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爱思想 | 曹林:“作秀”的莫须有指控和话语暴力

曹林:“作秀”的莫须有指控和话语暴力 进入专题 : 周其凤    ● 曹林       北大校长周其凤近日在家乡为老母亲祝90大寿,在众人面前向母亲跪下。周其凤校长60多岁人了,跪拜与90岁的母亲抱头痛哭,表达思念和孝敬之情,本是一个很动人的场景,没想到被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起了争议,甚至招来了一些苛评恶评,称周其凤这样做是以孝作秀,是借老母亲的生日塑造自己的形象,批评这样的私人情感不应拿到公共平台上去“秀”。     公众人物,总难免会被媒体紧盯着,也难免要承受外界的指手画脚和说三道四。没有这种心理承受力,就不要做公众人物,对此,北大校长应该有心理准备。但是,针对周其凤跪拜行孝的批评,很多实在算不上正常的批评,而是缺乏基本人情和善意的恶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作为游子的周其凤跪拜在慈母膝下痛哭流涕,网众却因为种种情绪和偏见而在一边扔砖头——这样的恶评,对周其凤是很不公平的,更伤害着这个社会的善心和善意。     说周其凤不该回家时还带这么多记者——可这些记者是周其凤带过去的吗?作为北大校长,他不至于糊涂到公私不分。作为地方走出去的名人,回家给母亲祝寿,地方媒体看到新闻价值而去围观,这是可以理解的。说周其凤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跪拜和痛哭,带着浓厚的表演意味——这就有些苛责了,情到深处,不能自禁,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这么做,一定会让很多人感动,为什么换成北大校长,就不被理解了呢?还有人说,周其凤应该预期到此举会引起争议,跪拜本就是情之所至,而非周密计划,哪里能想到那么多?     评论需要冷静的思考,但拒绝不近人情,拒绝冷血。跪在母亲面前的,其实不是一个北大校长,而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一个常年在外工作思念母亲的游子。在这个社会上,我们都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背景,但剥去这些社会化的符号后,我们都是人,都有父母,也都将为人父母。面对这样的尽孝,为什么不能将心比心,用善心去感受,而非要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和质疑?当那毫无原则的、盲目的怀疑病和仇权病在这样的场景中爆发时,能看到它的丧失人性。     是的,我不会在公众场合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但我理解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行为会被媒体和公众围观,他的隐私会被窥探——虽然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喜欢被围观,但作为公众人物无可选择;我也理解,当一个人面对日益老去的母亲而自己却不能在身边尽孝之时,愧疚中会情不自禁。我感到对周其凤很不公平的是,很多媒体一边围观他的跪拜,围观他情不自禁的痛哭流涕,窥探他的家事私事,一边批评他在媒体前作秀表演——伤害了周其凤,还一笑而过;消费了周其凤,还骂他是表演。公正的旁观者,无法容忍这样的无良逻辑大行其道。     作秀,是很多批评家动辄挂在嘴边的词。我很讨厌作秀,但我更讨厌动不动就批评别人是作秀。因为作秀是一个莫须有的指控。所谓莫须有,就是好像有,也好像没有,说你是就是,说你不是就不是,并不需要确凿的证据。说一个人作秀,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这纯粹是一盆污水,指控者不需要去证实,被指控者无法自证自己不是在作秀。所以,很多时候,“作秀”这盆莫须有的污水泼出去后,当事人就被污名化了。公正的舆论,不应该动辄以这种“莫须有罪名”的大棒为武器,让公众批评变得弱智化、简单化和标签化。     在这件事上,作秀的指责是一句十足的话语暴力,它撕碎人心,解构和恶搞了这个场景中应被弘扬的孝道。我知道,有些人之所以不待见北大校长周其凤的跪拜,并非就事论事,而是不喜欢他曾经的言论(其“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言论曾引起争议,不过媒体后来已澄清那属于断章取义),不喜欢他的某些行为(在某个场合中的“笑”,已被媒体过度解读并妖魔化了),还因为“北大”的身份常与体制联系在一起,在很多人心中,北大是体制的受益者,是体制的一部分,人们常将对体制和权贵的恨与北大联系起来,北大及其校长常常被“恨屋及乌”。也许,有些人可以不喜欢北大,可以反感周其凤,但不应该恶评一个在慈母面前跪下的游子。     收回那些恶评,收回那种阴暗的思维吧,在那自恃正义的话语暴力下,人情和人心被击得粉碎。    进入专题: 周其凤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人格底线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548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陈壁生:朱一新与被遮蔽的思想传统——评曹美秀《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

