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地126期 死刑存废:摆事实,讲道理

【编者的话】 小贩夏俊峰终究在9月25日被执行了死刑。这起刺杀两名城管致死案件并未因小贩的离去尘埃落定,反而再次激起激烈辩论。一方面,死刑判决惹来无数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之声;另一方面,随着媒体用错夏俊峰的照片、其子涉嫌“抄袭”名家画作等消息的释出,各种质疑也不绝于耳。由“死刑”引发的事件,再度吸引公众的高度关注,也将“死刑存废”这一古今中外颇受争议的话题再次带到人们面前。 夏俊峰既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过去几年,药家鑫、李昌奎的判死案都引得废死派与反废死派针锋相对,论辩双方都可以罗列出许多对己方观点有利的论据,公众对死刑的态度则摇摆在不同的案件甚至情境中,“一些人秉持‘出身论’,只要被告是所谓‘官二代’或‘富二代’,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高举‘喊杀’大旗;反之,若被告属于弱势群体,就把责任一股脑推给社会和体制”。正如何帆在《杀戮的艰难》 一书的序言中所讲到的:“国内关于死刑问题的讨论,理性、宽容的声音虽在递增,但缺乏良好的讨论氛围,许多争论充满暴戾之气。” 本期周刊,我们尝试从众多情况复杂的争议中抽丝剥茧,尽量避开“暴戾之气”与情绪化的宣泄,一探废除死刑派与反对废除死刑双方的核心理据,了解在众说纷纭中,大家都在坚持怎样的信念。 法学教授贺卫方多年来在各类场合呼吁废除死刑,他在题为《拷问死刑》的演讲中提出废除死刑的9大主张,认为死刑很难起到遏制罪犯的效果,反而激发犯罪,容易引发不可逆的冤假错案,并质疑了政府合法杀人的正当性。他在演讲中强调了人的恻隐之心,指出对罪犯、对侩子手、被错杀者及家人的恻隐之心,才能树立人的尊严。 萧瀚在《死刑的黄昏》一文中将死刑划分到:哲学、法律、道德这三个层面来剖析,质疑这一制度性杀人行为,令人陷入“人类既可以杀人又不可以杀人的自相矛盾”之中。 反对废除死刑则同样有着古典的哲学基础,康德为死刑的公正性提供了论据,“死刑这种惩罚方式与其它任何惩罚方式的重大区别,就在于它的不可替换性。‘谋杀人者必须处死,在这里,没有什么法律的替换品能够用来满足正义的原则’。” 而支持死刑在中国更有群众根基,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近6成国人支持死刑。这背后除了通行千年“杀人偿命”的正义观支撑外,复杂的社会因素令民众对经济犯罪在情感上同仇敌忾;历朝历代死刑废止生刑跟不上的担忧,也令民众缺乏安全感。 情感和传统文化的因素外,对死刑威慑力的依赖和对受害者家属的心理慰藉也是当前支持死刑派的重要理由。这些理由使得支持死刑变得并非只是单纯的情绪化宣泄,也不仅为中国大陆独有,日本千禧年前一起奸杀案的受害人家属这样定义死刑的意义:“死刑的意义在于,让一个犯了杀人罪的犯人,诚实的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 ,打从心里反省自己的误行,决心将自己剩余的人生用来赎罪并对社会做有意义的奉献。一个本来十恶不赦的坏蛋,最后可能会脱胎换骨变成真诚努力的善人,可是,国家社会却要夺去这位,已经重生的‘善人’的性命。很残忍 ,很冷酷,是不是?是的!无情的夺取他人宝贵的生命的确是很残忍的一件事。相对的,这个时候犯人才会真切的体会到,被自己残忍杀害的人,他们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无价。死刑存在的意义不是报复手段,而是让犯人可以诚实面对自己所犯的恶行的方式。” 死刑存废的讨论必将是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如肖雪慧教授所言“主张废除死刑与支持保留死刑之间不存在道德、人性高低之分。如果一定要分个什么,也许可以勉强作激进与保守之分。”在这条漫漫之路上,如果能多一些理性探讨的空间,催生更为健康的观念转换的空间,最终将令人类的生命得到更多的尊重。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周刊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起】 11-1何帆:我们该如何讨论死刑 11-2肖雪慧:支持死刑并不等于选择野蛮 11-3张娟芬:《杀戮的艰难》 【废】 11-4贺卫方:拷问死刑(上、中、下) 11-5萧瀚:死刑的黄昏 11-6李宏宇:“我尊重但不赞同死刑”——赫尔佐格与死囚 【反】 11-7赵明:康德论死刑 11-8:艾尔德瑞克:治本,也要治标-论死刑的意义 【鉴】 11-9赵蕾: 台湾:枪声未打断死刑存废之争 11-10林世英:法国废除死刑之后的动态 【荐书】 11-11《当代美国死刑法律之困境与探索》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表现自我:以“人权”为主题的部落格行动日!

