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法广:艾未未事件的深层含义

原文:http://goo.gl/BsvA4 作者 雅尼克 中国艺术家、维权人士艾未未于4月三日在北京机场“被”失踪之后,引起全球舆论的极大关注。不仅欧美各国政府反应迅速,相继发表正式声明,要求中国政府释放艾未未,欧洲议会、国际人权团体,文化与艺术团体,包括世界各大博物馆也均参与了要求中国政府释放艾未未的行动。艾未未的失踪,在中国国内、港澳台也激起了强大反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艾未未的遭遇以及声援艾未未的全球性动员程度超过了对诺贝尔获奖者刘晓波被判刑所激起的反响。 之所以讲艾未未被失踪,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仍然没有就艾未未的去向给出正式的说明。这也正是自阿拉伯世界掀起茉莉花革命浪潮以来,滕彪、唐吉田、江天勇等几十名律师的命运。不过,官方媒体抹黑艾未未的宣传攻势实际上已经承认艾未未的失踪乃是政府所为。 艾未未是世界知名的大艺术家,艾未未被抓之后世界的强烈反应就是明证。中国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艾未未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知道仍然采取行动,显然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艾未未是中国公民社会结出的灿烂果实 艾未未被抓当然不是由于其艺术活动,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艾未未以其著名艺术家之身,以艺术与语言为表达手段,为弱小者伸张正义,为受害者争取权益,为公民社会扩展空间。相对于由于起草08宪章而被判十一年监禁的刘晓波,艾未未的定位只能是一位有良心、敢真言的艺术家。他没有系统的政治论述,也非政治异议人士。他是一位嫉恶如仇,敢于呼喊、敢于实践公民权利的当代豪杰。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政府似乎不应该抓捕艾未未,因为艾未未代表的至多是中国成长艰难的公民社会,而非在政治权力领域里同政府较量。 那么,中国政府又为何要对这样一位艺术家下手呢?自1989年六四事件以来,邓小平发动经济改革。一个不成文的社会契约俨然君临中国大地,这即是政府给民众打开经济发展的空间,经商创业的路敞开着,但是政治空间则是党的独霸天下。于是,任何人,只要在政治领域挑战权力,无一例外均会遭到镇压。长期以来,政府与社会似乎也大致遵循这一默契。众多的民运人士包括刘晓波的被捕,都可以用这一逻辑来加以解释。在这一新的社会契约的隙缝中,中国公民社会从无到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会。二十年来,中国律师阶层的成长,媒体人独立意识的确立,以互联网为言论阵地的公民社会的觉醒等因素,也间接得益于这一社会默契。从某种意义上,艾未未本人未尝不是这一公民社会发展所结出的灿烂果实。在此前,律师、记者等各类维权人士,虽然被重重打压,但相对于政治异议人士来说,界线仍然是分明的。即使是如高智晟律师被失踪事件,也可以从他本人直接介入法轮功事件,从而越过了共产党的红线来加以解释。 向公民社会宣战 然而,艾未未事件却打破了这一社会与官方的契约。艾未未事件标志着一种转折。这一转折意味着官方越过政治的红线,将政治的禁区向公民社会领域扩展。而这一转折的背景既是今年初起于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浪潮,也是官方对封禁互联网破功的自觉意识。茉莉花革命给中国当局的警示是:仅仅防范公开的政治异议人士不足以防止丢掉政权,在公民社会喷薄欲出的今天的中国,公民、法制、律师、网络等均是专制政权的大敌。从这一意义上讲,此次被抓的虽是艺术大师艾未未,但目标则是整个公民社会、网络空间的活跃分子,是对公民社会的某种宣战。这也解释了为何艾未未事件会激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只要你自觉是公民社会的一份子,有捍卫公民权利,争取言论自由之心,有匡扶社会正义,维护弱小之志,你就会从艾未未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艾未未的遭遇感同身受。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法国大革命的种子”

