有时又可能有些误导。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与国际相应产品在很多的方面都有非常多的不同。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源自审核制度。在亚洲,包括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不同是由语言、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潜在的数字生态系统导致的。数字生态系统——关注在线交流的平台——在国家间,甚至国内都非常的不同。在经济发展程度相仿的国家间都可能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举个例子,就算没有政府屏蔽,日本和韩国的互联网用户更喜欢使用本土的社交平台比如GREE (www.gree.jp) 和 Cyworld (www.cyworld.co.kr),而没有选择国际知名的网站。 YouTube vs. 优酷、土豆 不同的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可以阐述很多互联网以及国家的情况。比如,中国人使用在线视频平台的方式就和美国人使用YouTube的方式非常不同。与YouTube上流行的可爱动物的短片或者愚蠢行为的短片不同,Youku和Tudou上更流行长时间的内容,而且70%以上是专业制作。中国用户在这些网站上每天花费一小时,相对应的,美国用户每天平均花费15分钟。所以,视频网站的存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像一个在线的电视台,或者是一个数字录像机。尽管中国有个人在制作和贴视频,但更大量的视频内容是专业而长篇的。这些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国外节目的含字幕的盗版,在美国播出一小时后就被上传。这造成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比如越狱(Prison Break)中的明星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团队,然而这个系列并没有在中国电视台上进行播出。 除了盗版节目,在Youku和Tudou上对原创内容的需求促成了完全专注于在线视频公司的蓬勃发展。某些方面上,这些网站更像是基于美国电视服务Hulu的变体。 这种像电视台一样的Youku和Tudou反映出了中国年轻人的使用模式。若被告知中国是世界上社交媒体管制最严的国家,中国的大学生总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们觉得美国才是排名第一。(国外作者对中国的看法) 我喜欢让教室里在上周看过CCTV的同学举起手,然而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举手。但当我让在过去24小时里在Youku或者Tudou上看过视频的同学举手,每个在场的同学都举起了手,并且伴随着一片笑声。 这个向社交媒体的转换显示的不仅仅是新社交媒体的普及,这也影响到了整个广告业。在中国,传统媒体渠道再也不会被一些特定人口统计方面因素所影响。像先前称述的那样,一个在CCTV上播出的精心制作的广告可能失去整个大学生群体。 Twitter vs. Sina Weibo 一些导致中国和国外社交媒体差异化的根源在文化与语言上。乍一看,新浪微博是微博客的后来者。但是这个在2009年开始运行,比Twitter落后三年的新浪微薄,是目前为止最为流行的微博客平台。(尽管有小规模的中国用户执著的翻墙使用Twitter。) 与Twitter相似的是,新浪微博对用户发表的微博限制在140个字内,用户可以粉其朋友,然后在其他用户发表的微博里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与其他平台微小但重要的差异使大家都说它是Twitter的克隆版,但是更棒。举个例子,和Twitter不一样,新浪微博允许用户上传视频和照片,在其他用户更新上进行评论,转其他用户信息并可以简单增加自己的评论。 尽管在美国使用手机更新Twitter的用户不到20%,将近一半的新浪微博用户使用手机进行更新。这种现象增强了在中国乃至亚洲最强势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 也许中国和外国社交媒体之间最显著的差距就是在微博客上用中文或者英文发表言论的长度。拿Dell公司来举个例子。Twitter传达140个字符的消息,用英语来说这样是很短的,特别是加入用户还想传一个URL。Dell经常使用@delloutlet来提供特别途径,比如上传“今日特惠:买Dell Outlet Insprion Mini 10 or 10v Netbook可以获得免费Eco-Lite Sleeve! http://bit.ly/77fUFG”(Today’s Deal: Get FREE Eco-Lite Sleeve with the purchase of any Dell Outlet Insprion Mini 10 or 10v Netbook! http://bit.ly/77fUFG.)这样这条消息就是由136个英文字符组成,将近了最大的字符量。 而因为使用中文字,@delldirect,通过奥美在北京的团队,Dell用中文可以传达“9月11日至10月8日,戴尔60周年国庆销售特惠, 购买戴尔家庭电脑附赠6样精美礼品!其他十款型号也有好礼相送!特别优惠将持续4周乐不停!同时还可以免费获取彩色套壳和512MB独立显卡,更有其他服务免费升级!礼品先到先得!还在等什么?赶快行动吧!”(Dell’s National Day Sale runs from Sept. 11 to Oct. 8. To celeb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with the motherland, Dell Home Computers is offering 6 cool gifts and deals on 10 computer models. These exciting offers will run non-stop for 4 weeks. Also, get a free upgrade to color casing and a 512MB independent graphics card, as well as other service upgrades. All offers are on a first-come, first-served basis.