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从香港立法会质疑特首看北京两会

从香港立法会质疑特首看北京两会 作者:杨恒均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3-3 本站发布时间:2012-3-3 10:52:25 阅读量:324次   今天有网友问我,曾荫权都写明了是香港的“最高行政长官”,怎么媒体说批评就批评?甚至在没有任何证据(用利益交换招待)的情况下,穷追猛打?还有那个立法会,叫特首去问答,人家曾特首都含泪道歉了,可那些议员还是不依不饶,他们凭什么那么牛?为什么香港的自由媒体与立法会有如此大的权力?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久前,有媒体爆出香港特首曾荫权到澳门与泰国度假时乘坐了他富豪朋友提供的交通工具:豪华游艇与私人飞机。曾荫权为自己退休后打算,在深圳租了一套房子,房子的开发商黄楚标是政府发牌的香港数码广播的主要投资者。虽说曾荫权租房是按照市场价,乘坐朋友的私人飞机与游艇也都付费了,但有几位立法局议员抓住不放,质疑他是否有利益输送。香港廉政公署2月27日已决定对此立案调查。今天,立法会传呼曾荫权到场接受质询。为官45年,一直以来享有清誉,还有几个月就退休的曾荫权承认自己的行为动摇了民众对香港制度的信心,他深表道歉。他说,澳门和泰国的事都对得起良心,他将退掉深圳租住的房间。   良心是靠不住的,而靠政治人物用道德来自律更是不靠谱。好在香港靠的是制度与法治。在这起事件中,我们首先看到香港媒体的自由度是如此之高。在中国大陆任何一个省市,恐怕你是看不到当地媒体质疑“最高行政长官”这类镜头的。   大陆一些城市居民可以到香港“自由行”。他们怀里揣了一些钱来到香港,大肆购物。如果让我建议的话,我希望大陆的官民们利用“自由行”到香港的时候,能够用心研究一下香港的新闻节目与报纸,那样的话,“自由行”也许能够收获更多的“自由”。香港的自由,我看行!   其次,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立法会对最高行政权力的制约。那么,立法会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   让我们看看《基本法》第六十六至七十九条就立法会的成立及职权订立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由分区直接选举与经功能团体(间接)选举产生。立法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审核及通过财政预算、税收和公共开支;以及监察政府的工作。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亦获授权同意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并有权弹劾行政长官等等。   看到电视机上反复播放曾特首含泪道歉与立法局议员毫不留情的质疑,大陆网友真是羡慕嫉妒恨啊。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就拿香港的立法局这种机构来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了——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   只不过这玩艺在美国叫国会,在有些国家叫议会,在台湾叫立法院,而在中国大陆,则叫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而且,巧得很,再过四天,两会——人大与政协——就要召开一年一度的会议了。为什么说中国人大和香港立法会是一样的机构?   大家可以翻阅一下宪法,也可以打开中学课本或者百度百科查看一下对人大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员会主要职权:(一)最高的立法权,(二)最高的决定权,(三)最高的任免权,(四)最高的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等。   如果对比香港立法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你会发现他们的职能几乎没什么区别,简而言之就是立法,监督政府,任命与罢免(弹劾)各级官员等。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的人大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香港特首虽然也有权解散立法会,但对立法会并无领导权。就我的观察,香港特首出席立法会时,从来不是以领导的身份讲话,而是接受监督、质疑与批评为主。香港立法会对权力的限制与监督,不是削弱了这个政权,贬损了这种制度,恰恰相反,让港人对这种制度更加信赖。   正如香港《基本法》是在《宪法》之下,我们也许可以说,香港的立法会也是在人大之下。所以,我倒想建议,希望中国的各级人大能够向香港的立法会学习,不要当聋子的耳朵,要依照法律切实运作起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议会如果不那么和谐,人民代表与官员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社会就相对和谐;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议会开得和和气气、掌声一片,官员与代表们争先恐后地表扬与自我表扬,社会肯定不会那么和谐。   如果说台湾地区的民主选举离我们有点远,那么北京领导下的香港地区的自由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改革从哪里再出发?不妨从身边开始。   杨恒均 2012-3-1于香港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Read More

薄熙来未现身重庆代表团 不与其他省市代表团同住

