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我的名字叫警长|方校长,请给院士抬架梯子来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在两院院士大会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头发花白的院士表示:“严格的网络监管,对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讲,损失是非常大的。其实通过国外的一些网站,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科技先进国家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了什么地步。因此,是不是可以给搞科研的人一点特殊的方便?”...

阅读更多

赛先生|戴希:如果信息不能自由传播,科学将会怎样?

全球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无处不在的国际协作,越来越多的科学发现有赖于跨国、跨洲的国际协作,这是因为强强合作,才能最高效地推动科学发展。而对每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而言,世界上站在最前沿的科学家就那么几个,不太可能都来自同一个国家。大多数的国际协作研究,需要实时地共享大量的数据、图表、程序代码、文稿、音频、视频等,有时候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同时在一个文件或者目录里面工作,对文稿、源代码进行同步修改、开发。为了完成这些功能,现在国外有许多很强大的软件,在中国以外的科技界都几乎是通用的,比如dropbox、google Doc、github等等。但是很可惜,这些应用中的大多数在国内都不可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科学家群体参与国际合作,并在其中争取更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应用程序,比如百度云、金山快盘等,特别是金山快盘能提供异地协作功能,一直是我们无奈中的选择。可令人震惊的是,最近金山快盘的个人网盘服务和协作功能突然被终止,我们只能再次艰难地寻找别的方式。

阅读更多

赛先生|中国科研进步受困于数据获取

中国的科学家们想获取高质量的国内数据本来就难,如今难上加难。大部分的公共数据由政府部门管控,一些部门正加强自己的垄断,使得研究者们更难获取资料。这些管控历来对人文社科各个学科的研究者们影响尤为严重,但如今也扩大到环境科学和公共健康等领域,而政府相关部门认为这些数据涉及到政治敏感议题。我在会议上常听到同事们怨声载道,他们想从权威部门拿到例如空气污染指数的这类常规数据都十分困难。

阅读更多

中国学术界的逆向淘汰案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的两篇文章举了中国学术界的逆向淘汰的案例 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 高于院士水平的北京副教授 我很高兴看到一些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归国,作出优秀的成绩,并且为推动学术的公正进行努力。这样的努力和方舟子们的学术打假努力相得益彰,后者坚持的是学术不能够是假的,前者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要求真的优秀学者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 上次回北京也和几位回国的年轻助理教授聊天,有的说不公平的体制是现实,也觉得体制不好,但如果回到了体制就得按照体制的(潜)规则做事,不然就会被淘汰。国内的好大学都是公立的,所以回国基本上就算是进体制内了,对于刚起步的年轻科学家的确很受制约。饶毅教授是有成就的学者,所以在打压面前抗压能力更强,并且他也善于使用网络空间,这是两个很有利的方面。科学上的自由公正其实也最终溯源到政治上的自由公正,没有后者,也很难得到前者。科学研究领先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由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以及本身的相对纯粹性,使得科学研究成果的好坏更容易分辨和比较,所以在这个空间上努力推进自由和公正是非常有前途的。 相关文章: 中国大学.科研文化 科研的一点经验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