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贼

OhMyMedia | 南方人物周刊:“环球”凉热风暴眼中的胡锡进与“环球”舆论场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徐梅 发自北京 图/本刊记者 梁辰 日期:2011-06-27 敏感瞩目的报道内容、百万级的单期发行量和“特立独行”的新闻姿态引起了官方和民间对这张报纸的共同关注,《环球时报》一向被视为党报子报“导向性与可读性”高度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但是,当其掌门人胡锡进走进微博,却遭遇网民围攻。 《环球时报》办公楼(梁辰) 胡锡进(梁辰) 是否确定拿胡锡进先生与《环球时报》的话题作封面报道,一度让我们十分纠结。 必须承认,同样作为新闻纸,本刊与《环球时报》在新闻理念以及操作方式上均有着相当差异。作为一份号称“单期销量过百万”的报纸,《环球时报》在中国拥有较大的影响力是一个客观事实,其所宣示的立场、对公众的影响均不容忽视。对一切客观存在,只要其构成了相当影响,理所当然地可以列入新闻选题,无论你对这种现象持何种看法。 今天的《环球时报》被贴上了越来越多的标签——“愤青大本营”、“爱国贼老窝”、“商业民族主义”……但正如我们在报道一位日本“右翼”、“反华分子”、“野心家”时所说的,在对人对事评判、贴标签前,先给予充分的了解认知,才是正途,我们的封面报道,力争呈现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胡锡进和《环球时报》,以及作为背景的近二三十年来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新左派”等主要社会思潮在中国的纠葛。 报道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这是不少有雄心媒体的追求,胡锡进先生和他领导的《环球时报》也不例外,但是,各家媒体抵达“真实”的路径却大相径庭,有的媒体长于口号与立场的宣示,却短于论据和逻辑的展开,有的则相反。口水活与智力活的取舍,避重就轻与迎难而上的抉择,是媒体的专业水准与责任的试金石。 《环球时报》无疑是一份拒绝平庸的报纸,这一点,遍布其版面的高强度高分贝的标题已展露无遗——《美国又叫嚷受中国排挤》、《日美相互怂恿防中国》、《美国你别瞎搅和》、《日本右翼人性何在》、《西方国家会一一破产吗?》、《希拉里莫辱没自己的国务卿之尊》……再如涉及国内事务的标题:《是谁在严重违背法律精神》、《中国总能撞碎“拐点”的障碍物》、《中国应理直气壮发展网军》、《独立参选人应从微博回归现实》…… 《拒绝平庸》是今年某省高考的作文题,但正如一位论者所说,在今天的中国,拒绝脑残,比拒绝平庸重要得多、急迫得多。 1993年1月3日,《环球时报》的前身《环球文萃》创刊,4开8版,每周一期。女明星巩俐的大幅图片占据了创刊号头版大半个版面。 促成这张报纸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日报》社内部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属各部门奖金由部门自己解决。“穷”得发不起奖金的国际部申请创办一张子报,以期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整合闲置资源,提高记者们的福利待遇。 彼时,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毕业4年的胡锡进即将作为《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派驻前南斯拉夫。这位空军尉官在硕士毕业当年脱掉了军装,11年的军旅生活在他身上打下了烙印。 他在微博中写道,“我(从)18岁上军校(算)起,当了十一年兵。老政委第一次讲话说,同学们,你们今天就算参加革命啦,大家哄笑。三十多年后想起来,军队的那一段,对我对国家的认识垫了一块基石,我毕业后在山里的基层部队待了三年,那时的中国很穷苦,军官们抽烟卷烟叶,周围农民来偷我们的取暖煤,我那时以为一辈子都会这么穷。” 这段经历也直接影响到他的新闻理念,“当兵的人会有保卫这个国家的责任感,今天舆论比较混乱,中国各种力量跟西方相比,舆论力量是最弱的一环。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产生一点舆论上保卫国家的念头。” 1 当胡锡进穿行在塞尔维亚、黑山,深入前线报道波黑战争时,“三星(歌星、影星、体育明星)高照”的《环球文萃》正尝试着以一种全新的新闻姿态来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它不可能像母报《人民日报》那样,凭借自己党报的龙头地位获取政治优势和经济支持,而必须靠吸引读者、服务读者赢得生存空间。“那个时候报纸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方向,老百姓喜欢什么我们就登什么。”胡锡进在一次访问中这样说。 1996年他加盟《环球文萃》,担任副总编辑,时任总编辑为何崇元(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当时这张报纸的发行量已经从创刊之初的两万份增至15万份。1997年,报纸更名为《环球时报》,从人物新闻、社会新闻转向国际时政新闻。 1999年5月,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遭遇北约轰炸;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在国家外部矛盾凸显、民众情绪激愤的时局之下,《环球时报》一纸风行,发行量从1998年的44.5万份,激增到148.5万份。2001年他们对“9·11”事件的深度报道,单期发行量曾高达199.6万份。 胡锡进坦言包括自己在内的早期创办人,并没有料到《环球时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张报纸被时代大潮冲刷着前进,我们最初只是尽量想把报纸做好,没想特别多。后来这个社会在变化,中国变得很重要,逐渐地,这个社会在推动着你,很多报道越来越政治化,有时候感觉像是被这个时代抓了壮丁,它要求你一定要在政治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做社会变化很纠结的参与者。” 1993至1996年间,他在前苏联和东欧的3年采访游历,是辨识他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路标。 “1989年我天天在广场上,跟大家一样喊。之后经历的一些事情对我产生了影响。我去了苏联和南斯拉夫,看到了那些国家的变化,他们的目标跟他们的实际效果正好相反。苏联那么强大的国家,虽然有问题,生活水平跟中国比起来还是相当高的,转眼之间就因为分裂而垮掉了。” 令他记忆深刻的还有在南斯拉夫萨拉热窝的采访经历,“那里曾经举办过奥运会。我去的时候,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已经变成了坟地,人们穷得简直不可思议。” 他在贝尔格莱德街头,看到两个俄罗斯人卖唱,“他们来自新西伯利亚,那里曾经是科学城啊,非常发达。他们俩过去在那里工作,现在要饭要到东欧了,一个人拉手风琴,一个人唱,天气很冷,我把他们带回了我家。他们说感谢苏联给我们留下了几首全世界都能听懂的歌。” 这段经历让他向西走,向左转。“西方民主实践会提供经验,帮助我们前进,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动荡。” 当他成为《环球时报》的操盘手之后,他的政治观深刻地影响到这张国际新闻纸。“《环球时报》是一张爱国主义的报纸,我们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参与者和拥护者,我们有牢骚但更有信心。国家发展的机遇一旦失去,一下子就没有了。总体上,政府的权威对中国很重要,中国太大太复杂。” 2 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周边地区安全问题是《环球时报》最为关注的几大焦点。