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法广 | 要闻解说: 北京空气污染接近不适合人类居住水平

路透社指出,在上海社科院蓝皮报告列出的全球40大都市中,中国首都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倒数第二。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引发反对声浪和民众动员,越来越让中国当局感到担心。 中国一些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扰乱了航空运输,并且需要关闭学校。根据2012年的报告,北京的空气污染每个星期都会达到一个高峰。为此,中国政府周三宣布要斥资1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一个旨在净化空气的基金会,同时承诺在未来将投入3万亿元治理污染。 路透社说,北京今年将关闭300个污染环境的工厂。中国官媒新华社说,4月底之前,北京当局还将公布一个清单,列出那些需要放弃或暂停的工业项目。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昨天在他主持召开会议上表示,要努力让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由上海社科院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国际城市蓝皮书》:2014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月12日在北京举行。这份蓝皮书指出,在全球40个主要国际城市中,东京、伦敦、巴黎、纽约、新加坡的综合升级水平分列前5名。北京列位31名。上海超过北京,列第21名。这个蓝皮书说,北京的经济升级水平较好,位列第17位。蓝皮书甚至将北京的社会升级指数列在第2,认为其公平指数在所有国际城市中最高,最有包容性。 但是蓝皮书中有关北京生态指数倒数第2,污染接近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叙述最为引发关注。中国官方“人民网”昨天刊文试图减少这个消息的震撼力,特别引述专家指出,“北京接近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法“是基于更高标准的评价”。而这位被采访的专家正是这个蓝皮书的主编、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 另据中国网上报道,今天北京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灰蒙蒙的天显示北京再次遭遇“霾伏”。全市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只有2-4公里,北京琉璃河环岛等地的能见度仅1-2公里。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今天上午的数据显示,通州、大兴榆垡等地PM2.5浓度接近200微克/立方米,预计这样的天气形势将持续到本周末。 深受空气污染之害的北京市民在网上呼吁大家元宵节不要燃放鞭炮,以免加重空气的污染。北京市当局也规定从正月十六零时起,北京市五环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并承诺加快烟花回收工作。报道说,北京各区县将继续组织“礼品换烟花”的活动。 近些年来,中国居民的肺癌发病率急剧飙升,甚至出现10来岁的孩童肺癌患者。北京一位居民告诉本台,她丈夫的舅舅刚刚死于肺癌,其父亲就被查出肺癌晚期。 除了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之外,很多中国人难以放下春节和元宵节燃放鞭炮的习惯,加之中国是全球头号吸烟大国,治理空气污染将十分艰巨。据中国媒体报道,昨天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继续落实三项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落实各方责任”。 北京这两天终于下了两场雪,但空气重度污染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善。网上议论纷纷,印度首都新德里竟被拿来跟北京相比,说新德里空气更糟糕。但这样的比较大概难以让北京人感到安慰。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雲林結球萵苣 裝箱銷大陸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雲林13日電)雲林縣生產俗稱「美生菜」的結球萵苣,因銷日本狀況不佳,由縣府商請頂新國際集團採購60個貨櫃,今天第2批裝箱銷往大陸。 雲林縣農業處指出,縣轄內生產的結球萵苣,主要出口國為日本,但今年因日本南部結球萵苣產量逐漸穩定,雲林結球萵苣在日本有滯銷狀況。 農業處表示,結球萵苣在今年1月底就出現出口日本受阻現象,連帶影響2月出口量,原計畫有近1500噸要出口,但因出口不順,面臨產銷失衡的問題。 雲林縣長蘇治芬指出,為解決雲林結球萵苣產銷問題,縣府特別商請頂新國際集團購買60個貨櫃的結球萵苣行銷大陸,以減少農民損失。 頂新國際集團旗下頂康公司執行長呂政璋表示,由於頂新國際集團在今年1月15日已出口2貨櫃至大陸,經考量通關速度與品質情況之下,今天再出口10個貨櫃行銷大陸。 呂政璋指出,農民辛苦栽種的結球萵苣,不能因出口受阻就在田間耕除,因此頂新國際集團聯合所屬企業及外部優良企業共同採購,希望有效紓解出口日本受阻的數量,嘉惠農民朋友。 農委會農糧署主任秘書蘇茂祥表示,台灣結球萵苣年出口量約1萬公噸,90%為外銷日本,近年來在企業的努力下,拓展新加坡與大陸市場,幫助農民分散風險。 蘇治芬表示,結球萵苣銷往大陸,是「農民+政府+企業」的結合,成功化解滯銷窘境,未來將比照此一模式,建立更多的產銷新管道,嘉惠更多農民。1030213

