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推荐

中国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取消访日行程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取消了一个对日高层军事访问活动,官媒《中国日报》称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因“工作安排原因”不便在近期访日,日本共同社报道认为,这次调整可能和钓鱼岛争端及在日召开的世维会有关。 法新社5月23日援引中国官媒《中国日报》消息,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证实,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因”工作安排原因”,访日之行”难以成行。”郭伯雄最早定于4月访日,因朝鲜发射人造卫星一事而推迟到5月24号至5月底,一连五天访问日本和韩国,早前有媒体称郭伯雄将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会晤,并参观自卫队基地。 法新社联系中国国防部,该部拒绝对此事进行评论,但日本媒体”共同社”报道认为,这次调整可能跟钓鱼岛问题,以及世维会有关。在取消郭伯雄军事访问行程之前,中国官方谴责了日本允许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上周在东京召开。中国政府一直认为世维会为”分裂中国”的组织。据中新网消息,在本次世维会上,世维会主席热比娅捐出10万日元助东京都购钓鱼岛,并表示希望日本买下新疆。 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取消访日行程(音频) 今年4月下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表示要以东京都政府名义购买钓鱼岛,北京方面愤怒谴责石原发出”民族主义的挑衅言论”,双方重新点燃了酝酿已久的中日海上领土争端。2010年中日关系到达一个低点,日本当局曾逮捕在有争议海域活动的中国渔船船长。5月13日,温家宝在北京与野田佳彦会见时,双方就钓鱼岛各自称本国拥有主权。 “争端长存,但双方政府调整敏感议题处理方式” 中亚问题学者吴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郭伯雄取消访日行程应和世维会在日召开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但他并不认为和中日之间长期存在的钓鱼岛争端有必然的联系。 对横亘在中日关系间的主要分歧即”钓鱼岛主权归属”、”南京大屠杀”等问题,吴强也认为双方不会有所让步,但目前中日政府在有意改变敏感的双边关系,尽力避免此类问题被舆论或一些组织热炒以挟制双方政府:”比如中国经常把’南京大屠杀’问题作为牵制日本的手法或策略,现在都在做调整方式,避免被舆论或个别组织利用,这是一种积极的迹象。” “不用把钓鱼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 法新社的报道中也指,尽管中日存在政治分歧,但依然保持经贸伙伴关系,最近两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启动自由贸易谈判,吴强认为中日间也在尽量避免政治问题影响到双边经贸合作。 “这不是政冷经热的问题,而是两国正常关系的体现,换句话说,不用把’钓鱼岛问题’在两国关系中看得过于严重,尤其是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代里,经济上的合作和交流以比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作者:吴雨 责编:苗子 德国之声

阅读更多

巩建华:中国南海海洋政治战略研究

    ——论南海争端中的中国作为    摘要: 就中国目前的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争端已成为全球热点。从南海争端的问题属性来看,这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化的、结构化不良的政治问题,是一个重要而紧急的战略问题。从南海争端中的战略格局来看,中国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选择。为此,中国应采取系统性的战略措施积极应对南海争端,站在国家战略角度从各层面、各领域展开实质性行动,在做好积极维护主权准备的同时,争取用政治与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关键词:海洋政治;南海大开发; 屯海;环南海经济圈   21 世纪伊始,南海周边国家围绕岛礁归属、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等问题争端再起。南海周边国家不断强化其海洋发展战略,“屯兵占海、据海产油、以油养兵”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应对南海争端的共同战略,导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南海争端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南海争端的问题情势、问题属性和我国面临的战略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南海争端的初步设想。   一、南海争端的战略情势分析   南海是南中国海的简称,主要指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礁及其附属海域。围绕南海诸岛和南海海域,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乃至区域外大国发生了许多争端,导致南海问题矛盾重重。具体来讲,南海问题或南海争端,主要指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围绕南海的岛屿主权归属、管辖海域划界、专属经济区划界、外大陆架划界、海洋资源开发等海洋权益方面所产生的分歧和争议。南海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岛屿主权的归属,其焦点就是南海诸国围绕南海的岛屿主权与中国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海域,其中南沙群岛和海域的分歧和争议最大。目前,在全球政治力量较量和地缘政治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在南海争端中,中国面临的战略情势不容乐观。    1. 1 南海争端冲突不断   进入 21 世纪,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不断挑起事端,甚至集体向中国发难,导致南海问题矛盾重重,而区域外大国的主动介入,也使冲突爆发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争端有不断升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南海周边国家不断突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 。