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

美国之音 | 江天勇首度打破沉默揭露当局迫害

联络我们 | 繁體 | 简体 2011年 9月 14日 昂山素季呼吁缅甸释放政治犯 蔡英文在美:以台湾共识与中国互动 美国务院:中国等八国严重违反宗教自由 塔利班袭击喀布尔,14人死亡 江天勇打破沉默揭露当局迫害 选择语言 Afan Oromo Albanian Amharic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i Bangla Bosnian Burmese Cantonese Chinese Creole Croatian Dari English Worldwide French Georgian Greek Hausa Indonesian Khmer Khmer (English) Kinyarwanda Kirundi Korean Kurdi Kurdish Lao Learning English Macedonian Mandarin Ndebele Pashto Pashto – Deewa Persian Portuguese Russian Serbian Shona Somali Spanish Swahili Thai Tibetan Tibetan (English) Tigrigna Turkish Ukrainian Urdu Uzbek Vietnamese Zimbabwe – English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现场广播 点击收听 中文主页 新闻快讯 美国 中国 台湾 政治 经济与金融 人权 法律 更多主题 亚太 中东 欧洲 美洲 非洲 社会问题 教育 宗教 科学技术 劳工 军事与战争 灾害和事故 环境 健康 体育 生活方式 文化艺术娱乐 港澳 专题栏目 国会报道 对比新闻 媒体看中国 信息往来 政府声明 专题报道 图片汇集 互动空间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读者评论区 网上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9月 14日 星期三 12:11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9月 14日 江天勇打破沉默揭露当局迫害 记者: 齐勇明 | 香港 中国维权律师江天勇披露了他在被拘押期间身体和精神上遭到的折磨和摧残。中国当局在今年二月网上有人呼吁举行茉莉花散步行动前将他抓走,关押了整整两个月。这是江天勇4月19日获释后首度公开谈论他被关押的痛苦经历。   *被关押期间“国家法律失效”* 江天勇在首场茉莉花行动开始前一天,当着家人的面被警方拖走,塞进了汽车。他被带到一个莫名的地方,警方说是对他进行审查。身为律师的江天勇说,收容审查的法律已经在中国废除,因此这种审查实际上是不合法的。他向审讯者要法律根据,但对方根本不讲法律。 江天勇对美国之音说:“在里面没有任何法律可讲,一上来他们就告诉我,在那个地方‘得守他们的规矩’,在那里‘可以讲法,也可以不讲法’,这是他们的原话。至少当时在哪个屋子里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是失效的。” 在被拘押的60天里他本人和家人都没有收到过任何正式通知,没有人知道他被关押在什么地方或者是死是活。 江天勇今年40岁,被称为中国最知名的维权律师之一。由于他承担了很多维权的案例,因此他经常受到当局的骚扰和打压。 *身心遭受折磨体重下降9公斤* 江天勇说,他在被关押的两个月期间,没有见过阳光,除了黑暗就是屋里刺眼的灯光。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在任何时候都是在那一间屋子里面,除了期间转移了两个地方,而在这个过程中头也是被蒙住的。在那个期间,我只能看到屋子里白色的刺眼的灯光。整个春天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我没有看到春天的阳光。” 由于在押期间受到的身心折磨,江天勇的体重在两个月里迅速下降了9公斤。 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星期三报道说,2月19号下午江天勇被抓走以后,当天半夜被蒙着头,带进一间屋子,里面有三个人审问他。 这些人用装着水的瓶子打他头部和身体,掐他的脸,还不停地叫骂侮辱,并对他进行威胁。 从第三天开始,警方规定江天勇必须按照他们的规定起床,喊报告,喊愿意接受政府教育。随后就要背诵三首看守规定的所谓爱国歌曲的歌词,有一点错就得从头再来。 *随时遭审问,睡眠无保证* 他一日三餐有保证,但此外的时间他就必须进行“反思”。他被要求面壁坐直,手置双膝,稍有移动就遭训斥。 虽说他可以睡觉,但警方对他说,“如果在你休息时我们要对你进行教育,就是你运气不好。” 江天勇遭拘押后头5个晚上几乎没有睡觉,他每天半夜到早上6点都受到审讯。他说审讯的方式就像中国的法律,完全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 他对美国之音说:“他们明确地告诉我,‘不要想得到什么手续,别想去看守所,更不要幻想到法庭,你别做梦’。这是他们的原话。他们告诉我,象这种状态可以是一个月可以六个月,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更长。” *警方肉体言语虐待 逼人“随时精神分裂”* 江天勇除了在被关押最初几天受到严厉殴打和体罚外,在之后的近两个月期间也一直忍受言语的虐待。 江天勇说,“我在那儿进行他们说的‘反思’ 时,我都觉得我可能会随时疯掉。” 他说,那两个月里国安人员随时会找他谈话,在给他进行洗脑的所谓‘挽救教育’时,他必须听着。他感到自己会随时疯掉,随时会精神分裂,随时会跳起来痛击他们。各种可能都会发生。 强力的精神折磨和没有保证的休息导致江天勇记忆减退,他说以前自己的记忆力很好,而出来以后发现,连以前记忆牢固的事情会在瞬间忘记,再也记不起来,包括自己家的卧室摆放和用了几年的skype密码都不记得了。 他说,“我觉得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 江天勇说,当局对他实施两个月的强制失踪, 就是想让他体会恐惧,但是,如果不把遭遇的事情说出来,他们的威胁就达到了目的。 *江天勇:监视居住新条款问题严重* 他指出,当局制造强迫失踪,他们使用无赖手段对外界采用不承认不知情的态度,家属都无从得知亲人的下落,而相对这种状态来说,更可怕的是中国现在进行的刑诉法修定。 他说,“我们看到在这个征求意见稿里面有关于监视居住的问题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如果现有的这个刑诉法通过了,那么我们所承受过的一切到时候再发生的话,当局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说, ‘我们在依法办事’。我觉得这是更可怕的。