阅读更多

聯合新聞網 | 大陸城市 北京最不宜人居

大陸那個城市最不宜人居,答案是北京!上海社科院昨公布國際城市發展報告稱,北京的公平指數排名最高,包容性程度足以跟巴黎、倫敦媲美,然生態指數在全球四十個城市裡,僅高於莫斯科、排倒數第二,成為能否進階升級的最大障礙。 上海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共同發布「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二○一四)」一書,中新網報導,藍皮書首次構建出國際城市升級狀態的指標體系,對全球四十個主要國際城市的升級態勢進行量化檢驗。 在綜合升級水準上,得分最高的第一集團主要是已被公認的「全球城市」,東京、倫敦、巴黎、紐約和新加坡分列前五名,而東京的第一名地位,顯示在升級層面上,傳統的「紐約、倫敦、東京」排位出現新變化,大陸的上海與北京則分列廿一與卅一位,處於第三和第四類組。 北京的指標頗為有趣,其社會升級指標排名僅次於巴黎、排名第二,高於東京和倫敦,其包容性程度足以與巴黎、倫敦媲美;藍皮書的理由是,北京基尼係數(貧富差距指標)低,而這既與統計資料的角度有關,也和北京以低價格、充足有效地供給食物與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有關。 若再看由宜居指數、環境指數和汙染指數組成的生態指標,藍皮書稱,北京的宜居指數遠低於平均水準,屬於不宜居城市,且環境指數約為平均水準的一半,此說明環境遠未達標,加上汙染極其嚴重,大大低於平均標準,「甚至已經達到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程度」。 此外,藍皮書所列的國際城市生態指標排名裡,第一名是斯德哥爾摩,倒數十名的城市裡,北京、上海、香港都名列其中,且香港排卅四、上海排卅六、北京是第卅九;最後一名是莫斯科,原因是受嚴酷寒冷和漫長冬季的自然環境影響。 在治理指標部分,北京的健康指數、安全指數都低於平均水準,顯示北京公共衛生服務供給不足,居民健康狀態不容樂觀,且犯罪率較高;然北京政治權利指標接近最高水準,符合有大量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總部、大使館與智庫集聚的大國首都特徵。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大学演讲全文

