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文库】议报|李承鹏:有些事要写进历史的,有些人,已不像人
有人总问我为什么要没完没了的核检和疫苗,我不懂医学,也不懂经济,我只想起一段元曲: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3 月 28, 2022
有人总问我为什么要没完没了的核检和疫苗,我不懂医学,也不懂经济,我只想起一段元曲: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阅读更多发布者情况呢就是这么个情况 | 9 月 19, 2013
近几日帝都交通拥堵,自五环至二环水泄不通,的哥戏言进京面圣的人来了。恰值中秋佳节,我就说点儿电视台里平时不让播的。还是老话,道听途说为主,抽风扯淡为辅,都是旧闻,切勿当真。 ...
阅读更多发布者Anne Henochowicz | 11 月 29, 2011
今天上课,同学们问到了即将来临的专八口语考试(2011.12.10.)。想起了2011年1月去南京大学改卷的趣闻轶事,其中有些部分可能对同学们准备专八口语有所帮助,特此从QQ空间转到这里。 睡到凌晨五点多,睡不着了,又想起南京之行(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改卷)的坎坷搞笑来,于是乎,钻出热乎乎的被窝,坐在冷冰冰的三尺书桌前,敲起键盘,写几行文字,记录几件轶事,以资纪念,以飨Q友,作为2011年的第一篇日志。 轶事一:误机。提前半个多月就在警华订票处定了去南京的机票并买了保险(很幸运,买的是4折的票),订票师傅说,办理登机手续,不用拿机票,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于是乎,将机票留在了抽屉里,带上身份证,坐机场大巴去了机场。结果,傻了眼,不知道是哪个航班,只知道起飞时间是12:30分。凭订票时的印象,站在了深航的队列里,好在队伍不是很长,到了柜台前递上身份证,服务员查了半天说,不是深航的,是海航的。于是,再去找海航排队,庆幸队伍也不是很长。但不幸的是,服务员告诉我们,必须提前45分钟办理手续,迟到了9分钟,已经关闸,只能改签。于是,又跑到另一个柜台改签,幸运的是,下午六点还有一趟去南京的,多加了几百元大洋。垂头丧气,来到了一家餐馆,点菜点啤酒,坐下来KILLING TIME。好漫长啊,从12点一直坐到5点。好在大瓶子带了手提电脑,我带了本书。我能看得出,大瓶子强压火气,没有发作。在我的“磨砺”下,大瓶子的脾气似乎变得出奇的好。 轶事二:卖命。改卷的工作,可以用“卖命”来形容。一位徐州师大的小唐老师在电梯里说,我们是在拿生命健康做代价。用一个网络流行词语来形容,改卷的老师人人都非常“给力”。每天早上8点多开始进入语音室,签到拿磁带,一直到12点。有些老师去饭馆吃饭,一点钟回来继续改,有些老师直接叫外卖或早上自带面包之类,边吃边改。每组有一个组长,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小唐老师这样说,组长(北二外的党老师,业务熟练,改卷速度快)每天要等我们,我们怎么好意思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吃午饭,而不抓紧分分秒秒改卷?结果是,好几位老师成了“红眼”。我本人更成了“熊猫眼”,惨不忍睹,只好去药店买了一瓶眼药水。“熊猫眼”有照片为证(“南京”相册)。 轶事三:老乡。本人是陕西人,在西安上了10年学,1994年博士毕业后南漂到了广东(先湛江,后广州)。改卷的第一天,就认识了(来自西安的)西工大的左老师、蒲老师,西安外院的王老师、潘老师。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见到老乡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亲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大瓶子喜欢独往独来,习惯于喝咖啡等“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正好,每天中午她去独自“腐朽堕落”,而我与老乡一起“圆桌”聚餐,轮流坐庄,聊家乡聊世事,欢声笑语,不亦乐乎。最后一天午餐,在左老师提议下,小酌红酒,以示饯行(如果不是下午还要改卷,本应大酌白酒)。末了,相约下次在西安再聚。翘首以待。 轶事四:十大名吃与子弹飞。改卷第三天,与大瓶子一起去南京唯一一家五星级电影院“新街口影院”(德基大厦七楼)看“让子弹飞”。电影晚上9点开始,我们6点多就到了。先在影院旁边的“南京大排档”品味南京名吃,这个大排档相当有特色:装饰风格古香古色,服务员身着传统服饰,写有“南京大排档”字样的灯笼挂满厅堂,一对帅哥靓女弹琵琶唱小曲,各种各样的南京名吃应有尽有。到了这样的场合,往往不由自主“BIG EYES, SMALL STAMOCH”。一不留神,点了十种名吃,摆满了一桌。开吃之前,决定给小瓶子发条短信,让她“馋”去吧!短信如是:“一不留神,来到了南京唯一五星级影院旁边的南京大排档,大红灯笼高悬,琵琶小曲相伴,十大名吃满桌,喜力啤酒盈杯,可谓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斛光交错,纸醉金迷。