3月2日下午5点多,重庆代表团成员统一乘一辆中巴车来到人民大会堂宾馆,今年两会期间只有重庆代表团住在这里,不与其他省市代表团同住。代表团中并未见市委书记薄熙来的身影。黄奇帆未当场接受采访,随团记者称,今年在飞机上确实开香槟,切蛋糕,但是没有唱红歌。 3月2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全国人大重庆代表团抵达北京。 【团驻地】 不与其他代表团同住 2日下午4点20分,重庆代表团刚在首都机场落地,在他们即将入住的人民大会堂宾馆,两排手持鲜花的漂亮女服务员就已开始反复演练欢迎仪式。“10分钟”、“5分钟”……随着工作人员提前预告车辆到达时间,服务员们也早已排队等在门外。Mitbbs.com 此次重庆代表团所住的人民大会堂宾馆与人民大会堂南门仅一街之隔,东面则是毛主席纪念堂。该宾馆就一座楼,不高,从这儿步行到人民大会堂开会,仅需两分钟。就连北京的媒体记者说起这个宾馆,都感觉“平时来这里的机会很少,感觉这里有些神秘”。而现在,该宾馆门前戒备森严。 今年两会期间只有重庆代表团住在这里,而不像往年那样,与其他省市代表团同住。 【遭遇媒体】 市长不愿多答 2日下午5点多,重庆代表团成员统一乘一辆中巴车来到人民大会堂宾馆。最先走下车的是重庆市长黄奇帆,代表团中并未见市委书记薄熙来的身影。 在服务员献过花后,黄奇帆快步走进大厅。 记者随即跟上去采访,但黄奇帆走得非常快,在记者问及一个比较和缓的问题“如何评价重庆进行的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时,黄奇帆未多做回答,一边走一边用比较重的口气说:“好了,好了,现在不要做采访。”然后快步走进电梯。 记者又跟进电梯,黄奇帆比较简单地回答了两句:“重庆的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是和国务院出台的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相符合的,全国都应该按照国务院的精神来做。”随后,在上到五楼后,随行人员拦住了记者,让黄奇帆进屋休息。 【电话受访】 再三嘱咐“把话写全” 在黄奇帆进屋前,有位记者将名片递给他。结果两三分钟后,黄奇帆就打来了电话。 可能是担心刚才在电梯里说得过于简单,会导致媒体有所误解,黄奇帆在电话里又用四段话仔细解答了刚才记者所问的“重庆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黄奇帆在电话里说,“重庆的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是符合农民工利益、符合城市化要求的,总体效果很好,而且符合国务院最近出台的相关体制改革要求。反正300多万老百姓转户籍转得高高兴兴。”当被问及重庆的农民工户籍改革模式能否在其他城市推广时,黄奇帆回答:“任何城市都应该按照国务院精神、结合本身实际条件具体推动,我不说推广,也不说照重庆的做,各地有各地的情况。” 在简短的几分钟采访中,黄奇帆四次提到“我们是按照国务院出台的相关制度改革去做,符合国务院的精神”,两次提到“不说推广,其他城市应该结合本地情况去做”,还特地两次嘱咐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写全了”。 但当记者想就其他问题采访时,黄奇帆一口打断:“别的我都不会说了,你记住一定要写全了。” 有媒体报道说,重庆代表团在来北京的飞机上切蛋糕,预祝两会圆满成功。随团来的重庆某媒体记者笑言,他们在飞机上确实切了蛋糕,还开了香槟酒,但并没有像去年那样在飞机上唱红歌。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2/03/03 — 杨恒均:从香港曾特首含泪道歉看北京正在开的两会 2012/02/29 — 彭博财经:中国的富豪代表们让美国的议员们相形见绌 2012/02/27 — 明报:薄熙来向胡锦涛投诚 放弃唱红打黑 王立军或被定性”间歇性精神病” 2012/02/24 — 博讯:王立军事件仍发酵:湖南武警机动师驻防重庆 2012/02/23 — 美国之音:薄熙来请辞?外交部称不掌握情况 2012/02/23 — 南华早报:重庆的明星市长黄奇帆前途未卜 2012/02/23 — 葡萄:关于重庆的事情 2012/02/21 — 罗昌平:王立军事件穹顶效应 2012/02/20 — 重庆历史翻开新一页,周强时代到来 2012/02/18 — 《今日美国》:中国仍旧无法消除互联网上对于王立军事件的热议

Read More

杨恒均 | 从香港特首含泪道歉看北京两会

今天有网友问我,曾荫权都写明了是香港的“最高行政长官”,怎么媒体说批评就批评?甚至在没有任何证据(用利益交换招待)的情况下,穷追猛打?还有那个立法会,叫特首去问答,人家曾特首都含泪道歉了,可那些议员还是不依不饶,他们凭什么那么牛?为什么香港的自由媒体与立法会有如此大的权力?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久前,有媒体爆出香港特首曾荫权到澳门与泰国度假时乘坐了他富豪朋友提供的交通工具:豪华游艇与私人飞机。曾荫权为自己退休后打算,在深圳租了一套房子,房子的开发商黄楚标是政府发牌的香港数码广播的主要投资者。虽说曾荫权租房是按照市场价,乘坐朋友的私人飞机与游艇也都付费了,但有几位立法局议员抓住不放,质疑他是否有利益输送。香港廉政公署 2 月 27 日已决定对此立案调查。今天,立法会传呼曾荫权到场接受质询。为官 45 年,一直以来享有清誉,还有几个月就退休的曾荫权承认自己的行为动摇了民众对香港制度的信心,他深表道歉。他说,澳门和泰国的事都对得起良心,他将退掉深圳租住的房间。   良心是靠不住的,而靠政治人物用道德来自律更是不靠谱。好在香港靠的是制度与法治。在这起事件中,我们首先看到香港媒体的自由度是如此之高。在中国大陆任何一个省市,恐怕你是看不到当地媒体质疑“最高行政长官”这类镜头的。   大陆一些城市居民可以到香港“自由行”。他们怀里揣了一些钱来到香港,大肆购物。如果让我建议的话,我希望大陆的官民们利用“自由行”到香港的时候,能够用心研究一下香港的新闻节目与报纸,那样的话,“自由行”也许能够收获更多的“自由”。香港的自由,我看行!   其次,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立法会对最高行政权力的制约。