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岛

王思想家 | 台湾成长历程:美丽岛事件

台湾成长历程:美丽岛事件 ——世界人权日纪念美丽岛事件34周年       今天的台湾,是世界华人的骄傲。在台湾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个清晰的链条:二二八事件——美国断交——美丽岛事件——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李登辉完成蒋经国蓝图——陈水扁——国民党凤凰涅磐。     二二八之后,人民的怒火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压制。美丽岛事件是人民向专制的二次冲击。   1,美丽岛事件简述     美丽岛事件,为台湾自二二八事件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官民冲突。是于1979年 12月10日的国际人权日 在台湾 高雄 市发生的一场重大官民冲突事件。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诉求民主与自由。其间发生冲突,在民众长期积怨及国民党政府的高压姿态下越演越烈,演变成官民暴力相对,最后以军警全面镇压收场。     美丽岛事件发生后,许多重要党外人士遭到逮捕与审判,甚至一度以叛乱罪问死,史称“美丽岛大审”。最后 在各界压力及美国关切下,终皆以徒刑论处 。     事件对台湾之后的政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之后国民党逐渐放弃迁台以来一党专政的路线 以应时势,乃至于解除38年的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台湾社会因而得以实现更充足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并且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路线转向,台湾主体意识日益确立,在教育、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转变。   2,美丽岛之前的党外运动     在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历史统治时期,台湾社会没有组党的自由,所谓的“党外”,指的就是一群非属国民党、进行反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的政治组织或个人。在早期,党外人士主要是通过创办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五零年代雷震的《自由中国》、以及六零年代的《文星》、《大学》等)。到1970年代以后,开始透过选举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串联和组织工作。     “党外”的第一次组织化尝试是在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时期,当时非国民党的候选人康宁祥、张春男、黄天福、姚嘉文、以及吕秀莲等人,在选举期间以黄信介、林义雄和施明德为中心,成立“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作为共同的选举后援组织。他们不但举办各种座谈会、记者招待会等,也正式发表共同政见。助选团的总干事由施明德担任。     在助选团的协助下,党外人士发动了庞大的文宣攻势,印制自己的传单、海报进行散发,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回应。但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告知台北,即将终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关系。这个事件在政坛引发强烈的反应。总统蒋经国在获知消息后,行使宪法“临时条款”所赋予的紧急权力,宣布即日起停止一切选举活动。断交事件影响深远,一直到2007年,事母至孝的吕秀莲在第二任副总统任内,都曾公开抱怨, 如果不是断交就不会有美丽岛事件 ,也不会连自己的母亲往生都不能奔丧。     