陈壁生:朱一新与被遮蔽的思想传统——评曹美秀《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 进入专题 : 朱一新 思想传统 晚清学术    ● 陈壁生 ( 进入专栏 )       清末民初,既是国祚迁变,九鼎移易之际,又是经学屡经转折,风雨飘摇之时。约而言之,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之间,经师、儒生辈出,其中,主汉宋兼采的如陈澧、朱一新,皆希翼继承、整合传统,通过重振学风而培养人才,以济天下;主今文经学的如廖平、康有为等,则从今文经典中开出新的治国之道;主古文经学的如章太炎、刘师培,则以史统经,寻找新的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之源。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学的式微,现代学科的兴起,这些经师儒生,有的被纳入哲学、史学学科进行研究,而更多的是在民国便已经退出思想史的视野。而朱一新正是被湮没的众多学者之一。     在今天的学术史、思想史图景中,朱一新几乎毫无位置。朱一新(1846—1894),学出诂经精舍,师从俞樾,后长期主教广雅书院,著有《汉书管见》、《无邪堂答问》诸书。百年来的朱一新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在讲到晚清学术史时一笔带过。民国时期,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讲朱氏置于陈澧之附,学者论及时多从其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在台湾,偶有论文而无专著,而在大陆,情形更加寥落,略有影响的,只有九十年代王元化先生倡导重视朱一新提出的学风问题。而曹美秀女士的《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以煌煌四十万言,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     《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的切入角度,是朱一新对晚清思潮的回应。晚清思潮,因为开始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由不满乾嘉考据之繁琐而有汉宋争论之兴起与宋学之重振,由常州学派之余绪而有今文经学之勃兴,由考据之余波而有史学考订、子部典籍整理之潮流。从思想史角度来讲,汉宋之争与今古文之争,又为当时思想之潮流,且影响后世深远者。《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一书,分别从朱一新与晚清汉宋之争、今文经学、理学、诸子学四个角度,全面地论述了朱一新的思想。书中细密的考证,严格的论述,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学养与功力。并且,作者通过阐述朱一新对晚清思潮的回应,而把朱氏深深的嵌入晚清的思想格局之中,在晚清思想图景中为朱氏确立一席之地。          汉学与宋学          谈论古代学人,由其现实关怀而关注其学术态度,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思想史上的大人物,那些伟大的注经经师,他们的学术倾向,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现实关怀乃至政治意图。这并非意味着他们把学术当做政治的工具,而是学术的选择往往包含有学人自身的政治关怀。     在《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中,曹美秀女士多次谈到,朱一新有一种“学术史的眼光”。朱一新屡次汉宋并说,如言:“宋学之有宗旨,犹汉学之有家法。拘于家法者非,然不知家法不可以治经;好立宗旨者非,然不知宗旨不可以言学术。” 在晚清主张兼采的陈澧、朱一新身上,这种“学术史的眼光”表现得非常明显。学术史的眼光,意味着对传统首先进行客观化、知识化,而后再对各派利病进行权衡评析。