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谈

美国之音 | 海峡论谈:拜登东亚行 中日韩谁胜一筹?

华盛顿 — 美国副总统拜登前脚才刚离开首尔,结束中日韩三国的访问,韩国国防部马上就在星期天宣布扩大防空识别区,并涵盖中韩之间有主权争议的岛礁,拜登东亚之行是否有助于化解各方在防空识别区上的分歧,中日韩之间的防空大战是否一触即发? 海峡论谈:拜登东亚行 中日韩谁胜一筹? 美利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教授表示,拜登的中日韩三国东亚之行,起到了一个稳定局势和协助沟通的作用,像是韩国宣布扩大空识区之前,也跟拜登事先沟通。中韩之间重叠的这一块苏岩礁(韩称离于岛),大家以前都不谈,现在则是公开化,空识区的问题事实上和各国之间的岛屿争端高度相关,空识区现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如何来管控和预防危机现在就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拜登此行也通过穿梭外交,向中日韩三方提案,希望有关各方建立热线和管控机制,密切沟通相关事宜,相信究竟由谁来主导以及相关的细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披露出来,外界现在特别要注意中日之间的军事竞逐,是否因为中国崛起引发东亚地区权力转移(Power Transition)现象而日趋白热化,包括美方在内的各方必须建立管道,以避免擦枪走火甚至是有人预测会爆发战争这样一种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发生。 台湾军情与航空网站主编施孝玮先生则指出,有关于防空识别区的危机管控,两岸之间其实已经磨出了一套潜规则,这次中国单方面划设防空识别区,事先没有跟和美国、日本和台湾磋商就径自宣布,现在既然这样画了,也不可能缩回去,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空识区成为美中日韩四个大国之间博弈的筹码,台湾相对来说,由于两岸之间政治情势的和缓,争议没有那么针锋相对,至于中日之间的军事争霸则因为岛屿争端越来越明显,虽然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很快,但中国距离军事先进国家还有鸿沟需要跨越,如果中日之间因为领土争议产生军事摩擦,相信对中国未来整体国家的发展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至于美中日韩四国之间接下来可能通过那些现有的机制和管道沟通有关各方防空识别区的危机管控问题?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之后美国立场的日益明确是否可能迫使日本上谈判桌来认真讨论中日之间的岛屿主权争议?东亚情势在中日韩三国防空识别区的相互牵制之下又可能出现哪些细微的变化?今晚海峡论谈邀请美利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教授以及台湾军情与航空网站主编施孝玮先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与海峡两岸的听众、观众交流意见。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海峡论谈:北京下一步? 挑战台海中线!

中国上个月23日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后不久,就马上在26日出动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从山东青岛起航,在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的伴随之下,以编队的形式穿越台湾海峡前往南海,虽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随即在27日记者会上表示,外界不需过度解读辽宁号穿越台湾海峡一事,不过却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其实只是北京这盘战略棋局的第一步,接下来除了还要划设黄海与南海的航空识别区之外,更要直接挑战台海中线! 海峡论谈:北京下一步? 挑战台海中线! 台湾军情与航空网站主编施孝玮先生指出,台海中线是1950年代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海峡时所定出的行为准则,由美军划定一条海峡中线,过去中国空军实力不强,通常不会超过沿岸10海里,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中共军机打破默契越过中线,两岸空军对峙态势一度紧张,美国当时出面呼吁双方冷静,要求双方战机不要再越过海峡中线以西,台湾从此丧失海峡中线以西的控制权。近年来中共军机也有几次越过海峡中线,大多是因为天气因素,基本上台湾方面会先判断是否有敌意,并以雷达监控,这次辽宁号虽然并未跨越海峡中线,但也使得台海中线再次成为外界的焦点。 美利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教授表示,台海中线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问题,台湾一方面和美国保持军事联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的关系也日益和缓,台湾的下一步处在中美两国之间,有关海峡中线的考量也要与时俱进,一方面和美国之间有紧密的协商,一方面也要跟对岸讨论双方关系在进入深水区之后,能不能够从经济整合过渡到政治协商或是军事互信。而两岸关系的进程,就像马英九总统说的,应该是由易到难,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水道渠成,这不光是军事部门之间协商,而是要由两岸最高领导人来做出政治判断和政治决定。 不过台湾军情与航空网站主编施孝玮先生认为,两岸之间能否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首先在于双方是否承认对方为政治实体,这个部分目前两岸之间还是有很大的落差,相信短期之内海峡中线还是一定会存在,只要北京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就不可能讨论军事互信机制。 另一方面,这次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也引发台湾在野的民进党质疑,台湾的航空识别区好像有自我限缩的情况,两岸的防空识别区重叠面积有多少现在也出现不同版本,其中一个是台湾空军旧版的防空识别区,重叠面积6万7千平方公里,另一个则是台湾国防部的最新版本,重叠区域只剩下2万3千平方公里。 施孝玮指出,1950年代美军划设的防空识别区非常大,基本上与台北飞航情报区重叠,既然划设防空识别区,就要有能力和实力去防守,随着中国空军力量崛起,台湾空军落实战斗巡逻任务(Combat Air Patrol or CAP)也不可能,防空识别区最大的意义在于为防空提供预警的时间,海峡两岸目前在空中已经磨出一套潜规则,井水不犯河水,避免擦枪走火,相关情况除了是反应两岸之间的军力消长,也是反应两岸关系的和缓。 至于台海中线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两岸之间何时才有可能具体来讨论军事互信机制与开放海峡中线的问题? 今晚海峡论谈邀请美利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教授以及台湾军情与航空网站主编施孝玮先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与海峡两岸的听众、观众交流意见。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海峡论谈:对菲援助引争议 中美日暗中角力?

华盛顿 — 菲律宾受到台风海燕重创,灾民们急需外界的援助,不过各国的救援行动却意外地引发争议,首先是中国对菲律宾的援助被外界质疑好像出手有点不符合大国的气度,现在日本继美国之后也派出军舰到菲律宾展开日本自卫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救灾行动,则被中国质疑美日两国是别有意图。 事实上两岸三地,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之前跟菲律宾都有一些争议,包括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南海主权争议,2010年香港游客在菲律宾发生人质危机以悲剧收场,而今年五月份,台湾跟菲律宾也因为菲律宾海警射杀台湾渔船广大兴号船长爆发严重的外交危机,不过两岸三地仍然对菲律宾伸出援手,台湾总统马英九表示,人道救援应该是“不分国界、不计前嫌”的。 美京华人活动中心的董事长蔡德梁表示,由于两岸三地跟菲律宾之前都曾发生争议,对民众心理多少还是有所影响,会有不同的声音是很自然的,而美国跟菲律宾原本就关系密切,现在华盛顿又积极“重返亚洲”,美国派航空母舰救援盟友合情合理,反过来说,如果中国在第一时间就说要派军舰去,菲律宾也不一定会接受,反而由民间组织来发起救援行动比较适当。 台师大政研所教授范世平也认为,台湾民众因为之前的渔船枪击事件,舆论对于援助菲律宾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在人道援助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扮演的角色不同,台湾的非政府组织,像是慈济等民间慈善团体,一向在救灾方面发挥相当重要的力量,而且民间的行动也比较没有政治性。不过,范世平教授特别指出,日本对菲律宾的援助从原本的1000万美元追加4000万美元,并且派出1000多名自卫队员救灾,除了人道的因素,日本恐怕也有国际关系和区域战略的考量。 究竟各国在考量援外时,是否应该放下外交争议,以人道为先? 中国在这次事件中,是否错失与菲律宾改善关系以及向全世界展现大国软实力的机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