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想

“分税制”改革导致“国富民穷”

  今年八十余高龄的朱镕基先生是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功过是非进行评价,现在还为时过早。在他进入核心领导层的十余年时间里,中國从改革的迟滞期走向改革的活跃期,改革成为他当政时期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事实上那些年也是中國出台改革举措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中國经济发展由此从困顿中重获生机,并为胡溫时代奠定了基础。在他担任总理期间给人深刻印象的还有他的清廉和反腐决心,人们对他说过反腐名言迄今仍然记忆犹新。   而自从他退下来之后,公众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据说,他每到一地就会告诉地方官员不谈工作。朱镕基当政时期的高调和退休之后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他能够成为中國公众高度关注的明星政治家,大概就缘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但在他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中却一反常态,对若干敏感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据《凤凰周刊》披露,今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朱镕基重返清华大学校园,在参加有关活动中分别谈到了他在任时大力推动的“分税制”改革、现政府房改政策、地方土地财政、城市交通、教育等问题,其间颇多尖锐批评,引来旁观者侧目。   朱镕基为什么在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时发表此番言论?值得注意的是,他如此为自己表白:“这绝不是为了我个人,也是为了整个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而之所以选择在公开场合表明个人想法,是因为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否定“分税制”改革的观点,认为“分税制”导致了高房价,导致了“国富民穷”。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分税制”改革被视为朱镕基当政时期乃至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之一,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主要“历史功绩”之一,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朱镕基为什么要亲自出来作自我辩护了。   应该说朱镕基对分税制导致高房价的辩驳是有说服力的。他列举的2010年的例子可以有力地证明地方政府其实“不差钱”: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不仅拿到自己收的那部分税收,而且还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或者专项拨款的方式另外获得中央收取的税收,总的加起来超过了总税收的80%.既然地方政府不差钱,那么以缺钱为理由,大搞房地产开发,搞土地财政,就失去了其正当性,朱镕基是想由此说明并非由于中央实行分税制后导致地方财源减少,逼迫地方政府靠卖土地搞房地产开发获得收入,并推高房价。   但别的问题也跟着来了。首先,既然地方政府并非缺钱,那为什么还要大搞土地财政获取收入?其次,分税制带来的仅仅是返还支付的方式问题吗?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政的实际税收占到了总税收的80%,钱够用了,地方政府怎么还热衷于大卖土地?其实玄机就在朱镕基的话里,“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所谓的钱多不坏事,哪个地方政府不希望自己所能支配的收入“多多益善”呢?何况这些钱还可以不纳入预算,供其任意支配。这样一来,地方政府无疑会集中权力,对经济社会事务的控制能力也会大大地增强,可以借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这种诱惑,推崇GDP主义的各级地方政府首脑如何能够抵挡?房地产经济在各地经济中占有的重要比重,就可见其在近20年GDP高速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至于这种经济发展是不是包含了泡沫,对他的下一任乃至于后世造成什么影响,就不是他们所愿意关注的了,因为所有的官员都只关注他的任期内的政绩。   而地方政府之敢于这么做,也是上行下效必然逻辑的延伸。朱镕基推行分税制改革的初衷,就是实行中央集權,提高中央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既然中央政府可以这么做,为什么地方政府不能?正因如此,朱镕基实行分税制等一系列改革后,政府权力大增,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文革结束以来中國的改革成果,在某些方面呈现倒退趋势。各级政府权力的加强,从短期来看对经济有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得不偿失,违背了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不仅由于造成“大政府”的局面,政府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加强,而且培育了一个特殊利益阶层,使政府陶醉于权力的虚幻感觉中害怕变革,趋于保守,这也是目前中國改革迟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分税制的第二个后果恐怕是朱镕基万万想不到的:它在导致政府权力膨胀的同时,也为权力寻租、腐败蔓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及专项拨款最终如何落实,或者地方政府如何支配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取决于掌管这项权力的官员,取决于他们的想法,而为了说服这些官员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各种必要的手段都会使上,而贿赂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朱镕基自己也承认“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的工作做得不好,要靠地方‘跑部钱进’,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拿到。”最近二十年来,是中國的腐败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时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推动的重大改革导致政府权力增强,而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却不到位,引致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动摇国之根本。   分税制的第三个后果是导致公民和企业的税负增加,最终转嫁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格上,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民众的生活成本随之增加,同时由于政府集權,培养了一群世界上消费能力最强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奢靡消费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而民众收入增加的幅度远远跟不上生活成本的增长幅度,因此出现了“怪现象”:经济越繁荣,民众越“穷”。这是因为从经济繁荣中真正获益的是占少数的企业主和官僚阶层,而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却降低了。朱镕基或许可以为分税制并非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的原因进行辩护,却无法证明其改革政策未对“国富民穷”产生影响。   为了维护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功绩”,向来低调的朱镕基也未能免俗,忍不住公开放炮,不由得令人慨叹作为一个人的局限性。急于自己出来进行辩护,自我肯定,而不是将之付诸历史,对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是不明智的。一个时代的改革举措是不是对的,是不是有效的,最终有资格对它进行评价的唯有历史而已。何况是对于像分税制这样争议甚大的改革,更是如此。   这样的朱镕基纵然在公共交通、教育问题上提出尖锐的批评,却已经无法像以前当他豪迈地宣称“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那样光芒万丈了。   