像被失踪等现象,现在仍是非法的做法, 如果该条款通过,到那时就将是合法的了!” *江天勇获颁“中国杰出民主人士”奖* 9月10号江天勇荣获了总部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中国杰出民主人士”奖。他说,他的遭遇证明现状必须改变,他无法想象自己孩子的未来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自由的土地上。 江天勇曾是中学教师,2005年开始从事律师职业,此后承办的案件大多和基本人权相关。他不断受到当局打压,但始终坚持到底,被称为不顾中共压力,长期替遭打压的群体进行辩护的中国最知名的维权律师之一 。 相关文章 中国两位律师获民主奖 总部在美国加州的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星期六颁发杰出民主人士奖,得奖人滕彪和江天勇都是中国的维权律师。 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从1986年开始评选年度杰出民主人士,颁发奖牌和奖金,到今年已经25届,创会会长黄雨川1998年去世,他的朋友何慧挺身接任一年…… 刑诉法热点:“强迫失踪”合法化引发争议 开学在即 陈光诚小女儿上学有望 人权团体香港闹市区示范中国酷刑辣招 中国维稳手段流氓化 维权人士遭毒打 更多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收听: 江天勇打破沉默揭露当局迫害 MP3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网上问卷 自从9/11恐怖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在反恐战争中花费了12830亿美元.您认为美国的反恐开销值得吗?  值得  不值得  不知道 投票 检视结果 » 针对上述问题,您有什么想法?欢迎您发表评论 美国之音《OMG! 美语》让您边看边学地道美语! 想了解更多日常用语,请在微博上关注”OMG美语“ 星期一以来最受关注文章 台湾总统选举最新民调结果差距颇大 世界媒体看中国:9/11与中国 9/11:从幸灾乐祸到诚心道歉 中国承认利比亚临时政府 各方莫衷一是 美国务院:中国等八国严重违反宗教自由 时事大家谈:林彪出逃事件四十周年 面对高自杀率 中国主办防自杀大会 热比娅:中国借口反恐打压穆斯林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54 次 更新时间: 2011-09-13 10:45:57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标签: 中东变局 利比亚危机 ● 安惠侯       2010年底开始于突尼斯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动荡迫使突尼斯总统出逃国外,埃及总统宣布辞职下台;美、欧大国利用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并支持反对派扩大内战,打倒卡扎菲;也门局势混乱,反动派和总统派争斗激烈,基地组织趁机闹事,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巴林的群众抗议活动在沙特和阿联酋出兵镇压后,平息下来;叙利亚反政府游行声势越来越大,反对派组成统一阵线,扬言要通过和平手段推翻巴沙尔政权。除卡塔尔和阿联酋两国外,其它阿拉伯国家也都出现一些抗议浪潮,但较快地平息了下来。也门、叙利亚等国动荡迄今未息,而利比亚的战事则陷入僵局。          一          这次动荡的原因十分复杂,各国情况不尽相同。首先,物价上涨、就业困难和民生艰难是引发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突尼斯15-29岁的人群失业率高达52%,埃及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门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其次,领导人长期执政,高度集权,贪污腐败,不思改革,缺乏民主,激起民众强烈不满。本•阿里、穆巴拉克、萨利赫和卡扎菲分别执政23年、30年、33年和42年。再次,美国的中东政策损害了阿拉伯民族利益,伤害了阿拉伯民族感情。因为美国偏袒以色列,阿、以冲突至今没有解决,以色列仍非法占领部分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迄今不能独立建国。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矛头指向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国提出“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向阿拉伯国家推行美国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公然干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内政。而有些阿拉伯当权者不仅不能维护民族利益,反而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予以配合,使得阿拉伯民众有着强烈的失落感和屈辱感。第四,一些国家内部的部落、教派、民族矛盾激化。第五,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和西方国家极力推行的“民主”、“自由”思潮从相反两个方面对阿拉伯世界形成冲击。多种因素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激烈动荡。     上述种种因素长期存在,此时集中爆发,还应从更广的视角加以考察。一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冲击,这场危机加剧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困难,导致物价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致使民生问题点燃长年积累的民众愤懑的干柴,形成燎原之火。二是美国因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及经济危机等因素,开始从其霸权的顶峰滑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减弱。奥巴马总统调整对外政策,将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在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收缩,投入减少,主导能力也相应减弱。