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 中国反驳美国防部对中国发动网络攻击的指责
华盛顿 — 中国对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作出反驳。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称中国从事网络间谍活动,企图获得美国外交政策以及军事计划方面的情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星期二的新闻简报会上说,五角大楼的说法是无端指责,只会伤害美中关系。 美国国防部星期一发表的报告说,对美国政府电脑网络的一些攻击“看来直接来自中国政府和军事机构”。 这是美国国防部在中国军事年度报告中首次明确指称中国入侵美国国防系统的电脑网络。 fullrss.net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5 月 7, 2013
华盛顿 — 中国对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作出反驳。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称中国从事网络间谍活动,企图获得美国外交政策以及军事计划方面的情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星期二的新闻简报会上说,五角大楼的说法是无端指责,只会伤害美中关系。 美国国防部星期一发表的报告说,对美国政府电脑网络的一些攻击“看来直接来自中国政府和军事机构”。 这是美国国防部在中国军事年度报告中首次明确指称中国入侵美国国防系统的电脑网络。 fullrss.net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5 月 6, 2013
美国国防部说,中国对美国发动网络攻击,企图获得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军事计划方面的情报。 在一份关于中国军事的新报告中,国防部表示,中国的网络间谍活动既针对美国公司也针对美国政府网络系统。 尽管美国政府官员之前指责中国的网络间谍活动,他们通常主要谈及中国入侵美国私营企业系统网络,而没有谈及美国政府部门的网络系统。 星期一的报告指出,中国利用网络攻击来搜集情报,以作为更广泛的工业间谍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获得和军事有关的美国和西方的技术。 fullrss.net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5 月 6, 2013
华盛顿 — 自从美国2009年开始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主导有关的谈判以来,这一协定就被看成是针对中国的。最近日本加入有关的谈判更是加剧了这种看法。前美国贸易代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美国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缓解中方的这种忧虑。 美国代理贸易代表马兰提斯4月24号致函美国国会, 把日本纳入正在进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 *日本加入TPP的意义* 马兰提斯大使把日本的加入称为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马兰提斯:“日本现在加入即将有12个国家组成的大家庭,对于TPP以及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前美国贸易代表佐利克也表示,日本加入TPP在不久以前还是很难想象的事。 佐利克:“日本参与进来极大的拓展了TPP的范围。日本的加入是一件很大的事。” 克里国务卿:“日本的加入意味着,这项贸易协议将涵盖全球经济总量的40%。” *日本加入TPP谈判的经济与战略考量* 日本原本反对加入TPP谈判,但是在安倍晋三就任首相后,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3月15号,安倍宣布日本加入TPP谈判。 日本驻美大使馆公使森健良(Takeo Mori): “之所以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而且是克服了各种困难才做出的决定,是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关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它是安倍首相重振日本经济大策略的一部分。” TPP除了被日本政府看作是推动日本进行结构性改革、重振日本经济的催化剂以外,它还被赋予了战略上的重要性。 森健良:“第一是,我们认为绝对有必要在经济方面加强同美国的安全以及同盟关系。第二个战略考虑是,日本希望、而且必须参与本地区规则制订的过程,因为这是我们的地区。我们不能被排除在该地区目前正在发生的重大努力之外。” *美国与欧盟展开贸易谈判* 在美国方面,除了积极推动TPP谈判之外,美国与欧盟在经过多年的商讨之后也开始展开有关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佐利克:“从最广的地缘战略层次上来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可以成为美国通向欧亚大陆东西边界的经济桥梁。” 克里国务卿:“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贸易规则的巨大机会,因为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两个加在一起的总和要大大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50%,同时还有大量的产品流向世界各地。” 他在与欧盟讨论建立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时说明了美国展开这一系列贸易谈判的目的。 克里:“如果我们就有关的标准达成一致,例如就因特网的相互操作性、数据传输的规则、隐私权等达成一致,我们可以把有关安全的监管等结合在一起,以满足我们所有公民的利益,那我们就为巨大数额的产品建立了一套生产标准,那些希望加入这一体系的国家将不得不提高它们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在所有这些谈判中所希望达到的。” *美国新贸易举动旨在排除中国?* 但是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些协议是美国政府新策略的重要部分,而这些新策略的目的则是为了对付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文章说,奥巴马政府的新贸易举动也许可以称为ABC(Anyone But China)-即“中国除外”。 