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北京:我要和你街头的汽车比时速
向北京交通下战书 五年后我会更老,但未必更慢。请北京接招! 不久前有一则报道称,北京市日均净增机动车1900辆, 如不加限制2015年将达到700万辆。届时高峰时段机动车行驶平均时速将低于15公里。我当时顺手写了篇呼吁控制私人车的文章,并讥笑北京5年后的车速和我跑步速度差不多。 文章在博客中贴出后,引起不少有车族愤青的愤慨。一位留言讥笑说:“一小时跑15公里?你该参加奥运会了!”好了。愤怒就是愤青的职业。咱们闲话少说。那篇文章确实有些吹牛。不过,吹牛并非全无根据。我索性正式向北京的交通下个战书:5年后大家比试一下,在一小时内,究竟是北京的车跑得快,还是那时已经54岁的我跑得快。当然,条件有一个,车要在北京市内高峰期跑,我则要在美国跑。 为什么我要在美国跑?九十年代初我在北京长跑,一万米下来,咳嗽不停,吐出来的痰如煤球一样黑,当时教我英文的美国老师劝我小心空气。后来退受了点伤,就再不跑了。到了美国后,一次远游被一尘不染的空气和美景所打动,又开始了跑步。等生女儿出生,忙碌之余也就不再跑了。最近快五十岁又开始了训练。十月初参加本地10公里比赛,跑的是上下坡很多的挑战性道路,成绩40分56秒,感觉轻松。如果能跑40分整(估计去除上下坡因素就能达到),这就是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当然,跑15公里很难维持跑10公里的速度。我的瘾刚上来,月底将参加15公里的森林长跑比赛。不过我毕竟刚刚恢复训练 ,相信潜力还有。这次10公里的比赛,前面一位54岁的老将,将我轻松击败,成绩是39分40秒。他若跑一小时,很可能就过15公里。 我是否是超人呢?当然不是。我所住的波士顿郊外小镇不过6000人,四五十岁的人跑得比我快得有得是。我参加的两次非常低水平的本镇比赛,在40-49岁这个年龄组根本无希望进前三名。这里是农村,开车是必需的。但是 ,真正的文化却是跑步和自行车。哪怕是地方的主干道,也被骑车人和长跑爱好者主宰,开车的看见骑车的或跑步的,老远就降速,而且经常趁迎面没有车时从逆行道上绕开骑车或跑步的人。在此以前住的地方是波士顿近郊。那里有公共交通,居民互相比赛,看谁家攒的“无车日”更多。 中国人很崇拜美国。美国人干什么,中国人也要干什么。人家开车,咱们也开。但是,美国四五十岁这茬人,有我这种体能的比比皆是,马拉松、铁人三项、超长距离自行车或游泳,无所不为。中国那些二十上下的愤青,有几个有玩儿得来呢?开车的多了,骑车和跑步的人就少了,空气污染得无法进行室外运动,中国人正在重新变成东亚病夫,乃至小愤青觉得一小时跑15公里就可以参加奥运会了。 在一个世界大国的首都,一小时的车速赶不上一位54岁的中年人的跑步速度是可耻的。这也是我下这个战书的原因。当然,这并不仅仅是要敦促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更是希望动员北京的民众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的生活:少开车,多健身。如果开车的人少了、健身的人多了,如果社会精英带头放弃开车而健身,那么健身的“利益集团”就会压倒开车的“利益集团”。这最终会推动北京大力限制机动车辆,保护骑车、跑步、和步行的权利。 同时,我还要对那些同龄人问一个也许已经被他们忘记的问题:到了54岁的时候,你是希望有足够的体能一小时跑15公里,还是希望开上个进口的名牌车?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们觉得你是在开玩笑,大家当然要前者。但是,在一个病态社会,许多人则选择后者。 战书已下,五年后再见。作为北京人,我衷心希望北京能赢。但是,这要看北京人自己的选择。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