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曾以《环球时报》2004年1月至6月的头版新闻为分析对象,对其新闻关键词、新闻议程及新闻语境进行剖析: “78条头版新闻中,有关台湾问题的占38条,约占半数。有关中美关系问题的报道有16条,屈居第二,而且在中美关系问题报道中11条涉及台湾事务。” 敏感瞩目的报道内容、百万级的单期发行量和“特立独行”的新闻姿态引起了官方和民间对这张报纸的共同关注,在不同话语体系、评价体系下,《环球时报》的公众形象也是纠结的。 一方面,它被视为“把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紧密结合”的典范。作为体制内最具盈利能力的媒体之一,有许多传媒学人聚焦、总结其成功经验。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环球时报》研究”,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新闻院校的师生在各类新闻业务研究杂志上发表的对该报“办报智慧”的高度评价。其中有人称赞《环球时报》通过报道国际事件,达到塑造中国自身议程、中国政府执政形象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张晓红,常年关注党报党刊,她在该校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办公室接受了本刊采访。在她看来,《环球时报》毫无疑问是党报子报“导向性与可读性”高度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但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他们的办报理念提出质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教授展江曾公开批评《环球时报》中文版在国际摩擦报道中或断章取义、或歪曲原意,表现出过于强大的民族主义,认为其操作手法击穿了客观、公正、追求真相的职业底线。 历史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平时并不大看《环球时报》,而所见的有限文章,“水平之低,令人吃惊”。《环球》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名为《西方国家会一一破产吗?》,其中称“公债是强权者向无权无势者借钱,是富人向穷人借钱,目的只是为了让富人保持他的生活水准。中国和欧洲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中国很早就是平民社会,穷人和富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富人不能强迫穷人‘自愿’借出。而欧洲长期是森严的等级社会,富人可以借助权势,逼迫穷人借出。”这篇文章还谈到,“西方国家的‘公债’、‘国债’制度也一样,当世界上不再有地方可以抢劫时,这个制度连同它的高福利、幸福生活和人权,都将一起完蛋。” 对此,袁伟时一连指出几条错误:首先,公债的定义很荒唐。概念的界定要经得起推敲。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政府也发公债(国债)呀。文革前,工薪阶层实际上人人都要按一定的限额买公债的。其次,缺乏历史常识。说中国很早就是平民社会,这已值得怀疑。他们忘了国民政府是常常向国民强迫“借债”的。例如,征收田赋,十多年后乃至几十年后的赋税已经“预征”了。这实际上是强迫“借债”。再次,说西方的国债是靠掠夺其他国家来还钱的,没有地方掠夺了,这个制度就要完蛋了。按照他们的逻辑,消灭帝国主义太容易了!第四,说西方国家的公债是还不起的,说中国买美国国债是被迫的,这些中国穷人的血汗钱会被赖掉的。这简直对外汇储备毫无常识。中国买美国国债是一种投资,因为它的国债回报率比较稳定;而且这些国债是随时可以自由买卖的。 “散布这样的言论是与执政党的外交方针唱反调。三十年来没有美国这样的大市场,中国不可能有如此快的发展。美国跟中国有很大的共同利益,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美国跟中国是战略伙伴关系。美国错误的举措当然应该批判,但你作为《人民日报》集团下的报纸,对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惊人无知,对执政党的外交方针惊人无知,实在令人震惊。”袁伟时说。 《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话语体系的差别也引起了受众的关注,今年3月3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以“Threeoutspokenacademics”(三个敢言无讳的学者)为题对张鸣、陈丹青和贺卫方作了报道。贺卫方先生在微博上感叹,“我们又一次看到,在中国,媒体管理尺度的‘内外有别’。该报中文版也能如此坦率真诚,尊重事实,遵循传媒伦理,那该多好。” 知名评论员、原凤凰卫视主持人杨锦麟认为,在中国官方话语体系的建构中,《环球时报》确实是个独特的个案,“是一个备受争议、毁誉参半的媒体经营模式和新闻样态”。 他同时指出,《环球时报》并没有被排除在“喉舌”范畴之外,同时这张报纸身上还有很明显的“商业新闻学”的强烈痕迹,是另一种“苹果化”的行销和包装。 “它侧重于国际新闻,侧重于当下国际或境外新闻热点,擅长于新闻标题的耸动,对于危机事件的新闻处理,也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意冲动。”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创始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杜骏飞教授解析《环球时报》时,指出它身上有着浓重的发展新闻学的特征。 “发展新闻学是第三世界国家为了抗拒发达国家新闻霸权而兴起的一股新闻浪潮,发展新闻学认为新闻报道应该着眼于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事件,强调正面的、深入的和解释性的报道。胡锡进那种为中国打气、捍卫中国的面子、国家利益至上、一切以发展为主调的理念,在一些后发展国家新闻史上也曾有过,《环球时报》的新闻立场不算独创。” 在他看来,《环球时报》的新闻专业主义气质并不突出,“这张报纸的商业气质比较浓,强调市场。爱国当然没有错,但它的很多内容在迎合比较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商业气质会使得《环球时报》迅速成功,迅速受瞩目,但不容易赢得专业尊敬。” 一位《环球时报》记者承认,他们经常遇到的评价就是“商业民族主义”。在不少同行眼中,这是一个比狭隘民族主义更让人鄙视的词汇,后者无论对错,尚不失其信仰,而前者则纯粹是操弄意识形态当作赚取钞票的工具。 3 人民日报社大院里,《环球时报》所在那栋小楼并不起眼。“既要努力开拓,又要十分稳妥”的大标语挂在三楼的楼梯口,十分醒目。 “这是老总编何崇元先生当年挂上的,这么多年了就一直挂在这里。”胡锡进站在这个灯箱旁边拍照,2005年起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的他雄辩、自信,也是一位每日更新的“微博控”,他称自己是“体制内的另类新闻人”。 今年2月25日,他在新浪开通微博。他在微博上这样自我介绍: 我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当过11年兵,作为记者,在前线报道过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热爱祖国,懂得这个国家的艰难。作为总编辑,我希望《环球时报》说真话,不回避敏感问题,用我们所有报道的总和,展现复杂的世界和一个真实、复杂的中国。 开博半天时间他就收获了五千多位关注者,但留言中多数都是批评他和《环球时报》的。有网友称他为“义和团总教练”,还有网友断言,“(开微博)将是你今生最后悔的事情。” 