(2011年5月19日) 一 国务院昨天在一则会议稿中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公开承认这项民间多有争议的水利工程确有弊病:“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新闻今天登上多家知名市民报刊头版头条。商业门户网站又配上了一些最新症状:三峡大坝下三省出现严重旱情;鄱阳湖露出湖床,湖面减少1/3;湖北千余水库跌至“死水位”;洞庭湖腹地岳阳市16万人饮水难。 二 “醉驾入刑”问题上,面对持久强烈的压力,中国最高司法机关昨天做出回应。根据官方发布的答问稿,最高法承认此前“缺乏对这类案件的审判实践经验”,故已通知各省高院将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的第一、二起案件上报,最高院将在审查后发布醉驾指导性案例,作为审判醉驾的参照。 力主“不能含糊”与倡导“宽严相济”的人有各自的关切,他们在各类媒体上指责对方“诡辩”或“民粹”。较之《人民日报》,新华社在“绝不宽恕”的立场上表现得更加坚决,昨又发稿,分析公安部那组同比下降35%的数据,认为“半个月2038起,这一不小的醉酒驾车数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醉酒驾车现象依然在严重威胁各地公共安全,因此,对醉酒驾车的依法打击绝不能放松。”根据文章分析,“醉驾不入刑后果很严重”,因为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取消了行政拘留这一规定,如果不入刑,会导致只能吊销驾照,记者故而反问:“总不能比修法以前的行政拘留的处罚还轻吧?” 作为新华社在江苏主办的一份都市报,《现代快报》支持着总社的立场,今日社评警告“在一项刑法条款的看待上,执法和司法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这是很少见的现象,也是很严重的事情,”进而宣布“绝大多数公众”的民意不能脱离,“现行法律应当得到尊重和严格执行”,“或许,等到一个有序的、自律的道路交通环境出现的时候,再来调整法规的力度也不为迟。” 今天出版的《南方周末》以《最高法院的菩萨心肠》为题,描述了司法官员在立法者、执法者映衬下的尴尬。文章开头写道:“5月18日,公安部一句‘醉驾案件一律按刑事立案’,再次点燃了网民们对醉驾入罪的讨论热情。一位网友说,‘公安部比最高法院强多了,建议对醉驾逃逸的鸣枪警告无效后可以直接击毙。’”这份周报将最高法院副院长张军形容为“众矢之的”,称“司法的审慎显然面临更多压力”。另一位最高法副院长当年的内部会议感慨亦获摘录:“对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难办的是‘宽’,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何以从宽并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刑事审判的最大障碍。” 三 对那些认定中国社会充满着权钱勾结、贪赃枉法的人来说,“从重从严、大快人心”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弱者逻辑”。 人民网早间头条推荐中共中央机关报评论部最新作品,《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这是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的第四篇(其第二篇《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曾引发民间转载、评论热潮),文章以“走过高呼‘杀死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法庭,穿越法国大革命激进主义掀起的狂飙”启始,承认“激烈的非理性言行背后的逻辑并非无章可循。作为最后的选择,它通常产生于绝无胜算的场合”:“市场竞争固然是优胜劣汰,但是否必定是赢者通吃一切、输者无处可逃?暴力抗拆固然不理智,但暴力拆迁就一定合理吗?通过正常渠道难以反映正当的诉求,究竟该怎样宣泄郁积的情绪?”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利比亚反对派希望获得法国支持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星期六将争取法国的更多支持。此前一天,利比亚反对派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美国未能获得美国的全面外交承认。法国总统萨科奇将与该委员会负责人阿卜杜勒.加里尔星期六在巴黎举行会谈。 该委员会的代表团星期五在华盛顿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和其他高级美国官员会面。白宫在会后发表声明说,全国过渡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合法和可信的声音,但是没有给予加里尔希望得到的全面外交承认。 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六早上,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又发生爆炸。星期五,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向民众确认,他还活着,并且在北约炸弹无法伤及他的地方。卡扎菲的这条语音信息在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播出。 此前,意大利官员说,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在北约对利比亚空袭了几个星期后,这名利比亚领导人“很可能”受伤了。利比亚政府发言人称,北约空袭星期五在东部城市布雷加炸死11名伊玛目。北约回应说,在选择目标时十分慎重,被攻击的是布雷加的一处军事指挥控制地点。

