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 八大到十八大政改难行
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发表文章回顾中共八大,认为当时提出的诸多主张对现今的中共有示范意义;历史学者章立凡认为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政改分离”迄今未实现,未来政改依然难行。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在该刊最新一期发表文章”八大能,为何十八大不能?”,这篇文章回顾了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八大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在其所作的报告中”宣布阶级斗争结束”;当时的中共总书记邓小平在报告中”没有提及毛泽东的名字和’毛泽东思想'”、并”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等。 金钟认为虽然中共八大具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在理论上的成就,及试图推进改革的政治经验仍是现今的示范。五十多年过去,期间虽然有胡耀邦和赵紫阳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动改革的尝试,包括胡耀邦早在1980年即曾向邓小平提”政改”建议,特别是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提出”深化改革、党政分离”等,但这些主张迄今仍未实现。 “中共会逐渐抛弃毛泽东这个政治负资产” 中国知名的历史学者章立凡向德国之声首先介绍了中共八大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取消阶级斗争”、”将毛泽东思想从党章中去除”:”八大应该是一次没有完成的非毛化,八大提出’反对个人崇拜’,而且还预留了一个名誉主席的职务给毛泽东,在党章中设定了名誉主席,毛对这件事是很不情愿的。” 章立凡也介绍其后毛泽东因为对中共八大触动其利益和出现的改革迹象不满,遂在1957年发动反右和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重提”阶级斗争”,彻底否定了八大的路线。 对于八大于现今到底有怎样的意义,章立凡认为中共会逐渐抛弃毛泽东这个政治负资产:”毛的这套阶级斗争理论,现在已经变成了反讽,如果按照毛的这套理论,现在的权贵资本,就应该是被打倒的阶级,执政理论又如何能自圆其说,毛已经成为共产党执政理论的障碍了。所以他们可能在新时代在理论上把毛抛弃掉,当然这种抛弃的形式不会是特别迅速的,而是逐渐淡出的方式。” “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党政分开'” 章立凡也向德国之声表示,作为历史学者,他对历届党代会都做过一定的研究,对其中的十三大留有深刻印象,如果以此启程,也许现今的中国会大不同。遗憾的是”八九民运”之后,中共当局再次关闭”改革开放”的大门 他表示当年赵紫阳在十三大上所作的报告呈现中共史上的亮光:”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党政分开’,有这种三权分立的理念在其中,特别是提出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而且这些内容都写入了党章,’党要保障行政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权力’,事实上是对三权分立的承认,所以吴邦国的五不搞纯属胡说八道。他们连党史的常识都没有。” “如果危及执政地位,他们肯定不改” 十八大前,包括改革派代表的胡德平及学者吴敬琏等再促政改,章立凡预测十八大后,”政改”将成流行话语,但实际的改革思路还未成形,改革还会遭遇来自权贵阶层的阻力:”大小官僚都会把政改挂在嘴边上,但是真正怎么改,我还是有很多疑虑,口头上谁都可以说,真正触及到利益谁都不舍,政改最大的地方在于需要既得利益集团放弃他们的利益。” 他也认为归根结底,中共当局改或不改,恪守的底线都是”不危及中共执政”:”如果危及执政地位,他们肯定不改。究竟怎么改,改的幅度有多大,’是不是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才是他们衡量改革的尺度。”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