党外人士反对暂时停止选举的决定,许信良、余登发等人在12月25日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要求恢复选举,并主张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1979年1月21日,党外运动的重要领袖余登发因叛乱罪遭逮捕,当时任桃园县长的许信良于是在次日领导20多名党外人士发动要求释放余登发的桥头游行,这是国民党在台湾执政以来民间所发起的第一次集会游行事件。     余登发被逮捕后,在施明德等人的努力下,党外人士组成了一个60人的“人权保护委员会”,在3月9日开庭时,由姚嘉文担任余登发的辩护律师,委员会也与国际特赦组织合作为释放余登发而努力。此时施明德等人就已经开始筹划一份党外杂志。4月20日,监察院通过了对许信良的弹劾案,委员会再度组织声援。随着事态的恶化,许信良被迫在1979年的秋天前往美国。 3,《美丽岛》杂志     1979年5月中,黄信介申请创办一个新的杂志,以歌曲《美丽岛》为名。6月2日,《美丽岛》杂志社在台北正式挂牌成立。在7月9日的会议上,该社正式确定许信良为社长,吕秀莲、黄天福担任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施明德为总经理。当时《美丽岛》旗下网罗了各派的党外人士,包括了当时倾向统一的社会主义团体“夏潮”、以及以康宁祥为代表的稳健派,但是主要还是以施明德等激进派为骨干。     施明德后来在监狱时表示,创办《美丽岛》的目的是“ 要形成没有党名的政党 ,主张实行国会全面改选与地方首长改选”。但是在同时,一批所谓的“反共义士”另外创办了《疾风》杂志,与《美丽岛》相抗衡,甚至不断用暴力袭击《美丽岛》的办公室。虽然“反共义士”自称为民间团体,但很有可能是受到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政府指使。     施明德在11月14日到梧栖参加一场联合祈祷会,在该会中他听从几位长老教会牧师的建议,决定在人权纪念日当天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并与陈菊进一步筹组“人权纪念委员会”,打算在当天正式成立。     《美丽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1979年11月发行量已经超过8万册。11月20日,“美丽岛政团”在台中市太平国小举办“美丽岛之夜”,会中开始筹划在世界人权日当天在高雄举行游行。11月及12月初,《美丽岛》杂志在高雄的服务处两次遭人砸毁,多处各地服务社遭破坏。   4,举办游行     1979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正副主任以“人权纪念委员会”名义,以此申请集会。11月30日正式向高雄市第一分局提出申请,要求在12月10日下午6点到晚上11点,在扶轮公园举行游行演讲活动,主旨为“庆祝世界人权日四十一周年”,但一直都未获批准。党外人士决定依原定计划在高雄举行游行。     12月9日,人权日的前一天,执政当局宣布将于高雄举行冬令宵禁演习,以避免“妨碍交通与社会秩序”为由,将在次日禁止任何示威游行活动。高雄市警察局包围《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阻挡其宣传车宣传游行。当日,两名《美丽岛》的义工姚国建和邱胜雄突破包围,驾驶两辆宣传车行驶至街头进行宣传,被警察逮捕。此事引起公愤,《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紧急动员各地党外人士前来声援,并更坚定其举办活动的决心。也使得一些原本并未计划参加12月10日游行的党外人士,如黄信介、吕秀莲、陈忠信、黄顺兴等人,也立即前往高雄,准备参加游行。      12月10日当天中午,检、警、调单位以南部警备总部为指挥中心,高雄宪兵司令部、高雄市警察局及冈山保安总队也以冬令宵禁为由全面动员,镇暴部队纷纷占据高雄市各主要干道路口,开始进行交通管制,并封锁举办集会的预定地扶轮公园。当日虽非假日,高雄市政府却要求各学校提早放学、各银行提早结束营业。 5,冲突     傍晚时分,来自美丽岛杂志社各地服务处的成员和支持者搭乘游览车相继抵达高雄。正副总指挥施明德和姚嘉文则在办公室规划游行路线。黄信介自台北搭火车南下,与南部警备司令常持琇交谈,常持琇答应黄信介的请求,提供演讲场地,以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     晚上6点,游行队伍出发,现场开始分配布条及火把,常持琇与黄信介随即抵达现场,但同时常持琇却被民众攻击,连帽子都打掉,常持琇一怒之下改变方针,拒绝出借场地,并下令出动镇暴部队。由于原定集会地点“扶轮公园”已经被封锁,游行队伍只能临时改变集会地点,前往今新兴分局前中山一路与中正四路路口的大圆环(今高雄捷运美丽岛站地点),同时民众多人手持“火把”,象征普世人权的光环。