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推荐

墙外楼 | 胡编难得主动抛飞盘 结果砸中毛泽东

! 相关日志 2013/08/23 — 薄案第二天庭审 微博实录明显滞后 2013/08/23 — 明知薄会这么干 北京为什么还是要审? 2013/08/23 —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2013/08/23 — 三个自信哪里去了?济南中院开庭一个半小时一个字的庭审记录都没公开 2013/08/23 — 被薄熙来摆了一道?国新办气急败坏 2013/08/23 — 陈有西:成功的审判 遗憾的侦查 薄熙来案审判首日述评 2013/08/23 — 商人徐明覆灭突显中国政商关系 2013/08/23 — 自由亚洲电台:薄熙来受审当庭翻供 “戏演砸了”还是仍在剧本内? 2013/08/23 — 苹果日报:薄熙来案诡异 两庭警警号竟一摸一样 2013/08/23 — RFI:薄熙来翻供官方阵脚大乱 明天是否照常直播待观察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薄案第二天庭审 微博实录明显滞后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控贪污、受贿和滥用职权案,今天星期五(8月23日)上午8:40分在济南中级人民法院继续第二天的开庭审理。相对于昨天济南中院微博直播从早上8:09分开始发布第一条关于薄案的直播消息相比,今天微博直播明显滞后,显示出官方的“安排”。 今天的审理主要围绕滥用职权罪,薄熙来在首日公审中,否认所有的受贿指控。济南中级法院官方微博说, 今天开庭后,法庭就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薄熙来受贿的事实继续进行调查。公诉人利用多媒体继续向法庭出示有关证人证言、书证以及被告人薄熙来的供述、亲笔供词和自书材料。控辩双方目前在对上述证据进行质证。北京时间8月23日10点审判长宣布休庭,15分钟后庭审继续进行。 直到现在,济南中院对庭审的微博“实录”尚未发出任何消息,相对于昨天早上济南中院微博直播从早上8:09分开始发布第一条关于薄案的直播消息相比,今天微博直播明显滞后,显示出官方的“安排”。 据本台特约记者曹国星从济南报道:从在场旁听者得知,济南中院发布的庭审直播记录已经是经过删减的节本。 例如,对文革中共患难的前工友,后开的大连国际发展公司总经理唐肖林,薄熙来被其指控,曾收下他的15万美元。庭上,薄熙来怒斥唐肖林,说他如果在面前,薄自称会给他一个比打王立军还要狠的耳光。 而在谷开来作证,指证薄熙来收下唐肖林的美金之后,放在家中只有夫妻两人才能打开的保险箱中的证词。薄熙来先是提出,谷开来已因杀人案被判死缓,因而有很强的动力图谋立功减刑,质疑其证词证明力有限。 此后,薄熙来甚至当庭爆料,指检方在调查中,已经证明谷开来吸毒,薄熙来认为,谷开来除了精神障碍外,还有吸毒恶习,其证词证明力显然值得怀疑。 首日审判集中在薄熙来的受贿指控,他被控先后三次收受大连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肖林给予的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110多万元。薄熙来随后被控收受大连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2068.1141万元。 中国官媒昨日发表的批薄评论文章被一遍又一遍在微博转发。光明网的《无赖与狡辩:虚伪最后的疯狂》和人民网的《庭审首日昭示天下:薄熙来犯罪证据确凿》被各地官媒转载发到微博。 相关日志 2013/08/23 — 明知薄会这么干 北京为什么还是要审? 2013/08/23 —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2013/08/23 — 三个自信哪里去了?济南中院开庭一个半小时一个字的庭审记录都没公开 2013/08/23 — 被薄熙来摆了一道?国新办气急败坏 2013/08/23 — 陈有西:成功的审判 遗憾的侦查 薄熙来案审判首日述评 2013/08/23 — 商人徐明覆灭突显中国政商关系 2013/08/23 — 自由亚洲电台:薄熙来受审当庭翻供 “戏演砸了”还是仍在剧本内? 2013/08/23 — 苹果日报:薄熙来案诡异 两庭警警号竟一摸一样 2013/08/23 — RFI:薄熙来翻供官方阵脚大乱 明天是否照常直播待观察 2013/08/23 — 港台及海外媒体评薄案庭审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被指责进入印度边界