该报援引一位共和党重要参议员的助手的话说,美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 佐利克:“中国一些人把TPP看成是美国遏制中国大战略的一部分。” 在一些人看来,TPP以及美欧贸易谈判代表了另外一种策略,即美国政府企图通过吸引志趣相投的国家组成更小的团体来建立新规则,并且是对中国形成合围之势,而不是与之合作。 不过,主导过多边贸易谈判的佐利克认为,把中国排除在外的策略不会成功。 佐利克:“我不认为这是TPP的目的,如果是的话也不会成功。中国很深的融入了全球和区域供应链,它的增长对于所有TPP伙伴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佐利克:美国有必要回应中国的忧虑* 尽管美国官员和学者都多次表示,TPP不是针对中国的,但是佐利克认为,鉴于中国对TPP存在的疑虑,美国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回应。 佐利克:“对中国做出的一项努力可以是双边的,把贸易自由化与中国自己的结构性改革计划联系起来,例如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和生产率,或是金融领域的改革产生的互补性利益,或是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保护具有增值产品的技术等。” 他认为,美国还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积极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全球经济体系。 佐利克:“这些倡议可以清楚的向中国表明,美国的经济策略不是一个遏制中国的策略,而是会给中国带来机会,如果中国也为开放性市场的区域和全球体系承担责任的话。” *撇开中国建立新贸易规则的风险* 《金融时报》认为,美国撇开中国建立新贸易规则这个新思路的风险在于,这种方式可能促使中国进一步背离全球贸易体系,削弱而不是强化其遵循这一体系的动机。文章说,如果这最终成为现实,那么美欧贸易谈判以及TPP将不是引领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而是在全球化的棺材上又钉下一颗钉子。 fullrss.net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5 月 3, 2013
华盛顿 —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全面接管中国党政军大权已有1个多月。他的外交政策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对美中关系有何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因领土纠纷与日本和印度等主要邻国的关系呈恶化趋势。 新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4月30日就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就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的言论发表措辞强硬的讲话。他说:“我们希望其他方面不要搬日本这块石头,更不要让这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中日因钓鱼岛/尖阁列岛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同时,中国和印度也因领土问题在两国边界紧张对峙。印度军方官员指称,一小队中国军人跨过实际控制线进入印度一侧约10公里的达拉克地区,并在该地竖起5个帐篷。目前,中印就这一事件的最新一轮磋商失败,两军仍处于对峙状态。 在另一方面,中国加强了同俄罗斯和非洲国家的联系。习近平在就任国家主席仅五天后就对俄罗斯和非洲三国进行了访问,并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中国最近的一系列外交举措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新外交策略的普遍猜测。 *布热津斯基:习近平首次外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有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首访俄罗斯意在拉拢这个地缘政治大国以对抗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对中国的围堵。 但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表示,习近平的首次外访还不能说明中国想要联俄抗美。他说:“我观察习近平此次访问莫斯科和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感受是,他基本上还是在探索新的地缘策略,而不是进行一次认真的战略活动。”在布热津斯基看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不过是几个新兴国家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动动嘴皮子,因为金砖国家并不是一个能够有实际作为的国际组织,而习近平访俄的最大亮点也不过是签署合作开发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购买俄罗斯先进武器的合同。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兰普顿(David Lampton)表示,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更多的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所做出的一种姿态。“(中国领导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禅是‘美国是最重要的国家,美中关系是唯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认为,中国仍然坚信这一点。但话说得多了,当然也就让人觉得没有价值和实际意义了。所以我想,中国是在对外界显示他们还有其它外交选择。” *中国近期大搞强势外交* 的确,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在政治、经贸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摩擦越来越频繁,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奥巴马政府在上任不久就宣布其“转向亚太”(Pivot to Asia)策略,加强了同日、韩、菲律宾等传统盟国和印度、越南等新伙伴的联系与合作,并高调介入南中国海和东海的领土主权纠纷。