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运

自由亚洲 | 海外民运人士提出明年“重返天安门” “环时”攻击民运者但避提六四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称海外民运人士被边缘化,遭网民反驳。海外民运人士提出明年“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将“重回天安门”,引发热议及关注。有民运人士表示中国政府已无法回避六四问题。 “六四”24周年刚过数月,但关于六四议题及争议仍然不断。继月前中国商人马云对六四的言论引起一轮对他的批评之外,上周六加拿大太阳剧团在北京演出时,舞台屏幕也播出六四事件中有人只身挡坦克的画面。  近日外界将焦点投放在明年六四25周年的纪念日上。海外民运人士提出25周年“六四”期间重回天安门,让当年在广场上奋战的人们再次聚首。 官媒批评遭反驳 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海外版周三发表署名单仁平的评论文章称,“海外民运需吞下被边缘化的苦果”。文章开头说,“多名海外民运人士近来在网上联络,扬言要在明年的某一天回国闹事,或者到中国政府驻世界各地的机构门口“围城”。一些几乎被中国人忘记了的名字,或者本来就不为人知的名字,又像流星一样划过媒体。” 在海外的公民力量团体发起人杨建利周四向本台表示,从官方到民间,各界都在关注明年六四25周年的活动:虽然他们对民运人士、或者他们口中所谓被遗忘了的人士进行诋毁式的批评,但是从本意上来讲他们是不愿意提这个话题的。他们也知道这个话题今年已经是掩盖不住了,因为我所接触的各方各界的人士都在关注着明年的六四我们将做什么。而且在网络这么一个中国政府试图去控制但是不能完全控制的媒介中,这个议题已经慢慢被炒热。他们没办法去控制,只能现在拿出诋毁的方式,就表明六四这样的历史事件中国政府不愿意去解决,也不愿意去面对。而现在的网上关于中国各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议题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关。 环球时报的文章还说,海外民运团体人数只有大约200人,又称谈政治成为他们的生存手段。文章又在多处指民运人士在中西的博弈中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他们急需“干出点事”,至少在舆论场制造出一些动静。 环球时报的这篇文章引来不少批评及反对。在微博中有网民说“明年的某一天”到底是哪一天,还有的网民则说“为什么200人的名字都不能提”,更有的调侃说《环球时报》都在关心被边缘化的人。 在美国的资深媒体人北风告诉本台记者:环球时报他们还是非常习惯性的叼飞盘,其他人扔一个什么东西过来他都要跳起来咬一口,可能是下意识的反应,认为写出这样的反驳能够取悦执政者。 记者:到明年六四的时候会不会又会像过去茉莉花事件这样子呢? 北风:我想不论是低调进行也好还是公开进行也好两者都有尴尬之处,。第一个就是如果大家都潜伏的话就没有办法影响后续的人,也不知道到时候会有多少人出来,行动会不会对维稳体制构成挑战以刺激其做出剧烈反应,消耗维稳的成本,这是一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要站出来的话那幺就要承受非常非常严重的风险,但是客观的来讲这也会对维稳体制构成直接的挑战。所以这两方面的利弊是都有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环时:海外民运被边缘化是“最小棋子”

华盛顿 — 中国环球时报发表署名评论,谈到海外民运并说,海外民运已经被边缘化,沦为“最小棋子”,没人相信他们能“掀起大浪”。 *单仁平:海外民运想“闹事”* 环球时报周三的这篇头条评论,是“单仁平”所写。有报道说,单仁平是环时总编胡锡进的笔名。这篇文章说,近来海外民运人士在网上联络,扬言要在明年的某一天回国闹事,或者到中国政府驻世界各地的机构门前“围城”。文章提到的最近发生的这几件事情,主要是当年天安门学生王丹和杨建利等人发动的。他们都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都在海外。 环时评论说:一些几乎被中国人忘记了的名字,或者本来就不为人知的名字,“又像流星一样划过媒体。” *环时是中国唯一“关注”民运的媒体* 在中国大陆,环球时报是唯一评论海外民运的报章。2004年5月,环时曾刊登王丹和王军涛接受台湾资助当“间谍”的消息,引起王军涛、王丹反弹,将人民日报和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告到美国法庭。 环球时报评论借“大陆学者”的话说,民运人士在西方已经被边缘化了。“没人相信他们能掀起什么大浪。” *环时:海外民运只有两百人* 环球时报没有交代任何学者的名字。环时说,海外民运作为一个共同体已经不复存在。它说:海外民运组织有多达几十个,但总人数只有大约200人。“他们彼此联系不多,很不团结,互相竞争在海外的影响力和越来越有限的物质支持。” 单仁平的文章认为,1989年出走的那批人大多步入中年甚至老年,“新加入者参差不齐,他们越来越‘实际’,很多人现在谈政治成立维持生存和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文章还说,海外民运人士在西方对华博弈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边缘化,逐渐成为“最小棋子”。