与此相对的是经师的态度,则更强调经学的立场,而对传统知识有明确的是非与取舍。这种眼光,其得在于能够以持平的态度,客观地看待历史上的学问;而其失则在于貌似兼收并蓄,实则无法融合不同学说于一炉,而徒言兼收而已。而朱一新正是在汉宋之争的思想背景中,选择宋学作为其基本价值理念。     汉宋之争,为有清一代学术论争的一大话题,其中关涉到对经学之本源的不同认识。自江藩《汉学师承记》、方东树《汉学商兑》,汉宋争论显明化。其后才有陈澧、朱一新诸多儒者唱汉宋兼采之说。对朱一新的研究,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将其置于陈澧之后,强调朱氏与陈澧同主“汉宋兼采”,而其学不出陈澧之范围。钱穆之后的朱一新研究,多以此论为准则,即便有新出之论,也多以此为基础。曹美秀女士的《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第一次雄辩地证明了钱穆之论的不足。     在朱一新的《答濮甘潜同年书》中,他写到:“生平学鲜心得,经训尤疏,汉、宋学术,虽尝涉其藩篱,而皆未能卒业。窃观两汉、两宋诸大儒,莫不学贯天人,门径虽殊,成功则一。王学及汉学家之甚嚣尘上者,固不足以知之,即近儒於沟通汉、宋者,亦徒据一二端之近似,而未能尽观其深也。” 曹女士以极其细密的心思,从这句话中窥见:“由陈澧的论点看来,他与朱一新所批评的时人观点,正相一致,可见朱一新所批评的当时学者,亦包括陈澧在内。” 由此出发,而明确揭开陈澧、朱一新学术取向的不同。在当时,陈澧、朱一新之共同点,在于极不满于乾嘉考据之风,又不满于今文经学所谓微言大义,于是希望在这两种思潮之外,寻找一种新的学术路径。而且,他们都认为,在既往的学术史上,汉学、宋学都有益于世,在汉学上,陈澧重郑玄,朱一新重西汉儒者,在宋学上,他们都推重朱子。他们共同倡导一种扎实的学风,希望以此培养新的政治人才,以救时弊。但是,两人的学术取向,事实上大相径庭。朱一新对陈澧的批评,主要是针对《汉儒通义》。陈澧《汉儒通义序》云:“汉儒说经,释训诂,明义理,无所偏尚。宋儒讥汉儒说训诂而不及义理,非也。近儒崇汉学,发明训诂,可谓盛矣。澧以为汉儒义理之说,醇实精博,盖圣贤之微言大义,往往而在,不可忽也。谨录其说以为一书。” 是书从汉儒的经注中采摭体现思想的片言只语,附入“天地”、“阴阳”、“道”、“理”、“心”、“性”等门类之中。这种做法,对提示“经注中的思想”的存在,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但是,汉人经注中的思想,绝不是如陈澧所采摭的那样,两汉经师传经不同,家法各异,宗旨也各异。陈澧的收集整理,只能说体现了汉代经师某些零碎的思想,而非真正的汉儒义理。所以,朱一新说他“亦徒据一二端之近似,而未能尽观其深也”,正是一语中的。在《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中,作者更进一步厘清汉宋学的内涵:“汉宋之争至少蕴涵着三个面向的问题:义理与考据;汉朝学术与宋朝学术;乾、嘉学术与宋学。” 在这三个面向的对比中,作者认为,“同样以汉、宋相承,陈澧认为宋学是在汉学的框架中发展,不出汉学的范围;朱一新则认为宋学是在汉学基础上的突破性前进,非汉学所能限制。” 从目的上来说,“陈澧重视乾、嘉学术与能够学的相同处,以有效地提倡汉学;朱一新则强调宋学的长处即乾、嘉学术所欠缺,以期恢复宋学。” 这些断语,都证据确凿而理解深刻,足以正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非并补其不足。          今文与古文          朱一新在学术史上备受注意的,更加是他对今古文经学的看法,这具体体现在朱氏对康有为的回应以及《无邪堂答问》中数则长篇论述之中。《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统计,“今存康、朱往来的书信,《拙庵丛稿》收有八封(《佩弦斋文存》五封,《杂存》三封)。” 其中,五封被苏舆编入《翼教丛编》第一卷,此五封书信,也是《翼教丛编》所收文章中对康有为思想最有力的回应。     朱一新认为:“汉儒谓之‘大义’,宋儒谓之‘宗旨’,其揆一也。” 又云:“西汉大儒最重微言,宋儒多明大义,然精微要眇之说,宋儒固亦甚多,其言心性,乃大义之所从出,微言之所由寄。” 这种态度,决定了朱一新虽然以宋学为皈依,但是绝不排斥西汉今文经学之说。而这正是朱一新与康有为能够对话的基础。     而朱一新之所以反对康有为之学,不是因为康有为学问本身的问题,而是有着朱一新深层次的考量。收录在《翼教丛编》中的《朱蓉生侍御答康有为第一书》中,朱一新评价反对康有为,不是从情感上厌恶公羊学,也不是从学理上反对公羊学,而是从一个非常奇特的角度:康有为所言,本来只能“心知其意”,不能“笔之于书”的。他说:“佛、老之所以异于吾道者,为其高也。高者可以心知其意,而不可笔之于书。” 笔之于书,便是把事情说穿了,而很多事情,是不能说穿的。因此,“凡事不可打通后壁,老庄、释氏皆打通后壁之书也。”