这是一张国际人权日的照片。照片来自Flickr上的Catching.Light(依据CC-BY授权使用) 自2007年起,部落格行动日( Blog Action Day )便一直号召全世界的部落客一起敲键盘发表文章:一天一主题,成千上万的声音。今年的主题是人权,行动日是10月16日。部落客与播客等人合作,携手强调人权这个重要的全球议题,藉由(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人人有权享受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来强调人权,正是最好的方式。 在全球之声上,我们时常讨论人权,特别是人权与审查、监控和网路言论自由间的关系。我们非常期待用一天的时间,来思考并讨论这个从未失去重要性的议题。 到目前为止,有来自114个国家1,377个部落格,注册参与2013年部落格行动日。 马上注册您的部落格吧 ,一起加入全球对话!今年的主题标签是#BAD13、#HumanRights与#Oct16。 照例 ,我们会列出全世界全球之声作者的文章。敬请期待! 译者:Ameli 校对:Fen 作者 Maria Grabowski · 译者 Ameli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plus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俄罗斯:“必要之恶”非法移民营

七月底时,莫斯科州代理州长 提出 将在耶果列夫斯基周围的旧军事基地兴建非法移民拘留所,这项土地重整计划估计将花费两百万卢布(超过六百万美金)。果不其然,当地居民对于该提案十分不满,促使该区首长米哈伊尔·拉夫洛夫提议九月二十二日就此议题进行公投表决,全民共同决定是否该在耶果列夫斯基兴建移民营。   拉夫洛夫表态他 个人反对 这项收容所兴建提案,他同意透过网路民调了解人民对于此议题的看法。区政府网站也立即设置 “建或不建”民意调查 ,询问大众:“你是否同意在耶果列夫斯基设置非法移民营?”   莫斯科非法移民拘留中心一景,2013年八月二日。照片:Youtube截图 网站上 先前进行的民调 ,平均投票数不超过一百人,但此拘留所议题在二十四小时内就吸引近一万名网友投票。这段期间,99%的投票者(9001票中有9000票)反对兴建拘留中心。   此外,当地议会也致函代理州长,信中述及该地区已有一座监狱、精神科医院、两所精神病寄宿学校、及一间孤儿院。   拉夫洛夫稍晚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专访,他试图澄清, 解释 人们对于兴建移民营的强烈反对是肇因自对于兴建细节的不了解。   有位听众在“莫斯科回声”网站上开玩笑留言: 因为耶果列夫斯基的居民愿意提供自己的房子给所有来访工人,所以他们反对兴建移民营!欢迎来到俄罗斯! 于此同时,当地选委会主席 宣布 针对该议题提出的公投案没有其必要性,拉夫洛夫遂立刻 放弃 这项决定,关闭线上民调,取消所有投票相关措施。选委会简单发表声明: 如果所有人都拒绝兴建,那我们该在哪里收容移民?这件事需要解决……   据八月二十八日的 报导 指出:莫斯科州在2016年之前将会有四座移民拘留中心竣工,其中至少有一座坐落于耶果列夫斯基的旧军事基地。   俄罗斯联邦莫斯科移民中心主任摩洛捷夫斯基补充说明: 我们将在一个月内与州民进行会商,解释细节,明确说明将有多少移民会被安置于此,并解释这些移民将透过何种方式迁移。会后居民可以直抒己见,一起商议此移民中心的必要性。   摩洛捷夫斯基也试图安抚民众对于将有愈来愈多监禁囚犯出现在生活周遭的恐惧心理,他解释: 这些人也是我们一份子,他们搬进大城小镇,称不上是罪犯。我们必须更努力去解释这座移民中心的代表意义。 群众争议持续向外延烧,成了一场难以解决的纷斗。有读者酸了摩洛捷夫斯基一顿: 太美妙了!纳税人还要花钱帮这些移民盖房子、装暖炉保暖、维持家计、供养他们。难道钱不能花在退休金、小学与幼稚园营养午餐这些刀口上吗?