   据台湾中央社12日报道,到访大陆的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当天下午在南京大学举行演讲。报道称,在演讲中,王郁琦通过诸多小故事介绍两岸的差异以及民主制度,让大陆学子感受到台湾社会的诸多优点。王郁琦演讲全文如下:    陈校长(骏)、国台办陈副主任(元丰)、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一、我与南京大学的渊源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南京大学,和各位南大的同学们见面,有很多媒体说我这次来大陆访问是历史性的,问我为什么第一站选择来南京?而有各种的揣测,我要在这里告诉在座的各位,其实是因为我和南京大学有一段特殊的缘分,所以我希望到南大和各位同学们见见面、说说话,这就是我选择第一站到南京最主要的原因。    看到各位同学,我不禁回想起1990年,也就是24年前,在那两岸交流刚刚起步的时代中,我曾经是台湾大学辩论队的一员,当时我代表学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有机会与南京大学一群优秀的青年朋友结识,其中有大地海洋系、法律系、文献情报系和哲学系的同学。    我一直珍藏着当时南大同学赠送给我的雨花石,这些石头有着斑斓的色彩,我想它们的售价或许不高,但是对我来说就象是无价之宝。虽然包装的盒子已经随着岁月而泛黄破损了,但是小石头都还光泽温润,好像蕴藏着永恒的友谊与记忆。每每把玩着这些小石头,都会让我想起那一段充满热情的青春岁月。    当年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我们台湾大学打入决赛,对手正是你们的学长姊,决赛的辩论题目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我们台大站在反方,否定这一个命题,力主人类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我还记得当时说过:”在我们谈论’可能’这个字眼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们要用现实的证据来推论可能性,不能用一种空想。”那是一场双方激烈交锋的比赛,当时你来我往的场景,至今仍鲜活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中。    环顾两岸互动的历史,在1990年依旧是剑拔弩张,和平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现实。作为一个大学生,辩论无非是一场斗智的竞赛,当时的我从没有想过,会将促进和平作为我的职业或是志业。但24年后,就是这么因缘际会,当我在前年接任陆委会主委后,我的任务,就在寻找海峡两岸和平相处的可能。能够访问大陆,能够拜访南京大学,就是希望以更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还记得当年代表队晚上有门禁管制,可是再强大的门禁也挡不住年轻人想要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热诚。台大和南大的同学虽然彼此陌生,但却一见如故,对彼此的校园、社会与文化充满好奇,话匣子一打开,总是停不下来。    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土豆”在大陆一般指的是台湾所称的”马铃薯”,可是”土豆”在台湾指的是”花生”。我们和南大的同学花了一点时间,才搞清楚彼此讲的”土豆”原来是不同的东西。    那次交流经验让我深深体会:两岸文化、社会与教育有太多隔阂,但只要怀抱热情与善意,一定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只要能够务实地面对差异,必定能够创造更多共识与合作的机会。    二、我步入政坛的因缘    我过去在学校里研究科技法律,当我还是大学生时,就立志要当一个大学教授,从没有想过要从政。2007年,我加入马萧竞选团队,协助策划青年政策白皮书。我们有一批学者专家彼此激发创意,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政策建议,其中以”青年壮游台湾计划”,最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    “壮游”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人在教育青年上,都希望藉由一趟旅程,开阔视野,壮大心志,将旅行视为成年礼。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当想方设法,让书房里的宅男奼女有机会深入台湾的高山、海滨与社区,认识台湾人情之美,进而投身志愿服务的工作。这个计划很受到年轻朋友的欢迎,台湾的民意代表也很关切,有位立委在立法院中就半开玩笑地质问官员,她说:”请问,要多’壮’才可以去旅游?”事实上,这个计划想充实与壮大的是青年的视野与胸怀,绝对不是体重!    这一系列的青年政策兼具人道关怀与改革创新,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受邀进入政府服务,历经多个职务,我始终关心青年的议题。    三、两岸青年交流的权益保障    两岸青年交流规模最大的开放,莫过于2009年台湾开放陆生来台就学的政策,我们开放陆生的目的是:    第一,让两岸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前就有机会做朋友,长期下来,一定会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    第二、中国大陆的同学都十分优秀,一起学习,彼此砥砺,可以让台湾学生多一些竞争及合作的经验;    第三,台湾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和大陆分享,协助培养大陆青年。两岸青年如果能够真心交朋友,两岸如果都能善待彼此的学生,长远来看,我相信友谊必将跨越差异,和平终将永存。    台湾在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学后,有一些配套的措施,一时之间还没有立即配合修正,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大陆同学是否纳入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    我的想法很单纯,从人权观点来看,不管任何海外来的学生生病,如果因为付不起庞大的医疗费用,因而没有办法获得妥善的照顾,这绝对不是台湾社会所乐见的事情。让病者有所医,是人道思考,也是普世价值。两岸或许在制度上都会对外来的学生有所限制,但我总觉得,只要台湾善待来台的大陆学生,中国大陆也应当会给予台湾在大陆就读的学生同等待遇。    诚如北京一位80后的工程师刘霄在自行车环台后所说,台湾是充满人情味的。2012年9月,就读台湾淡江大学的一名大陆同学,因身体不适住院检查,发现得了”紫斑症”,情势危急,淡江大学的师生为了帮助她筹措医疗费用,发动募款。