那么,立法会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   让我们看看《基本法》第六十六至七十九条就立法会的成立及职权订立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由分区直接选举与经功能团体(间接)选举产生。立法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审核及通过财政预算、税收和公共开支;以及监察政府的工作。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亦获授权同意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并有权弹劾行政长官等等。   看到电视机上反复播放曾特首含泪道歉与立法局议员毫不留情的质疑,大陆网友真是羡慕嫉妒恨啊。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就拿香港的立法局这种机构来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了——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   只不过这玩艺在美国叫国会,在有些国家叫议会,在台湾叫立法院,而在中国大陆,则叫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而且,巧得很,再过四天,两会——人大与政协——就要召开一年一度的会议了。为什么说中国人大和香港立法会是一样的机构?   大家可以翻阅一下宪法,也可以打开中学课本或者百度百科查看一下对人大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员会主要职权:(一)最高的立法权,(二)最高的决定权,(三)最高的任免权,(四)最高的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等。   如果对比香港立法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你会发现他们的职能几乎没什么区别,简而言之就是立法,监督政府,任命与罢免(弹劾)各级官员等。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的人大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香港特首虽然也有权解散立法会,但对立法会并无领导权。就我的观察,香港特首出席立法会时,从来不是以领导的身份讲话,而是接受监督、质疑与批评为主。香港立法会对权力的限制与监督,不是削弱了这个政权,贬损了这种制度,恰恰相反,让港人对这种制度更加信赖。   正如香港《基本法》是在《宪法》之下,我们也许可以说,香港的立法会也是在人大之下。所以,我倒想建议,希望中国的各级人大能够向香港的立法会学习,不要当聋子的耳朵,要依照法律切实运作起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议会如果不那么和谐,人民代表与官员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社会就相对和谐;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议会开得和和气气、掌声一片,官员与代表们争先恐后地表扬与自我表扬,社会肯定不会那么和谐。   如果说台湾地区的民主选举离我们有点远,那么北京领导下的香港地区的自由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改革从哪里再出发?不妨从身边开始。   杨恒均 2012 - 3 - 1 于香港     (本文系《世界华人周刊》特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解读习近平访美三句话

解读习近平访美三句话 本文为未删节稿 作者:杨恒均 来源:《阳光》2012年第4期 来源日期:2012-2-18 本站发布时间:2012-3-1 23:19:12 阅读量:2547次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访问美国。那一天是中国农历羊年正月初一,辞旧迎新。邓小平的那次访问开创了中美之间独具特色的“首脑外交”。1989,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最高领导人访美中断八年之久。1997年10月26日,江泽民访问美国,并开始把首脑互访制度化,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例如,2002年,江泽民与胡锦涛先后访问美国,由江泽民对自己任期间的中美关系做一梳理与总结,并指明未来的方向,再由刚刚接任总书记职位的胡锦涛副主席借访美来重申、确认与继承江泽民的对美政策。这一模式在中共“十八代”之前又一次实施。去年1月份胡锦涛访问美国,被称为对中美关系的“定调之旅”。今年,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主要任务就是落实中美元首(胡锦涛与奥巴马)于去年1月确定的中美各项协议,继往开来。   按照惯例尤其是官场规则,习近平这次访美意义重大,却不会有重大的突破。如果我们把镜头推到2002年胡锦涛第一次访美,对照之前江泽民的表现,就不难看出,当时的胡副主席还很有些拘谨。更何况,这次习近平同2002年胡锦涛访美还有不同之处:当时胡锦涛已是总书记,习近平接班则要到18大。所以,一些华府政治与智库人士想从这次习近平访美的言行中寻找这位未来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与执政理念,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我今晚通读了一遍习副主席在美国的演讲、发言与对话(有些是美国议员与媒体转述),觉得有这样三句话可以解读一下。   第一句: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这是习近平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有点韵味。