而孔子,则不打通后壁,于是《论语》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子罕言性与命与道”,有“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因为“打通后壁”,把不该说穿的话说穿了,结果只会是“愚者既不解,智者则易溺其心智,势不至败弃五常不止”,只能导致政治秩序与纲常伦纪的崩溃。诚然,康有为“以董生正宋儒,而并欲推及董生所不敢言者”, 正是对传统经学的一种革命。而这种革命,乃是出于康有为全面改造政治的意图。朱一新对康有为的回应,表现出一种保守的态度,这与他认为救世当先培养新学风、新人才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朱、康之别,背后是他们对现实政治态度的保守与激进之异。在朱一新眼中,《公羊》之学,专讲“微言”,就像一个装着可怕的真理的匣子,必须由极少数“心知其意”的人守卫着,不能轻易打开,一旦打开,不但会导致学术的败坏,而且会导致政治的改组,可谓后患无穷,不可收拾。而康有为最致命的错误,正在于彻底打开了这个匣子。朱一新说:“道、咸以来,说经专重微言,而大义置之不讲,其所为微言者,有多强《六经》以就我,流弊无穷。” “微言”,指的是清代今文家所说之《公羊学》,“大义”,指的是宋学。他又说:“《公羊》家多非常可怪之论,西汉大师自有所受,要非心知其意,鲜不以为悖理伤教。故为此学者,稍不谨慎,流弊兹多。” 朱一新并不认为《公羊学》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只是不适合那样公开言说。而适合公开言说的,是像宋儒揭示的那些“大义”,人人可以得而行之,行之无弊的学说。正如朱一新对康有为所说的:“夫学术在平淡,不在新奇,宋儒之所以不可及者,以其平淡也。” 这才是朱一新对今文经学真正的态度,及其在价值中归于宋学之原因。     概括《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所提到的朱一新对康有为的批评,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的。一是朱一新在第二封信中说到:“《诗》《书》《礼》《乐》,先王遗典,使皆以一家之说羼于其中,则孔子亦一刘歆耳。” 此说明确点出,康有为的学说,要把群经归诸孔子,却无意地造成夷孔子于诸子的结果。康有为之后,现代学术兴起,孔子不再是素王,圣人,而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此虽非康有为所能逆睹,然不能除康氏之咎。二是朱一新在第三封信中说到:“窃恐诋讦古人之不已,进而疑经。疑经之不已,进而疑圣,则其效可睹矣。” 康有为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古史辨”正是继承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之疑经方法却抛弃了康氏的经学精神,从而生长出一套疑经疑圣的现代史学方法来。朱一新对康有为的批评,几乎可以说预示了康氏之学流行之后的学术发展趋向。     《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梳理了朱一新对六经的看法,讲述了朱一新对今文经学“纯化”的批评,事实上,这也是朱一新思想中富有启发性之处。晚清今文经学兴起之后,今文经学家以《公羊传》义理解释其他一切经典,最典型体现在《论语》解释上。从刘逢禄的《论语述何》到宋翔凤的《论语发微》,直至戴望之《论语注》,以及朱一新去世之后始刊行的康有为《论语注》,都是以《公羊传》义理解释《论语》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的共同特征,在于把《论语》纳入公羊学的义理范畴之中。朱一新在《无邪堂答问》评论这种做法道:“乃欲割裂经文以就己意,举《六经》微言大义尽以归《公羊》,然则圣门传经独一《公羊》耳,安用商瞿、子夏诸贤之纷纷也哉?” 朱氏与康有为第二书中,也对此一再辨析。在《论语》的解释史上,今文家说向为《论语》解释之一大派,或托诸《公羊》,或归于邵公,而朱一新对这种解释方式的批评,则非常值得今天重新重视。     在今天,康有为与今文经学越来越受大陆学界的注意,近年,大陆学界对康有为晚年思想、康氏与孔教会的关系、康有为的政治哲学诸方面的研究,都备受瞩目。可以预料,随着大陆社会的发展,今文经学会越来越受重视。而康有为当年所提出的许多思想,例如以今文经学推动政制改革,回应民主与共和,回应基督教等等,都成为思考当代中国与未来中国的重要资源。当我们今天记住康有为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康有为的反对者,尤其是那些并非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而是出于学术思想的差异而提出的反对观点,在这些观点中,朱一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从晚清到今天          毫无疑问,《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的写作,投入了作者对朱一新贴切的同情,因而有深刻的理解。