印度报业托拉斯援引国防信息透露,中国军队于8月11日进入印度,并在8月15日离开。 媒体报道称,一支中国军队于上周进入并驻扎在印度东北部的阿鲁纳恰尔邦地区。 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援引国防信息透露,中国军队于8月11日进入印度,并在8月15日离开。 印度外交部淡化了该信息的报道,而北京方面尚未就此发表评论。 4月初,印度曾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两国边界在拉达克地区附近有争议的领土。 两国都宣称阿鲁纳恰尔邦和拉达克的阿克赛钦地区属其领土,并就此进行了多轮谈判,但始终尚未达成共识。 据报道,中国军队与印度边境人员最近一次关于领土方面的会谈在查格拉玛(Chaglagam)地区进行,印度当局表示,这次会面毫无成效,认为“在外交上的努力是无效的”。 对外事务部发言人赛义德• 阿克巴鲁丁(Syed Akbaruddin)在新德里向记者表示,“我们一直反对军队驻扎在此,而且也从未想过要超越边境边界。”

阅读更多

白衬衫 | 中国记者亲历苏联解体:民众若无其事

当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来的时候,我们迅速赶到红场,却什么也没发生,一切都是那么正常,可真实情况是一个国家消失了。虽然我们早已料到,但苏联民众的若无其事还是让我们很惊讶。      新华社原驻莫斯科记者盛世良口述       莫斯科的“八一九”现场     1978年8月30日,我开始担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僵化的政治空气逐渐解冻的过程。在莫斯科,无论是党务会议或是政府会议,普通民众只要掏半个卢布,就可以进会场旁听。1987年以来,被逐渐解禁的言论像是一颗颗炸弹,越来越多地在莫斯科各种官方会议上“爆炸”,而“点燃”导火索的通常是旁听会议的民众。     记得有一次,我去由苏联知识协会组织召开的一场报告会采访。会议过程中,一位工人模样的听众突然站起来,大骂苏联共产党搞社会主义搞了这么多年,成天“万岁万岁”喊着,居然还不如十月革命以前。散会后,我还以为克格勃会找这个人的“事”,结果他大摇大摆走出会场,没有人拦住他。     白宫民警打瞌睡,陆军司令部、国防部很平静     1990年,苏联开始实行总统制,并伴随着大量民选官员上台,我当时对苏联的未来保持着乐观态度,觉得这个国家终于打破了沉闷的政治体制,至少在表面看来,并未嗅到体制内将会有什么异常的动作。     1991年8月19日清晨,分社社长唐修哲急忙把睡梦中的我们喊起来开“飞行会议”,说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戈尔巴乔夫“靠边站”了,“紧急状态委员会”开始行使权力。我们在震惊之余迅速分配了采访任务。5分钟后,竺承军和我各驾驶一辆车,往莫斯科市中心方向开。     还没等我的车开出1公里,我就看到前面停了一辆装甲车和满载士兵的军用卡车,我下车问坐在车里的军官:“为何要来莫斯科?”“执行任务。”这位军官只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就转过头去,没再理会我。     当我的车继续往市中心方向行驶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路不仅没有见到任何军车,而且行人也很少见。等到达红场时,气氛像往常一样平静,仿佛已经和时局脱离了关系。我随意问了几个游人,都是外地来旅游的,说没听到消息,也不知道“紧急状态”为何物。     几分钟后,我们赶到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白宫,比政变军队先到。我去询问白宫守门的民警,他们居然还在那里打瞌睡,说什么也不知道。而陆军总司令部和国防部这两个关键地点也是出奇的平静。     当我们赶到克里姆林宫时,看到有十几辆装甲输送车已经到了,印在每辆装甲车身上的军车号码全部用蓝色的复写纸盖住。老百姓就把一辆辆军车团团围住,不断地向军车上的士兵叫骂,一张张盖住车号的复写纸也很快被揭下,扔得满地都是,场面非常混乱。     政变部队的军车行动受阻,而此时一列小轿车却“悠然自得”地驶进了白宫,后来才知道这竟是叶利钦的车队。当时我就感到很奇怪,既然是政变,早该把叶利钦这帮人先抓起来,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进白宫,然后组织对自己的反击呢?之后我就听到红场上的扬声器里传出了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副总统鲁茨科伊、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和总理西拉耶夫名义发出的联合声明:号召人民“反对军事政变,保卫民主政权”。     部队倒戈,效忠叶利钦     8月20日清晨,库图佐夫大街尽头,也就是白宫与我们大使馆之间,已被路障封住。路障外是7辆快速反应部队塔曼摩步师的T-72坦克。通往红场克里姆林宫和练马厅广场的路口都已被军队封锁,红场南出口被铁栏杆和警车挡住,100米外的莫斯科河桥头,停着7辆T-80坦克,还有弹药车和油罐车各一辆。     但我感觉苗头已经不太对了,这看起来不像是政变,却像在保卫叶利钦。坦克炮口不是指向叶利钦办公室的方向,而是相反的方向。坦克上插的是红白蓝三色旗,而不是镰刀锤子红旗,我问在坦克上的士兵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在昨天晚上,列别德少将就已经率领我们“改旗易帜”了,现在我们只效忠叶利钦。     一名中年女教师从坦克上跳下来告诉我:“昨晚10点,阿加耶夫少校率5辆坦克投到叶利钦这边。今天早上6点,塔曼师又有50辆战车倒戈。”接着我又问了几名坦克兵,他们都证实了上述情况。     在白宫四周,停着数辆坦克、几十辆步兵战车、装甲车和军用卡车。那些士兵和莫斯科的姑娘们在坦克上并排坐着,有说有笑,姑娘们穿着士兵的军大衣,把鲜花插在坦克的炮口上。不断有市民和外国记者给军人送香烟、冰激淋和罐装外国啤酒,而那个时候能喝上罐装外国啤酒已是难得的享受了。     一名小伙子看我是外国记者,就带着我爬上靠近白宫围墙的壁垒上,我看白宫里面都很正常,院子里的面包堆得像小山一样,这些面包都是由众多担心白宫里断粮的市民,隔着围墙往里扔的。民心向背由此可见一斑。     在高尔基大街的莫斯科市政府楼前,墙面和电线杆上到处都贴着号召“无限期罢工罢市直到军政府垮台”的传单和标语,内容也大多是散布部队倒戈、外国谴责紧急状态委员会等传闻。普希金广场上,只有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仍在营业,顾客排了二三百米长的队,其他食品店里顾客也比平时多,对未来充满惶恐的人们大量地抢购面粉和鸡蛋。     