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刺向公権力的剔骨刀ZT – 給中国的情書

在这两起一脉相承的重大刑事案件中透视出的民意,考问的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公权力产生和运用的合法性。 当前民众在维权实践中,经常发生“跳楼”、“自杀”、“裸体”、堵塞交通、拦截车辆,甚至杀人等事件,以期引起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 正是因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 渠道的不通畅,话语权被剥夺,不能“通过博弈形成一种均衡”,社会才会集聚起越来越多的杨佳、杨义、王道亮。当今中国,极端事件井喷式爆发,正伴随胡锦涛的“和谐社会”一起发展。杨义手里紧紧拽着那把刺向公权力的剔骨刀,足以对当局的执政基础构成压力。 …

阅读更多

坦克碾碎的自由之梦——“布拉格之春”40周年_肖铁_新浪博客

在捷克共产党的统制下,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日益下滑,人民的不满日渐高涨,百姓要求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1968年1月5日,改革派杜布切克接任了捷共第一书记,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兴起了,那是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刻,所以被后人称 为“布拉格之春”。 坦克碾碎的自由之梦——“布拉格之春”40 … 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大规模平反斯大林大清洗时代的冤假错案,释放被囚禁的知识份子,放松对新闻媒体的控制,鼓励自由的学术讨论,允许公民自由出国,放松对宗教的监控,限制领导人任期… …

阅读更多

程益中喻华峰等被捕揭秘

 

 

       广东媒体陷入最寒冷的冬天。南方都市报在孙志刚案、非典事件中,坚持说出真相,影响公安局长及市委高层仕途,广东省委高层获得共识以「私分公款」罪名整肃该报领

阅读更多

达赖访问玉树为灾民祈祷的要求应当准许(图)

达赖访问玉树为灾民祈祷的要求应当准许                达赖访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震灾区为灾民祈祷的要求已经提出几天了,但尚未得到中央政府的公开回应。   思宁认为,中央政府应当公开回应,准许达赖尽快成行。理由是:   一、达赖访问玉树为灾民祈祷有诚意,不是企图从事“藏独”活动。   达赖已经多次表达这项要求,表示“非常希望,前往灾区,满足灾民的渴求,安抚创伤的心灵”。这是出于藏传佛教的悲悯之心,可以理解。   达赖赞扬“中央和地方的领导,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亲自到灾区看望灾民,视察救灾工作,新闻媒体也做了及时报导”,还赞扬“2008年的四川地震”时中央政府积极救灾有效率。这说明了达赖的善意。   也许有人怀疑达赖的要求有政治性,但达赖的中文秘书才嘉表示:“不希望事件被政治化,达赖喇嘛作为藏传佛教的领袖,去灾区慰问是他的义务和责任。”   目前,看不出达赖企图通过访问玉树从事“藏独”活动的可靠证据。   二、有灾民请达赖念经超度的报道。  境外多家媒体报道称,有玉树灾民致信胡主席和温总理,在感激“党中央和人民弟子兵及帮助我们的兄弟姐妹们”的同时,请求主席和总理放弃政治上的成见,准许达赖到灾区念经超度。虽然是否真有玉树灾民这样写信值得怀疑,但鉴于玉树可能仍有藏民悬挂达赖的肖像,按照藏族请活佛超度的习俗,有的灾民希望请达赖念经超度,从宗教心理安慰的角度看,可能有点道理。   三、可以为中央政府提供“统战”达赖的机会。   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准许达赖访问玉树,向达赖释放善意,用中央政府积极救灾、服务灾区藏民的工作成绩感化达赖,并通过与达赖的直接谈判,督促达赖进一步放弃过去涉嫌“藏独”的立场和观点。   这是中央政府“统战”达赖的一个重要机会,希望中央政府不要放弃在达赖在世之年处理好西藏问题的良机。毛泽东当年说过等达赖几十年后回国的话,现在是达赖回国的时机了。   四、从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看,也不必担心达赖访问玉树会有政治风险。   中央政府可以设定达赖访问玉树的宗教人道性质,预先警告达赖不要借机打政治牌。中央政府也有能力掌握达赖回国后的行动,控制媒体对达赖言行的报道。相信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达赖访问玉树的政治风险,在政治上为中央政府赢得良好的国际和国内声誉。              —————— 题图为达赖召开记者会,表示访问玉树为灾民祈祷的要求,图片出处http://www.xizang-zhiye.org/photos1/HHDL/392.jpg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