阅读更多

法广 | 法国舆论看中国: 本拉登之死与中国的复杂算盘

文章的作者让•保罗•亚星Jean Paul Yacine 开门见山地评论说,中国政府对本拉登之死反应冷淡,这并不出人意外,基地组织的恐怖攻击活动主要针对欧洲与美国,2009年中国发生七五乌鲁木齐事件之后,基地组织的一名极端分子阿布•阿里比曾经呼吁要对中国发动伊斯兰圣战,但是,阿布•阿里比在同年的十二月份就被美军的无人轰炸机炸死。 作者认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基地组织对西方的攻击活动是西方国家多年来推行的不公平政策的结果,作者举例说,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中国网民在网上发表幸灾乐祸言论的大有人在。而今天,依然有不少网民对本拉登之死表示惋惜,作者特别引述了央视军事频道总监张欣在新浪微博中有关“拉登是阿拉伯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英雄。”的评论。 除了意识形态领域之外,在阿富汗问题上,口口声声表示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的中国其立场也同西方的立场大相径庭。中国本着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拒绝参与军事干预阿富汗的活动,但与此同时,北京又通过他的盟国巴基斯坦积极介入阿富汗。北京在阿富汗基础建设以及矿业开发领域的规模投资,这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政府治理方式,并且不屑与包括塔利班在内的所有政党势力交往的方式与西方国家绝热不同。作者评论说,中国的上述行为显然是对西方的阿富汗立场的否认,同时也明确地显示中国是站在那些认为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平衡的化身的人们的一边。 本拉登死后,中国官方的反应主要集中在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的一句话,那就是击毙本•拉登是国际反恐事业的一大里程碑,亚星认为,从姜瑜的这句华语中能够隐约感觉到北京对后恐怖主义年代的担忧,担心华盛顿从此以后,将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对待北京。 文章透露说,多名国际学者引述来自美国国务院的内部消息,确认美国白宫以及国防部都有意集中精力出谋划策,要对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军事威胁出台对策。作者引述北京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的话说,美国从此可以减少反恐专职人员,转而对付新兴国家,另外,环球时报近日也发表一篇社论文章,谈本拉登死后,中美是否会成为真正的敌人,亚星指出,虽然环球时报的社论文章否认了上述观点,但却足以显示中国方面的类似的担心。 不过,作者笔锋一转指出,本拉登之死也多少减轻了中国政府的部分压力。因为,首先,类似基地组织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对中国的新疆影响重大,再加上基地组织的恐怖攻击活动也对中国在全球各地的石油以及矿业集团构成威胁;其次,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忠实盟国,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主要盟国,而巴基斯坦自2009年来不断遭受恐怖攻击,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担忧,因为中国同美国一样,并不希望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文章最后指出,本拉登之死的下一步将是北约逐渐从阿富汗撤军,就在美国考虑撤出阿富汗的同时,中国却正从长计量,试图借助巴基斯坦巩固和加强在阿富汗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在巴基斯坦与美国有关本拉登的纠纷之中北京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捍卫伊斯兰堡,尽管美国完全有理由要求巴基斯坦作出解释,但北京却坚决称赞伊斯兰堡在反恐斗争中表现出色,对来自西方以及印度的指控不以为然。 文章最后指出,北约撤走之后的阿富汗将不可避免地激发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三国之间的关系再度紧张,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员本月初在北京的《京华时报》表示,没有人希望北约联军仓促离开阿富汗,他说,阿富汗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印度方面的上述观点显然同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愿望完全相左。印度近期在阿富汗投资一亿元多美元修建阿富汗议会和链接阿富汗和伊朗的高速铁路,试图在阿富汗与中国抗衡。 文章最后不无讽刺地总结说,北京在维护和平崛起大国形象的同时,又试图在与华盛顿和伊斯兰堡的复杂拉锯战中维护自身在阿富汗的利益,而新德里则在同华盛顿一起指控伊斯兰堡的同时又不得不继续同伊斯兰堡合作。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法国人拍的片子《中国.1960》

中国的古拉格之一。作者还是手下留情了,对干部的恶行轻描淡写,只是重点表现了饥饿。比这更残酷的多得是! 56网友 1天前 说: This is a great movie! Hot shit mma 2天前 说: 没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慎看 56网友 2天前 说: 任人宰割的时代 不堪回首的时代 那时的绝望直到现在看 都是血淋淋的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7979/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法国人拍的片子《中国.1960》 发布时间:2011/05/08, 19:45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Rss Feed 广告位招租 本站导航: 萝卜网 | 淘宝导购 | 在线视频 | 视频搜索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我们是不是被毒害的一代 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 关于中美合作所的一个历史误会:渣滓洞暴行与其无关 有妈嫌真幸福,妈妈我爱你 盗墓者盗空洛阳城,盗墓何时能消失 无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