或者是加强边防,以减少非法移民数量,难道外国高知识份子会为了区区一万五千卢布到俄国工作吗?   译者:Chang Han-Hao 校对:FenFen   作者 Nina Jobe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plus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赵蕾: 台湾:枪声未打断死刑存废之争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废除死刑的一方,都认为这次争议开启了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死刑存废讨论。“法务部”组织了台北、高雄等四场死刑政策公听会,有数千民众参加,公共电视平台在网络上同步直播。官方总结说,正反意见皆认为强化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与权益提升,审慎使用死刑,加速司法改革,强深对死刑犯成长环境及被害人遗属生活现况的实证调查等,乃现阶段政府应努力推动的方向。 4月30日晚,台北、台中、台南三处枪响,结束了台湾4年来无执行死刑的最长纪录。 《联合报》报道,19时55分,法医为张俊宏、洪晨耀注射麻醉药,不到5秒钟,两人即陷入昏迷,分别由法警为他俩戴上手铐,放在备妥的棉被上,押拖至刑场。 麻醉剂渐发生作用时,两人趴在刑场沙堆上,20时30分由“高检署”法警持手枪从二人身后,朝心脏各开一枪。 法医趋前检视,发现洪晨耀当场毙命张俊宏趴倒在地却未毙命,还奋力以双手撑起上半身,让在场执行枪决的众人都吓了一跳。 张俊宏撑起上身没多久再度趴下,法医每隔5分钟检视他有无断气,第三次确认张俊宏仍有微弱呼吸,20时45分补开一枪结束生命。 台中死刑犯张文蔚死前沉默不语,行刑前猛灌高粱烈酒,喝得酩酊大醉;法警朝他左胸射击一枪,当场伏法。 两个月前,当“立法委员”吴育升质询前“法务部长”王清峰不执行死刑有渎职之嫌时,吴育升已经料到了这个结果。这一晚他还是倍感压抑:“四条人命,又有四个家庭陷入哀痛。” 现任台湾领导人、前“法务部长”马英九曾经告诉吴育升,他当“法务部长”时,签死刑执行令的前一晚,每每心绪难平,无法入眠。“那是一种午夜梦回、天人交战的心境。”今日此时,吴育升更能理解。 但正是吴育升自己,推开了台湾4年来紧闭的死刑执行之门。自2006年始,台湾虽有死刑判决,一直没有实际执行过。在他提出质询后不到一个月,誓守废除死刑理念的“法务部长”王清峰被迫辞职,曾勇夫上台。新“部长”承诺年底之前,44名死刑犯中肯定有人会被执行。 44封加急信 44 名死刑犯,收到了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执行长林欣怡的来信。信中向他们说明目前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废死联盟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 没想到第一枪来得这么快。 求生愿望强烈的张俊宏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废除死刑推动联盟的帮助,希望申请“大法官解释宪法”。根据台湾相关规定,申请“大法官释宪”、再审、“检察总长”提出非常上诉,都必然导致死刑的暂缓执行。针对人权团体的抗议,“法务部”做出的答复是,他们再三询问“司法院大法官”书记处,都没有查到这四人要求释宪的授权书。 废除死刑推动团体的营救行动早已展开。王清峰刚下台,44名死刑犯就收到了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执行长林欣怡的来信。信中向他们说明目前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如果他们愿意,废死联盟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 这是一封加急信。