来源:中國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丁咚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3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分税制”改革导致“国富民穷”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经济随想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WTO与国有金融体制改革 (2) 邓式改革三十周年和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 (0) 进一步改革歧视农民的税费政策 (0) 走出总设计师的历史局限 (2)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央集权制 (0) 行动起来搬掉新“三座大山” (8) 联合国改革给中国出了两道难题 (0) 维新变法百年后的思考 (0) 破除体制性障碍,打开就业大门 (0) 现在是否是政治改革的好时机? (1) 渐进改革之后——从改革到改制 (0) 民生主义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0) 民主迷信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3) 毁于领袖专权的波兰改革-哥穆尔卡的悲剧 (0) 晚清新政困局——政改是找死,不政改是等死? (1) 无法回避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0)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三大任务 (0) 改革:健全社会的机制 (0) 改革要有新思维 (0)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0) 改革开放30年 (1) 改革只能深化而不应停止 (0) 改革出了什么问题? (0) 改革之难,有时真是难于上青天 (0) 改革之痛 (0) 改良和革命殊途而同归 (3) 我国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0) 建议“两会”审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否出现了全面的倒退 (0) 建议“两会”审议和制止“国进民退” (0) 对中国改革的政策建议 (0)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变革 (2) 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用数字向“改革”喊话 (0) 国企改革,患了精神分裂症 (1) 唾弃没有良知的学者 (24) 呼吸税——改革精英最后的掠夺 (12) 后改革时期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0) 县制改革刻不容缓——有感于西丰“一把手”的无法无天 (2) 制度:不是一个人腐败变成几个人腐败的工具 (0) 别让公车改革由“非法”使用变合法占有 (0) 关于集体林权改革的疑问 (1)

阅读更多

四万亿刺激经济毁了中国

  建海来上海,我们俩长夜未眠,在上海的大街上边散布边聊天,时而争吵,时而叹息。   今天的中國,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腐败横行、道德崩溃、人人自危、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5的国际警戒线,社会危机日益深重,靠维稳已经没用了。想要依靠一位伟人出现来拯救民生,起码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伟人的影子。中國走进了一个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是头?而这一切,都是源于2008年那个该死的岁末,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当溫家寶在电视上伸出4个指头的时候,我们知道,游戏结束,一切都完了。大通胀在迎接中國。   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背景   当时的中國,经过长达4年的房地产调控,正在有效的化解房价泡沫,被地产界称作华南五虎的碧桂圆、珠江、合生创展、富力、恒大地产,全部出现资金链问题,降价一触即发。而且,万科、中海、金地等深圳品牌房企,已经在全国包括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开展15%至30%的降幅,尽管发生退房潮、断供潮,中介公司开始出现关门闭店,总体社会呈现平稳状态。   当时宏观经济,主要是内需不足,投资过度。如果进行有效调整,只需花两年功夫,中國宏观经济可以说,可以呈现美国、印度那样的,依托内需全面提高全社会购买力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状态。当时,解决全民免费医疗问题,只需450亿;解决大学生助学问题,只需180亿,可以保证全国的贫困生读书的问题;农村刚刚取消取农业税,农民消费市场正在启动;经济经过调整,腾飞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当时的政府,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地方没有什么债务,因此,也没有什么负担。上一届政府励精图治,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房地产一降温,地方政府就不可能有买地的冲动,粮食生产就不会受到影响,社会稳定,人心思安。   中央财政赤字水平不高,无须依赖印钞来向市场注水。因为GDP处在较高增长状态,而通胀处在很低水平,根本看不见物价天天暴涨,社会财富的平衡机制也在逐步建立,贫富有些分化,但是,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就我本人来说,我当时在深圳只有20万年薪。上海借浦东开发的余威,经济增长势头比深圳好,我一来上海,年薪就翻一倍,达到40万,当时主管新浪上海房产频道的运营。   可以说,只要坚持调整一年,中國经济就可以解决结构性问题,只要内需扩大,我们的经济就具有内生的活力,国际市场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有能力应对,因此,经济没有没有大的风险。   但是,2008年9月5日,美国次贷危机越演越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整个全球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珠三角和长三角大量的出口企业,约有6000万农民工失业。如果,政府当时能够冷静看待失业,不慌不忙的处理全球经济对中國的影响,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只需三招:   一、妥善安置失业的农民工。政府应该就地安置农民工,不让他们返乡,实在无法安置的就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生活补贴,那个时候没有通胀,只要补贴一点钱,生活没有问题,还能争取民心,一等次贷危机风暴刮过,我们可以慢慢恢复生产,不必恐慌。但是,宏观经济决策层当时慌了神,因为中國改革开放30年,从没经过经济危机。   二、迅速梳理所有出口贸易,寻找一些污染比较严重和劳动密集型而劳动力过于廉价的企业,尽可能的进行淘汰,进行整个出口企业的结构性调整,留下真正符合中國长期发展的产业。   三、调动政府资源,迅速将一批企业转型,向国内寻求市场。当时,韩国、日本国民自发向政府捐赠黄金和美元,帮助政府度过危机。中國完全号召国民共度时艰,救活企业,恢复生产,不遗余力扩大国内消费。   但是,宏观经济决策层怎么忽然头脑发热,完全走了一条相反的方向。   四万亿刺激经济的结果就是通胀全面爆发   现在看来,当时,还是有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但是,没有得到采纳。我和曹建海、 时寒冰 当时的意见,无论如何,政府可以启动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但是,不能回到老路上去。因此,我们舌战成思危,争论十大产业的归属,利用博客的影响,借用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各大网站和其他媒体,发出我们的声音。   可是,经过不长的时间的争论,最后我们看见的,是在电视上,溫家寶竖起4个手指,讲他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我们很清楚,中央政府拿不出4万亿。一是中國政府无法发行国债,4万亿的国债要卖出去是不可能的;二是当时正处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通道,突然拐弯放松银根的环境还不具备,因为中國经济的结构性的调整正在进行,突然拐弯,等于5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三个是依赖社会集资、民间筹措更不可能。   我们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我们发现,中央政府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印钞。   中國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印钞就是把老百姓的储蓄全部稀释,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胀,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常识。而且,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老百姓的储蓄是对自己的保障。如果把老百姓的储蓄稀释,这是一件断子绝孙的事,是绝不能干的。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敢相信。   结果,数据出来,2009年M2增速高达29.7%.我们傻啦。我们减去当年的GDP增速,除掉外汇占款,实际当年货币贬值高达14.6%.等于这4万亿是强抢老百姓的钱,来进行投资的。更重要的是,这4万亿的投资,一下将地方政府负债提高到12万亿的水平。地方政府为了投资拉动增长,反而更加盘剥压榨老百姓。用老百姓钱,还来盘剥老百姓,你说老百姓冤不冤?   自此,政府诚信全部破产,全部修复起来,没有五到十年,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整个道德体系全部崩溃,人人为钱而不讲任何公德。