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平 | 在“政治雾霾”中前行
2013年11月8日,德国柏林,透明国际组织将一年一度的“清廉奖”授予我。当天也是中国记者节,以下是我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拉贝勒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在我生活的城市北京,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空气质量。因为雾霾、粉尘太严重,这里产生了一种新的病征,叫北京咳(Beijing Cough),它跟长城、烤鸭一起,写入了北京旅游手册。...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11 月 8, 2013
2013年11月8日,德国柏林,透明国际组织将一年一度的“清廉奖”授予我。当天也是中国记者节,以下是我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拉贝勒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在我生活的城市北京,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空气质量。因为雾霾、粉尘太严重,这里产生了一种新的病征,叫北京咳(Beijing Cough),它跟长城、烤鸭一起,写入了北京旅游手册。...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10 月 23, 2013
夏业良最近被北京大学解聘,竟然劳烦新华社派出记者,让北大新闻发言人就“不续聘夏业良一事 接受采访”。北大声称自2008年至今,全校合同到期不予续聘的已有25人,以此证明不续聘夏并非出于非政治原因。但25人当中只有夏业良享受新华社专题 报道,却正好说明此事的高度政治化。 *不续聘究竟是政治原因还是业务原因?* 北大认为,不续聘的原因是夏业良教学评估结果不佳,“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有340多条,还曾有20多名学生联名要求改换任课老师”;学术能力考评不合格,依据是“从2008年8月到2013年1月,夏业良发表CSSCI期刊论文仅1篇(与其学生共同发表)”。 北大的辩称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20多位联名要求改换任课老师的学生当中,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是党员与信息员?他们要求更换的理由是什么?是政治原因还是教学能力?这点如果没弄清楚, 很容易误导外界。北大规定,每班聘一至两位信息员,对外不公开。从一些知情者透露的情况来看,确实有学生对夏的教学不满。一次是夏业良在课上讲“社会主 义”在20世纪的实践全面失败,遭到一位学生反驳。夏约学生课后交流看法,学生拒绝,只满足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热爱社会主义的立场。另一次夏在课堂上 讲中国在“三年大饥荒”时期饿死三千万人,一位学生站起来反驳,说那不是事实,是诬蔑。还有一些学生指责夏业良“消费政治异见”,可怜这些学生根本不懂得 大学本是涵育怀疑与批判精神之地,他们甚至无知地以自己消费官方意识形态为正确,连历史事实都不愿意顾及。我相信,这些学生上述“不满”之理由如果公诸于 世,北大校方会有点不太好意思。 二、北大指称“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依据的学术标准是什么?通过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宗旨及历年刊登的文章,可以知晓其标准。 *北大的“大学精神”:马列毛邓思想教育* 中共历来将大中小学均看成意识形态培养基地,课程设置当中有门思想教育课,课程名称因时而变,内容却是“马列毛邓三科”,如今当然还得加上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各种言论。 因为“课标”的限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些大学的活力不是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而是体现在教师教学当中,一些有思想的胆大教师会将讲台当作传道授业解惑 之地,尽管这样的教师为数很少,但总还存在。我当年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几位因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受到警告处分的中青年教师很受欢迎,他们的讲座一发 出海报,座无虚席。这些人步入中年后,有的在“六四”之后离开中国,有的在各种压力下被迫调整姿态。这其实是大学精神之损失,也是学生之损失。 中国的大学体制当中,有个标准,即大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认定以刊发在核心期刊上的篇数为准,所谓核心期刊的审定标准则完全按照意识形态要求,也因此,核心 期刊上社会科学尤其是涉及现实的文章少有有深度的文章。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还是90年代中后期,那些“思想解放”的好文章,主要刊发在《世界 经济导报》,以及一些体制外的刊物上,如《知识分子》、《东方》、《南方周末》、《战略与管理》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二十一世纪》等。这些杂志的作者大部 分都成为各学校的教学中坚或者如我这样的异议者。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核心期刊的宗旨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其办刊宗旨宣称,该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贯彻双百方针,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我查了这份学报近三 年的文章,以研究古代文学、历史为主,这方面有一些质量不错的纯专业论文。但涉及现实的文章则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如“北京论坛”、政治学、台湾问题研 究等涉及现实的栏目。 2013年第1期刊有厉以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内容与标题都符合主旋律;同期还刊有晏智杰“反思资本主义:危机的教训”,主旨是通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反思资本主义,以及如何评价中国这些年发展的道路”。 再以2012年第6期为例。