但凡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倘若不予以同情的理解,便容易隔靴搔痒,不着边际。而如果过于强调同情的理解,则容易导致被研究对象所牵制,因而失去批判的眼光。《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在深入地揭示朱一新的学术世界时,似乎缺少跳出朱一新来看待朱一新的角度,这从作者对“汉宋兼采”思想的评析上可以看出来。晚清之时,主张汉宋兼采的陈澧、朱一新,在他们身后,都缺少有影响力的继承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主张兼采的态度,反而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朱氏强调“西汉大儒最重微言,宋儒多明大义”,而且汉宋之学“其揆一也”,简单的理解,可以视为汉宋之经注,皆求“道”。但是,正如曹美秀女士所揭示的,朱一新是以宋学为归,那么,以宋学之“大义”,如何能够囊括西汉经师之“微言”?须知,宋学的道统之中,是没有西汉经师的位置的。况且,朱一新在给康有为第二书中说:“足下曩言,西汉儒者乃《公羊》之学,宋儒者乃四子书之学,仆常心折是言。” 若如此,西汉学统于《公羊》,宋学统于四书,各有大义,可以言兼采,但必不能整合到同一个思想系统之内,尤其无法归宗于宋学。所以,不管如何强调朱一新认同宋学,实难免其因重兼采而导致“学无宗主”。甚至可以说,经学史延续二千年,经师沿波,学有数变,儒者生于二千年之后,轻言兼采,必至支离。因此,像陈澧的代表作《东塾读书记》,朱一新的代表作《无邪堂答问》,都是笔记体。     另外,《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数次提到朱一新对其史学的自信,而朱一新史学作品,有《汉书管见》、《京师坊巷志稿》、《广东德庆州志》以及《无邪堂答问》中的很多关于边疆史地的内容。以边疆史地之学而论,此为晚清之显学,其兴起背景,既有“天下”观念的转化与民族国家思想的兴起,又有朝纲弊败,列强环侍的现实危机。是故晚清经师儒者,多措意于此。朱一新辨西北史地,析垦田驻军之法,皆有所用心。又如朱氏论景教流行之事, 其说虽未精微,而这些论说也可以说明朱一新的关注。这一类问题,如果放在“晚清学术”的大框架中加以讨论,会使本书更加全面。     但是,这些不足对《论朱一新与晚清学术》一书,是瑕不掩瑜的。此书所整理的学术史话题,实际上已经成为思想史,并且成为当代思想讨论的资源之一。在“汉学与宋学”问题上,作为朱一新价值认同的宋学,已经被哲学化,而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汉学则因没有相应的西方学科,而被等同于文字训诂与文献整理。重温朱一新的遗产,我们可以发现,思想史的写作,不能专重宋儒之义理,在汉儒经注中,还有一个未被真正认识的义理世界,这个世界不一定像陈澧的《汉儒通义》所揭示的那样,而可能像朱一新所认同的那样,有许多不能轻易“打通后壁”的“微言”。因此,像朱一新所列举的“董江都,刘中垒,匡稚圭、杨子云”之类的汉代经师,无一不可纳入思想史的范围之内。而在“今文与古文”的问题上,随着经学研究在大陆沉寂五十年,重新受重视,晚清民国的经学,尤其是今文经学,成为注入当下大陆思想界的强心针。康有为的研究备受重视之外,对廖平、蒙文通的研究,对《公羊》学史的整理,对《论语》今文说的诠释,都正在兴起,而且,对那些有价值认同,有历史担当的研究者而言,这一领域的研究决非学术史的整理,而带有通经致用的关怀。当我们重温晚清经师的经国大业之时,对他们的批评的声音便显得尤其重要。     在今天的学科体系中,整个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的图景,基本上围绕西来新学的脉络进行书写。这个脉络强调“守旧”与“趋新”的两分,主线是从康有为、章太炎到胡适之、顾颉刚、梁漱溟。在这个脉络中,经师基本付诸阙如。然而,在这幅图景之外,还有“另一个被遮蔽的思想传统”,这个传统由一批老派学者构成,他们许多并非以现代学科式的书写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而是以注经、说经的方式思考世界与从事学术工作,例如王?运,皮锡瑞、柯劭?耄?虏?眨?虺?粒?潞赫拢?ㄏ蚺??斡?剩?跸?裕?茉?觯?廴鹋恚?晌耐ǎ?钤闯蔚鹊取K?腔蜓?ň?罚?虮樽⑷壕??蛞爬现丈恚?蚯阆蚋锩??餐?氖牵??歉髯砸云洳┭Ь?迹?饕?窘璐?匙试矗?曰赜??亩??晡从兄?蟊渚帧5?牵?孀琶窆?率窖?5慕?ⅲ?е谱?唬???轿ⅲ??跏分髁饔删裳Ф?湮?卵В?餍卵?舜笮衅涞溃?鼐裳д呓コ涉抟拧S绕涫蔷?ё魑?Э票蝗∠??螅??执??θ逭叩纳?