三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群体性崛起,对阿拉伯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和激励效应。四是新兴网络的普及,给抗议民众的串联提供了便利,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发布不实消息,甚至制造谎言,挑动民众情绪,火上浇油提供了可能。          二          动荡发生后,美国及一些欧洲大国积极介入,给中东乱局增添了许多复杂因素。奥巴马政府虽决定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向亚太东移,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但不会放弃中东,脱身而去,而要继续保持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美国并不希望中东出现大的动荡。阿拉伯世界动荡发生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首先是防止动荡危及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利益;同时,从推行“民主”、“自由”等西方核心价值观出发,极力将动荡引向“民主运动”和“颜色革命”的方向。这种取向使得美国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实行双重标准。在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出逃后,美国开始是力保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不希望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出现问题。但随着埃及民众抗议活动愈演愈烈,美国担心局势失控,转而迫使穆巴拉克辞职,将权力交给美国信赖的埃及军方,以确保美国对埃及的控制。在巴林,掌权的逊尼派穆斯林只占人口的30%,70%的无权民众是什叶派穆斯林,并与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有着密切联系。巴林的民众抗议活动引起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担心,也令美国不安,于是美国默许沙特、阿联酋联手出兵,对巴林抗议民众实行军事镇压。利比亚主要是长期积累的部落矛盾激化而形成动乱。美、欧夸大卡扎菲对反对派的镇压是“屠杀”民众,予以制裁,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随后又利用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扩大内战,极力推翻对西方不很驯服的卡扎菲。战争造成利平民重大伤亡,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难,大量难民逃亡国外。西方在利比亚的所作所为,完全不是在执行旨在避免平民伤亡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是要推翻卡扎菲,控制利比亚。美国煽动叙利亚反对派扩大事态,继而宣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丧失了执政的合法性。美国虽要求也门总统下台,但留有余地,担心也门演变成各派势力割据,四分五裂、群龙无首的又一个索马里;更担心基地组织趁乱发展,难以收拾。          三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既不同于摈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剧变,也不同于要摆脱旧体制,投向西方的颜色革命。这是一场原因复杂、目标多元、发展方向尚不确定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这次动荡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草根性”,没有明确的纲领,没有相对统一的政党领导,也没有出现具有号召力的领袖人物。在突尼斯和埃及,民众因不满现状而举行抗议,最终导致最高领导人下台,政权更迭,确有些“革命”的味道;但在巴林主要是教派矛盾;在利比亚主要是部落冲突;在也门既有部落矛盾,又有南部分裂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还有基地组织的介入;在叙利亚则存在着教派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时,在发生动荡的国家中,事态背后都有大国的插手,甚至操纵。笼统地将阿拉伯世界当下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称之为“阿拉伯革命”或“阿拉伯之春”并不妥当,既不准确,也与西方别有用心的称谓趋同。     这场动荡充分地暴露了阿拉伯国家面临的众多矛盾,阿拉伯精英不可避免地要探索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只有妥善地解决了这些矛盾,才有可能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真正复兴。因此,这场动荡有可能开创阿拉伯民众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公正民主,外交独立自主的新道路的历史时期。这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必然要经历多次曲折与反复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大动荡与大变革将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主旋律。人们期待在经历大动荡和大变革之后,一个繁荣、强大、文明、进步、充满活力的新阿拉伯世界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          阿拉伯世界将经历的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必然会分成若干阶段。当下这轮动荡是进一步激化和扩大,还是逐步平息下来,令人关注。     埃及走向稳定尚须时日,爆发“第二次革命”的危险虽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并不太大。埃及现在是军队掌权,临时政府执政。原定9月举行的议会选举推迟,但仍计划在年内举行。在埃及除军队外,组织最为严密的是穆斯林兄弟会。世俗力量则分裂成反穆巴拉克派和亲穆巴拉克派。穆斯林兄弟会正积蓄力量以争取在议会选举中获得45-50%的席位,对街头抗议活动已不十分热心。