晚上21时的电视新闻中,苏军政治部副主任为部队倒戈辟谣。但形势急转直下,政变部队撤回驻地。     分社值班的同志认为这一情况同国内的预测相反,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往国内发稿。我决定先发回国内,因为这是记者现场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就应如实报回,至于如何发稿,应由总社决定。     经过这一事件之后,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了苏联,也切身体会到苏共已经丧失了执政能力了。发动政变搞了个紧急状态委员会,最高层的人物都在里面,最终行动却以失败而告终,说白了就是到最后连保卫政权都不知怎么保卫,现在想想也是感慨万千。     新华社原驻莫斯科分社社长万成才回忆       目睹苏联国旗降落       80年代苏联物品紧缺,看见就买     1982年,我被派去苏联担任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记者,但却是以驻苏使馆外交官的身份出现,因为中苏两国遵循对等原则只互派2名记者,而分社采编工作又比较繁重,所以只能以派驻外交官的名义加派记者。     从1982年到1985年,我感觉苏联社会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三位总书记相继去世,整个国家的政治空气变得异常沉闷。苏联经济结构长期畸形,一直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上班族人人都提着购物袋,随时准备购物,卫生纸、肥皂、黄油、面包,看见了就马上买,能买多少买多少。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就不知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戈尔巴乔夫上台,民众抱很大期望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50多岁的他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清新形象,加上相貌也符合了苏联人的审美需求,又善于演讲,大家觉得苏联终于可以摆脱老人政治,所以民众对他抱以很大期望,要知道以前那些领导人就算是念稿也念不清楚。     还记得有次分社的设备坏了,请苏联的工程师过来修,我特意为苏联的三次国丧向他表示慰问,而他听了却没有回应,但要是谈到戈尔巴乔夫,他就马上变得健谈起来,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对戈尔巴乔夫的喜爱。     1987年,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当时的苏联媒体都言论自由了,一时间各个报纸对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批判铺天盖地,几乎到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地步,但对赫鲁晓夫的批判却相对较少。报纸上同样也出现了传统派攻击戈尔巴乔夫的文章,呼吁把他赶下台。     1989年苏联施行民主选举,民主派全面掌权,加上1990年修宪,这时苏联人的思维与价值已变得更加多元。处处是辩论与探讨,在议会大厦里,是人民代表之间的辩论。在议会外,大街小巷都是普通民众三五成群的小辩论,“要不要社会主义?”“要不要计划经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离不开国家该往何处去的主题。     1991年,我那时已在北京专门负责编辑苏东方面的新闻。8月19日那天,我们接到了苏联方面来传来的消息,说莫斯科发生了政变。而此时分社同志还在睡觉,我们马上从北京打电话到分社,让记者们赶紧到新闻现场,但由于当时的局势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写内参写得比较多,而关于“八一九事件”的公开报道相对较少。     通货膨胀率达到2000%     1991年10月,我被任命为莫斯科分社社长。重回苏联,感受到了启动政改以来,苏联人的日常生活非但没有改观,而且情况变得更糟糕。     在农贸市场里,只有西红柿、黄瓜、土豆几样品种,水果就更是少得可怜。通货膨胀率居然达到了2000%以上,商品价格每天都要涨90%。我有一位苏联朋友在《真理报》评论部工作,他曾经有几万卢布的存款,短短几天之间这几万块钱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我们经常去戈尔巴乔夫主持的国务委员会采访,但感觉他已经被叶利钦架空了,就连我们中国大使想要向戈尔巴乔夫递交国书,他都没时间接。国家早已分崩离析,血肉已经没了,却只剩下了苏联的“白骨架”。而此时的苏联民众已经对戈尔巴乔夫极度失望了。     12月25日,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的那一刻,没有人感到诧异,也没有人为此哀伤,大家都很平静。苏联解体的稿子是我写完后发到国内的,但提前几个小时就已经写好了,因为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证实,马上要宣布的就是解体的消息。当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来的时候,我们迅速赶到红场,却什么也没发生,一切都是那么正常,可真实情况是一个国家消失了。虽然我们早已料到,但苏联民众的若无其事还是让我们很惊讶。     2007年叶利钦去世,我在莫斯科见到了戈尔巴乔夫,那是在他基金会的办公楼里,他的办公室满墙挂的都是他和妻子的照片。我们当时聊了很多,但他显得比过去老多了。因为不想刺痛他,所以我们聊天的时候尽量避开敏感话题。他还是很健谈,说很多人背叛了自己,下台之后,只有一个人给自己打了电话,那些曾经的亲密战友与革命同志纷纷离他远去。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莫斯科甚至没有多少人想起。临走之前,戈尔巴乔夫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理解改革》。他真诚地希望人民能够理解他的改革,他并不是想把国家推向灭亡。     本文来源《文史参考》                                                                                                                                                       —–白衬衫