现在,来遏制通胀,已经晚了。   以后我们怎么活?   遇上这样的事,遇上这样的时代,我们除了痛惜,还能怎么办?政府现在来挽回这个局面,已经没有机会。所以,我最近写过一篇博客,2011年中國宏观经济关键字——耗!   不管是股市还是房市,目前,已经岌岌可危。时至今日,政府仍然没有改革的意愿,不知道以后的方向。   我们来算一笔账。中國最大的一笔财富,是外汇储备。但是,我告诉大家,中國外汇储备能够流动的不到6000亿,所谓3万亿,只是一笔数据。1.1万亿的美国国债,只要美联储开始收货币,就必然会放国债,到时还要中國增持美国国债,预期会让中國增持到1.5万亿;两房债券6000亿,基本是死帐;其他债券和高盛控制的外汇资产,高达7000亿,还能用多少?而现在,国际量子基金准备1.2万亿美元做空基金,准备对中國的金融体系发动攻击,6000亿的外汇储备也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死撑房价是不可能的,因为房贷危及金融。   国内,地方政府的黑窟窿,根本填不满。唯一的办法,继续稀释老百姓的储蓄,继续通胀,用通胀掠夺全民的财富。这是一条不归路。   现在,江河干涸,耕地被毁,山林遭灾,农民不事耕种,工人不事生产,刘易斯拐点已经隐现;未来的趋势,已经使人很难预料。我预计,政府最近会出台一系列办法,不能做好大的指望,因为,一个经济体系已经被破坏,修复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a108c01017m60.html   作者: 牛刀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29.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四万亿刺激经济毁了中国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经济随想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2009年是大繁荣与大崩溃的分水岭 (3) 2008年谁能笑到最后 (23) 2008奥运会——中国全面崩溃 (65) 金融危机背后的大国较量 (1) 金融危机留给我们哪些教训 (1) 金融危机倒逼中国“投机” (0) 走出世界经济危机的困境 (0) 质疑“重拳出击” (8) 谁来拯救中国3760亿美元财富? (26) 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5) 积极扩张财政政策——中国经济崩溃的导火索 (4) 江南危矣 (9) 次债危机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23) 救市,是政府的天职 (9) 摧毁日本经济的力量正在逼近中国 (0) 拉动内需就要让消费者觉得兜里有钱 (8) 我怎么看最近中美两国的经济对策 (0) 感受经济危机 (5) 市场才是次贷危机的解决之道 (2) 对“四万亿”流向的思考 (2) 富人转移资产是在避开泡沫破灭 (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拉动内需、化解金融危机的一张王牌 (1) 四万亿能给中国留下什么 (0) 四万亿是谁的肥肉? (32) 危机提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 (1) 危机中的“中国经济问题” (0) 华尔街的CDO和扬州狮子头 (0) 北京出手四万亿的经济分析 (5) 勿把更深的痛苦留给明天 (1) 加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中国 (8) 冷静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2) 全球经济衰退给中国提供的机会 (10) 借金融危机推进中国大国战略 (2) 从工资增长18%,谈中国的钱去了哪 (26) 从1930年大萧条看2008年的大萧条的结局 (0) 互换——刺杀中国金融的封喉一剑 (7) 中国:成长还是崩溃? (0) 中国需要一场罗斯福式的社会改革 (0)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全面崩溃 (15) 中国经济难题泛化社会风险 (3)

阅读更多

收费公路,乱象之后亟待回归公益

  近期三件事再次把公路收费问题抛向公众的视野和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是《人民日报》刊发7篇来信,并配编后《不合理公路收费吞噬民众利益》,集中反映我国公路收费站点多、收费高、收费乱的问题;二是河南农民时建锋被控偷逃368万过路费被判无期徒刑,随后又启动再审程序,尽管这个“天价过路费案”未有最终结论,但公路高收费现象被关注程度却超出事件本身;三是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仍然与公路收费问题“较劲”。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就建议对全国收费公路彻底整顿,逐步取消普通公路收费,降低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   这些年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398.4万公里,仅从2006至2010年间,5年内新增63.9万公里;高速公路达7.4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   但这同时,全世界已建成14万公里收费公路,10万公里在中國。我国高速公路的95%、一级公路的65%都是收费公路。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披露,中國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高速公路成为“高价公路”。   公路的收费乱象一直引发社会关注,民众将“乱收费、乱罚款、乱设站卡”统称公路“三乱”。公路何时不设“拦路虎”?作为公共產品的公路何时回归它应有的公益属性?   “收费还贷”演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   我国高速公路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那时为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国家加大这个领域的投资力度。然而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虽然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大幅增加,但对于动辄几十亿元的公路建设投资,政府显得力不从心。   基于“政府财力有限、有效投资不足”等原因,国务院于1984年提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执行20余年,多渠道融资的收费公路,确实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的交通条件。就如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所说,“中國交通事业在这些年之所以突飞猛进,收费公路政策或可言功不可没。”   但问题还有另一面,公路的收费问题一直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   事实明摆着,这些年收费公路发展,并非完全像相关法律规定中所描述的那样以“坚持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作为原则,那么,背后的玄机是什么?   “在中國,称高速公路为‘印钞机’并不为过。每一条高速公路的诞生意味着终身将成为造钱的机器,在幅员辽阔的中國国土上,如果哪一条高速没有收费站,几乎可以认定是天方夜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凯湘告知本刊记者。   “照理说,高速公路收费,原因就是借贷修路,收费还贷。但这并不能站住脚,因为很多高速公路早已收回投资成本,却仍在收费。有的还将‘政府还贷公路’转为‘经营性公路’,或是变身上市公司等种种花样,不断拉长收费的期限,其本质就是官商勾结,攫取全民的资源。”   虽是寥寥几语,刘凯湘却点出问题的实质。他接着说,“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年,在收费期限届满前还清贷款的必须终止收费。由于“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可放宽至30年,这就给一些地方政府带来了寻租空间——成为地方政府的“提款机”。“收费还贷”就演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   首都机场高速事实上已成为这方面的“经典”。1993年建成的首都机场高速,总投资11.65亿元,其中贷款7.65亿元。到2005年,收费总计32亿元,至今估计已不少于60亿元,而且将一直收到2022年。   另外,上海的沪嘉高速,1988年建成,投资2.3亿元,1995年时,经营该公路7年的公司资产总值就达到18.5亿元,但收费期将至2022年。别以为高速公路收费上缴了国家财政,实际多数进了经营商、地方政府的腰包。   高速公路的收费理由很简单,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很“复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原则只适用于收费的开始,不适用于收费的结束。在公路收费问题反复受到“永远还不清贷款”的诘问中,我国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再次面临一个新的瓶颈。   长途运输,守法的赔钱违法的赚钱   浙江平阳人金仁杰从事长途客运10余年,长期往返在广东、广西和浙江之间。近年承包一辆核载人数为30余人的大客车。“昨天我的车从漳州诏安出发行经高速公路,来到福建和浙江交界的汾水关收费站,一趟650公里,缴纳的过路费就高达1024元,实在是太贵了。”在本刊记者面前,他在话语中显然含有抱怨,却也无奈。   