网友“@灵犀青眼看世界”在他的微博后面发表了自己的评论,“终于看到《环球时报》老大的声音了,展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中国是真,但说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说来你自己也难相信。” 也有网友力挺他,“我觉得你挺难的,坐在这个位置上,既要说真话,又要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真的不易。” 开微博不到4个月,胡锡进的粉丝已突破百万。他发的微博可以轻易就得到数百条评论,其中批评、讽刺乃至谩骂的回帖占了一半以上。他的一位下属坦言钦佩他的承受力,“要是我早就关了。” 胡锡进保持着非常好的风度,颇具雅量地回帖给骂他的网友,提醒他们文明措辞,“我也可以把他们拉黑,但是我不想这么做。早就有人告诉我,上微博是要豁达一些的,否则别来。” 有的时候,他说自己会感到委屈,“现在很多人都立场化、简单化、口号化、价值观化,不去认真辩论和思考。说起什么事情马上就占据一个道德高地,以此居高临下。” 杜骏飞教授认为,胡锡进在互联网上的遭遇其实是《环球时报》的遭遇。一部分网民和胡锡进所代表的《环球时报》发生冲突,是因为彼此的爱国语境是不一样的。 “《环球时报》所说‘爱国’的‘国’,初看上去是指country或者是nation的整体概念,但今天的社会公众比较强调的是社群community,或阶层class。中国国力增长,国家整体是繁荣的,但是很多阶层处于激烈的动荡,甚至处于相对贫困当中。有时候,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他们的阶层感受并不对称,‘国富民穷’,容易导致社会舆论的抗议。” 在杜骏飞教授看来,“受众和《环球时报》之间,对于‘爱国’的‘国’的概念,还可能存在更加严重的另一种差别,那就是‘爱政体’与‘爱国家’的差别。” “更不幸的是,胡锡进他们所强调的国家概念,其本质某些时候更接近于state,是国家机器、国家权力的一种延伸,而在公众心目中,爱国主义,通常只是爱country而非state。当有人打着country的旗号抒发对state的拥护时,政治学上所说的‘政治怨恨’就会因此爆发,这时,公众会把历史沉淀下来的政治怨恨发泄到任何为state说话的媒体或者机构身上去。” 4 5月2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评选出了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传媒人胡舒立是5名上榜的中国人之一,其他4位包括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防部长梁光烈、时尚出版人洪晃等。 在谈到自己对事业的理解时,胡舒立说在中国推进自由主义的新闻理念,需要“坚信自己所做的,聪明地去做,并且永不放弃”。 耐人寻味的是,被外界视为与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格格不入的胡锡进也在微博中透露了自己的职业风险,“做媒体难,得担当,敢冒险,还得智慧有度。喜欢不喜欢,这就是中国媒体的现实环境。你要承受得起失手时必须付出的代价,以及完全不知道你苦衷的网友的指责。” 接受本刊专访时,他说,“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时是和官方不一致的,我写过很多检查,也接到过有关方面的电话,希望我们不要谈某些问题,经常有这种情况。” 他认为《环球时报》在中国传媒业的共同限制语境下做了许多可贵的尝试,并坚信未来新闻史会给自己和《环球时报》一个正面的评价。 “这些年《环球时报》在国际报道领域突破的禁区,或许没有哪家媒体能和我们相比。我们这一两年不断触碰敏感话题,我们该说话的时候没有沉默,这需要勇气,这样做对于一点声音也没有,是一种进步。” 在外媒眼中,《环球时报》是一张“商业民族主义”新闻纸。英国《金融时报》称,其成功方式“部分在于吸引中国新的民族主义,为拥护军力扩张的声浪和对西方的强硬批评提供大量版面”。 刚刚结束的中德媒体论坛上,德国《世界报》记者这样形容胡锡进,“《环球时报》被认为特别爱国,但胡的表现完全不同于一个干部型记者。他说,‘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可以进行批评,我们也想改进体制,但是我们不想要混乱。’他戴着鲜艳的领带,发型让欧洲人想起披头士乐队,说话富于激情,不带讲稿。” 胡锡进表示自己留意但并不在意外媒对自己的批评,“《环球时报》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崛起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外媒态度可以看出,《环球时报》是中国的主流报纸。外界在批评中国的时候,把《环球》一起批评。就像我们批评美国时,经常连《纽约时报》一起批评一样,这恰恰说明我们和中国命运连为一体。这不是不好意思的事情,这值得我们骄傲。” 来自微博的批评也同样不能动摇他的自信,“《环球时报》这么大的发行量,这意味着大家在读我们的报纸,认同我们的立场。大多数人是支持我的。” 杜骏飞认为,胡锡进可能误解了“主流化”的新闻学意义,“首先,主流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其次,对主流化的追逐,过去、现在、未来都永远不可能是新闻价值的本质。” 5 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兼执行总监、早期互联网的思想家之一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曾经预测说,互联网的全球化,将改变我们的国家观念。他预测,国家将会蒸发,“就像一个樟脑丸,从固体直接变成气体”,“民族主义将不会比天花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然而在中国,这颗樟脑丸挥发的速度似乎要慢许多。 杨锦麟先生笑言,“在凤凰卫视,我的同事董嘉耀所主持的《军情观察室》,在凤凰所有栏目中,收视率一直位居榜首,其他栏目再出彩再优秀,一般都无法超过这个节目的收视率。” 究其原因,他认为随着综合国力、国际政治影响力和崛起速度的递增,中国被激活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水涨船高,“他们需要一个情绪的宣泄口,需要不断被调动日益高涨的大国情怀,甚至也需要在虚幻或现实的政治情境中获得和平年代所无法获得的精神快感。” 1989年的政治风波之后,西方国家孤立中国,国内也呈现出不少社会矛盾,在一种有意无意的鼓励下,民族主义——往往流于极端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氛围开始在中国社会升温,再经由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中国经济迅速成长、举办奥运会等负向或正向事件的发酵,民族主义在中国渐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势力,与自由主义、“新左派”鼎立为当代中国三大社会思潮。 对美国的态度是当代中国人民族意识的一个风向标。1995年5月至8月,《中国青年报》等单位进行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引起广泛影响的调查——《中国青年看世界》,第一次通过对西方、对美国的看法,把中国普通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反映出来。这次调查结果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青少年一代表现出了明显的反美爱国情绪。调查显示,87.1%的青年人认为美国是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同时超过5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反感的国家是美国,美国高居最反感国家的榜首。参与此次调查设计的学者房宁评论,“这样的惊人数据,与人们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政治观念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印象大相径庭,大大出乎包括调查主办者在内的许多人的意料。” 