2002 年,为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各方承诺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在《宣言》签署国中,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全面遵守《宣言》。其他一些签署国虽然明确表示要遵守《宣言》及其基本原则,但实际行动则严重违反了《宣言》的有关条款。由于《宣言》明确规定,解决争端不诉诸武力,所以,当南海周边国家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时,中国也不能采取武力手段约束他们的行为。这表明,《宣言》并没有达到约束南海周边国家的目的,反而成为这些国家掠夺南海资源的“保护伞”。正因为如此,南海周边个别国家才不断破坏来之不易的《宣言》的和平精神。   二是南海周边国家不断强化军事力量、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南海周边国家不断强化其海洋发展战略,不仅屯兵占岛、修建机场、强化军事存在,而且圈海产油、以油养军,用以加强军事力量。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纷纷从美俄欧购买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战机、舰艇等武器。特别是越南,先后向俄罗斯订购了 6条“基洛级”潜艇和 12 架远程重型战斗轰炸机苏 - 30,引进了 S - 300PMU1 防空导弹系统、4艘“猎豹”级护卫舰和 8 艘导弹巡逻艇,甚至扬言把“金南湾”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 马来西亚也向俄罗斯订购了18 架苏 -30MKM 战机,猎装了法国的“?鱼”级潜艇。这些国家全面更新装备,借助增强军事力量来增加他们在南海争端中的对话资本,并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是区域外大国主动积极介入。美国对南海的基本政策从“中立——不介入——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从“即使南沙发生冲突也无义务直接卷入战争”到“愿意帮助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战略调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 2011 年,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高调“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公开拉拢东南亚国家,分裂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鼓动在东盟框架内解决南海问题; 扩大南海的军事存在,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年度军演; 派遣监测船在南海从事非法活动,侦测中国海洋军事情报。日本为了维护其“海上生命线”、扩大其在东南亚的战略空间和势力范围,打着维护南海自由通行权的幌子,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公然鼓动东盟国家“合纵”对抗中国。印度为了继续保持其在南亚和印度洋的战略优势,坚持图谋东进,积极染指南海,与越南签订了《国防合作协定》,积极与其在南海争议区内开展油气勘探合作。此外,澳大利亚等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不断强化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渗透活动,对中国南海的安全环境构成严峻挑战: 不利于中国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恶化了中国南海的安全环境,也为建立区域安全机制设置了障碍; 增大了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上的难度。   四是采取扩张式的资源勘探与石油开发。越、菲、马等国不仅在南海独立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极力引进外国公司参与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如越南把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公开对该地区进行全球招标,近几年来,已分别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的有关公司签订了勘探、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合同,并实施大面积开采。除此之外,南海周边国家还动用武装力量增强海域控制力度,在我国“九段线”内的传统海域骚扰、袭击和抓捕中国渔民,以极其强硬的态度对待中国在解决南海争端中的友好举措,致使南海争端不断升级。    1. 2 南海争端出现了国际化趋势   我国一贯主张,中国愿意与有关国家进行双边外交谈判,反对外部力量介入,使问题复杂化。但事与愿违,南海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南海问题正从“一对一”的矛盾发展为“一对多”的矛盾。   一是政治合作国际化。南海问题最初并不涉及国际组织,但自东盟成立以来,南海周边国家感觉单独与中国进行较量的底气不足,便充分借助东盟这一政治平台,以获得“多对一”的战略优势。因此,为了在政治上寻求对抗中国的优势,南海周边国家以东盟为平台,主动协调立场,力求在南沙问题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宣布“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企图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大背景下,针对南海问题,东盟加强了区域内的政治合作,甚至公开强调“美军在亚洲的存在是必要的”。特别是菲律宾,多次声称南沙争端不只是中菲两国的双边问题,而是所有关注南海的国家共同关心的多边问题,主张通过东盟、国际法院、联合国安理会三个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另外,美、日、印等大国的被邀介入甚至主动介入,也为南海周边国家起到了“撑腰壮胆”的作用,并使这些国家在“道义”上也获得了某种支持,打破了南海争端各方业已形成的脆弱共识和力量平衡。这无疑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种信息: 南海争端属于国际性问题,这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   二是经济合作国际化。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中国历来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然而,南海周边国家无视这一友好主张,在岛屿主权归属尚未解决、专属经济区和管辖海域尚未划界的前提下,却均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它们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通过在国际上公开招标、联合勘探等方式来开采南海油气资源。