据他介绍,这段路的收费价格自该路段开通高速以来,已沿用了5年左右。平均每公里收费约为1.58元。而目前全国的高速公路一公里收费从0.3元至0.7元不等。   金仁杰坦言他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原因在于收费高,油价贵,动车开通后又分流公路的客源,同行竞争激烈。   应该说,金仁杰所言是个普遍现象,也正因如此,“如果不超载,根本没利润”成为中國公路运输的“基本特色”。当车主和司机本应获得的合理利润被无休止的过桥过路费、乱罚款、乱收费所侵占时,他们只能通过超载找回来。   “我们当司机谁也不愿意承担压坏公路、带来安全隐患的骂名,可当各地执法依据不一,甚至乱执法时,遵纪守法的人往往损失更大。”金仁杰毫不掩饰地说。   不超载没利润,究竟怎样“没利润”?金仁杰说了这么一席话:同一车货物,委托物流公司运送,从广州至北京,全程遵章守法,不超载,一车货物不但没钱赚,还亏了两三千元。   在中國,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只是10%左右。目前物流行业的成本中,过路费占物流企业直接成本的30%~40%.这也导致了中國货运行业弊病丛生。   于法无据、于理不合的高速公路不合理收费屡禁不止,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收费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加重了社会公众负担,不少驾驶员被逼着“逃”、“躲”、“闯”,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去年京藏高速发生罕见的大拥堵,就与高速公路收费密集、管理混乱有相当关系。   其实,《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以及交通部发布的《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严格限定了高速公路还贷年限、收费站设置的密度。但是,为了保证“肥水不外流”,各省、市、县、桥、隧道边界往往设有收费站。   湖南籍的长途客车司机余志军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同样强调说现在跑运输很辛苦压力很大很难赚钱,路面上车流量大,收费站多。他细数自己跑过的长途路线,认为湖南衡阳到广东东莞这一段高速路收费站点最多:“走这一趟共要经过4个收费站——小塘站、太和站、火村站和东莞站,其实总路程还不到700公里。”而一路下来,这几个站点累计收费达到700元。   “更糟糕的是,货车过收费站是称重量计费的,超载的司机往往塞上小费,收费员就会少称重量,但他们这样做是要花些时间的,这就影响了车流畅通的速度。”   与余志军所说相似,在江苏省扬州市至镇江市的润扬大桥北段,不到1300米的路段内,设有3个收费站,堵车几公里是司空见惯。此现状被全国政协委员宋振铎称为“封建割据式的收费方式”。   当公路成为一些部门的敛财工具,当每个人都要在公路货运身上“雁过拔毛”时,最终带来的是全社会本不应该承担的高额物流成本,而这将从根本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促进深莞惠一体化的背景下,3月30日,深莞惠三市边界21个收费站同时取消收费。车主无不拍手称快。   “经营者”的特殊性和垄断收入   高速公路的原罪是垄断封闭体制下的结果。一条高速公路在还清贷款后还将承担“统贷统还、滚动发展”的“历史重任”。但没人告诉公众高速公路正常的运营、养护需求的成本是多少,也没有人告诉公众一条高速公路收费期限和还清贷款的时间表,高速公路收费就是一列不断加速的没有终点的火车。   为什么高速公路收费问题难治?如果换个角度看,就能有更多理解——目前地方政府既是公路的审批者,又是监管者,有时候还是建设者,既然是“左手”管“右手”,这就当然使得大量收费公路成为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谋利的工具。   很多省的高速公路收费公司属企业性质,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运作,把收费作为重点。再则高速公路的收费制定主要由交通部门掌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此种收费标准怎能令人信服呢?   超期服役的收费站依然能够遍布各大高速公路,其中原因,刘凯湘还认为:“除了巨大的利益因素之外,还与高速公路经营者的特殊性有关。尽管它是一个所谓的盈利性法人,可带一种垄断性地位。”   刘凯湘解释说,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政府只有通过市场化融资,才能弥补政府提供公共產品能力不足问题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具备这样一种提供能力以后,我国公路建设仍然采取这种方式,所弥补的则不是政府提供公共產品能力的不足,而是变成了个别部门借此获取垄断收入的机会,并且是政策垄断。   作为为公众提供出行便利的高速公路,不可避免的具有公益性,一些地方政府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企业却长时间置若罔闻,暴露出的是“政企不分”的机制弊端、漠视群众利益的思维模式、形形色色的利益保护和有法不依的尴尬事实。   收费公路何时转身公共物品   公路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其最基本的属性应该还是公益性,公路首先是而且也必须是公共產品。但在不少地方政府眼中,非收费公路俨然像块鸡肋,总忍不住对建设收费公路趋之若鹜,同时间接逃避着政府本应承担的公共职责。   吴朝华服务于北京恒德律师事务所,几年前他是头一个因收费问题将京石高速告上法庭的律师。当他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依旧观点鲜明:“公路收费主要用于还贷和有偿集资款,但是有些地方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这里面要考虑到收费的标准和时间。国家的财政资金有限,公路建设的市场化融资无可厚非。但即使是进行市场融资,由企业经营,也不能改变其公益的性质,不能改变其促进、改善公共交通的目的。”   中國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与世界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是——基本靠贷款修路,一条公路收费还贷就变得“天经地义”了。   从制度设计而言,破解这个困局的关键在于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当然,要一下取消收费公路和贷款修路的模式肯定不现实,中國的公路建设必须回到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道路上来,逐渐摆脱对贷款和经营性公路的依赖。   与国内的靠贷款修路不一样,美国目前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靠的是政府税收。1956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敦促国会通过了《联邦资助公路法案》,确立了高速公路的发展框架。根据这一法案,州际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资。其中联邦资金由“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提供。这个基金的资金87.6%来自机动车燃油税。美国政府当时认为,对于公路的使用,如果采取收费的办法,在公路上设卡收费成本高,还会给行车带来诸多不便。而征收燃油税是最有效、最公平的方法,谁开的里程多,使用道路多,谁交的税就多。   从现行的趋势看,高速公路最终成为公共物品,这既是国际经验,也是其性质和功能决定的。因此,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制订相应的方案,告诉老百姓中國高速公路成为公共物品的时间表。即便在收费期间,其标准也应受到规制,并根据收费期限,不断降低收费标准,同时,要尽最大可能提高收费的效率。   发自 闽南漳州    日期:2011-04-14   来源:南风窗  http://www.nfcmag.com/articles/2785/page/1   作者:钟岷源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2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收费公路,乱象之后亟待回归公益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经济随想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2000年没有免费午餐 (0) 邮政亏损,消费者出钱? (0) 逆读电信资费大调整 (0) 看不明白的塑料购物袋“显性”收费 (2) 我们的经费真的紧张吗? (0) 座鸡费 (0) 交通(局)部门是公路费改税的最大障碍 (7) 乱收费怎么竟成了的顽疾 (0)

阅读更多

谢国忠:日本地震改变世界