阅读更多

张佳玮 | 你永远斗不过准丈母娘

近几年,中国各地丈母娘频繁出场,声名大震,尤其在外地驻沪男青年那里,上海丈母娘更是眼中钉肉中刺咽喉里卡的鱼骨头。我在各类饭桌茶会,听人诉苦,影影绰绰见识了许多丈母娘;我自己当罗宾,陪几位蝙蝠侠去见场面壮声势当捧哏,也觉得丈母娘确实道行高,小丑+猫女们加起来也不敌人家。 比如说,我以前没见过,总以为,准丈母娘们都是苛刻高傲,看着满地金砖都眉目不动,所以得靠我们几个跟班去活跃气氛;但陪人见了许多位准丈母娘,才知手段端的了得。比如吧,好几位阿姨,上来就是亲亲热热,客客气气,跟你拉家常。你受宠若惊,还敢不顺着说么?姑娘坐旁边不说话,阿姨却风蓬笼说到孙悟空,等气氛熟络,就开始说: 我家囡囡真是好,三岁识字,五岁看书,阿姨见了都爱抱,从小不吵不闹。六岁学书法,接送特别烦恼。七岁学钢琴,数九寒天,手指差点冻掉。乖是乖的来,放学就蹲家里,晚上不往外跑;学校操行等第好,成绩名列前茅。高中自是重点,大学更是名校。从来不舍得让她走,接送车子准时到。在家锦衣玉食,孝顺得来不得了。若非要为嫁人,怎舍把她送掉?哎呀弗说了,说了心头煎熬。人世真是无常,活活就一辈子去了! 这些话从叙事到抒情,顺理成章,水泄不通,哪有插嘴余地?你只好听一句点个头,“对对阿姨说得对”。哪怕你知道,阿姨说接送车子,是提醒你换辆好车;阿姨说心头煎熬,是督促你把房产证奉来压惊,但还是没法子对抗。这一串说完,你心里刚来得及打小算盘,寻思眼前无路想缩手时,阿姨又一句: “哎呀都是独生子女,大家晓得的呀。我家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宝贝囡囡从小养大。我们是算了,哪里舍得让她吃苦啊!” 这一句收得滴水不漏,到此地步,哪怕之前阿姨要的是金马堂白玉床,男生也只好点头附和:“阿姨说得对!” 丈母娘谈判学,倒真不是今日才有。自古以来,穷书生要找富小姐,老爷一关虽难过,但很脆生,死活就是一刀的事;反是丈母娘一关,拖拖拉拉,钝刀割肉,得费唇舌。锡剧《珍珠塔》里,就是官府太太准丈母娘,看准女婿方卿穷酸潦倒,悍然悔婚;等后来方卿发达了,两人又互掐一番——全戏亮点,尽在于此。 由丈母娘出面考核,其实也颇有道理。因为闺阁之事,女儿终身,本来就是内眷们互相扯皮得多。你去饮宴聚餐,很少听到大叔伯伯们跟交际圈说到嫁娶之事。反而是阿姨们,一边喝茶吃千层糕豉汁凤爪卤水鹅,一边头凑在一起磨牙,说到嫁女儿行情,都有黑话。比如你女儿要在四星级办酒,我女儿就要在五星级包厅;你那新郎是去马尔代夫度蜜月,我家姑爷是去欧洲一月游。流行什么车,该请什么宴,照片怎么拍,房子哪里买。所以每个姑爷上考场时,不是对抗一个阿姨,而是千百个阿姨智慧与激情的结晶;如果阿姨再请两个捧哏,可以从头到尾让你话都说不出——你一个凡夫俗子,怎及人家精诚所至、每天研究嫁女儿?再怎么翻跟斗,无非在丈母眼皮底下转罢了。 还有一等准丈人丈母娘,最是狡猾,会特意玩角色分工,分红黑脸谱。比如吧,许多准丈人总是做宽宏状,细谈价码利益;让老婆代为出场,去考验准姑爷。