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Act now!)如此之多的信息。 尽管已经有如此之长的字符数——114个中文字符——微博中仍然能添加传送门。换种说法就是,114字符的中文字可以转换成为434个英文字符,远远超过了同数量英文字符数能传达的意思。语言上的应用能力将中国的微博客变的更像一个博客平台。 像Facebook ,但是不同 Facebook 是席卷西方特别是美国,跨区域跨民族的主导性社交平台。但是在中国,Facebook行不通,而其他一些社交网络吸引了各式各样的人群。 Douban (www.douban.com)是一个比较专业化的社交网站。它吸引了艺术生,喜欢书籍,喜欢电影,喜欢文化,喜欢音乐的群体。用户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进入,并且经常进行线下活动,比如结伴参观当地艺术展。 Kaixin001 (www.kaixin001.com)是一个为相对较成熟的年轻专业人士所涉足的平台,在北京,广东广州,上海以及二线城市的白领阶层是主要群体。用户不上传个人内容,而是分享他们在别处看到的消息,内容常常涉及身体健康,关系,以及专业领域深化等方面。 QZone (http://qzone.qq.com)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社交网络,吸引着从十几岁到二十五岁之间二线三线城市的人群。相当比例的流动人群常常使用QZone在像博客一样的模式中分享自己的日志。 RenRen (www.renren.com)在中国是最像Facebook的平台,吸引了无数在校大学生来,用来与其他同学联系交流。这个网站围绕着用户学校以及毕业班级而展开。很多用户上传他们活动的视频和照片。 电子公告牌BBS(Bulletin board systems) 除了这些网站,还有更多现代化网络功能,但是一些很原始的社交媒体模式仍在在中国流行。电子公告牌(Bulletin board systems,BBS)是早期互联网的产品,用户可以自己将信息贴上线。与其他很多国家相比,BBS在今日的中国还有大批用户,很多用户依靠BBS来听取一些消费者对特定产品和服务的建议,包括服饰,化妆品,到餐厅和车子。帖子都是匿名的,这样就鼓励用户给予最不经粉饰的观点。很多用户很频繁的在BBS上发帖,赢得了声誉以及一堆追随者。当然这种匿名性质也会开放向竞争者,导致不少负面评论的存在。 社交媒体一样的网络 中国在社交媒体上更深入的发展,对那些只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来感受互联网的网民造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这一部分是因为在任何时间都有新新人类在进入互联网。根据官方机构CNNIC的报告,截止2010年上半年,中国拥有4.2亿网民,比2009年年末增加了3600万。一旦新的用户进入互联网,朋友就会向他们介绍一些提供服务的介绍,比如如何免费的使用新浪微博与朋友交流或者如何在中国的eBay——淘宝 (www.taobao.com) 上购物,所以这些服务构成了他们对互联网的概念。这些例子多多少少的显示出了中国网民没有区分出社交媒体以及互联网的本身。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就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就是互联网。 中国社交媒体的案例研究 在中国运营公司,社交媒体的风险在于与客户的结合点上,有时这会产生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忽视社交媒体,公司可能看不到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威胁正在袭来。 公司可以在中国使用社交媒体来做消费者研究,转移品牌偏好,新产品登陆,危机管理。甚至监视在线对话也能产生明显的结果。比如,Ogilvy通过对一个顾客每天进行监视,发现一个事件。一周早期,一个客户对服务表示不满,并且上传了事情的帖子,并且说他将在周六再去商店传达自己的不满。其他的网民表示他们也要参加,并相互交换了手机号码,讨论哪里集合。周三,30个消费者计划好将在周六于商店集合。因为原抱怨人贴上了关于他的全部经历细节,公司联系了客户并对情况进行扭转。最后,消费者在线宣布他将取消这次商店之行。他对公司听到了他的抱怨并直接处理了这个事件表示印象非常深刻。 这个涉及全国范围的消费者召回显示了公司应该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和使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对公司向社会发出的召回声明表示难以理解。公司同时也提供了召回的相关信息,但是在线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多细节方面的消息。通过在BBS以及其他社交媒体网站上在召回其间对消费者的倾听,公司调整了对在线客户的公告来回答他们的疑问。当这个召回案完全展开后,登陆相关页面关注此事的人数相当之多,但是很少再留下评论以及询问,因为他们的问题已经早早的都解决掉了。 奇怪的被忽视现象 随着中国在线人数的激增,消费者的行为也开始转变。奇怪的是,很多公司都没有认识到这些导致的在营销战略中的转移。社交媒体已经变成中国消费者给予意见,寻求建议,讨论品牌的很普通的分享的阵地。如果说忽视互联网在过去失去一个相当大的机会,那么现在在中国,忽视社交媒体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风险。 本文编译自Thomas Crampton,点此 查看原文 “转载自 Tech2IPO ”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点击查看你正在浏览的文章链接 | 文章标签: 产品市场 , 社交媒体 点击关注“互联网的那点事”新浪微博 点击收听”互联网的那点事”腾讯微博 你可能也喜欢: (@tech2ipo) 国外视角:中国的社交媒体相同,但也不同(下) (@tech2ipo) 国外视角:中国的社交媒体相同,但也不同(中) 音乐产业的出路是社交媒体? 视频: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一时狂热(广告人/媒体人必看) 社交媒体与中国:并非如你所想 无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