因为不知当局何时会重启死刑执行,废死联盟希望这44个人能尽快知悉相关的法律救济。以往,每个死刑判决一出现,废死联盟都会设法马上跟被告联络,但不是每次都能收到对方的回音。林欣怡说,原以为有些人不愿意接受协助,现在他们才发现,没有回信是他们根本不识字。 这一次,44个死刑犯都给废死联盟回了信。电视新闻轮番播出朝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他们知道自己或许大限已近,不识字的几个,也请同监房的室友代笔。 大部分死刑犯都接受了废死联盟的帮助。很多人在来信中提到,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愿意终生待在监狱里,以工作的方式补偿社会、补偿受害人。若死刑真的来临,他们也会平静接受。剩下的几位婉拒了废死联盟的帮助。刚刚被执行的张文蔚和洪晨耀就是其中两位。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要为做过的错事付出代价。 和废死联盟身处同一战线的台湾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人士,也在为死刑犯四处奔走。 司改基金会秘书长林峰正说,他们接到陈情的刑事案件很多,死刑案件在这里会得到优先帮助。为了提高“救人”的效率,基金会现在甚至把救人的时间从法院审理阶段提前到检察官起诉阶段。 “检察官一求处死刑,我们的律师就会出现。”林峰正说。两年前他们帮了高雄的一起纵火案的被告。在高雄地方检察署起诉求处死刑时,司改基金会便介入,最后判了无期徒刑,此案目前还在高等法院审理。“我们觉得起诉的证据有问题,虽然没有办法把他一下变成无罪,但至少他没有被判死刑。” 林峰正说,他们清楚死刑判决确定之后要再救活太不容易,所以选择提前介入。“你要知道,和一个法律体系对抗是多么困难!”林说。“我能确定的是,44个案件中罪不至死的有很多,也不排除有冤案。”林欣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会竭尽全力。 四年前,正是他们的努力,令死刑犯钟德树逃过一死。2001年,钟德树因为讨债不成,向警方求助没有结果,一时冲动想报复欠债的人,纵火造成三死十八伤。 废死团体认为钟德树罪不至死,一直想向“法务部”要求调卷介入此案。就在“法务部长”签下死刑令的第二天,他们交涉成功,得到了调卷的机会。根据台湾法律,“法务部长”执行令一下,三日内必须执行,因为律师调卷,三日内没有执行,钟德树的执行令失效。这是废除死刑团体近年来最成功也是最惊险的一次营救。 此番争论一开始,台湾媒体纷纷猜测,钟德树可能会是被执行的第一人。由于担心钟德树看到报道情绪波动,4月初林欣怡和废死联盟的志工,到台北看守所探视他。 二十多分钟的谈话中,林欣怡告诉钟德树,他们目前正在替他申请“大法官解释宪法”,请他不要担心。钟德树知道眼下正在讨论重启执行,他对自己做过的错事感到懊悔,并向受害人家属致歉,但表示司法对他的判决不公平。 林欣怡后来从其他死刑犯那里了解到,自从知道自己可能第一个被执行,钟德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惶恐不安。林欣怡说,可能钟德树不想让他们担心他的状况,当天的会面中,他表现得异常平静。 教诲师 依教诲师黄明镇的经验,教化辅导死刑犯的难度不大,有一半的死刑犯会悔悟。 “他现在面对死亡有笑容了。”死刑判决确定前,钟德树就开始接受监狱荣誉教诲师黄明镇的辅导。 判决确定后,钟德树在看守所中受洗。黄明镇说,一开始包括钟德树在内的死刑犯都很紧张,因为不知道哪任“部长”上来会执行。但现在,他心中都有了耶稣,无论生死都能坦然面对。 黄明镇担任总干事的基督教更生团契,辅导过二十多名死刑犯。团契在台北、台中等地都有分会。每周都有人去探视身处台湾各地的死刑犯。地点和时间很灵活:有时在看守所的礼堂里集体进行,有时是在咨商室单独辅导,有时是看守所或者监狱方辟出的专门时段,有时在犯人们工作的休憩时间。 