反穆巴拉克的埃及青年运动多次组织广场抗议,也能动员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人参加。他们一度提出要“打倒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后担心军方镇压,不再喊此口号。埃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政府软弱无力,社会混乱无序;经济形势恶化,民生更加艰难。埃及民众经历动荡后,安全得不到保障,生活照样艰难,没有得到什么切实的好处。抗议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在减弱,在部分民众中还出现了怀旧情绪。8月3日,埃及公开审判穆巴拉克及其两个儿子。这是军方在反穆巴拉克势力的强大压力下安排的。亲穆巴拉克派的民众上街对前总统表示支持,两派发生了冲突。穆巴拉克称雄一世,“主动”辞职,却落得个受审判的下场。对此,埃及民众情绪复杂,分裂加剧。[2]这对其它阿拉伯国家政局也会产生影响。如何妥善处理对穆巴拉克的审判和量刑,在反穆巴拉克派的诉求和亲穆巴拉克派的承受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对埃及执政当局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临时政府组成后,对埃及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最突出的是表明了要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意向,解除了对埃及和巴勒斯坦加沙地区边界上的拉法口岸的封锁。这些调整顺应了民意,但违反了美国的意愿。     北约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已有5个多月,卡扎菲的军队受到重创,反对派在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援助下,逐渐发展壮大。北约曾寄希望于“斩首行动”,炸死卡扎菲,未能成功;又企图策反政府军有生力量“起义”,未能得手[3];有人提议北约派出地面部队,直接推翻卡扎菲,但安理会决议明确禁止,而且出动地面部队的后果也难以预测,西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7月31日,法国国防部长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不可能凭借自身力量攻占的黎波里。尤其是,反对派的军事首领尤尼斯遇刺身亡,暴露了反对派内部严重的矛盾和分歧,使西方国家十分尴尬和无奈。北约内部分歧加剧,困难重重。英国空军上将承认,如轰炸持续下去,英军的资金和弹药将出现短缺。法国为此战已耗资1.6亿欧元。美国国防部长坦言,未来90天内,许多国家的军队能力将耗尽,它们会向美国求助来填补空白。[4]北约28个成员国,原本仅8个国家参与对利军事行动。从8月1日起,参战的挪威撤回了全部战机。[5]有舆论认为,如果没有北约的军事行动和对利反对派的支持,利比亚的内战早已结束,也不会有如此众多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北约在利比亚的所作所为和处境,既凸显了西方大国的霸道和自私,也暴露了西方大国力不从心,不能为所欲为的困境。     美国公然煽动叙利亚反对派扩大事态并极力孤立叙利亚政府。8月2日,美国驻叙大使公开表示,他将执行奥巴马总统的指令,加大对叙政府的压力,并与各国一起孤立叙政府。他承认,美国一直在与叙反对派人士接触,评估其需求及美国所能提供的帮助。他说,叙利亚危机为美国提供了推进价值观和政治原则的机遇,美国应该考虑“后巴沙尔时代”了。[6]此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巴沙尔已失去执政的合法性。[7]叙政府为了缓和局势,召集各政治派别代表及反对派独立人士举行民族对话磋商会议,但主要反对派拒绝参加。政府还通过政党法和选举法,表示愿意加快改革步伐,反对派也不认可。叙利亚境内外多个反对派于6月30日宣布组成“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声称要推翻政府。反对派组织了多场大规模的游行抗议活动,参加人数多达百万。反对派的极端势力还发起暴力活动,遭到政府军警的镇压。7月31日,军队对动乱城市哈马市和代尔祖尔市采取行动时,与反对派武装分子交火,造成约140人死亡,成为自3月爆发抗议活动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这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西方积极要求安理会通过决议,予以谴责。经过闭门磋商,安理会最后决定发表主席声明,既谴责叙利亚政府的镇压行为,也呼吁各派势力停止暴力活动。[8]沙特等几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叙政府的镇压行动也予以谴责。美国等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叙制裁。叙利亚局势还在恶化。人们关心的是西方大国会不会像对利比亚那样,对叙发动军事打击?一般认为,西方大国对叙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一,西方大国难以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安理会1973号决议被西方大国利用,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战。利比亚战争的教训使得安理会多数成员国不可能再同意对叙利亚通过一项类似1973号的决议。二,西方大国在利比亚战争中骑虎难下,不敢也无力再对叙利亚发动战争。三,利比亚得罪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在阿盟中处于孤立地位,而叙利亚与阿拉伯各国关系良好。阿盟新任秘书长阿拉比也批评美国干涉叙利亚内政。[9]四,叙利亚还与伊朗、黎巴嫩、以色列相邻,西方大国要对叙动武,不能不考虑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会作出何种反应。美国还要考虑可能对以色列安全产生的影响。     也门的形势十分复杂,存在着索马里化的危险。     海湾阿拉伯国家用强力平息巴林的骚乱,并用巨额石油美元改善民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西方大国从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考虑,也希望这个地区保持稳定。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缓解民众的不满,如修改宪法缩减国王的权力[10]、取消紧急状态法等,取得一定效果,较快地平息了动乱,恢复了社会秩序。     