在抵达大圆环后,民众熄灭火把、席地而坐,由黄信介于宣传车上首先发表谈话,但很快整个大圆环就被兵警包围。演讲完毕,黄信介同总指挥施明德与姚嘉文出面与警方谈判,要求警方允许他们在原定地点集会到晚上11点,并要求撤回镇暴部队、出让一个进出口,条件为让警察可以到现场维护秩序;但谈判要求全部被驳回。     晚上8点半,镇暴车上冒出几缕白烟,民众以为镇暴警察开始在游行现场喷射催泪气体,现场民众开始骚动,与宪警爆发严重冲突,双方均受伤惨重。当民众冲破第一道封锁线时,施明德要求群众撤回服务处,但现场已经完全失控,群众继续冲撞高雄市第一分局,当时人数粗估约10万人。后来民众退回服务处,张俊宏见现场气氛稍息,站上宣传车要求迅速解散,但众人仍留在现场倾听吕秀莲演讲。黄越钦立即与常持琇交涉,要求先行撤离镇暴部队以劝退民众解散,但常持琇坚持先行驱离民众,谈判陷入僵局。     晚间10时左右,兵警释放催泪瓦斯,在场民众还以石块及棍棒攻击,双方更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同时有不明人士攻击民宅,直至半夜民众才逐渐解散。事后官方统计军警约有183人受伤,民众无人受伤,但后来又声称有50多人受伤。事件之后,新闻媒体一面倒地指责参与活动的受害者,而宪警则成为受害者,使部分民众对党外运动大起反感。   6,审判     事件发生后的12月11日,国安局和警备总司令召开会议,决议大举逮捕党外人士。12月12日,拘捕高雄事件的相关嫌犯及人士,12月13日展开全岛同步的大逮捕。1月9日,施明德于台北市落网。隔天,警备总部公布“美丽岛事件”涉案人数共计152人。2月20日,警总军法处以叛乱罪起诉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姚嘉文、林义雄、陈菊、吕秀莲、林弘宣等八人,其他30多人则在一般法庭遭到起诉,另有91人被释放。在张德铭、陈继盛等人的协助下,被告聘请辩护律师,最后组成一个15人的律师团,分别为江鹏坚、郑庆隆、张政雄、郑胜助、吕传胜、尤清、郑冠礼、高瑞铮、郭吉仁、张火源、 谢长廷 、 陈水扁 、张俊雄、 苏贞昌 、李胜雄,每名被告有两名律师协助辩护。     1980年3月18日起9天,军事法庭开始审讯,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压力下,除国际知名媒体报道外,政府“破天荒”允许国内报纸刊载审讯过程与被告陈辞。4月18日,军事法庭作出最后判决结果,8人全部有罪,施明德被判无期徒刑,黄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余6人12年有期徒刑,而帮助施明德逃亡者各判2到7年。   7,分化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次历史事件,此事使得台湾社会在政治、文化上都产生剧烈影响。首先在政治上的改变最为明显,蒋经国结束独裁统治,台湾摆脱国民党一党独大,解除党禁、解严、言论自由、开放媒体以及国会全面改选,但一直等到李登辉1988年接任总统,才开放民主自由,开放言论及集会自由,推动国会及地方全面直选,总统直选,民主、人权、自由和主权的价值成为台湾人民前仆后继努力的目标,推动台湾社会从威权独裁的白色恐怖时代,迈向民主化时代,在华人社会中建立了第一个民主政体,也成就华人社会中第一次和平民主的政党轮替。     昔日狱中的受难者,带领民进党一步步迈向执政,然而却是由辩护 律师世代全面接班掌握政权 。民主进步党在野时期中的多数领袖,几乎都曾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丽岛事件。曾任民进党主席的施明德与许信良,因理念、政策路线与辩护律师世代不合纷纷被迫离开执政后的民进党,并常常批判民进党的政策和路线。      施明德离开民进党后,因陈水扁总统本人及其家族、亲信和许多政务官皆涉及多起金额庞大弊案,而于2006年8月发动百万人民反贪倒扁运动,担任总指挥,呼吁失去民心的陈水扁立即下台。许信良因为对陈水扁政府执政的失望,转而支持国民党阵营,于2004年支持连战及宋楚瑜阵营,直至2008年总统选举,因担心国民党一党独大恢复威权统治,才改为支持谢长廷,并于陈水扁卸任后重回民进党。林义雄本人虽贵为前民进党主席,2000年卸职后竟然因为“核四”问题,也曾另外办过一场反核游行,并于2006年1月宣布退党,至此陈水扁任总统之前的历任主席不是死于天年,就是声明退党,仅姚嘉文因担任考试院院长一职,仍留在民进党内。      美丽岛事件中的主要被告群中的一部份人在民进党执政后,成为党内有相当影响力的领导人,如吕秀莲与陈水扁搭配当选中华民国首位女性副总统,姚嘉文担任考试院院长,林义雄为前民进党主席,张俊宏为民进党代理主席、陈菊曾担任劳委会主委,并于2006年在历经投票前一夜的黄俊英贿选事件以及选后的选举诉讼后,当选高雄市长,并成功连任。