依黄明镇的经验,教化辅导死刑犯的难度不大,有一半的死刑犯会悔悟。四年多来没有执行死刑,让大部分的死刑犯有更多的时间去反省他们的过错以及生命的意义。他明显感觉到,这几年死刑犯悔改的机会比以前大很多。“以前三审定罪,七天左右就要枪毙,现在已经四年不枪毙,这些人在信仰上的追求比以前好很多,个个都想受洗,以前可能只有一半。”黄明镇说,已被执行的四位死刑犯,早前表示要捐献器官,但是当局执行得太仓促,没来得及进行血液检验。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四名死刑犯被枪决后,有些死刑犯已经不让家人给他们寄平日爱吃的食物,因为吃不下。 这些天,黄明镇正马不停蹄地在台湾各地探视40名死刑犯,安抚40颗悬于一线的心。 “就怕来不及听到受刑人的最后遗言。”黄明镇说,主要是让他们交代身后事,让他们的内心获得平静。他表示,大部分死刑犯已经签下器官捐献卡。 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家属也是更生团契辅导的对象。他们比一般人更能了解死刑犯的悔悟之心,也比一般人更能了解受害人的伤痛。 “有的受害人家属会直接让我们以后别去了,因为每次去都是在揭伤疤。”黄明镇说,辅导受害人家属难度很大,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与哀哭的人同哀哭。 正因如此,他们不断鼓励死刑犯给受害人家属写信,“不管对方认为他有诚意没诚意,接受不接受,通通要写。”黄明镇在探视中发现,有死刑犯接连写了十多封悔过道歉信给受害人家属,但一直被退回,令他感到遗憾。 黄明镇和他所在的更生团契成员,这段时间频频出现在各种死刑存废的讨论场合上。他们希望公众多给死刑犯一些机会,补偿受害人家属,弥补他们的过错。 死刑废除团体在以法律和人权的名义挽救死刑犯;更生团契的人则在用爱和宽恕为死刑犯求情。台湾已经4年没有执行死刑,这一切来得不易。 许多台湾社会精英人士纷纷撰文或接受访问表达了同样的希望。他们中有媒体人,也有检察官、法官。王清峰下台之时,还有大学教授发起废除死刑的联署。台湾大学法学教授李茂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台湾知识分子来说,如果不在上面签名,会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受害人团体的声音 还是没能挡住。死刑机器轰然开动,滚滚而来。 吴育升说,他对四条生命的逝去感到遗憾和难过,但他依然坚持,执行死刑能抚慰台湾的民心。在他的质询言论发表之后,民众表达了对他一面倒的支持,让他始料不及。 在争议之初,著名的刑事案件受害人团体白晓燕文教基金会,就到“立法院”开记者会,陈述他们的立场,反对暂缓执行死刑。白晓燕是台湾艺人白冰冰之女,多年前被绑架后惨遭撕票,该案曾引起台湾社会高度关切。基金会董事陈淑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相关被害人配套措施没有完善之前,他们极力反对废除死刑。 著名博客作者朱学恒也公开举办聆听受害者声音的活动,并提出公开信给“法务部长”曾勇夫,要求重视并重修被害人保护政策,他还拜会“立法委员”孙大千和刘建国,获得两人的大力支持。 朱学恒说,现行的犯罪被害人保护规定,39条中仅有2条提到被害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辅导。杀人案被害者的家属,如果没有现场目睹犯罪过程,法庭也不会传唤,甚至有家属还不知道审理庭开庭时间,他呼吁政府应该赶快增加被害人参与制度。 朱学恒的公开信获得“法务部”正面响应,将详列在“刑法”中明订的被害人权益,并考虑参考国外法律,建构更完善的被害人保护制度。 实际上,台湾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已经走在亚太地区前列。因为被害人保护协会是“法务部”纪检组的隶属组织,一有刑案发生,纪检组就会马上通知保护协会,协会随即派出志工,马上带着慰问金到被害人家庭去探访,调查他的需要,一路有很多志工陪着他们,同时有律师进行协助。 