  全球经济将会更加依赖化石燃料,惟一出路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9.0级大地震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一,日本央行实行货币扩张政策;二,汽车和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中断;三,对石化燃料的需求上升。日元今年可能会出现大幅贬值,这也将会给其他亚洲货币带来巨大压力。   从长远来看,地震破坏了核电工业的声誉。无论核电站设计的多么完美,突发事件和人为错误总是会带来巨大影响。当核电站发生问题,后果就将会是长期的,灾难性的。   尽管很多政府官员声称民众不必担心,中國还是应该无限期停止核电发展计划,并关闭靠近人口中心的现有核电站。   全球经济将无限期地依赖化石燃料。其高价将在未来几年使通胀持续居高不下。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削减消费,是未来发展的惟一途径。   精英主义失败   灾后,日本人的冷静和秩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东京,外国人的大批撤离与当地居民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对于供应短缺的担忧是那么的显而易见,日本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还是有秩序地排队。   与日本人出色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领导层再次显示出了自己的无能。日本是一个领导力很差的国家。该国经济的长期下滑就要归咎于这一点。当这种无能应用于核问题,后果可能就会让这个国家终结。   谁是日本的统治階級?世界不断见证日本政府的频繁更迭。这给世界留下了不稳定的印象。在现实中,是日本的官僚阶层在统治这个国家。日本官僚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阶层。到了一定年纪,他们就会在东京电力这样导致了核危机的公司的高级职位上退休,这种制度被称为“高官空降”。   从理论上说,日本的官僚阶层应该是这个国家最优秀、最聪明的一群人。官僚阶层的高级人员几乎全部是从东京大学毕业的。他们较之民众的优越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们的记录却不足以支持他们的这种威信。就产业规划而言,通产省主导的官僚阶层可能没有任何贡献。   在过去20年里,这个统治阶层的无能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将日本带入了20世纪80年代的巨大泡沫,直到现在还无法走出泡沫之后的萎靡状态。为什么日本人民不推翻这样的统治阶层呢?   日元面临重估   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日元在地震发生后不断飙升。理由就是,日本企业将会为了国家重建抛售外国资产而购买日元。因此,日元首先会飙升。如果金融市场是完全垄断的,这种战略是有用的。但是日元市场如此巨大,怎么会是完全垄断的呢?原因就是利率太低,长期持有日元基本上不需要任何成本。因此,投机者都有机会等到最后一分钟,迫使日本企业到了迫切需要的时候再购买日元。   七国集团干预市场来降低日元价值。很多人认为这是反市场的,在长远看来是不利的。这种疯狂的观点在世界有着大批追随者。金融市场已经演变成了一个赌博获利的体系,原因就是流动性过剩。那么多有钱而又无事可做的人聚集起来创造了这样一个游戏,从无知或行动缓慢的人身上获利。该系统的起源就是央行倾向于用印发货币的方式刺激经济。这种做法导致了国际金融体系里流动性的大量聚集。当体系在2008年崩溃时,世界各国政府又以挽救经济的名义将其保释出来。   当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失去如此大量的财富,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货币就会贬值以反映减少的财富。就短期动态而言,这样的市场情况在一个合理,有竞争力的市场上是不会出现的。日本银行现在拿出了大量资金来支持经济。当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供应增加将导致日元贬值。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即使在几周内因为日本企业资金回流导致日元价值激增,现在囤积日元也是毫无意义的。日本银行可以暂时借钱给日本企业,让它们可以逐步将国外资产兑换成日元。   美元兑日元汇率如果今年达到100,我将毫不惊讶。经济损失额可能基本上相当于日本的外汇储备总量。生产的中断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削弱日本出口。由于核电站关闭,日本需要进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才能保证经济的运行。日元的基本面已经大大削弱。日元价值应该反映新的现实。   日本地震带来了2011年的第三场通胀。澳大利亚洪水将会严重影响粮食供应。中东变革增加了油价风险溢价,并可能导致接下来几个月石油产量的减少。日本地震增加了货币供应和对石油的需求,降低了制造业产出。   “冲击”这个措词似乎暗示其只是短暂现象。我们可以等到其影响显现吗?故事没有那么简单。通胀长期来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资金多快可以转换成通胀需要视情况而定。冲击加速了资金转换成通胀的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这三次冲击也延迟了货币紧缩政策,增加了货币供应。日本央行可能会将重建费用的一大部分货币化。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225%。市场可能没有能力吸收如此巨大的日本政府债券增量。日本央行不得不吸收很大一部分才能稳定日本政府债券市场。如果日本政府债券利率上升,那么国债利率成本可能就会让日本政府破产。因此,日本央行必须通过购买来维持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当日本央行通过购买维持住了日本政府债券利率,无疑将会令日元贬值。日元需要迅速大幅贬值,事后再缓慢升值。日本政府债券投资人在日元贬值时没有时间做出反应,事后,因为日元升值将补偿低利率又没有动机抛售。   日元将迅速贬值,再缓慢升值,这与过去迅速升值缓慢贬值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2011下半年美元兑日元汇率激增至100,我对此将完全不会感到惊讶。通胀冲击最终会改变市场对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期望。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美元兑日元汇率就会出现这种变化。   核电丧钟   出于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原因,我以前一直都是核能的坚决支持者。发展中國家占全球人口的80%。如果他们的经济发展需要消耗掉跟发达国家同样多的能量,地球将无法承受。后果将严重到无法考量。核能是两害取其轻,因此值得一试。福岛事件改变了我的想法。   福岛危机提醒我们:人为错误可能会比全球变暖更早灭亡世界。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几乎不可能消除人为错误。尽管中國领导人一再向人民表示中國的技术更加安全,我却不断想到中國的食品安全问题、世界最高的交通事故率,以及很多商品普遍的质量问题。再想象一下中國的核电站,这让我惊恐万分。中國已经暂停核电工业的发展。这是正确的决定。实际上,所有靠近人口中心的现存核电站都应该尽快关停。   福岛事件将会改变其他国家的核计划。全球经济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会更加依赖化石燃料。这将会加快环境的恶化和成本的上升。对世界来说,解决办法就是减少消耗,而不是寻找替代品。这就意味着要改变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中國的发展是十分耗能的,因为它是出口和投资拉动型。中國的能耗和美国相当,但产出只有美国的40%。美国在能源使用方面已经是相当浪费了。这表明了中國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这是不可持续的。或者政府改变其政策,或者市场迫使中國做出改变。中國的石油进口在未来十年可能会超过美国。在油价达到每桶200美元时中國就会出现贸易赤字。由此产生的贬值压力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瘫痪。最好是能自愿做出改变,而不是被市场迫使改变。   在过去2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全球分工已经变得相当完善了。通常,一个产品会由许多个国家共同制造。除了更细致的劳动分工,准时制管理体系已经被普遍采纳以节约库存成本。两者的结合使得全球经济很难应对类似日本地震这样的供应链冲击。日本专门从事许多电子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其供应链的中断可能会导致很多大众产品的短缺。   因为核能已经占到了日本电力供应的30%,核电站的关闭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会影响日本的制造业。并且,核辐射使得情况更加复杂。这很可能将削弱日本农产品的出口。我们不知道其他国家对这种辐射颇高但又尚未达到危险水平的制造产品会做出何等反应。   供应链中断通常是短暂的。其通胀效应也会很快消失。但是这次日本的情况不同。30%电力供应的中断使得这种冲击对很多行业的影响时间会更长。核污染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其通胀影响也将持续下去。   日本核灾难将会减缓或严重削弱世界各国核能工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将会推高化石燃料的价格。惟一出路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能源需求。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12期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28日   来源: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169640376.html   作者: 谢国忠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3-3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日本地震改变世界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经济随想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重新认识日本战后崛起的“神话” (0) 观日本男人的外形有感 (0) 蒋介石两次拒接收琉球内幕 (2) 李登辉访日,危险人的游戏 (0) 未来50年中国与日本的战略比较 (0) 日本:未来的核大国? (0) 日本自卫队近距离观感 (0) 日本耻感文化论 (0) 日本经济衰退的深层根源 (0) 日本经济真的不行了吗?