所有这一切都抵不过即将开演的让子弹飞。羡慕去吧!”短信发出不久,小瓶子回音:“手机没电了,回家再好好骚扰你们”。哈哈,目的达到了!快哉!! 轶事五:翻译难难于上青天。英语专八口语共分三部分:英译汉,汉译英,话题。今年,第一部分是有关纪念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建交的;第二部分是有关上海世博的;第三部分是有关TALENT SHOW的。第一部分涉及到国名,数字,活动等等。同学们翻译时的普遍错误如下:一,不少同学把印度尼西亚翻译成了印度,印度尼亚,印度尼日利亚,甚至有翻译成马来西亚的;二,印度尼西亚是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好多同学漏掉了之一,翻译成了印度尼西亚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国家;三、很少有同学把28.6 billion US dollars 和 50 billion US dollars 中的数字翻译对的,大部分都翻译错了;四,短文讲到中国文化在印度尼西亚影响越来越大,印度尼西亚各地开办了汉语学习中心,中国的舞龙舞狮也随处可见,有不少同学理解错误,翻译成了印度尼西亚文化在中国影响越来越大,印度尼西亚毒品也泛滥成灾等等。当时觉得很奇怪,为何会出现毒品这个词。后来想了想,可能是同学们把DRAGON DANCE中的DRAGON听成了DRUG,然后想当然地随意添加。第二部分是中国馆馆长的讲话,同学们翻译时的普遍错误如下:一,好多同学将中国馆翻译错了,也有些同学漏掉了或翻译错了馆长;二,好多同学将世博园区中的园区没有翻译出来;三,感谢媒体对中国馆的宣传,有些同学将宣传翻译成了PROPAGANDA,很少有同学翻译成COVERAGE的。我改的150份卷中,只有一个同学翻译成了COVERAGE,好多老师改的卷中,没有一个同学翻译成COVERAGE的。第三部分的主要问题是:一,个别同学在一开始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二,好多同学没有讲完,没有CONCLUSION;三,有些同学讲完了,CONLUDE了,但是发现时间还早,又再重复赘述。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做这一部分时,最好看着时间,三分钟。此外,第一部分英译汉和第二部分汉译英都是读两遍,先通读一遍不停顿,第二遍每读一段停顿一会,提示音后开始翻译(口译)。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遍听的时候,可以适当做点笔记,但主要是掌握总体内容大意。第二遍读的时候,并非与第一遍完全相同,而是只读其中的部分段落,供同学们翻译。有些同学在翻译的时候,将第一遍中出现、第二遍中没有出现的内容翻译了出来,而把需要翻译的内容漏掉了。所以,第二遍听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做好速记。对于那些语速慢的同学,需要特别提醒一下,即使其他同学都译完了,没有声音了,你也不要因不好意思一个人继续说,就戛然而止不译了,其实时间还没有到,你完全可以继续译完。还有一点要说的,即使结束的提示音响了,你还有一句没有译完,千万别停下来,继续说下去,因为结束的提示音响了之后,录音还在进行,你的声音依然被录上了。 轶事六:聚餐。改卷结束的前一天中午,南大招待改卷老师聚餐。非常非常丰盛的菜肴,非常非常独特的宴会。原以为,南大相关人士要做一个讲话,然后开吃。出乎意料的是,大伙坐好,菜已经上来,没有人讲一句话,大伙直奔主题,开吃!吃完饭,继续改卷。如此聚餐人生第一回,很赞很强很给力。 轶事七:日本人与狗不得靠近。南京南京!这个惨遭日本鬼子屠戮的悲壮的城市,伤口依旧在流血。南大校园里的一辆摩托车上挂着一个牌,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靠近”!(有照片为证)我本以为南大外语学院没有日语系,好纯粹,后来发现日语系还是有的。 轶事八:打工赚钱。最后一天下午,改完卷当场发一个信封,3600大洋。这36张100元钞票,仿佛刚从印钞机里印出来,如此崭新,号码都没有乱。欣喜之余,不由黯然神伤。亲爱的政府在新年前又开动了印钞机,印刷了大量钞票,免去了我们去银行换新钱发压岁钱的烦恼,也让我们在通胀中过一个“滞胀”的兔年。WHATEVER,拿到钱,便直奔南大超市,将货架上的盐水鸭几乎一扫而空。大瓶子没有带大箱子,便在超市买了一个很有特色的特大袋子。大袋子上霍然写着:哥种的不是萝卜是寂寞,姐种的不是牧草是烦恼!背着沉甸甸的一大袋子盐水鸭,怀揣着新铮铮的人民币,脑海突然冒出了农民工兄弟怀揣辛苦钱身背年货返乡过年的感人情景。于是乎,来到南大大门前,蹲在两个校门之间的大街上,背着沉甸甸一大袋年货,掏出新铮铮的人民币,一张一张数起来。兴奋啊,喜悦啊,激动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宝贵的一瞬!“咔嚓,咔嚓!!”,闪光灯闪烁之余,路上行人不禁偷笑不已。太平盛世,国富民安啊,活脱脱一个“天下无贼”的翻版啊。(这一幕有照片为证,哥的大袋子里装的不是萝卜也不是牧草,不是寂寞也不是烦恼,而是香喷喷的盐水鸭!) 啰啰嗦嗦就这么多,祝各位朋友兔年吉祥!
