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又回来了(第二部分)
最近,一座高大的孔子雕像竖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家博物馆前,给这个革命色彩浓厚的地区增添了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文化地标。此举有何寓意、是否妥当,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关这尊雕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评价孔子,要不要把他捧得那么高;二是雕像置放地点,是否应该在天安门地区。 *反对者:孔子像进天安门“不伦不类”* 围绕上述问题,一些游客在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孔子雕像前,接受了美国之音记者的采访,表达了不同看法。87岁的曾先生持反对意见。 他说:“我觉得,不应该放在这儿,因为对孔子都有争论。放了这个东西,真要拆,那就不好的了。另外,这个地方不对,烈士门口,人家说,顶好放到什么地方呀?放到文化宫里面。” 另外一位先生用四个字表达了反对立场,那就是,“不伦不类”。他说:“放在这个位置,严格地讲,‘不伦不类’。这个地方是天安门广场地区。孔子定位,到底定到什么地方?不仅是地理位置定位,这个地理位置定位反映到政治上定位,怎么定?” 网上的讨论也很热烈。天涯网友“冷静的心”认为,把一个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塑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与我们所推崇和信仰的现代文明和共产主义格格不入。 这座孔子身着宽袖大袍的青铜像,底座不算,通高9.5米。有人猜测,此一高度象征的是“九五之尊”。这让许多人不解。古时,只有帝王的地位才被称为“九五之尊”。陈云发在一篇文章中说,已经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现在又要回到孔子的“新帝王”统率之下吗?这是要告诉人们,孔子才是当代的“九五之尊”吗? *赞成者:重拾失落的自信与自豪* 然而,持赞成态度的人认为,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一位中华网友认为,立起孔子像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重新拾起中国人失落已久的自信和自豪。 在孔子雕像前,一位来自山西的大学生对美国之音记者说:“毕竟孔子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很优秀的思想家。他不是主张‘仁义礼智信’,对吧?‘仁’也毕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来自华北科技学院的殷同学也持类似看法。他说:“在历史任何时期上,我觉得,是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的。所以从这些方面看,我是很赞成孔子放在这里。现在这个社会,感觉有些浮躁什么的。然后,我就感觉,孔子思想现在是应该提倡一下。” *中立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的同学王小姐认为,对待孔子思想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她说:“新文化运动它有点太偏激的一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孔子有很强的等级观念,好像他曾经提过一个‘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应该去当官。在今天的社会,这种说法好像是有点过时了。当官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他提倡的思想叫‘有教无类’,对今天很有益,我们应该继承这种思想。” 王小姐说,儒家思想作为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主流思想,有它不可动摇的地位。 *学者称“忠君”即“爱国”* 一位历史学者称孔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精神领袖,认为他的思想“精华多于糟粕”。这位张姓学者说,孔子的“忠君”思想也在精华之列。 他说:“忠君就是爱国。因为当时‘君’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忠君就是爱国。现在咱们弘扬孔子的思想,那也是对爱国思想的一种宣传。” *网站称孔子复活荒唐可笑* 事实上,中国官方当下的许多提法也不乏儒家思想的痕迹。《中国新闻周刊》说,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等治国理念,即使不能说直接来自孔子和儒家,至少可以说深受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然而,尊孔的做法在一些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己任的网站受到坚决抵制和激烈批判。“乌有之乡”网站上刊载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共产党是在批孔中起家的,而在共产党执政60多年后的今天,竟然要让孔夫子这个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亡灵“获得新生”,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啊。 *孔子的回归已成现实* 人民网针对孔子铜像落户天安门一事,让网民投票表达意见。到目前为止,反对者居多数,占60.5%,赞成者仅占39.4%,另有0.1%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不管赞成还是反对,孔子的回归已经成为现实。就像电影《孔子》结尾处,衣衫褴缕的孔子在鲁国门口老泪纵横说的那样:我又回来了。 他说:“鲁国,我们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