透视日本“哭穷”的背后 (0) 日本的沉沦 (0) 日本的极大骗局!——在广岛炸死了二十万?夸张! (3) 日本的天价米教给了中国什么? (12) 日本的二十一世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 (0) 日本留言 (0) 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败亡始末 (0) 日本热衷亚元的原因 (0) 日本沉沦 (2) 日本民众为何对右翼沉默 (0) 日本正在逐渐消失 (0) 日本是否有自制能力? (0) 日本是中国人长久的心痛 (0) 日本政客为何总是出口伤人? (0) 日本挤压泡沫对我们的启示 (0) 日本式的反省 (0) 日本尽是“爱国贼” (1) 日本对我国的威胁有多大? (1) 日本对外扩张中的人民 (0) 日本对华战略背景分析:从假模糊到真清晰 (0) 日本对中国出口高速铁路技术是个大陷阱 (0) 日本为何怕中国拥有航母? (0) 日本为什么认罪这么难? (0) 日本“照搬西方那一套”的下场 (3) 日本“入常”其实已无望 (2) 我在日本受到三次文化震撼 (1) 小泉毅何其幸啊,有幸生在民主的日本 (3) 对日本政府及其国民性的再认识 (0) 对日本地震想说的一些话 (2) 安倍访华:亡羊补牢还是先声夺人 (0) 反躬自问:我们是不是在妖魔化日本? (1)

阅读更多

全球宽松货币下的中国核聚变

  〖引子〗:日本人类空前世纪大地震,也面临着世纪空前的一轮大重建——一场史无前例的日元大投资正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全世界走来。这是继2008年9月15日美元金融海啸之后、欧元债务危机又来、中國2009、2010年60年未有大投资救助金融海啸之后,又一次前不见古人的世纪大投资即将来临,这就是日本大地震之后——“宽松货币”的第一个世纪尖峰。而中國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新一轮的“宽松货币”大战一触即发……   导言:宽松货币围攻中國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國经济发展正在走向全球各国绝无仅有的一个高速异类之路上,于是中國经济也站在了全球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十字路口。2008年9月15日,全球首发金融海啸,美元聚集了全球最大的货币流动性暴增,再加上2010年初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接着是2010年末美国第二论宽松货币上路;时至2011年3月11日,日本开天辟地9级大地震爆发,原属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因超级9级大地震正迎来“宽松货币”的第一个历史顶峰浪潮。按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规模,日本救灾和经济恢复用了总额约5万亿日元和四年长的时间,而这次世界第一最烈的9级大地震,日本将至少动用80万亿日元(到17日当天,日本中央银行宣布注资50.81万亿日元)、最终将可能有80—100万亿日元之巨(约为5000亿美元上下)的资本来刺激经济和重建(主要以发行国债来扩大货币发行)。3月15日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宣布向短期金融市场追加20万亿日元资金,包括立即实施的8万亿日元紧急公开市场操作;当天早间,日本央行还宣布立即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5万亿日元,此后又宣布将这一金额扩大至8万亿日元,其他12万亿日元将在16日和17日投放;日本央行14日在金融政策会议后宣布实施创纪录的21.8万亿日元公开市场操作,其中15万亿日元为立即投放(到17日,日本总共注资达到51.81万亿日元;日本资本市场连续每一天至少注资5万亿日元以上)。   2011年2月末,中國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北京大学“中國经济观察”第24次会上报告:为应对通胀压力及国内宏观经济层面的风险,要用“中药”疗法——它国都未曾有过的治理零点,坚决避免使用极端手段,并将中國当前对策归纳为“内需扩大一点,对外需求依赖减少一点,工资和社保提高一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一点,对外投资放宽一点,汇率弹性增加一点,物价还会上涨一点,增长速度略微降一点,质量提高一点”。而2010年,中國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美国对中國贸易逆差2731亿美元,欧元区对中國贸易逆差超过3000亿美元。3月1日,来自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公布,中國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外汇储备近3万亿美元,中國持有美国国债为11601亿美元,实际上中國持有美国国债依然在增加。   日本超级大地震稍微稳定后至少要经过三轮反复印证注资,才能最终确定实际使用现金重建的额度,估计此次大地震从震中救助到灾后重建最终有可能要突破70—100万亿日元之巨。新一轮的宽松货币策略正接着美国金融海啸第一次、第二轮之后、日本超级9级大地震接重而来,特别是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國、新兴国家要有这种方面的战略防备和防范的具体货币措施。日本3月11日世纪空前大地震后,致全球性经济发展方向发生根源变化,由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三大经济体发生了重要的根源经济裂变,中國面临着历史以来、最高峰的全球性美元、日元、欧元等其它宽松国际货币无法阻挡的全面围攻:   A、中國人民币升值至顶;导言:宽松货币围攻中國   B、中國通货膨胀加速至极;   C、 中國金融不得转向货币宽松走向市场。   D、 而与全球主流宏观货币走向冲突,将导致本币体系难以维持运作,最终因难以负荷而溃散。   E、18日,7国集团联手,支持日本联手干预汇率。   Ⅰ、日本将迎来最大宽松货币高潮   2010年,日本经济GDP约5.3万亿美元,但日本债务是日本GDP的2倍,也就是超过10万亿美元之巨,现在还要消化和转换9级超级大地震后期的金融、货币跟进策略,一场接一场的宽松货币浪潮已经形成。美元因“金融海啸”而实施最宽松的货币策略,欧元因“债务危机”不得不释放欧元的宽松货币策略,现在日元也不得不应对9级大地震而采取接重而来的一直宽松货币政策,“宽松货币”的常态已经时不我待在发达国家间形成。   据有关报道分析,在过去的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了3.9%,为20年来的最快增速。而在此前的5年时间,日本年平均增长仅为0.6%,但产出仍远低于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与之前的3个月相比,上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萎缩了0.3%.空前大地震危机不同于全球金融海啸,金融海啸重创的是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货币无法正常支付,而大地震则是重创了日本的制造产业与产业链,而制造业本身就面临着一轮接着新一轮的更新换代。简单的说,大地震与金融海啸的危害根本不同,大灾害所带来的是新一轮货币极大的扩张,而没有特别背景和延伸的可能,任何国家的经济体都不会任意变动它的金融货币方向。而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都是无奈的整体特别举动,造成的现实结果是没有正常的大量货币可供应了。   日本9级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第一、日元可能持续贬值,这可能突出人民币的价值,导致人民币出现空前未料的升值压力;第二、地震对日本产业的影响巨大,宽松货币策略将是所有“危机”爆发先导国略(一如金融海啸、债务危机、超级大地震等等);第三、对日本金融债务将也有超级、未曾有过的影响。由于日本债务总水平全球第一高,日本政府债务占其GDP总量的200%(3月11日大地震后这个数字将至少再提高25%以上)。日本债市,完全可能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加上美元的不振,造成连锁反应。全球金融界可能因日本大地震而引发巨大动荡。对此,中國金融、货币投放必须要有超前进入警戒防备状态;第四、发达国家的美元、欧元、日元都实施极大的宽松货币策略,也将极大影响国际资金的超级回流。日本震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而日本资金回流则会导致资金出现结构性、总量的巨大变化;第五,地震可能刺激资金流入作为避险工具的黄金市场,导致黄金价格再度创出天价而走高。在全球可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宽松货币策略注定还将延续一定的周期。相信日本此次大地震,是继美国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之后,一场相当量危害全球经济、持续的一场经济大灾难。   而中國的金融、货币策略要顺全球大势而变,中國要建树的是:一个国家要让自己的货币在世界各国市场和国库中树立法定的地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事实上,美元和欧元、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受宠,并且成为避险投资和很多国家外汇储备的选择,依靠的正是中國目前缺失的某种货币自由化元素:法治以及长期的政治稳定环境。