而中国在刚刚公布的2013国防白皮书中也毫不隐讳地批评美国的亚太再平衡,称“有的国家深化亚太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存在,频繁制造地区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中国与其邻国在南中国海和东海的海上领土纠纷中摆出了越来越强硬的姿态,其中与日本就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主权之争正朝着可能失控的方向不断升级。而习近平自去年十八大就任中共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以来多次视察解放军部队,并提出解放军要做好打仗准备。再加上最近与印度的边界对峙,中国近期在外交上频出重手。 *兰普顿:习近平借强势外交巩固地位* 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兰普顿表示,中共十八大后上台的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在外交上摆出的强硬姿态并不意味中国要放弃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的优先国内发展的基本方针。“基本上来讲,中国领导人是想让中国民众看到他们在关乎中国国家尊严的问题上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执政合法性,”他说,“新领导班子感到他们需要巩固中国民众和中国解放军的信任。换句话说,巩固国内领导地位是中国新领导层今年的首要任务。” 兰普顿认为,在新领导层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后,中国将会逐渐回归到之前以务实、合作为基础的外交政策中,因为从长远来看,国内发展将一直会是中国领导人的核心任务,而中国的国内发展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外交新思路浮出水面* 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党政军领导人已经多次提出,中国的外交和军事实力要符合中国的新兴大国地位。这意味中国将会采取越来越积极主动的外交和军事路线。兰普顿以中国刚刚公布的2013国防白皮书为例指出,中国官方越来越强调威慑力。他说:“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多年来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外交是很被动的。中国领导人要等到事件发生后才去想对策。我认为,现在中国正以一种积极主动地态度去审视对中国构成挑战的国家,然后去想办法如何把它们从一开始就震慑住。” 可以看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轮廓已逐渐显现。他们虽无意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但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接纳一个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身份相匹配的中国。中国拿出强硬姿态对待邻国实际上是要展示中国对待其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严肃态度。“中国的领导人们会从长远角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兰普顿说,“ 他们的确想讨论他们所说的新型大国关系。但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你和我们合作,我们来承担我们的国际义务,然后在平等的原则上你尊重我们的利益。换句话说,他们要建立新的、能够反映出中国大国地位的‘现状’(status-quo)。” 虽然中国近年来的强势外交路线有助于以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人巩固执政地位,但其代价是在中短期内将不利于中国构建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而中国谋求符合中国新兴大国地位“现状”的做法能否被其它大国特别是美国接受?至少,它给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提出了新的挑战。 fullrss.net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4 月 30, 2013
华盛顿 — 陈克贵 x 陈克贵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的侄子陈克贵在狱中得不到恰当医疗的报道深感关注并呼吁中国政府停止骚扰陈家人。人权组织“人权观察”也呼吁中国政府立即为陈克贵提供医疗照顾。 在星期二(4月30日)的例行新闻会上,有记者问美国国务院帕特里克•文特雷尔对陈光诚的侄子陈克贵被拒绝保外就医的消息有什么评论,文特雷尔表示对此“深为关注”并呼吁中国政府“公平和有尊严地”对待陈家人。 文特雷尔在华盛顿的记者会上说:“首先要说的是,推动更好地尊重人权是我们的首要外交目标之一,包括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对陈克贵在狱中受到虐待和他急性发病的报道仍然深感关注。我们一直在向中国政府提出他的案例。我们呼吁中国当局按照中国做出的保护普世人权的国际承诺来对待他,并确保他得到恰当的治疗。我们还对地方当局继续在他的家乡村庄逮捕陈克贵家人的可信报道仍然深感关注。因此,我敦促中国当局停止骚扰陈家人并公平和体面地对待他们。” 这位国务院发言人接着说,美国政府并没有忽视陈光诚和陈家人的案例。他说:“我希望提醒人们,克里国务卿和伯恩斯副国务卿本月在北京都向中国领导人提到了他的案例。克里国务卿重申了他在国会的证词,美国使馆和在华盛顿的美国官员,—我们都向中国政府重申了我方的关注,并呼吁立即给予陈克贵医疗照顾。骆家辉大使就在今天还再次向中国外交部强调了我方的立场。” 另外也在星期二,总部在纽约的人权组织“人权观察”发表声明,呼吁中国中央政府和山东当局立即向陈克贵提供治疗。 “人权观察”的中国事务主任索菲•理查森说,“拒绝为他提供恰当治疗的做法从最好的角度来看反映的是无能,最坏的角度来看反映的是一种要折磨陈家人的变态企图。” 大约一年前,盲人维权活动人士陈光诚从他被软禁的山东临沂东师古村的家中千里逃亡,避入美国大使馆。在美中两国达成协议后,陈光诚携妻子赴美。 当地看管陈光诚的人员发现他逃走后,深夜持械冲入陈光诚的哥哥陈光福家中。陈光福的儿子陈克贵打伤了破门而入的干部。2012年11月,他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3年多监禁。陈克贵患急性阑尾炎,并已经化脓,但是当局拒绝了他保外就医的申请。 陈光诚指责中国政府违反了当初和美国达成的不迫害他的家人的协议。在国务院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文特雷尔拒绝谈论美中外交讨论的细节。他只是重申,美方在公开和私下场合都明确和高调地表达了对此案的关注。 fullrss.net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