这种方式也为欧美大国名正言顺地介入南海经济开发创设了条件。而大量外国公司进入南海从事经济活动,使南海诸国可以借助这些公司把相应的国家和政府拉进南海争端,达到了给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迫使中国在南海争端中作出重大让步的目的。通过这一形式,南海诸国不仅攫取了庞大的经济利益,也顺利地使南海争端在经济层面表现出了国际化特征。很明显,这种国际经济合作给中国解决南海争端带来了很多麻烦。   三是军事合作国际化。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在军事上寻求大国的帮助,力邀区域外大国到南海进行军事合作。例如,越南有意拉拢美国和俄罗斯重返金兰湾,而菲律宾则与美国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借助《共同防御条约》和《军事基地协定》,持续进行美菲“肩并肩”军事演习。菲律宾极力拉拢美国进行军事合作,并公开邀请美军进驻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企图让美国在军事上替菲律宾充当“保护伞”。在美国的主导下,南海诸国在南海连年举行“卡拉”军演、“金色眼镜蛇”、“对抗虎”和“肩并肩”等系列军演。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形成了一个指向中国的“卡拉集团”,这种持续的军事合作必然会推动南海争端的国际化步伐。   四是舆论宣传国际化。20 世纪 60 年代伊始,南海诸国开始以主权国家的名义提出对南海的权利主张,他们无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存在,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搜寻其“拥有”南海海域和南沙群岛的历史证据,在不同场合为大国介入南海争端制造国际舆论。同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法律文本寻找法律依据,公布所谓的领海基线,将南沙群岛甚至将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海域划入其版图范围; 建立行政区划,大搞旅游开发; 向联合国提交专属经济区和外大陆架划界案; 发表了《东盟关于南中国海问题的宣言》,在南海制造“中国威胁论”。客观地讲,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南海诸国赢得了政治同情分,并将南海争端扩大到国际组织,达到了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目的。    二、南海争端的问题属性分析   2. 1 南海争端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问题   从南海争端的要素组成来看,存在多元问题争议。南海争端是一个问题谱系,它包括岛屿主权、专属经济区划界、外大陆架划界、海洋管辖权等分歧和争议。特别是针对中国在南海的传统边界线即“九段线”问题上,南海周边国家无视历史事实,不遗余力地极力反对。由于中国是在国民政府时期“十一段线”的基础上公布了“南海九段线”,因此,在目前的中国地图上,南海的传统边界线也是用距离相对较远的九条未定国界线标绘的,关于“九段线”,在中国学术界,有以下四种解释: 一是国界线说,二是历史性水域线说,三是历史性权利线说,四是岛屿归属线或岛屿范围线说。1958 年,中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12 海里领海宽度,其适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 14 条指出“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表明对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的确定,中国政府可能坚持对线内的岛礁滩洲及其附近海域拥有历史性权利。南海周边国家的侵略行为,与“九段线”赋予中国的历史性权利以及上述法律规定对这种权利的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也使双方在南海争端中产生了难以调和的根本性矛盾。“由于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在南海海域相互重叠和交叉,原本存在的各种争议更加复杂化,而不进行海洋划界,任何形式和内容的合作和开发都将难以为继。”由此可见,在南海岛屿主权没有解决之前,南海诸岛的外大陆架划界、专属经济区划界、管辖海域划界必然存在多元化的矛盾。   从南海争端的涉事主体看,存在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南海是国际上重要的海上航道,是中国取得地缘战略优势的地方,也是中国国家重要利益之所在; 它是美国全球战略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日本力保的“海上生命线”,关涉美日战略利益; 是越南的天然屏障,是印度近年来进入太平洋的觊觎之地。对菲律宾而言,南沙群岛是“正对其腰部的一把匕首”,是文莱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因此,南海争端所涉及的国家不仅有区域内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区域外的间接利益相关者。具体来看,南海争端的直接或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围绕南海争端,形成了“四国五方”进行军事占领、“六国七方”发生主权争议、“九国十方”产生利益争端的复杂局面。而且,中国在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国谈判时,又不可避免地要直面东盟这一国际组织,甚至区域外的欧盟、澳大利亚也可能参与其中。显然,南海已经形成了多元利益主体和多方利益格局。   从南海争端中的力量结构看,存在多元化的力量结构,除中国和南海周边各国外,还有基于围堵遏制中国的美、日、印等国力量。其中,由于中国和东盟在地理上比较接近,中国把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关系作为优先考虑的方向之一,目前业已顺利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1 年,美国加快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步伐,公开地积极插手南海争端,强化与该地区盟国的军事合作机制。这不仅能够强化其在亚太特别是在东盟地区的影响,而且也起到了遏止和牵制中国崛起的作用。日本为了消解中国不断增强的世界性影响,把发展同东盟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力图以东盟为突破口,在亚洲争取领导地位。作为实力较弱的整体性力量,东盟是十个小国组建的国际组织,由于南海问题上大国强国多,东盟十国要达成“集体对抗”中国的“积极一致”是有困难的,但东盟中的越菲马印尼等国也有形成“集体对抗”中国的“积极一致性”。在南海争端的现实中,东盟往往采用“以大制大”平衡策略加以应对,适时打出“美国牌”和“日本牌”对付中国。因此,在南海争端中,存在着中国、东盟、美日等多元化的力量结构,这种多元化的力量结构,使南海进入“战国时代”,折射出南海争端的系统属性。

阅读更多

加藤嘉一:北京离重庆有多远?