簦?鸾ケ黄裘伞⒏锩?某狙啼蚊弧I踔粒?裾绿?住⒘跏ε唷⒘纹健⒖涤形?庑┚?Γ?裉斓难芯恳餐??浴八枷胧贰薄ⅰ罢苎?贰钡拿?澹?赊?鏊?茄月壑薪弦桌斫獾摹罢?嗡枷搿薄懊褡逯饕逅枷搿敝?啵??运?侵?枷肜狄越?⒌木?е??尤粑薅谩     今天的学术研究要往深层掘进,唯有重新重视经学一途,因为经学才是吾国文明之真正本源。如果我们要重新开始经学研究,晚清民国的这批经师儒者,便成为今天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也就是说,“另一个被遮蔽的思想传统”,亟待这个时代的学者去重新开发。而曹美秀女士对朱一新的研究,便从学术史的角度重现了朱一新的思想遗产。如果有更多的人以传统经学的立场,在传统经学的背景中,对近现代被遗忘、被遮蔽的大师们进行新的思想阐释,那么,近现代的学术史、思想史将会是另一幅图景,当代思想将会是另一番面貌。          《读书》2012年第6期 进入 陈壁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朱一新 思想传统 晚清学术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549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阅读更多

译者 | 《卫报》 中国官员否认最近有关藏人自焚的报道

核心提示:活动组织成员称,22岁的牧民在拉萨附近赞颂了达赖喇嘛后引火自焚,以此抗议中国的统治。当地官员否认此事。 原文: Chinese officials deny reports of latest Tibetan self-immolation 发表:2012年7月11日 作者:Tania Branigan 译者:artaud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校对 【印度达兰萨拉,为泽旺多吉守夜,一个年轻的僧人和一张达赖喇嘛的画像。图片来源: Shyam Sharma,《印度斯坦时报》/Getty Images 】 一个活动组织说,周六西藏省会拉萨附近一位年轻的西藏牧民自焚。 据流亡人士说,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以来,超过40个僧人、尼姑和平民在中国西部的西藏地区自焚而死。但在西藏自治区内, 这个新案例仅仅是发生的第四起自焚事件。 “自由西藏”组织称,年轻人名为泽旺多吉(Tsewang Dorjee),22岁。他在Damshung县——中国人所称的当雄县,靠近拉萨——的一个市场上自焚。安全人员扑灭火送他去医院,但该组织补充道,他的状况及下落均不清楚。 另一消息人士告诉美国的自由亚洲电台,泽旺多吉呼喊过祝达赖喇嘛长寿。中国官方指控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煽动藏人自杀,达赖喇嘛则指责北京的政策。他说在这个事件上,他继续保持”中立”态度。 自由西藏组织补充说,据传这起最近的自焚事件的目击者被拘留。该组织的主管Stephanie Brigden认为:”中国对西藏抗议行为的极端反应,如任意拘留,管制信息交流,禁止外国人进入等等,表明中国下定决心对’内’维稳。” “媒体和国际观察家没有采取任何手段来解决藏人的苦楚或者让国际社会确信西藏一切良好。” 该组织说,当雄县居民被告知,不要谈论发生过的事。该组织和自由亚洲电台引用的消息都提到,作为一项安全制裁,能打进当雄县的所有电话都被切断。 自由亚洲电台说,当雄县警察局一个官员否认有此事。当雄和拉萨当局都联系不上。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透視鏡」App 考驗蘋果

6月20日,一款名為「透視鏡」的應用程式在蘋果 App Store 上架。這款應用聲稱可穿透衣服而拍到肉體,內容簡介中還附上赤裸的效果圖。這款App在香港區售價15港元,上架後短短22天便衝上付費類App第二名,在台灣、日本、中國等地區亦相當熱門。 但實際上,這款應用除了提供一般的濾鏡功能外,並沒有其聲稱的透視效果,於是買家們紛紛在蘋果網上留言區投訴。香港用戶亦留言諷刺「騙子也可以上前25(排名),沒有 Jobs(喬布斯)的 App 快成垃圾。」此事一出引發各地媒體報導,截止發稿,蘋果公司還未將該應用下架。 過去,蘋果對 Apps 的審核常被批為「黑箱操作」,開發者們辛苦研發的作品總因不明原因被拒。而其於去年公開的審查準則更受到眾多 開發者的詬病 近日,國大陸知名互聯網公司奇虎360的一個應用也由於被懷疑「刷評價」而被蘋果公司下架。於是有網友總結蘋果公司現在對於 App審查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刻意操作或灌水評價。Apple 一定時間便會調整排行榜,並且把灌水的App下架 2, App 部份功能要在特定時間才會啟用,但審查時並沒有出現 3, App 擷圖、功能與說明與實際介面出入甚大 4, 有嵌入 iAd ,一定要放在明確的位置以供使用者點擊 5, 違反了 App Store 條款的任何一項(例如竊取使用者隱私資料,近期被下架的 「Find and Call」就是因此而下架 ) 只要違反其中一條,App 都有可能被迫下架。 (編輯:呂睿)