习近平这次访美与十年前胡锦涛访美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当时美国反恐之战正烈,美国需要中国;如今美国不再提反恐,反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军事与战略重心向亚洲太平洋转移。一时之间在国际上,在中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习近平用这样有点文学色彩的句子,软中带硬,一下子就回应了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美国转向亚洲这一事实被中美一些人士肆意夸大,无限上纲上线,尤其是中国国内一些半吊子专家与哗众取宠的媒体,连美国在澳洲多布署了几十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也被他们吵成了“围堵中国”、“必有一战”。习近平副主席这句话明确表示:如果美国能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需求,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不会反对美国到亚洲来,中国欢迎你来。   其次,这句话软中带刺,一边表达了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你美国,同时却暗含太平洋也能够并且也必须容纳得下中国。美国来亚洲,不应也不可能挤走中国的势力。   最后,这句话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如此明显地把中国和美国放在一起,同称“大国”。这也标志着今后会和过份谦虚(甚至自卑)的“韬光养晦”的时代有所不同,中国登上了大国外交的舞台。这句出发前的话底气十足,预示着习近平这次访问将会展示大国风范。   第二句:中国有句流行歌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提到中美关系时,习近平用了好几种比较有意思的表达,大多是前几任领导人不曾使用的。如他说中美关系“是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语),或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希拉里·林顿语)。习的这句话是对应这样一个流行的看法: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老大和老二能够不打仗而和平共处的先例,“中美必有一战”的论调在中美都颇有市场。   习近平使用了一个肯定的语句:“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唯一”这种表达方式以前很少见于外交场合,尤其不和美国人使用。因为在中美两国之间,中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视乎美国的决策者何去何从,中国顶多是“沉着应对”。一个处于被动的领导人,是不会使用这种“唯一正确的选项”表达法的。可见,既然大国了,就要从“被动”到“主动”,这句话表明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从被动到主动,有信心与能力发展好两国关系。   “敢问路在何方”则更展示了习近平的自信。当他说中美关系面临的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前景时,已经暗示未来的路还得靠未来的领导人走出来,还有可能预示他将会根据新情况走出一条新路来。当然,这里是对中美关系上的预测,大家也不必过份联想。   第三句: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台湾问题虽然仍是中美之间的最大问题,但马英九上台后,北京也调整了对台政策,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与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现极端情况,美国回头深入插手台湾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至于中美之间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经贸问题、南海等国际与周边问题,盗版、能源气候与环境等等,都不是大问题,几乎都在可“管控”的范围内,根本不会真正影响中美关系。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始终是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价值理念,反映在具体会谈上,就浓缩成“人权”问题。人权问题已经纠缠中美关系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最不易解决的。这次习近平副主席访美,先后被副总统拜登与议员麦凯恩质疑中国人权问题,而且,从他们质疑的内容到语气来看,口气还相当严厉,甚至不太友善。但令人惊讶的是,习近平的反应相当有水平,而且发人深思,值得解读一番。   我使用“惊讶”是有原因的,一是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这个问题时的态度与语气相比,二是和三年前访问墨西哥时的习近平相比,他这次的表现平和、理性、温文尔雅,展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在拜登对中国人权提出严厉批评后,习近平副主席强调:“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中国评论员解读习副主席的话是暗讽美国的人权也“没有最好”,这当然是根据以前领导人说类似话来推测的。