“人挺帅的,个儿挺高,思维很开放,思辨能力很强。我原来只在电视上看过他,一直以为他是感性的人,懂得和媒体打交道,很能创造关注度。这次在重庆和他面对面的感觉不太一样。他的一些话很有意思,比如说他对重庆的改革措施很有信心。” 我在拙著《致困惑中的年轻人》(凤凰出版社,2012年3月)里(第195页)这样形容薄熙来。 2010年8月初,我着陆到炎热的重庆。它是盆地,周围都是山,市内几乎没有平路,到处都是破路,使我忽然间想起祖国的家乡热海——山口百惠主演的《伊豆的舞女》的场地。 一次小范围的交流,我早就到了会议室,黄奇帆市长也在了,就是中间的位置是空着的。看着离我大约5米的那个位置,联想着的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 我之前从不同的日本商界人士听说过他们眼里的薄熙来,他们感叹说,“薄熙来先生很重视对外交往,很认真地倾听我们外国企业想在他管辖的地方做什么,当然,他也会直率地对我们提出要求。” 在会议室内,重庆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们似乎有些紧张。我靠近一名男官员,询问“书记在重庆的地位这么高啊?你们都紧张成这个样子。有这么严重吗?”这位先生很小心,看着周围,确认没有一个同事“监视”后,悄悄回应说,“我们开会都是这样的。书记的要求很高,他是一名很重视形象和成果的人,我们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麻烦了。” 自从2012年4月10日,“鉴于薄熙来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后,我与曾在辽宁省、商务部、重庆市与薄熙来一起工作过的那些官员们交流,听听他们对薄的印象: “他喜欢做新的事情。” “他的政治野心大。” “他做事不像其他领导,不太重视部下的意见,常常自上而下地做出决定。” “执行力超强,但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做法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 前些天,我与了解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有关情况的一名“太子”聊天,他说:“薄熙来一直以来想要的,不仅是进常委,还想要得到更重要的位置。但他的作风与手腕不是能够令其他中央领导人接受的,他会得罪太多人,破坏既有的政治秩序。” 或许,这是围绕“薄熙来事件”最具有信服力的解释。 东亚国家的政治发展有一条相对固定的发展规律,呈现出四个阶段:一是极权政治;二是威权政治;三是精英政治;四是市民政治。划分的标准是这四个具有不同风格的体制的统治者具有多大权力,抑或哪些群体或阶级在统治社会。就中国大陆而言,毛泽东时代属于第一阶段;邓小平时代属于第二阶段;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时代,据我理解,属于从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的过程中,但迄今为止已经在较大程度上靠近第三阶段。 从这一东亚政治发展的规律角度出发,当前中国政治舞台能够容纳的已经不是像过去一样具有纯粹极权或威权的“政治家”,而是在基于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的集体领导体制下能够“读懂气候”的“优秀官员”。 时间在走,令人沉思。 过了一阵子,薄熙来带着几名保镖和部下,高调地进到屋子里,走路速度是在我见过的官员里是最快的。身高1.90米左右的他显得既匆忙,又憔悴。我回头问了一些官员,他们介绍说,“书记身体不是特别好”。 我与薄熙来握了下手,他的右手很干,从来没握过如此没有温度的手。“是与他身体不适有关还是有其他人为的原因?”我在脑子里胡思乱想。 他坐下来,开始讲话。声调波动得很清晰,观点表达得很生动。他动不动就展示自己对重庆的喜爱。 “重庆是个好地方,重庆人很好客,你一定会喜欢上这个地方”,他高调地对我说。 他紧接着阐述“5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他强调高度重视重庆市民的生活水准与幸福指数,“为了使我们的人民开心、快乐地过日子,我们政府做了很多事情。你可以在重庆好好观察下,能感受到我们政策成果的。” 我每天从住宿的解放碑附近出去跑步,如薄熙来说的,到处能看到“5个重庆”的口号横幅。马路边上的警察比我去过的任何城市还多,在我眼里,站在十字路口中间大胆执行任务的强悍女警察,似乎展示着重庆发展的方向。 凌晨的街头、广场,我去与那些唱红歌的中年太太、先生们交流,“你们唱得好开心啊,你们这些年快乐吗?”她们明显享受着快乐,纷纷回答说,“快乐!开心啊!” 我也去问在重庆读书的大学生,“你们如何看待现任政府的政策?”有人回答说,“要经常唱红歌,麻烦呢”;“没什么,挺好的,经济发展快嘛”;“重庆受关注,还是令人自豪的”。 至少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看,当时,重庆市内是平安的,稳定的,快乐的。 对于近年以来城市GDP增长15%以上、农村GDP增长20%以上之成就,薄熙来很自豪说,“这就是坐在我旁边的黄奇帆市长的功劳”,并拍拍黄市长的肩膀。 黄市长没有反应,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或有些过意不去。书记与市长之间展开的小插曲使我感到很别扭,给人一种“两者不配”的幻觉。 迄今为止,薄熙来已离开重庆,黄奇帆则继续施政。 着力谈论重庆改革的薄熙来,显得有些疲惫,记性却不差,不看稿子,随时拿出数据来支撑改革成果。不可否认,他是我见过的中国官员当中最有个性的,况且,也是唯一可称得上的政治家。 