阅读更多

给新浪公司投资者的一封公开信

新浪公司的投资者,你们好!   我们发出这封公开信,是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新浪网及新浪微博严重配合中国政府进行言论审查,毫无原则毫无底线地打压公民的言论自由,表现非常恶劣。   曾 在2010年第六届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被评为最佳中文博客评委奖的博客“可能吧”发表题为“新浪微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10件事”,文中陈列了新浪微博采 取的关键词审核与删帖、单向屏蔽、审核发言、禁言、“小秘书保护你”、删除帐号、删除帐号且无法重新注册、屏蔽IP等多种内容审查手段。文中还以专门关注 谷歌的网站“谷奥”(http://www.guao.hk/)文章被新浪抄袭为例,说明新浪微博除了配合政府进行言论审查之外,还“自主地随便删除用户 的信息”。【注1】   中国知名博客作者、法国人权委员会2010年度人权奖获得者 北风撰文指出:“新浪不仅在配合当局进行内容审查,还配合‘他们’(审查机构)的要求对特定人士 进行栽赃嫁祸”。文章称,新浪微博主动更改了作者的微博账户名字,致便他人有机会使用作者原来的名字,发布足以让作者被追究法律责任的言论。【注2】   中 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萧瀚以“微博转世的方式注册新帐号以抗议他们删除ID”。他在一篇题为《我为什么离开新浪微博》的文章中称“在这一年零九个月里, 我被删除的帐号,总共达97个之多”。萧瀚指:“微博管理员的恣肆(未经使用的转世ID被删除即其一例)、蛮横是有目共睹的,利用权力消灭他人的做法,在 新浪管理员这儿与共惨(产)党如出一辙,虽然他们只是消灭ID,但思维方式是相同的。”萧瀚最初发表这篇文章的新浪博客“追遠堂”,亦已经被新浪网完全删 除。【注3】   更有甚者,Youtube上一则题为“新浪微博是如何故意欺骗用户 的”的视频,非常清楚地显示,新浪微博采用了欺骗用户的方式来限制特定用户获得关注。刘萍 女士是中国江西省基层人大代表的独立参选人,因参选的行为广受关注,在新浪微博关注她的人一度超过了三万人,但新浪采取了欺骗的方式降低制了其他用户对她 的关注。其他用户如果在进行关注她的操作时,系统显示关注成功,但实际上却是没能成功关注。关注刘萍的用户降至目前的两万余人。【注4】   中国互联网用户没有法律救济渠道去限制新浪网超越原则和底线的行为。   中 国网民此前曾就言论审查起诉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但在公开的报道中,没有案件得以开庭审理。2007年8月16日,中国维权律师刘晓原到北京海淀法院起诉中 国另一个同样通过协议控制的互联网运营商搜狐隐藏博客文章违约,法院已于当天立案受理。但在9月12日,该院立案庭给予编号为(2007)海民初字第 2319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不予受理而驳回。刘晓原上诉无果。   有人提议在上市的新浪公司注册地或上市国家对上市的新浪公司直接提出诉讼,但依据公开资料显示,我们一般所说的新浪网,与NASDAQ上市的新浪公司并不是同一家公司或是具有从属关系的公司。   NASDAQ 上市的新浪公司(SINA Corporation,sina.com)是一家注册地为开曼群岛的控股公司(NASDAQ:SINA,以下简称新浪公司)。下辖四个全资子公司,包括 运营香港新浪网的香港新浪有限责任公司;利方(香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美国加州注册的新浪在线(包括北美和台湾的两个网站)、以及在英属处女岛注册的 新浪有限公司。   新浪公司的子公司,以协议控制模式(又称“VIE结构”)的方式 注册了几家公司,包括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新浪互动公司、四通利方回归软件公司以及后来的北京 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新浪互联经营国内新浪网的网络内容部分,持有ICP、新闻刊载资格许可证及其他相关牌照(以下简称新浪网);微梦创科经营新浪 微博,单独持有ICP牌照及其他相关牌照(以下简称新浪微博)。   新浪互动全面代 理国内新浪网及新浪微博的广告,四通利方回归为新浪互联及微梦创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新浪网及新浪微博广告游戏等业务的广告收入按协议给了 新浪互动。