阅读更多发布者claire@ | 8 月 31, 2011
玛利诺会(Maryknoll)全称“美国天主教外方传教会”(Catholic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of America),总部位于纽约市郊一个小山丘上(knoll的意思是小山丘),院内竖立着一尊圣母玛利亚(Mary)塑像,故得此名(玛利诺意为“圣母山”)。玛利诺会是美国第一个天主教传教会,1912年经教皇批准在罗马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中国是玛利诺会对外传教的第一个国家,1918年始,玛利诺会在中国华南和东北分别建立了五个教区,即广东的江门和嘉应(今天的梅州),广西的梧州和桂林,辽宁的抚顺。从1918年到1955年,玛利诺会在中国传教约37年,先后创办教堂、学校、孤儿院、盲人院、老人院和麻风病院等。 玛利诺会士一踏上中国的国土,就步入了一个陌生而复杂的异域文化环境。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基督宗教是西方帝国主义的附庸,是借助不平等条约和炮舰外交强加给中国的外来宗教,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格格不入。玛利诺会士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了解和适应中国文化,实现自我蜕变,取得中国民众认同,使基督教会融入中国社会文化之中。为此,玛利诺会士在生活方式、语言、建筑等方面,进行了种种尝试和转变,以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环境。 一、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玛利诺会士在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和适应主要体现在衣着和饮食两个方面。 来华初期,玛利诺会士被迫遵循法国传教士教规,身着黑色或白色教士服。沈阳牧区主教布罗伊斯(Bishop Blois)曾提醒马利诺会士,“在沈阳牧区,必须穿黑色或白色教士服。这一规定非常严格,如果牧区教士穿其他服装,即使穿美式僧侣服,也会受到严惩”。 玛利诺会神父詹姆斯•沃尔什(James E Walsh)出任江门教区主教后,允许玛利诺会士穿着中式长袍。大部分玛利诺会士都喜欢穿中式衬衣和裤子,外面套一件中式长袍。他们认为,中式长袍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且穿着也比西式教士服舒服,此外,中式长袍没有纽扣,西式教士服有纽扣,常常被耗子啃掉。玛利诺会修女平时穿灰色会服,夏天换成浅白色会服,冬天则穿上中式长棉袄。 比起衣着来,饮食的适应和转变显得比较困难和复杂一些。大部分玛利诺会士的饮食规则是,与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吃中餐,没有中国人的时候吃西餐。他们通常雇佣中国厨师做饭,这些中国厨师学会了做西餐,如果没有西餐原料就用中餐原料代替。有些牧区的玛利诺会修女每周吃一次中餐,通常是在星期四。玛利诺会神父和修女走访中国家庭的时候,与主人吃一样的中餐,几乎什么都吃。他们容易接受北方的面条和饺子,也接受了客家人的腌菜和腌肉。但是,他们很难放弃西方饮食禁忌,例如,绝大多数玛利诺会士绝不吃狗肉。也有个别玛利诺会士完全适应了中国饮食习惯,像中国人一样饮食,也吃鸡的内脏、鸡头和鸡爪,不像其他外国人那样只吃纯鸡肉。 二、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玛利诺会士意识到,要在中国民众中有效地传教,当务之急必须掌握汉语。但是,学习汉语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如汉语方言众多,除了普通话外,还有粤语乃至客家话等,此外,很难找到合适的汉语教材。针对这种情况,玛利诺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编写教材和开办学校等。 第一,编写教材。1925年,汕头牧区雷伊神父(Father Charles Rey)编写了一部小词典,嘉应教区神父德劳特(Father Drought)编写了一本300页的教材《客家话入门》,成为玛利诺会士的标准版客家话教材。1927年,梅耶神父(Father Meyer)编写了第一部玛利诺会官方粤语教材。1935年,温佩修士(Brother Francis Wempe)编写了《粤语-英语学生词典》。1935年-1940年,玛利诺会莫斯修女(Sister Moss)用客家话土语编写了24本小册子,成为语言学校的主要教材。1938年,奥米里阿神父(Father O’Melia)编写并出版教材《粤语初步》和《教外国人写汉字》,他的教材被香港政府规定为所有政府官员的官方教材,他本人也受邀为香港政府考试委员会委员。1946年,克兰神父(Father Keelan)编写并出版《汉语口语入门》。