陈淑贞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从案子一发生到长期的疗伤,是数十年的事情,我们现在的配套措施还没做到。” 这波死刑存废讨论一开始,陈淑贞已经在催促官方联系44名死刑犯对应的70多位受害人家属。她说,探讨死刑的暂缓执行和废除,4年来没有执行死刑,对这些受害人的影响几何,必须马上开展实证调查。据她了解,有些受害人家属已经离开台湾,躲到世界另外的角落去疗伤,处于失联的状态。陈淑贞一直在收集受害人家属原谅死刑犯的案例。她想知道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受害人会选择原谅死刑犯,这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最近,在各种死刑废除讨论的场合,陈淑贞一如既往地表达这个观点:他们并非一味反对废除死刑,只是认为,一定要把犯罪受害人的保护改善到一定深度之后才可以提。 艰难的“法务部” 执行死刑对于“法务部”来说,是个艰难的过程。 44人中最先执行谁?据台湾媒体报道,“法务部”审核小组开会时,一度难以定夺,最后只能从程序上挑出没有暂缓执行理由的四人先行执法。相较于吃人肉等手段更加残暴的死刑犯,“法务部”选择了目前未申请“释宪”、又无其它暂停执行理由的死刑犯执行。“法务部”强调,四名死刑犯都是“最高法院”认为“求其生而不可得,罪无可逭、所为泯灭人性、已无教化迁善可能”。 去年底,在王清峰的主导下,“法务部”已经成立了废除死刑推动小组。除了“法务部”人员,林欣怡、陈淑贞等各种力量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均在被邀之列。王清峰下台半个月后,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议题就是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五月份的议题是,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代替死刑的可行性。知情人说,对于废除死刑,“法务部”早有规划,并且已经开始了实质上的行动,只是一切似乎来得太迟。 外界对吴育升质询死刑不执行的动机多有猜测,吴育升坚持自己提起这个议题早有准备。在他兼职的警察大学,有学员告诉他,因为这几年没有执行死刑,一些黑社会头目蠢蠢欲动,认为即使作奸犯科也无所谓。“不执行死刑已经成为一些人消遣马英九、消遣国民党的谈资。”吴育升说。 台湾大学法学教授李茂生不这么看。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不是吴育升挑起话题,台湾民众已经习惯了没有死刑的生活。1980年代解严后一段时间,每年死刑人数在六七十人,此后逐渐减少。2001年,前“法务部部长”陈定南正式表态政府有意废除死刑,之后死刑执行数降至个位数,直至2006年停止执行死刑至今——这些年来台湾已经在朝着事实上废除死刑的方向迈进。 李茂生从警政署查阅资料发现,在停止执行死刑的四年多来,台湾的整体犯罪情势不仅没有转坏,反倒是稍微好转。故意杀人的案件在逐渐减少,既遂案件和未遂案件的数量和被害人数,都在持续地减少中。 “社会并没有因为停止死刑的执行而动荡不安,讽刺的是,引起社会动荡的反倒是要求执行死刑的声浪。”李茂生说。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废除死刑的一方,都认为这次争议开启了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死刑存废讨论。 “法务部”组织了台北、高雄等四场死刑政策公听会,有数千民众参加,公共电视平台在网络上同步直播。