在腐败猖獗、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之际,对于一个没有民主法制的国度来说,社会动荡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威胁。其他国家的央行要长期持有人民币,就必须相信北京将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权力制度,非人为领导人的变更,让国家拥有一个安定的、容易预见的未来,中國甚至还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大自然”环境,中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最需要的就是要建树一个百年、千年不变的“法制国家”环境。   Ⅱ、“12字”大海孤舟的实践   目前,美元基准利率为坚持了近三年时间的最低的0.25%,欧元基准利率也是其历史十年来的最低1%,但“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过后启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质就是印钞票,他们用贬值的货币大量购买中國物美价廉的商品,却消耗了中國的资源,污染了中國的环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可能是所有成熟“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必然货币政策的选择。中國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表达中國官方的声音是,中國官方应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最佳选择是“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称“12字方针”)。但“扩内需”对中國绝大多数公民来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國绝大多数农村人是没有钱来消费的,怎样扩内需?“调结构”对中國国有垄断企业来讲也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减顺差、促平衡”,对地方政府谁愿意执行你这种平衡贸易、没有任何好处的经济策略?还正在展开一轮胜似一轮如火如荼的“出口创汇,吸引外资”新运动,中國必须重新审视这种新环境带来的这种重大的变化。   根据市场需求来投放货币,是市场经济最起码的货币运行准则。而美、欧、日等国货币,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用现金美元回购庞大的国债等将可能是金融海啸之后发达国家相当长一段时间要实施的货币策略,而新兴国家必须要有长期的打算和来未雨绸缪的防范策略。   本学者提醒全球各国、必须第一警觉、在此值得历史特别关注的是:截至到2010年12月31日为止,美国联邦政府举债已超过1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之巨(此数据来源于2011年1月20日美国财政部网站最新统计数据,美国国债总额已达14.056万亿美元的新高)。与美国相同,日本财务省2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负债总额已达919万亿日元(是日本GDP总额的两倍),创历史新高,如果平摊到每一个日本人头上,人均负债约722万日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说,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负债,日本2011年的公共债务总水平可能会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7.5%。如果这种入不敷出的赤字财政状况继续下去,再过五年,日本就可能陷入发达国家中财政最窘迫国的境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管是奥巴马政府、还是其它美国联邦政府、日本政府,都必将将在未来至少15年或更长时间之内面对这14万亿美元的国债壹壹化解或收回的国略,这么大天量的货币、怎么才能收回解决呢?最有效的收回和解决方案、措施可能就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国际第一货币天量现金美元一步紧似一步的回购巨额国债,这将是美国今后历届联邦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的货币、金融战略战术,除此而外美国金融、货币的过往历史上还没有其它更有效的方略与措施来解决这一尖端问题的方案。那么全球第一国际货币美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用现金美元回购国债等将可能是美国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的策略,各大经济体与各个国家必须要有长远的实践和准备。然而宽松货币的根源是:   ▲ 按市场经济容量需求发行货币,是市场经济最根源的本质与天性。   ▲ 没有“宽松货币”大方略,就没有资本主义兴旺发达今天和过去500年。   ▲ 没有资本与货币支撑,也是苏联昙花一现、霎那垮掉的一个历史必然见证!   ▲ 同样,若是没有一个常态宽松货币的国家环境,中國30年的发展也从根源无法继续,更无法将中國发展带入一个更新、更高、更深刻的“高收入”时代……   用美元现金来购买美元国债,将可能是美国联邦政府未来一段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常态国策。否则,美国联邦政府及其美元国债达14万亿之巨,又用什么办法来消减、进而一步又一步的做梦打平呢?特别是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又怎样来应对因金融海啸而积累的这如此之大的天量债务呢?为此,新兴国家必须要用十年以上时间来有效防范和思想实践来对付这种货币策略。   Ⅲ、美元欧元引发通胀?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采取的是“宽松货币”策略。以日本最为突出,日元“宽松货币”实施了有20多年,日元国家债务已创历史、各个国家之最;美元的近70多年,更是靠国家债务在发展着美国的国家资本主义,至今创造了14万亿美元的国债更是200多年美国的之最。欧元区也是这样,“市场经济”的根源就是“宽松货币”——以市场经济容量来决定货币的发行量。这是当今所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國家最大的差异和不同实施的货币和国家策略。到2011年3月1日,日元基准利率为0.01-0.001之间,美元基准利率为其200年来最低的0.25%,欧元基准利率为上市10年来最低的1%,而到此时人民币基准利率由原6.40%升至6.60%,贷款利率达6.06%、存款利率为3.00%,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目前的19%.一个国家的货币利率高,则意味着国家运行成本而高企。   自2008年9月15日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之后,美联储将美国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0.25%、利率实际为零。随后在2010年,美联储实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压低长期利率。事实上,历史上每次当美国出台宽松货币政策,当时美元都是疲软的。由于美元在全球货币中独一无二地位,美联储事实上成为全球其它货币的“央行”,美国又用巨量的国债来填补实际财政的赤子。一旦美国放松利率,大量热钱必然流向资产回报更高的新兴市场国家。任何美元本位制的“外围”国家央行,不得不发行基础货币吃进美元,引发国内通胀压力。当然这些国家可能会实施资本管制,控制外来资本流入,但这些措施未必能完全发生作用。更重要的是,全球是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必然出现价格飙升,以中國为代表的资源进口国家将出现严重的输入性通胀。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多数新兴国家进入加息周期后,仍然无法遏制通胀大幅缓解问题的原因。   央行副行长易纲就中國通胀与货币方略指出,中國贸易顺差过大是中國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内通胀的源头,虽然央行在努力地对冲由此释放的基础货币,但对冲也是有成本的,最主要的还是减少逆差,地方政府必须改变之前“奖出限入”的老思路,减顺差不是要压出口,而是要增进口。这是中國官方最新的一种平衡经济之道,也是唯一对全球经济的一种最新说法,更是中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的一种负责任说法,但这种说法与中國30年来的千方百计的“出口创汇”“外汇储备”格格不入,但2011年之后,纯粹“出口创汇”“外汇储备”之路已经走到了终点,遭到全球特别是富裕发达国家的一致全力围剿。   Ⅳ、找不到“出口”的外汇储备   “截至去年底,中國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2.8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比较高,目前全世界主权财富基金共计约9万亿美元,而中國就占据将近三分之一。”易纲表示,“有人建议用外汇储备去买石油、买黄金、买矿产等,但这牵涉到国家资源,有很多投资限制,各国政府对此都是非常谨慎的”。   一国外汇储备,有进有出,才是一个正常环境下的生态环境,但大到全球各国都难以接受,成“物极必反”的逻辑,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来到今天,中國已经聚集了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冠全球唯一之巨,必须要找到出路和解决办法,在生态环境上来建树外汇储备的方向。在2月18、19日在巴黎召开的G20财政、央行会议,已经提出了各国外汇储备打平、监控、数据共享的异议,但未来各国贸易“平衡”却是大势所趋。