在抚顺教区,玛利诺会士主要是借用基督教中国研究学院的教材《普通话入门》。此外,斯密斯(Arthur H Smith)的《中国乡村生活》和《中国人的特性》两本书成为必读参考书,以帮助玛利诺会士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 第二,创办学校。1927年,在精通粤语的迪兹神父(Father Dietz)指导下,第一所玛利诺会汉语学校在江门北街开办。每期9个月,每天四堂课,前两堂课由迪兹神父教汉语和中国文化习俗,后两堂课由中国教授教口语和写作。1928年,梅耶神父在迪兹神父帮助下在梧州南平开办语言学校。1931年,道斯神父(Father William Downs)在嘉应开办一所新的客家话学校。1935年,这三所语言学校合并为香港赤柱语言学校,由香港玛利诺会奥米里阿神父任校长。该校起初只教白话和客家话,1939年起增加了普通话,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后该校被迫关闭。1946年,道乃利神父(Father Patrick Donnelly)在梧州南平开办粤语学校,负责梧州和江门教区。克兰神父在桂林开办普通话学校,亚普神父(Yap)在嘉应开办客家话学校。在抚顺教区,1935年开办了抚顺普通话学校,不久迁往位于中朝边界附近的丹东。 除了上述一系列供玛利诺神父和修士学习汉语的学校外,在东北和华南教区还建立了一些玛利诺修女语言学校。1933年,玛利诺修女普通话语言学校在抚顺开办。1934年,第一所华南玛利诺修女语言学校在嘉应东市开办。该校开设了5年制的客家话课程,除了学习客家话的听说读写之外,还学习文学、历史、传统、伦理、以及中国人特别是客家妇女的心理。1938年,第二所华南玛利诺修女语言学校在香港开办,该校既教粤语也教普通话。 通过上述活动,玛利诺会士熟悉了中国语言(普通话、粤语、客家话等),也了解了中国文化(历史、文学、传统、习俗等),从而得以与中国民众深层接近,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同,有利于传教活动的开展。 三、建筑 建筑是文化的象征,蕴含着强烈的文化信息。玛利诺会认识到,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造的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不是中国艺术和文化传统的表现,在中国民众眼里这些教堂建筑标志着天主教是“舶来品”。因此,要让天主教在中国扎根,不仅需要传教士在衣着饮食和语言文化方面尽可能中国化,而且需要宗教建筑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于是,玛利诺会努力将基督教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起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在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玛利诺会士设计和建造了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堂。凯尔恩斯神父(Father Robert Cairns)在广东化州建造了一座临时教堂,招集当地名人设计建造了五光十色的祭坛。斯托布利修士(Brother Albert Staubli)是一位天才的雕刻家和建筑师,非常喜爱中国文化,他在江门和梧州教区修建了许多教堂,堂顶、祭台和内部装饰都尽显中国特色。此外,玛利诺会士分别在江门、嘉应、梧州、桂林和抚顺教区修建了大主教堂,将中国庙宇建筑风格与基督教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所有建筑材料都来自当地,并尽可能用当地基督徒工匠和建筑工来建造。福特主教(Bishop Ford)还在嘉应主教堂旁边建造了一座七层高塔,塔顶是一个十字架,成为中西文化结合的标志性建筑。 除了教堂之外,玛利诺会士还建造了修院和神学院等其他宏伟建筑,力图将东西方建筑特色融为一体。江门神学院是一栋三层西式楼房,房顶是中式,有一个大院子,有高耸的院墙和宏伟的牌楼式大门。嘉应神学院模仿美国宾夕法尼亚玛利诺神学院式样,但融入了中国元素,塔楼采取中国园林亭子风格,一楼巷道延伸到楼外,形成一个静谧的走廊,走廊上面的二楼四周是宽阔的阳台,整个建筑的色调与周围竹林背景和客家山脉遥相呼应。 总之,玛利诺会士在中国传教过程中一直努力适应中国环境,融入中国社会文化之中。玛利诺修女西奥(Sister Mary Gemma Shea)借用M.A.双关语所说的一番话,很能代表玛利诺会努力调整和适应中国文化的情形。她说:“我只有一个学位,即“文科硕士”(M.A.),但是它的意思是‘适应大师’(Master of Adjustment)。自从我来到玛利诺会,我学会了适应,适应,再适应”。在中国的三十余年中,玛利诺会士在生活方式、语言、建筑等方面逐步调整和适应,取得了可喜成就。玛利诺会士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使得天主教会为当地华人所接受,不再被视为外来宗教,而且这些成就也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4 月 9, 2011