2003年的一项类似调查中,日本取代美国被列为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最无好感的国家。 随后,《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等3本畅销书的问世,被看作中国青年一代民族意识新觉醒的标志。其中,《中国可以说不》据说卖了300万册,成为中国建国以来最为畅销的政治评论性书籍。但就是这本书,连作者本人都承认不够专业,有滥喊口号之嫌。“商业上的哗众取宠比较多。除了直接赚取人民币,还包括迎合意识形态,向上爬。”袁伟时说。 《环球时报》则构成了报纸的一道风景。《美国又叫嚷受中国排挤》、《日美相互怂恿防中国》、《美国你别瞎搅和》、《日本右翼人性何在》……尖锐耸动的标题一度引来多方批评。 2004年7月30日,在时任总编辑何崇元的主持下,该报社委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何崇元称之为“报社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性会议”。会上,他要求采编人员转变思想,达成共识,“摒弃冷战心态,客观看待中外矛盾;避免情绪化,文章标题、内容、措辞要稳妥、平和、客观;消息和资料来源要真实、可靠”。 《环球时报》一个重要的议题是中日关系,其中对日本“揭露”、“抨击”性的报道和言论占了绝大多数。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一大批仇日甚至逢日必反的国民,其中,历史问题的纠葛构成了对日不信任的基调。对此,袁伟时教授说,“应该将历史真相告诉年轻人。日本曾多次侵略中国,历史事实不容否定。但是日本也帮助过中国。20世纪初,中国在教育体制、司法体制上有过很大进步,日本在这两个方面给过中国很大的帮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日本渐渐成为利益共同体,贸易量非常大,就不能再简单地鼓动对日本的仇恨。过去我们对日本的看法也是片面的,日本采用右翼否定侵略的教科书的学校只占0.47%,承认战争罪行的是主流。日本的《读卖新闻》特别组织了一个侵华战争的调查,根据这个调查还出了一本书,用客观数据承认日本的侵华罪行。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南京大屠杀,咱们说是30万,他们认为是5万。我跟日本记者说,不要说是5万,就是杀了5个人也是不正义的,这些问题上应该毫不含糊。另外一个方面,不要老是纠缠这些历史问题。要看到世界发展趋势,中日合作是现在的大局,要促进中日的自由贸易,进一步促进东亚的自由贸易。以欧共体为榜样,走向区域联合,共同走向和平与繁荣。这才是一个媒体应该采取的姿态。” 杜骏飞说自己也常被这些“闪亮的标题”所吸引。“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看这张报纸的时候很分裂。”他认为互联网攻击《环球时报》的人中间,有不少其实是经常看《环球时报》的,“否则他们不会骂得那么准确,不会骂得那么熟练”。 “公众应该能理解《环球时报》在对外抗争上,采用发展新闻学的姿态,强调民族利益、国家立场,是有合法性和政治意义的。但是在国内报道时,中国有那么多的苦难,那么多的社会危机和阶层冲突,这些在《环球时报》中甚少涉及,有时还在故意遮掩,读者就会不买账。因此,读者在读《环球时报》时,会假设其作为外交宣传的选择性发声有正当性,而同时也会认定:其作为内政新闻的选择性遮蔽有不正当性。” 记者随机在北京一家报摊采访几位《环球时报》的购买者,公务员徐先生表示自己经常看《环球时报》,“他们的军事报道很专业”,他也赞同胡锡进的报道理念,“西方的确没那么友善,个人的利益要想最大化,必须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大前提之下”。 在读博士生小刘说这张报纸看得“很过瘾”,但另一方面他也觉得有时候言过其实,甚至有些喜剧感,“总给人一种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感觉”。 杜骏飞说,一百万个读者并不能等同于一百万个支持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群体心理是非常复杂的,瞩目不代表认同,围观不代表尊重,反对也不代表拒绝。胡锡进先生可能过于低估了社会心理的复杂性,甚至有意忽略了这种复杂性。” 杜骏飞寄望《环球时报》通过时间完成价值观嬗变,“我们没必要对它作标签化和污名化,在中国,成功的报纸不多,可以在国际上发声的报纸更不多,所以我真心希望它有一天能够成长为广受新闻业尊重的报纸。” 杨锦麟先生对此并不乐观,“两胡(胡舒立与胡锡进)两极话语体系迥异,各自对新闻价值取向和新闻事件的取态也不尽相同,我倒也希望两极两端或能互补,但看来希望渺茫。” 对《环球时报》中文版内容日渐增多的批评,显示出中国民间思想日益独立与多元。“我研究中国近代史,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狭隘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负担,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对中国落后、愚昧的东西不敢批判。谁敢批评中国的落后,就是汉奸、卖国贼。一个不接触国家机密、没有权力的平民百姓怎么去卖国?不要用政治帽子去压制人!”年过八旬的袁伟时言辞激昂。 6 战地采访的经历赋予胡锡进一种机动、实用的办报哲学,“死在阵地上的战地记者是最没用的,只有活着,才是战地记者的价值所在”。 他把《环球时报》生存发展的总钥匙归结为“寻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他认定备受争议的《环球时报》“一直在讲真话”,“我们在走一条自己的路,讲一些过去大家讲不出来的实话,过去不敢讲、不会讲、没讲过的真话——关于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当前中国的很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在做一种基于事实本身的判断。把世界对中国的真实看法告诉国人。过去我们印象中,国外报道中国好,表扬中国,现在世界对中国的所有批评在《环球时报》都能听到。” 针对“《环球时报》是否会误导青年”的说法,他在多个场合表示,这是杞人之忧,“《环球时报》不可能成为任何一个中国年轻人惟一的阅读对象,他们会阅读很多其他媒体提供的信息,包括网上的信息。” “你说我报道的不对可以,要说我误导了中国民众、误导了中国年轻人,这是天大的笑话,我觉得你太不相信中国年轻人,太不相信中国民众了,你太小看他们了,他们能被误导了?能误导中国民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在自己的微博上,作为《环球时报》中英文版两份报纸的总编辑,胡锡进把它们的风格进行了无缝对接。当他发出类似“中国是个堂堂正正的国家,不是地下国家。但我们的沉默和谨慎,仍像是地下党,不敢出声”、“清华大学应该就‘真维斯楼’给一个大方的道歉。这样道歉不丢人。……他们现在的表现更像小心翼翼的官僚机构”,“我们总被坏消息包围。光毒食品就够受的,我们的身体都成化学试验仓了。另外要还房货,应付办公室政治。我们还快乐得起来吗?”等等“正见”时,网友会跟帖说,“哎呦,胡总今天人品大爆发了!” 更有趣的是,还有网友认为给他贴上“大五毛”的标签是个误会,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卧底”。 “我不是卧底,我不想骗有这种想法的人。”这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说,“我是个挺矛盾的人,因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挺复杂挺矛盾的。我觉着这样挺真实,一点也不矛盾的人往往是装的。” 被贴上“愤青大本营”标签的《环球时报》编辑部同样显示出不能被一张小小标签覆盖的复杂性。细心的读者发现他们所刊发的《中国人是不是变刻薄了》、《中国人是不是太勤奋了》、《中国人真的很开放吗》等文章看起来也“不那么《环球时报》”。 还有一些更激愤的读者对他们表示不满。南京大屠杀70周年时,针对他们刊发的《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的社评,有读者愤怒声讨执笔者,“我要打烂你的嘴!” 在这个标签年代,人们似乎也没有太多耐心去关注每张标签背后的复杂多姿。《环球时报》带着属于自己的那张标签被编进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参考消息》:全世界都夸我们好;《环球时报》:全世界都嫉妒我们好。” (实习记者孙佳宁、吴鸣、易洁、李在磊亦有贡献) © 梦里狩猎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6/25.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人物周刊,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信力健 | 信孚要闻(6.23)毛新宇:爷爷是当之无愧五大家,外加书法家和诗人