就美国而言,阿拉伯世界这次动荡虽不会改变它全球战略东移的决策,但打乱了它在中东地区战略收缩的步骤,牵制了战略东移的步伐。它并不希望中东乱局失控。但从其“民主”、“自由”等核心价值观出发,它又必然要支持各国反对派的反政府抗议活动。阿拉伯世界的动荡造成大量难民涌向欧洲。欧洲国家本来就经济困难,难以应对难民潮。这也会牵制欧洲大国在中东火上浇油的行动。     总的看来,阿拉伯世界当下这轮动荡由乱到治尚需相当长的时间,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的局势如何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五          各国由乱到治势将经历一个过程。首先要缓和因动荡而凸显的社会严重对立,包括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对立,各派之间的对立。政权实现了更迭的国家,要组成新的议会、政府,恢复秩序和法制。其次要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改革,扩大民主,等等。每一项都耗时费事,甚至还会引发新的动荡。     阿拉伯世界的几支主要力量——军队、伊斯兰势力、世俗民主派势力以及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都会登台表演,参与博弈。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也会介入其中,施加影响。     几乎在所有阿拉伯国家,军队都是一支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的重要力量。只要军队不分裂,社会动荡就不致失控。军队走向前台,组成军政府的时代已成过去。军队只能退居幕后操纵,由政客组成政府。在当下的阿拉伯国家,如果得不到军队支持,至少是认可,任何政治势力都难以顺利执政。     伊斯兰势力往往会利用社会动荡之机扩大影响,壮大队伍。在本•阿里执政期间,突尼斯的伊斯兰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力量大大削弱,现在则快速发展。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在穆巴拉克执政时为非法组织,现在不仅合法,而且扬言要在下届议会选举中获得45-50%的席位。阿拉伯多数民众不接受极端思潮,伊斯兰势力要想发展,必须采取温和路线。因此,即使伊斯兰势力控制了议会,甚至主导组阁,也不会出现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体制。     世俗民主派势力也在发展。这股势力又分民族主义派和极端亲西方派。极端亲西方派不可能博得广大民众的支持。民族主义世俗民主派会联手军方,共同阻止伊斯兰势力掌权。     至于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其破坏能量不容忽视,但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也不为西方大国所容忍,不可能成为一支参政力量。     西方大国的干预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局走向仍会产生重要影响。它们当然希望亲西方的民主派上台掌权,但考虑到民众的意向和各派间的力量对比,它们可能会选择支持民族主义世俗民主派与军方合作,以阻止伊斯兰势力得势。     可以预见,动荡后的政府,不论是原来的政府,还是新组成的政府,与过去相比,都将是弱势政府,或者说更加民主的政府。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派别的牵制,在决策时会更多地考虑民意。          六          阿拉伯世界经过这场动荡,元气大伤,内聚力减弱,在中东地区及世界上的影响力下降。本地区非阿拉伯国家,如土耳其、伊朗的影响力则相应增强。阿拉伯世界尽管内部矛盾、分歧很多,难以真正团结一致,但毕竟是22个国家的联合体,其影响和作用也不能小视。在阿拉伯国家为主体的中东地区,土耳其和伊朗都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穆巴拉克下台后的埃及仍处在动荡之中,已无法发挥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作用,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在提升。但一旦缓过气来,不论是从政治、军事、经济角度,还是从地缘、人文、历史、人口角度,埃及仍将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大国。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已经影响了石油的价格,动荡严重的国家经济明显下滑,这些国家与国际社会的经贸交往受到打击,这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了负面影响。     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长期在中东发挥着主导作用。经过这轮动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是加强,还是减弱?前文提到,美国已开始从霸权的巅峰滑落,对国际事务包括中东事务的主导能力在下降。美国迫使穆巴拉克交权,虽符合部分埃及民众的要求,但引起另一部分民众的不满,更使得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当权者寒心。美国的行为,证实了一位美国人的名言:“当美国的敌人不易,当美国的朋友则更危险。”美国主导对利比亚发动空袭战,公然干涉叙利亚内政,挑动叙反对派扩大抗议示威,只会激发多数阿拉伯民众的反感。阿拉伯民众长久以来蓄积的反美情绪,没有因这场动荡而减弱,而是在加强。通过这场动荡,不少国家的伊斯兰势力又有所发展。它们的理念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格格不入。伊斯兰势力和民众的诉求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将加强,可以预计,动荡后的阿拉伯国家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配合美国的中东政策。前文提到的埃及临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初步调整就能说明问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能力还会继续减弱,但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包括中东事务在内的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虽有所下降,其主导地位尚未根本动摇。