由于他们长期脱离中国社会,早已不再是“撬动中国国内舆论场的杠杆。” *“海外民运人士饱尝世态炎凉”* 环球时报的评论认为,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海外民运人士,西方社会的“反华力量”也把大部分精力从这些人的身上移开。这让他们“饱尝政治上的世态炎凉”。 环球时报批评说,这些人,“由于长期隔绝,”“大多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人,有些逢中必反。”该文还批评说,海外民运人士已经“失去了和中国主流社会正面互动的能力。”“一些人甚至同‘藏独’‘疆独’搞到一起。” 不过,“单仁平”也承认,有些海外民运人士“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深刻影响了中国大众舆论,当时他们左右人们看法的能力,直到今天中国的舆论领袖无出其右者。”文章说,去国后,这些人曾一度组成联盟,对“推翻”中国体制充满信心。“他们之后政治上的失败和人生空耗如此没有余地,令人长叹。” *“与其折腾不如随遇而安”* “单仁平”文章最后说,“大概没有人能比民运人士自己更清楚他们走错了路。他们需要思想上痛切反思的能力,以及向社会展示这种反思的勇气。否则他们就是时代风中刮过的尘沙。” 环球时报的文章最后说:“继续折腾或者纠结下去不如随遇而安了。”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朱镕基新书:“八九民运”时拒绝军队进上海

朱镕基新书《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首发式举行,已卸任十年的中国国务院前总理再受关注。书中披露其在上海执政期间推进改革,曾批示“不改革、就完蛋”。 (德国之声中文网)8月12日,朱镕基新书《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这位已经卸任10年的前中国国务院总理再受关注。书中记述朱镕基于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期间,在上海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照片等,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出版方透露,该书由朱镕基参与审定。该书是继他于2009年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和2011年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的第三本书。 同一天,本书在中国多个城市发行,书中内容也推至公众面前,透过文件性讲话稿等,朱镕基1987年至1991年出任上海市长期间所发生关于市场化改革、”八九民运”、与现任香港特首梁振英交往等内容罕有的曝光。在朱镕基初入上海时,正值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朱实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举措。1991年1月他曾在一份关于外商投资的文件上批示:”不改革,要完蛋”;提出”廉洁政府”、”整顿干部作风”以及指出”空谈误国”、”党权未受监督、分配政策等不利于党群关系”等。另外本书还有关于1989年”六四事件”后,朱镕基称”和学生领袖和谈,缓解了紧张局势”及他拒绝军队进入上海等内容。 朱卸任后,一直颇为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也避免公开谈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或其政策。中国媒体《南方都市报》在专访出版方”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时抛出重磅问题,指朱当时任职上海时的背景与中国当下背景颇为相似,如改革停滞不前、经济滑坡、官场腐败之风等,新书选择在此时出版是否有影射”时局”之意涵?黄书元表示”本书是历史再现,但书中很多内容和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契合,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因此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九民运’期间,朱镕基拒绝军队进入上海 ” 朱镕基新书不仅涉及中国当局敏感的改革话题,其中关于”八九民运”中的内容也成为本书最大看点。新书全文刊登了1989年5月22日《稳定上海、稳定大局》、6月8日《上海不能乱》两篇朱镕基对上海市民的电视讲话,以及6月5日至7日上海市委干部会议上朱镕基的讲话文稿,披露了当时朱力主用不同于北京军管的手法,拒绝出动军队和警察,以避免将矛盾激化。他表示:”上海乱的程度与北京不同,我们从未想过要动用军队,上海有508万工人,还要军管干什 么?……不要引起群众恐慌。” 中国学者、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前研究员姚监复向德国之声表示,这些内容成为本书最大看点之一,学生提出的主要诉求,其实和朱当时在上海提出的一些问题是相同的,朱在本书中没有回避该事件,其作法应该对现在的执政者有所启示:”这点刚好是和邓小平不同的决策,这点要肯定朱镕基的处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他说’历史会把事实弄清楚的’,能出这本书也希望新的领导对此有很好的思考。不但是朱提到的问题,当时学生提出的也是当前领导人号召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追求的目的,所以学生们有什么错?