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 大家谈中国:捐校车与买校车
11月16日在中国甘肃省发生的一起造成18名儿童和两名成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日前,两则关于校车的信息很耐人寻味。 一则是“捐校车”的消息。11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就中国向马其顿捐赠校车等问题答问时称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向外提供援助,虽然数额有限,却是中国国际责任的体现。(外交部网站11月29日) 另一则是“买校车”的消息。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但教育部随后回应称花4500亿费用太大。(中国经济周刊11月29日) 关于校车,在近期的媒体里可谓无处不在。关注度如此之高,一是因为频发的校车事故切实严重击痛了人们的内心,二是因为国人太渴望自己的孩子、中国的孩子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安全校车。上面两则消息合并在一起,群众不禁要问,既然国家外援时都能想到外国的孩子亟需校车并及时捐赠,为什么国内孩子需要校车却因“费用太大”久拖不决甚至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实质动作”呢?难道国内外孩子的校车就不能有统一的认识和步调吗? 接受外援,建设自己,建好自己,回报世界,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义务的具体要求。我国搞外援捐校车,本无可多言,但当外援与内需不同步之时,总让人如鲠在喉。捐的时候想到孩子,而且还是外国的孩子,是多么需要校车;但面对国内的小学生,买校车的时候却困难重重,一拖再拖,直至血的惨剧一再发生。 “几万元的校车,装60多个学生。几十万元的公车,装一个领导干部。他们对医疗不重视,因为他们有高干病房;他们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孩子留洋;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有特供食品;他们对堵车不重视,因为他们有特权车坐。这就是我们的领导!能买光无数豪车,却买不起一辆校车”。如此说法,确有偏颇之嫌,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地方领导对待校车(安全)的态度是多么的消极和被动,也印证了这些政府并非“不能”而是没有积极为之。 好在,国家已认识到校车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明确要求顶层制度设计,规范校车问题。日前,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表示,要让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明确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制度的设计,相信可以有效规范目前全国各地校车管理不明确、不规范等各种问题,有效解决财政投入不力、校车使用无序的现象,提升各级政府关于校车工作的力度和主动性,有效解决对待国内国外孩子校车两张皮的现象,使国内孩子的校车安全和待遇进一步得到提升,进一步体现政府的对内责任。 “捐校车”与“买校车”两则消息,已超越信息本身所报道的内容,两项相交,凸显了国家对校车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两项相较,可以看出国内外在校车建设上的差距,必将促进国内校车安全的建设步伐,与国际校车有效“接轨”。这,或许就是两消息的意义所在!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