阿拉伯国家仍将重视对美关系,它们在政治、军事和安全等许多方面还会有求于美,但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倾向会继续加强。          (安惠侯,外交部亚非司前司长,曾任驻埃及等五国大使)          注释:     [1]唐志超:《中东剧变及其战略影响》,《亚非纵横》,2011年第4期。     [2]黄培昭、张梦旭:《穆巴拉克躺在病床上受审》,《人民日报》,2011年8月4日。     [3]柳洪杰:《反对派难推翻卡扎菲 利变局还得靠“内乱”》,《解放日报》,2011年8月2日。     [4]《美防长称北约在利只能再撑90天》,《参考消息》,2011年7月13日。     [5]孙天仁等:《北约打击利比亚后劲不足》,《人民日报》,2011年8月3日。     [6]王恬:《美国积极接触叙利亚反对派》,《人民日报》,2011年8月4日。     [7]王恬等:《美宣称叙总统失去执政“合法性”》,《人民日报》,2011年7月13日。     [8]《安理会呼吁叙利亚各方停止所有暴力》,《人民日报》,2011年8月11日。     [9]《阿盟批美干涉叙利亚内政》,《参考消息》,2011年7月15日。     [10]《摩洛哥公投通过新宪法》,《参考消息》,2011年7月3日。          来源:《战略与管理》2011年第7/8期合编本。     责任编辑:杨春升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环球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411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www.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相同主题阅读 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张红:西方新殖民现身利比亚 马晓霖:中东乱局——制度设计与发展模式之误 吴澧:端起碗吃肉,吃饱了打倒卡扎菲 李玉东:真正的麻烦也许刚刚开始 国家重建会遇哪些挑战 利比亚面临怎样的未来? 张伟 孙闻:欧洲国家逐鹿“后卡扎菲时代” 张伟:利比亚局势的多重悬疑 弗朗索瓦·埃斯堡:利比亚:小战争,大影响 严庭国: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往哪走? 国际观察:穿越中东动荡的迷雾 巴黎会议能否引导利比亚走出乱局 郭晓东:稳健的参与者:中国在利比亚战后重建中的角色定位 东方早报:给人民选择权,给所有人退路 聂振宇:卡扎菲“跑路” 中国外交更“现实” 杨元勇:利比亚不再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于时语:利比亚赢家输家大盘点 张文木:利比亚战局突变及其后果 李铁:卡扎菲误判了什么 李伟建:如何走出“被全球化”困境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时事大家谈:林彪出逃事件四十周年

联络我们 | 繁體 | 简体 2011年 9月 13日 穆巴拉克圈内核心人物开罗作证 缅甸活动人士敦促无条件民主对话 中国承认利比亚临时政府 各方莫衷一是 美总统初选热闹 参选人大玩社会牌 英议会将再次传讯小默多克 选择语言 Afan Oromo Albanian Amharic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i Bangla Bosnian Burmese Cantonese Chinese Creole Croatian Dari English Worldwide French Georgian Greek Hausa Indonesian Khmer Khmer (English) Kinyarwanda Kirundi Korean Kurdi Kurdish Lao Learning English Macedonian Mandarin Ndebele Pashto Pashto – Deewa Persian Portuguese Russian Serbian Shona Somali Spanish Swahili Thai Tibetan Tibetan (English) Tigrigna Turkish Ukrainian Urdu Uzbek Vietnamese Zimbabwe – English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现场广播 点击收听 中文主页 新闻快讯 美国 中国 台湾 政治 经济与金融 人权 法律 更多主题 亚太 中东 欧洲 美洲 非洲 社会问题 教育 宗教 科学技术 劳工 军事与战争 灾害和事故 环境 健康 体育 生活方式 文化艺术娱乐 港澳 专题栏目 国会报道 对比新闻 媒体看中国 信息往来 政府声明 专题报道 图片汇集 互动空间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读者评论区 网上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9月 13日 星期二 04:42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7月 26日 时事大家谈:林彪出逃事件四十周年 美国之音东方   林彪事件疑点重重,专家学者对九一三事件历史真相有何新的发现? 讲出真话还原历史,林彪事件给仍在唱红打黑的中国带来哪些教训? 1971年的9月13号,林彪驾机出逃,飞机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个事件至今疑点重重。到底林彪叛逃还是被胁迫?林彪的飞机到底是被打下来的还是失事坠毁?今天讨论林彪事件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到作家高文谦来到我们的演播室。高文谦先生是文革研究和中共党史研究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参与编写中国官方的《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传》和《毛泽东传》等书。后来来到美国,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华盛顿伍德威尔逊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并且出版了晚年周恩来等多部著作。 视频第一部分: 视频第二部分: 相关文章 中共功罪评说之十:林彪案有哪些疑点? “九一三事件”是中共所称的林彪试图发动武装政变刺杀毛泽东,最后因阴谋败露而在叛逃途中坠机死亡的的事件。发生在1971年的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第一号人物毛泽东和他指定的接班人林彪以暴烈的方式最后决裂。 两河口红军雕塑 有“叛徒”张国焘林彪 回首文革(10):林彪案之谜 相关链接 YouTube链接:时事大家谈:林彪出逃事件四十周年 专题报道:中共 – 昨天今天明天 专题报道:回首文革 专题报道:当代中国风云录 收看: 时事大家谈:林彪出逃事件四十周年(1) MP4 | Windows Media 收看: 时事大家谈: 林彪出逃事件四十周年(2) MP4 | Windows Media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阅读更多

