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

联合早报 | 召集宣扬言论自由聚会 上海瑞典留学生遭驱逐

召集宣扬言论自由聚会 上海瑞典留学生遭驱逐 (2011-07-10) 早报导读 [特写天下] 美国官员升官不发财 [中国政情] 三年来最高 中国6月份通胀达6.4% [总统选举] 陈庆炎博士开始为总统竞选造势 [中美关系]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访华 [马国政局] 分析:打压净选盟会让国阵流失选票 新闻30秒 (香港讯)上海复旦大学一名瑞典留学生因尝试组织宣扬言论自由的“快闪”聚会,被上海警方以“妨害社会管理”为由驱逐出境,昨天启程返国。 据《明报》报道,这名中文名为“应斯文”(Sven Englund)的瑞典留学生,6月27日在网上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公开信,表示自己将会在7月1日在外滩组织一次“快闪”活动,并呼吁参加者在身上写上“自由”二字,以表达对中国信息不自由的不满。 “快闪”是一种集体行为艺术,即参加者事前约好,突然一起在公众场合出现,采取某个行动、传达某个信息后就迅速解散离开。 上海警方7月1日以涉嫌“妨害社会管理”约谈应斯文,谈话持续九小时之久,并没收了他的护照。应斯文在推特上透露,谈话中警方不断强调“这不是瑞典,这是中国”,并向他索要发文组织聚会的博客密码。瑞典使馆人员也表示“爱莫能助”,应斯文昨天启程离华。他原在瑞典主修化工,去年到中国学习汉语。

阅读更多

中国: 瑞典留学生应斯文被中国当局驱逐处境

瑞典留学生应斯文被中国当局驱逐处境 今年四月二十一日上海警方拉走示威人士 REUTERS/Stringe 作者 马丁 在上海复旦大学留学的瑞典学生应斯文(Sven Englund),连续三次在网上发表公开信,批评中国无民主无自由,并呼吁网民在上海外滩举行闪电集会,昨天被中国当局以涉嫌“妨害社会管理”罪名驱逐处境。 应斯文昨天(7月9日)被上海警方押送登机回国。他当天推特上发出一条信息说:“正在登机离开中国, 感谢所有人,感谢中国国安部门带给我的这段经历。” 他的这条信息,被网民迅速转载。瑞典国家电台当天也报道了应斯文被中国当局驱逐出境的消息。据应斯文在推特上的留言,上海警方是7月8日通知他的,取消他的入境签证并立即驱逐出境。 24岁的应斯文是一位在上海复旦大学留学的瑞典学生,原在瑞典攻读化学工程,去年到中国学习汉语。从今年4月初起,他连续三次在网上批评中国没有自由和民主,并呼吁网友7月1日中共建党90周年那天到上海外滩举行“闪电集会”,要求民主和自由。 应斯文一共在网上发出三封公开信。他在网上发出第一封公开信是在今年4月8日,指中国不是民主和自由国家,并说按其性质应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为“中华共产党国”。6 月18日,他第二次致信胡锦涛,批评中共掩盖真实历史,比如“毛泽东,刘少奇、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应斯文要求公开历史真相。应斯文的第三封公开信,是在6 月27日,信中表示他非常喜欢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认为艾未未所做的事情是推动中国言论自由,他愿意效仿艾未未,准备在中共建 党90周年当天的下午5点多时,在上海外滩举行“快闪活动”,他呼吁网友前往参加,参加时身上写上“自由”二字。他还在自己的中文博客上幽默地邀请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来上海外滩参加“快闪行动”。 应斯文发出第三封公开信后,上海公安局以涉嫌“妨害社会管理罪”对他进行传唤,并责令他于7月1日到复旦大学保卫处接受询问。应斯文呼吁“七一快闪行动”没能如期举行,但这位瑞典大学生的倡议得到许多中国网友的支持。不少网友在应斯文的博客上留言,对他表示同情。还有网友讽刺说,中国国家政权无比强大,连个老外都不放过。   关键词 中国