违背他心愿的恐怕是这个时代。 我几年前赴香港,跟曾若干次到重庆做过调研的《亚洲周刊》记者纪硕鸣交流,他在凤凰卫视的化妆室里对我说,“重庆模式注重的是民生”。后来,我亲自到重庆考察的过程中“体验”到,对“重庆模式”来说,“唱红打黑”才是支撑“注重民生”的强大后盾。薄熙来是拿着前者的果实,巩固权力,迎合民意,自上而下地把纳税人的钱投入到最能体现出改革成果,尤其直接促进GDP增长的战略领域,包括公租房建设。我在与薄熙来的面对面交流中一直等着他大胆谈论“唱红打黑”的伟大,却始终没有谈,直到座谈结束,他离我而去,表示,“我还有事情要处理”。 我不知道那是因为他忘记了涉及这个话题,还是时间不够;是因为有什么因素使他有意避开谈到那个话题,还是与王立军不在现场有关…… 今天,重庆迎来了全新的面貌,该走的走了,该来的来了,该抛弃的抛弃了,该恢复的恢复了。听重庆当地的年轻朋友说,“没什么人讨论打黑唱红了,也没什么人议论薄熙来了”。 有一名曾在重庆,目前在北京工作的媒体人对我表示说,“我原来离开重庆媒体就是实在受不了那个‘红色模式’,彻底摧毁了我们作为媒体人的良心,根本无法去做媒体该做的正常报道,包括批判性报道,而只好服从领导人唱红的政治需求。” 我问他,“现在情况变了,还回重庆吗?” 他说,“现在,已经晚了。” 时光已过,仍有余香。 现在回过头来评估,“重庆模式”的问题点有三个:一,它把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混淆在一起,靠高压式的政治手段盲目追求GDP主义,并强调自己的制度优越性与政治合法性,这一做法本早已过时;二,它“打黑唱红”与“注重民生”过程中的透明度极低,决策过于自上而下,彻底强调“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忽略“社会”的维度,从而缺乏体系内的弹性与耐性;三,“重庆模式”的提法本身从当前中国政治游戏规则角度看恐怕成问题。在中央一把手都没谈论“中国模式”的形势下,地方一把手大大谈论,或赞扬“重庆模式”,只能说,没有读懂气候。 造成这三点问题的责任或原因不仅在于薄熙来本人,也不局限于重庆当局,更不限于中国执政党,问题反映的是关心中国现状与未来的所有人之公共意识(public mind)。对此,“我们”需要作出必要的反思。 中国政治的“去官僚化”趋势使得薄熙来陷入孤立、孤高、孤独,他表现出的政治手腕早就不适应当前的中共官场,这与他是否是信仰文化大革命无关,也与他在十八大上要站在什么位置无关,更与他对邓小平路线的忠诚度无关。 薄熙来的命运向中国政治提出的只是挑战,而不是机遇。底线的保住不相等于蓝图的诞生。中国依然有着一批没有“价值观”的百姓,中国依然是没有“共识”的社会,这依然是一场没有“蓝图”的改革。肯定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N个斗争使得中国的政治更不好走,迷失的则是方向。 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终结。 相关日志 2012/05/21 — 港媒:王立军6月份面临叛国罪审判 2012/04/25 — 薄熙来案最新内幕:海伍德一小片肉证实谷杀人 2012/04/23 — 华尔街日报:中国调查薄熙来在任时重庆政府的支出 2012/04/11 — 薄熙来下台,郭台铭、林百里最担心的两件事 2012/04/09 — 王昊轩:重庆恐怖 2012/04/03 — 乌有之乡:王立军事件 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 2012/03/20 — 新华记者周方开咬薄熙来了 2012/03/19 — 译者:外媒关于”薄熙来被免职“的报道及评论汇总 2012/03/17 —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并滞留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的通报完整版 2012/03/17 — 网传重庆某区内部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事件调查处理的情况通报摘要

阅读更多

中国经济:在黯淡中寻找希望

“几乎所有的经济风向标,都转向了令人担忧的那个方向。政府手上还有些什么牌?它能扮演救星的角色吗?这种拯救对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是福音还是灾难?” 黯淡的经济 2012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 一季度GDP增长8.1%,低于上季度的8.9%。4月PPI同比下降0.7%,预期跌幅0.5%,3月同比下降0.3%,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4月中国出口和进口数据远比预期疲弱,进口同比仅增长0.3%,而分析师此前预测的增幅平均值约为11%。 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大幅放缓,而工业机械进口也有所下降,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这显示“工业投资出现令人担心的下降”。 同时,今年4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逾50%,仅为9%。消费支出也受此影响:在主要零售商品类别中,家电销售纪录得了最低的增长率。 更令人担忧的是另外两个数据,用电量和银行放款量。 李克强副总理曾公开表示,在评估经济增长时,他主要看三个数字: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放贷总额。 