译者 | M100 官方网站:“中国公民社会倡导者”传媒奖授予了安替

核心提示:中国博主、记者安替获得了这一荣誉,他说:“我认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社会的倡导者,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命运。” 原文: MEDIA AWARD FOR “ADVOCATE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发表:2011年9月11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原文配图,右二为安替】 周四晚上,在橘园波茨坦的“Raffael Saal”,国际媒体新闻发布会上M100 Sanssouci 学术讨论会圆满结束。M100传媒大奖2011授予给了中国博主和记者安替(Michael Anti),M100荣誉奖授予了切尔西的 Weidenfeld勋爵。宾客们受到了波茨坦市市长 Jann Jakobs的欢迎,他也谈到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第十个周年纪念,9・11事件如何深刻地改变了西方世界对穆斯林世界的印象:“世界上还是有恐怖、战争、贫穷和压迫,但现在也有了希望。新一代的崛起,通过网络上的强大的互联和信息沟通赶跑了暴君,并为改变而战。”安替的得奖介绍由ZDF的总编 Dr. Peter Frey,和Stern杂志的主编Thomas Osterkorn 共同主持,奥地利共和国的前总理Dr. Wolfgang Schüssel 博士则为Lord Weidenfeld主持了得奖介绍。 当晚的主讲人,突尼斯的人权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Sihem Bensedrine 强调“阿拉伯的春天为世界各地处于边缘地带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希望自由是强大的,希望人类得尊严是[奋斗的]终极目标。” M100的传媒奖得主安替说,社交媒体已经在中国改变了对基本自由的认识。 “在中国,我认为,言论自由首次成为一项人权。我认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社会的倡导者,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命运。” 全球民主 – 社交网络的胜利? 今年,大约80名国际总编和媒体专业人士出席了第七届的M100 Sanssouci 学术讨论会。国际媒体会议在波茨坦历史悠久的橘园举行。会议主题是“全球民主 – 社交网络的胜利?”多名知名参与人讨论了博客和社交媒体与在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发生的革命的关联。另外,这些运动对中国、伊朗和东欧国家的独裁政府和传统媒体的影响也是今年会议的一个主题。 关于安替   安替1975年生于南京,本名赵静。他是中国被阅读最多的博客之一的博主,也是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晓波的朋友之一。十年来,他自称为安替。 36岁的他在中国勇敢地持续地谈论腐败 ,他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说:”我是一名记者,而不是持不同政见者。 “我报道事件 – 我不创造事件。”他知道如何绕过审查,他几乎全天候地发twitter和写博文。艾未未称他为“自由精神”。 他曾是一名驻伊拉克记者,在《纽约时报》北京分社担任过助理。 2005年,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微软关闭了安替一处重要的博客。这使他一夜成名。由于公众的压力,微软又恢复了他的博客。安替已经得到了众多的奖学金,包括来自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并在世界各地的会议上都是引人追踪的发言人。他住在北京。 关于切尔西的 Lord Weidenfeld 颁发的 M100的荣誉奖: Weidenfeld 1919年出生于维也纳,并在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移居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是BBC的驻欧记者,并于1948年和Nigel Nicolson 一起共同 创办了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公司。1949年,他30岁的时候成为以色列内阁首脑,并担任 Dr. Chaim Weizmann 的政治顾问。一年后他回到英国,也重回出版业。Weidenfeld 勋爵自1946年以来一直是英国公民,因为他的工作而得到两项主要荣誉:1969年他被伊丽莎白二世授以爵位;1976年,他成为上议院的成员。从1992年到1994年,他担任牛津大学运动的副主席。 Weidenfeld 积极参与和发起的M100 Sanssouci 学术讨论会,并和波茨坦市长 Jann Jakobs 共同担任咨询委员会的联合主席。他将获得对他的终生工作和特别奉献给予肯定的M100的荣誉奖。 该奖项的前任获奖人:建筑师Lord Norman Foster(2005)/“无国界医生”创始人及法国前外长 Dr. Bernard Kouchner,(2006年)/音乐家,活动家和非洲现场援助的创始人Bob Geldof KBE(2007年)/法国哥伦比亚政治家Ingrid Betancourt(2008)/德国前外长Hans-Dietrich Genscher(2009)/丹麦漫画家Kurt Westergaard(2010) 相关阅读: 易明对国会所做的证词: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中国的政治改革前景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BBC | “九∙一一”十周年祭词