原来您就是艾青的儿子! 这张照片,很熟悉,一下子激动得说不出您可爱的名字,只知道您的眼睛饱满仁慈和博爱,可以断定您是一位良知正义的中国人,前几天从媒体中才得知,您就著名的诗人艾青的儿子,您有一个令亿万中国人十分崇敬的父亲,同样,您也是艾老最骄傲的儿子!您不但才华出众,而且艺胆过人,最重要的是您有一颗追求民主坚持真理的炽热红心,更令人振奋的是,您是一位不畏惧流氓邪恶的优秀华夏子孙!我们向您致敬!!! 艾青 百科名片 艾青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 笔名 莪加、 克阿 、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 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 大堰河——我的保姆 》《 艾青诗选 》。 中文名: 艾青(原名蒋正涵)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金华 出生日期: 1910年3月27日 逝世日期: 1996年5月5日 职业: 文学家、诗人 毕业院校: 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目录 人物生平 艾青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幼年时期 学生时期 发表作品 担任主编 作家协会副主席 婚姻家庭 从业经历 笔名的由来 版本① 版本② 相关评价 作品列表 著名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赏析 我爱这土地 湛江,夹竹桃 鱼化石 太阳的话 太阳的话赏析 相关信息 艾青提名诺贝尔奖始末 外国作家上书胡耀邦 胡乔木为艾青“鸣不平” 艾青和高瑛 人物生平 艾青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幼年时期 学生时期 发表作品 担任主编 作家协会副主席 婚姻家庭 从业经历 笔名的由来 版本① 版本② 相关评价 作品列表 著名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赏析 我爱这土地 湛江,夹竹桃 鱼化石 太阳的话 太阳的话赏析 相关信息 艾青提名诺贝尔奖始末 外国作家上书胡耀邦 胡乔木为艾青“鸣不平” 艾青和高瑛 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艾青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编辑本段 幼年时期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母亲生他时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一个算卦的又说他是“克父母”的,因此他成了一个 不受欢迎的人 ,甚至不许他叫父母为“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一个不知名的妇女收养。 学生时期 艾青作品图以及生活照 (10张)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 金华市 金东区 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1917年就读于金师附小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 林风眠 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发表作品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 文艺阵地 》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 郭沫若 、 闻一多 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担任主编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 北方 》《向太阳》《 旷野 》《 火把 》《 黎明的通知 》《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抗战胜利后任 华北联合大学 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 人民文学 》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艾 青 头 像 漫 画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我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其诗作《 我爱这土地 》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我的思念是圆的》被入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书。 