而眼下,发电量增长几乎停滞,今年4月发电量仅实现了3.7%的增长,而3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7.2%,2011年4月同比增长11.7%。很明显,电力消费增速放缓表明经济活跃程度放缓。 4月份贷款增幅也给市场泼了冷水,新增贷款仅6,818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上周五,唱衰的声音再次在市场上盘旋,股市应声下跌,很多卖方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的希望破灭了,情况或许会越来越糟。 央行2012年5月12日晚间宣布,从5月18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称,将存准率降至20%的举措只是政府用来显示其放松政策意愿的一个信号,这一举措不会对刺激经济起到太大作用。降准将会弥补一些流动性不足,但所释放的资金进入楼市和股市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将扮演救星? 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了乐观,他说:“虽然欧洲可能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将会放缓,但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上半年触底反弹。” 他认为接下来不用为CPI担心,理由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经济活动放缓,2012年通胀压力将得到缓解”。 他认为接下来政策会加速项目审批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建设将重点集中在交通和农业领域。 对于短期的经济波动,他提醒投资者关注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消费习惯的变化,简而言之:“消费将是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虽然我们在2015年会迎来人口红利的拐点,但这并不意味中国经济会衰退,因为制度红利空间还有很多,比如放开户籍政策。” 对于其中的投资机会,他举例说道:“例如现在老百姓,不再为吃得饱担忧,目标是吃得好和健康,从多吃米饭到多吃肉,实际上间接消耗的粮食量增加,牲畜对于粮食这种间接需求远远大于人类对于粮食的直接需求;另外,城镇化也提高了消费,农村人吃苹果咬着吃,城里人吃苹果是三个苹果榨一杯。消费增加了,未来的消费不仅是衣食住行领域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同样乐观,“今晚降准,最直接原因或是4月份实体经济的不少数据大幅低于预期,美国金融股暴跌。今年不少人对中国经济前景比较悲观,但若算清楚政府手里还有多少牌可出,就不用太悲观。” 李迅雷列举政府手中的牌还包括,“发债,即便地方债不靠谱,还可以发国债,即便国债占GDP比重过高,还可以卖国企、卖矿山、卖股权。” 目前,较低的公共债务水平意味着政府还有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来支持经济增长的空间。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11年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为25%,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02%。即便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中国政府的公共债务状况也相对较为健康;中国政府最近透露,截至2011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人民币10.7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22%。 相关日志 2012/05/22 — 中国买家连现交易违约 2012/05/21 — 路透社:中国金属库存堆积如山 经济前景实难乐观 2012/05/21 — 金融时报:中国买家纷纷要求原材料商推迟发货 2012/05/19 — 谢国忠:中国或出现日本”失去的十年” 非常危险 2012/05/19 — 草榴社区:饕餮盛宴,丫的还能吃多久 2012/05/18 — 6月快到了,多少公司的销售财务正忙着造假呢 2012/05/17 — 华尔街日报:贷款规模下降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 2012/05/16 — 5月前两周四大行新增贷款接近零 存款流失2000亿 2012/05/14 — 《纽约时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模式褪色 2012/05/12 — 大陸4月經濟數據 內外俱疲

阅读更多

写格言诺廉政