但我认为习的这句话不能这样理解,尤其是这句话的中国官方翻译是:“Of course 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improvement when it comes to human rights,”再翻译成中文则变成:总有进一步改善人权的空间存在。有凤凰卫视的评论员认为翻译得不好,我则说,虽然以前我发现外交部的翻译有不准确的地方,但这次翻译是精准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中式句子,翻译成英文会让美国佬感觉不到你到底想说什么,也就等于没说。现在的英文翻译则是明确表示,中国的人权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如果习直接说这样一句中文而不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委婉表达,在国内听来可能就有些突兀,有些人接受不了。   习近平在后来回答议员麦凯恩就西藏人权问题质疑时,说出了更直接的话。据麦凯恩转述,面对他就人权问题的质疑,习近平很幽默地说:“麦凯恩,你的直白在中国是出了名的。”随即习近平回答说:“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也知道,美国在过去也有很多问题。”麦凯恩说习近平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人权问题,但他对此次会晤的评价是“坦率而谦逊”。这次会谈是闭门的。   其实,麦凯恩不太理解中国官场文化,习近平不但回答了他,而且这个回答在我看来还相当精彩。当习副主席指出“美国在过去也有很多问题”的时候,也就肯定了美国现在的进步;而当他说“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则表达了两个意思:他不但承认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可能还停留在美国的过去),而且还有了目标(也许就是发达国家的现在)。世界各国对人权的标准基本上都没有异议,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相差很大。问题不在于是否有差距,而在于如何认识这种差距。   虽然习近平也讲到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但在我的记忆中,这可能是第一次,中国领导人在回应美国人权质问时没有提到人权的“标准”问题。以前我们国家领导人常会说,中美两国对人权的认识与判断标准有所不同。那意思很明白了,你美国认为好的,我们认为不好。我们的那才叫好,只是你美国人没有那个几千年文化底蕴来欣赏。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美国搞了一份《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我们也马上针锋相对地搞了份《美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也同样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有那么一些人开始借机抵制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你说他人权不好,他偏要说他的人权是世界上最好的。就在不久前,北京的某些人与机构还在公然睁眼说瞎话,一会说中国人权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会又说中国的人权比美国的好,过一会又说现在的人权是最好的——一说到人权,他们开口就是“最好的”。这些人真该学习一下习近平副主席的讲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权总有改进的空间。   按照中国的发展状况与人均收入,中国的人权比不上比自己富裕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包括我们的香港与台湾地区),这不是什么耻辱。但如果你为了自己的面子与手中的特权,就公然置罔顾事实于不顾,悍然蔑视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并独自搞一套唯我独尊的人权“标准”,那才叫可耻。一些人总是把老百姓都当成阿斗。   好了,今天的解读到此结束,否则,就解读过头,属于自说自话了,不过,这些解读毕竟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如果发现有些内容与事实不符,也与你的观察与想像不同,你就当我把自己对未来北京执政团队的希望也融进了解读之中吧。   杨恒均 2012年2月16日        

Read More

爱思想 | 杨恒均:解读习近平访美三句话

杨恒均:解读习近平访美三句话 进入专题 : 习近平访美    ● 杨恒均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访问美国。那一天是中国农历羊年正月初一,辞旧迎新。邓小平的那次访问开创了中美之间独具特色的“首脑外交”。1989,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最高领导人访美中断八年之久。1997年10月26日,江泽民访问美国,并开始把首脑互访制度化,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例如,2002年,江泽民与胡锦涛先后访问美国,由江泽民对自己任期间的中美关系做一梳理与总结,并指明未来的方向,再由刚刚接任总书记职位的胡锦涛副主席借访美来重申、确认与继承江泽民的对美政策。这一模式在中共“十八代”之前又一次实施。去年1月份胡锦涛访问美国,被称为对中美关系的“定调之旅”。今年,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主要任务就是落实中美元首(胡锦涛与奥巴马)于去年1月确定的中美各项协议,继往开来。     按照惯例尤其是官场规则,习近平这次访美意义重大,却不会有重大的突破。如果我们把镜头推到2002年胡锦涛第一次访美,对照之前江泽民的表现,就不难看出,当时的胡副主席还很有些拘谨。