丈母娘自任先锋官,可以问许多精刁细滑的问题,把姑爷们问委屈了,丈人们就出来,喝一声“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再拍准姑爷的肩:“你阿姨么爱女心切,不想让女儿受委屈,别在意啊!”姑爷先挨了一顿,到这时见着母女情深的挡箭牌,还能说什么呢?聪明的准丈人,更懂得拿老婆做挡箭牌,亮出一句“我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我老婆恐怕不肯”,既显得自己宽宏大量,又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许多可怜的姑爷,被勾销后还感激准丈人替他说好话,时不时过年过节还上门送点东西、帮着报销发票什么的,只以为是丈母娘看不上自己,不知自己早被丈人丈母合力给勾销了。 司马光人品出名的端正。妻子张氏不育,过意不去,为他买来个美女放卧室里,司马光一见,转身就去书房。持身既正,看见丈母娘挑女婿就恨,编《资治通鉴》间隙,抽空留了段语录斥责:“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是乃驵侩鬻奴买婢之法,岂得谓之士大夫婚姻哉!议婚姻有及于财者,皆勿与为婚姻。”——这意思,嫁娶女儿前先问聘礼,哪是读书人做的事?话说得端正,但司马光还是老实,低估了读书人和读书人太太的手段。 比司马光早若干年,洛阳人富弼,提笔能文,胸有大度,大才子一名。范仲淹看了他的文章,说好,就推荐给宰相晏殊。晏殊自己是北宋最顶尖的词人之一,眼光甚佳,看富弼两眼,也觉得此子甚有前途。关键时刻,晏夫人闪亮登场。阿姨才不去跟范仲淹讨论什么文章,而是找了名占卜师王青,请他给看相,直奔主题:富弼这孩子前途如何?王青掐算之后,回了一句“将做状元,日后为相国。”晏夫人一听,还等什么呀,催着晏殊,赶紧把富弼招为女婿吧!——之后,富弼登第、拜相,平步青云,顺便这场招亲故事,还成为风流逸话。 如果搁我们无锡,这段对话很可能是这样的: 麻将声里,左邻右舍问:“阿姐眼光就是好!伊格金龟婿钓得准!哪里寻的呀?”丈母娘笑眯眯看牌,边得意洋洋:“我呀,就是听说伊格小子有前途,官运好;再去寻个算命先生,灵是灵得来,去看过他的生辰八字和面相。哦哟不要看个付样子,跟我家囡囡倒是天作之合,将来还要进国务院,当大领导。哦哟我看看伊格,弗好错过的呀,个么就叫我先生,把个小伙子招来当女婿啦!” 来源:http://zhuanlan.zhihu.com/zhangjiawei/19571595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屌丁对骂丈母娘,最后一句亮了 视频:丈母娘和亲家公婚外恋导致三个家庭离婚 男子为拆迁补偿与丈母娘结婚 Facebook上市探因:中国房价过高,丈母娘逼买房 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结婚 无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从厉害了我的国,到砸锅卖铁,一路征程一路高歌”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