美丽岛辩护律师方面,当年黄信介的辩护律师之一陈水扁,在任台北市长内政绩斐然,获得绝大部分市民的肯定,且长期经营民进党内人数最多的派系正义连线,民进党为求执政,修改党章图利,陈水扁于是于三强鼎立的大选中,以39.3%的选票成为中华民国总统;谢长廷也曾担任民进党主席、高雄市长和行政院长;苏贞昌曾任台北县长、总统府秘书长、民进党主席及行政院长;张俊雄则以高度配合层峰意志的任事态度,两次组阁担任行政院院长、民进党秘书长、民进党不分区立法委员。     其次在社会上,许信良的中坜事件及随后一连串的事件,让自228事件以来,整个白色恐怖世代沉默了三十年的压抑,开始有表达的勇气,活络追求民主自由的社会生命力,从沈闷单一逐渐多元化、自由化。80年代蓬勃发展的各种社会运动即是最佳的表面征象。     美丽岛事件中于当时统治集团中任职的一方,也有依然活跃现今政坛的政治人物。 当时担任新闻局长的宋楚瑜,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他退出国民党独立参选,最终仅以30多万票的差距败给陈水扁 ,他之后后创立亲民党并担任主席、并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成为泛蓝阵营的副总统候选人,落败后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了2006年台北市长选举,落败后宣布退出政坛,之后复出。而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他再次参选,最后仅得36万票落败,马英九二次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美丽岛事件也成为 民进党的政治资本 。虽然美丽岛事件时民进党尚未成立,民进党内有许多人以党外人士身份参与过这次政治事件。民进党以此突显自己在争取民主、推动改革方面的功绩,反映出当时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但是在民进党内部,美丽岛事件也会被利用来作为党内夺权的政治资本。例如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民进党党内的副手争夺之中,吕秀莲就曾利用此事件来批评29名“反吕”立委,而在“反吕”立委中,也有人批评吕秀莲是在美丽岛事件中供出最多同志的人,以至今日,社会仍在讨论所谓供出同志,因为参与、计划美丽岛事件的人,在游行前已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掌握全部资料。    链接:   《台湾人民跨越“2·28死结”:用了64年》             《怀念伟人蒋经国》  

阅读更多

萝卜网 | 龙应台:我怎么会没有中国梦呢? 从乡愁到美丽岛

我们的“中国梦” 接到电话,希望我谈谈“中国梦”,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还有中国梦吗?” 沉静下来思索,1952年生在台湾的我,还有我前后几代人,还真的是在“中国梦”里长大的,我的第一个中国梦是什么呢? 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已经穿着军人的制服、带着木制的步枪去杀“共匪”了,口里唱着歌。当年所有的孩子都会唱的那首歌,叫作“反攻大陆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疆域 我们的国土我们的疆域 不能让共匪尽着盘据 不能让俄寇尽着欺侮 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反攻回去 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这不是一种“中国梦”吗?这个梦其实持续了蛮久,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图腾,也被人们真诚地相信。 仓皇的五十年代进入六十年代,“中国梦”持续地深化。余光中那首《乡愁四韵》传诵一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1949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残酷的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海岛上。