1、毛新宇:我给一些青年大学生上课,主要讲主席诗词,他们很感兴趣;给党政机关,就讲毛泽东哲学思想;还有企业邀请我,很多企业都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发展,真正体会到“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能用到。所以,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我越来越觉得爷爷非常伟大。这不是光从我个人的血缘关系去评价我爷爷,从客观历史上说,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哲学家、思想家,至少毛泽东当之无愧是五大家。还可以再加上书法家、诗人。 2、6月16日,港科大三位教授离开南科大团队,并发公开信指该校存在“高校去行政化成空谈”等问题。6月22日,南科大学生家长发表公开信支持朱清时和南科大,指三名教授哗众取宠,并称其仓促离校对学生不负责任。 3、44岁的李剑秋原来是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12年前被诊断为鼻炎癌晚期,化疗期间,每次都是唱着红歌,挺了过来。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她十分感慨:“是红歌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并称“一听这歌,我就忘了病痛,感到神清气爽。红歌已成为我生命中的支柱。” 4、中央纪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吴玉良22日公布,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结案13984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517人,涉罪被移送司法机关5373人。 5、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郎箐小学学生吃饭困难,一日只能吃两餐,天天吃土豆,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牛奶,有个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吃个西瓜”。 6、网友爆料,广西北海市北海大厦推出“特别”买房优惠:在中国共产党生日之际,北海大厦推出“感谢共产党”购房优惠活动。活动规定,凡是共产党员在活动期间购买北海大厦商品房,可获得最低至3.8折的优惠。红军时期党员3.8折,限一次性付款。解放战争时期党员7.8折,限一次性付款…… 7、党究竟是在1921年,还是在1920年诞生的?苏联解密档案显示,1920年在渔阳里已完成了建党的五大任务,最可靠的材料是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保存的一份写于1921年初的材料。其中写道:“中共是去年成立的,领导人是享有威信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同志。” 8、山东省昌乐县事业单位招聘,都是一些普通职位,竟要求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职位还要求必须男性。 9、一湖南诈骗团伙,从网上搜索县处级党政干部的资料、照片,再利用电脑合成“艳照”,2010年7月将48封“领导艳照”和敲诈信件寄给安徽、江西、山西、河北、重庆五地的敲诈对象,有五人共给他们汇去了33万元,合肥一副局长汇了10万元。 10、虽然近年高层一再高调宣示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但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创建不过十余天,就因“不规范”于日前陆续关闭,网站站长称“网站按规定暂时停了”。 11、财政部有官员否认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称“没听说要调整”,而6月15日设备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媒体发布会上称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并称“各部门对此已有共识”。 12、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晚宣布从阿富汗撤离美军的“三步走”计划,7月将撤回1万名士兵;2012年夏天之前,3.3万名作战部队撤离阿富汗,驻阿美军的任务从作战转为提供支持;撤军行动将在2014年结束,完成向阿富汗方面的防务移交。 13、合肥用4千米长绸缎给芜湖路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全部穿上了金领红绸的“旗袍”,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梅称,为了迎接党的生日,包河区选择将芜湖路打造成全省首条“红色主题街”。 14、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表示,英国中小学暑假可能会缩短到四个星期。这一教改计划可能让英国中小学生获得全欧洲最短的暑假。他提出的改革还包括将一年3个学期改成6个学期,加长学校开放时间,从早八点一直开到晚八点,并为留下来的学生提供晚餐等。 15、据报道,朝鲜货币改革和住房建设项目相继遭到失败,这导致了朝鲜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的领导能力遭到质疑。 16、国外研究表明,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患肾结石、肾衰竭及其他肾病的风险,而肾科医生在临床上也多有发现类似病例。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不管是加糖或不含糖的碳酸饮料,一天饮用碳酸饮料2瓶或者2瓶以上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大两倍。 17、山东部分银行停止房贷,即便办理,提出的条件也十分苛刻。有的银行就公开以未婚、不是公务员等理由拒绝放房贷。银行的解释是,单身一个人还款,还款能力差。 18、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一名美籍男子日前向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水库中小便的情景被附近的安全摄像机拍了个正着,波特兰市水利局日前决定将水库中蓄存的800万加仑(约合30000立方米)的水抽干,经济损失达3.27万美元。 19、“你们在被尸体里流出的血和体液淋湿的地面上走过吗?我每日如此。你们见过因为吃尸体而变得肥头大耳的老鼠吗?我每天都会见到。”