更何况,这次习近平同2002年胡锦涛访美还有不同之处:当时胡锦涛已是总书记,习近平接班则要到18大。所以,一些华府政治与智库人士想从这次习近平访美的言行中寻找这位未来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与执政理念,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我今晚通读了一遍习副主席在美国的演讲、发言与对话(有些是美国议员与媒体转述),觉得有这样三句话可以解读一下。          第一句: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这是习近平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有点韵味。习近平这次访美与十年前胡锦涛访美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当时美国反恐之战正烈,美国需要中国;如今美国不再提反恐,反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军事与战略重心向亚洲太平洋转移。一时之间在国际上,在中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习近平用这样有点文学色彩的句子,软中带硬,一下子就回应了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美国转向亚洲这一事实被中美一些人士肆意夸大,无限上纲上线,尤其是中国国内一些半吊子专家与哗众取宠的媒体,连美国在澳洲多布署了几十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也被他们吵成了“围堵中国”、“必有一战”。习近平副主席这句话明确表示:如果美国能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需求,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不会反对美国到亚洲来,中国欢迎你来。     其次,这句话软中带刺,一边表达了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你美国,同时却暗含太平洋也能够并且也必须容纳得下中国。美国来亚洲,不应也不可能挤走中国的势力。     最后,这句话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如此明显地把中国和美国放在一起,同称“大国”。这也标志着今后会和过份谦虚(甚至自卑)的“韬光养晦”的时代有所不同,中国登上了大国外交的舞台。这句出发前的话底气十足,预示着习近平这次访问将会展示大国风范。          第二句:中国有句流行歌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提到中美关系时,习近平用了好几种比较有意思的表达,大多是前几任领导人不曾使用的。如他说中美关系“是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语),或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希拉里·林顿语)。习的这句话是对应这样一个流行的看法: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老大和老二能够不打仗而和平共处的先例,“中美必有一战”的论调在中美都颇有市场。     习近平使用了一个肯定的语句:“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唯一”这种表达方式以前很少见于外交场合,尤其不和美国人使用。因为在中美两国之间,中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视乎美国的决策者何去何从,中国顶多是“沉着应对”。一个处于被动的领导人,是不会使用这种“唯一正确的选项”表达法的。可见,既然大国了,就要从“被动”到“主动”,这句话表明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从被动到主动,有信心与能力发展好两国关系。     “敢问路在何方”则更展示了习近平的自信。当他说中美关系面临的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前景时,已经暗示未来的路还得靠未来的领导人走出来,还有可能预示他将会根据新情况走出一条新路来。当然,这里是对中美关系上的预测,大家也不必过份联想。          第三句: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台湾问题虽然仍是中美之间的最大问题,但马英九上台后,北京也调整了对台政策,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与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现极端情况,美国回头深入插手台湾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至于中美之间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经贸问题、南海等国际与周边问题,盗版、能源气候与环境等等,都不是大问题,几乎都在可“管控”的范围内,根本不会真正影响中美关系。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始终是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价值理念,反映在具体会谈上,就浓缩成“人权”问题。人权问题已经纠缠中美关系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最不易解决的。这次习近平副主席访美,先后被副总统拜登与议员麦凯恩质疑中国人权问题,而且,从他们质疑的内容到语气来看,口气还相当严厉,甚至不太友善。