当局为什么要开枪对待学生?” “朱镕基是带有计划经济影响的经济改革者” 姚监复回顾,朱镕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任职中国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是带有计划经济思维的一个”改革者”,因此他在上海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也有计划经济的影响,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改革:”他是在党的领导下,提经济方面的改革,因此邓小平是支持的。但经济改革他也不是彻底的,基本还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框里改革,比如在农民问题、粮食问题方面他主张’统购统销、统市统价’。一直到现在他还认为他提出的是正确的。他是国家计委出来的干部,对计划经济是热爱的,也是计划经济脑袋,但是他也认为不应该象毛泽东一样瞎指挥。” 姚监复也回顾,尽管有着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朱镕基于上海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开放的基础,他和江泽民一起决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进入到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体中。 “朱的角色是政治傀儡,不敢触及政改” 在采访中,姚监复认为,朱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公众所称道,但他的政治暗色部分既是他从未敢触及政治体制改革:”他没提政治改革,因为要进入政改得触及一党专政,他没敢提。他的缺陷就是政治改革没有走到该走的那一步,其实以他的身份他应该多走几步,就象温家宝一样,只能说说而已,要是他多走几步,也许会象赵紫阳一样就得被赶下台。等于他们是傀儡型的,就是工具,就是为政党服务的。” 新任国家总理李克强会不会重复前任总理们的政治轨迹?还是会有所突破?姚监复表示观察到目前习近平将实施具体经济改革措施的权力分配给李克强,而李克强也从不过问政治,二人已经达成某种政治默契。即使这样,不知道未来李克强想锐意推动的深化市场经济会不会遭到习近平的反对:”也有人担心李克强主张市场经济,但习近平会不会允许私营经济发展那么多,他坚持社会主义和毛的一套,两个人将来会不会在公营、私有化、市场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问题上发生矛盾?”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海内外民运人士策划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活动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明年是“六四”25周年,海内外民运人透露正在策划名为“重回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动员流亡国外的民运人士闯关回国,与国内外关注中国人权的人士齐聚天安门广场,或在广场四周举行纪念活动。 继1989年民主运动的学生领袖王丹本月初在美国发出“六四”25周年“天下围城”的号召后,海内外的民运人士周日通过海外“参与”网站发出了题为“是时候了–六四25週年重回天安门”的倡议书,号召在明年6月4日,万人齐聚天安门,悼念“六四”25周年,以非暴力革命的形式“结束一党专制”。倡议书还配以美国和德国拍摄的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电影《V字仇杀队》的海报,配上文字“我们只要赢一次,他们就永远输了。”该活动还在推特上设立了同名账户,开放给公众讨论。 北京社会活动家胡佳周二对本台记者证实他是活动组织者之一,“重返天安门”活动的策划早在两个月前“六四”24周年纪念活动前后就已经开始:“现在这个‘重回天安门广场’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今年的‘六四’之前,包括我们号召黑衫(散步)、重聚天安门广场这一系列活动。而且我们认为在天安门广场以外的区域,发生天安门屠杀的整个区域,从木樨地到六部口等,当天都应该有人能回去。 倡议书的开头引用了浙江民主党人朱虞夫两年前写的诗《是时候了》,他本人也因此诗而入狱。倡议书中还说,全国失地农民过亿,城市拆迁利益受损群体及近三年毕业后即失业的大学生均超过了千万,复转上访军人、辞退民办教师及国有银行下岗人数均以百万计,各机构、组织、个人如果在未来一年里充分发动动员,明年6月4日万人齐聚天安门还是有可能的。如有足够的人能抵达广场,直接达成变革目标。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员抵达,动员过程也能充分调动和消耗维稳力量,为中国民间力量发育创造条件,推动变革早日到来。 胡佳还透露,活动目前正处于宣传和准备阶段,策划者们除了动员民众外,也希望有更多亲历六四的人能在网络上或走上街头亲述历史:“现在来讲,主要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为明年的活动采取行动,现在恰恰有这一整年的准备期。现在幸好我们有了网络,有了推特和微博中的快闪,经过多年的积累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真相的,但没有更多的亲历者在网络上站出来去证实历史,更多的是期待能走上街头。” 