在战火中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到了岛上的人,思乡之情刻骨铭心,也是无比真诚的。那份对中华故土的魂牵梦绕,不是“中国梦”吗? 图① 图② 梦的基座是价值观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种“悲愤”的情结中挣扎着,我这代人在他们乡愁的国家想象中成长。但是支撑着这个巨大的国家想象下面,有一个基座,垫着你、支撑着你,那个基座就是价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么?台湾所有的小学,你一进校门,当头就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见图①)进入教室,简朴的教室里面,墙壁上也有四个大字:“礼义廉耻”。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万的“格言”里找出那个最最基本的价值的基座,大概就是这四个字。 小的时候跟大陆一样,四周都是标语,只是内容跟大陆的标语不一样。最常见到的就是小学里对孩子的解释: 礼,规规矩矩的态度。 义,正正当当的行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别。 耻,切切实实的觉悟。 上了初中,会读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释就来了: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篇“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顾炎武“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这些价值在我们小小的心灵有极深的烙印。 2006年台北上百万的“红衫军”包围“总统府”要求陈水扁下台,台北的夜空飘着大气球,一个一个气球上面分别写着大字:“礼”,“义”,“廉”,“耻”。我到广场上去,抬头乍看这四个字,感觉好像是全台湾的人来到这广场上来开小学同学会了。看着那四个字,每个人心领神会,心中清晰知道,我们在乎的是什么。 除了价值基座,还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我们年纪非常小,可是被教得当年志气非常大,小小年纪就已经被教导,把自己看成“士”,“士农工商”的“士”,10岁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将来就是那个“士”。“士”,是干什么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我初中一年级的国文老师叫林弘毅,数学老师叫陈弘毅。同时期大陆很多孩子可能叫“爱国”、“建国”,我们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们都是要“弘毅”的。 对自己要期许为“士”,对国家,态度就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蒋介石的名言,我们要背诵。十一二岁的孩子背诵的就是这样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为国家去死嘛。 然而在“国家”之上,还有一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对13岁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期待,气魄大得有点吓人。饶有深意的是,虽然说以国家至上,但是事实上张载所说的是,在“国家”之上还有“天地”,还有“生民”,它其实又修正了国家至上的秩序,因为“天地”跟“生民”比国家还大。 14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国语”,“国语”是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了,其中一篇让我心里很震动: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最后一句,简单几个字,却雷霆万钧,给十四岁的我,深深的震撼。 就是这个价值系统,形成一个强固的基座,撑起一个“中华大梦”。 我是谁?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歌唱美丽岛

年轻人们在南方报系门口声援《南方周末》时,唱起了“美丽岛”(这首台湾歌曲因上世纪70年代的“美丽岛事件”而闻名于世)。我不知道他们为何会唱起这首代表台湾的歌,但我确实知道这首歌打动了许多大陆朋友--我...