现年55岁的脱北者Lee Su-bok讲述北韩监狱内骇人往事,其被收押在北韩咸镜北道会宁市前街教化所时,负责处理尸体。 20、《纽约时报》评论中国“微博热”:这是一个观察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检测系统。作为两年前才引入的“舶来品”,微博在中国的扩张速度令世界颇为惊讶,不仅因为它直逼twitter的用户数量和商机,更在于它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思想形态和社会面貌。 21、@网友:有人给我们戴上仇官仇富的帽子,说我们见不得人家有权有钱,羡慕又妒嫉,所以才这么愤怒。我说,你错了!我们不仇官–我们仇的是不能选择,不能监督,不能弹劾,不能批判。我们不仇富–我们仇的是,靠关系,靠背景,靠垄断,靠特权。 我们仇的是不公正,不平等,不自由,请别搞错! 22、洪晃:如果我们可以唱红,是否能够真的告诉年轻人,文革那些岁月在中国都发生了什么?是否能把那些剃阴阳头、游街、做飞机式、等等照片都拿出来晒一下,难道我们真的想回到1968? 23、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说:“限购就像是给病人做手术要打麻药,但是打麻药以后,医生要赶快做手术啊,结果医生干活太慢。但病人又快醒了,就再打一针麻药,但究竟要限到什么时候?” 24、加藤嘉一《“卖国贼”与“爱国贼”》:“爱国贼”是“为爱国而卖国的人”,换句话说,“客观上的卖国主义者”。“卖国贼”和“爱国贼”的相同点是其言行的实际结果——损害国家利益;而不同点则是其言行的主观出发点——卖国还是爱国?天经地义,“卖国贼”比“爱国贼”更加恶劣,毕竟是主动企图出卖祖国,背叛祖国的同胞,那其恶劣是较高限度的,必须承担最高限度的惩罚。但不管卖国贼的行径有多么恶劣,它是少数。在一个国家里面,绝大多数人不是“卖国贼”。 25、@范泓 :昨天中纪委官员称:仅2010年全国就有超过14.6万人受到所谓党纪政纪之处分,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背后所犯究竟是多少钱款或其他,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试问在一个国家每一年就有这么多的官员触犯法纪,执政者的前景何在?更何况,这些只是可以查出来的,而那些“隐而未彰”的又是多少呢?没人能告诉我们!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信孚要闻6.23毛新宇:爷爷是当之无愧五大家

来自: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3日,  已有 2 人推荐 作者: 信力建  |  评论(1)  | 标签: 时事观点 1、毛新宇:我给一些青年大学生上课,主要讲主席诗词,他们很感兴趣;给党政机关,就讲毛泽东哲学思想;还有企业邀请我,很多企业都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发展,真正体会到“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能用到。所以,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我越来越觉得爷爷非常伟大。这不是光从我个人的血缘关系去评价我爷爷,从客观历史上说,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哲学家、思想家,至少毛泽东当之无愧是五大家。还可以再加上书法家、诗人。 2、6月16日,港科大三位教授离开南科大团队,并发公开信指该校存在“高校去行政化成空谈”等问题。6月22日,南科大学生家长发表公开信支持朱清时和南科大,指三名教授哗众取宠,并称其仓促离校对学生不负责任。 3、44岁的李剑秋原来是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12年前被诊断为鼻炎癌晚期,化疗期间,每次都是唱着红歌,挺了过来。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她十分感慨:“是红歌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并称“一听这歌,我就忘了病痛,感到神清气爽。红歌已成为我生命中的支柱。” 4、中央纪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吴玉良22日公布,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结案13984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517人,涉罪被移送司法机关5373人。 5、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郎箐小学学生吃饭困难,一日只能吃两餐,天天吃土豆,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牛奶,有个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吃个西瓜”。 6、网友爆料,广西北海市北海大厦推出“特别”买房优惠:在中国共产党生日之际,北海大厦推出“感谢共产党”购房优惠活动。活动规定,凡是共产党员在活动期间购买北海大厦商品房,可获得最低至3.8折的优惠。红军时期党员3.8折,限一次性付款。解放战争时期党员7.8折,限一次性付款…… 7、党究竟是在1921年,还是在1920年诞生的?苏联解密档案显示,1920年在渔阳里已完成了建党的五大任务,最可靠的材料是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保存的一份写于1921年初的材料。其中写道:“中共是去年成立的,领导人是享有威信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同志。” 8、山东省昌乐县事业单位招聘,都是一些普通职位,竟要求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职位还要求必须男性。 9、一湖南诈骗团伙,从网上搜索县处级党政干部的资料、照片,再利用电脑合成“艳照”,2010年7月将48封“领导艳照”和敲诈信件寄给安徽、江西、山西、河北、重庆五地的敲诈对象,有五人共给他们汇去了33万元,合肥一副局长汇了10万元。 10、虽然近年高层一再高调宣示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但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创建不过十余天,就因“不规范”于日前陆续关闭,网站站长称“网站按规定暂时停了”。 11、财政部有官员否认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称“没听说要调整”,而6月15日设备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媒体发布会上称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并称“各部门对此已有共识”。 12、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晚宣布从阿富汗撤离美军的“三步走”计划,7月将撤回1万名士兵;2012年夏天之前,3.3万名作战部队撤离阿富汗,驻阿美军的任务从作战转为提供支持;撤军行动将在2014年结束,完成向阿富汗方面的防务移交。 13、合肥用4千米长绸缎给芜湖路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全部穿上了金领红绸的“旗袍”,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梅称,为了迎接党的生日,包河区选择将芜湖路打造成全省首条“红色主题街”。 14、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表示,英国中小学暑假可能会缩短到四个星期。