中國也必须给近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找到一个历史的出口和归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國溶于今日、未来的这个世界。今日世界,中國已经成为不可缺的重要一分子,而世界也无法离开中國这精彩、作出很多贡献的世界!   易纲讲到中國外汇储备的出路时指出,以国家的名义在现货市场购买商品一定会将商品价格抬高,如果用外汇购买,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中國,用市场方式而不是用国家的方式,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毕竟中央银行是单一的货币决策机构,无法对中國市场经济“购买”没有什么必然的结果。   Ⅴ、“热钱”不过是一种手段   中國外汇管理局2月17日发布《2010年中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首次以官方口径估算了“热钱”流入数据。据测算,2010年“热钱”净流入为355亿美元,易纲对此表示,“热钱”流入总量并不高,但绝不会放松管制,对违法违纪的跨境资本流动一定要坚决打击,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绝不留情。   若是中國货币完全自由化了,就不存在任何“热钱”问题了。中國人民币目前对全球其它任何货币,有天然保护屏障,“热钱”在中國不可能横流、更不可赚得袋满金圆。对于外界质疑中國贸易顺差中存在“热钱”的说法,易纲表示,虽然一些空壳公司“倒汇”等案例一直确实存在,但从宏观上看,经过中國对美国、欧洲等主要贸易伙伴海关数据的统计,这些国家对中國贸易逆差的数字甚至还要大于国内统计数字,所以说,宏观上并无太大出入。   据北大“cmrc朗润预测”,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经济增速不低,通胀压力未减,内需增长强劲,顺差趋于收窄,汇率温和升值,利率或许上调”,其中CPI增速预期为4.9%,与2011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数据基本持平,避开中國传统节日后,那么进入3月后这种局势会肯定如期缓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药”无法治理美元、欧元、日元等的宽松货币常态它国之策,中國也只能在“宽松货币”中寻找自己的发展、壮士断腕之路。否则,在大势、冲突中遭遇损失的就可能逆向实施的经济策略。   有学者论定,中國的通胀与2009、2010年的货币过量投放有关,易纲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种观点。但中國大量货币投放不是“市场经济下、有弹性”的运行方式这是无疑的,中國还需要在金融、货币问题上有重大稳妥融和策略,来适应中國与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之道,否则中國也只能与美元、欧元、日元所必然相向、冲突。   Ⅵ、“中药”能治美欧日货币之病?   面对可能是长期方略的美欧日“宽松货币”实践,新兴国家应该有更积极、更长远的防备对策。除了中國当前的通胀压力及中國国内宏观经济层面的风险,是中國以及新兴国家发展的一种通病,那么“宽松货币”可能更长期的危害新兴国家的发展和利益。中國央行副行长易纲说中國要用“中药”疗法,坚决避免使用极端手段。为了更进一步解释上面提出的“12字诀”,易纲提出2011年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争取做到“内需扩大一点,对外需求依赖减少一点,工资和社保提高一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一点,对外投资放宽一点,汇率弹性增加一点,物价还会上涨一点,增长速度略微降一点,质量高一点”。中國采取的是温和、综合、系统只是一病一药、而绝非一蹴而就与美欧不同的市场治理方案,中國毕竟是刚刚建设还不久、不完善的一个“市场经济”体,中國按“市场经济”的整体建树可能只走完成了总量的1/3都不到,若中國完成了“市场经济”2/3以上的整体布局,那么中國就完全可以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同步,金融、货币朝着全球一致的大目标而共同前进!   由于日本一直长期坚持实施了20多年基准利率几乎为零(0.99-0.01之间都统称为零利率),日本央行(BoJ)无法像新西兰在2月份基督城地震发生后所做的那样用货币降息的杠杆。相反,日本央行还要释放更多、更充足的流动性货币,以维持这一利率和灾后重建:到15日晚,日本央行总共注入约21.8万亿日元(约合265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总资产负债规模的11%.在贷款损失数额确定之前,这应该能够保证企业和银行的交易(但核电还存在重大变数)。此外,日本央行正将其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扩大一倍至10万亿日元,以抑制中长期利率为零的现状。两项举措都不会带来重大实际困难。第一项举措就是往各银行在日本央行的活期账户余额里添加几个数字,十分简单。至于第二项,日本央行取消了以往的支出限制,并增加了新的开支——例如,它原先计划购买1.5万亿日元日本国债,现在计划购买2万亿日元。要是日本政府的行动也能这样果断就好了。追加约10万亿日元的中央财政预算——远高于1995年神户大地震之后的3.2万亿日元——当然还要尽可能刺激复苏。但神户重建工作启动之时,日本的税收收入比债券发行总额高出30万亿日元。而现如今,在从下月开始的日本新财年中,日本的债券发行总额(44.3万亿日元)应该会连续第三年超过税收收入(40.9万亿日元)。菅直人(Naoto Kan)软弱的联合政府无法轻易修改现有计划。来年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支预计会减少14%,略低于5万亿日元,以抵消更高的社会保障(28.7万亿日元)和偿还国债(21.5万亿日元)支出。就是全球各国都支持日本重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日本的灾后重建与美国金融海啸后也几乎完全一样,唯一能用的办法就是只能靠大举债、大印钞,而且至少也要延续3-5年这个时间周期(金融海啸跨三个年头)。   日本爆发全球空前、超级9级大地震之后,将再次延续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爆发时期——一个更加“宽松货币”新时期已经无法遏制的到来,而怪罪这“宽松货币”国策,埋怨、堵截这种大势都是一些不可能的量力、不可能住当、是不现实的妄为之举。而全球的新兴国家、包括中國在内的货币策略也只能顺势而为,使全球主要货币不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宽松货币冲突而不阻抗,使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更多国家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融合一大主力量,也是大国经济持续发展寻找一条共同生存、发展、壮大、转型的大国路径。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作者: 巩胜利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3-27.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全球宽松货币下的中国核聚变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经济随想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金融海啸,中元变值箭在弦上 (0) 逼人民币升值,是对中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说不 (0) 论宋鸿兵与《货币战争》 (9) 西方正在复制中国的“广场协议” (0) 被低估了的中国 (2) 被“逼上梁山”的中国汇改 (0) 美元贬值不回头,我们对世界的补贴应该到头了 (4) 美元“阳谋” (1) 港币的尴尬 (0) 浅议外汇汇率 (0) 汇率问题正在以讹传讹 (0) 汇率之战——顺差大、外储超量是根源 (0) 欧元,不是中国的朋友或敌人? (1) 日本美国为什么要鼓吹人民币升值? (0) 我国针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供选择的对策 (1) 守住了汇率,引入了通胀 (0) 坚决反对人民币升值,才能够恢复股市,恢复经济稳定 (7) 加息不是好消息 (0)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探讨 (0) 保持货币的稳定是中央银行的唯一目标 (0) 你钱包里的纸钱 (0) 从人民币升值说起 (0) 什么样的汇率有利于中国? (0) 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 (0) 人民币降息——一个愚蠢而又荒唐的政策 (0) 人民币贬值对股市,房市及宏观经济的影响 (4) 人民币该升值了? (0) 人民币玩得过美金吗? (4) 人民币汇率应为国际谈判筹码 (0) 人民币汇率——争议的话题 (0) 人民币急速贬值更像一个陷阱 (4) 人民币大升值? (0) 人民币可否改为“中国元”? (0) 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和拉美化的中国 (17) 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的稻草 (0) 人民币升值遏制了通胀输入 (2) 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 (0) 人民币升值犹如掌中刺猬 (5) 人民币升值将造成房地产泡沫出现 (0) 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经济崩溃 (0)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