湖北省直机关万名干部写格言诺廉政 撰写诺言贵在践行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侯长安 廉政文化,以文化人。以“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启迪、净化人的心灵,浸润于中华文化血脉的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机关精神高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活动增活力,妙笔扬清风。为了进一步推进省直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在省直机关营造风清气正、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省直机关工委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东风,以落实中纪委、省纪委有关“两节”期间廉洁自律要求为切入点,年初组织开展“万名处长诺廉政”活动,并将活动中征集到的廉政诺言,经过精选、精编、精印,正式推出《湖北省直机关万名处长诺廉政——廉政诺言精选》。诺廉政活动及该集子的出版,是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的又一次有益探索与创新,对于及时有效配合当前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和第十三个党风廉政教育宣教月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肯定和祝贺!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入选的处长诺言,体裁多样,贴近实际,内容丰富,感染力强,很有机关特色,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供学习交流,相互启迪,以期推动廉政文化深入人心,进而推动省直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各级机关前头,走在其他领域前头。 撰写诺言,贵在践行。希望省直机关广大处级干部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带头践行,落实诺言,做好全体机关干部的表率,努力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纯洁性。要把改进作风作为硬要求、硬任务、硬手段,做到正气、正派、正直,亲民、爱民、为民,务实、扎实、落实,勤政、廉政、善政,为湖北跨越式发展建功立业、争创一流。(该文是侯长安同志为《湖北省直机关万名处长诺廉政——廉政诺言精选》所作的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细节决定成败,祸患积于忽微。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做廉政的表率。 ——省委办公厅 卢天梁 清廉人生,财富的“富”,不等于幸福的“福”。金钱,即使源源不断,也解决不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贪腐者的生命,无论用多大的金钱去包装,都是让人悲哀的。因为,他们忘记了:一个家庭,没有什么比和睦更重要。一个生命,没有什么比心灵的自由更重要。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信仰更重要。 ——省人大常委会 俞捷静 有一种廉洁叫莲出污泥而不染;有一种淡泊谓两袖清风明心志;有一种风格曰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一种品德叫洁身自好君子道。 ——省政府办公厅 李文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恶腐败来自贪心。要胸怀理想信念,保持高尚情操。做人,坦坦荡荡,诚实守信;做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官,清清白白,心底无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正所谓“荷莲圣洁污泥出,人品高尚廉中来”。 ——省政协办公厅 陈章贵 明廉政之道,晓为民之理;树廉政之德,立刚正之身;修廉政之心,养不阿之气;做廉政之人,为廉政之事。 ——省纪委 田汉军 “权力应该成为一种负担。权力一旦变成乐趣,那么一切也就该完了。”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对权力始终充满敬畏。 ——省委组织部 黄小雷 廉洁是生命之本,是从政之基。拥有它虽清贫却心安理得,失去它虽富有但寝食难安。 ——省委宣传部 杜海波 廉洁自律,一点一滴,以廉取信百姓;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以勤振兴湖北。 ——省委统战部 衣淑华 诚信乃为人之本,廉政乃处世之基;一身正气,正己,正人。两袖清风,清廉,清白。 ——省委政法委 郭睿 博爱之心献给社会,责任之心献给事业,孝敬之心献给父母,廉洁之心留给自己。 ——省委政策研究室 许鸣 堵住下不为例的蚁穴,铸就廉政的千里之堤。防微杜渐须谨记,亡羊补牢犹未晚。 ——省编办 夏又新 向高处立望远处走寻平处坐,存上等志做中等工享下等福。 ——省委财经办 王建鸿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有功德乃大,无私品自高。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省台办 邢军志 守纪律,廉洁从政,把好律已关。重制度,规范行为,把好原则关。强勤俭,远离邪念,把好生活关。 ——省直机关工委 刘开亚 物必自腐而生虫。 ——省委老干局 项俊 贪心无边海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 ——省委党校 赵静 人的一生可以有无数的念想,但万不可有贪念。贪念一起,万念俱灰。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金则云 处事公道正派,律己清正廉洁。为人真诚坦荡,工作勤勉踏实。 ——省委党史研究室 安向荣 高尚的人为廉政谋举措,堕落的人为腐败寻借口。 ——省档案局 陈荣春 反腐不在声高,守廉不在言多;“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为政之本。 ——省社会主义学院 孟江陵 人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安宁。始终坚守党员干部的原则和底线,才能守住内心的安宁。 ——省总工会 郑明华 中国人历来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强调“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的自律精神,廉洁自律关键是在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通过不断的“自省”来提高思想境界。 ——团省委 汪智汉 任何教育代替不了自我教育,任何法律纪律代替不了自律。谨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省妇联 彭艳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 ——省侨联 汪纯莲 为人要正,为官要清,为政要公。诚信修身,廉洁做人;严已尽职,磊落人生。 ——省工商联 罗绍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坚持节约办一切事、廉政办一切事的原则,牢记“莫以病小而不医,乃致伤身,莫以利小而贪之,以致失节”。 ——省残联 李先明 贪欲是滋生腐败的源泉,自律是遏制欲望的堤坝。 ——省老龄办 陈东云 政治上清醒,理论上清楚;作风上清廉,关系上亲和。 ——省委讲师团 黄家麟 保持“若水”的心态:像水一样除垢以清明,柔顺以和合,舍已以利生,润物而不与物相争,无私奉献。坚守小节:“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始终坚守小节,坚持“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预防微恙成大疾。 ——省高级人民法院 郑俊岭 当官,常担为民之责,站得正直;执政,常谋富民之策,行得坦然;掌权,常循法纪之规,寝得安稳。 ——省人民检察院 常本勇 淡泊名利谋发展,甘守清廉干事业;编制规划千万条,清正廉洁是首条。 ——省发改委 孙大钟 本色做人,诚实为官,不与民争利,不给党抹黑,对待工作,要有如火的激情,面对困难,要有岩石般的性格,面对腐败份子,要嫉恶如仇,毫不妥协。 ——省经信委 汪建 耐得住清贫,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省民宗委 袁可军 中国人造字十分考究的,贪婪的贪与贫困的贫十分相似,贪婪的婪与自焚的焚十分相似,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过于贪婪,那么他的最终结局就是贫困潦倒,玩火自焚。 ——省公安厅 夏俊 作为领导干部,推动工作的力度必须与反腐倡廉的力度相统一、相匹配,廉洁自律方能聚人、服人、带人、感人,为事业奠定扎实基础。 ——省国家安全厅 陈俊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省司法厅 杨木根 不学无以解惑,不洁无以立身。不勤无以安命,不修无以立德。 ——省财政厅 何毅华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水火无情,人定胜天。 ——省人社厅 陈贻宏 正本倡廉,聚财为国,用财于民,理万贯财而不妄取分毫;源头防腐,收存有凭,开支有据,用一支笔书写廉政新篇。 ——省国土资源厅 陈冰 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旺,当自励。 ——省交通运输厅 阮云旻 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履行职能,不越位错位;完善服务,不推诿拖拉;厉行节约,不挥霍浪费。 ——省农业厅 张思华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省外侨办 杨一 人生须以品德为本,以平常、平淡和平静的心态对待一切;对工作要充满热情和责任感,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廉洁从政。 ——省商务厅 万其平 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把功夫下在见成效上。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刘文斌 来源:zhongguo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六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爱党爱国加十分,越级上访减十分

【网络民议】“It must be Chinese before you”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