官方总结说,正反意见皆认为强化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与权益提升,审慎使用死刑,加速司法改革,强深对死刑犯成长环境及被害人遗属生活现况的实证调查等,乃现阶段政府应努力推动的方向。 公听会的海报上,“法务部”别出心裁地用著名网络交友平台“FACEBOOK”谐音,打出“废死不可还是非死不可”的字眼,吸引民众参与。废死不可还是非死不可,这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在台湾社会持续发酵。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林世英:法国废除死刑之后的动态

死刑之存在并非因其具有“吓阻作用”而存在。笔者认为,死刑之意义在于“死刑是一种教育人类尊重生命的刑罚”,而不是吓阻人类不要犯罪的刑罚。与其争论死刑的存废及其效果,不如广泛探讨积极性措施;即如何发挥教育(含学校、家庭及社会法治等)功能,灌输国民“正确尊重生命”的观念。 一、前言 死刑,诚如学者专家所言,乃是“一个古老而痛苦的问题(Ernest Van Den Hang;1975)”而执行死刑更是“攸关生死”。因此,有关死刑之争议自是绵绵不绝。其角度涵盖人权、民意或社会情势等,甚至包括国际趋势、伦理道德等,可说是形形色色。本文并非针对死刑之存废予以探讨,而系谨就文献(日本“罪と罚”,一九九四年十月所刊“死刑废除后のフランス”)所记载之有关法国废除死刑后的各种动态,予以简介说明,期为我国有关论议死刑者之资料,并为主政者采行政策之参考。 二、法国废除死刑之经纬 法国于一九八一年,在密特朗总统(社会党)的主导之下,终于废除了死刑。不过,在欧洲所谓的“先进国家”当中,法国是最迟废除死刑的国家。其后,虽然法国历经社会党及保守派之间两次的“政权交替”;但是,无论那一个执政的政府,与其说都是不曾明确地列举“恢复死刑”做为其具体的政治课题,莫如说是批准包括废除死刑条例等的条约。所以说,有关法国废除死刑的情势,似乎早已呈稳定情势。 尽管如此,法国在废除死刑之后,由于“无期徒刑受刑人”的显著增加,导致监狱产生种种危机;或者每当发生凶恶犯罪,社会舆论即有强烈地要求恢复死刑等情事,法国并非自其后即不存在著有关死刑问题的争论。 依旧法国刑法第十二条规定“受死刑宣告者,斩首”;有关利用法国“斩首台”执行死刑的统计,自一七九二年三月二十日以来直至废除死刑,如第一表所示。 法国一九八一年总统选举之际,密特朗做为社会党提名候选人,在选举活动期间即公开反对死刑,而废除死刑也成为其政见之一。在这个背景之下,密特朗当选总统之后,社会党执政的法国政府即废除死刑,并向国会提出取代废除死刑之“无期徒刑”或“无期监禁刑”的法案。 在法国国会开始审议该法案之前的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七日,法国FIGARO报上登载出社会调查公司SOFRES所实施进行之有关死刑的民意调查结果。依该民意调查结果,赞成“死刑制度继续存在”的有百分之六十二,而反对的有百分之三十三,无意见的有百分之五。 再者,依在此之前的若干次相关的民意调查结果,如第二表所示。基本上,赞成死刑制度继续存在的都是超过反对的。 法国该修正法案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经法国国会通过,并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十日刊载于法国政府官方公报。至此,法国的死刑正式予以废除,包含原已被判决死刑确定者,均为“无期徒刑”或“无期监禁刑”所取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就法国废除死刑之经纬观之,与其说是经全体国民的广泛讨论,莫如说是密特朗总统(社会党)为实现其竞选政见的施政成果。 三、法国废除死刑后之犯罪情势等 杀人案件发生件数的变动 基本上,废除死刑和杀人案件发生件数间的相关性,是不可仅依十年左右之短期间的统计数字予以判断的。例如,英国在一九六五年废除死刑之后,其数年间虽然杀人案件的发生率并无巨大地变动;但是,其后的杀人案件发生率却呈现徐徐上升的现象。