阅读更多

张铁志 | 从美丽岛到美丽湾

2011年08月31日 10:05:11 在盛夏的七月初,我和台湾民谣先驱胡德夫及其他几位文化人参加一个反对「美丽湾饭店」的记者会。   白髮苍苍的胡德夫是台湾七零年代民歌运动的先行者。彼时台湾刚从森冷窒息的黑暗年代中看到几丝歷史的微光。1974年,胡德夫举办了台湾第一场民歌演唱会「美丽的稻穗」;並和好友李双泽推动年轻人「唱自己的歌」。尤其他们深受美国左翼民歌从Woody Guthrie到Bob Dylan的影响,他们相信歌曲必须是关於眼前所见到的现实。     民歌运动是战后五六零年代的白色恐怖之后,年轻人首次尝试发出自己的「青春之歌」。但由於那仍是一个禁錮的年代,所以这些歌曲很难如西方般是关於他们的社会、他们的歷史,而更多只是关於他们苍白的青春与人生。     为那个时代的民歌留下凝视社会的印记的歌曲,是李双泽写下的「美丽岛」,但他还来不及出版就过世。在他出殯前晚,胡德夫和杨祖珺录唱了这首「美丽岛」,而此后这首歌一直与他的名字联繫在一起。     1971年的保钓运动和台湾退出联合国让国民党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向岛內寻求正当性,也让民族主义问题开始纠缠著这座岛屿。另方面,七零年代初开放增额立委选举,党外人士开始组织化、办杂誌,推进反对运动。台湾开始逐渐挣脱长期军事戒严体制的紧密捆绑,文化界也有更大的活力。     70年代初以来的政治衝击,使新一代知识分子惊觉美日殖民主义者对自己社会的压迫,並不满於国民党只提供给他们縹緲的想像中国,因此他们热切地寻找属於自己民族的东西,但因为他们生活在台湾,所以试图以「回归乡土」,台湾的乡土,来重建中国认同──在他们心中当时台湾和中国並非对立的概念。於是,他们寻找真实的土地:素人画家洪通、恆春老人陈达成为台北文化界的新偶像;汉声杂誌开始挖掘民间文化;作家们开始书写「乡土文学」。对七零年代影响甚鉅的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就强调,中国的作家应该有中国的特色,所以应该写自己土地上的东西。     对李双泽、杨祖珺、胡德夫来说,歌唱「美丽岛」只是一种对於台湾的素朴情感,李双泽同时也写下「少年中国」那样具有中国情怀的歌曲。但这首关於台湾岛屿的歌终究「被敏感」,尤其1979年出现了以此为名的党外杂誌,並在1979年十二月爆发了「美丽岛事件」。威权体制逮捕党外政治精英,试图关下歷史的铁门来镇压七零年代的启蒙微光。   美丽岛这首歌开始在在党外场合、在学生圈当中被流传吟唱,成为一条歷史之河,穿越左右统独的不同矛盾。   而胡德夫从八零年代初开始转向投入原住民运动、担任首届原住民促进权益会会长。作为一个深受美国抗议歌曲的音乐人,他既是台湾民歌先驱,也是一个真正的activist。     来自台东、如今六十多岁的他现在依然活跃於许多社运活动,尤其是和台东、和原住民议题有关的活动。例如美丽湾。   美丽湾饭店兴建於台东杉原海滩,將在年底开幕。这个饭店不仅破坏生態环境,佔领原住民生活的传统领域,更將台东最美的一片海滩私有化(而且饭店很丑陋)。更离谱的是,政府为了积极开发这些土地,让財团获利,不惜公然违反法律。关於美丽湾渡假村的开发案,高雄高等法院早在2009年以「环评审查委员缺乏自然、生活与社会相关背景学者」为由,认定台东县环保局的环评审查无效;2010以实际开发范围为六公顷却未经环评,判定台东县政政府败诉,勒令停工,但美丽湾饭店工程持续进行,台东县政府更在诉讼未决前抢发建照与使用执照。这是公然违法滥权。   而美丽湾只是台湾政府目前在东海岸进行一系列恶质开发的开始。花东海岸是台湾最迷人且少开发的最后一片净土,但此刻一股新发展主义思维正將许多土地便宜地租给財团,去建设饭店和观光乐园。於是,以「开发」与「观光」之名,一排排灰色饭店將阻隔山与海,蓝色的海岸线將成为灰色的海岸线,原住民的传统领域將彻底消失。     所以,胡德夫又站了出来,为了他的家乡,也为了他三十多年的信念。他在这个记者会弹著简单的琴,唱著他对海岸的深情:     今夜我要走近这片海岸 去聆听各种不同的声浪   今夜我要走进这片海洋 让海风用力的吹动我   如果爱这片海有罪 我情愿变成那飞鱼   泳向恶灵登陆的沙滩 搁浅     三十多年前的「美丽岛」只是对这个岛屿最单纯的礼讚,是青年们尝试用音乐介入社会的起点;而如今,唯有让丑恶的「美丽湾」消失,守护台湾美丽的海岸线,或许才是对「美丽岛」的真正拥抱。     (亚洲週刊 2011.8.28) 上一篇: 微博与围观可以改变中国?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244)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