同时,20余位台湾和大陆的同学自发性地组织24小时看护排班,轮流照顾;在出院后,同学依旧轮流到住处陪伴她。这位同学表示:”很感谢师生及朋友的帮助,生病后多了很多家人!”有位素昧平生的女士看到报纸,还亲自带来鸡汤,让她深深感受到台湾社会的人情温暖。    我相信人情只能救急,制度才能治本,要从根本上保障陆生,还是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入手。陆生纳入健保的议题,经过许多次与在野党的沟通后,台湾朝野出现了越来越多支援的声音。最近民进党在讨论两岸政策的会议结论纪要中,特别强调要善待陆生,这个说法与国民党长期的主张不谋而合。    我相信,”善待、不歧视”的观念会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见,一旦立法完成,就可以为两岸共同增进人权保障尽一份心力。    四、两岸青年血液中的侠义精神    在政府服务的同时,我现在也在大学里开一门课,台湾的研究生都非常关心政治与社会改革,看到媒体对政务官穷追不舍,以及立法委员对政府官员不假辞色、巨细靡遗的监督,经常感到好奇。之前有位同学很同情地问我:”老师,你离开学校去担任陆委会主委,会不会觉得压力很大?会不会感觉很委屈?”    我笑了一笑,回答他:”在台湾这么重视新闻自由的环境中,从事公众服务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老实说,在台湾这种言论高度自由,记者无所不在、媒体无所不报和名嘴无所不知的环境中,再加上立法委员在国会的充分监督,在台湾担任政府官员的确相当辛苦,但我认为这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民主政治虽然不完美,实行上也不是没有缺点,但台湾因为实施民主政治,让官员因为受到监督而不敢滥权舞弊,这正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政治人物感受到压力,正是民主的价值。我在中学时代就读过罗家伦先生的《新人生观》一书,罗家伦在1932年到1941年间担任南大前身的中央大学校长,长达九年的时间里,奠定了”诚、朴、雄、伟”的学风,创造全国名校联考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以贵校为第一志愿的辉煌纪录。他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侠出于伟大的同情”,两岸年轻人共同的语言是武侠小说与在线游戏,或许可以一起重新聆听一下罗家伦的高见。    他主张:    中山先生说”革命是打抱不平”。他打抱不平的方法,也和墨子一样,不是为私人报复的,更不是快意恩仇的,是要以大仁、大义、大勇的精神,去改革政治,解决民生的。……必定大家充分培养推广这种伟大的同情,政治才有改革的希望!    我很赞同他用侠义与同情的精神谈改革,尤其是在台湾民众所生活的自由与民主的社会,这是在经济发展之外,大家共同的期待。所以不仅仅陆生的人权要一视同仁,其他包含大陆配偶权益的保障、人道探视议题的优先研议,都代表着台湾社会所重视的价值。    以两岸最近正积极讨论的相互设置办事机构为例,就显现出双方必须在异中求同。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的目的,纯粹就是服务两岸人民,虽然互设办事机构在政治上有些敏感,但性质上应是中性的。我们一直主张,海基会派驻人员应当可以探视在中国大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台湾民众,这是基于人道的关怀,符合普世的价值,更是台湾社会共同的期待。    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也会支援,当亚洲崛起,当两岸都更为富强的时刻到来,罗家伦说过:”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两岸都有责任为周边区域的和平来努力,共同承担国际社会的责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台湾也愿意承担有意义的任务,在国际社会奉献力量。例如:当国际上有重大灾难时,我们期许两岸会一起并肩,一起投身到救灾与抗灾的人道救援工作上。    五、两岸青年应当共同振兴民族文化    两岸近年来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南京大学的同学来说,一定特别有感受,因为在存续中华文化上,你们的校友唐君毅先生贡献不小,故事也最为动人。唐君毅是新儒家的大师,在1940年任教于中央大学哲学系,共计六年的时间。1949年他迁居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人创办”亚洲文商学院”,后来更名为”新亚书院”,在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的贫困时代,依旧坚持办学,坚持传承中华固有文化。    在中国大陆轻忽中华传统文化的1960年代,他感到十分悲愤与伤痛,以一个飘流异地的中华子孙发出了”花果飘零”的悲叹,形容自己家园中的大树倾倒了,只能委身在他人的园林之下,找一片树荫遮蔽,以求苟全。但是他在中华文化陷入黑暗长夜时,依旧坚强地相信”灵根自植”,呼吁中华儿女重视生命所依所存的历史及本源,只要凭借着一瓣馨香,把文化理想与道德生命的种子种植在学子的心灵中,中华文化就会根植在世界,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也才能得以复兴。这种”花果飘零,灵根自植”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追本溯源,我们要向培养出唐君毅的南京大学致敬。 台湾一直是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地,我们珍惜正体字与传统的典籍,传统的民俗活动象是祭孔、读经、中元普渡、放天灯、蜂炮等等,在在融入台湾日常的市民生活中。在民主、科学与自由的现代价值熏染下,我们开展出一套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多元进取、勤奋朴实与诚信包容。(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阅读更多

王郁琦南京大學演講全文曝光 : 「一誠天下動」

在台灣這麼重視新聞自由的環境中,從事公眾服務雖然壓力很大,但還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老實說,在台灣這種言論高度自由,記者無所不在、媒體無所不報和名嘴無所不知的環境中,再加上立法委員在國會的充分監督,在台灣擔任政府官員的確相當辛苦,但我認為這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民主政治雖然不完美,實行上也不是沒有缺點,但台灣因為實施民主政治,讓官員因為受到監督而不敢濫權舞弊,這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生活方式。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