不过,依法国司法警察所公开的犯罪统计资料,有关法国废除死刑之后的杀人案件件数变动情形,如第三表所示。如上所述,法国废除死刑之后的前三年间(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四年),虽然杀人案件有增加的现象;但是,其后即转为渐减趋势。总之,为明确废除死刑和凶恶犯罪的发生间有无相关性,必须广泛地综纳相关之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情势及其他各有关因素,进行长期间的实验检验。 无期徒刑受刑人的增加   在另一方面,法国在废除死刑之后,其无期徒刑之宣告件数显著地增加;其人数如第四表所示。再者,整体上,有期徒刑的刑期也变得更长;依其他的调查,以一九八九年所宣告之刑期较之一九七九年的情形,宣告刑在十年以上的件数已增加至二倍以上。 在最近数年,法国频繁地发生监狱中受刑人之暴动或脱逃的事件,对法国司法部而言,采取有效地对策是当前重要的课题。不过,缘于前述法国之无期徒刑受刑人的增加及有期徒刑的长期化等现象,其结果就是造成监狱内处遇困难受刑人的增加现象,此一现象已和监狱超额收容问题同时成为“矫正收容机构之危机”的主要原因。 四、法国恢复死刑之论议 每当有重大案件发生,法国的传播媒体及民意等即会进行有关恢复死刑制度的诉求。再者,依法国废除死刑之有关死刑的民意调查,赞成恢复死刑制度者经常是超过反对者;如第五表所示。 不过,这些民意调查并不会成为各执政政府的具体性政治课题。再加上以废除死刑为前提之修正刑罚体系的新刑法从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起实施;因此,就法国而言,今后要恢复死刑制度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五、创设“终身刑制度” 一九九三年三月,以假释犯强暴八岁女童而致恢复死刑制度之论议达到高点为契机,法国司法部提出针对这种犯罪“不准许一切假释”之所谓“终身刑”的刑法修正议案。即是说,除了总统的特赦之外,创设终身不得假释的无期徒刑制度。但是,此案却受到各种人权团体基于维护受刑人人权的观点的反对;而面对多数处遇困难之长期受刑人的“监狱管理员协会”也强烈反弹。经法国国议的激烈议论,结果是一部分修正内容获得缓和,在重罪法院宣告无期徒刑之际,能宣告不得为任何假释等特别旨趣的判决;这是当初的修正提案内容。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也通过由五名“破毁院”的法官所组成的“合议体”,得在经过三十年之后,重新检讨重罪法院的宣告,在徵得三名精神医生的意见下而能取消该宣告的修正案。在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通过,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起实施。 六、结语 基本上,死刑之存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可是,我国至今有关死刑的争议,大抵均集中在其“存废理由”及“吓阻犯罪效果”等焦点;其中,也不乏引用外国资料或国际趋势等者,甚或诉诸犯罪被害人之情感者等。不过,就前途法国有关废除死刑经纬及其后的各种动态,笔者仅提出以下建议: 死刑是攸关人类生死的严肃问题,其执行与否及存废,必须冲诸整体因素,不可为谋得“某一种声誉”而采取政策;更不可基于有关“死刑之执行和○○犯罪之间并无绝对必然关系”等结论的研究报告而政策摇摆。因为,死刑之存在并非因其具有“吓阻作用”而存在。笔者认为,死刑之意义在于“死刑是一种教育人类尊重生命的刑罚”,而不是吓阻人类不要犯罪的刑罚。 与其争论死刑的存废及其效果,不如广泛探讨积极性措施;即如何发挥教育(含学校、家庭及社会法治等)功能,灌输国民“正确尊重生命”的观念。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