林毅夫那篇“21世纪全球多级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早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及北京大学校报上多次刊登。该文 分析框架借助马林诺夫斯基的器物、组织、价值文化三因子,再将中国的“仁”这一伦理价值杂糅进去,称中国文化有可能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复兴。考虑到习近 平在2012年11月倡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文章的“学术创见”就在于林毅夫利用其世行副行长身份,写了一篇“习总中国梦学习心 得”。同期还有陈志尚的“马克思的人权观在中国”,王浦劬的“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马克思主义许多主张与现代人权理念相反,中国的人权现状之恶劣 也备受国际社会指责,文章谈的“人权实现”自然是一种包上学术外衣的宣传。 这样的“学术与时代相结合”之路,已经让“百花齐放”变成中共意识形态的一枝独秀,意味着北大的“大学精神”早已异化,北大不但不再是多元思想涵育之地,反而成了中共意识形态教育重镇。 *北大为何拒绝承认“不续聘”缘于政治?* 大学精神是什么?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有不少学者做了明确阐述。德国哲学家康德可能是最早阐明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的学者,他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它的品性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把自由探求未知和养成人们探求未知的习惯作为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是现代大学精神的起源。经过几百年发展,欧美大学将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为支撑现代大学制度的两块基石,藉此成功地解决了大学和公权力、大学和教授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排斥公权力对大学的干预,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鼓励教授与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学术探讨,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首要原则,鼓励批判与创新相结合,就是大学精神之体现。 近几年不断有夏业良因其有关政治社会问题发言而受到校方警告的消息传出。这次北大之所以坚称是业务原因解聘夏业良,当然是因为北京大学毕竟是中国著名学 府,知道以政治理由解聘一位教授有损学校名誉——不管北大实际上还保有多少“学术自由”,但因对外学术交流的需要,“学术自由”这块牌子无论如何不能丢 弃,否则就只能与北韩等暴政国家去交流如何控制学术自由与言论自由了。 与北大的措辞相比,《环球时报》很爽快,10月22日的文章后半部分直接指责夏业良近几年“走舆论成名路线”,即“经常说些‘出位’的话,或者摆出个批判 当局的激烈姿态”。并且幸灾乐祸地警告说,“做异见人士是当下中国很特殊的一种生存方式,一些自由派人士显然在看好这种方式的前途和未来。既然这样,他们 就不应当患得患失”——这话等于承认,北大(包括所有学校)解聘不惮发表政治异见的教授,在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合理合情更合法,被解聘者不应该 抱怨。 北大如果象《环球时报》这样爽快承认解聘夏业良是出于政治原因,也就省了我上述一番考证。 相关日志 2013/10/23 — 中国经济改革:目标虽有路难行 2013/10/21 — 北大教授夏业良被停聘 政治报复? 2013/10/21 — 何清涟: 青年被培养成利益动物的后果 从贵阳“拆迁学生军”谈起 2013/10/21 — 北大为解雇夏业良进行辩护 指他不是好教师 夏业良予以驳斥 2013/10/20 — 变态辣椒:传唤记 2013/10/19 — 北大教授夏业良因批评中国政治体制遭解聘 2013/10/19 — 温心:(变态辣椒被传唤的)20小时 2013/10/19 — 何清涟:“民意动员型”微博时代的终结 2013/10/19 —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遭校方停聘 2013/10/19 — 当警察来敲门2.0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10 月 4, 2013
10月4日下午4点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知名法学学者贺卫方以“中国宪政之路”为题,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圆形广场发表演讲。他针对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所提出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古典中国何以无法产生出合理宪政制度,又对比日本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宪政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国宪政之路应如何走下去。在演讲最后,贺卫方勉励在场同学“希望心中能够永远燃烧着那盏追求自由的灯”,让自由精神传承下去。...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9 月 29, 2013
今年6月,当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在即将前往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完成访问学者项目时,他被校方告知,他在秋季返校后在北大的职位是否能够保留,将由学校教师投票而定。这意味着他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9 月 27, 2013
原标题:中国不会在网上设置“政治租界”(望海楼) 梅新育 上海自贸区是个筐,什么都想往里面装。这不,某媒体近日声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将取消互联网防火墙等管理措施。此言一出,顿成热点,许多人将话题引向探讨“网络特区”乃至“文化特区”。但第二天权威机构就通过官方媒体否定这一说法。这场乌龙事件让人们再次看到了许多人和机构的缺乏判断力与盲从,也对这些受愚弄的人所主张的东西添了几分忧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