阅读更多

瑞典留学生致信胡锦涛遭驱逐

新闻报道  | 2011.07.09 瑞典在华留学生网上呼吁民主遭驱逐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应斯文 在上海复旦大学留学的瑞典学生应斯文,连续三次在网上致信胡锦涛、批评中国无民主和自由,并呼吁网民于上海外滩举行快闪活动,以抗议当局打压。日前他被上海警方以涉嫌”妨害社会管理”驱逐。   7月9日,瑞典留学生应斯文(Sven Englund)在网上发出一条信息:正在登机离开中国, 感谢所有人,感谢中国国安部门带给我的这段经历。 24岁应斯文是一位在上海复旦大学留学的瑞典学生,原在瑞典攻读化学工程,去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他被迫离开中国缘于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三封公开信。 应斯文的三封公开信 今年4月08日,他在网上发出第一封公开信,指中国不是民主和自由国家,认为根据其性质应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为”中华共产党国”; 6月18日,应斯文第二次致信胡锦涛,认为中共在掩盖真实历史,比如”毛泽东,刘少奇、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应斯文在信中说:”我看来它们都是中国的历史的一部分,但都是很难在中国的互联网找到的。这是不是中共的决定?你们要这样做?如果你们真正的爱中 国,你们应该让我们知道历史是什么。” 6月27日,应斯文第三次发出了公开信,信中表示非常喜欢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认为他所做的是推动中国言论和表达自由的事情,他愿意效仿艾未未,准备于中共建党90周年当天的下午5点多时,在上海外滩举行”快闪活动”,他呼吁网友前往参加,在晚六点时身体定格成僵硬状态,并且能在身上写上”自由”二字,以此行动对中国当局进行抗议。 德国之声获悉,在应斯文发出第三封公开信后,上海公安局以涉嫌”妨害社会管理罪”对他进行传唤,并责令他于7月1日到复旦大学保卫处接受询问。”七一快闪”行动并没有如期举行,但应斯文仍获得了一些网友的支持。 Bildunterschrift: Sven Englund 中国当局发给他一张”两天签证” 7月9日,应斯文登机前发到Twitter上的信息,被网民迅速转载,居住在中国的加拿大人士冯三七将中国当局责令应斯文限期离境的签证页照片发至网上,签发日期是7月8日,备注一栏标有:缩短停留期,在2011年7月10日前离境。这个实际有效期仅为两天的签证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短签证”。对此,瑞典使馆表示爱莫能助。 网友 @helio­­-wu  评论: 我今天才知道应斯文居然被传唤了。太荒谬了。人家那么喜欢中国文化的一个瑞典人,就这样被赶走了。 作家许晖说:瑞典留学生应斯文的中文名字起得真好,可惜这块土地上,斯文早已丧尽。 网友@高冬梅 给应斯文在微博上留言: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面,由文化修养最差的一帮人在管理一個国家的時代。 更多的网友则认为:中国国家政权无比强大和无敌,连个老外都不放过。 “他给中国年轻人作出示范” 由于应斯文正在回国的飞机上,德国之声暂时无法联系到他本人。 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旅居英国的评论人张啸天,他认为:”这件事反映了风雨飘摇的中国政权,面对民主自由有着刻骨的恐惧。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应斯文前两次的公开信没有为他带来风险,但在第三封信中他提了要到外滩做快闪行动, 第三封信与前两封信的区别就在于,他号召人们上街,也因此遭到驱逐,这也说明中国政府对可能发生的行动,会立即镇压。” 张啸天也认为,中国的年轻人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封闭的、没有真相的环境中,也大多表现为沉默,没有更积极主动的去争取自由,而这些对抗行为由一个外国留学生应斯文来完成,他给中国年轻人做出一个示范,自由原本应该在每个年轻人的心中。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意见反馈  »  |  电子邮递  »  |  打印  » 更多文章   Share this article What is Social Bookmarking?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网易 | 北京多所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出国留学.

来自网易新闻中心: 晨报讯  (首席记者 罗德宏) 这两天,当7万余名高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时,来自人大附中、四中、师大实验中学等本市多所名校的不少尖子毕业生心情惬意地“作壁上观”。 原来,这些放弃国内高考的学生手中攥着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记者昨天获悉,截至目前,四中和人大附中今年被国外名校录取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一成,相比去年涨幅高达四五成,而且多数都被美国排名前30名的大学录取。...

阅读更多

杨恒均:你的孩子在哪个国家啊?

[引子: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那时中国孩子出国的故事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到了美国某一个机场时,口袋里只剩下一百美金。但与空空如也的口袋相比,他们心里却充满了信心,决意要在这里赚取第一桶金,或者掌握一门回到中国就可以换来地位与钱财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情景渐渐成了历史记忆,现在出国的孩子们口袋里装着用不完的钱,但脑袋里却空空如也,他们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让他们出国,而且还叮嘱他们,即便在国外呆不住一定要回中国,也要先弄个绿卡或者一本外国护照……以前两波留学移民大潮中的孩子们为的是追求金钱、知识与地位……这一波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的留学移民却和经济关系不大,而是有关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送孩子们出国的中国父母们——大学教授、媒体精英、小商小贩、房子突然升值的普通市民、贪官污吏、公务员等等,竟然都拥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下一代不能再像我这样生活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