这一教改计划可能让英国中小学生获得全欧洲最短的暑假。他提出的改革还包括将一年3个学期改成6个学期,加长学校开放时间,从早八点一直开到晚八点,并为留下来的学生提供晚餐等。 15、据报道,朝鲜货币改革和住房建设项目相继遭到失败,这导致了朝鲜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的领导能力遭到质疑。 16、国外研究表明,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患肾结石、肾衰竭及其他肾病的风险,而肾科医生在临床上也多有发现类似病例。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不管是加糖或不含糖的碳酸饮料,一天饮用碳酸饮料2瓶或者2瓶以上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大两倍。 17、山东部分银行停止房贷,即便办理,提出的条件也十分苛刻。有的银行就公开以未婚、不是公务员等理由拒绝放房贷。银行的解释是,单身一个人还款,还款能力差。 18、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一名美籍男子日前向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水库中小便的情景被附近的安全摄像机拍了个正着,波特兰市水利局日前决定将水库中蓄存的800万加仑(约合30000立方米)的水抽干,经济损失达3.27万美元。 19、“你们在被尸体里流出的血和体液淋湿的地面上走过吗?我每日如此。你们见过因为吃尸体而变得肥头大耳的老鼠吗?我每天都会见到。”现年55岁的脱北者Lee Su-bok讲述北韩监狱内骇人往事,其被收押在北韩咸镜北道会宁市前街教化所时,负责处理尸体。 20、《纽约时报》评论中国“微博热”:这是一个观察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检测系统。作为两年前才引入的“舶来品”,微博在中国的扩张速度令世界颇为惊讶,不仅因为它直逼twitter的用户数量和商机,更在于它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思想形态和社会面貌。 21、@网友:有人给我们戴上仇官仇富的帽子,说我们见不得人家有权有钱,羡慕又妒嫉,所以才这么愤怒。我说,你错了!我们不仇官–我们仇的是不能选择,不能监督,不能弹劾,不能批判。我们不仇富–我们仇的是,靠关系,靠背景,靠垄断,靠特权。我们仇的是不公正,不平等,不自由,请别搞错! 22、洪晃:如果我们可以唱红,是否能够真的告诉年轻人,文革那些岁月在中国都发生了什么?是否能把那些剃阴阳头、游街、做飞机式、等等照片都拿出来晒一下,难道我们真的想回到1968? 23、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说:“限购就像是给病人做手术要打麻药,但是打麻药以后,医生要赶快做手术啊,结果医生干活太慢。但病人又快醒了,就再打一针麻药,但究竟要限到什么时候?” 24、加藤嘉一《“卖国贼”与“爱国贼”》:“爱国贼”是“为爱国而卖国的人”,换句话说,“客观上的卖国主义者”。“卖国贼”和“爱国贼”的相同点是其言行的实际结果——损害国家利益;而不同点则是其言行的主观出发点——卖国还是爱国?天经地义,“卖国贼”比“爱国贼”更加恶劣,毕竟是主动企图出卖祖国,背叛祖国的同胞,那其恶劣是较高限度的,必须承担最高限度的惩罚。但不管卖国贼的行径有多么恶劣,它是少数。在一个国家里面,绝大多数人不是“卖国贼”。 25、@范泓:昨天中纪委官员称:仅2010年全国就有超过14.6万人受到所谓党纪政纪之处分,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背后所犯究竟是多少钱款或其他,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试问在一个国家每一年就有这么多的官员触犯法纪,执政者的前景何在?更何况,这些只是可以查出来的,而那些“隐而未彰”的又是多少呢?没人能告诉我们!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信力建的最新更新: 信孚要闻6.23毛新宇:爷爷是当之无愧五大家 / 2011-06-23 13:01 / 评论数( 0 ) 信孚电讯(6.23)——艾未未回家 / 2011-06-23 12:59 / 评论数( 1 ) 台湾民主大佬对台政治的推动作用 / 2011-06-23 07:46 / 评论数( 1 ) 信孚电讯(6.22)央行不死,全靠印纸 / 2011-06-22 13:29 / 评论数( 8 ) 信孚电讯(6.22)——央行不死,全靠印纸 / 2011-06-22 12:52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加藤嘉一:“卖国贼”与“爱国贼”

有一个词叫“爱国贼”,我想今天与大家谈谈。对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勾勒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爱国贼”是“为爱国而卖国的人”,换句话说,“客观上的卖国主义者”。“卖国贼”和“爱国贼”的相同点是其言行的实际结果——损害国家利益;而不同点则是其言行的主观出发点——卖国还是爱国?   天经地义,“卖国贼”比“爱国贼”更加恶劣,毕竟是主动企图出卖祖国,背叛祖国的同胞,那其恶劣是较高限度的,必须承担最高限度的惩罚。但不管卖国贼的行径有多么恶劣,它是少数。在一个国家里面,绝大多数人不是“卖国贼”。   与此相比,站在历史的高度、现实的深度以及未来的长远角度来看,自以为是个爱国主义者,却成为实际客观上的卖国主义者的人——“爱国贼”的数量不少,规模不小。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为表示爱国而提出的重要口号武器——“爱国无罪”,可能造成“爱国贼”后果的非主观目的的客观蔓延。   关于可能出现“爱国贼”行为的角色,应该说是“五花八门”:政客、记者、作家、学者、明星、艺人、军人、运动员、官员、精英分子、知识分子、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退休人员、企事业单位从业者、政府机构从业者、普通老百姓、甚至乞丐……都有可能成为“爱国贼”,而且,绝大多数的“爱国贼”根本没有意识到或不知道自己是个“爱国贼”。这点很关键,确实也很麻烦,是“爱国贼”泛滥,蔓延,却难以控制的根本原因。   请大家听听一个故事。那场亲历正是让我人生中第一次思考到底什么是“爱国贼”。   2005年4月9日上午八点,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大概几百人集中在大厦门口前的广场,拿着横幅,喊着口号:“反对日本入常”、“反对右翼教科书,篡改历史”;“打倒日本军国主义”、“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抵制日货!”,还有“爱国无罪”。被称为“反日游行”的事件爆发了。我把它当作观察中国人民族情绪的难得机会,亲身体验了现场的过程。   日本驻京记者把一系列过程拍摄到了,并在接下来几天内不断重播部分中国人打砸日本使馆和日本餐厅的镜头。日本社会一下变成“反华”社会,老百姓产生了“中国人不文明”、“中华民族不像话”等感觉。日本媒体除了NHK电视台之外都是私营的,所以从商业角度出发,把那些反日行为全方位地利用起来,刺激日本人的民族情绪。攻击日本使馆的“反日中国人”充满“民族主义”,看到那些镜头的“反华日本人”也充满“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体现的无非就是作用和反作用之间的恶性循环。   作为反日游行的亲身目睹者,我本打算在日本媒体围绕“中日如何从反日游行吸取教训?”角度写一篇文章。一些媒体完全站在商业角度,对我这个全程目睹者表示了兴趣,并与我紧密保持沟通。我写出来了,主要的论点是“中国和日本必须认识到体制差异造成的相互误解,妥当处理历史认识问题,警惕排他性民族主义,为营造良性的国民感情氛围,两国的政府、媒体、民众必须冷静下来,千万不能因此次事件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   结果被告知“这篇稿子不能发”。