倡议书中还提到,活动将会征集义工及有意回国参与闯关者,还将在倒数半年时,启动闯关行动,并和香港“七一”“占领中环”的活动遥相呼应,协同动员。 胡佳表示:“香港的普选可能会带动连锁反应,可能带动大陆的公民对共产党要求普选权,所以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守望相助和呼应,无论任何形式上都能够相互依存和互相激发的。” 为此,记者周二采访到了曾表态配合“占领中环”活动的香港“真普选联盟”召集人郑宇硕,他表示,中国国内严厉的维稳局势和香港可以公开讨论真普选的环境不同,当局定会大力打压,但此次活动是让国内外再度聚焦六四事件的好机会:“这当然是非常值得支持,不过中国和香港的环境有相当大的区别,中国当局对这样的活动是不会容许的,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在天安门讨论这个事情,但是有这个呼吁,我相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在网上或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讨论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忻霖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八九民运”人士发 “天下围城”召集令

“八九民运”前学生领袖王丹,旅美学者王军涛、胡平等人发起的纪念“六四”25周年文告,呼吁华人和国际人士、人权团体于明年6月4日,到中共驻外机构、使领馆门前,发起“天下围城”行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8月1日,”八九民运”前学生领袖王丹及当时的参与者、旅美学者王军涛、胡平、陈奎德等人发起的”纪念六四25周年”文告,呼吁华人、国际人士、人权团体于2014年6月4日,到中共驻外机构、包括驻外使馆门前进行”天下围城”行动。 发起者在文告中表示:”八九民运,是一场爱国民主运动,且这场运动得到民众广泛支持,因此八九民运理想也是中国民众共同理想,但中共党魁邓小平镇压了这场爱国民主运动,扼杀了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建立正义与安全家园的伟大理想,在血腥之夜后,有人以为邓小平镇压是为了维持稳定;将近25年来中共维稳统治的现实证明,’六四镇压’是为建立腐败铺平道路;现在,’六四’屠夫的子女通过暴力统治劫掠和压迫大众,成为极少数暴富权贵,垄断着发展的果实和机会以及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力。而广大民众则在暴政下承担发展带来的代价和苦果,公民没有尊严、人权和合法权益,甚至连食品、人身、环境与产权的安全都没有保障。” 因此发起者呼吁”全世界的华人和国际人士,各人权团体,在2014年6月4日那一天,能够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有组织地或者自发地到各地中共驻外机构(尤其是使领馆)门前,用全球接力的方式,达到天下围城的规模,以对中共造成最大程度的国际压力和心理震撼,以对海内外推动中国宪政民主的力量达到凝聚和动员的作用,以催生宪政民主的新中国。” 就在不久前的7月13日,前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接受港媒访谈时,肯定邓小平在”六四事件”中的镇压行为,并称该决定是”当时最正确的决定”,此事引发轩然大波,旅美的”八九学运”前学生领袖周锋锁、熊焱和”六四事件”被镇压部队坦克轧断双腿的方政执笔发起”关于谴责马云就’六四事件’发表不当言论及要求马云公开道歉的联署”行动。指出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邓小平以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人,对此血腥镇压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领导责任。且时至今日,中国当局仍维持对事件的原有结论,亦没有追究任何当事人的责任。 发起人之一的旅美民主人士、作家胡平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表示明年即是”六四”25周年纪念,这段历史不仅是和亲历者的个人命运有关、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海外的民运人士也肩负着这种沉重的使命,因此他们从现在起即开始筹备各种纪念活动,”天下围城”即是主要针对海外人士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其它的活动也正在酝酿中。 他们期待籍由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唤起各界人士对”六四问题”和当前中国人权现状的重视。让”六四理想”重回民众心中,胡平相信该活动会在民众中产生反响和共鸣,尽管这个单一活动还不足以让执政者低头认罪,但唤醒后的更广泛的民众行动也会带给执政者压力,促使他们正视并解决”六四问题”:”人们对正义还是有追求的,八九民运时几乎是全民性的活动,当时参加者那么多,他们对六四镇压是非常愤慨的,所以都希望有一种方式和机会来表达。” 作者:吴雨 责编:洪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