另外,他的诗作《 太阳的话 》也被选入小学六上语文教材。 婚姻家庭 1935年,25岁的艾青听从父母之命,与张竹茹结婚。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当国文老师,与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即艾轩的母亲相识、相爱。1939年,29岁的艾青与18岁的韦嫈结婚,相继生下女儿艾清明、儿子艾端午。1947年,艾轩在河北深县小李庄出生。 1955年,艾青与韦嫈离婚,艾轩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给了父亲,妹妹艾梅梅则归母亲抚养。同年,艾青与刚调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高瑛相识。1956年3月27日,艾青与高瑛结为夫妻。 其子为当代著名艺术家艾轩、 艾未未 及作家 艾丹 。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编辑本段 从业经历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 艾 青 纪 念 馆 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 芦笛 》《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 戴望舒 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党员。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编辑本段 笔名的由来 版本①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巴 金 和 艾 青 版本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版本3 “艾”:其耻于和蒋介石同姓,于草字头下打叉,表达自己的愤恨。 “青”:艾青生于十二月,“十、二、月”三字合起来组成“青”字。 改名不仅为表自己的决心,更是代表了他的重生。 编辑本段 相关评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钻》等,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在诗学上受凡尔哈仑等外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他直接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疏离已有的艺术个性,显得平淡,但保持着原有诗思的格局。取材域外的《维也纳》《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为当时的出类拨萃之作。 20世纪70年代末复出后,他诗思如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属精心构撰的长诗,大量篇什短小精悍,主题接续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 《 鱼化石 》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编辑本段 作品列表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艾 青 作 品 《我爱这土地》 (诗集) 1938.11.17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 《旷野》(诗集)1940,生活 《诗论》(理论)1941,桂林三户出版社 《反法西斯》(诗集)1943,华北书店;1946,读书 《 吴满有 》(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 愿春天早点来 》(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1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叙事诗选》1980,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0,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 《艾青诗选》1997,人文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下雪的早晨》 《春》 《太阳的话》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