但令人惊讶的是,习近平的反应相当有水平,而且发人深思,值得解读一番。     我使用“惊讶”是有原因的,一是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这个问题时的态度与语气相比,二是和三年前访问墨西哥时的习近平相比,他这次的表现平和、理性、温文尔雅,展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在拜登对中国人权提出严厉批评后,习近平副主席强调:“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中国评论员解读习副主席的话是暗讽美国的人权也“没有最好”,这当然是根据以前领导人说类似话来推测的。但我认为习的这句话不能这样理解,尤其是这句话的中国官方翻译是:“Of course 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improvement when it comes to human rights,”再翻译成中文则变成:总有进一步改善人权的空间存在。有凤凰卫视的评论员认为翻译得不好,我则说,虽然以前我发现外交部的翻译有不准确的地方,但这次翻译是精准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中式句子,翻译成英文会让美国佬感觉不到你到底想说什么,也就等于没说。现在的英文翻译则是明确表示,中国的人权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如果习直接说这样一句中文而不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委婉表达,在国内听来可能就有些突兀,有些人接受不了。     习近平在后来回答议员麦凯恩就西藏人权问题质疑时,说出了更直接的话。据麦凯恩转述,面对他就人权问题的质疑,习近平很幽默地说:“麦凯恩,你的直白在中国是出了名的。”随即习近平回答说:“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也知道,美国在过去也有很多问题。”麦凯恩说习近平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人权问题,但他对此次会晤的评价是“坦率而谦逊”。这次会谈是闭门的。     其实,麦凯恩不太理解中国官场文化,习近平不但回答了他,而且这个回答在我看来还相当精彩。当习副主席指出“美国在过去也有很多问题”的时候,也就肯定了美国现在的进步;而当他说“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则表达了两个意思:他不但承认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可能还停留在美国的过去),而且还有了目标(也许就是发达国家的现在)。世界各国对人权的标准基本上都没有异议,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相差很大。问题不在于是否有差距,而在于如何认识这种差距。     虽然习近平也讲到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但在我的记忆中,这可能是第一次,中国领导人在回应美国人权质问时没有提到人权的“标准”问题。以前我们国家领导人常会说,中美两国对人权的认识与判断标准有所不同。那意思很明白了,你美国认为好的,我们认为不好。我们的那才叫好,只是你美国人没有那个几千年文化底蕴来欣赏。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美国搞了一份《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我们也马上针锋相对地搞了份《美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也同样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有那么一些人开始借机抵制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你说他人权不好,他偏要说他的人权是世界上最好的。就在不久前,北京的某些人与机构还在公然睁眼说瞎话,一会说中国人权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会又说中国的人权比美国的好,过一会又说现在的人权是最好的——一说到人权,他们开口就是“最好的”。这些人真该学习一下习近平副主席的讲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权总有改进的空间。     按照中国的发展状况与人均收入,中国的人权比不上比自己富裕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包括我们的香港与台湾地区),这不是什么耻辱。但如果你为了自己的面子与手中的特权,就公然置罔顾事实于不顾,悍然蔑视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并独自搞一套唯我独尊的人权“标准”,那才叫可耻。一些人总是把老百姓都当成阿斗。     好了,今天的解读到此结束,否则,就解读过头,属于自说自话了,不过,这些解读毕竟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如果发现有些内容与事实不符,也与你的观察与想像不同,你就当我把自己对未来北京执政团队的希望也融进了解读之中吧。          杨恒均 2012年2月16日      (本文系《世界华人周刊》特稿,欢迎所有媒体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进入专题: 习近平访美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环球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0260.html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