其他各种收入又以技术支持的费用给了四通利方。新浪互动和四通利方回归按协议安排将利润全部输送至上市的新浪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配 合中国政府进行内容审查的是新浪网及新浪微博,他们的运营主体分别是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及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它们纯属中国内资公 司,与上市的新浪公司只有业务关系及协议控制关系,而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因此,无法通过在其注册地或上市国家对上市的新浪公司直接提出诉讼来迫使新浪网 及新浪微博停止新闻审查。   2011年,几名美国纽约居民曾就百度公司(同样通过协议控制)在网上“屏蔽”其发布的信息向美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曾就此事表示,中国政府依法管理互联网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属于主权行为,根据国际法,外国法院没有管辖权。   我 们清楚,在实施严厉言论审查的中国,要求新浪网完全放弃审查并不现实。但鉴于中国互联网用户没有任何有效渠道去限制新浪网超越原则和底线的行为。我们认 为,呼吁上市的新浪公司的投资者减持或不持有新浪公司的股票,将削弱新浪网在审查上持续投入的能力,从而迫使新浪重回到明确的审查规则上来,并保证用户可 以在中国或第三地寻求必要的司法救济。   根据新浪公司的2011年第二季财报,虽 营收同比有所增加,但净利润为1000万美元,同比减少60.3%。“2011年第二季度的运营开支总计5970万 美元,上年同期为3200万美元。运营开支的增长主要源自与微博有关的营销开支和人力相关开支增加。”外界估计,从事新浪微博审核的工作人员已经接近 1000人。新浪公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加大与微博有关的营销开支和人力相关开支。通过减持或不持有新浪公司的股票来给新浪网及新浪微博施加压力,从而 降低新浪在审核工作上的投入,我们认为是可行的。   中国互联网的微博监管政策无疑 是新浪网能否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持有新浪公司的股票毫无疑问将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2011年9月20日美股新浪收 盘重挫15.17%,报收92.76美元,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以收盘价计算,新浪市值约60.87亿美元,一夜之间缩水超过10亿 美元。业内人士猜测,促使新浪股价暴跌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对监管风险的担忧。【注5】   2011 年10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第二版,以“甄言、晓刚”的匿名方式,发表评论员文章《网络微博诚信缺失将无以立足》,要求微博实名制。 【注6】该文章批评微博的快速发展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危害社会,呼吁官方坚决净化网络环境,以更为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 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为诚信负责。该文章又建议官方应全面实行微博实名制,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络媒体的责任追究制度。广东的《南方都市报》文章认为“严格实行 实名制,有可能会出现用户流失的状况。”【注7】   新浪CEO曹国伟(微博)日前 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采访时表示,微博将是新浪未来驱动力。【注8】中国微博监管政策的走向,无疑将对新浪公司的前景产生重 大影响。随着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中国的社会控制将更加严密,中国的言论空间将更加恶化,网络论审查无疑将会更加收紧,中国政府完全关闭微博服务亦 不无可能。   作恶者及协同作恶者理应受到惩罚。我们在此呼吁:投资者不妨本着良知及理性的判断,通过减持或不持有新浪公司的股票,间接给新浪网及新浪微博施加压力,迫使新浪网及新浪微博重回到明确的审查规则上来。     执笔人:北风,纵览中国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