9/11恐怖袭击中有三千多人遇难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秋高气爽,经过夏季最后一个长假放松调整,美国人开始返回到工作岗位。十九位恐怖分子也各就其位,劫持四架民用客机,实施他们的恐怖攻击计划。 美国本土遭到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袭击,美国进入了“9.11时代”。在十周年纪念日之际,我要说,“后9.11时代”正在宣告终结,美国已经站在9.11断层上,前望一个新的时代。 祸不单行 美国“9.11时代”的终结并非以大圆满为标志的。有人说,忘却悲剧的良药是我们必须面临新的悲剧;抚平心灵伤痛的秘方是有新的心灵伤痛来到。美国人对“9.11袭击”的必然淡忘,最主要原因还在于2007-2008年产生的房屋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的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持续五年而还未见尽头的全国性危机把美国人从“9.11”的伤痛转移到当下之痛。 “9.11”作为一个历史事件逐渐失去其戏剧效果,还因为它本身从开始就被政客过于利用了。“9.11”事件的重要性应该说是孕育于它与事前和事后的诸多事件的合力作用。2000年千禧年大选是美国政治史上的悲剧。小布什以不光彩的小动作和大侥幸当选,让美国绝大多数选民郁闷。缺乏合法性的小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顺应美国国民愤怒的民意,进攻和摧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对阿富汗的入侵是由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支持的,这场战争应属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下面三环错误产生,酝酿出美国更大的自我伤害。 布什的错误 首先,布什用假情报,与他的“新保守主义”阁员(尤其是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起把美国拉入伊拉克战事。其次,为了谋求竞选连任,布什不顾战争突发需要新的开支,继续兑现他给富人减税的竞选许诺。第三,为了填补财政缺口,布什要求国会连续七次提升借债额度,获得五万多亿的借债额度,从而向中国大举借债。中美债务关系一方面迫使美国对中国做出战略让步、放弃支持中国人民的人权自由运动,给陷入自身合法性危机的中国政府予以国际合法性;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依赖消减了美国的自信,而且还造就出了在国际舞台上对抗普世价值、与流氓邪恶政权沆瀣一气的中国新外交。 我们不能全盘否认过去十年美国反恐战争取得的阶段性成就: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获得了自由和建立民主体制的机会,世界老牌的恐怖主义国家卡扎菲政府控制的利比亚分崩离析,美国对西亚地区进行了新的战略渗透,和美国普通百姓对异域伊斯兰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理解,等等。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在“9.11十年”受到的伤害更多来自于美国政治精英。美国国内决策者,尤以布什政府为甚,为了自己的选举得失和小集团政治经济利益,制定和选择了一系列错误政策,把美国带进了以中国的成就为参照系的可怜境地。 不变的美利坚 在美国与穆斯林国家冲突而遭到恐怖袭击后,有两类人乐不可支。美国宗教的极端主义福音派的教主杰里∙福尔韦尔认为这是天谴,是给异教徒、无神论者、同性恋和女权主义者泛滥的美国降下的惩罚。另一类人则在中国和东亚某些国家。他们认为,“9.11时代”宣布“美国衰落,中国崛起”,并以此作为前提来引伸出他们的外交决策和战略选择。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一个不能容忍3000平民被恐怖分子屠杀、却又选择牺牲两倍于该数目的士兵为平民复仇的国家,定会得到它的国民的尊重和全球的敬畏。美国人为了同胞的生命尊严可以选择死亡,可以选择十年征战,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之上,还有更伟大和崇高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价值、理念和信仰。如果说,“9.11”在许多层面上改变了美国,但在这一点上,它只是再次印证了美国人的精神。 还有一点也是“9.11”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拒绝做仇恨的奴隶。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将军曾说:在反恐战争中,我们不能把仇恨变成我们的高参。面对仇恨,我们很容易让心智脱缰,强化自己的恐惧,培育国民的仇恨,用武力、暴力和谎言来达到复仇的目的。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的大规模反对和对布什的抛弃就是拒绝用仇恨和谎言驱动政治。纵观美国围绕“9.11事件”的各类纪念活动,我们会目睹悲伤和哀痛,但在主流政治和媒体中几乎看不到煽情和仇恨。 美国新使命 如果我们明白美国人对个人价值的看重、对民族尊严的呵护,已经到了不惜生命代价的地步,对他们内心的创伤,我们当生恻隐之心。但美国还没有变成落水狗,美国人拒绝廉价的可怜。美国在“9.11”的十年只是一只受伤的雄狮,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听到他的震山吼。 恐怖主义和对美国形形色色的仇视,多多少少都来自于大小专制者对自由和民主的反感和恐惧。经历十年的艰苦征战,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和体系都没有变。民主制的特性在于它承认、接受和顺应开放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性。而专制社会作为一个封闭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在“9.11十年”后对比中国和美国,时间究竟在谁的一边,对此问题的答案,我们不能不仔细深思明辨。 美国人习惯于从上往下看历史,历史仿佛就在他们脚下;他们不把历史看成拖在身后的长长的尾巴,更不会把历史变成投射在未来的长长阴影。十周年祭,美国士兵已经把本∙拉登放上祭台,当能告慰三千平民和五千士兵的亡灵。十周年祭结束,美国人当然不会忘记过去的伤痛,但他们会站在“9.11”的废墟上,征服新的高度。美国是一个急中生智、难中爆发的国家。过去的十年,恐怖袭击和金融风暴首尾相接,真正挑战着美国,其实它正孕育的是下一个美国世纪。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