我问“为什么?”,编辑说“这篇稿子太中立,没有突出点,不够刺激,不深入人心”。我因不解而问到“这句话怎么讲呢?难道我的文章观点不鲜明吗?”回答是“不是,只是在目前反华的舆论导向下,你不能说与它完全相反的,至少要好好批评中国,如果我们登了你文章,不仅是你,我们也要被舆论排斥了,难道你愿意这样吗?”   请问,你是爱国吗?如果是,那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爱呢?“爱”应该说是对人、国家、社会等对象发自内心,有深挚的感情。爱国主义要讲究方式和策略,一旦弄错了这些,你就有可能无意间、突然间变成卖国者——爱国贼了。无论你是行动派还是沉默派,都有可能成为爱国贼。   试图解读下:   当时组织或参加那次游行的人清一色喊着“爱国无罪”。喊着“爱国无罪”的口号打砸别国使馆的人,是否属于“爱国贼”呢?我认为“是”。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基于商业考虑,过多重复报道同一个镜头,向民众灌输充满虚拟性的“反日”或“反华”的媒体从业者是否属于爱国贼?我认为“是”。   看到媒体报道后,不经任何思考,盲目自大地痛骂对方国家,提倡断绝与对方交流的,愤怒中的网民是否属于爱国贼?我认为“是”。   明显感觉到本国与对方国之间排他性民族主义的冲突,也天天看到相关媒体报道,但却不把它们当回事,以为与自己无关,假装不知道,显得无所事事,只是保持沉默的民众是否属于爱国贼?我认为“是”。   后来到全国各地向民众传达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冷静和理性的官员、学者等是否属于爱国贼,我认为“不是”。   后来组织座谈会,分析反日游行发生的成因,谋求从中吸取教训的大学生们是否属于爱国贼,我认为“不是”。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把当时在北京发生的情况真实而不歪曲地报道出去的媒体记者们是否属于爱国贼?我认为“不是”。   而我呢?我自认为是爱国主义者。当时即使是因为冲动和使命感,到游行现场亲自目睹了那情景,试图写文章,向两国情绪化了的民族主义者们呼吁理性和务实。但由于后来遭到编辑拒绝,最终没能发表文章,感到无能为力。害怕遭到右翼分子等指责和批评,担心自己的身份和立场,就开始“明哲保身”了,再也不找别的途径,保持沉默,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现在回想起,当时放弃了自己初衷的加藤嘉一是否属于爱国贼?我认为“是”。   “爱国”不应该自以为是,更不应该盲目自大。“爱国”要求人们理性思考哪些方法与策略可取、有效和长久。国家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一个人的言行符不符合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形象和尊严,能否推进国家利益,只能依靠人们自己凭借主观去思考,判断。   你有没有曾经扮演过“爱国贼”?如果是,就请好好反省一下。在一个正常国家里,卖国贼不可能很多,也不会泛滥,但爱国贼却有可能不少甚至会蔓延。   自我反思一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二战前的社会舆论,军国主义者出于所谓“爱国”,把国家弄到无路可退的侵略战争之路上;政府文官害怕被军人攻击,不阻止军国主义者的“暴走”;媒体几乎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功能,尽可能不报道反对军国主义者的声音;至于国民,就是彻底变成了“沉默大多数”,盲目服从军人的统治。这些人在我看来都是“爱国贼”,日本最终陷入战败,人类历史上首次遭到了原子弹的轰炸,国土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无疑是爱国贼泛滥的后果。这些情况曾经在其他国家发生过吗?将在其他国家发生吗?我认为,一切都有可能。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日益深化而容易造成排他、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的21世纪初期,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认真思考:爱国贼的无形蔓延,比卖国贼的有形泛滥,更有可能,更为危险。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阅读更多

南周林楚方 | 我们该怎么保护钓鱼岛

      如果在新浪微博中以“钓鱼岛”为关键词尝试搜索,页面会显示,“ 很抱歉,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微博!”,如果换成“钓鱼”继续搜,会出现 171076 条信息,翻阅 17 万多条信息会发现,大部分信息都含“钓鱼岛”三个字,搜索引擎和你开了一个玩笑,如果有耐心继续翻,搜索引擎会抖落出 5000 多条包含“钓鱼执法”的信息。 钓鱼岛现在日本人牢牢控制之下。可以在自己控制的地方钓鱼执法,却不能去钓鱼岛执法,也不能通过钓鱼执法把日本人弄走,这就是现实,无论高兴也好,悲情也罢,被捧成爱国贼也好,被骂成汉奸也罢,支持“保钓是被当作棋子”也好,有关人士“觉得民气可用”也罢,都是现实。这就是现实,曾经,可以为反对日本而上街,除非你乱来,没人敢阻止你,因为那是政治不正确;如果因抗议强迁支持钟如九而上街,哪怕你不乱来,也没人敢不阻止你,那也是政治不正确。这就是现实。这种现实确实值得仔细地想,我们究竟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   保钓很重要,我们爱钓鱼岛,那里有美丽的鱼,鱼下面还有油,当然希望能够占有,哪怕让中石油中海油去,也比在日本人手里强,因为中油们终归最终到最后还是国民的,所以,我们除了抗议,还要拿出更多依据,除了拿出更多依据,还要做好对方不讲理时,准备好足够的打击力量,如果暂时没力量,就要让自己变得有力量,要让自己有力量,就要保护我们的旧大陆, 960 万平方公里,不仅有美丽的鱼和油,还有美丽的哥和美丽的妞,还有钟如九。什么是强大?直到有一天,无论是哥还是妞,都可以自由的支持,自由的反对,直到有一天,通过自焚来保护私有财产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中世纪的事,而且大多数人觉得政治很没意思,支持还是反对都特别土,那就让聪明的人帮我们打理,打理不好就用选票换他,而我们可以练练书法,画画国画,泡泡妞,尤其是泡日本妞。这样的强大才是真实的强大。   强大不靠航空母舰,而是从让“钓鱼岛”不成为一个敏感词开始,无论保钓还是保护权利、保护自由、支持钟如九,都不该敏感。也劝精英们几句,对那些保钓、抗议的人放宽心些,尤其是一部分人在非常真诚地做这件事,不必冷嘲热讽,要相信,有些人是玩真的。对那些起哄的人,也不必告诉他,“你就是一棋子”,可以这样想,就像加藤嘉一说的,“ 有些人没地方释放情绪,没工作,每天在地铁里堵着,乱七八糟的,还得蜗居,又拿不到城市户口,人家就冲过来骂我(因为他是一个日本人)”。这些话极端却在理,人家说人家的,你做好你自己,他再不文明也不代表你,他那么年轻那么愤怒,你也改变不了人家,一个爱国可以各自表述,同时也允许有些人虚假爱国,那只是言论一种,言论不是可以自由吗。       附:宜黄县委书记围堵因拆迁上访女子 视频。   “求求你们救救我,我们太惨了,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出在我们身上,我们只是平民百姓”…   刚刚了解这个信息,和钟如九事件相比,保钓……现在“宜黄”已经变成一个敏感词了,在微博上都搜不到,这对以后宜黄的领导推广地方形象有很大坏处,当然,一个连自焚都不让成为新闻的国家,一点都不强大。昨天是国耻日,但日本人的侵略已经过去了很多年,钟如九们面临的悲剧还在上演,谁荣谁耻。。 p://news.mop.com/domestic/2094178.shtml   http://t.qq.com/zhongxiaojiu#M  钟小九的微博     2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